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课程设计
c语言仪器仪表课程设计
c语言仪器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C语言在仪器仪表编程中的应用;2. 学生能运用C语言编写基本的仪器仪表控制程序;3. 学生了解仪器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与C语言的接口技术;4. 学生掌握至少三种常用的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设计简单的仪器仪表控制系统方案;2. 学生具备使用C语言进行仪器仪表编程的能力;3. 学生能对仪器仪表控制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4.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编程和仪器仪表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3.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 学生关注仪器仪表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基础回顾: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数组等基本概念及其在仪器仪表编程中的应用。
2. 仪器仪表基本原理:介绍传感器原理、信号转换、数据采集、执行器控制等基本知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深入讲解。
3. 仪器仪表与C语言接口技术:学习并实践如何通过C语言调用API、驱动程序等与仪器仪表进行交互。
- 接口函数编写与调用;- 数据读取与写入;- 中断处理和错误处理。
4. 编程实践案例:- 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显示;- 模拟量信号输出控制;- 数字量输入/输出编程控制。
5. 仪器仪表控制程序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调试工具,分析程序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性能优化。
6. 综合项目设计:以小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仪器仪表控制系统,完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程序编写和调试等过程。
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逐步展开,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并结合实践案例和综合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C语言在仪器仪表编程中的应用及相关理论知识。
仪器仪表课程设计
电路图如下:
压控电压源型滤波器
滤波器仿真图
13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3.7 直流放大器及其仿真
由于从滤波器中愉出的信号会有衰减,而且经过相敏检波后信号也会有损 失, 因此需要额外设计最后一级放大电路对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可调的放 大,最后得到课程设计的要求为 2V 的直流电压,特设计如下放大电路:
3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二章 方案论证及选择
设计要求当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所测位移在 0—20mm 范围(铁芯由中间平衡 位置往上为正,往下为负) ,将输出的正弦信号信号(0—40mVP-P)(如图所示) 处理为与位移对应的 0—2V 直流信号,以便供三位半数显表头显示。首先,传 感器的输出信号是极其微弱的,必须先经过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才能进行后续处 理。而信号经由长线引出还必须考虑抑制共模信号,宜采用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 路。其次,输出信号为正弦波交流信号无法反映所测位移正负情况,因此需要电 路具有鉴相能力, 所以可以采用相敏检波电路而排除了不对相位敏感的包络检波 电路。由此得到的输出还必须通过低通滤波器,滤掉高次波的影响,抑制干扰信 号。最后通过直流放大器由数显部分进行显示。 因为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和相敏检波电路均有多种电路,可由此提出以 下两套设计方案。 方案一中双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显然没有方案二中三运 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效果好,而且相加式相敏检波电路比较复杂;无限增益 多路反馈型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对运算放大器理想程度要求较高, 并且调整也不 方便;同向放大器有易受干扰的缺点,因此本次设计采用方案二。 传感器
4 小结…………………………………………………………16
参考文献………………………………………………………16 附录: 元件清单…………………………………………………17
常用电类仪器仪表实验教案
(15)EXT TRIG IN(外部触发信号输入端) (16) A(主扫描):按入此键主扫描单独工作,用于一般波形观
察。 (17)A INT(加亮):选择 A 扫描的某区段扩展为延时扫描,可
用此扫描方式。与 A 扫描相对应的 B 扫描区段(被延时扫描)以高亮 度显示。
(18)B(被延时扫描):单独显示被延时的 B 扫描。 (19)B TRIG’D(B 触发):选择连续延时扫描和触发延时扫描。 (20)AC/DC/GND(输入信号耦合选择按键): AC/DC 按键被按下为直流耦合方式,垂直放大器输入端与信号直接 耦合。 AC/DC 按键呈弹起状态时为交流耦合方式,垂直输入端的输入信号 由电容器来耦合。 GND 被按下时,垂直放大器的输入端接地。 (21)VOLTS/DIV(垂直偏转因数选择开关 (22)POSITION (垂直位移旋钮) (23)CH1X / CH2Y:通道 1/通道 2 信号输入端 (24)GND:机壳接地端子。 (25)VERTICAL MODE : CH1:屏幕上仅显示通道 1 的信号;CH2:屏幕上仅显示通道 2 的 信号;DUAL:屏幕上会出现双踪并自动以断续方式同时显示 CH1 和 CH2 上的信号;ADD:叠加显示,将 CH1 和 CH2 输入电压进行叠加显示。 2.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1)七个旋钮居中:Inten、Focus、Position(水平位移)、Position (垂直位移CH1、CH2各一个)、Hold off、Level (2)位置校准:X 微调旋钮校准、Y 微调旋钮校准 (3)正确设置触发模式、触发源及垂直显示模式: (4)四键弹起:A、A INT、B、B TRIG'D
(5)开启电源,调节扫描线: (6)根据被测信号将扫描速度切换开关(A TIME/DIV)和垂直灵 敏度切换开关(VOLTS/DIV)设置到合适的档位; (7)观测波形并记录。 八、实验内容 要求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正弦信号,频率为500Hz,幅值为5V。 通过示波器观测波形并绘制。要求写出实验步骤。
精密仪表仪器课程设计
精密仪表仪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精密仪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对精密仪表仪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精密仪表仪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掌握其主要性能参数和测量原理,了解精密仪表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精密仪表仪器,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精密仪表仪器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精密仪表仪器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精密仪表仪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其主要性能参数和测量原理,以及精密仪表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精密仪表仪器的基本概念:介绍精密仪表仪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精密仪表仪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精密仪表仪器的结构和原理:讲解各种精密仪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使学生了解其内部构造和运行机制。
3.精密仪表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介绍精密仪表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如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精密仪表仪器性能的能力。
4.精密仪表仪器的测量原理:讲解精密仪表仪器的测量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其测量原理和应用。
