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复习资料.doc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地籍管理的原则:1)保证地籍资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和系统性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和现势性5)保证地籍资料的多用途性和高效性2地籍管理的工作:1)土地调查2)土地登记3)土地统计4)地籍档案管理5)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地籍管理的发展阶段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4演变过程:地籍的演变经历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第二章1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客体:主体,国家和农民集体为土地所有权主体。
客体,国家或特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2土地所有权四项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3农民集体土地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有确定的形式和组织机构。
如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
2)应当具有民事主体资格。
就是说这个集体组织是被法律承认的,能够按照法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3)集体成员应为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4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基本程序,(1)协商解决(2)协商不成,由人民政府处理①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申请②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受理③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取证④土地权属争议的调节与处理处理原则,(1)占先原则(2)时效取得原则(3)现有利益保护的原则(4)尊重历史原则(5)行政处理前置原则第三章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1统一性、2科学性、3实用性2遥感动态监测内容:多源数据的获取及分析,数据校正、配备、融合等预处理,变化信息提取及类型确定,外业核查,变化信息后处理,监测精度评定。
工作程序,(一)准备工作1.制定工作计划2.收集有关资料3.编制技术设计书(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1.多源数据的选取2.数据预处理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4.外业核查5.变化信息后处理6.监测精度评定(三)监测成果的整理与提交1.基本监测图2.技术报告3.监测成果提交(四)检查验收3遥感动态监测方法:目视解译方法、计算机动态信息提取自动分类方法、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3S技术的方法(用RS发现变化靶区、用GPS定位靶区、GIS 集成管理数据)第四章1地籍调查按时期的分类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变更地籍调查2地籍调查成果资料:1)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2)地籍调查表;(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4)地籍测量原始记录;(5)解析界址点成果表;(6)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宗地图;(土地证附图)(7)地籍图分幅接合表;(8)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9)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10)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11)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报告。
地籍管理习题及答案.doc
地籍管理习题及答案第1页共6页第一章地籍与地籍管理名词解释:1、地籍2、税收地籍3、产权地籍4、多用途地籍5、初始地籍6、日常地籍7、地籍管理简答题: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土地利用更新调查3、土地分类系统4、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5、手簿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blog. sina/s/blog_3fb788630100muda. html第2页共6页6、基本农田简答题: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3、简述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4、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外业工作内容是什么?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有哪些?第三章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2、遥感动态监测3、基本监测图简答题: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方法有哪些?2、如何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3、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工作方法?4、影像融合有哪三种主要方法?5、外业核查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blog. sina/s/blog_3fb788630100muda. html第3页共6页第四章地籍调查名词解释:1、地籍调查2、初始地籍调查3、变更地籍调查4、宗地5、街坊图6、地籍图7、宗地图简答题:1、我国现行的地籍调查应包括哪些内容?2、土地权属调查的意义和内容?3、地籍调查的目的和类型?第五章土地条件调查名词解释:1、光照强度2、降水量3、积温4、土地自然条件调查5、土地经济条件调查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blog. sina/s/blog_3fb788630100muda. html第4页共6页简答题: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有什么影响?3、概述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川农地籍管理复习汇总.docx
川农地籍管理复习汇总第一早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屋、权属、地价和用途等基木信息状况的簿册。
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皿用所展开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地籍管理即是地籍工作体系的简称。
土地调查:是以杏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三种。
土地登记: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记载于专用的簿册上,用以确认土地所冇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措施。
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屈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土地调查分类:全国土地调杳、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现代地籍:(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临管的;(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3)以地块为慕础(单元)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5)地籍是土地基木信息的集合。
