最优控制课程报告

合集下载

最优控制理论课程总结

最优控制理论课程总结

《最优控制理论》课程总结姓名:肖凯文班级:自动化1002班学号:0909100902任课老师:彭辉摘要:最优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控制理论的发展来源于控制对象的要求。

尽50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许多被控对象,如宇宙飞船、导弹、卫星、和现代工业设备的生产过程等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要求系统的某种性能指标为最优。

这就要求人们对控制问题都必须从最优控制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

最优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时域数学模型或频域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得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1]。

关键字:最优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时域数学模型,频域数学模型,控制率Abstract: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Control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heory comes from the requires of the controlled objects.During the 50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puts more stricter requires forward to mang controlled objects,such as the spacecraft,the guide missile,the satellite,the productive process of modern industrial facilities,and so on,and requests some performance indexes that will be best in mang cases.To the control problem,it requests people to research ,analyse,and devi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here are mang major problems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studying,such as the building the time domain’s model or the frenquency domain’s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led objects,controlling a control law with admitting, making the controlled objects to work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d requires, and making the performance index to reseach to a best optimal value.Keywords: The Optimal Control Theroy, The Modern Control Theroy, The Time Domaint’s Model, The Frequency domain’s Model,The Control Law一、引言最优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和整个现代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十分不开的。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控制工程与理论实验课题:最优控制学号:12014001070姓名:陈龙授课老师:施心陵最优控制一、最优控制理论中心问题:给定一个控制系统(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二、最优控制动态规划法对离散型控制系统更为有效,而且得出的是综合控制函数。

这种方法来源于多决策过程,并由贝尔曼首先提出,故称贝尔曼动态规划。

最优性原理:在一个多级决策问题中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不管初始级、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是什么,当把其中任何一级和状态做为初始级和初始状态时,余下的决策对此仍是最优决策三、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用最大值原理求最优控制,求出的最优控制通常是时间的函数,这样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当用开环控制时,在控制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干扰,这样才能使系统以最优状态运行。

在实际问题中,干扰不可能没有,因此工程上总希望应用闭环控制,即控制函数表示成时间和状态的函数。

求解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很困难的。

但对一类线性的且指标是二次型的动态系统,却得了完全的解决。

不但理论比较完善,数学处理简单,而且在工际中又容易实现,因而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的仿真及运行环境;2.掌握系统最优控制的设计方法;3.验证最优控制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实现系统的稳定有很多途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评价的指标,使系统在该指标下达到最优。

如果给定指标为线性二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MATLAB快速的计算卡尔曼增益。

三.实验器材PC机一台,Matlab仿真平台。

四.实验步骤例题1 (P269)考虑液压激振系统简化后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其中K a为系统前馈增益,K f为系统反馈增益,w h为阻尼固有频率。

(如图5-5所示)将系统传递函数变为状态方程的形式如下:,确定二次型指标为: . 求最优控制使性能指标J最小。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最优控制论文一、最优控制(optimal control)的一般性描述: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首先给最优控制(Optimal Control)下一个定义:在规定的限度下,使被控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的控制。

先了解一下最优控制发展的历史:最优控制理论是50年代中期在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学者R.贝尔曼1957年动态规划和前苏联学者L.S.庞特里亚金1958年提出的极大值原理,两者的创立仅相差一年左右。

对最优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线性系统在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最优控制问题则是R.E.卡尔曼在60年代初提出和解决的。

另外我国科学家钱学森1954年所着的《工程控制论》(EngineeringCybernetics)直接促进了最优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形成。

最优控制主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时域数学模型或频域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得被控对象按预定的要求运行,并使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

例如,对一个受控的动力学系统或运动过程,从一类允许的控制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优的控制方案,使系统的运动在由某个初始状态转移到指定的目标状态的同时,其性能指标值为最优。

这类问题广泛存在于技术领域或社会问题中。

例如,确定一个最优控制方式使空间飞行器由一个轨道转换到另一轨道过程中燃料消耗最少。

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分析:在运动方程和允许控制范围的约束下,对以控制函数和运动状态为变量的性能指标函数(称为泛函)求取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

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古典变分法(对泛函求极值的一种数学方法)、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

最优控制已被应用于综合和设计最速控制系统、最省燃料控制系统、最小能耗控制系统、线性调节器等广泛领域中。

二、最优控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1、变分法变分法又分为古代变分法和现代变分法,它是数学领域里处理泛函(函数的函数)极值的一种方法,可以确定容许控制为开集的最优控制函数,也是研究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

《最优控制基础》课程技术报告_合工大_STT

《最优控制基础》课程技术报告_合工大_STT

《最优控制基础》课程技术报告报告题目:倒立摆系统的LQR控制器设计与仿真分析专业班级:自动化17-3班姓名学号:孙添添(2017217640)评阅成绩:2020年10月注意事项1.按照文中格式书写,不缺项;2.不抄袭他人报告及成果,数据真实有效;3.本报告占课程成绩20%,评分标准如下:书写格式:20%;设计与仿真:60%;缺项:20%4.发现抄袭,一律记0分;5.报告可打印(双面)或书写,一般不超过15页。

