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C生物标志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HCC生物标志物-PPT课件
Cutoff设定为3 pg/mL
敏感度 46% 特异度 95%
Hsia CY, et al. Eur J Surg Oncol 2019; 33: 208–212
SCCA(鳞状细胞癌抗ຫໍສະໝຸດ )94例研究对象49 例HCC 30 例慢性肝病 15 健康对照
Cutoff设定为1.5 ng/mL
DCP(PIVKA II)
628例研究对象
253 例肝硬化 116 例HCC
DCP ≥0.1 AU/mL
敏感度 52.8% 特异度 98.8%
Takikawa Y,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2,7: 1-6.
DCP与AFP-L3诊断价值类似
90例研究对象
30 例HCC 30 例肝硬化 30 健康对照
cut-off设定为12 pg/mL
敏感度73% 特异度87%
Porta C, et al. Ann Oncol 2019; 19: 353–358
IL-6作为HCC标志物的作用有限
128 例研究对象
26 例HCC 50 例CHB或CHC 29 例健康对照
Nakatsura T,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9; 306 (1):16-25.
DKK1(Dickkopf-1)
1284 例研究对象
633 171 168 312 例HCC 例CHB 例肝硬化 例健康对照
Shen Q, et al. Lancet Oncol. 2019,13:817– 826.
Jorge A Marrero,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9;137:110–118.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培训课件
▪ 由于心肌损伤的涵盖面更广,本节主要讨论心肌 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6
志物
▪ 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常依赖心电图和病史, 但单一心电图还存在不足,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 梗死的阳性率至多81%,其余的20%必须依靠生 物化学标志物确诊。
▪ 即使心电图阳性病例,如有生物化学标志物相配 合,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20
志物
▪ 临床还常选用α-羟丁酸脱氢酶 (HBDH) 作 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此酶本质还是 LD,反映了以羟丁酸为底物时的LD1和LD2 的作用。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21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志物
第四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2
志物
主要内容
▪概述 ▪ 历史演变 ▪ 传统的心肌酶谱 ▪ 心肌肌钙蛋白 ▪ 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3
志物
▪ 心肌损伤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包 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穿 透性心肌梗死,非Q波性坏死)、不稳定性 心绞痛,心肌炎。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18
志物
▪ LD同工酶谱常用电泳法测定,如测LD1用 电泳法、免疫抑制法结合生物化学法测定。 当前许多厂家已开发了免疫抑制法的试剂 盒,并能在自动生物化学仪上应用,使LD 和LD1广泛应用于临床。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19
志物
▪ 当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 胞浆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 LD和LD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8~12h出现 在血中,48~72h达峰值,LD的半寿期为 57~170h,大约7~12天回复正常。如果连续 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CK已恢复正常的 AMI病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6
志物
▪ 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常依赖心电图和病史, 但单一心电图还存在不足,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 梗死的阳性率至多81%,其余的20%必须依靠生 物化学标志物确诊。
▪ 即使心电图阳性病例,如有生物化学标志物相配 合,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20
志物
▪ 临床还常选用α-羟丁酸脱氢酶 (HBDH) 作 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此酶本质还是 LD,反映了以羟丁酸为底物时的LD1和LD2 的作用。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21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志物
第四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2
志物
主要内容
▪概述 ▪ 历史演变 ▪ 传统的心肌酶谱 ▪ 心肌肌钙蛋白 ▪ 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3
志物
▪ 心肌损伤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包 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穿 透性心肌梗死,非Q波性坏死)、不稳定性 心绞痛,心肌炎。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18
志物
▪ LD同工酶谱常用电泳法测定,如测LD1用 电泳法、免疫抑制法结合生物化学法测定。 当前许多厂家已开发了免疫抑制法的试剂 盒,并能在自动生物化学仪上应用,使LD 和LD1广泛应用于临床。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
19
志物