地籍管理的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2)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4)地籍资料的衔接性和完整性。
地籍管理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如法规、规程;(2)测绘手段如地籍测量(3)图簿册手段如土地利用现状图、评价图、土地级别总图、土地统计表、土地证巧、土地统计台帐等。
(4)计算机手段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S技术应用。
地籍的分类: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类:总地籍、tl常地籍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第二章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i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忐,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根据现阶段十•地的实际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要素的异同性进行的土地分类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分类: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有差界的土地划分为若T类型。
(根据土地的界同性対土地按类进行划分少归类的过程。
地籍管理复习.doc
(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计算论述)★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一、地籍概念:依据法律规范,対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或库及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二、地籍分类:1、按地籍的主耍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藉)、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FI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対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数字地籍。
三、地籍主要作用:P5~P6;国家管理、土地管理、产权管理、税收管理、土地制度。
四、地籍管理概念: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五、地籍管理任务:1、总任务: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
2、具体任务:继续广泛升入地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家底;十地资源和资产的分配现状、流转管理及态势分析;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基础上,抓紧地籍变更和充实工作、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工作等;土地调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快地籍工作现代化手段应用步伐;地籍管理制度完善一一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
六、地籍管理目的:1、总F1的:随吋清晰地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存在、分配、利用和管理状况,从而为土地管理服务,为国家管理服务,为生产、建设和其他需要服务。
2、根本冃的:为维护政权、发展社会制度,为国家诸多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七、地籍管理基本内容:土地调杳——土地利用现状调杏、地籍调杏、十•地条件调杏;土地登记——土地登记制度、土地初始登记、土地变更登记;土地统计——土地统计原理、土地统计内容、现行土地统让制度;土地分等定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农村土地分等定级;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收集和管理、地籍档案保管和鉴定、地籍档案利川和统计。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一、什么是地籍,什么是地籍管理,从哪几方面进行管理?1、地籍:(1)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2)地籍具有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连续性四个特征。
(3)其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土地的属性描述(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法律属性、经济属性等),二是土地的空间描述(地籍图、宗地图、界址坐标、面积等)。
(4)按照功能的变化分类有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按照工作先后顺序分类有初始地籍和变更地籍;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有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按开展范围和对象分类有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有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地籍的作用:①地籍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密切相关,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巩固,并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②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必要基础,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③地籍为税收提供了基础,保障了国家土地税收的稳定、科学、及时、准确;④地籍在土地制度的发展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利于明确土地产权,稳定土地市场秩序。
2、地籍管理:(1)是地籍工作体系的总称,是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2)地籍管理的性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籍管理是巩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一项措施,也是为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协调部门、行业、单位用地的一项措施,又是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土地使用制度变革服务的一项综合性措施。
具有技术性、法律性、行政性和阶级性。
(3)地籍管理的任务:①保护土地有其是保护耕地、基本农田;②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避免纠纷;③为社会提供地籍服务,如土地拍卖;④提土地管理服务,是土地管理的基础部分,如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等。
3、如何进行地籍管理:(1)内容体系:①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1、地籍和地籍管理的概念?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1.1.一)(P4)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简言之,地籍管理是地籍工作体系的总称。
(1.2)(P9)2、地籍有哪些类别,如何划分?(1.1.三)(P5、6)一、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二、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三、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四、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3、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有什么区别?(1.1.三)(P6)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是地籍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初始地籍是基础,日常地籍是对初始地籍的补充、修正和更新。
