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通用7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通用7篇)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概念课。
教学时我首先以拼图比赛为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快速把12个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所摆的长方形,在交流中得到三种不同的摆法和三种不同的乘法算式。
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这样,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了难度,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收到了预设的效果。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根据1×12=12,2×6=12,3×4=12三个乘法算式说出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后,我紧接着提问:12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数,接着再提问:你是用什么方式找到12的因数的?在学生说出方法后,为了让学生探索出找一个因数的方法,我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5的因数有哪些。
预设在汇报时,能借此解决如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但在实际交流时,学生的方法出现了两种意见,并且各抒己见,因为15的因数只有两对,无论怎样找都不会遗漏。
作为老师,我这时没有把我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找16、18的所有因数。
由于部分学生运用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很快找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另一部分却在无序的情况下,不是重复就是遗漏,这样在比较中,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接受并掌握。
虽然在这个环节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但对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时,由于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借助这一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不仅探讨出从小到大找一个数的倍数而且发现了倍数的特点。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精选4篇)

篇一: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
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b÷a=n表示b 能被a整除,a能整除b。
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这样编排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但是若老师对整除的概念不做讲解的话,今后的知识学习可能会造成一些缺陷,因此我在这课时中,结合老教材的知识给学生进行了渗透,学生学习起来掌握的很好。
利用除法、乘法都能很快的找到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比如,我上课前利用班级中学生的父子关系和朋友关系来说明“朋友、父子”词语的含义,它是指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只能造句为“某人是某人的朋友:这样的话局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较自然贴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和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J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除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8、15、24的因数。
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
在探究倍数时,我则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由于学生对辨析、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明确探究目标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我和你们的关系是……?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1.操作激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2.全班交流。
1×12=12 2×6=12 3×4=1212×1=12 6×2=12 4×3=1212÷1=12 12÷2=6 12÷3=412÷12=1 12÷6=2 12÷4=3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生汇报。
师:(指着第②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与反思《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过程】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3)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
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
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写出36的所有因数。
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中我发现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
而这里的处理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在教学时做了一些改动,让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
这样学生的算是就不局限于乘法,有一部分学生写了除法算式。
这样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因为现在也有很多学生学**赛,所以我从整除的角度也介绍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的接受。
如让学生思考:你觉得3和12、4和1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对乘除法学生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不少学生能说出倍数关系,可能说得不很到位,但那是学生自己的东西)。
当学生认识了倍数之后,我进行了设问:12是3的倍数,那反过来3和12是什么关系呢?尽管学生无法回答,但却给了他思考和接受“因数”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12是3的倍数,反过来3就是12的因数,接下来4和12的关系,学生都争者要回答。
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先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五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不老师给予有有效得多。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堂中,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分类标准,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在例1教学中,首先根据不同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分类,同时思考其标准依据是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教事例与反省【教课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 14,练习二。
【教课过程 (本文来自优异教育资源网斐.斐 .课 .件 .园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 12块完整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可以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着手操作,并与同桌沟通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报告: 1×12=12, 2×6=12, 3×4=12。
【评析】经过让学生着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究供给资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虑方法。
二、探究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察看 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师依据学生的表达达成以下板书:3是 12的因数12是 3的倍数4是 12的因数12是 4的倍数3和 4是 12的因数12是 3和 4的倍数(2)用因数和倍数谈谈算式l ×12=12, 2×6=12的关系。
(3)察看因数和倍数的互相关系。
揭露: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 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 2, 5, 12,15, 36。
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报告。
师: 2和 12是 36的因数,找 1个、 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 36所有的因数所有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 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① 可独立达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方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 36的所有因数。
④ 想想,如何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显现学生几种答案。
生 1: 1,2, 3, 4, 9, 12, 36。
生 2: 1,36, 2, 18, 3,12, 4, 9, 6。
生 3: 1,4, 2, 36, 9,3, 6, 12, 18。
(2)比较喜爱哪一种答案为何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学实施:一、疏通概念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与复习。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3、讨论与思考:本学期学习了方程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二、专项练习1、方程的复习⑴与练习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等式方程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⑵与复习第2题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①3x=1.5(x=0.5x=2)②x-210=30(x=240x=180)③x÷5=120(x=24x=600)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米11.7平方米?米2.7米6.9米3.9米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教师,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
⑷与复习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
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习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出示练习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4和82和3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8和2415和602和3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三、全课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与复习第3题、第5题、第6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反思第【1】篇〗《倍数和因数》这一章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由于这一单元概念较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较多,所以掌握起来较难。
我上的这节复习课分以下四部分。
1、先从自然数入手,由自然数的概念让学生总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又根据生活实际试着让学生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
点名说出什么数是奇数,什么数是偶数,是根据什么分的,这样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2、由偶数都是2的倍数,复习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边复习老师边板书,由于大家共同协作,很快找出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然后总结同时能被2、3整除的数就是6的倍数,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让学生随便说一个算式,说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列举乘法或除法算式,准确表达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3、随便给出一个数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得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身。
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
复习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20以内的质数。
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呢?任意给出一个数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若是合数让学生分解质因数。
先说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然后点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指出错误。
4、带领学生一起做练习,让学生边做边说思路。
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是条理清晰、内容全面;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
不足之处是我缺乏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以后需多努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反思第【2】篇〗一、教材与知识点的对比与区别。
1、对比新版教材知识设置与传统教材的区别。
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简单的内容中蕴藏着复杂的关系,由于新教材把“整除”的概念去掉,再也不提谁被谁整除,而改成借助整除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显得比较容易了,学生在学因数时,对于求一个数的因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及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感觉很清楚,明白。
在学倍数时,对求一个数的倍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也认为容易简单,但有关因数、倍数的综合练习不少学生开始犹豫、混淆。
如判断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不少学生判断为对。
练习中:18是的倍数,个别学生选择了18、36、54……。
针对这种情况,我调整了练习,组织学生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12的因数和倍数,写出16的因数和倍数。
2、观察比较,会打消列问题:一个数的因数和它本身的关系,3、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也就是1和它本身之间的整数。
为什么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多数学生较好的区分了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教学《倍数与因数》,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课题,但我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情景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通过水果店各种水果的单价所显示的数进行分类,得出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
为了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意,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体现一个“实”字,让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揭示整除、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知识的规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同学们,今天有幸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此刻我们是什么关系呢?嗯,师生关系。
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
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
人与人之间有着好多种关系,就如我们的师生关系一样,可是上完这节课后,我更想和同学们成为220 与284 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有些关系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课始给学生创造一个220 与284 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由“数”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们每天都在和数打交道,那我们到底研究过哪些数呢?一起来回顾一下,请看。
在数的星空里,有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数,不同的数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有我们学过的整数、分数,还有小数。
有了对数的认识,后来我们学会了用数和运算符号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算式,不同算式就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大家看,这里有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还有除法。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藏在数和算式中的奥秘。
(视频播放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对数的认识,再由对数的认识转移到算式中来,从而引出今天教学的“因数与倍数”是隐藏在算式中的数与数的关系)二、自主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师: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球操表演,要求排成每行一样多的队形。
你有几种排法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想法就更棒了。
(学生画出来,并列算式)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我画的是圆圈,每排6 个,画了2 排,算式是6×2=12。
师:嗯,你是排数×每排人数=总数。
哪种排法也可以用这个算式呢?生:每排2 个,有6 排。
师:那么这两种排法我都用2×6=12 表示可以吗?生:可以。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排法吗?(学生列出了1×12=12、2×6=12、3×4=12、12÷1=12、12÷2=6、12÷3=4)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我都把它们一一记录了下来。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220÷4=18×4=25×4=24×3=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二、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
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
《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通用3篇)

