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宋代货币与当时世界经济的几个问题.doc

宋代货币与当时世界经济的几个问题.doc

1、铜贵钱贱宋代铜钱购买力低于自身实际价值、且有越来越严重之趋向,可以从铜贵钱贱的现象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中得到证明。

北宋神宗时大臣张方平说:“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

(《乐全集》卷二六《论钱禁铜法事》)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司封员外郎王葆说:“民多销铜钱为器,利率五倍”。

(《系年要录》卷一六二)绍兴年间又有人讲:“民以钱十文将铜一两,铸为器皿,可得百五十文。

”(《群书考索》后集卷六0《财用·铜钱》)同等重量的铜钱与铜器价值比为一比十五,即熔钱铸器,其利润已达十几倍。

此后其比例似稍有回落,但仍长期保持在一比十以上。

如庆元二年八月二十七日臣僚言:“毁一钱则有十余钱之获,小人嗜利十倍,何所顾藉”。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二七)嘉定年间袁燮知江州上便民疏称:“销钱为器,未始无法也,而获利十倍,人竟趋之”。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宋理宗时许月卿撰文称:“金丕销为器,利且十焉”。

(《百官箴·都大提点坑冶铸钱》)还有不少类似记载,不便枚举,都说明熔化铜钱制成铜器可获得十倍以上的利润。

化铜钱制成铜器,固然其间有化铜费用、制模费用等等,卖价可以多于所用铜钱,但增至五倍、十倍,就表明了一定数量的铜钱中所包含的原铜(合金)的市场价格,已经超过了此数量铜钱的市场价格。

对于铜与铜钱比价的变化,我们也可以从官方收买民间铜器支价的变化中看到。

北宋元佑元年收买民间铜器,每斤支价二百文。

(《长编》卷三七五)庆元二年(一说三年)收买民间铜器,每两支价三十文。

(《朝野杂记》甲集卷一六《铸钱诸监》等)则合每斤支价四百八十文。

铜钱一般每贯七百七十文重四斤半至五斤,每斤铜钱约为一百五十四文至一百七十一文,则官方回买一斤铜器的价格(此价格肯定大大小于市场价格)比一斤铜钱的价格要高许多。

由于铜贵钱贱,甚至在官方的钱监里也出现了熔化旧钱铸造新钱的情况。

如袁燮讲:“自黠吏既渔其利,而场户复济其奸,惮取铜之难,销钱以输之,幸其精炼,无复致诘”。

大宋王朝的“经济危机”

大宋王朝的“经济危机”

大宋王朝的“经济危机”我不懂收藏,却很爱好谈收藏的文章。

从地摊掏得几本古钱币收藏的书就置于显眼位置,有闲就拿出来翻翻。

虽然屡屡被碰一鼻子灰,但多少次细扫前朝钱币落下的灰,便成了堆,艰深古雅,确是锦灰一堆堆。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现今收藏市场流转着一千年的宋朝人留下的大量的钱币:一枚“大宋通宝”、背刻“当拾”二字,价值15万元以上;一枚“崇宁通宝”、字体清瘦刚劲,是中国历史上被称“艺术家”皇帝赵佶的御笔。

尤其是,如今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买卖古钱币的小摊上,只要抓起一把铜钱,几乎一半左右都来自宋朝,足见宋朝的钱的确多得不得了。

可是追随宋朝钱币,替其望闻问切、把脉清络,细火文之,却“意外”发现,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大宋王朝有个非常“雷人”现象:也发生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经济危机”。

我们从中学起就被告知《清明上河图》的珍贵,张择瑞把当时全世界经济最繁华的“大都市”的盛况呈现给世界;从《水浒传》里那些遍地酒肆、商店以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景象中,领略到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萌芽状态。

现在,我们虽然只能远远瞻仰这些“盛况”、“繁华”,但却不得不承认大宋王朝“问鼎”世界经济强国的坚实基础就是钱多。

大宋王朝的钱多得到什么程度?《宋史》、《中国通史》等也略有记载。

言宋朝钱多,不仅指铸造的钱币数量多得惊人,而且品种也罕见地齐全。

在北宋167年间,大多数年份仅铜钱的铸行量都在100万贯以上,最多的年份,甚至高达500万贯,需耗费1万吨左右的铜。

而大唐盛世时,一年铸币量仅为30万贯,有时甚至一年铸不到一万贯。

据收藏界保守估计,在整个两宋时期,足有几亿贯的钱币铸造出来。

同时,宋朝还有铁钱、黄金、白银,并出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

这样的“钱景”,让今人看来也不免吓了一跳,因为觉得钱币滥铸滥行的不可思议。

着实有趣的还有,在一些特殊场合,宋人还使用一种有价证券,类似于今天的汇票或支票。

《宋史》交代,人们凭固定面额的钱票,可以领到盐、酒、茶、香料等专卖品。

中国古代纸币相关问题探讨

中国古代纸币相关问题探讨

中国古代纸币相关问题探讨古代中国纸币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直到宋代才开始大规模流通。

宋代纸币的出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时期之一,城乡商业繁荣,货币流通频繁。

但由于铸币技术落后,钱币的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此时,纸币成为了解决货币短缺、调节市场经济的工具。

宋代纸币的流通和发行采用的是官府和民间共同发行的方式。

由官府发行的是官币,由民间发行的是巷币。

官币的纸质很轻薄,图案简单,多为官方文字和盖印,但其背后是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的。

巷币则是由各地商人或官僚自己印制,或者通过私人信用发行,其质量参差不齐,稳定性也很差。

古代中国纸币发行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虚假造币和质量问题,二是通货膨胀和市场失控。

因为纸质货币的信用很难保证,其价值往往是基于人们对其信用的认可。

而官府和民间发行的纸币往往存在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尤其是民间发行的巷币,很容易被私人操纵,采取虚增和过度印刷的方式,导致了通货膨胀和市场失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官府加大了对巷币的打击力度,禁止私人印制币钞,但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调控发行量,维护信用来控制通货膨胀。

例如,元朝的朝廷颁布了《治定钞法》等法规,规定巷币不得通行,避免了通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纸币的信用和实货值。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发行多种面额的纸币,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方法。