如果只有初始地籍而没有日常地籍,地籍将逐步陈旧,变为历史资料,失去现势性、失去其使用价值。
相反,如果没有初始地籍,日常地籍就没有依据、基础,也就不存在日常地籍了。
4、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2.三)(P11)一、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服务二、为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三、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四、为土地管理服务5、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3.一)(P13)一、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二、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三、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四、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6、为什么地籍管理必须在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1.3.一)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必须对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规范化的政策或技术要求的统一标准。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docx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毎题1分,毎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I •地籍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代主要为政府登记土地作为()的簿册。
A. 征收田赋依据 B.征税登记 C. 课税对象 D.课税对象登记 2. 国家对各项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项规范化政策、法律规定、称()。
A.地籍调查规程 B. 土地登记规则C. 土地确权规定D.地籍制度3.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 地籍图片B.地籍卡C. 地籍资料D.地籍表册 4. 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oA. 权属调查 B 土地登记 C. 地籍测量 D 土地统计5.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
A. 地块B.县C.村利街道D.宗地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 两部分工作。
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 土地条件调查C.地籍测量D. 土地登记7.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 ______ 个。
A. 10B. 6C. 8D. 78. 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地类应确泄为( )。
A.早地B.水浇地C.望天田D.灌溉水田9. 初始权属调査是调杳人员对()某一行政辖区内中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査,以核实 宗地的权属,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
A.村及村以上B.乡及乡以上C.县及县以上D 省及省以上10. 初始地籍调查时,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顺序 统一预编宗地号。
A.从西到东、从南到北B.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14. 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C.从东到西、从北到南D.从西到东、从北到南11. 下列()内容不属于初始地籍测量。
A.地籍平面控制测量C.面积量算 12. 地籍测量的核心是( A. GPS 控制测量 C.地籍细部测量 13. 地籍测量以测定(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地籍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什么是地籍?传统地籍、现代化地籍是什么?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库,其核心土地权利之归属。
传统地籍:最初是由收取赋税Z需而产生,其中心内容在于用来反映有关土地拥有的状况,从而反映与税务有关的信息的一些指标。
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的概念及作用:现代地籍是有关土地的自然状况,土地的利用情况,以及土地的权属状况的调查记录,法权登记,地籍图件和数据的综合性记录,现代地籍包括文字型,图形资料,人文资料,自然资源资料和经济资料等,并运用信息工程,光电,航天技术,网络等的一个综合性的动态的数据库。
现代地籍的作用不仅是为产权和税收服务,而且还为城市规划,房地产交易,土地规划,交通,管线建设等各方面提供信息和基础资料,为广泛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
传统的地籍管理只能用表格、草图、文字描述宗地的权属信息,统计分析不容易;而基于gis的地籍管理利用gis的空I'可分析核心技术,使得地籍管理的统计及空I'可分析更为准确、直观、方便,更利于土地管理的决策。
地籍管理涉及的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地籍管理体系?地籍管理: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掌握土地信息、管理土地权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管理措施,这些综合措施的总称就叫地籍管理,又叫地籍工作。
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登记3)土地统计4)土地分等定级5)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的内容之间却不是孤立的,相反,是相互联系彼此紧密相关的。
土地调查和土地定级是地籍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的工作。
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都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调查工作的归宿, 而土地登记与土地统计对于同一土地对象来讲在大量指标上是一直的,然而在法律性上它们之间是断然有别的。
这两项工作的先后次序并无严格的规定,甚至可以讲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和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安排在同时进行。
地籍管理考试资料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1.什么是地籍:地籍是以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
什么是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2.地籍分类有几种,他们之间有什么实质上区别?⑴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这三种地籍是反映人类历史上地籍产生和发展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类型⑵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是完整的地籍工作开展的不同阶段⑶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⑷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数字地籍。
3.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⑴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核心是土地权属调查。