一、引言倒立摆系统(单极或多极)控制问题的描述,控制系统框架,物理模型,控制要求等。

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高阶次、多变量、不稳定的、非线性并强耦合系统。

特点是重心在上、支点在下,正是这个特点使倒立摆是控制理论、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等多种技术、多个领域的有机结合,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

,如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随动问题、镇定、跟踪问题等。

因此倒立摆系统作为控制理论教学与科研中典型的物理模型,常被用来检验新的控制理论和算法的正确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倒立摆系统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

倒立摆特性:倒立摆的形式和结构尽管不同,但却都具有相同的特性。

1非线性:倒立摆虽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

但实际可以通过线性化得到系统的近似模型,对线性化之后的系统进行控制,也可以不采用线性化处理,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直接对其进行控制,由此倒立摆的非线性控制正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2不确定性:造成不确定性的因素主要是指模型误差、机械传动间隙和各种阻力等。

实际控制中必修通过减少各种误差来解决问题,如通过施加预紧力减少皮带或齿轮的传动误差,或利用滚珠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等不确定性因素。

3强耦合性:在倒立摆的控制中一般都得先在平衡点附近进行解耦计算,次要的耦合量就可在倒立摆的控制中一般都得先在平衡点附近进行解耦计算,次要的耦合量就可以忽略。

4开环不稳定性:倒立摆的稳定状态只有两个,即垂直向上的状态和垂直向下的状态,其中垂直向上为绝对不稳定的平衡点,垂直向下为稳定的平衡点。

最优化控制结课总结

最优化控制结课总结

分数: ___________任课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作业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学生姓名:潘巾杰学号:2102216088提交时间:2011年4月26日何谓最优化,就是给出一个函数,得到使其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最优解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系统的参数整定等)。

最优化问题根据数学模型中有无约束函数分为有约束的和无约束的最优化问题;根据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函数类型分类则有线性最优化问题、非线性最优化问题、二次规划、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0-1规划等。

老师从最优化问题入手,让我了解了最基本的最优化存在的意义,再到最优化算法了解了如何使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优解,最后是最优控制了解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要怎样进行优化控制。

这就是我理解的整个课程的流程。

在这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当然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不论是从理论上的还是从实际将算法编写出程序来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给出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及结合老师讲解以及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阐述自己对该课程的理解。

一、学习最优化的必要性最优化,在热工控制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

为了达到最优化目的所提出的各种求解方法。

从数学意义上说,最优化方法是一种求极值的方法,即在一组约束为等式或不等式的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

从经济意义上说,是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大(如产值、利润),或者在完成规定的生产或经济任务下,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最少。

最优控制:主要用于对各种控制系统的优化。

例如,导弹系统的最优控制,能保证用最少燃料完成飞行任务,用最短时间达到目标;再如飞机、船舶、电力系统等的最优控制,化工、冶金等工厂的最佳工况的控制。

计算机接口装置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还为计算机在线生产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优控制的对象也将从对机械、电气、化工等系统的控制转向对生态、环境以至社会经济系统的控制。

中南大学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一 无限时间状态调节器问题的最优控制MATLAB 仿真1.实验目的:(1) 通过上机操作,加深最优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学习并掌握连续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MATLAB 实现。

(3) 通过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步骤:(1)实验一中的状态方程如下:(1)⎩⎨⎧==)()(221t x x t u x ⎩⎨⎧==0)0(0)0(21x x (2)[]xy u x x 0011006411000`10=⎥⎥⎥⎦⎤⎢⎢⎢⎣⎡+⎥⎥⎥⎦⎤⎢⎢⎢⎣⎡---= 根据状态方程(1),令输出量y(t)=x 1(t),写出对应的A,B,C,D 矩阵如下:0001A ⎡⎤=⎢⎥⎣⎦10B ⎡⎤=⎢⎥⎣⎦ []10C = 0D = 根据状态方程(2),写出对应的A,B,C,D 矩阵如下:010001146A ⎡⎤⎢⎥=⎢⎥⎢⎥---⎣⎦ 001B ⎡⎤⎢⎥=⎢⎥⎢⎥⎣⎦ []100C = D=0(2)判定上述两个系统的可控性,分别求的第一个系统的秩判据[]rank B AB =1<2,因此对应的系统不完全可控,所以无法设计对应的状态调节器。

第二个系统对应的秩判据2rank BAB A B ⎡⎤⎣⎦=3,满足条件,因此可设计出对应的状态调节器。

(3)根据从系统中得到的四个状态矩阵,由于是三维矩阵,对应的Q 矩阵也为三维矩阵,取性能指标为:0()T T J x Qx u Ru dt ∞=+⎰,其中矩阵Q 的对角线上的值分别为:Q11、Q22、Q33,令R=1,则接下来就是通过改变Q11、Q22、Q33的值,即三个状态量在整个性能指标所占比重,来找到一组比较合适的数以使控制效果相对最优。

