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 关键词 ] 词语 ; 句 子; 孔雀尾 式; 狮子 头式 [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0 9 1 ( 2 0 1 3 ) O l一 0 1 1 4— 0 3
纵 观我 国的翻译史 : 从东 汉 时期 的佛 经 翻译 至新 中 国翻译 时 期 , 我 国 出
一 文
●
史 Biblioteka ● 哲 中 西 方语 言 文化 差 异 对 英 汉 翻 译 的影 响
口毕 玉 娟
[ 内容提要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 间的相 互转换 , 更应该是 两种不同民族 之间思想 内容 的
对等交流。 中西方 国家 的人 们使用 两种 不同的语 言。 中国使用 的是 汉语 , 而西方 国家大部分 讲的是英语。英汉 两
种语言都具有独特 的文化背景和悠 久的历史。 由于 中西 方 国家 人们 的思维 方式和 价值观 不 同, 导致 了人们对语 言 内涵 的理解存在偏差 , 影 响 了人 们之间 的交流。 因此 , 研 究中西方 语言文化差异 , 实现 两种语 言之间的意义对等 转换 , 对促进 中西方 国家人们之 间的交流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本文 着重从 中西方语 言 文化差异 对词语 翻译、 句
( 1 ) A l l t h e p e o p l e i n C h i n a a r e a c t i v e i n S —
p o r t s n o w.
●
a t s e v e n o’ c l o c k e v e r y da y .
史
●
我父 亲 每 天 早 上 七 点 打 开 收 音 机 收 听 新 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俗。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中国和外国文化风俗的差异,理解并尊重外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相互了解和交流的目的。
由于没有母语环境,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常因套用本族文化而导致语用错误。
例如,在我们国家,人们常用“吃饭了吗?”“你去哪儿?”等作为招呼用语,如果套用于英美人之间,就会产生误解。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在语言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英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下面我就以新人教版教材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我就借助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节日和习俗,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
设计思路:首先,引出话题,现在很多中国人对过“洋节”很感兴趣。
中国人体验西方节日,领略异国文化,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洋节”么? (时间3分钟)其次,通过展示各国不同节日的图片,引出本单元中要讲的庆祝的主题。
在了解中西方节日庆祝的知识以后,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和一些常识。
(时间5分钟)再次,通过观看关于文章的视频和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一些共同点。
(时间20分钟)最后,让学生根据以上所学内容设计一些对话,向别人介绍国外节日的庆祝方式,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时间10分钟)。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承和表达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工具,通过语言可以传承和表达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历史故事、传统习俗等内容。
每种语言都反映了所属文化的独特特点和精神内涵,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塑造和影响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系统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人们思维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之一。
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语法结构、表达方式等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理解方式,从而影响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交流与互动:语言是社会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共识。
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可以分享经验、传递情感、交流观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认同与凝聚力:语言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它连接着人们的情感和认同。
共同的语言使人们感到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传播:语言是文学艺术创作和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可以表达和传递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作品等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价值观念,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综上所述,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传承和表达文化,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促进了社会交流与互动,加强了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也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传播。
因此,理解和研究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就是文化得载体,也就是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得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语言运用得各个方面。
由于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人类在长期对动物进行观察、驯化及使用过程中,了解并掌握了许多动物得生活规律与习性,进而创造出许多以动物为喻体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得比喻,以表示人物得某些品质特征,这就是语言间得一种普遍现象。
但由于这些比喻所形成得文化环境有很大区别,所以借用哪种动物来指喻人物得哪种品质特征,在各种语言中就是不尽相同得。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了丰富得动物词语“, 而一个民族得语用心理往往在含有动物得表达方式里表现得最为明显”。
表现在动物词语中, 则就是同一动物形象在英汉语言中,具有相似得联想意义,表达相同得感情色彩,即“形同意似”。
在中西文化中,联想相似得动物有:云雀/百灵鸟———快乐得象征( as happy as a lark) ; 狐狸———狡猾得象征(as cunning/ sly as a fox) ;猪———肥胖得象征( as fat as a pig) ; 驴———愚笨得象征( as stupid as an ass) ;蜜蜂———忙碌得象征(as busy as a bee) ;猴———顽皮得象征(as naughty as a monkey) ;鹦鹉———学舌得象征(to parrot what other people say) 等等。
动物类习语作为语言中得一种独特得修辞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大量得使用。
这类习语借助于不同得动物喻体,在读者得脑海中唤起直接生动得意向,赋予语言无比得活力与张力。
但在不同得民族得文化差异下,背景,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存在得差异使得同一动物形象在不同人群中承载着不同得意义,也会引起人们不同得文化地联想,从而使人们在使用此类习语进行文化交流时会存在一定得障碍与麻烦。
如喜鹤,英文magpie,在中国人眼里,就是吉祥如意得象征,就是会给人带来西施。
