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一、儿童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出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他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二、儿童药效学特点1.中枢神经系统特点:儿童期由于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通透性大,导致某些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这对于治疗儿童颅内疾病患有一定益处。

但是,如果药品选择及使用不当则易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例如: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可致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第8对脑神经损伤;四环素、维生素A等可致婴幼儿良性颅压增高、囟门隆起等。

2.内分泌系统特点:儿童期内分泌系统不够稳定,许多激素和抗激素制剂会扰乱儿童内分泌,导致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等功能发生变化,影响生长发育。

例如:糖皮质激素可影响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长期服药会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免疫力低下。

人参、蜂皇浆等中药可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药物可影响儿童性腺发育,导致儿童性早熟;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造成生长发育障碍。

3.血液系统特点:正常人体血细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组织内生成,胎儿刚出生时全身骨髓普遍能够生成血细胞,5岁后由四肢远端向心性退缩。

儿童期骨髓造血功能较为活跃,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药圈例如:儿童使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贫血、红细胞增多、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3.水盐代谢特点1:儿童期体内电解质调节及平衡功能较差,儿童期易致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例如:长期禁食、严重呕吐容易出现低血钾、低钠血症;腹泻患儿容易出现脱水、酸中毒;儿童不轻易使用泻下药、利尿药。

特点2:小儿钙盐代谢旺盛,易受药物影响。

例如:苯妥英钠影响钙盐吸收,糖皮质激素在影响钙盐吸收的同时,还影响骨骼钙盐代谢,导致骨质疏松、脱钙,严重者发生骨折,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用药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浅析

儿童用药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浅析

抗感染药物 :儿童易患感 染性疾病 ,故抗感染 药物较常应 说明书按体表面积 已推荐 儿童药量 )。
用。应根据不 同病种 、病情轻重、年龄大小等选择用药 ,如 临床
儿 童剂量 =成人剂量 ×儿童体表面积 (m2),1.73 mE(药品说
已确定诊 断为病毒性感染 ,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或某 些中草药 制 明书未按体表面积推荐儿 童药量 )
则应给予 0.1 mg/kg,如果不 能静脉注 大量使用纳 洛酮 ,如果 效果不明显时 ,需及时给予辅
要 时可用灭菌注射用水将本 品稀释。
助 机 械 通 气 。
3 注 意 事项
3.4 在术后 突然 逆转 阿片类抑制可能 引起 恶心 、呕吐 、出
3.1 纳洛酮的广泛应用 已证 明其安全 性较好 ,尚未见 中 汗 、心律失常 ,严 重者可导致死亡。由于纳洛酮作用时间短 ,一
● ∞ 眉
2.4 儿科急危重症 纳 洛酮对于脑水肿 、昏迷 、心肺脑复
3.2 使用纳洛酮过程 中 ,要 注意持续监护 ,因为阿片类药
苏等均有一定 的辅助抢救作用 。小儿静脉 注射 的首次 剂量为 物有可能蓄积在 除血液外 的其 他组织 ,可能会持续 释放至血
0.O1 m g,如果此剂量没有在 临床上取 得满意的效果 ,接下来 液 ,使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再次升高 ,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体 重低于 3O kg儿童 的体表 面积(BsA)(m2)=(年龄 +5)×
针对性地选用【”。通常 以应用一种抗菌药为宜 ,有些抗菌药物儿 0.07.
童要禁用或慎用 ,如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JxJL骨骼发育 ;四
或 BSA(m2)=0.035(m2/kg)×体 重 (kg)+O.1(m )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药品使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有些家庭将过多的药品投放在家里,使幼儿不可避免地与药品接触,不幸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正确地使用药品,让家长和幼儿懂得安全用药,是幼儿园必须要教育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希望有助于幼儿和家长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减少药品误服的风险。

一、常见药品1. 发热药:对于幼儿的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其剂量一般为每次儿童体重的10-15mg/kg,每日不超过4次。