早期的纸币多为固定面额,给市场带来很大的不便。

发行多种面额的纸币,建立适当的货币供应,减少交换的障碍,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纸币是商业经济极力推崇的货币形式,也是现代经济的中流砥柱。

中国古代纸币虽然也有发行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促进商业经济发展、促进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纸币与货币制度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

宋代纸币与货币制度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

宋代纸币与货币制度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创新对当时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宋代引入纸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宋代纸币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的影响。

一、纸币的起源纸币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易媒介,早在宋代以前的唐、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

然而,在宋代之前的纸币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更多只是地方性的货币。

直到北宋时期,纸币才开始获得较为广泛的使用。

二、北宋纸币的发展北宋时期,纸币被称为“交子”,由政府发行,具有强制性货币地位。

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易中的货币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北宋纸币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飞钞”,即可兑换成银子的纸币;另一种是“会子”,即不可兑换的纸币。

三、南宋纸币的发展南宋时期,由于外患不断,政权频繁更迭,纸币的发行也频繁中断。

然而,在南宋晚期,纸币的发行再次得到重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南宋时期的纸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宝券”,即由宝源局发行的可兑换成金银的纸币;另一种是“会子”,类似于北宋的“会子”,不可兑换。

四、纸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宋代纸币的发行与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首先,纸币大大提高了交易的灵活性,使得商品流通更为便捷,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其次,纸币的发行减少了金属货币的使用,使得社会上的贵金属资源得到有效减轻,为其他生产领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此外,纸币的发行也间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通过纸币的使用,农产品得以更好地流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五、纸币对金融创新的影响纸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首先,纸币的使用为金融机构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为银行、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次,纸币的使用促进了票据交易的兴起,推动了票据经济的发展。

同时,纸币的发行也催生了一系列金融问题,如通货膨胀、假币泛滥等,迫使当时的政府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

六、纸币的问题与反思尽管纸币的发行与使用推动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创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_历史论文完整篇.doc

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_历史论文完整篇.doc

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_历史论文无疑,楮币的创行使中国荣膺世界最早行用纸币的国家的美誉。

楮币的行用在当时确曾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便利,特别在促进商业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

中国行用楮币,对纸币在全世界的行用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全世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宋元行用楮币给后人提供的经验教训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中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不能忘怀的。

由于楮币是由封建国家直接发行的,它与封建国家之间没有任何中介,所以,它的发行数量完全是由封建国家控制的。

封建国家能否有效地控制其发行数量呢?不能。

这是因为封建国家本身缺乏一种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许多开明的君主、许多贤明的大臣都曾认识到楮币数量失控的危害,他们都想扭转局面,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

这是因为,封建国家缺乏自我约束机制这一点,不是个人意志所能改变的。

我们看到,宋、金、元、明四代行用楮币,都不能有效控制其发行数量。

除了明朝主动废弃纸币外,宋、金、元三朝的楮币都造成巨大的社会灾难,其灭亡都同楮币发行有着重要的联系。

纸币在明清时期中断发行,与此有直接联系。

三、宋代货币发行与中国古代特定国情以上我们对涉及宋代影响最大的二种货币__铜钱、会子的二方面问题作了一些分析,显然,我们的分析不是全面的分析,而是只抓住了某几个侧面。

我们之所以要抓住这几个侧面进行分析,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有助于正确认识古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性。

事实表明,中国与西方在历史上走过了二种不同的道路。

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我们不得不从西方引进一些先进的理论包括社会理论。

在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中国历史轨迹的时候,人们往往忽视中、西之间历史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套用西方人根据西方情况作出的现成结论,这就难免得出与历史事实不符的结论。

笔者以为,近年学术界关于宋代经济的讨论中就存在类似的问题。

笔者以为,要正确认识有关宋代的货币问题,就必须首先认清宋代与同时期西方各国相比它的独特的国情。

从“钱荒”问题及其成因看宋代经济的特点

从“钱荒”问题及其成因看宋代经济的特点

从“钱荒”问题及其成因看宋代经济的特点摘要:宋代经济的特点是初步实现了商业化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钱荒现象。

造成钱荒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铜钱、钞票的制造方式和数量限制;二是军队和丝绸之路贡赋使得大量的钞票流失;三是商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停滞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紧缩。

关键词:宋代经济、钱荒、商业化、资本主义化、铜钱、钞票、丝绸之路、贡赋、货币需求紧缩正文:宋代经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融合了唐代和宋代两个时期的经济特点,初步实现了商业化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化。

然而,宋代经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钱荒。

宋代的货币主要是铜钱和钞票。

铜钱的制造方式和数量受到了制约,因为使用的炼铜技术并不发达,原料偏少,而且大多数采用了低成本的黄铜、锌锡白铜等混杂材料制造。

而钞票的制造数量也有限制,因为制造钞票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而且发行量必须经过朝廷批准。

除此之外,宋代军队和丝绸之路贡赋使得大量的钞票流失。

在宋代时期,朝廷需要支付军队和官员的薪饷,而这些钞票都会用于购买一部分官员生产的物品或者是流入到民间市场中。

同时,丝绸之路贡赋也需要缴纳一定的货币,从而使得钞票流失。

最后,商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停滞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紧缩也加剧了钱荒。

宋代商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同时农业也出现了停滞,导致货币需求增加,而货币供给却不足,使得钱荒现象变得普遍。

综上所述,宋代经济的特点是初步实现了商业化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化。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钱荒现象,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有铜钱和钞票的制造方式和数量限制、军队和丝绸之路贡赋导致的钞票流失以及商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停滞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紧缩。

钱荒问题在宋代经济中持续存在了很长时间,它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代朝廷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方面,朝廷通过改善钞票和铜钱的制造工艺、加大发行数量等手段来增加货币供给,以满足经济的需求。

论宋代货币流通中的几个关系

论宋代货币流通中的几个关系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论宋代货币流通中的几个关系高聪明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开端,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经济模式主要形成于宋代,两个最重要的标志是租佃制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达。

