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精编版

合集下载

24节气歌的每个字的意思

24节气歌的每个字的意思

24节气歌的每个字的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署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节气歌你知道二十四节气歌是怎样的吗?请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和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歌,希望大家喜欢!(一) 二十四节气注释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 二十四节气歌标准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 二十四节气歌客家版词:秋林(改编)曲:秋林唱:秋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 处暑[拭田] 白露[匀田] 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释:[犁田] 翻地的意思。

[番豆] 指的是花生。

[拭田]种禾稻。

[匀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客家人简洁用:匀田。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歌曲简介:客家人绝大部分都是以耕田为生,尤其种水稻,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四气节也是每个种田的人必然知道一件事情,这首歌曲也让没有种过田的朋友知道这二十四气节里面,每一个气节农民都在干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整,
立夏小满芒种来,
夏至小暑大暑热,
立秋处暑白露凉,
秋分寒露霜降藏,
立冬小雪大雪飘,
冬至小寒大寒冷。

寒气渐消春节至,
阳光炽热到夏季,
秋风萧瑟又到了,
冬雪冷冽又来临。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是描述中国传统节气,共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代表着中国农历的一段时间,每一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气象现象和气候特征,也代表着农民的耕作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些节气分布在全年的四季中,用来标志着中国农历年的进程,也是中国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精选全文完整版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注释:廿(niàn)二十四节气歌(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双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每节分为三物侯,每一物侯为五天。

一季三月孟仲季,每季六节亦不变。

太阳黄经定气温,七十二候跨全年。

各候名称很形象,草木鱼虫生态变。

注释: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

以5日为候,3候为气,6气为时,4时为年,一年分24节气,共72候,每候有一种相应的物候现象,即候应。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一、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

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含义及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含义及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24节气歌的每个字的意思

24节气歌的每个字的意思

24骨气歌的每个字的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署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端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端.
雨水:降雨开端,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冬眠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等分的意思.春分暗示日夜等分.
清明:气象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实时,谷类作物能强壮成长.
立夏:夏日的开端.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端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寒冷的炎天光降.
小暑:暑是寒冷的意思.小暑就是气象开端寒冷.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立秋:秋季的开端.
处暑:处是终止.潜藏的意思.处暑是暗示寒冷的暑天停止.白露:气象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日夜等分.
寒露:露珠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气象渐冷,开端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端.
小雪:开端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严寒的冬天光降.
小寒:气象开端严寒.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刻.。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通用版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通用版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通用版立春阳春雨,二月雨纷飞。

惊蛰忙蛙鸣,大地醒来时。

雨水春意浓,桃花引目盼。

春分日夜长,太阳正南瞰。

谷雨种禾苗,田地绿油油。

立夏暖风起,草木生气旺。

小满麦苗秀,粗壮郁郁茂。

芒种禾谷黄,丰收离不了。

夏至太阳高,日照时间长。

小暑骄阳炙,酷暑蔓延来。

大暑天气热,炎热稍有减。

立秋凉风至,夏季结束迟。

处暑消暑热,温度稍稍降。

白露初秋风,树木做准备。

秋分阳光和,昼夜相等秋。

寒露凉气至,秋天开始走。

霜降地冻寒,万物生机歇。

立冬寒冷来,准备穿暖衣。

小雪飘雪花,初雪洁白美。

大雪来临时,寒冷加重负。

冬至阳光短,一年最寒冷。

小寒雪花飞,寒冷再度来。

大寒酷寒峰,冬季最寒冷。

二十四节气,一季变化多。

【解释】立春:春天的开始,阳春雨落下,二月天阴雨连绵,大地苏醒。

惊蛰:春雷惊醒了沉睡的蛙类,它们开始鸣叫,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雨水:雨水逐渐增多,春意渐浓。