(4)运用Matlab 编写M-file 求出对应不同Q 矩阵权重值的控制向量K ,改变权重,便可得到不同的控制向量K ,比较对应得到的阶跃响应信号及状态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实验结果。

(5)由得到的控制向量K ,可知:u Kx =-。

最优控制理论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理论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理论读书报告第一章 最优控制问题与极大值原理最优控制问题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及重要性,它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例如升降机的最快升降问题、防天拦截问题、雷达跟踪问题及生产库存控制问题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1) 都有一个被控对象。

它通常是由常微分方程组描述的动态模型来表征的,即000(,,),[,]()f xf x u t t t t x t x =∈⎧⎨=⎩ (1.1)其中n x R ∈是状态量,r r u U R ∈⊆是控制量,0[,]f t t t ∈是时间变量,*0:[,],,,n n r f f R U t t R r n Z r n ⨯⨯→∈≤是描述被控对象动态特征的矢值函数,0,f t t 分别是初始和终端时刻,通常0t 为定值,而f t 可为定值,也可待求。

通常假设:对有限时间区间0[,]f t t 给定的任一分段连续矢值函数()r u t U ∈,(1.1)都存在唯一解。

(2) 都要求把被控系统的初态0x 通过控制作用,在某个终端时刻0f t t >引导到某个终端状态()f x t 。

通常要求终端状态()f x t 属于n R 中某个点集S ,S 称为目标集,且:{((),)0,,}p f f S x g x t t g R p n ==∈≤ (1.2) (3) 都有一个容许控制集合。

容许控制集合0[,]f t t U 为0[,]12:{()()((),(),,()),()f T t t r i U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 是定义在0[,]f t t 上的分段连续函数,1,2,,;i r =(),r u t U ∈且把(1.1)的初态0x 在终端时刻f t 引导到目标集S 上} (1.3)(4) 都有一个表征系统品质优劣的性能指标。

由于它是一个依赖控制函数()u t 的“函数”,又称为性能指标泛函或代价泛函。

最优控制 李国勇

最优控制 李国勇

最优控制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为: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在每一部分都涉及利用MATLAB对其实现的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优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

三、课程教学大纲第1章绪论(4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了解最优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最优控制的发展;最优控制问题;最优控制的提法;最优控制的求解方法。

2. 重点、难点最优控制的提法、最优控制的求解方法等。

第2章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14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利用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的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静态最优控制的解;变分法;应用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角点条件。

2. 重点、难点无约束情况下的角点条件和内点约束情况下的角点条件下最优控制的求解等。

第3章极大值原理(1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利用极大值原理求解最优控制的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连续系统的极大值原理;离散系统的极大值原理;极大值原理的应用。

2. 重点、难点极大值原理的应用等。

第4章动态规划(1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利用动态规划求解最优控制的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离散系统的动态规划;连续系统的动态规划;动态规划与变分法和极大值原理的关系。

2. 重点、难点动态规划在微分对策问题中的应用等。

第5章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1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的求解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线性二次型问题;状态调节器;输出调节器;输出跟踪器;离散系统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利用MATLAB求解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

2. 重点、难点线性二次型的微分对策问题等。

四、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1. 论述●最优控制理论基本概念●最优控制理论常用的求解方法2. 变分法●普通函数的极值问题●变分法的基本概念●变分法在动态最优控制中的应用3. 极大值原理●极大值原理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的动态规划和连续系统的动态规划;●极大值原理的应用4. 动态规划●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基于动态规划的微分对策问题●动态规划与变分法和极大值原理的关系5.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线性二次型问题●状态调节器●输出调节器●跟踪器各部分都列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及利用MATLAB对其实现的方法,便于读者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最优控制项目报告

最优控制项目报告

最优控制项目报告 — Project of Optimal Control二级倒立摆黄自龙 占奇志 张晓电话: 82675350组号:第六组组员:黄自龙 3103028009 张晓:占奇志 3103028012授课教师: 高 峰 所在院、教研室:电气工程学院工企教研室的控制3103028007考核形式:考试实验日期:2004.03.132004.05.18、问题的来源倒立摆的控制是控制理论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一个稳定的倒立摆系统对于证实状态空间理论的实用性是非常有用的,倒立摆系统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非最小相位、多变量的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需涉及系统的非线性、解耦、小时间常数及不稳定问题.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及可行性需要一个按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倒立摆正是一个典型的被控对象,世界上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进行。

倒立摆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有很多自身的特点,首先倒立摆本身是一个自然不稳定体,能反映出控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

如非线性问题、系统的鲁棒性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

具体可以总结如下:1. 作为实验装置,形象直观、结构简单,构件组成参数和形状容易改变。

2. 作为被控对象,相当复杂,是高阶次、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系统。

3. 系统稳定效果非常明了,通过摆动角度、位移、稳定时间度量,控制好坏一目了然。

4. 重要的工程背景,倒立摆系统的稳定与机器人行走、空间飞行器控制有很大相似性。

二、系统模型的建立一级倒立摆的建模与分析一级倒立摆的实际装置如图1所示:带轮小车顶端铰链系一刚性倒立摆,小车可沿有界轨道左右运动,摆可在垂直平面内自由运动。

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X:小车的位移;uX :小车的速度;二:摆杆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二摆杆的角速度; m:小车的质量;图1 一级倒立摆模型m:摆杆的质量;11:摆杆的长度;g:重力加速度;F:控制器输出的控制力。