⑵土地登记:是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簿册上,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⑶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⑷土地分等定级:是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⑸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
4.概述地籍管理的性质:地籍管理是巩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一项措施,也是为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全国土地资源,协调部门、行业、单位用地的一项措施,又是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土地使用制度变革服务的一项综合性措施。
5.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⑴统一管理的原则⑵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和完整⑶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⑷地籍成果简便实用或(①保证地籍资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②连续性和系统性③可靠性和精确性④完整性和现势性⑤多用途性和高效性)第二章土地分类6.中国使用过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各自的不足或优势特点:⑴1984年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不足:①存在类型划分不十分准确和详略不一的问题②城镇土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中级别太低⑵1998年的城镇土地分类系统不足:①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存在同名不同义的问题②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存在同名不同位的问题③与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⑶2001年的土地分类系统特点:①类型全面②系统更详尽、准确③适用性提高⑷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特点: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原土地分类进行了调整、归并,从切实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实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并上升为国家标准。
地籍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18页
地籍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18页地籍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1、地籍:是指依据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录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或库及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2、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数字地籍3、地籍的主要作用:地籍与国家管理、地籍与土地管理、地籍与产权管理、地籍与税收管理、地籍与土地制度4、地籍管理:是指为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5、地籍管理的目的:是随时清晰地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存在、分配、利用和管理状况,从而为土地管理服务,为国家管理服务,为生产、建设和其他需要服务。
6、地籍管理的任务:是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
7、地籍管理的性质:行政性、法律性、技术性、阶级性8、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地籍档案管理地籍调查的核心是土地权属调查,地籍调查以县为单位开展,以宗地为基本调查单元。
土地条件调查是土地存在环境和条件的调查10、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是地籍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
11、土地登记:是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记于专用的簿册上,实质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12、土地统计:是指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13、地籍档案管理:是指是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地籍管理:即将土地的坐落、形状、面积、性质、使用状况,以及土地权利等项,按照法定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程序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县为单位,以查清土地数量权属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内容的土地资源普查工作,又称土地详查。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市、省、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概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指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相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6.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7.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8.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10.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11.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
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12.调绘:是依据影像,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实地不同的地类、地物按一定的要求用线划符号绘在正射影象图上。
地籍管理知识点复习
界址点的变更
五、土地条件调查
• 土地条件调查的内容
六、土地分等定级
• 分等定级的概念 • 城镇土地定级的基本流程 • 繁华程度作用分值的计算 • 作用分的叠加 • 城镇土地级别划分的主要方法 • 特尔菲专家打分法
六、土地登记
地籍管理
知识点回顾
总览
一、地籍与地籍管理
二、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的实施、 土地利用动态监
测、二调
四、地籍 调查
五、土地 条件调查
六、土地 分等定级
七、土地 登记
八、地籍 信息系统
调查
管理
一、地籍与地籍管理
• 地籍、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 • 地籍发展的阶段
• 第一章补充:土地产权制度 • 我国主要的土地产权形式 • 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客体?
• 土地登记制度,我国土地登记制度的特点 • 土地登记的程序
八、地籍信息系统
• 地籍档案、地籍档案管理的•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 • 土地分类系统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施
• 由谁提出申请?(县级主管部门)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内容 • 外业调绘
• 基本农田、田坎系数 • 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四、地籍调查