▪ 当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 胞浆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 LD和LD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8~12h出现 在血中,48~72h达峰值,LD的半寿期为 57~170h,大约7~12天回复正常。如果连续 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CK已恢复正常的 AMI病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生物标志物及其在医疗中的应用课件
05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预测疾 病风险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诊断疾 病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监测疾 病进展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估治 疗效果
生物标志物可反 映病人的生理状 态
生物标志物可预 测病人对药物的 反应
生物标志物可指 导医生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生物标志物可帮 助医生监测病人 的病情变化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未来个性化医疗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 生物标志物在预测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个性化医疗将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用于识别高风险人群,提供预防保 健建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用于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用于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预测未 来健康状况
定义:生物标志物可以衡量医疗质量和效果 类型:包括生理、生化、免疫和微生物等方面 作用:帮助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医生用药和治疗方案 重要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血脂:用于评估 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糖:用于评估 糖尿病风险
血压:用于评估 高血压风险
体重指数:用于 评估肥胖风险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将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经济效益。
预测复发风险:根 据生物标志物水平 预测疾病复发的风 险
指导用药:根据生 物标志物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 治疗方案
03
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发展,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未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将为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bIOMARKERS生物标志物-PPT精选文档
• Materials:
• 24 pint mason jars with lids
• composed of silica sand, kaolin
clay, peat moss, CaCO3, water • Litmus paper
• Pesticide - 0.88%
• Control series (3 jars)
• 6 series run with fungicide (3 jars/series)
• first fungicide series 4 ml fungicide
:128 ml
of water
• diluted 5 times for each successive 5 series
is not supported
• pH of each soil was taken after soil was mixed and again after the fungicide was added
• Initial pH of the soils were about 6.0 6.5
• pH after addition of fungicide ranged from 4.5 (in the more highlyconcentrated soils) to 5.5 (in the less highly-concentrated soils)
• 4th dilution: 1/16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ies 1
• 5th dilution: 1/32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ies 1
• Samples of lindsey and jason’s soil • 1. sample from the copper pipe area • 2. sample from site 1 • 3. sample from around suspicious oil
生物标志物PPT课件
10
1、得到的单体不都是木质素所特有
四甲基氢氧化铵高温 裂解法(TMAH)
2、部分木质素特征单体没有标准化 合物,不利于定量 3、适合于有机物含量高且未经过高度降
解的土壤和沉积物环境
热裂解
在600 ~ 700℃高温下几秒钟即可完成裂 解,节约了试剂和时间,但产物复杂,
缺少标准,难以定量
.
7
木质素在碱性条件下经 CuO 氧化分解后生成 11 种单体
类型
单体
对羟基酚类(P 对羟基苯甲醛、对羟陆源植物特有
紫丁香基酚类 (S类)
丁香醛、丁香酮和丁香酸
被子植物木质素
香草基酚类(V 类)
香草醛、香草酮和香草酸
所有维管植物木质素,裸子植 物几乎只含V
肉桂基酚类(C 类)
香豆酸和阿魏酸
木本植物的叶或草本植物的 木质素
.
8
参数 S/V C/V
.
5
木质素的检测
木质素是一种以苯丙基为单体"通过碳 碳键和醚键连结的天然大分子聚合物
现有的分析技术很难对其进行直接的定 量分析,利用化学分解的方法将其结构 单元转化成易于检测的小分子化合物
.
6
降解方法 碱性CuO氧化法
特点
耗时长,所用试剂多,步骤繁琐,但可 得到特征单体,应用最广
硝基苯氧化法
易产生副产物,干扰多,空白高
生物标志物
--木质素 lignin
.
1
生物标志物 木质素的指示意义 木质素的结构 木质素的分解 木质素的测定
.