5.精密仪表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介绍精密仪表仪器在工业、农业、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精密仪表仪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实验法: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现代测量技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智能仪器仪表,进行基本的数据采集和处理;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对智能仪器仪表进行编程与调试;3. 能够分析并解决智能仪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仪表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实验和实践中学会相互协作;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关注智能仪器仪表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新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动手操作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仪表概述- 介绍智能仪器仪表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分析智能仪器仪表与传统仪器的区别。
2. 智能仪器仪表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深入讲解智能仪器仪表的核心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学习智能仪器仪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精度、分辨率、稳定性等。
3. 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与应用- 学习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方法,包括硬件连接、软件配置等;- 探讨智能仪器仪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4. 智能仪器仪表编程与调试- 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进行智能仪器仪表的编程与调试;- 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实现对智能仪器仪表的控制。
5. 智能仪器仪表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分析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动态;- 介绍新型智能仪器仪表及其在现代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智能仪器仪表概述第二周:智能仪器仪表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第三周: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与应用第四周:智能仪器仪表编程与调试第五周:智能仪器仪表发展趋势与新技术教材章节关联:《物理》第九章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二节: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仪器仪表电路可课程设计
仪器仪表电路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仪器仪表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路元件的功能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识别仪器仪表电路中的常见电路符号。
3.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仪器仪表电路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仪器仪表电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仪器仪表电路的功能,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仪器仪表电路产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认识到仪器仪表电路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和设计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仪器仪表电路基础知识- 电路元件及其功能: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 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识别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连接方式、信号流向等。
- 仪器仪表电路类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混合电路等。
2. 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应用- 设计原理:基于基本电路原理,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仪器仪表电路。
- 设计方法:选用合适的电路元件,搭建电路并进行仿真验证。
- 应用实例:分析实际仪器仪表电路案例,了解其设计思路和应用场景。
3. 实验操作与技能培养- 实验设备使用: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设计课程简介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智能仪器仪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课程将着重介绍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应用技能,并且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熟悉智能仪器仪表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技术,具备从设计到开发、测试、应用的全过程能力;•熟练使用智能仪器仪表相关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能够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系统开发和实现;•了解智能仪器仪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包括制造业、自动化控制、航天航空、医疗健康等领域;•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测试和维护技术,能够对设备进行故障排除和日常维护工作。
课程内容第一章:智能仪器仪表概述•智能仪器仪表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智能仪器仪表的分类和特点;•智能仪器仪表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基础•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知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和应用;•嵌入式系统和微控制器的应用。
第三章:智能仪器仪表软件开发•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第四章:智能仪器仪表应用案例•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案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案例;•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案例;•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案例。
第五章:智能仪器仪表测试和维护•仪器仪表性能测试和验收标准;•仪器仪表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课程评估•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35%;•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5%。
参考资料1.许志伟. 基于Cortex-M3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2.张永明. 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实战[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与应用》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控制仪器与仪表课程设计