我们做出如下假设条件:1. 摆杆及小车都是刚体,2. 库仑摩擦、动摩擦等所有摩擦力足够小,在建模过程中忽略不计由动力学理论可以推出一级倒立摆的运动方程根据运动学方程我们很容易得到一级倒立摆的状态方程,此处从略。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控制工程与理论实验课题:最优控制学号:12014001070姓名:陈龙授课老师:施心陵最优控制一、最优控制理论中心问题:给定一个控制系统(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二、最优控制动态规划法对离散型控制系统更为有效,而且得出的是综合控制函数。

这种方法来源于多决策过程,并由贝尔曼首先提出,故称贝尔曼动态规划。

最优性原理:在一个多级决策问题中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不管初始级、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是什么,当把其中任何一级和状态做为初始级和初始状态时,余下的决策对此仍是最优决策三、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用最大值原理求最优控制,求出的最优控制通常是时间的函数,这样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当用开环控制时,在控制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干扰,这样才能使系统以最优状态运行。

在实际问题中,干扰不可能没有,因此工程上总希望应用闭环控制,即控制函数表示成时间和状态的函数。

求解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很困难的。

但对一类线性的且指标是二次型的动态系统,却得了完全的解决。

不但理论比较完善,数学处理简单,而且在工际中又容易实现,因而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的仿真及运行环境;2.掌握系统最优控制的设计方法;3.验证最优控制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实现系统的稳定有很多途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评价的指标,使系统在该指标下达到最优。

如果给定指标为线性二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MATLAB快速的计算卡尔曼增益。

三.实验器材PC机一台,Matlab仿真平台。

四.实验步骤例题1 (P269)考虑液压激振系统简化后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其中K a为系统前馈增益,K f为系统反馈增益,w h为阻尼固有频率。

(如图5-5所示)将系统传递函数变为状态方程的形式如下:,确定二次型指标为: . 求最优控制使性能指标J最小。

最优控制课程报告

最优控制课程报告

2013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最优控制学生所在院(系):航天学院学生所在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生姓名:学号:学生类别:考核结果阅卷人LQ 最优控制系统加权矩阵Q 的一种数值算法摘要:利用LQ 最优控制逆问题的参数化解, 将求解对称、 非负定加权矩阵Q 的问题变为一类F-范数优化问题, 给出一种求解 LQ 最优控制指标函数中的加权矩阵 Q 的简便而系统的方法。

算法的优点在于任意给定一组自变量, 通过解这类优化问题就可求得满足闭环特征值要求的加权矩阵 Q, 而且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关键词 LQ 逆问题,最优控制,加权矩阵,优化1 问题的提出LQ( 线性二次型) 最优控制逆问题所要研究的内容是如何确定LQ 最优控制问题0[()()()()]..()()()T T J x t Qx t u t Ru t dts t x t Ax t Bu t ∞⎧=+⎪⎨⎪=+⎩⎰ (1.1)中的加权矩阵Q 和R ,使得闭环控制系统1()()(),T x t A BK x t K R B P -=-= (1.2)的特征值为期望值(1,2,...,)ci i n λ=。

式中的矩阵均 为 适 当 维 数,且 满 足 有 关 系 统 解 存 在的条件。

此外, 式( 1. 2) 的矩阵P 是代数Riccati 矩阵方程10T T A P PA PBR B P Q -+-+= (1.3)的唯一对称正定解。

近年来,相关科研人员在研究该问题的解析解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3, 4] 研究的是单输入控制系统问题,所得结果具有结构简单、计算容易的特点; [ 5, 6] 给出了LQ 逆问题解的参数化表达式;[ 7] 利用这一表达式,给出了单输入控制系统 LQ 逆问题的解析解法;[ 8, 9] 给出了多输入控制系统情况下的简便算法,但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解决闭环特征值为复数时求解加权矩阵 Q 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算法属于构造性的。

最优控制-理论方法与应用课程设计

最优控制-理论方法与应用课程设计

最优控制-理论方法与应用课程设计1. 概述最优控制是控制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它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在特定控制系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控制策略和状态序列。

最优控制理论涉及的数学和工程学科范畴广泛,如微积分、微分方程、优化理论、控制理论、动力学等。

在科技领域,最优控制已经应用于航空、航天、导航、水利、自动化、电力等许多领域。

2. 学习内容2.1 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在本门课中,我们将首先讲述最优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状态空间、状态矢量、控制输入、性能荷重、性能指标等概念。

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所给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2.2 最优控制方法在本门课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最优控制理论的主要方法,包括动态规划、线性二次型控制、最小时间控制、最大原则控制等。

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最适合控制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模型求解。

2.3 最优控制的应用在最后一个部分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最优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