封建社会中的商品货币经济不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内容,却是代表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发展方向的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宋代以来,商品货币经济已经有了较高程度的发展,宋代商品货币流通量很大,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贵金属货币职能的发挥、纸币的产生、民间商业信用的普遍建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却迟迟没有发展起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历史的、文化的、社会政治的原因等等,然而商品经济自身发展中的原因则更为直接,这一点又可以通过货币流通集中表现出来。

本文拟对宋代货币流通过程中反映的商业与生产、城市与乡村、政府财政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进行探讨,从中可以看出商品经济发展中的自身障碍及其特性,或许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所裨益。

一、商业与生产的关系商品最后被消费前要经过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生产者出售商品要得到报酬,商人贩运商品要得到商业利润,并支出商品运费和其它商业成本,政府也要从流通环节中收取商税,因此一件商品的最终销售价格既包括生产者所得,也包括商业利润、运费和商税。

表示商品价格的货币如何在这几者中分配,是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商品生产发达的情况下,生产部门和商业部门会达到平均利润,但是在商品生产不发达的条件下,无平均利润可言,实际情况往往是“商人资本从剩余价值中占有的份额,比它在资本可以普遍移动时应该得到的份额大得多”。

¹宋代商业尽管较为发达,但是由于商品生产还不发达,商品仍主要来自独立的小手工业者和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生产,利益分配主要倾向于商人和流通领域,货币也就主要停留在流通环节,很少流向生产方面,这种分配状况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很不利。

中国宋元时期的纸钞与经济变革

中国宋元时期的纸钞与经济变革

中国宋元时期的纸钞与经济变革中国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但也是一个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媲美的货币形式——纸钞,并且对经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纸钞的出现及背后的原因纸钞是由宋朝官方铸造的一种特殊的纸制货币。

之所以会出现纸钞,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以传统货币(如银币、铜钱)为主的商品交换模式。

为了方便交易,宋朝政府开始尝试铸造纸制货币,从纸币的出现可见宋朝政府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视。

二、纸钞的便利性与推广纸钞的出现带来了货币发行量的激增,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繁荣。

相较于传统的金属货币,纸钞的便利性表现在它的轻便、易用、易携带等方面。

由于纸钞的推广,商贸活动更加频繁,不仅加速了商品间的流通,还提高了人民的消费能力。

三、纸钞背后的信用机制纸钞的推出,离不开信用机制的支撑。

宋朝政府在纸钞的背后保证了其价值与信用。

政府规定,纸钞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兑换为黄金或白银,这样一来,人们对于纸钞的信任度也相应提高。

同时,宋朝政府还设置了专门的金库来存放黄金和白银,为纸钞的兑换提供了保障。

四、纸钞的负面影响纸钞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虽然有信用背书,但纸钞的过度发行导致了通胀问题的出现,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其次,由于纸钞的临时性与易于伪造,伪钞问题也逐渐浮现。

不法分子大量制造伪纸钞,给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五、纸钞在经济变革中的作用纸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的发展已从以物品交换为主转变为以货币交换为主。

纸钞不仅加速了商品流通,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分工和发展。

此外,纸钞的推广还促进了社会团结,加强了政府的权威与话语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六、纸钞的启示纸钞在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与推广不仅是当时经济变革的产物,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衍变的缩影。

宋朝经济与货币

宋朝经济与货币

宋朝经济与货币提起宋朝,我们自然会想到“花花美景汴梁城”,想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想到柳郎“寒蝉凄切”的《雨霖铃》。

这些画面都反映出了宋朝社会繁华、商贸繁荣的景象。

英国著名的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亦为之叹道:“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赵宋王朝被称作终极盛世,是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工商立国”的王朝,宋朝清明的政治政策使经济相当繁荣。

首先,纵观宋版图、疆域显然比汉唐时小很多,然而,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的南方却被宋朝牢牢控制,臣服在宋的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下,且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丰衣足食,每年都为政府提供大量剩余产品,加之社会条件要定国泰民安,使得宋朝所管辖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回报、低成本。

宋的北方疆域并不大,且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这些地区只是宋的经济影响区,由于宋的北方疆域面积小,不用支付过多的军事占领费用,这也为赵宋王朝的财政支出省了一笔。

我认为,宋朝无大规模向北方扩张是极其明智的,对宋朝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进入中期之后,人口增长迅速,使土地资源短缺而劳动力过剩,从我们所学的政治知识分析,不难得出土地价格上涨和劳动力价格下降的结论,那么宋朝的经营者们要想得到最大收益,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则是用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增加产量,这样的话,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便有希望在最少的土地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宋代,有众多的发明创造和无数以传授实践经验为目的蓍作,如简车、翻车。

因此科技水平的提高及生产力的提高也是宋经济异常繁荣的因素之一。

宋朝清明的政治使手工业、农业、金融业,海外贸易异常繁荣,其发展趋势,前所未有。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城市界限,也方便了商业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宋朝的农业发展很快。

朝廷鼓励农民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并且注重农具的改进。

于是出现了新形田地,有架田、梯田、淤田、沙田。

这些田地增加了宋的耕地面积。

新农具也出现了,如上所说的简车和翻车,还有插秧的鞅马,代替牛耕的踏犁。

南宋的纸币与经济变革

南宋的纸币与经济变革

南宋的纸币与经济变革在中国金融史上,南宋时期纸币的发行与经济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经济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纸币的引入。

本文将探讨南宋纸币的发行背景、特点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纸币的发行背景南宋时期,由于贸易繁荣、商业经济发达,宋朝面临着大量货币需求的问题。

此时仍然使用金银贵重物品作为交换媒介是不切实际的,因其存在防伪难、携带不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宋政府开始尝试发行纸币。

二、纸币的特点1. 纸质代替金属:与传统的金银货币不同,南宋纸币以纸质作为基础材料,便于制造和使用,并且减少了对贵重金属的依赖。

2. 政府发行垄断:南宋政府通过专属机构发行纸币,实行了垄断制度。

这种政府行为在当时的中国金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3. 具有一定信用背书:纸币上刻有南宋政府的精美图案和行文,政府还规定了其流通和兑换的规则,提高了纸币的信用度。