2
生物标志物是指来自于生物体内,由于各种原因进入地质 体中,长期稳定存在,或者经降解后稳定存在,或者按照 一定可循规律缓慢降解的有机质。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ppt课件
③对判定脓毒症预后及决定抗感染疗程的意义:动态监测 PCT有助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 疗,脓毒症患者24 h后循环中PCT水平可降低50%。PCT 降低的程度和存活率升高正相关,PCT水平持续增高或居 高不下者提示预后不良。 ④除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外,PCT也可用来指导抗 生素的使用。 ⑤PCT对鉴别发热患者的病因及病原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25
三、真菌感染相关生物标志 物
26
1、G试验:
即(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阴性结果可较好排除肺部真菌感染,导致假阳性的各种 因素有:输注白蛋白或球蛋白、血液透析、输注抗肿瘤的 多糖类药物、使用磺胺类药物、外科手术后及标本接触纱 布等。
27
2、GM试验:
参考值(ng/ml) <0.05 <0.1
0.1~0.25
正常人 不是 可能不是
细菌感染
使用抗生素
强烈禁止,复查 PCT 不应使用, 复查PCT
0.25~0.5 0.5~2
2~10 ≥10 ≥15
可能有轻度/局部/细菌感染早期
建议使用
很大可能为全身细菌感染(脓毒症),但应排除出生 48h以内的新生儿、严重外伤、烧伤、较大外科手术、 重度心源性休克等临床状态;或继发于细菌之上的真 菌感染
13
5、内毒素:
虽然内毒素检测有助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高内 毒素血症也常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且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但因特异性较差,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常用。
14
二、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15
1、降钙素原(PCT):
PCT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2~3 h)即可 升高,感染后12~24 h达到高峰,PCT浓度与感染严重程 度呈正相关,感染消失后恢复正常。因此对严重细菌感染 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抗感染疗效 、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5
三、真菌感染相关生物标志 物
26
1、G试验:
即(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阴性结果可较好排除肺部真菌感染,导致假阳性的各种 因素有:输注白蛋白或球蛋白、血液透析、输注抗肿瘤的 多糖类药物、使用磺胺类药物、外科手术后及标本接触纱 布等。
27
2、GM试验:
参考值(ng/ml) <0.05 <0.1
0.1~0.25
正常人 不是 可能不是
细菌感染
使用抗生素
强烈禁止,复查 PCT 不应使用, 复查PCT
0.25~0.5 0.5~2
2~10 ≥10 ≥15
可能有轻度/局部/细菌感染早期
建议使用
很大可能为全身细菌感染(脓毒症),但应排除出生 48h以内的新生儿、严重外伤、烧伤、较大外科手术、 重度心源性休克等临床状态;或继发于细菌之上的真 菌感染
13
5、内毒素:
虽然内毒素检测有助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高内 毒素血症也常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且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但因特异性较差,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常用。
14
二、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15
1、降钙素原(PCT):
PCT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2~3 h)即可 升高,感染后12~24 h达到高峰,PCT浓度与感染严重程 度呈正相关,感染消失后恢复正常。因此对严重细菌感染 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抗感染疗效 、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重症常用生物标记物ppt课件
0.1-0.25ng/mL
>0.25-0.5ng/mL
>0.5ng/mL
强烈建议不用抗生素
建议不使用抗生素
建议可以使用抗生素
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
在6-24小时后追踪PCT 可以在下述情况下首次使用抗生素:
呼吸道或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 威胁生命的合并症 需要入住ICU PCT<0.1ng/mL:
CAP且PSI为V或CURB-65>3, COPD 且GOLD为IV PCT<0.25ng/mL: CAP且PSI为V或CURB-65>2, COPD 且GOLD≥III 局部感染(脓肿、积脓症) 宿主抵抗力减弱 (例如:免疫抑制而非皮质甾类) 并发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
重症常用生物标记物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盛标
2019
-
1
生物标记物简介
➢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能将其分为小分子生物标志物、大分子生物标志 物、复合生物标志物和生物种群标志物。
➢ 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分类,监测疾病的发展和 严重程度,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预测个体发病的风险,并 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
2019
-
4
降钙素原 PCT产生
➢ 通过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毒素(细菌内毒素)直接诱导细胞 内信号传导产生
➢ 间接通过促炎因子(白介素1、6、8及肿瘤坏死因子)诱 导产生
➢ 介导宿主细胞进行免疫应答产生
2019
-
5
PCT的值与感染程度关系
201新 长9期生血儿液出透生析后2患d者内血PC浆TP生C理T值性可增达高1,.5最ng高/m达l 21ng-/ml
在急性相 6~12 h 浓度增高
24~48 h 后达高峰
临床医学26肝癌HCC(课件)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