2. 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家长不可将部分抗生素单独使用,必须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给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3. 消炎药:用于治疗肺炎、腹泻、扁桃体炎等疾病,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反应症状。

4. 氨茶碱:用于治疗哮喘、气管炎等疾病,剂量需与孩子体重相适应。

5. 抗过敏药:抗组织细胞释放因子药物可用于哮喘、风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

二、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 孩子不宜误服多种药品,家长在给孩子选用药品时,必须要注意使用方法、剂量等要点。

2. 有的药品不能与酒、浓茶、食醋等同时使用,不然会影响药品的吸收和疗效。

家长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不懂之处可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3. 有些药品不宜空腹服用,必须要在饭后适当时间才能服用。

如消炎药和依达拉奉有此要求。

4. 对于必须要口服的药品,家长应当选择适合的药剂型,如以颗粒剂为例,需要将颗粒加少量温水或开水,匀速搅拌,避免粘在儿童口腔中形成卡片。

5. 液体口服药品要以勺子或器材装好,切忌直接用口吸取,避免感染病毒。

已感染的人千万不要互相使用勺子或器材,以免传染。

6. 孩子服用药品后,一定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发现药品剂量不当或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三、药品管理1. 家里药品应当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兴奋或好奇感使他们误服药品。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儿科是医学的一个专业领域,主要关注儿童的健康和疾病。

在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类。

中成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具有方便、口服易咽、疗效较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儿童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器官功能存在差异,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也有差别。

因此,儿童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疾病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当的药物。

其次,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对剂量较敏感。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对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同时,对于含有酒精或其他不宜儿童使用的成分的药物应当慎用或避免使用。

此外,要合理地选择中成药种类。

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食管反流、胃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儿童肠病宝颗粒、太婆素颗粒等中成药常常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是,针对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前,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立准确的病因和诊断,并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中成药。

最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中成药对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手段。

对于某些病情较重、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的患儿,中成药往往只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配合,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短暂而重要,对于药物的影响也较为敏感。

因此,监测患儿的病情和用药效果,注意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如果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方面,需要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中成药种类,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

我国药典是规范和标准化我国各类药品的权威性参考书,是指导医务人员、药师合理使用药品的重要指南。

2015年发布的我国药典明确了一系列药品的规范用法用量、适应症等临床用药须知,为临床医生和药师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

以下将就我国药典2015版中的临床用药须知做出详细说明,以期对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用药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儿童用药须知1. 儿童用药的特点儿童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体重和身高均较成人小,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等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

对于儿童用药需根据儿童的芳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调整。

2. 儿童用药原则(1)首选口服给药,儿童用药剂型应尽量选择口服液、颗粒剂等儿童适用的剂型;(2)合理计算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儿童体表面积或体重进行用药剂量的计算;(3)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和家长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药品;(4)对于特殊用药需慎重,一些对儿童特别敏感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等,需特别谨慎使用。

3. 儿童常用药品用法用量我国药典2015版中明确了一些常用儿童药物的用法用量,例如退烧药布洛芬、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抗生素头孢噻肟均有详细的儿童用药须知,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

二、孕妇用药须知1. 孕妇用药的注意事项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甚至引发流产、先天畸形等严重后果。

对于孕妇用药需慎重考虑,必须在严格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孕妇常用药品避免使用一些药物在孕妇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如维生素A、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等,这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选择。

3. 孕期常见疾病用药指南孕期常见疾病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需要用药治疗,我国药典2015版明确了这些疾病在孕期的用药指南,包括禁忌药物、适宜药物、用药剂量等,对临床医生和孕妇用药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老年人用药须知1.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老年人由于生理退行性改变,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肾功能下降等特点,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需特别谨慎。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1. 银翘解毒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儿童常见的感冒症状多为风热病邪,该药可以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2.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适用于小儿咳嗽、哮喘等症状。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宣肺的作用,可用于清肺热引起的各种咳嗽、喘息症状。

3. 小儿清肺散: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对于清肺热、化痰散结的咳嗽症状有效。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小儿慢性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药具有滋阴补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痰多等情况。