三、纸币对经济的影响1. 促进贸易发展:纸币的引入为商业贸易提供了便利。

商人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金银,减轻了负担并加速了交易的进行,推动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繁荣。

2. 促进金融业发展:纸币的出现催生了金融业的发展。

商人逐渐设立钱庄、典当业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兑换、存储等服务,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3. 增加税收收入:政府通过纸币的发行垄断,获取了大量的税收收入。

同时,纸币的价值仍然由政府信用背书支撑,政府可以通过控制纸币的发行来调整经济和财政状况。

4. 促进手工业与商业专业化:纸币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由于纸币的方便性,商人能够更好地专注于经营,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总结一下,南宋时期纸币的发行既解决了货币需求问题,又推动了经济变革。

纸币的引入促进了贸易发展、金融业的兴起,增加了政府税收收入,并推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然而,随着纸币的大量发行和通货膨胀的问题逐渐显现,纸币随后也面临着信用危机。

宋朝的经济与财政税收货币与财政

宋朝的经济与财政税收货币与财政

宋朝的经济与财政税收货币与财政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其经济与财政税收制度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宋朝的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制度和货币与财政进行论述。

一、宋朝的经济发展宋朝的经济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农业生产,提倡水利工程建设和粮食生产。

通过修筑水利、引导水流,使得农田能够得到有效的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政府还实行轮作制度,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避免了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滥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大幅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农业生产外,宋朝还注重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动。

手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等行业兴盛。

商业在宋朝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经济日渐形成。

宋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商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商人之间的竞争和贸易活动。

与此同时,宋朝也发展了海上贸易,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二、宋朝的财政税收制度为了维持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转,宋朝实行了一套完备的财政税收制度。

首先,宋朝设置了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收支,制定财政政策。

其次,宋朝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税收,包括田赋、商税、工商税等。

田赋是以农田为单位征收的税收,根据土地的质量和产量进行征收。

商税则是对商业活动征收的税收,根据商业活动的规模与地区进行征收。

此外,宋朝还实行了钱法制度,征收货币税收。

宋朝的财政税收制度相对完善,为国家的财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税收的合理征收和财政部门的有效管理,保证了国家财政的平衡和良好的运转。

三、宋朝的货币与财政货币在宋朝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宋朝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铜钱和纸币。

铜钱是主要的流通货币,由政府铸造并发行。

铜钱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精确的控制,保证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公信力。

此外,宋朝还发行了纸币,被广泛用于交易和支付。

宋朝经济发展浅议

宋朝经济发展浅议

06
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 2 3
促进农业发展
宋朝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修 建,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当时的社会 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推动手工业进步
宋朝时期,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纺 织业和制瓷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当时的社会提 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促进商业繁荣
制瓷业
宋朝时期的制瓷业十分发达。景德镇成为制 瓷中心,生产出的瓷器质地细腻、色彩鲜艳 ,被誉为“景德窑”。南宋时期,龙泉窑等 地方窑口也相继兴起,为中国的陶瓷文化留 下了浓厚的一笔。
矿产业和制盐业
矿产业
宋朝时期的矿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铁、铜 、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开采和冶炼业得到了 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同时 ,煤炭的开采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为能源供 应提供了保障。
经济危机频发
由于土地兼并、通货膨胀等原因,经济危机频发,商业 凋敝,手工业者破产,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加剧。
技术和思想的落后
技术水平较低
宋朝时期,技术水平相较于前代有所落后,科技创新 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宋朝时期,重农抑商思想仍然存在,商业发展受到一 定的限制,商业文化尚未充分发展。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宋朝时期的商业也得 到了繁荣。商业的繁荣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更多 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重视技术创新
0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宋朝时期,生产工具的革新和水利工 程的修建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技 术支持。这启示我们,在当今社会, 技术创新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
贸易繁荣

宋代纸币危机与当代金融危机的对比探析共24页文档

宋代纸币危机与当代金融危机的对比探析共24页文档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1 宋代交子的产生和演变
宋代交子的产生与当时国家推行一系列军政制度的改革使得财政需求加 大有着密切的联系:
军事层面:宋代实行的募兵制,使得军费、 官员薪资大增,同时向北方政权支付巨额 “岁币”,财政紧张;
社会层面,宋代政府对农业等方面过早 实施的以货币代替实物征收的货币税, 加剧了民间对货币的需求。
美国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美国 政府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长 期的低利率,宽松的信贷政策。
5 目录
5 两次危机对比启示
5 两次危机对比启示
以史为鉴,通过两次危机的对比研究可以给当代金融的健康发展获得启示。
美国的此次次贷危机就与监管的缺失有着 重要关联,对次贷申请者的审核不足,过 于宽松的金融环境,监管机构的松懈都使 得本可以控制的危机风险一再被隐藏,最 终造成危机的大爆发。
“民愈不售,郡县科配,民皆闭门牢 避,行旅持券终日有不获一钱一物 者”(《宋史》卷145《黄畴若传》)
“楮券日轻,民生流离,物价踊贵, 遂 至 事 无 可 为 。 ” (《 宋 史 》 卷 423 《李韶传》)
2 宋代纸币危机
纸币危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发行无序
每当财政出现危机的时候,政府往往利用发行货币来转嫁危机,这突出地 表现在铸行铁钱、大钱和滥发纸币上。
感谢聆听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经济问题及改革

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经济问题及改革

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经济问题及改革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田制不立”、扩大科举取士等一系列政策,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积贫积弱。

积贫主要反映在国家财政的危机上。

从来真宗起,朝廷的财政状况就开始恶化,财政盈余日益减少,不过尚能保持收支平衡或略有盈余。

但到仁宗以后,财政赤字现象就屡见不鲜了,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赤字竟达1573万钱,占总支出的近12%。

财政赤字使朝廷不得不动用以往的积蓄来弥补亏空,以至到了后来,宋朝百来年的积蓄只剩下一堆空账本了。

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一、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北宋中期,占全国人口不到20%的上户,却占有80%以上的耕地。