控制仪器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仪表的工作方式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各部分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图形符号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控制参数的测量,并分析测量结果。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发展对控制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技术发展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体系,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偏向应用技术,强调学生对控制系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点,以成果为导向,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工程伦理,使其在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包括反馈与闭环控制、开环控制系统的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基础。
- 教材章节:第1章 控制系统概述,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常见控制仪表及其工作原理:介绍模拟和数字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控制仪表与装置。
3.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涵盖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控制器参数整定、系统调试方法。
- 教材章节:第4章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第5章 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4.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利用软件工具进行控制系统的模拟,以及实验室中的实际操作。
- 教材章节:第6章 控制系统仿真,第7章 控制系统实验。
c语言课程设计仪器仪表
c语言课程设计仪器仪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语言编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仪器仪表程序设计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b.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调用;c.学习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d.了解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
2.技能目标:a.能够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b.能够使用C语言进行仪器仪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c.能够使用C语言实现仪器仪表的控制和调试;d.能够阅读和分析仪器仪表的程序代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b.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d.培养学生对仪器仪表行业的认知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1.C语言基础知识:a.C语言概述和语法;b.数据类型、变量和运算符;c.控制语句和函数。
2.C语言高级特性:a.数组和字符串;b.指针和内存管理;c.结构体和文件操作。
3.仪器仪表编程:a.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b.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c.控制和调试的技巧。
4.综合案例:a.设计一个简单的仪器仪表控制系统;b.使用C语言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c.对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以及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仪器仪表编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和调试C语言程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或《C语言入门与实践》;2.参考书:《C语言编程思想》或《C语言深度探索》;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在线编程练习平台;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器、传感器和仪器仪表设备。
仪器仪表零件机构及工艺课程设计
检测技术类型及原理介绍
光学检测
电学检测
利用光学原理对零件表面缺陷、尺寸精度 等进行检测,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效 率等优点。
通过测量零件的电学参数(如电阻、电容 、电感等)来判断其质量和性能,适用于 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检测。
课程时间
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6学时,实验操作8学时,程设计8学时。课程时间分配合理,既保证了理 论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02 仪器仪表零件机构概述
零件机构定义及分类
定义
零件机构是构成仪器仪表的基本 单元,实现特定的运动或功能转 换。
分类
根据运动形式和功能特点,零件 机构可分为转动机构、直线运动 机构、换能机构等。
精密制造技术
如超精密磨削、超精密切削等,用于 提高仪器仪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微纳制造技术
如微纳加工、微纳装配等,用于制造 微型化、高集成度的仪器仪表。
智能制造技术
如智能传感、智能控制等,用于实现 仪器仪表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和管 理。
绿色制造技术
如环保材料应用、节能减排工艺等, 用于降低仪器仪表制造过程中的环境 污染和资源消耗。
机械检测
射线检测
采用机械方法对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 等进行检测,如三坐标测量机、卡尺等。
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零件并成像,检测内 部缺陷和异物等。
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生产线自动化检测
在生产线上设置自动检测设备,对每一个零件进行实时检测,确保产 品质量稳定。
抽样检验
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案对部分产品进行检验,以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状 况。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分类及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学会分析智能仪器仪表的电路结构,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3.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使用及维护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智能仪器仪表进行简单的操作与调试。
2. 能够分析并解决智能仪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仪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智能仪器仪表在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仪表概述- 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及分类。
-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智能仪器仪表的原理与结构- 学习传感器、执行器、微处理器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 分析典型智能仪器仪表的电路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 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操作方法。
- 学会智能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
4. 智能仪器仪表实践操作-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智能仪器仪表操作实验。