5. 清喉片:适用于小儿喉炎、声音嘶哑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解毒、润喉止咳,有助于缓解喉部炎症引起的不适。

在儿科中成药的使用中,应根据儿童的病情特点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年龄和体重的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中成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成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总之,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2020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2020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儿童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高度重视的领域。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排泄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情况。

本文将就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儿童用药特点1.生理特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儿童的生理特点。

由于儿童的器官和体重相对较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可能会快于成人,因此需要根据芳龄、体重和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用药剂量。

另外,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

2.药物种类需要考虑的是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种类。

有些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儿童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也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物种类。

3.用药适应症儿童用药的适应症也需要特别关注。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于一些疾病可能会出现不同于成人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确定用药适应症。

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1.退烧镇痛类药物在儿童退烧镇痛用药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芳龄来确定用药剂量,避免出现用药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2.抗生素对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生素是常用的药物。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3.神经系统药物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常用到镇静安抚剂、抗癫痫药物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出现药物依赖或药物过量的情况。

三、总结与展望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使用药物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根据芳龄、体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剂量和药物种类;其次要注意选择适用于儿童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滥用的情况。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儿童用药是指专门针对儿童而设计的药物。

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和生长发育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儿童用药需要更加谨慎和审慎处理,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儿童用药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剂型的选择上。

由于儿童年龄小、身体体积小,很多常见的药物剂型并不适用于儿童。

例如,片剂在儿童药物应用中较为少见,而液体剂型,如悬浮液、混悬液和口服液等则更常见。

此外,一些特殊的剂型如儿童专用颗粒、颗粒剂、儿童泡腾片等也经常被使用。

其次,儿童用药的剂量需要准确计算。

由于儿童的体重和身高都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药物的剂量也需要随之调整。

通常,儿童用药的剂量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或体表面积进行计算。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之前,家长或医生应该准确地了解儿童的体重和身高,以确保给予正确的药物剂量。

在儿童用药中,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儿童用药的年龄群体较小,身体的代谢能力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有些药物可能对儿童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儿童用药时需要选择专门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合理使用。

在选择儿童用药时,不仅需要考虑儿童的特点,还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家长或监护人应该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咨询,以了解药物的具体情况,并且确保正确使用药物。

此外,儿童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处置。

儿童用药往往需要长期使用,因此在保存药物时,应该保持药物的干燥、避光、防潮,避免药物受到环境的污染和变质。

同时,过期的药物和残余的药物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对儿童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总而言之,儿童用药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剂型的选择、剂量的准确计算、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选择和保存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安全而言,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都应该对儿童用药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谨慎的态度,确保儿童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在儿童用药方面,与成人相比,儿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就儿科用药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儿科用药的特点
1. 代谢功能差异
儿童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用药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代谢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剂量调整
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调整,以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3. 药物副作用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成人不同,有些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留意。

二、使用注意事项
1. 注意剂量
在给儿童用药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来合理计算剂量,避免因剂量不当导致药效不足或药物中毒的情况发生。

2. 选择合适的剂型
儿童对于口服药物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药物剂型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喜好和便于使用的特点。

3. 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药物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药物作用可能会受到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

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用药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避免因未能合理使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提高对儿科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抗菌药可根据当地药敏情况的经验性选用;用药后48h,病情未见好转,可考虑更换抗菌药。

(A)A.正确B.错误2.国内某大型综合儿童医院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达(B)A.52.00%B.53.00%C.54.00%D.55.00%3.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

(B)A.正确B.错误4.以下儿科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限制不正确的是(A)A.喹诺酮类抗菌药应避免用于10岁以下患儿B.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C.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D.多肽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应在明确指征下选用5.儿童腹泻属于非感染性腹泻的是(C)A.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B.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C.过敏性腹泻D.真菌感染6.口服退热药后不到用药时间体温又升高可以给予退热栓。