北宋政府对官员比较优厚,赋予的特权很多,这些上户往往就利用特权隐匿土地,逃避赋税,使国家的两税不断减少。

二、与此同时,朝廷的财政支出却日渐增长。

这是由于朝廷的官僚队伍恶性膨胀,各级机构叠床架屋,冗官冗员充斥其间。

每年的薪俸就要开支钱1696万贯,金14870两,银62万两。

而且,为了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朝廷还养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每年的军费开支就占去国家总收入的大部分。

积弱是指北宋军事力量弱,军队战斗力差。

宋真宗以后,军队规模急剧膨胀,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中央正规军)19. 3万人,仁宗时猛增到82万多,连同地方军总计达125万多。

军队的规模虽大,但战斗力却越来越弱,特别是真宗对辽议和后,一些禁军官兵平时坐食军贮,疏于训练,一旦有警,手不能拉弓,目不能辨认旗帜,从南方调来的禁军甚至自称不会打仗,见到敌人就怕得要死。

加上将帅频繁更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作战时上下不相附,指挥失灵,对外作战,往往屡战屡败。

针对这种状况,北宋中期以后,一些政治家纷纷举起改革变法的大旗,以图消除积弊。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

1068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推行新法,新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有下列几项:一是青苗法,即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贷放青苗钱,以防止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二是免役法,就是让人民交纳免役钱以代替服徭役,无丁壮的户也要出助役钱,这就减轻了丁壮农民过多过重的徭役负担;三是市易法、均输法,其目的是调节物价,防止富商囤积居奇,扰乱市场;四是方田均税法,即丈量土地,整顿赋役,以防地主隐匿田产,偷税漏税;五是农田水利法,奖励并资助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

最新-汪圣铎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 精品

最新-汪圣铎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 精品

汪圣铎: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提要一、铜钱的流藏销是由于自身购买力低下二、关于南宋会子的性质三、宋代货币发行与中国古代特定国情笔者在写作《两宋货币史》的过程中,对有关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几个问题感触颇多,产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拟写出来与同好交流,同时求教于大家。

一、铜钱的流藏销是由于自身购买力低下在宋代,并存着互相矛盾的两种现象一方面是严重的钱荒,另一方面是铜钱大量外流、被销熔、被贮藏。

以往人们通常讲,是铜钱的流、藏、销造成了钱荒。

但是,这种解释中存在着毛病,因为它不能回答如下的问题钱荒在北宋仁宗时期即已存在,依照通常的逻辑,钱荒就是钱币缺乏,既然钱币已经缺乏了,为什么在此后的数百年中还要继续外流、被销、被藏,而且愈演愈烈。

在已经出现钱荒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推动着钱币继续大量地流、销、藏,尽管官方三令五申地严刑禁止过去有人认为官方禁止仅是虚文,这不符合实际,笔者拟另专文论述也无法阻止。

笔者以为,推动钱币流、销、藏的不是别的,就是铜钱自身购买力的低下。

至于宋代的钱荒并非一般交换手段的缺乏,而是一种特殊支付手段的缺乏,笔者先已有文论证《从钱会中半看会子的法偿地位及其影响》,刊《中国钱币》1987年第2期;《中晚唐两宋的钱禁与铜禁》,《百科知识》1987年第8期;《关于唐宋时代钱币运行的几个问题》,1984年宋史年会论文,未刊,在此不作重复。

1、铜贵钱贱宋代铜钱购买力低于自身实际价值、且有越来越严重之趋向,可以从铜贵钱贱的现象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中得到证明。

北宋神宗时大臣张方平说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

《乐全集》卷二六《论钱禁铜法事》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司封员外郎王葆说民多销铜钱为器,利率五倍。

《系年要录》卷一六二绍兴年间又有人讲民以钱十文将铜一两,铸为器皿,可得百五十文。

《群书考索》后集卷六0《财用·铜钱》同等重量的铜钱与铜器价值比为一比十五,即熔钱铸器,其利润已达十几倍。

简析宋代钱荒产生原因

简析宋代钱荒产生原因

简析宋代钱荒产生原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北宋货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钱荒”。

所谓“钱荒” ,指的是在货币流通领域中,货币的数量不能满足流通需要,从而形成货币短缺的经济现象。

前人对此问题已有一定的研究, 笔者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北宋时期“钱荒”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赋税政策的变化诱发“钱荒”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客观上对货币的供应量增大,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对铜钱的需求,但由于铜钱的供给不平衡和流通领域的滞后,导致“钱荒”。

当时宋代国内钱币的使用是地方性的,各地方使用的钱币禁止离境,史载: “禁铜钱入两川,太平兴国四年,始出其禁,而铁钱不出境。

”与此同时,“由于铜和银又可以用来制造民用工艺品… …大量金属币被销熔用来制造工艺品,从而形成钱荒。

”北宋前期,赋税主要是以实物征收为主,货币征收次之,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适用范围日益增大,钱的用途更加广泛,将征收实物税转变为征收钱税的“折变”之风盛行。

王安石在变法之前曾说: “方今田桑之家,时尤不可得者,钱也” ,但在他推行免役法和青苗法后,政府的纳税方式由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百姓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增,进一步加剧了民间钱荒的局面。

刘森在《论北宋的钱荒》中针对免役法加重钱荒时曾说: “按免役法规定,原来`当役人户’,要交纳免役钱,原不承担差役者,要交纳助役钱。

此外,按免役、助役钱额,还要增收二分`以备水旱欠阁’的免役宽剩钱。

据此,畿县中等之家,一年要出役钱三贯,而按北宋最高年铸(铜)币量506万贯算,平均每人一年仅占203文, 远远不足以交纳役钱。

免役法实行后至元丰七年( 1084年) ,征收额较熙宁时增加了三分之一,达18 729 300贯。

因此,免役法把原来的力役变成了钱役,所以,在当时便有:`免役之害,倍敛民财,十室九空,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之说。

宋朝经济与纸币有什么联系?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宋朝经济与纸币有什么联系?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宋朝经济与纸币有什么联系?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纸币?强汉、盛唐、富宋,这是历史定论,所以说宋代是历史上最富的一个朝代,正是因为宋朝这么富有,所以在当时宋朝的文化发展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宋代的经济在现在看来也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而且在宋朝以前,国家的货币流通都是金银,在宋朝开始出现纸币,这也是宋朝经济发达的另一种体现。