12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俗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这样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
“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要弄清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
”只有把握了文化背景,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在日常生活中,中西方人交际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俯拾皆是:在西方,情侣、亲人、朋友在公众场合亲吻、拥抱被视为礼仪或自然之事。
而同性之间表现过于亲密被视为不正常或Gay(同性恋)年长者被直呼其大名比称呼为“爷爷、奶奶、叔叔”更感到开心初次见面交谈的话题是天气、运动、新闻、电影或假期情况,而不是别人的年龄、职业、薪水或家庭状况。
此外,文化也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学习。
许多学生诧异在阅读或与西方人交流时,独立的每个单词都懂,就是不知句子所云。
如阅读理解中读到的“Ihavenevermetanyonesoreluctanttospendmoney,youScrooge!.这个句子没有深奥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式,但许多学生被Scrooge难住了。
其实,只要对英美文学有所了解就知道,Scrooge 这个字是从英国文豪狄更斯的小说“小气财神”中的一位吝啬鬼而来,也是圣诞颂歌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在人们的口语中广为使用。
不了解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体会其中的讽刺性,因而也欣赏不到语言在此的辛辣和美妙。
正如西方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就无法深刻理解林黛玉之美与白雪公主的美有何区别。
“可见,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交际的语言能力,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二、语言教学必须融入语言的文化背景而不能脱离文化单纯教授语言技巧文化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础。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就要了解对象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等知识。
文化通过什么和物质载体传承下来
文化通过什么和物质载体传承下来
文化通过语言载体和物质载体传承下来。
文化一般都是借助语言和书本文字来进行传承的,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1、文化通过语言载体来进行传承,我国有很多史书或是习俗都是一代代人口头相传下来的,包括一些传说,历史等,但这种传承方式的真实度不高,需要借助文字记载才能够验证。
2、文化通过物质载体,比如史书文字记载来进行传承。
从古至今,为了记载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的文人致力于编写史书,比如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对我国的历史进行了文字记载,帮助文化考证和传承。
3、文化的传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的重要,这是一个国家经过漫长的岁月所积累的经验,比如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精神等等,都是前人所留下的历史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化的结晶。
文化的传承主要就是口头语言和物质文字记载,常见的就是史书,雕刻以及考古出土的文物。
小班语言课程中的文化元素教育
小班语言课程中的文化元素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我们既可以掌握沟通的技巧,又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在小班语言课程中,加入文化元素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班语言课程中的文化元素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文化元素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跨文化意识通过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学生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适应能力和沟通效果。
2. 促进语言学习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除了掌握其语法和词汇,还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的上下文。
通过引入文化元素教育,学生们可以更加融入语言学习的环境,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增进兴趣和参与度将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对语言学习保持兴趣和积极参与。
相比于单一的语法练习或词汇记忆,了解不同文化的故事、习俗和历史可以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二、小班语言课程中的文化元素教学策略1. 故事和传统通过讲述与目标语言有关的故事,介绍一些有趣的文化传统和民间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的应用场景和文化背景。
故事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同时又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比如传统节日的由来、民间传说等。
2. 视听材料利用音频或视频素材,让学生们聆听或观看与目标语言国家和地区有关的音乐、电影、纪录片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表达方式。
3. 文化活动组织一些与目标语言文化有关的活动,比如制作传统美食、举办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跨文化对比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的习俗、礼仪和传统,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
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所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还能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一、深入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历史传统。
例如,汉语中的成语、谚语、诗词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文化则赋予了语言以生命和意义,使其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和声音。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
比如,学习英语时,了解西方的节日、礼仪、价值观等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二、在教材编写中融入文化元素教材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应充分融入文化元素。
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作为课文,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同时,教材中的练习和活动也可以围绕文化主题展开。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场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教材还可以配备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风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感知。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是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关键角色。
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地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融合语言与文化。