(B)A.正确B.错误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感冒的治疗原则是(ABCD)A.普通感冒具有一定自限性B.症状较轻无需药物治疗C.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则需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D.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途径2.儿童超说明书用药遵循的原则是(ABCD)A.必须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物B.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C.超说明书用药须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备案D.超说明书用药需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并尊重其自主决定权3.益生菌使用注意事项有(ABD)A.益生菌是活菌,服用时应用低于40度的温水或奶冲服,水温过高会把菌杀死B.抗酸药、铋剂等会减弱益生菌疗效或杀死益生菌,不应合用C.蒙脱石、药用炭等吸附剂也不宜与益生菌同时服用,两者至少间隔两小时以上D.储藏温度4.儿童适宜的口服剂型有(ABCD)A.液体制剂B.具有灵活性的固体制剂:分散片、颗粒剂……C.刻痕片D.咀嚼片。

小儿用药特点和药物剂量计算Word 文档

小儿用药特点和药物剂量计算Word 文档

小儿用药特点和药物剂量计算小儿正在生长发育状态,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

在选择用药时不仅是药物剂量的减少,还要注意同一药物在小儿体内药代动力学与成人差异,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为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全科医生应该掌握小儿用药的原则和特点。

一、小儿合理用药原则基本原则是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生理特点、病情状况、既往用药史,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禁忌证,准确给药,杜绝滥用现象,以免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药源性疾病。

具体见表1。

表1 (请给出名称)二、小儿的药效学特点(见表2)表2 (请给出名称)三、小儿药物剂量我国儿科用药剂量多采用按体重、体表面积两种方法计算。

某些药物已有规定的儿科剂量,应用时则不提倡以估算方法计算。

(一)按照体重计算药量这是西医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可以计算出每天或每次需要用量:每日/(次)剂量=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要量年龄愈小,每千克体重剂量相对稍大;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

例如:某药成人剂量为25 mg/次,儿童剂量为1 mg/( kg·次),若患儿体重为30kg,则计算剂量为30mg/次,超过了成人用量,实际给药量应不超过25mg/次。

对于未测体重的患儿,先按照体重公式推算(公式见生长发育评价章节),举例:阿莫西林小儿剂量是20~40mg/(kg.·d),分3次口服,5岁患儿应该服用多少?5岁的体重(kg)5×2+8=18阿莫西林剂量:18kg×20~40mg/(kg.·d)= 360~720mg/d,可以在这个范围内确定剂量,分为3次口服。

(二)按体表面积计算是一种广为推荐的方法, 既适用于成人又适用于各年龄组儿童,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率过滤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密切,此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

缺点是计算方法复杂,首先要知道用药者体表面积大小,还须知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量。

重庆2020年执业药师继教答案-18.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重庆2020年执业药师继教答案-18.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C.蒙脱石、药用炭等吸附剂也不宜与益生菌同时服用,两者至少间隔两小时以上
D.储藏温度
A.正确
B.错误
1、
儿童超说明书用药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必须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B.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
C.超说明书用药须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备案
D.超说明书用药需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并尊重其自主决定权
2、
儿童适宜的口服剂型有(ABCD)
A.液体制剂
B.具有灵活性的固体制剂:分散片、颗粒(ABCD)
A.普通感冒具有一定自限性
B.症状较轻无需药物治疗
C.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则需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
D.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途径
4、
益生菌使用注意事项有(ABCD)
A.益生菌是活菌,服用时应用低于40度的温水或奶冲服,水温过高会把菌杀死
B.抗酸药、铋剂等会减弱益生菌疗效或杀死益生菌,不应合用
1、
国内某大型综合儿童医院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达(B)
A.52.00%
B.53.00%
C.54.00%
D.55.00%
2、
以下儿科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限制不正确的是(A)
A.喹诺酮类抗菌药应避免用于10岁以下患儿
B.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
C.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
D.多肽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应在明确指征下选用
3、
儿童腹泻属于非感染性腹泻的是(C)
A.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B.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
C.过敏性腹泻
D.真菌感染
4、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A)
A.正确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生理上不同与成人,小儿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就小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合理用药的原则阐述如下,并对不合理用药剖析,以引起重视小儿的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1.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小儿一般指新生儿、乳幼儿及儿童,小儿的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远比成人大(其中主要是细胞外液变化较大),而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则较成人为低,各时期其身体各部分,包括各脏器的生长发育程度不同,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也与成人不同。