我们将以航空航天和导航为例,学习如何用最优控制解决机动问题,如轨道控制、制导、自动驾驶器的设计等。

3. 课程设计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最优控制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课程设计项目:3.1 最优控制数学建模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根据所给的控制系统模型,利用所学的最优控制理论,构建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选择适当的最优控制方法求解问题。

3.2 最优控制仿真实验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使用Matlab等数学仿真软件,模拟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并通过设计多种控制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的性能指标,最终确定最优控制策略。

3.3 工程最优控制应用设计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最优控制应用方向,如航空、航天、水利、导航等,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最优控制系统,并结合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4. 总结最优控制理论和应用是现代控制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领域,它不仅拓展了学科的范围,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最优控制结课报告

最优控制结课报告

文献阅读与对最优控制的认识Ⅰ文献阅读与理解在课程的学习中,根据老师要求和结合自身以前所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感兴趣的问题,阅读了一些有关最优控制方面的论文,以下是我对其中一些论文整体构架的分析和理解。

由于个人基础知识较差能力有限,对于文献中一些理论和知识无法完全理解,心得中的错误和不足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中文文献(《登月舱上升段最优轨迹设计》)中文文献中主要对登月舱的上升段中的动力推进段进行最优控制。

文献首先对月面返回运动建立数学模型,构建了状态方程,由于各个变量数量级相差较大,为了便于数值求解,对数据进行了单一化处理。

构建完数学模型后,开始进行最优控制设计,在推进段需按照一定的制导率,使得登月舱达到指定轨道。

这一阶段占据了能量消耗的95%,时间约占400s。

因此为了减少燃料消耗,而在此过程中是横推力无间歇的,因此燃料性能最优在此问题上与时间最优一致。

因此其最优性能指标可以表示为,而后根据最小值原理构建哈密顿方程,列出正则方程,横截条件和极小值条件。

此时问题转化为时间自由的两点边值问题,通过首先采用初值预估,求解终值是否满足横截条件,如不满足则采用前向扫描法对初值修正,当修正量终值满足横截条件,即求出最优控制。

最后进行matlab仿真验证,画出状态变量和最优控制量仿真曲线,结果表明设计的算法收敛速度快,可靠性高与Apollo 11 实际上升时间非常接近。

文献中建立的时间最优控制是课本的延伸,该系统中首端末端均有状态约束,与单边的状态约束,实际情况中双边状态约束情况下,文献中采用了迭代制导求解剩余时间方法来估算上升时间,使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采用前向扫描方法求解两点边值问题,精确得出修正量。

发现在建立最优控制模型后,工程中往往还需要通过其他方法对于状态量进行修正以满足方程的条件,文献中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法。

由于时间有限,个人对于后面的迭代制导和向前扫描方法还存在一些疑惑不懂,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再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尝试实现该问题在matlab上的仿真。

最优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最优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液体搬送过程中的液面振动控制问题第一章前言在铸造行业的浇铸过程中,溶液的浇铸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作业。

由于溶液温度的降低会影响铸件的品质,所以要求浇铸过程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因此,要求浇铸行业向自动化、高速化方向发展。

当前,铸造行业中大多采用铸件在生产线上移动的浇铸系统。

由于铸件经常处于频繁地加速起动和减速制动过程中,导致溶液激烈振动、甚至从铸件中溢出的现象发生。

这不仅给生产带来危险,而且也会导致铸件的质量下降。

同时,剧烈的运动还会造成铸模破损,从而使铸件报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希望开发一种高速浇铸系统,在铸件快速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线拖动电机的电压控制,达到对溶液液面的振动进行控制的目的,从而使液面不仅在运动停止时不产生振动,而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也保持平稳。

关于液面振动的控制问题,文献[1]建立了液体的一次振子模型,并对该侍服系统利用二次评价函数及加权的方法求出了最优控制信号。

文献[2]针对长方体的容器,建鲁棒控制器,实现了对液面振动的控制。

立了液体的振子模型,设计了一种H本论文以振动液体为控制对象,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法推导出描述液体振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不同波形的输入电压信号进行了仿真计算,从而了解了铸件在运动过程中液体的振动特性及规律。

在此基础上,通过给出系统评价函数,利用FR(Fletcher-Reeves)法计算该非线性系统的最优输入。

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本论文只对开环系统进行了分析。

若考虑抗干扰等问题,则应设计闭环反馈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器或其他方法(例如极点配置法)进行控制。

这些工作将在今后着手进行。

第二章概述2.1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是指应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1]。

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制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最优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最优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最优控制》课程教学⼤纲《最优控制》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060142002课程英⽂名称:Optimal Control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专业:⾃动化专业⼤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纲使⽤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标《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泛应⽤于军事和⼯业及经济领域中,例如空间技术、系统⼯程、⼈⼝理论、经济管理、决策及⼯业过程控制等等。

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课程是⾃动化专业的⼀门选修课,其基本任务和教学⽬标是要求⾃动化专业学⽣掌握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的基础知识及解最优控制问题的常⽤⽅法,了解最优控制的发展⽅向,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定的基础。