- 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5. 智能仪器仪表案例分析- 研究典型智能仪器仪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 分析案例中智能仪器仪表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仪器仪表课课程设计
仪器仪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种类、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仪表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掌握各种常见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仪器仪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仪表进行实验和测量。
•能够分析仪器仪表的测量结果,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
•能够掌握仪器仪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仪器仪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仪器仪表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仪器仪表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包括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万用表等。
2.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讲解各种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如电磁式、压力式、温度式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3.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校准、调零、测量范围的选择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4.仪器仪表的维护和保养:讲解仪器仪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包括清洁、润滑、防尘等,以保证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5.仪器仪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仪器仪表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如自动化控制、化工工艺、电力系统等,并分析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仪器仪表在工程中的应用。
仪器仪表电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仪器仪表电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机电学院测控系 题 目: 仪器仪表电路课程设计 初始条件:
某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用于测量位 移,当所测位移在0 — ±20mm 范围时 (铁芯由中间平衡位置往上为正,往下 为负),其输出的信号为正弦信号 0—40mV P-P (如图所示),要求将信号 处理为与位移对应的0--±2V 直流信号, 以便供三位半数显表头显示。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设计方案与分析;
2. 各个模块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三位半数显部分选做,做者加分);
3. 各个模块电路参数的计算(必要的设计计算,元器件型号及数值选择等); 4. 完整的设计说明书(3000汉字左右),要符合我校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的格式规范; 5. 一张符合有关标准的完整电路原理图(A3以上,画在正规图纸上)和详细器件清单; 6. 鼓励用电路CAD 软件Protel 设计电路原理图。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5 KHz 正弦 交流驱动信号
长线
输出正弦
0-40mV P-P
0--±20mm
铁芯
○ ○
○ ○。
控制仪器与仪表课程设计
控制仪器与仪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及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2)掌握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原理、结构及工作方式;(3)熟悉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控制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仪器与仪表;(2)能够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3)能够运用控制仪器与仪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2.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原理、结构及工作方式;3.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方法;4.控制仪器与仪表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第3-4课时: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原理、结构及工作方式;第5-6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方法;第7-8课时:控制仪器与仪表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控制仪器与仪表在工程中的应用;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控制仪器与仪表》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控制仪器与仪表的原理和应用;4.实验设备:准备 control instrumentation and meters 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仪器仪表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概述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要求 (2)第二章方案选择 (2)2.1 方案一 (2)2.2 方案二 (2)2.3 方案比较选择 (3)第三章方案设计其仿真 (3)3.1 正弦驱动电路 (3)3.2 传感器 (5)3.3 数据放大器 (7)3.4 方波转换器 (8)3.5 相敏检波电路 (10)3.6 低通滤波器电路 (12)3.7 直流放大电路 (14)3.8 总电路图及其仿真 (14)第四章误差分析 (16)4.1 设计中存在的误差 (16)4.2 针对误差采取的措施 (16)第五章小结体会 (17)元件清单 (18)参考文献 (19)附录电路原理图第一章 绪论1.1 概述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在工业和科技领域信息主要是通过测量获得,在现代生产中,物质和能量在信息流指挥和控制下运动。
测控技术正成为现代生产生活中乃至高科技领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
测控系统主要是传感器,测量放大电路和执行机构三个部分组成,而在测控系统中测量变换电路是最灵活的部分。
它的选取往往改变了整个系统性能的优劣。
所以,学习并领悟测控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测试技术》是我们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能够运用基本测控电路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问题也应该是本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也鉴于这些要求,做一些测控方面的课程设计就会让我们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也正是因为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测控技术性人才,下面就以本次才课程设计题目——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做比较详细的分析。
1.2 设计任务初始条件:某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当所测位移在0 —20mm 范围时(铁芯由中间平衡位置往上为正,往下为负),其输出的信号为正弦信号0—40mVP-P (如图所示),要求将信号处理为与位移对应的0--2V 直流信号,以便供三位半数显表头显示。
智能仪表仪器课程设计