1.1 药物的吸收胃可暂时贮存药物,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婴幼儿的胃酸浓度低,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则,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被吸收,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不完善,肌肉给药则吸收不完全,同时婴幼儿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约大两倍,且皮肤通透性高,皮肤用药可致不良反应。

1.2 药物的分布药物被吸收后向各脏器分布,由于新生儿体重的75%是水,到出生后六个月体内水分才急剧减少,以后则徐徐减少到接近成人值,固应看到,主要在细胞外液分布的药物在新生儿和幼小儿童或成人为大,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较多,且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蛋白结合物,如胆红素等,固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如苯妥英、璜胺等能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使游离型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不完善,多种药物均能通过,以致毒性增高。

1.3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主要脏器是肝。

小儿肝脏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肝脏药物代谢酶随年龄增长而渐趋完善。

新生儿微体氧化酶则发育、氧化作用低,葡萄糖醛酸不足使药物代谢过程受到障碍,像氯霉素等须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被排除体外的药物,新生儿若大量给予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导致灰婴综合症。

1.4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而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遵循医生的处方:儿科常用中成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包括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

儿童的生理机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药物的代谢和排出时间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2.根据疾病症状选择药物:儿科常用中成药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使用。

例如,对于发热的儿童,可选用复方板蓝根颗粒或小儿退热栓剂,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剂量不同。

对于儿童感冒咳嗽,可选用银翘片或小儿咳喘颗粒等药物。

3.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疗程:儿童的呼吸、循环、代谢等生理机能都不成熟,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也与成人有所不同。

因此,用药的时间和疗程与成人也不相同。

家长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来使用中成药,并根据医生的指示来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和疗程。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儿童在使用中成药时,要避免与西药或其他中成药同时使用,以免相互干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一些药物存在严重的配伍禁忌,如板蓝根颗粒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不能同时服用。

在使用中成药前,完整告诉医生孩子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情况,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注意药物副作用:儿童的生理机能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因此,家长在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消化不良、皮疹等,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6.药物存储和使用安全:儿童的好奇心重,对药物容易产生误食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时要注意将药物放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并定期清理过期或不需要的药物。

如果发现儿童误食中成药,应立即就医并将药物包装带到医院。

总之,合理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症状,但前提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家长应注意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疗程,并随时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儿科常用药、用药特点及护理及注意事项ppt

儿科常用药、用药特点及护理及注意事项ppt
渗。静脉滴注不仅(Jin)用于给药,还可以补充水分及营养、 供给能量等,应用中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调控滴速。保 持静脉的通畅。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五页。
3、外用法:以软膏为多,也可(Ke)用水剂, 混悬剂、粉剂、膏剂等。根据不同的用 药部位,可(Ke)对患儿手进行适当的约束, 以防因患儿抓、摸使药物误入眼、口而发
如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易出现虚脱