• 地籍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 • 地籍测量中,地籍与地形要素包括什么; • 地籍控制测量不同于地形控制测量: • 宗地 • 地籍图测绘的方法可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1、地籍的概念:地籍是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2、地籍的特点:空间性。
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公信性。
体现了地基图册资料的权威性;精确性。
表现在地籍的原始和变更资料一般要通过实地调查取得和确认,并应用先进的测绘和计算方面的技术手段,保证地籍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连续性。
说明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是现势性的最好体现;3、地籍的分类:按发展阶段: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按特点和任务:初始地籍、日常地籍按行政管理层次:国家地籍、基层地籍按地域和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城镇地籍、农村地籍4、地籍的功能和作用:(1)、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2)、地籍是权益保障的基础;(3)、地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4)、地籍为国家税收提供基础资料;5、地籍制度的概念:是国家对涉及地籍工作所作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也是地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归宿。
6、地籍管理的概念:是指国家为建立为社会服务的地籍,以及研究土地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7、地籍管理的研究对象:以土地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土地产权、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要素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8、台湾地区的地籍整理:(1)、地籍整理程序分为地籍测量和土地登记(2)、台湾地区土地登记制度的特点:A、登记要件。
B、强制与非强制结合。
C、实质审查。
D、绝对效力。
E、设置登记储金。
F、申报地价。
G、资料公开。
H、发给权利证书。
9、社会主义时期地籍管理制度的理性回归:(1)、1949—1957年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地籍管理。
A、地籍为土地改革服务。
B、地籍为税收服务。
C、在这个时期城镇地区开展了土地登记工作(2)、1958—1978年人民公社化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籍管理(3)、改革开放后地籍管理的理性回归A、起步阶段(1982—1993)B、巩固阶段(1994—1996)C、提高阶段(1997—2000)D、发展阶段(2001—2005)E、调整阶段(2006—)10、德国地籍制度:12世纪初,地籍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权登记制度萌发于德国;1772年,德国颁布了《抵押权及破产令》,法律承认先取特权在效力上优先于抵押权;1750年,德国又颁布了《抵押权令》,对抵押权和先取得权享有的优先权必须以登记为要件,相互间的顺位先后由登记先后决定;1896年德国颁布了《德国民法典》,将物权法变动的公示原则与公信力作为物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1897年德国颁布了《土地登记条例》,反映了德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公示、强制登记、实质审查等基本原则;11、俄罗斯土地私有化的主要内容:A、把单一的土地国有改造为多元土地所有制,承认除国家外,集体和个人也可以作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B、国有企业私有化;C、实现住房的私有化;12、。
地籍管理复习重点
地籍管理复习重点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1、地籍:依据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整,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2、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3、地籍的主要作用(论述)(1). 地籍与国家管理:地籍的产生是与国家有关的。
地籍是土地行政的基础。
开展土地行政是国家管理的需要。
(2). 地籍与土地管理: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必要基础。
地籍主要围绕土地管理而建立,其内容都是首先从土地管理的需要而考虑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的需要。
(3). 地籍与产权管理:明晰的土地权利和有条理的土地权属管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社会安定和平稳发展。
(4) 地籍与税收管理:地籍保障了国家税收的稳定、科学、及时、准确。
(5). 地籍与土地制度:地籍有利于理顺土地所有权关系,解除土地产权纠纷,规范产权登记和产权转移制度,是巩固土地制度的有力措施。
4、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展开的一系列措施。
既是地籍工作体系的简称5、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各项之间的关系(1)土地调查(2)土地登记(3)土地统计(4)土地分等定级(5)地籍档案管理土地调查和土地定级时地籍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的工作。
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都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式调查工作的归宿,而土地登记与土地统计对于同一土地对象来讲在大量指标上是一致的,然而在法律上它们之间是断然有别的这两项工作的先后次序并无严格的规定,甚至可以将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和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安排在同时进行。
但是从内在关系来讲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实质上都是以调查和土地分等定级为基础。
6、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4)地籍成果简单实用7、地籍管理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2)测绘手段(3)图簿册手段(4)电子计算机手段第二章土地分类8、地籍管理对土地分类的要求一方面围绕土地利用的水平状况、利用的潜力水平和利用的改良情况,为土地的充分、合理、高效利用展开服务管理;另一方面则围绕着土地在社会分配中有利于利用效果的提高,增加土地利用整体效益,同时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制度。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1下列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值计算原则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因素分值的确定要建立在因素与土地效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B.作用分值与土地的优劣成正相关或负相关。
C.分值体系采用0~100分的封闭区间D.作用分值只与因素指标的显著作用区间相适应。
2在进行城镇土地分等时,拟采用极值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因子分值计算。
在分析城镇人口规模时,该指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58万人和30万人,参评的甲城镇对应指标为43万人;在分析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时,该指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3.6亩/人和1.2亩/人,参评的乙城镇对应指标为2.3亩/人,则甲、乙城镇计算的因子分值分别为()。