桃花开放,吸引人们的目光。

春分:昼夜平分,太阳正南照,标志着春天正式到来。

谷雨:农田开始播种禾苗,田地变绿一片。

此时天气温暖,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温暖的风催生万物,草木蓬勃生长,生命力旺盛。

小满:麦苗开始展现出秀美的姿态,茁壮成长,郁郁葱葱。

芒种:禾谷开始变黄,丰收离不远。

夏至:太阳达到一年的最高点,昼长夜短,炎热的天气蔓延。

小暑:炎热渐渐减轻,夏季即将结束。

大暑:天气炎热,但比小暑时稍稍凉爽。

立秋:凉风渐至,标志着夏天的结束。

处暑:夏季酷暑逐渐减退,天气温和,人们消暑的需求减少。

白露:秋天的风降临,树木准备进入冬眠状态。

秋分: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秋天开始进入后期。

寒露:凉气越来越重,秋天正式开始进行。

霜降:霜冻开始出现,万物进入休眠状态。

立冬:寒冷的季节开始,大家准备穿上厚厚的衣物。

小雪:小雪纷飞,初次安静地下起了雪,美丽洁白。

大雪:寒冷天气加重,大雪纷飞,厚厚的雪花覆盖大地。

冬至:白昼变得很短,一年最寒冷的时候到来。

小寒:再次下雪,寒冷的天气再次来临。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24节气歌

24节气歌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24节气歌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歌的意思解释二年级

24节气歌的意思解释二年级

24节气歌的意思解释
《24节气歌》是中国传统的一首民间歌谣,用来表达每年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名称。

下面是《24节气歌》对应的节气及其意思:
1.立春:表示农历的新年开始,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2.雨水:表示降雨增多,融化积雪的季节开始。

3.惊蛰:表示动物从冬眠中苏醒,春雷开始响起。

4.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春季进入中期。

5.清明:表示春季的半个节气,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6.谷雨:表示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7.立夏:表示炎热的夏天开始。

8.小满:表示农作物逐渐成熟,禾苗满天。

9.芒种:表示麦类和豆类开始收割。

10.夏至:表示白天最长,夏季中期。

11.小暑:表示气温继续上升,暑热难耐。

12.大暑:表示最热的季节,又称"三伏天"。

13.立秋:表示秋季的开始,夏天渐渐过去。

14.处暑:表示暑气逐渐消散,凉爽的感觉。

15.白露:表示气温下降,露水凝结。

16.秋分:表示昼夜平分,秋季进入中期。

17.寒露:表示气温更低,露水凝冻。

18.霜降:表示霜冻开始出现,意味着秋季即将结束。

19.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寒冷的天气来临。

20.小雪:表示开始下雪,但不是很大的雪。

21.大雪:表示下雪量增多,冬季进入中期。

22.冬至:表示白天最短,冬季中期。

23.小寒:表示寒冷加剧,天气更加严寒。

24.大寒:表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doc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doc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二十四节气歌 ,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 ,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立春:2月4日-5日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 ,气温开始回升 ,空气湿度不断增大 ,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 ,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 ,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阳光直照赤道 ,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 ,气温回升 ,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 ,雨水增多 ,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 ,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 ,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 ,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 ,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 ,日光直射北回归线 ,出现“日北至 ,日长至 ,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 ,入暑 ,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 ,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但也有反常年份 ,“大暑不热” ,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 ,草木开始结果 ,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 ,“处”为结束的意思 ,至暑气即将结束 ,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 ,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 ,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 ,各地气温下降很快 ,天气凉爽 ,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 ,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 ,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 ,形成昼夜等长。

二十四节气歌的意思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的意思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节气:根据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

每一点叫一个节气。

通常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署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一年中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最多相差一两天。

(每个节气所在的时间和预测的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上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6号和21号) 下半年是八、廿三(下半年每个月的节气一般都是在8号和23号)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_顺口溜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_顺口溜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分辨节气的及指导农事的一种方法。

人们常常说二十四节气。

那么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
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

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