第六页,共九十五页。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De)影响
孕妇用药时,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 循环,对胎儿的影响与胎龄(孕周)及其成熟度有 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胎盘的药 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亦越高,越持久,影响亦 越大。一般地说,母乳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不 太高,但也有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相当高,可引 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地西泮、阿托 品需慎用,放射性药物、抗癌药、抗甲状腺激素药 物等,哺乳期应禁用。
三、小儿药物剂量计(Ji)算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应计算准(Zhun)确 ,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第十六页,共九十五页。
(一)按体重:是最基础的计算方法,多数
药物以给出每公斤体重、每日或每次需要量,按 体重计算总量方便易行,故在临床广泛应用。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
斤体重所需药量患儿体重应按实际测得(De)值为准。 若计算结果超出成人剂量,则以成人量为限。
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五页。
青霉素类药物使用注意(Yi)事项
• 过敏反应 • 阳性禁用 • 要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做过敏试验 • 一次输液要在30-40分钟完成.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 配好(Hao)本品应立即使用,现配现用
• 不可与血液制品或蛋白质溶液混合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01
02
03
04
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感冒药的 种类:解热镇 痛药、抗过敏 药、止咳药等
儿童感冒药的 剂量:根据年 龄、体重等因
素确定
儿童感冒药的 服用时间:饭 后服用,避免
空腹服用
儿童感冒药的 不良反应:关 注药物说明书,
及时就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止咳药的合理使用
止咳药的种类: 中枢性止咳药、 外周性止咳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管理
制定严格的临床试验标准 和规范
加强对临床试验的监督和 检查
提高临床试验的透明度和 公开性
加强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 和评估
建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目的: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及时发现和预防不良反应
监测范围:包括药品生产 企业、医疗机构、药店等
报告要求:及时、准确、 完整地报告不良反应情况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 用药的合理使用
,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 录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PART 01 儿童用药特点
儿童药物代谢特点
药物吸收:儿童胃 肠道吸收能力较弱,
承担社会责任:积 极参与公益活动, 支持儿童健康事业 发展
政府在儿童安全用药方面的责任
制定相关法律 法规,保障儿 童用药安全
加强监管,确 保药品质量和 安全
提供专业培训, 提高医生和药 师的用药水平
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家长和公 众的用药安全 意识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儿童用药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疾病时,通过合理、安全的方式使用药物来治疗和缓解病症。

儿童用药相较于成人用药具有一些特点,包括药物选择的限制、用药剂量的不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等。

合理使用儿童药物是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儿童用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药物选择的限制:儿童用药受到药物选择的限制,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排泄等生理机能都与成人不同,所以许多成人常用药物在儿童中不宜使用或剂量需调整。

2.用药剂量的不同: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机体比例小,所以儿童用药时需要根据体重和年龄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对于特殊疾病或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用药剂量更加复杂。

3.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风险。

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不完善,因此儿童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中毒和永久性损伤等。

针对儿童用药的特点,合理使用儿童药物的几个原则和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点:1.确定适用症和药物选择:在使用儿童药物之前,需要准确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适应症。

儿科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儿童用药指南和标准化治疗方案。

常用儿童药物包括退热药、抗菌药物、维生素等。

-退热药:儿童常见的发热疾病包括感冒、发烧等,可以选用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但是需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合理使用剂量,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和过度依赖。

-抗菌药物:儿童用药中常用的抗菌药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但是应该谨慎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因为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问题。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原菌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维生素: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所以维生素的合理补充对儿童成长发育非常重要。

常用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但是使用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理状况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2.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儿童用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小儿用药特点
1. 药物吸收多:口服用药时,婴幼儿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小儿的吸收量较成人多。

皮肤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

如有用硼酸溶液湿敷治疗尿布皮炎,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

故皮肤用药,小儿的吸收量也较成人多。

2. 血药浓度高:一方面,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细胞外液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某些按脂——水分配系数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如磺胺、青霉素、头孢菌素、速尿等),可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

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体内血清蛋白量不仅比成人少,而且与药物的结合力也较弱,因而造成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3. 代谢排泄能力弱: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赖于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健全。

婴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所以对药物的清除和排泄较慢。

如新生儿用磺胺类药物可使血胆红质浓度增高加之代谢能力较低易出现核黄疸症。

又如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服用氯霉素后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故小儿不准服用氯霉素和磺胺药物。

儿童10种用药禁区
1. 解热镇痛药物: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制剂,易导致雷耶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阿司匹林对婴幼儿的听神经也有损害。

感冒通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双氯芬酸钠,儿童服用易引起血尿,不宜作为儿童治疗感冒的常用药,3岁以下儿童禁用。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剂量较大(每片75mg),儿童及青少年也不宜使用。

再如如含吡唑酮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小儿不宜连续使用,很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应注意使用剂量不宜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