比如,通过文化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在讲解词汇和语法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化专题讲座、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比如,邀请外国友人来校交流,举办国际文化节等。
四、创设真实的语言文化环境语言学习需要真实的语境,文化传承也需要相应的环境氛围。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基础工具,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举个例子,中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成语、谚语、俗语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通过它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和价值。
同样的道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和特色,这也为语言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语言的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与文化密不可分。
比如,在英文中,“蓝色”表示着冷静、稳重的意思,而在中文中“蓝色”则有着沉静、宁静的意思。
这是因为,英美文化中传统地与红、黄、蓝三种颜色有关,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蓝色与清新、深远有着密切联系。
再比如,在阿拉伯文化中,因为回教的传统和观念,他们禁酒,所以在阿拉伯语中,“酒”这个词组就被用来表示“沙漠”。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不仅仅只是词汇上的不同,还可以表现在语音和语调等方面,这些差异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大困扰。
三、语言和文化构建了群体与社会的身份认同语言和文化成为了人们归属某个社会群体和建立身份认同的依据。
通过学习别人的语言和文化,学习他们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规范,我们就可以建立起和他们的亲密感和认同感。
比如,西方的“礼尚往来”的社交礼仪传统被广泛地传递,并与西方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穆斯林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注重礼仪和仪式感的,这也被体现在了他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和行为习惯上。
通过学习其他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我们不仅仅可以拓宽视野,还可以建立起与他们的情感纽带,实现和谐共处和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总之,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互为表里。
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基础,为全球化的时代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支持。
[精品]对现代汉语的理解
[精品]对现代汉语的理解现代汉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些理解:1.语言与文化:现代汉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语言与文学:现代汉语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它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及大量的成语、俗语和俚语,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现代汉语也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它们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3.语言与社会:现代汉语的使用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社会场合和语境下,人们使用语言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正式场合通常使用标准普通话,而日常生活中则更倾向于使用方言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4.语言与科学:现代汉语在科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准确的现代汉语表述,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
此外,现代汉语还吸收了许多外来词和专门术语,这些词汇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准确的表达方式。
5.语言与教育:现代汉语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外国学生而言,学习现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
同时,现代汉语的教学也在国际上逐渐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学习这门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语言。
6.语言与经济:现代汉语在经济领域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需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的人才来拓展业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因此,掌握现代汉语可以为外国学生在华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7.语言与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汉语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基础,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甚至不同族群之间,语言往往承载着文化的不同面向,成为文化传承和表达的载体。
那么,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呢?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
一、语言承载文化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发展着。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往往承载着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如中国古代的汉字文化、西方的拉丁字母文化等等。
历史中一些重大事件,也使得某些语言与文化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得了认可和传承,如英语的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与美国文化的影响力。
二、语言承载文化的意义语言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传达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和经验。
各种语言中不同的词汇、文法构造、习惯用语等等,都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差异。
例如,日本人的礼节和谦卑、印度人的“内在和平”、西方人的“个人权利”等等,都通过语言被寄托和表达。
三、语言承载文化的传承语言和文化的互为因果,无论是历史演变还是新生代的接受,语言都在不断地传承和演变。
在信息时代,语言的传承被更多的人参与和推进。
例如,网络上的普及化英语,以及不同民族对外汉语的学习和传播,都延续并发展了不同语言文化的魅力。
四、语言承载文化的反思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部分媒体或个人试图用某种语言或文化挑战他国文化的传统和现实,造成了一系列争议。
因此,对于语言和文化的现存状态、转变趋势应有更多的反思,同时更多地尝试秉持多元、包容的心态去理解、接受、传承和创造新的文化形态。
总之,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富有活力的语言需要用新的文化理念去滋养,同时要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比较和反思,促进文化交流、共同进步。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
语言文字涵盖、包容一切传统文化氛围。