智能仪表仪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智能仪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测量技术的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智能仪表仪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智能仪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智能仪表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智能仪表仪器的维护保养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选用和使用智能仪表仪器;•能够进行智能仪表仪器的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够运用智能仪表仪器进行实际测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智能仪表仪器应用系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智能仪表仪器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智能仪表仪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智能仪表仪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智能仪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工作原理;3.常见的智能仪表仪器及其应用;4.智能仪表仪器的维护保养方法;5.智能仪表仪器的选用和使用;6.智能仪表仪器的调试和故障排除;7.基于智能仪表仪器的实际测量案例分析;8.简单智能仪表仪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智能仪表仪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等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智能仪表仪器在工程中的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智能仪表仪器的理解和掌握;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智能仪表仪器》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智能仪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智能仪表仪器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医疗仪器仪表课程设计
医疗仪器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医疗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理解各种医疗仪器的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了解医疗仪器仪表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发展与创新对提高医疗水平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医疗仪器故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和维护医疗仪器设备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医疗仪器仪表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医疗器械领域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医疗仪器使用过程中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道德观念。
3. 通过学习医疗仪器仪表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医疗仪器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医疗器械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医疗器械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好奇心强,善于探索新事物。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医疗仪器仪表概述- 医疗仪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医疗仪器的分类及功能2. 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医疗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医疗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医疗仪器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 常用医疗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超声诊断仪等诊断设备- 人工呼吸机、监护仪、血液净化设备等治疗设备- 麻醉机、手术显微镜等手术设备4. 医疗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医疗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 医疗仪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医疗仪器安全与风险管理5. 医疗仪器产业发展及创新- 我国医疗仪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医疗仪器创新案例及启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医疗仪器仪表概述,了解医疗仪器发展历程、分类及功能第二周: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学习医疗仪器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故障排除方法第三周: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熟悉各类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场景第四周:医疗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掌握正确操作方法、日常维护与风险管理第五周:医疗仪器产业发展及创新,探讨医疗仪器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创新案例教材章节关联:《医疗仪器设备学》第一章:医疗仪器概述第二章:医疗仪器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第三章: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第四章:医疗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第五章:医疗仪器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讲解医疗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真波形
10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3.5 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及其仿真
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的原理是将和被检波信号同频率的方波信号作为参考 信号送到三极管的基极作为基极电压,三极管作为电子开关,当方波信号为高电 平时,三极管导通,运放正向端接地,输出等于负的输入;当方波信号为低电平 时,三极管截止,运放正向端接输入,输出等于输入。因此,只要参考信号与输 入信号的频率相同,便可以实现全波检波。改变参考信号的极性,便可以实现对 输入信号方向的鉴别。 电路图如下:
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
11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输入信号如下:
输入信号波形仿真图
检波后仿真如下:
相敏检波后波形仿真图
12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3.6 低通滤波器及其仿真
本单元采用压控电压源型滤波电路组成的低通滤波器。 设定 fc=1kHz,则 C1=0.01μF,则根据式 K=100/(fc.C1) 式中 K——电阻换标系数 fc——截止频率比 则 K=10 ,再根据式 Ri=Kri(i=1,2,3) 查表可知:R1=R2=5.3kΩ
第三章 电路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3.1 振荡电路设计
依据本次课设要求,所选器件应简单可行,电路性能优越,故选择以下 RC 文氏电桥振荡器,并通过反向并联二极管对电路进行稳幅。利用电流增大时二极 管动态电阻减小,电流减小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增大的特性,加入非线性环节,避 免因正反馈作用造成的输出信号失真现象从而使输出电压稳定,实现等。 本电路采用 LM741 芯片,通过运放 741 及 RC 串联网络构成正负反馈网络达 到选频特性。运放 741 特性:741 是通用运算放大器,是单运放。特点是宽输入 电压、高性能、内补偿运算放大器,功耗低,无需外部频率补偿,其有短路保护 和失调电压调零能力,使用中不会出现闩锁现象,可用作积分器、求和放大器及 普通反馈放大器。 1 1 w= = 2 f=5kHz,则有 R=1KΩ,C=0.0263uF,构成 RC 并联振荡电路.