宋代经济与纸币有什么联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汴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九帝,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后世难以企及,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

宋朝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0%,一个熟练地技术工人年收入要高于当时的知府,四大发明有两项诞生于北宋,而且知识分子当官绝对没有生命危险,宋太祖赵匡胤的祖训“不杀士大夫”。

在文化上可比盛唐,“唐宋八大家”北宋独占六席。

而且在宋朝已经出现了纸币,叫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

要知道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可以说是宋朝经济发展下的产物。

宋朝时纸币的产生对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影响:一、弥补了货币的不足,宋元时期有时金属货币主要是铜钱会因为很多原因比如给金夏等国的进贡而数量不足,而交易的需求又很大,交子的出现,很大弥补了这个缺口。

二、携带方便,促进了大额贸易,纸币携带远比沉重的铜钱方便,在进行大额贸易的时候,这个优点更加明显,这极大的促进了交易量。

三、信用制度的建立,纸币不像金属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其能流通,全靠信用支撑,交子最初是民间商人自主发起的,这一切都对社会的信用体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储蓄放贷等更加方便,货币的安全性增加。

五、负面影响,朝廷的货币思想并不成熟,误认为可以无限发行纸币来创造财富,导致大量发行,最后失去信用,纸币大幅贬值,甚至不名一文。

宋元纸币的不足与启示

宋元纸币的不足与启示

宋元时期运用纸币时期存在的问题及给当代留下的启示宋元时期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新的阶段。

纸币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中国货币流通的格局,为货币问题的探索和货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在商品流通和经济繁荣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其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宋元时期的纸币政策存在的缺点,以供后世借鉴。

现在经济界对中国最早出现的纸币基本的共识是宋代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同时宋朝也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

约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

这就是最初的纸币。

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

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交子铺或交子户。

最后在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朝廷在益州设交子务,改为官办。

在交子和钱引流通的同时,各地区还产生了关子和会子。

它们起初也是民间发行的,后改为官办。

会子盛行于东南各地,南宋时最流行。

从1260年开始,元朝世祖忽必烈时建立了统一的纸币制度,元代是以纸币为主要货币的时期,元代钞法在宋、金基础上更趋完备。

同前代比较,元钞形制有许多特点:(1)不分界,不定期限,不立年月,永久通用;(2)不限地域,可在全国流通;(3)由中央统一规定发行和管理制度;(4)既要集中发行,更注重调节钞券的流通数量;(5)准许外国仿效,如印度、日本、波斯等国仿制。

但是在实际的纸币发行操作过程中,宋元两个朝代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很多问题:(1)流通范围的限制。

尤其是在宋代,仅限于四川、陕西。

直到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实行币制改革,交子改称钱引,全国通行。

(2)制作粗糙,且形式多样,不便于流通。

(3)信用度不高,百姓可依赖性较弱。

比如,元代实行纸币本位,由于战争、财政和社会经济恶化、滥发宝钞,造成中国货币史上少有的一次恶性通货膨胀。

其原因有二:a.政府自坏钞法,失信于民。

政府行钞办法十分完备,但政府自坏成法,朝令夕改,失信于民,且有法不行,官吏从中盈利。

北宋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北宋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北宋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前言货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尤其到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获取商品为目的的社会生产活动增多,商品交易愈发频繁,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

社会各个经济部门为了获取交易媒介——货币,而各司其职、努力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北宋时,我国古代早期高度发展起来的货币经济,经过长期迂回向前展,已形成了以铜币为主干,兼用铁钱、夹锡钱、金银、纸币、布帛币的多元化货币制度。

其中,贵金属会银在流通领域的重要性较之以往,更为增加了,不但民间开始用金银,而且有时也被用于纳税之用,而呈现出更多的货币性;布帛同益退回到日用商品的地位。

一.大背景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未靠武力,而是和平禅让,将五代时后周的柴氏王朝,和平过渡为赵氏的宋朝。

宋太祖接受唐朝武将节度使操纵国运的教训,以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参与朝政的机会,实行文官统治。

对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钱物捐助北方游牧民族,换得珍贵的百年和平。

宋太祖采取抑武扬文、君臣共治,提高知识分子地位与责任感。

因此,给后人印象似是国运不济,国力孱弱。

先忍让于辽、金,后又退守江南称南宋,再100多年后又亡于蒙古族的元朝。

宋朝中华民族古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宋朝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领先的国家。

汉朝虽比宋朝长了几十年,但穷兵黩武,经济文化的发展皆受到影响,比起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经济、文化皆大为逊色。

二.北宋货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北宋时期,货币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以蔬菜和花卉种植为代表的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蔬菜的生产具有其自有的特征,即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力和资金,而它的收益则是货币的形式。

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日常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在资本的推动下,蔬菜种植面积必然地扩大了,蔬菜业的经营有很多种方式,大概可分成一下几种形式:一类是由封建主经营,这是传统的依附于封建经济的一种形式,这类菜园主要供给封建主的需要,提供的商品菜是不多的,甚至是不提供的;第二类是地方官府经营的菜圃,如福州,利用“州宅"第三类是依靠雇工的劳动而经营的菜圃;第四类是小生产者经营的菜园,据史料迹象反映,这类菜园数目众多,分布广泛,如台州仙居县,园人陈甲常种蔬菜,卖给宝积寺,寺僧经常偷盗他的菜,这个陈甲就占有一座菜园锄,在汴京、赵州、崇阳等好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菜园,这类菜园之所以如此普遍,大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原来占有小土地的生产者,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由原来的粮食生产变成蔬菜生产,不过这类的菜园,主要是靠自己一家的劳动进行生产的,富裕户可以雇工,但为数不多,他们大都属于菜农的范围,他们所从事的生产是商品生产,提供的商品量要视其经营规模、劳动力状况而定,然而在他们之间,由于经济力量的差异,出现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提要:笔者在研究两宋货币史的过程中,对有关宋代货币与当时关系的几个问题感触颇多,产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拟写出来与同好交流,同时求教于大家。