中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2008年的全球癌 症统计资料显示:
东亚男、女患者的 肝癌发病率均居全 球首位。
(东亚包括:中国、 日本、韩国和蒙古)
Ahmedin Jemal, DVM, PhD1,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CA CANCER J CLIN
四、肝癌的转移途径
肝内转移:最早,通过门静脉肝内播散。 肝外转移:
血行转移:通过肝静脉,多转移至肺部。 淋巴转移: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晚期可转移至
胰、脾、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等。
直接侵犯和腹腔播种
五、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表现无特征
性。由于多合并有肝硬化,更容易被 忽视,早期症状有上腹部不适、胀痛、 刺痛、食欲下降、乏力。
微量元素:铜、锌↑ 钼↓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亚州肝癌患者70~90%为HBV携带者,国内肝癌患 者HBV携带者超过85%。
2. 肝硬化 3. 化学致癌剂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2. 肝硬化
70~85%的肝癌发生于肝硬化时肝细胞代偿增生的 基础上。 3. 化学致癌剂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六、肝癌的并发症
肝性脑病 预后不良 上消化道出血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继发感染
七、肝癌的诊断
早期诊断是原发性肝癌获得早期治疗的前 提,一旦肝癌出现了典型症状与体征,诊 断并不困难,但往往已非早期。所以,凡 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病人,发现 有肝癌早期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应考虑肝 癌的可能。
特征性:慢性肝病史、肝占位性病变,甲 胎蛋白
Primary liver Cancer
中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2008年的全球癌 症统计资料显示:
东亚男、女患者的 肝癌发病率均居全 球首位。
(东亚包括:中国、 日本、韩国和蒙古)
Ahmedin Jemal, DVM, PhD1,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CA CANCER J CLIN
四、肝癌的转移途径
肝内转移:最早,通过门静脉肝内播散。 肝外转移:
血行转移:通过肝静脉,多转移至肺部。 淋巴转移: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晚期可转移至
胰、脾、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等。
直接侵犯和腹腔播种
五、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表现无特征
性。由于多合并有肝硬化,更容易被 忽视,早期症状有上腹部不适、胀痛、 刺痛、食欲下降、乏力。
微量元素:铜、锌↑ 钼↓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亚州肝癌患者70~90%为HBV携带者,国内肝癌患 者HBV携带者超过85%。
2. 肝硬化 3. 化学致癌剂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2. 肝硬化
70~85%的肝癌发生于肝硬化时肝细胞代偿增生的 基础上。 3. 化学致癌剂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六、肝癌的并发症
肝性脑病 预后不良 上消化道出血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继发感染
七、肝癌的诊断
早期诊断是原发性肝癌获得早期治疗的前 提,一旦肝癌出现了典型症状与体征,诊 断并不困难,但往往已非早期。所以,凡 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病人,发现 有肝癌早期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应考虑肝 癌的可能。
特征性:慢性肝病史、肝占位性病变,甲 胎蛋白
《C反应蛋白》课件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C反 应蛋白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可 能在其他领域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 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反应蛋白有望成为个性化医疗和精 准医疗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为患者提 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
05
总结
C反应蛋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的定义与特性: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 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与钙离子和磷 脂结合的特性,能够激活补体系统,发挥调理吞 噬和免疫调理作用。
详细描述
C反应蛋白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人们发现了一种能够与肺炎球菌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的蛋白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RP在人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CRP 的检测方法也不断得到优化和发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C反应蛋白的生理作用
全球范围内对C反应蛋白的研究日益增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化学 等。
C反应蛋白的发现和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对其结构和功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 解。
C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临床诊断 和治疗的参考指标之一。
