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

合集下载

德彪西

德彪西
5、欣赏两首钢琴曲:《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小结:由于作品的抽象朦胧,较为特殊,致使本课的内容较难把握,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可能会对印象主义音乐感到有些茫然,不妨多联系些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启发。比如:清晰与模糊的辨证关系。清晰只是一种相对的清晰,肉眼见到的清晰和高倍显微镜里所见到的清晰只不过又成了一种模糊,也许这种模糊便是最美的感觉,而真正的清晰(显微镜下的清晰)反倒成了“可怕”。又比如:有时一个人短暂的“发呆”是最美妙的。说在想什么吗,好象又没想什么,但好象确实又想了很多……生活中这种瞬间的奇妙感觉还真不少。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艺术的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生活中的景色也总是因情感的丰富而变得更加美妙。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德彪西偏离了浪漫主义音乐那些感情丰富的宏大主题,他用模糊的旋律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对德彪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胜于旋律。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就是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的外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视觉印象;而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在巴黎居住期间,德彪西认识了不少的文学家和画家,在这充满文艺气氛的环境之中,在学识广博的知识分子之间,德彪西越发感到自己各方面的修养的缺乏,为此他细心观察人们的谈吐,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钻研象征派诗人魏伦和马拉美等人的诗作,他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趣味,在这些年间有着决定性的发展。对德彪西起决定影响的并不是作曲家,而是文学家和画家。同象征派诗人和印象派画家密切交往,使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成熟和繁荣的时期。从90年代开始的20年间,他的创作总结了欧洲音乐前一时代的成果,又为音乐的下一个新的时代开辟了道路,成为架通两个世纪的重要桥梁之一。由于他的创作,法国音乐在二十世纪音乐文化中得以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有人说德彪西掀起了一场音乐的革命,他的音乐颠覆了音乐的传统。在德彪西的世界中充满了月光,水中倒影,无言的激情,发人深思的象征,含而不露的思想,欲语还休的言辞。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这就是德彪西! 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第一段音乐主题
思考:
长笛 单簧管
主题旋律是由哪些乐器演的?
第二段音乐主题
对比聆听两段主题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德彪西用模糊的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 声音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在音乐语言上突 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根据你的理解挑选描绘印象派的词语。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聆听
两段音乐哪首更适合为下图配乐? 理由是什么?
印象派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末20世初,以法国作 曲家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 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 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在音乐语言上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 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浪漫 象征 缥缈 理性 音画 严谨 内心 意象
拓展探究
聆听音乐,关注乐曲的音乐要素 用绘画或文字记录对大海的印象。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 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向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决不能把音 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
1862—— 1918
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 家、指挥家、音乐评论 家。七岁开始学习钢琴, 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并在那里进行了长达12 年的专业学习。
代表作:交响素描《大 海》、钢琴小品《月光》 《水中倒影》、管弦乐 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等。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波浪的嬉戏 风与海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结构由两个基本段 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整部乐曲 记述了从黎明到中午大海的千变万化。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摘要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作为起到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到二十世纪“新”音乐桥梁作用的重要作曲家,他标新立异的创作风格和前辈作曲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对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其印象主义音乐特征进行完整的透析,有助于更好的演绎印象主义音乐作品。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诗歌音乐旋律风格特征一、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年生于法国巴黎郊区圣热尔门安勒。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引领印象主义音乐最突出代表。

19世纪末正值欧洲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化体现在社会的各部分。

当时浪漫主义艺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各个领域都很好的诠释了浪漫主义的理想,此时的艺术家们想在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基础上寻求更进一步的突破,在艺术审美上更追求个性自由,他们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渴望走想大自然,寻求创新突破,新潮流的出现不可避免,因而在19世纪末,出现了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

1、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印象主义”一词来源于美术,最初是与绘画有关的一个描述性术语。

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的画派。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官方学院派主宰着法国画坛。

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有一部分青年人由于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不满于学院的作为,渴望能用他们认为最美的一刹那间的印象来自由作画,他们都试图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内打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建立一种新的形式。