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无不生活在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那么,在各种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最根本、最核心并能够贯穿人的始终的,只能是个人所使用的一定民族、一定类型的语言文字。
因此,当我们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时,很自然就要对中西语言文字进行比较⏹汉语重意⏹以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观照之,就文句而言,是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事实交融而成的形象或底蕴之意境在文句中的升华。
⏹以意统形:汉语词语不具有西方语言那种形态,其组合成句是以意统形的。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汉语重意:汉语句子注重意义的传达,不以主谓结构为唯一模式。
⏹思想解放。
(主谓结构)⏹简单句是如此,复杂句,其结构更是不拘一格。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主谓),又是火箭的故乡(动宾)。
⏹⏹西语重形⏹所谓“形”,即词语的形态及其变化。
以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观照之,就文句而言,词语的组合不仅要意义能够贯通,而且必须要形态对应,句子只能是形态对应的主谓结构来充当⏹以形统意⏹西方语言为曲折语,词语具有严格的形态,要求以词语严密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句法范畴和语义信息,因此,其词语组合成句是以形统意的。
以英语为例:⏹He is goingto Shangh ai tomorro w.⏹The manage r will be promot ed next month.⏹西方语言的句子是以定式动词及其句法功能(及物、不及物)来控制格局,规定句界的。
因此,以主谓结构为基本生成模式。
在英语中,简单句是一个主谓结构,而“复合句”,其子句是往往也是一个主谓结构,整体上也必是一个主谓结构⏹汉字与西字:表意与表音⏹汉字的形音义:是一种形音义三合一,以义为本的表意文字⏹形:以其未和原始图画文字脱尽干系的方块形式及其构件,可以直接反映音义信息,无须语音作为传达意义的中介,字形载义。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如何形成文化认同?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如何形成文化认同?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如何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形成文化认同,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下面本篇科普文章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文化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具有沟通交流的功能,更是所在地区文化背景下的标志性符号。
例如,法国人民的语言是法语,这是法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法国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法语这个象征。
二、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它们两者之间有着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语言来说,语言的使用和发展都和文化密切相关。
以汉语为例,汉语中的很多词汇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春节”、“清明节”等,这与华夏文化紧密相关。
类似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语言,这也反映出它们所处的文化背景的不同。
三、语言和文化的融合与文化认同语言和文化的融合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
当两种文化相遇之后,它们的语言的交流就变得必不可少。
语言作为传递文化的工具,把文化更加直观地呈现给人们。
文化认同是指强烈的意识和信念,认为自己属于特定的文化,并对此进行维护和传承。
当人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时,他们的文化认同就会改变。
因此,通过语言交流加深了文化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传递了文化的信息并且与文化相互影响。
文化认同是通过语言的交流和文化的交流实现的,实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共存。
对于我们来说,只有通过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语言是文化载体的例子 -回复
语言是文化载体的例子-回复语言是文化载体的例子——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第一步:引言(150-200字)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它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媒介,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本文将以语言是文化载体的例子为主题,从多个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第二步:语言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地区文化(400-500字)每个地区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其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以汉语为例,汉语拥有丰富的成语和谚语,这些成语和谚语不仅仅是语言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山高皇帝远”这个成语,表达了中国人热爱自由、不受束缚的价值观;而“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谚语,则传递了中国人注重家族和社区的价值观。
此外,不同地区的语言还反映了对不同事物的重视程度。
比如,在北欧国家,有多个词语专门用于描述雪的不同状态,这反映了当地人对雪与冬季的特殊关注;而在中东地区,有许多词语用于描述沙漠和热带气候,这反映了当地人对干旱和高温的重视。
第三步:语言的礼仪和称谓反映了社会层级与尊重观念(400-500字)语言在不同地区也反映了社会层级和尊重观念。
以日本为例,他们拥有丰富的敬语系统,分为不同的称谓和用语,用以表达对不同社会地位的尊重。
在日语中,使用敬语来对待长辈、上级或者陌生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准则。
这种使用敬语的行为表明了对传统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的尊重。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则在语言中表达出平等和共同体观念。
例如,瑞典人使用“Du”来称呼陌生人,这反映了他们强调平等和开放的社会价值观。
这种用语表达方式反映了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平等态度和彼此尊重的态度。
第四步:语言的口头传统和故事表达了地区的历史和价值观(400-500字)语言作为文化载体,通过口头传统和故事传达了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许多地区都有丰富的口头传统,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是文化的载体之一。
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承传统,因此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的文化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有着不同的特征。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很多单词和
短语会涉及到基督教、希腊神话等文化元素,而在东方文化中,很多单词和短语会涉及到佛教、道教、儒家等文化元素。
这些文化背景的不同,让人们的语言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构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基石。
语言与文化的互动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文化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新
兴的文化流行语和俚语,通过语言的传播和使用,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影响和改变语言的使用方式和习惯。