一、在宋代,并存着互相矛盾的两种现象:一方面是严重的“钱荒”,另一方面是铜钱大量外流、被销熔、被贮藏。

以往人们通常讲,是铜钱的流、藏、销造成了“钱荒”。

但是,这种解释中存在着毛病,因为它不能回答如下的问题:“钱荒”在北宋仁宗时期即已存在,依照通常的逻辑,钱荒就是钱币缺乏,既然钱币已经缺乏了,为什么在此后的数百年中还要继续外流、被销、被藏,而且愈演愈烈。

在已经出现“钱荒”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推动着钱币继续大量地流、销、藏,尽管官方三令五申地严刑禁止(过去有人认为官方禁止仅是虚文,这不符合实际,笔者拟另专文论述)也无法阻止。

笔者拟论证,推动钱币流、销、藏的不是别的,就是铜钱自身购买力的低下。

二、关于南宋会子的性质。

会子自身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它的购买力是来自何方、其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会子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但国家却无法规定它的购买力。

会子的信用是靠国家的(含变相税收榷卖)来保证的。

会子的法偿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它的纳税能力和榷买能力来体现的。

我们只要深入考察,就会首先发现,铜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会子本位币,其突出表现是,持会子并不能随时随地兑到面额标示数量的铜钱,或者更准确地讲,在大多数时间和大多数地区,持会子都不能兑到面额标示数量的铜钱。

再深入,就会发现,如上所述,会子的价值并不完全是由它所能兑到的铜钱来决定的,而更确切地讲,是由它的纳税能力决定的。

在南宋后期,楮币可以离开铜钱而独立存在的趋势一些特殊性。

事实表明,中国与西方在历史上走过了二种不同的道路。

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我们不得不从西方引进一些先进的理论包括社会理论。

在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中国历史轨迹的时候,人们往往忽视中、西之间历史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套用西方人根据西方情况作出的现成结论,这就难免得出与历史事实不符的结论。

笔者以为,近年学术界关于宋代经济的讨论中就存在类似的问题。

笔者以为,要正确认识有关宋代的货币问题,就必须首先认清宋代与同时期西方各国相比它的独特的国情。

一、铜钱的流藏销是由于自身购买力低下在宋代,并存着互相矛盾的两种现象:一方面是严重的“钱荒”,另一方面是铜钱大量外流、被销熔、被贮藏。

以往人们通常讲,是铜钱的流、藏、销造成了“钱荒”。

但是,这种解释中存在着毛病,因为它不能回答如下的问题:“钱荒”在北宋仁宗时期即已存在,依照通常的逻辑,钱荒就是钱币缺乏,既然钱币已经缺乏了,为什么在此后的数百年中还要继续外流、被销、被藏,而且愈演愈烈。

在已经出现“钱荒”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推动着钱币继续大量地流、销、藏,尽管官方三令五申地严刑禁止(过去有人认为官方禁止仅是虚文,这不符合实际,笔者拟另专文论述)也无法阻止。

笔者以为,推动钱币流、销、藏的不是别的,就是铜钱自身购买力的低下。

至于宋代的“钱荒”并非一般交换手段的缺乏,而是一种特殊支付手段的缺乏,笔者先已有文论证(《从钱会中半看会子的法偿地位及其影响》,刊《中国钱币》1987年第2期;《中晚唐两宋的钱禁与铜禁》,《百科知识》1987年第8期;《关于唐宋时代钱币运行的几个问题》,1984年宋史年会,未刊),在此不作重复。

1、铜贵钱贱宋代铜钱购买力低于自身实际价值、且有越来越严重之趋向,可以从铜贵钱贱的现象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中得到证明。

北宋神宗时大臣张方平说:“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

(《乐全集》卷二六《论钱禁铜法事》)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司封员外郎王葆说:“民多销铜钱为器,利率五倍”。

(《系年要录》卷一六二)绍兴年间又有人讲:“民以钱十文将铜一两,铸为器皿,可得百五十文。

”(《群书考索》后集卷六0《财用·铜钱》)同等重量的铜钱与铜器价值比为一比十五,即熔钱铸器,其利润已达十几倍。

此后其比例似稍有回落,但仍长期保持在一比十以上。

如庆元二年八月二十七日臣僚言:“毁一钱则有十余钱之获,小人嗜利十倍,何所顾藉”。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二七)嘉定年间袁燮知江州上便民疏称:“销钱为器,未始无法也,而获利十倍,人竟趋之”。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宋理宗时许月卿撰文称:“金丕销为器,利且十焉”。

(《百官箴·都大提点坑冶铸钱》)还有不少类似记载,不便枚举,都说明熔化铜钱制成铜器可获得十倍以上的利润。

化铜钱制成铜器,固然其间有化铜费用、制模费用等等,卖价可以多于所用铜钱,但增至五倍、十倍,就表明了一定数量的铜钱中所包含的原铜(合金)的市场价格,已经超过了此数量铜钱的市场价格。

对于铜与铜钱比价的变化,我们也可以从官方收买民间铜器支价的变化中看到。

北宋元佑元年收买民间铜器,每斤支价二百文。

(《长编》卷三七五)庆元二年(一说三年)收买民间铜器,每两支价三十文。

(《朝野杂记》甲集卷一六《铸钱诸监》等)则合每斤支价四百八十文。

铜钱一般每贯七百七十文重四斤半至五斤,每斤铜钱约为一百五十四文至一百七十一文,则官方回买一斤铜器的价格(此价格肯定大大小于市场价格)比一斤铜钱的价格要高许多。

由于铜贵钱贱,甚至在官方的钱监里也出现了熔化旧钱铸造新钱的情况。

如袁燮讲:“自黠吏既渔其利,而场户复济其奸,惮取铜之难,销钱以输之,幸其精炼,无复致诘”。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真德秀也讲:“迩年以来,又有冶户毁钱为铜之弊”。

(《真西山文忠公集》卷三二《馆职策》。

另参《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六等)熔钱造钱,最有说服力地表明了铜钱的价值比它所含的原料的价值还要低。