反向直流放大电路
最终电压表仿真图
14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3.8 总电路图及其仿真
总电路原理图
总体仿真图
15
Hale Waihona Puke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四章 小结
这几天可以说是相当的艰难,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将零散的相关资料点整合 在一张电路图上,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有很多资料看不懂,而自己学习的知 识似乎又解决不了问题,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会的真的太少了,仅满足于课本 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调试不出来就要耽误好几天。如今虽然终于 完成了,却丝毫不敢懈怠,深深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认识到自己有时考虑问 题太过简单,还要对自己有所要求才对,勤加锻炼。 刚开始不会做的时候还不敢和同学讨论,怕会影响自己的想法,后来才发现 只要明确大致方向,同学之间还是可以互相讨论的,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电路, 大家都是给出自己的理由选择各自认为最好的方案, 况且同学的一个及时指正可 以使自己少走好多弯路。在此次仪器仪表电路设计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对课本 上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很多,并且学到了许多教学课本上没提到过的内容。不 仅如此,我还对关于要求的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精度对于此种传感器无疑 至关重要,时刻专注于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 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印 象更为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实际操作时,因为对各种电路没有真正直观的认识,自己曾尝试将 可能的电路都接出来,一个个比较,虽然经过比较筛选很容易不过还是耗费了大 量时间在这上面,看来私下还应该多巩固课本知识,理解电路原理才是掌握了核 心。实践可以加深理解,巩固学习并不能完全代替理论的修习。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把所学的理 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真正 做到学有所用。总而言之,课程设计是一个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也是 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的过程,虽然在以后的设计还会有很多,但 在领悟到仪器仪表电路的的基本要点之后自己以后能够设计更好的电路, 考虑更 加全面。最后感谢一直以来老师、同学们的帮助。
1.1 概述 ……………………………………………………2 1.2 课设任务 ………………………………………………3 1.3 课设要求 ………………………………………………3
2 方案论证及选择…………………………………………4 3 电路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6
3.1 振荡电路设计及其仿真 …………………………………6 3.2 高共模放大电路及其仿真 ………………………………7 3.3 正弦波转方波电路及其仿真 ………………………………9 3.4 移相器电路及其仿真………………………………………10 3.5 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及其仿真………………………………11 3.6 低通滤波器及其仿真………………………………………13 3.7 直流放大器及其仿真………………………………………14 3.8 总电路图及其仿真…………………………………………15
电路图如下:
压控电压源型滤波器
滤波器仿真图
13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3.7 直流放大器及其仿真
由于从滤波器中愉出的信号会有衰减,而且经过相敏检波后信号也会有损 失, 因此需要额外设计最后一级放大电路对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可调的放 大,最后得到课程设计的要求为 2V 的直流电压,特设计如下放大电路:
电路图如下:
仿真波形
9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3.4 移相器电路及其仿真
由于经过方波转换电路之后,输出的方波和输入的正弦信号存在相位差, 虽然他们的频率相同,但是不同相位,使得相敏检时,由于相位的不同会导致 很多有效的信号被抑制,因而要额外设计一移相器使得方波信号和输入的正弦 信号同相位。 电路图如下:
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
7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仿真前后电压大小
电路仿真波形
8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3.3 正弦波转方波电路及其仿真
由于相乘式开关相敏检波电路需要外加参考信号,而且这种参考信号要为 方波信号,为了达到相敏检波的日的,方波的信号频率还要与输入检波的信号相 同,因此, 要将产生的正弦信号经过方波电路转换成方波送给三极管作为电子开 关的信号,以此来进行相敏检波。 将运放接成电压比较器的形式,当信号为正时,输出运放的正向电压+5V, 当信号为负时,输出负向电压-5V,以此来转换为方波。