A.53.6,64.2;B.46.4,45.8;C.56.6,45.8;D.46.4,54.2.3.下列关于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土地定级因素权重说法错误的是()。
A.因素两两之间均要进行比较;B.为使结果更准确,可结合特而非测定法;C.某一待评因素权重有可能是零;D.可在因素集合中设置一虚拟因素。
4.在进行城镇土地定级时,某城镇商服中心分为三级,市级中心一个,年营业额2000万元,区级中心两个,年均营业额800万元,小区级中心三个,年均营业额200万元。
则市级、区级、小区级中心的规模指数为()。
A.66.7、26.7、6.7;B.100、40、10;C.100、80、30;D.60、30、10;5.在城镇土地定级中,对于住宅用地,公交便捷度作用分衰减属于()形式。
A.现状因素线性衰减;B. 现状因素非线性衰减;C.非现状因素线性衰减;D.非现状因素线性衰减;6.A市两个定级单元B、C的级别分别为5级、6级;D市的某个定级单元E的土地级别为4级,关于B、C、E三个定级单元土地质量比较正确的判断是( )。
A.E<B<C; B.C<B<E; C.C<B,B、C与E不可比; D.B<C,E与C不可比。
7.在进行城镇分等时,选取了五个因素,通过特尔非法,已确定出因素的主要程度为V1<V2,V1>V3,V3=V4=V5,若采用因素成对比较法(0,0.5,1三种数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1. 地籍管理的概念,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经济状况分别包括哪些内容2. 地籍管理的研究对欽3. 现阶段我国地給管理的主要内容4. 运用哪些手段来研究地籍管理5. 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6. 土地分类概念,目的,依据概念: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异同性对土地按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目的:为了能在正确认识土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人类的活动依据:根据分类的要求辨识各个体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然后聚同分异,从而对相同个体进行归并划类7. 土地分类体系包括哪几种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8. 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原则:1、统一性2、地域性3、科学性4、实用性9. 什么叫土地调査土地调查是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10・自然J■性调査,社会经济调査分别包括哪些自然属性调查包括: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潜力调查、土地质量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土地地价调查、土地利用程度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收益调查11・土地调查目的、内容目的: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内容:1、土地权属调查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3、土地条件调查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査的概念、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和原则概念:以获取土地利用的现实信息,即土地的地类、位置、分类、数量、用途和利用状况为主的调查基本任务:1、2、3、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土地权属调查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全面、科学调查的原则3、一查多用的原则13・地籍调査的概念、目的、分类、内容、原则概念: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目的:查清、核实宗地的地籍要素,如宗地位置、范围、数量、质量等级、权属关系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且用图、文、表等手段加以表示,从技术和法律方面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完善地籍管理基础建设,以满足国家对土地资产的科学管理及税收、规划、房产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而建立地籍基础档案。
分类: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可分为初始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内容: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原则:1、依法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14・初始地籍调査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2、权属调查3、地籍测量4、资料整理5、检查验收15.宗地的概念、分类概念: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权属归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分类:根据权属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16・土地权厲调査的概念、分类、任务、内容、程序概念:以宗地为单元和对象,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权利所及的位這、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是土地进行登记前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
分类: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使用权调查任务:调查核实土地权属单位的权属要素,土地权属调查又是地籍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对宗地的位置、界线、权属状况和土地使用状况等的调查程序:1、拟定调查计划2、物质准备3、调查底图的选择4、调查工作区的划分5、发放调查通知书6、收集、分析和处理土地权属资料7、实地调查8、资料准备17・设址界标的作用1、界标是界址在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2、可防止权属调查、堪丈绘制宗地草图与地籍测量对界址点的判别差错、可保证准确堪丈、绘制宗地草图、地籍测量:3、便于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实地检查4、便于土地使用者依法利用土地,能减少违法占地和土地纠纷5、有利于地籍的日常管理工作18.地籍调查表的填写要求1、注意对权属界线的记载2、经双方认可的无争议的界址,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3、有争议的界址应详加调查.弄清状况,以权源依据为主,并考虑实际使用现状,权衡有谁使用更为合建筑容积率二宗地上的建筑总而积宗地面积建筑密度二宗地上建筑物占地面宗地面理,通过反复协商,强调互谅互让,对用地进行调整,妥善解决存在的纠纷。
19・宗地草图的概念、内容、特点、作用概念:是描述宗地位置、形状、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堪丈记录,是地籍调查的一部分内容: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宗地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3、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几何距离和条件距离4、确定宗地界址点的位査、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5、指北针和概略比例尺、丈量者和丈量日期特点: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图上标注数据是实地堪丈的,精度高“宗地草图是近似图,相邻宗地草图不能互相拼接,但为了便于读图,图内各要素应该有概略的比例作用:1、用于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恢复界址点和界址线2、用于装绘地籍原图,检核各宗地的几何关系、边长、面积、界址坐标以保障地籍原图的质量3、用于计算规则图形的宗地面积4、用于变更地籍测量以及其他地籍日常管理20.