C反应蛋白的研究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C反应 蛋白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揭 示其更多未知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C反应蛋白与其他检测指标的联合应用
与血常规检测联合应用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 度和预后。
与血脂检测联合应用
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进展,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依据。
04
C反应蛋白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 望
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
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指 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依据,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慢性 疾病的发生风险。
生物标志化合物PPT学习教案
(4)二萜
二萜类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特别是树脂中,但在 原油和烃源岩中二萜类的报道较少,仅有的少数报 道主要涉及澳大利亚原油。有关二萜类的成因,许 多学者都比较一致地认为来源于树脂类化合物 。
松香烷
海松烷
贝壳松烷
惹烯
几种重要的二萜化合物
第28页/共108页
(5)倍半萜
成因比较复杂,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它 们可能来自有关的环状萜类生物或热降解;C15的 4β(H)-桉叶油烷与植物中的桉叶油醇有关,8β (H)-锥满烷来源于细菌中的锥满醇。也可由三环 藿烷烃碳环开环破裂而衍生。
第3页/共108页
生物 标志 物立 体化 学 生物天然产物的结构非常特殊,当地质圈里某 个生物标志物的所有立体结构能被确定时,就能确 定它与某个假定的天然前身物之间的联系。正是由 于它们高度的结构专一性,才成为地化有用的工具 。饱和碳原子具有四个键,如果A、B、C、D完全 不同的话,这个碳原子就有两种构型。
藿烷系莫烷列系列
(地质构型)
H H
R'
莫烷系列
H
R
8,14-断藿烷
R=R,C2H5 ,C3H7
17α H- 三降藿烷
Tm
(地质构型)
第25页/共108页
17,21-断藿烷
R=CH3 -C3H7
α
(2)四环萜烷
四环萜烷也较广泛分布于原油和岩石抽 提物中。目前认为这个系列的化合物由五 环三萜烷类烃热降解或生物降解而成( Aquino Neto等,1983) 。目前发现的该 系列化合物分布于C24~C27,有可能分布到 C35(Peters等,1993),常以C24丰度最高 。
C17
20
15
10 5
生物标志物实验pptPowerPointPresen(1)
蛋白浓度
式中:OD620为待测样品620nm下的吸光度;K为 牛血清蛋白标准样曲线的斜率。
生物标志物实验 pptPowerPointPresen(1)
5 结果与报 告 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记录
曝气水 溶剂组 林丹 林丹 林丹 林丹 林丹 空白 对照 1ug/L 3ug/L 6ug/L 12ug/L 24ug/L
生物标志物实验 pptPowerPointPresen(1)
4 步骤与方 法
2.酶活力的测定 将1.5 mL离心管从超低温冰箱中取出,加入100uL
的冷的组织破碎缓冲液(pH=6.5)。捣碎研磨管内的钩 虾20~30min,加入9uL冷的冲洗缓冲液DB(pH=6.5)。 4℃下14000g离心3min,取100uL的上清。将此上清移 另一置于生物冰袋上的离心管中。往新的离心管内加入 900uL空白缓冲液BB(pH=6.5)后充分混匀,待用。
生物标志物实验 pptPowerPointPresen(1)
4 步骤与方 法
从上述的反应体系中取出200uL和Bio-Rad反应过 的蛋白液(钩虾组织破碎液上清,牛血清蛋白),每组 设三个平行,加入96孔板内。25℃下,摇动96孔板20s 后,用酶标仪测定620nm下的吸光度。根据牛血清蛋 白标准液的读数汇出标准曲线,计算出曲线的斜率K。
法
3.总蛋白的测定
以牛血清蛋白为校正标准,用Bio-Rad公司的试剂盒 检测定钩虾组织破碎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将牛血清蛋白溶 于磷酸缓冲液(pH=6.5)中,配制成200mg/L的蛋白标准 液。取 0mL、0.25mL、0.75mL、1.00mL和1.35mL该蛋 白标准液,先加入8mL磷酸缓冲液(pH=6.5),再加入空 白缓冲液BB(pH=6.5),配制成浓度依次为0mL、 5.0mL、10.0mL、15.0mL、20.0mL和25.0mL的蛋白标 准液系列。从每个浓度的蛋白标准液中取出800uL至干净 的EP管中,加入200uL Bio-Rad产品。稀释缓冲液取 80uL的虾组织液上清至一个干净的EP管中,加入80uL的 0.1%的Triton X-100,用640uL磷酸缓冲液(pH=6.5)稀 释混合液至800uL,加人200uL Bio-Rad产品。
式中:OD620为待测样品620nm下的吸光度;K为 牛血清蛋白标准样曲线的斜率。
生物标志物实验 pptPowerPointPresen(1)
5 结果与报 告 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记录
曝气水 溶剂组 林丹 林丹 林丹 林丹 林丹 空白 对照 1ug/L 3ug/L 6ug/L 12ug/L 24ug/L
生物标志物实验 pptPowerPointPresen(1)
4 步骤与方 法
2.酶活力的测定 将1.5 mL离心管从超低温冰箱中取出,加入100uL
的冷的组织破碎缓冲液(pH=6.5)。捣碎研磨管内的钩 虾20~30min,加入9uL冷的冲洗缓冲液DB(pH=6.5)。 4℃下14000g离心3min,取100uL的上清。将此上清移 另一置于生物冰袋上的离心管中。往新的离心管内加入 900uL空白缓冲液BB(pH=6.5)后充分混匀,待用。
生物标志物实验 pptPowerPointPresen(1)
4 步骤与方 法
从上述的反应体系中取出200uL和Bio-Rad反应过 的蛋白液(钩虾组织破碎液上清,牛血清蛋白),每组 设三个平行,加入96孔板内。25℃下,摇动96孔板20s 后,用酶标仪测定620nm下的吸光度。根据牛血清蛋 白标准液的读数汇出标准曲线,计算出曲线的斜率K。
法
3.总蛋白的测定
以牛血清蛋白为校正标准,用Bio-Rad公司的试剂盒 检测定钩虾组织破碎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将牛血清蛋白溶 于磷酸缓冲液(pH=6.5)中,配制成200mg/L的蛋白标准 液。取 0mL、0.25mL、0.75mL、1.00mL和1.35mL该蛋 白标准液,先加入8mL磷酸缓冲液(pH=6.5),再加入空 白缓冲液BB(pH=6.5),配制成浓度依次为0mL、 5.0mL、10.0mL、15.0mL、20.0mL和25.0mL的蛋白标 准液系列。从每个浓度的蛋白标准液中取出800uL至干净 的EP管中,加入200uL Bio-Rad产品。稀释缓冲液取 80uL的虾组织液上清至一个干净的EP管中,加入80uL的 0.1%的Triton X-100,用640uL磷酸缓冲液(pH=6.5)稀 释混合液至800uL,加人200uL Bio-Rad产品。