2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1.2 课设任务
测控系统由传感器、电路和执行机构组成。电路时测控系统中最为灵活的部 分。 可以通过改变电路, 达到获得不同信号的目的。 此次课设任务就是着重于此。 具体任务:某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当所测位移在 0 — 20mm 范围 时(铁芯由中间平衡位置往上为正,往下为负) ,其输出的信号为正弦信号 0— 40mVP-P(如图所示) ,要求将信号处理为与位移对应的 0--2V 直流信号,以便供 三位半数显表头显示
1.3 课设要求
传感器在测量现场 (1)用长线将信号引出到信号处理单元,因此要考虑抑制共模信号; (2)由于测量现场工况复杂且传感器输出信号由长线引出到后续处理电路,要 考虑抑制干扰信号; (3)由于两次级线圈几何、电、磁等因素的不对称,即使铁芯处于中间位置, 也得不到零输出,总存在驱动信号的正交输出或高频输出,在电路上还要考虑抑 制差动变压器的这一所谓零点残余电压。
双运放高共模抑制比 放大电路 相加式相敏检波电路 无限增益多路反馈型 二阶低通滤波器
同向放大器
正弦驱动电路
0 ~ 2V
方案一
直
三位半数 显表头
三运放高共模抑制
传感器
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
比放大电路
压控电压源型二阶 低通滤波器
反向放大器 正弦驱动电路
0 ~
2V
三位半数 显表头 方案二
4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RC 正弦振荡电路
5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频率
仿真波形
6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3.2 高共模放大电路及其仿真
测量现场需要用长线将信号引出到信号处理单元,因此需要考虑抑制共模 信号。同时,由于差动变压器输出一般为几毫伏到几十毫伏的电压信号,信号较 弱,不利于后面的信号处理工作。因此,采用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可在抑制共 模信号的同时,将差动变压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 制比放大电路有双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 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 路、有源屏蔽驱动电路等,本设计选择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方案,其不 仅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而且增益可调,能够放大很高的倍数。
4 小结…………………………………………………………16
参考文献………………………………………………………16 附录: 元件清单…………………………………………………17
1
武汉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 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 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 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 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自从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渗透到测控和仪器仪表技术领域, 便使该领域的面貌不断更新。相继出现的智能仪器、总线仪器和虚拟仪器等微机 化仪器,都无一例外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优势,从而既增加了测量功能, 又提高了技术性能。由于信号被采集变换成数字形式后, 更多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都由计算机来完成,故很自然使人们不再去关注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近年 来,新型微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流水线、RISC 结构和 cachE 等先进技 术, 又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数值处理能力和速度。 在数据采集方面, 数据采集卡、 仪器放大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也有效地加快了数据 采集的速率和效率。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已是当今仪器与测控技术发展的主 潮流。 对微机化仪器作一具体分析后,不难见,配以相应软件和硬件的计算机将 能够完成许多仪器、仪表的功能,实质上相当于一台多功能的通用测量仪器。测 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力、自 动控制、信号处理、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 集型综合学科。它的涉及面广,小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大到火箭卫星的发射及 监控。 由于对自动控制及精度的严格要求, 测控技术与仪器成为不可或缺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