另一方面,语言也会影响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习惯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因此文化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同时,语言也在不断跟进和变革。
语言的传承与保护
语言传承和保护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
多文化元素面临濒临失传的危险。
如果语言失传或退化,将会丧失一个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重视语言的传承和保护。
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还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保护等特征。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虽然在文化和地域
上存在差异,但都是值得保护和珍视的文化遗产,因为它们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语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与文化密不可分。
通过对语言的传承和
保护,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人类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切实实现“文化走向世界,世界交流文化”的目标。
简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简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流传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种具体的民族文化中必然蕴含着形态万千的抽象语言系统,在文化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又会得到不同发展,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
本文从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语言与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四方面来阐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文化;关系;传播一、语言和文化的定义要想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必须首先弄明白语言和文化的定义,才能更好的找到切入点去做全面透彻的研究。
关于语言的定义历来是争论比较少的,大体上众多学者都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这是一种语言区别另一种语言的根本所在。
i然而对于文化的定义,自古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文化意义的理解是“文治与教化”。
首先对文化有定义性的概括是战国末年成书的《易传·贲卦》,这本书中这么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大概意识就是以文治教化民众。
在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她的《原始文化》中这样解释文化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获得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ii这个观点开始引起人们重视精神文化领域,并且为后来很多人类文化学家所认同。
所以至今形成的对文化的定义大致就是“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比如我国伟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说;“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相互来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
” iii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文化,大多学者认同,其主要包含两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具体的以实例去展示文化现象对与我们的理解会大有好处,物质文化就是:印度女人穿纱丽,尼泊尔喜欢手抓饭,日本人喜食生鱼片,中国人见面爱握手,毛利人见面碰鼻子,韩国人习惯盘腿习地,这都是各个民族物质文化的表现,而精神文化就是在社会发展中,人们的意识形态集中起来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法律条例,审美意趣,而语言就是在人类产生之后,随着文化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语言又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殊性,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许国璋1991、1)”。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
语言文字涵盖、包容一切传统文化氛围。
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无不生活在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那么,在各种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最根本、最核心并能够贯穿人的始终的,只能是个人所使用的一定民族、一定类型的语言文字。
因此,当我们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时,很自然就要对中西语言文字进行比较⏹汉语重意⏹以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观照之,就文句而言,是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事实交融而成的形象或底蕴之意境在文句中的升华。
⏹以意统形:汉语词语不具有西方语言那种形态,其组合成句是以意统形的。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汉语重意:汉语句子注重意义的传达,不以主谓结构为唯一模式。
⏹思想解放。
(主谓结构)⏹简单句是如此,复杂句,其结构更是不拘一格。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主谓),又是火箭的故乡(动宾)。
⏹⏹西语重形⏹所谓“形”,即词语的形态及其变化。
以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观照之,就文句而言,词语的组合不仅要意义能够贯通,而且必须要形态对应,句子只能是形态对应的主谓结构来充当⏹以形统意⏹西方语言为曲折语,词语具有严格的形态,要求以词语严密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句法范畴和语义信息,因此,其词语组合成句是以形统意的。
以英语为例:⏹He is going to Shanghai tomorrow.⏹The manager will be promoted next month.⏹西方语言的句子是以定式动词及其句法功能(及物、不及物)来控制格局,规定句界的。
因此,以主谓结构为基本生成模式。
在英语中,简单句是一个主谓结构,而“复合句”,其子句是往往也是一个主谓结构,整体上也必是一个主谓结构⏹汉字与西字:表意与表音⏹汉字的形音义:是一种形音义三合一,以义为本的表意文字⏹形:以其未和原始图画文字脱尽干系的方块形式及其构件,可以直接反映音义信息,无须语音作为传达意义的中介,字形载义。
语言是文化载体的例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语言如何作为文化载体:
1. 词汇: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例如,中文中的“阴阳”、“五行”等词汇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英语中的“Anglo-Saxon”、“Celtic”等词汇反映了英国的历史和民族构成。
2. 习语和俗语:习语和俗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它们通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例如,中文中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俗语表达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英语中的“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No pain, no gain”等习语反映了西方人的价值观。
3. 语言禁忌:语言禁忌是指在某些场合或对某些人不能使用的语言,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例如,中文中不能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而要使用尊称;英语中不能使用“God”、“Jesus”等词汇来表示不尊重或亵渎。