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ppt课件
6
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为5.8μg/L以下,男 性略高于女性。AFP由卵黄囊及胚胎肝脏 产生,在妊娠5个月时达高峰,出生时下 降。胎儿出生后1年,血清AFP应降至正 常成人水平。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 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 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 更应高度警惕。
10
临床意义:
(1)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手 术和化疗后期水平很快下降。当复发时,在临 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 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 考值。 (2) 其它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阳性率,如 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 41.4%,结肠癌34.2%,其它妇科肿瘤43%。 (4) 在许多良性和恶性胸腹水中发现有CA125升 高,羊水中也能检出较高浓度的CA125。 (5) 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也有CA125升高的 可能。
用以判断预后; 半衰期短,可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
11
(二)、 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
由分泌性上皮细胞(如乳腺、肺、胃肠 道、子宫的)分泌,正常人排泄物中也 可检出。此抗原虽然没有器官和肿瘤特 异性,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卵 巢癌和胃肠道癌中指标均有升高(大于 30U/ml),可作为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 复发的最佳指标。在其它乳腺疾病和部 分孕妇(约8%)中CA153也有升高。
3
肿瘤分子标记物可分为:
1、肿瘤组织产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
激素(HCG) ;组织特异性抗原(PSA);粘蛋白、糖蛋白、 糖脂(CA125) 、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 等 ;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 血清铁蛋白;免疫复 合物;急性时相蛋白;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 坏死因子 等 ; 3、某些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物质:SNP、miRNA等
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为5.8μg/L以下,男 性略高于女性。AFP由卵黄囊及胚胎肝脏 产生,在妊娠5个月时达高峰,出生时下 降。胎儿出生后1年,血清AFP应降至正 常成人水平。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 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 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 更应高度警惕。
10
临床意义:
(1)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手 术和化疗后期水平很快下降。当复发时,在临 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 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 考值。 (2) 其它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阳性率,如 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 41.4%,结肠癌34.2%,其它妇科肿瘤43%。 (4) 在许多良性和恶性胸腹水中发现有CA125升 高,羊水中也能检出较高浓度的CA125。 (5) 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也有CA125升高的 可能。
用以判断预后; 半衰期短,可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
11
(二)、 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
由分泌性上皮细胞(如乳腺、肺、胃肠 道、子宫的)分泌,正常人排泄物中也 可检出。此抗原虽然没有器官和肿瘤特 异性,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卵 巢癌和胃肠道癌中指标均有升高(大于 30U/ml),可作为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 复发的最佳指标。在其它乳腺疾病和部 分孕妇(约8%)中CA153也有升高。
3
肿瘤分子标记物可分为:
1、肿瘤组织产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
激素(HCG) ;组织特异性抗原(PSA);粘蛋白、糖蛋白、 糖脂(CA125) 、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 等 ;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 血清铁蛋白;免疫复 合物;急性时相蛋白;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 坏死因子 等 ; 3、某些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物质:SNP、miRNA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croRNAs
miRNA谱:miR-122、miR-192、miR-21、 miR-223、miR-26a、miR-27a、和 miR801
AUC 0.941
缺少独立验证
Zhou J, et 精a选l.ppt J Clin Oncol. 2011,29:4781-284 8.
HCC生物标志物的组合检测提 高诊断阳性率
AUC 0.848 敏感度69.1% 特异度90.6%
验证队列
AUC 0.862 敏感度71.3% 特异度87.2%
精选ppt
20
Shen Q, et al. Lancet Oncol. 2012,13:817– 826.