建筑容积、建筑密度如何计算21・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概念、任务、内容、特点概念: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调查之后,为满足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土地权属、类型、位置、数量等变更情况的调查任务:1、更新土地利用数据,保持土地利用资料的现势性2、逐步改正、补充土地利用调查资料中的错误和遗漏内容:1、地类的变化2、图斑的变化3、权属的变迁4、行政区域界调整5、飞地、争议地的变化6、单位更名的变化特点:1、变更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2、变更频繁,工作连续性强3、多种工作方式密切结合2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概念、特点、对魚、目的、方法概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特点: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对象: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目的: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用地的地区及其它特定目标等情况,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为违法用地查处及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
方法:1、对多时相、多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并作纠正配准融合等预处理,然后利用处理结果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判读目视解译,得到各时相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比较分类结果便可发型土地利用中的变化2、直接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来寻找变化,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和进行统计分析。
23. 土地分等级的概念、目的、对欽概念: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的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目的:全面掌握土地质量和利用状况.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服务。
对象:土地质量状况24・分等定级的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区域差异原则4、级差收益原则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25・城镇土地的特性1、区域性2、土地利用的多样性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26・城镇土地定级的方法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2、级差收益测算法3、地价分区定级法27.农用土地定级的方法1、修正法2、因素法3、样地法28・土地等级的概念、目的、任务概念:土地登记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依法载录于专门设置的簿册上的行为和过程, 也是国家对土地实施有序管理所需建立的一种制度。
目的: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维护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不受侵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合法权益:为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提供法律依据;为土地权利的流转构筑通畅平和的平台。
任务:1、全面完成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的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
2、建立土地证书公开查询制度和年检制度。
3、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实现土地登记自动化和信息化。
29・世界上主要等级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0.我国土地登记制度J■于哪种,有何特点我国采用的土地登记制度是一种权利登记制度特点:强制登记、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进行实质性审查、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自我举证、统一登记、颁发土地证书。
31・土地登记的分类、原则、内容分类:按登记时间和内容分:初始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按权属性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土地他项权利登记按权属的主从关系分:主登记、附记登记按地域性质的不同分:城镇土地登记、农村土地登记原则:依法原则、申请原则、审查原则、登录原则、公示原则内容:土地权属的性质、土地权属的来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32・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1、土地登记申请2、审查核实3、注册登记4、颁发或者更换土地证书33・对土地登记申谓人有何要求1、申请土地登记者必须是拥有土地权利的单位和个人2、单位申请土地登记,由单位法人代表申请3、土地使用个人由使用权利人登记4、法人代表和使用土地权利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34・土地总登记的概念、特点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的登记特点:全域性、集中性、阶段性35・土地初始登记的概念、特点概念: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为获取国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的行为和过程。
特点:通常发生在土地总登记之后,具有经常性,分散性36・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还是无偿,有无期限限制,可否转让、出租和抵押无偿,一般无限期限制,不得转让、出租、抵押37・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还是无偿,有无期限限制,出让方式有哪些有偿,有限期限制,出让方式:协议、招标、拍卖、挂牌38・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包括哪几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宅基地使用权初始登记、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39・四荒地包括?“四荒”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40.变更土地登记的概念、目的、特点、类型概念:土地变更登记是指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及他物权登记以外的土地登记目的:通过登记、公示,从法律的角度确认原权利人已失去原有权利,而新权利人取得了合法权利,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连续性,掌握土地权属、用途等的变化情况,依法进行土地管理。
特点:原已完成一定的土地登记过程:分散的、个别的、经常的、及时的登记;特定变动的登记。
类型:土地权利人变更登记、土地权利人姓名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41・注销登记概念、方式概念:因土地权利人业已登记的权利被消灭,登记机关依法注销其登记簿上的权利的一种登记行为。
方式:申请注销登记,直接注销登记42・其他登记包括哪些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43・目前我国与土地登记相关的制度有哪些登记损害赔偿制度、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土地登记代理制度44. 土地登记代理的概念、作用、分类和内容概念: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和人员,接收委托,代替土地权利人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土地证书,包括从事与土地登记相关的土地权属指界、收集查询资料、验收宗地测量成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