(⼆)知识、能⼒及技能⽅⾯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最优控制的基础理论,如最优控制问题的概念、最优控制的数学描述、解决最优控制问题⽅法及⼆次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问题。

2.基本理论和⽅法:初步掌握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些基本⽅法,如古典变分原理,庞德⾥亚⾦极⼤(⼩)值原理和贝尔曼动态规划⽅法。

3.基本技能:利⽤最优控制理论和⽅法能够解决的实际最优控制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法:从基本教育出发,站在培养⼈才的⾼度上,来看待本课程所应承担的责任。

在讲授具体内容时,要分清每⼀部分内容在本课程中所处的地位,这样才能在⼤纲实施过程中得⼼应⼿。

要提⾼学⽣的基本素质,要求学⽣化被动吸收为主动索取知识。

2.教学⼿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电⼦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为了提⾼教学效果,可采⽤多环节教学⽅式,如课程讲授、课堂提问及课前预习和课后阅读。

对于每次课堂讲授,原则上采⽤两个层次讲解,即⼀是提出研究的问题;⼆是介绍解决问题的各种⽅法及其存在的优缺点,培养学⽣创新思维意识。

通过课堂提问,在课堂上调动学⽣积极性,促进其思考,提⾼教与学互动性。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最优控制理论是现在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现已进入了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为核心的第三个阶段。

对于确定性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实际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它以1956年原苏联数学家庞特里亚金(Pontryagin )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和1957年贝尔曼提出的动态规划法为标志。

这些理论一开始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这是由于导弹、卫星等都是复杂的MIMO 非线性系统,而且在性能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时至今日,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最优控制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高端的航空航天领域,而更加渗入到生产过程、军事行动、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其他有目的的活动中。

最优控制的发展成果主要包括分布式参数的最优控制、随机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大系统最优控制、微分对策等,可以这样讲,最有控制理论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学期开设的最优控制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静态优化,经典变分法以及极小值原理。

对于静态优化的方法,解决的主要是如何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变分法则被用来求解泛函的极值问题;极小值原理的方法,适用于类似最短时间控制、最少燃料控制的问题。

另外,在这些的基础上,我们还学习研究了线性系统二次型指标的最优控制,即线性二次型问题(LQR )。

类似其他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专业课程,最优控制的基础不但是有关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高等数学,以及更加深刻的数学知识和理论。

就这门课程而言,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命题,就是关于泛函的问题。

在学习泛函之前,我们都对于函数的定义非常清楚,简而言之,泛函就是“函数的函数”。

在动态系统最优控制问题中,其性能指标就是一个泛函,而性能指标最优即泛函达到极值。

以如下方式表示泛函,[()]J J X t =那么求解泛函极值的问题,就是让()J X 在*X X =处有极值的必要条件是对于所有容许的增量函数X δ(自变量的变分),泛函()J X 在*X 处的变分为0: *(,)0J X X δδ=为了判别其为极大还是极小,就需要计算其二阶变分2J 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最优控制学生所在院(系):航天学院学生所在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生姓名:学号:学生类别:考核结果阅卷人LQ 最优控制系统加权矩阵Q 的一种数值算法摘要:利用LQ 最优控制逆问题的参数化解, 将求解对称、 非负定加权矩阵Q 的问题变为一类F-范数优化问题, 给出一种求解 LQ 最优控制指标函数中的加权矩阵 Q 的简便而系统的方法。

算法的优点在于任意给定一组自变量, 通过解这类优化问题就可求得满足闭环特征值要求的加权矩阵 Q, 而且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关键词 LQ 逆问题,最优控制,加权矩阵,优化1 问题的提出LQ( 线性二次型) 最优控制逆问题所要研究的内容是如何确定LQ 最优控制问题0[()()()()]..()()()T T J x t Qx t u t Ru t dts t x t Ax t Bu t ∞⎧=+⎪⎨⎪=+⎩⎰ (1.1)中的加权矩阵Q 和R ,使得闭环控制系统1()()(),T x t A BK x t K R B P -=-= (1.2)的特征值为期望值(1,2,...,)ci i n λ=。

式中的矩阵均 为 适 当 维 数,且 满 足 有 关 系 统 解 存 在的条件。

此外, 式( 1. 2) 的矩阵P 是代数Riccati 矩阵方程10T T A P PA PBR B P Q -+-+= (1.3)的唯一对称正定解。

近年来,相关科研人员在研究该问题的解析解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3, 4] 研究的是单输入控制系统问题,所得结果具有结构简单、计算容易的特点; [ 5, 6] 给出了LQ 逆问题解的参数化表达式;[ 7] 利用这一表达式,给出了单输入控制系统 LQ 逆问题的解析解法;[ 8, 9] 给出了多输入控制系统情况下的简便算法,但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解决闭环特征值为复数时求解加权矩阵 Q 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算法属于构造性的。

尽管这种构造性的算法为揭示问题的多解性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但对深入研究 LQ 最优控制逆问题解的多解特征,并进一步研究 LQ 最优控制的鲁棒性,不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文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优化方法求解 LQ 最优控制逆问题的数值算法。