IL-6对HCC的诊断意义
90例研究对象
30 例HCC 30 例肝硬化 30 健康对照
GPC-3, glypican 3,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
AFU, alpha fucosidase,α-L-岩藻糖苷酶
HSP-70、DKK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黏液素 1CP(PIVKA II)
GPC-3(Glypican-3)
不同肿瘤表达不同:
肺癌、乳腺癌:下调 肝癌:上调
50% HCC患者血清GCP-3阳性 33% AFP阴性HCC患者GCP-3阳性 特异度100%
Nakatsura T,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3; 306 (1):16-25.
cut-off设定为12 pg/mL
敏感度73% 特异度87%
Porta C,精e选tppat l. Ann Oncol 2008; 19: 353–32158
IL-6作为HCC标志物的作用有限
128 例研究对象
26 例HCC 50 例CHB或CHC 29 例健康对照
Cutoff设定为3 pg/mL
精选ppt
18
DKK1(Dickkopf-1)
1284 例研究对象
633 例HCC 171 例CHB 168 例肝硬化 312 例健康对照
Shen Q,精e选tppat l. Lancet Oncol. 2012,13:817– 18926.
DKK1(cutoff 2.153 ng/mL)
建模队列
敏感度 46% 特异度 95%
Hsia CY, et al. E精u选rpptJ Surg Oncol 2007; 33: 208–22212
SCCA(鳞状细胞癌抗原)
94例研究对象
49 例HCC 30 例慢性肝病 15 健康对照
Cutoff设定为1.5 ng/mL
敏感度78% 特异度84%
Hussein MM, et al精.选Ipnptdian J Cancer 2008; 45: 167–213 72
精选ppt
12
发展中的HCC标识物
DCP, prothromb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II (PIVKA II), 异常凝血酶原
AFP-L3, glycosylated,AFP甲胎蛋白异质体
GP73, Golgi phosphoprotein 2 (GOLPH2)
60%
精选ppt
4
AFP,敏感度差强人意
Caroline D.M. Witjes,et al. New Insights in精H选peppt atocellular Carcinoma. 2012,1st e5dition
AFP的PPV较不理想
精选ppt
6
AFP的临床意义有限
Mona Abu El Makarem. Hepat Mon . 2012; 12 (10 HCC):e6122.
精选ppt
7
AFP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差
精选ppt
8
AFP不适用于HCC筛查
敏感性=60% 特异性=90%
真实阳性率(敏感性)
精选ppt
真实阴性率(特异性)
9
Trevisani F. J Hepatol 2001; 34:570-5.
AFP诊断HCC的临床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对 于AFP≥400 μg/L超过1个月,或≥200 μg/L持续2个月,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 癌和活动性肝病,应该高度怀疑HCC
肝细胞癌(HCC)生物标 志物现状
精选ppt
1
内容
AFP的局限性 发展中的HCC 生物标志物 GP73的在HCC筛查、诊断中的意义 小结
精选ppt
2
内容
AFP的局限性 发展中的HCC 生物标志物 GP73的在HCC筛查、诊断中的意义 小结
精选ppt
3
HCC筛检现状
B超,敏感度65–80%,特异度≥90 % AFP,cut-off设为20 ng/ml敏感度为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提 出AFP 对HCC的cut-off值定为400 μg/L
精选ppt
10
AFP辅助诊断HCC的缺点
40~50%的HCC患者血清AFP检测为低 值
AFP的cut-off值不明确 AFP对于HCC分期并无裨益
精选ppt
11
内容
AFP的局限性 发展中的HCC生物标识物 GP73的在HCC筛查、诊断中的意义 小结
Mona Abu El Makarem. 精H选eppptat Mon . 2012; 12 (10 HCC):e612252.
628例研究对象
253 例肝硬化 116 例HCC
DCP ≥0.1 AU/mL
敏感度 52.8% 特异度 98.8%
Takikawa Y,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2,7: 1-6.
精选ppt
14
DCP与AFP-L3诊断价值类似
Jorge A Marrero精,选eppt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9;137:110–15118.
AFP+DCP可提高诊断率
Jorge A Marre精r选op,pt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9;137:11106 –118.
AFP、DCP和AFP-L3(%) 的 临床应用潜力
精选ppt
17
Jorge A Marrero,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9;137: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