2、铸钱赔本越来越严重与铜贵钱贱的情况相呼应,宋代铸钱赔本的情况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北宋后期,文人杨时算过一笔帐:“今钱一千重六斤,铜每斤官买其直百钱,又须白金鼠和之乃能成钱,除火耗锉磨损折,须六七斤物料乃得一千。

铜自岑水、永兴数千里运至,其脚乘又在百钱之外,薪炭之费、官兵禀给、工匠率分,其支用不赀,细计千四五百钱本方得一千,何利之有?”(《龟山集》卷四《论时事札子》)他计算得不够精确,如他讲的六斤重的是足陌,铸钱并非用纯铜,其中铜的含量少时只有四斤多,其余为铅、锡。

而当时官买铜价应已超过百文,而脚乘、薪炭之费、官兵禀给等所估费用偏少,等,但他讲当时铸钱的成本已明显超过产出,却是事实。

到南宋嘉泰间,李心传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铸钱诸监》,讲“今泉司……岁费铸本及起纲縻费,约用二十六万缗,司属之费又约二万缗”,而“比岁所收实不过十五六万缗耳”,且其中十分之八以上铸的是较为省工省料的折二钱。

其投入产出比已接近二比一。

又与之时间相近,时人陈耆卿在议论铜钱外流问题时说:“夫一金之铸其为费不啻数金,一金之博易为利亦不啻数金;朝廷常以数金之费,而为富商媒数金之利”(《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宋宁宗时青田县主簿陈耆卿奏)他讲铸一文铜钱要花费数文本钱,似对投入产出比的估计要更悲观些。

至宋理宗宝佑年间,《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一一《钱帛》讲:“【铸钱】近岁稍增至十六万【缗】,而铅铜铁炭之所入,官吏兵工杂费之所出,率以本钱三百余万而得十六万。

”我们无从知晓这本钱三百多万中铜钱、新会、旧会各占多大比例,但铸钱成本远远大于产出的问题依然如故,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在当时官方垄断矿产资源且可役使廉价劳动的情况下,铸钱仍然成本大于产出,这充分说明铜钱的市场价格(即其购买力)远远低于其自身的实际价值。

3、对铜钱购买力的考察关于宋代铜钱的购买力,笔者曾撰《北南宋物价比较研究》(载《宋史研究论文集》1989,5河北出版社出版),通过北宋中期与南宋中期的物价比较,说明了宋代铜钱购买力下降(即物价上涨)的总变化趋势。

这里想略作补充的是,南宋后期,尽管楮币泛滥、铜钱奇缺,但是铜钱的购买力并没有因此上扬。

如记载中的粮价:《宝庆四明志》卷五《叙赋》记,宝庆三年糯米每石三贯九百九十文,曲麦每石三贯六百文。

吴泳记淳佑元年温州“目今米价每升正是四十见钱,比之台处诸州米价最下”。

(《鹤林集》卷二三《与马光祖互奏状》)当时米价多以会子计,我们可以折计铜钱。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卷上载,淳佑元年庆元府米一石值十七界会四十贯,当时会价十七界每贯约五六十文足铜钱,则米价每石约二贯足至三贯足铜钱。

这些记载说明,南宋后期以铜钱计算的粮价比南宋中期并没有下落。

关于南宋后期的绢价,记载较少。

《宝庆四明志》卷五《叙赋》记,宝庆三年庆元府糸由每匹四贯铜钱。

又《越中金石记》卷七《山乘县尹余公道爱碑》载:“亡宋景定四年癸亥,内批:‘以越罕蚕,夏绢壹匹折纳十八界会拾贰贯,永远为例。

’故碑具存。

时十八贯会壹贯准铜钱贰百五拾文,拾贰贯计铜钱参贯。

”成书于淳佑七年的《数书九章》卷一一《折解轻赍》载数学题一道,其中言甲郡绢价每匹二贯文足铜钱、乙郡每匹二贯四百二十文足铜钱(按:原书又载丙郡绢价每匹新会十贯三百文、丁郡每匹旧会五十八贯,折为铜钱,与甲乙二郡接近)。

所言虽为假设,当与实情相差不远。

这些数据也同南宋中期绢价数据接近。

再看银价:吴泳于淳佑末年在广东运使任上《奏宽民五事状》中言及,广东银价比数十年前有明显增加,银的市价已增至每两三贯五百足陌。

(《鹤林集》卷二二)李曾伯于宝佑四年上《救蜀楮密奏》言及当时东南银一两价为十七界会子七十五贯,折为铜钱约为三贯七百五十文足,(《可斋续稿》后集卷三)与吴泳所言接近。

另包恢上奏言沿海走私贸易,讲用铜钱买蕃舶银,“凡一两止一贯文以上,得之可出息二贯文”,(《敝帚集》卷一《禁铜钱申省状》)则说明当时银价每两也是三贯文。

这些数据也说明南宋后期的银价同南宋中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南宋后期人范竣讲:“铸虽乏而物不为贱”,(《香溪集》卷一五《议钱》)即讲铜钱铸得少了,而购买力并没有因此上升。

端平、嘉熙间,戴埴在其《鼠璞·楮券源流》中说:“未有楮之时,诸物皆贱,楮愈多则物愈贵,计以实钱,犹增一倍。

”他讲端、嘉之时比绍兴末年以前物价增了一倍,即讲从绍兴末年到端、嘉之时铜钱购买力一直呈下落趋势,当非虚语。

4、铜钱的流、藏、销是调节铜钱购买力的正常渠道铜钱(此仅指普通小平钱)实际也接近于是一种称量货币,它的市场购买力即它的交换价值主要是由它所包含的原料价值决定的,其次也包含少部分加工费用。

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购买力即交换价值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它的数量超过市场需求时,它就会贬值;反之,当它的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它就会升值。

本来,它的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市场本身得到调节。

即当它的数量供过于求时,它应当有一部分退出市场,可以作为贮藏手段被贮藏,也以原铜等形式转变为铜器,可以退出国内市场而转向国外市场,而这恰好要表现为铜钱的流、藏、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