其研究思想是将 LQ 最优控制逆问题的解转换为一种优化命题,通过对优化命题的优化达到间接求解LQ 最优控制逆问题解的目的。

算法的求解过程对进一步揭示 LQ 最优控制逆问题解的多解特征,认识多解意义下 的最优性,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可供继续研究的新见解。

2 加权矩阵 Q 的参数化表示为了保证 LQ 逆问题解的存在性,假定(1,2,...,)ci optC i n λ-∈=即假定LQ 逆问题解存在。

关于ci opt C λ-∈的定义方法可参阅文献[ 5, 6] 。

为表达方便, 引入如下数学符号的定义11()()(,,...,)()()[,,...,()]i ci ci n T T i i i i in Ti m ci m ci m C B AB A B CH HC I I I ααλαλψψψλλ-+-+-±-=-==ΛΛ=Λ=±±其中H 是第一行为12[,,...,]m m n m a I a I a I 的左上三角Toeplitz 矩阵, (0,1,2,...,)i a i n =为系统(,)A B 的开环特征多项式1110()det()...,1n n n n n I A a a a a a αλλλλλ--=-=++++= (2.1) 的系数,I τ为ττ⨯维单位矩阵。

在不致于混淆的情况下,文中以I 代替I τ。

定理1 考虑由方程( 1. 1) ~( 1. 3) 所描述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的逆问题。

满足闭环特征值(1,2,...,)ci i n λ=要求的加权矩阵Q (在R I =的条件下)可参数化表示为111221122[,,...][,,...]n n n n Q αξαξαξψξψξψξ-=-⨯ (2.2)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 系统( 1. 3) 的特征值为(1,2,...,)ci i n λ=,且ci λ的几何重根个数等于它的代数 重根个数;2) 当()ci A λλ∈或()ci A λλ∈-时,矩阵A 的特征值1{}n oi i λ=中的某个oi ci λλ=或oi ci λλ=-的几何重根个数为 1。

其中1(1,2,...,)n i C i n ξ⨯∈=的选取使得0,(1,2,...,)T i i Q Q i n ψξ=≥=在复数空间n nC ⨯上线性独立;且当*ci cj λλ=时,*i j ξξ=,*表示复数共轭。

由定理1知,在(1,2,...,)ci i n λ=满足定理1充分必要条件的情况下,为了求得 LQ 最优控制逆问题的解,关键是求解变量(1,2,...,)i i n ξ=。

一旦求得(1,2,...,)i i n ξ=,则有如下结论:推论 1 方程( 1.2) 中的最优状态反馈系数矩阵K 可以表示为1112212[(),(),...,()][,,...,]c c cn n n K V V V X X X αλαλαλ-=-⨯ (2.3) 1_()()()T T T i ci ci i i i V B I A αλλξψξ-=---= (2.4) 1()()i ci ci i i i i i X I A BV V αλλψψξ-+=-== (2.5)3 求解加权矩阵 Q 的优化算法由定理1知,变量(1,2,...,)i i n ξ=的确定是在矩阵Q 满足0T Q Q =≥和(1,2,...,)i i i n ψξ=在n n C ⨯空间上线性独立这两个约束条件下进行的,直接求解这一 问题较为困难。

文献[ 8, 9] 给出一种构造方法。

下面利用数值优化方法研究 LQ 逆问题解的求解方法。

引理1 当矩阵对(,)A B 可控,ci λ互异时,几乎对于所有的1n i C ξ⨯∈,(1,2,...,)i i i n ψξ=在n n C ⨯空间上线性独立。

该引理表明在求解 LQ 逆问题时,可以认为(1,2,...,)i i n ξ=是完全自由参数。

这对于利用优化方法求解LQ 逆问题解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定义1122(,,...,)n n Y αξαξαξ= (3.1) 121122(,,...,)(,,...)n n n X X X X ψξψξψξ== (3.2)则式( 2.2) 可表示为1Q Y X -=- (3.3)为保证Q 矩阵具有对称、非负定性,定义具有逼近性质的目标函数11[()()]T s s J Tr YX Q YX Q --=-- (3.4)式中1212[,,...,][,,...,]Ts n n Q Udiag UU U U U σσσ⎧=⎪⎨=⎪⎩(3.5) 其中(1,2,...,)i U i n =为矩阵T Q Q 属于其特征值2(1,2,...,)i i n σ=的特征矢量。

给定(1,2,...,)i i n ξ=,可以求得Q 和s Q 但Q 不一定是问题的解,只有通过对(1,2,...,)i i n ξ=的数值求解使得Q 逐步逼近s Q ,当s Q Q =时,Q 才是问题的解。