《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通用3篇)《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篇1给一片空间换一串硕果【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班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过程】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同学动手操作,并与同桌沟通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同学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究供应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索方法。
二、探究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看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师依据同学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3)观看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
揭示:讨论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
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同学汇报。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全部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全部因数。
出示要求: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全部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老师巡察,展现同学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爱哪一种答案?为什么?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按挨次一对一对找,始终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师:有序思索更能精确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
(3)30的因数有哪些?【评析】同学围绕老师出示的思索步骤,查找36的全部因数。
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通用6篇)

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1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尊重教材,引导学生实现从形象向抽象的飞跃。
教材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进而用乘法算式把不同的列法表示出来,再根据乘法算式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二、细化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中感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其他内容的教学都以此为基础。
在学生得出乘法算式后,首先引导学生观察3×4=12这道算式,边指着算式边先介绍“12是3的倍数”,然后启发学生“看着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很多学生已经领会12也是4的倍数,指名说后,再强化一下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谁是谁的倍数。
接着教学“3是12的因数”,再启发“这时你又能想到什么?”学生很容易联想到“4也是12的因数”,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这时再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已经“水到渠成”。
在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与乘法有联系的,表达的是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之后,接着练一练让学生根据2×6=12先同桌互相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在全班交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透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教学例1: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2)交流学生的分类状况。
(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好处。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就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而就应说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最新4篇】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最新4篇】《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篇1因数与倍数属于数论中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是在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切入课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反思精选(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反思精选(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反思第【1】篇〗《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
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
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
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倍数和因数》教学教案一、说材(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
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4)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
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认识因数与倍数,预习反馈1、反馈主题图,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3)这样的三个数,我们也可以怎样说?(2和6是12的因数),请大家也像这样把其余的两组数也说一说。
请看教材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4)也就是说2和6与12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数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5)提问:能不能说12是12的因数呢?(6)小结:上面这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3.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4.讨论:0×3 0×10 0÷3 0÷10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5.注意:(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
(2)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二、巩固新知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谁是谁得倍数?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3)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
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 12,15,36。
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 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
(3)30的因数有哪些? 【评析】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思考步骤,寻找36的所有因数。
既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
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求一个数的倍数。
(1)3的倍数有:——,怎样
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l,2,3,4……分别乘这个数。
(2)练一练:6的倍数有: ,40以内6的倍数有:一o 【评析】由于有了有序思考的基础,求一个数的倍数水到渠成,本环节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
4.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你对它们的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汇报,归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I,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评
析】通过观察板书上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三、归纳空间,内化新知。
师生共同总结: (1)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四、拓展空间,应用新知。
1.15的因数有:——,15的倍数有:——。
2.判断。
(1) 6是因数,24是倍数。
( ) (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3)l是l,2,3,4……的因数。
( )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l,这个数的因数有l,5,25。
( ) 4.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5.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1)5的倍数。
(2)48的因数。
(3)既是9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
(4)怎样说一句话让还坐着的同学全部起立。
【评析】本环节的前3题侧重于巩固新知,后2题侧重于发展思维。
通过“说一句话”和“起立游戏”,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反思】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留足空间,让探索有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探索成为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
第一,把教材中的飞机图改为拼长方形,让同桌同学借助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
第二: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第三:通过观察12,36,30的因数和3,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由于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
第四:让学生“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不拘形式的说话空间,不仅体现了差异性教学,更是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
二、适度引导,让探索有方向。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正是让探索走得更远。
探索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教师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这样的引导,是尊重学生不同思维的有效引导。
在找36的所有因数时,教师出示4条要求,既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又是提醒学生探索的任务。
在让学生观察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引导学生观察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观察。
可见,适度的引导,保证了自主探索思维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整堂课,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思考有序。
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