4.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语言来表达一个民族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英国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等反映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制度和道德观念。
总之,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方式。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语言:文化的载体
在 句 法 上 词 约 义 丰 的 特 点 是 与 中 国 绘 画 “遗 形 似 而 尚 骨 ” 中 国 辞 章 “书 不 尽 言 , 不 尽 意 ” 文 化 传 统 , 言 的
础 的 雅 言 , 和 西 汉 时 以 关 中 方 言 “秦 语 ” 基 础 的 秦 为
、
萨 丕 尔 的语 言 文 化 观
在 众 多 的 西 方 语 言 学 流 派 当 中 , 真 正 强 调 语 言 的文 化 价 值 应 该 是 美 国 描 写 语 言 学 家 萨 丕 尔 了 。他 关 于 语 言 和 文 化 关 系 的 研 究 在 其 代 表 作 《 言 论 》中 语
准 音 的 形 成 过 程 可 以 N- 文 化 对 民 族 语 言 语 音 系 统 出 的影响是 极其深远 的 。
相 沿 的 社 会 习 惯 的产 物 。 丕 尔 把 语 言 和 走 路 相 比 , 萨
正 是 突 出 地 强 调 了 语 言 差 异 性 , 这 种 差 异 性 正 是 由
结 语
综 上 所 述 , 化 在 语 言 的 语 音 、 汇 、 法 、 用 文 词 语 语
等 各 个 方 面 都 有 着 一 定 影 响 , 这 也 有 力 地 印 证 了 萨
丕尔 的语言 文化 的观 点 。
下 面我们 再来 看一 下词汇 联 想 。词汇 联想 是说 不 同国家 的词汇所 表达 的理 性意 义相 同 ,但是 往往 会 因为文化 的差 异产生 不 同的联 想意 义 。这种 联想
首 先 表 现 在 ~ 些 “色 彩 ” 词 语 上 : 的 “红 色 ” 中 国 象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最终体现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在英语语言教学界达成共识。
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础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出发,把英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更加适合。
英汉两个民族在语言的具体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例如在汉语中“嫉妒”一词的通俗说法是“眼红”,但英语中的表达是“green-eyed”而不是“red-eyed”。
由此可见,如果不注意这种具体表达方式的差异就会导致语言上的交流障碍。
因而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正确把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
语言作为特定文化内涵的载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着人民日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文化问题的理解能力,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问题。
例如:英汉文化对狗的理解不同,在汉语中,“狗”经常作为卑鄙丑恶的代名词,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英语中,dog作为“人
类可信赖的朋友”的同义词,因此英语含有dog一词的习语并不含贬义,如“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难之中,雪中送炭)、“work like a
dog”(苦干、拼命工作)、“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
2.兴趣性原则。
适当地引导激活学生潜在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对异土风情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英美人彼此交流时意思的表达比较直截了当,对对方所做的事情满意时会加以称赞,被称赞的人总是乐于接受并表示感激;而中国人受到赞扬时的表现是谦逊。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中国人举行宴会,席间外国客人恭维中国菜做得非常好吃,受到赞扬的中国主人却说“哪里哪里,菜烧得不好,招呼不周。
”这时翻译只好说“Our hospitality is inadequate,
and the food is not good enough.”结果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
通过这样一些生动的例子来介绍语言文化知识,学生就容易产生兴趣并牢记它。
3.实践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对话演练。
例如通过pair work或是group work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获取对知识的体验,运用所学到的词汇、句型演练实际学习生活及今后专业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具体场景。
通过大量的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点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在于分析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差异有很多种,如民族习惯的文化差异,手势、姿态等方面的差异,社会团体、道德评价标准的差异等。
例如:汉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刚毅、有节有德”,豆腐则象征着“软弱、劣质”,因此汉语中有“胸有成竹”、“豆腐渣工程”之类的说法。
英语中没有与“竹子”和“豆腐”相似的寓意,如果想把汉语中“竹子”、“豆腐”的文化意想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只教授学生“bamboo”和“beancurd”显然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讲解文化知识,对于那些容易引起歧义或理解困难的文化点进行具体解释。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听力训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听力理解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对其它语言技能的获得和提高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听力教学中,交际文化素养的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和实际语言运用的成败。
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引起学生对听力这一相对枯燥课型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练习听力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2.创设情景演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教学。
例如可以让学生就身边发生的焦点新闻、日常行为等进行会话操练,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图书室、医务室、小卖部等场所用英语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
让在一个生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既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扩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充学生相关的知识,以提高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实际运用英语的技能。
如给护理专业的学生补充一些护理专业术语以及护士常用的句型;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补充一些医药专业术语及药房常用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从事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工作者,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社会输送适用型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