此时,J 达到最优目标值零。

引理2 对于0k ∀≠,式( 2. 2) 中的(1,2,...,)i i n ξ=扩大或缩小k 倍不改变矩阵Q 的结果。

引理2 表明(1,2,...,)i i n ξ=模的大小不改变矩阵Q 的计算结果。

为此,不妨假设矢量ξ的2-范数2||||i ξ满足2||||1,1,2,...,i i n ξ==。

根据上述分析,引入优化加权矩阵W (12(,,...,),0n i W diag ωωωω=>),则求解 LQ 逆问题解的综合优化指标函数可表示为112[()()][()()]..||||1,1,2,...,iiT T s s s s i Min J MinTr YX Q W YX Q Tr Q Q W Q Q s t i n ξξξ--⎧=--=--⎪⎨==⎪⎩ (3.6) 如果定义矩阵T Q X QX =,则有T Q X Y =- 仿照提出优化命题( 3. 6) 的原理,,还可得到另一种求解 LQ 逆问题的优化命题2[()()][()()]..||||1,1,2,...,iiT T T T s s s s i Min J MinTr X Y Q W X Y Q Tr Q Q W Q Q s t i n ξξξ⎧=--=--⎪⎨==⎪⎩ (3.7) 式中1212[,,...,][,,...,]T s n n Q Udiag U U U U U σσσ⎧=⎪⎨=⎪⎩ (3.8) 其中,1,2,...,i U i n =为矩阵T Q Q 属于其特征值2(1,2,...,)i i n σ=特征矢量。

为了便于求解优化命题( 3. 6) 和( 3. 7) 的解,现给出如下结论: 定理2 对于由( 3. 6) 式定义的一类优化命题,其一阶梯度函数iJξ∂∂可表示为12(0,...,0,1,0,...,0)()()()T Ti i s i T T i i i i J X Q Q W I Q I ξξαψξξξ-∂=-⨯---∂ (3.9) 由于 J 的最优目标值是零,因此,W 的作用只有助于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而不影响问题的求解。

定理3 对于由式( 3.7) 定义的一类优化命题,其一阶梯度函数iJξ∂∂可表示为 1(0,...,0,1,0,...,0)()()T T T Ti i i T T i i iJ X FX F Y I ξξαψξξξ-∂=-⨯+-∂ (3.10) 式中2()T s F Q Q W =-4 复数特征值情况当系统的闭环特征值为复数时,利用文献[8,9] 中的构造方法无法求解加权矩阵Q 。

仿照上节的优化方法则可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

为研究方便,假定系统的第1和第2两个闭环特征值为复数,即*12c c λλ=,并且定义***121212121212,,j j j ξξξξψψψψαααα==+==+==+ 以及变化矩阵 0.50.5[,,...,]0.50.5j T Block diag I I I j ττττ-⎡⎤=-⊗⎢⎥⎣⎦(4.1) 式中,⊗为克罗内克尔积,T τ为ττ⨯维的单位矩阵。

用1T 和n T 对方程( 2.2) 进行变换得到1221321111221321(,,...)[,,...,]([,,...][,,...])n n n n Q Block diag Block diag YX ααξξξααααξξψψψξξξξ---⎡⎤=--⨯⎢⎥⎣⎦⎡⎤---⎢⎥⎣⎦(4.2)在此基础上,仿照定理2的证明过程,可以求得式( 3. 6) 中J 的增量1111[()()]2[()][()][()]T T T s s s J Tr Q W Q Q Q Q W Q Tr Q Q W Q Tr F YXYX X X Tr X F Y Q X ----∆=∆-+-∆=-∆=-∆-∆∆=-∆-∆ (4.3)式中11[0,...,0,,0,...,0],[1,][0,...,0,,0,...,0i i i i i i X i n Y ψξαξ--∆=∆⎧⎪∈⎨∆=∆⎪⎩(4.4) 当1,2i =时,有1221112212211122[,,0,...,0][,,0,...,0]X Y ψξψξψξψξαξαξαξαξ⎧∆=∆+∆∆-∆⎪⎨∆=∆+∆∆-∆⎪⎩ (4.5) 将式( 4.4) 和( 4.5) 依次代入式( 4.3),可进一步求得J ∆关于i ξ∆的一阶近似表达式112211111112221[(1,0,...,0)()(0,1,0,...,0)()],1[(1,0,...,0)()(0,1,0,...,0)()],2(0,...,.,1,0,...,0)(),3,...,i i i i X F I Q X F I Q i J X F I Q X F I Q i X F I Q i n αψαψξαψαψξαψξ-----⎧--+-∆=⎪⎪∆≅--+-∆=⎨⎪--∆=⎪⎩(4.6) 考虑到约束条件2||||1,1,2,...,i i n ξ==,J 关于变量i ξ的一阶梯度函数的表达式为111122111111221122221[(1,0,...,0)()(0,1,0,...,0)()](),1[(1,0,...,0)()(0,1,0,...,0)()](),2(0,...,.,1,0,...,0)()(T T T TT i i i i X F I Q X F I Q I i J X F I Q X F I Q I i X F I Q ξξαψαψξξξξαψαψξξξαψ-------+-⨯-=∂=--+-⨯-=∂--⨯ ),3,...,T i i T i i I i n ξξξξ⎧⎪⎪⎪⎪⎨⎪⎪⎪-=⎪⎩式中2()T s F Q Q W =-,s Q 由式(3.7)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