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1874年莫奈的一幅《印象――日出》的油画被官方称为印象主义,用意是迫使这些想打破传统的人放弃自己的追求,出乎意料的是,印象主义这一词被当时寻求突破的青年画家欣然接受,并作为了自己画派的名称,此后印象主义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并逐渐向文学,音乐等领域扩展。

音乐中的印象主义——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

音乐中的印象主义——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
气 氛 。从 整体 上看 , 彪西 的“ 状 ” 声是 为 乐 曲 德 块 和 的节奏 型服务 的。 德 彪西 的个 人魅力 一 如他 的作 品那 样 能够让人
用 “ 唱” 歌 的风格 , 演 唱时 要求 绝 对 不要 故 意 地去 在 制造一 些 “ 果” 或 加 以画蛇 添足 的 “ 效 , 处理 ” 如 : , 突
德彪西在艺术追求上与传统形式存在着较大的 差异 , 他倾注心力于音色、 音响 ( 除了乐器音色 以外 的) 的表现 作用 , 和声 作 为他 作 品 中 的主 要 源泉 , 而
也 是他音 乐 表 现 一一感 觉 、 氛 、 绪 、 气 情 梦幻 、 印象 、 联想 、 自然 等一 一的主要 手段 。在 他 的歌 曲中 , 旋律 特征 则更 为突 出 , 体现 为一种 宣叙 和 朗诵 式 的语调 、
色彩性 的描绘、 象征 多于感情 的深刻抒发。具体来 说, 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在歌 曲创作 中主要体现
也就是说 , 存在着代表调性的主和弦的大、 小三和弦
收稿 日期 :0 2 2 l— 8 6 —o 作者简介 : 李 佳(9 l ) 女 , 18一 , 辽宁沈 阳人 ,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育 系声乐教师 , 硕士 , 究方向 : 研 声乐演 唱。
出某一 重音 , 延某 些节 奏 , 拖 人为地 给旋 律 的进行加 上一 些 渐 快 , 慢 或 渐 强 、 弱 以 “ 加 情 感 的表 渐 渐 增
达 ” 等等 。如果这样 , , 就会 大 大 破坏 德 彪 西 音 乐 中
音调 的统一性 。
二、 彩性和声 色
德 彪 西在 和声 方 面 的 贡献 , 大大 扩 展 了和 声学
音 乐中 的 印象 主 义—— 德彪 西 的艺 术 歌 曲创作

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德彪西

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德彪西

继而产生绝妙的控制性和各种音响的表现。 ”[1]他作为钢琴家在为钢 琴创作时利用了反映他个人触键的表情手法,创作了大量风格独特 的精美作品,他的创作也继承了肖邦以一个钢琴家的角度从钢琴这 件乐器本身去探索、发掘钢琴的音响变化及表现潜力的纯钢琴音乐 的特点,早期作品受到肖邦的创作、演奏手法和马斯奈以及格里格 的影响而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钢琴的音乐音响也较为偏好于 钢琴柔和的中音区。 三、德彪西的艺术思变与探索 德彪西受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派画家抓住自然景物瞬息色彩变 化的启迪,他与其它浪漫主义音乐家借景抒情来表现矛盾和激情不 同,反对以个人主义、自我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乐过度庞大膨 胀的个性情感抒发、宣泄的后期浪漫派风格。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在 钢琴上辉煌的炫技、飞快的速度和声嘶力竭地以fff、ffff的音响力 度追求与乐队抗衡以表达激情抗争的风格在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 主义音乐里被完全抛去,转而在钢琴上以pp、ppp、pppp的弱音区去 挖掘钢琴内在音响和微妙而精致的音色变化。但其作品中也有需要 追求饱满的音响力度的强弱力度对比较为强烈的地方,而不是一味 的追求朦胧与飘渺。 “弹奏德彪西的作品不能体现出贝多芬、李斯特 那种性格,而应象莫奈的画一样,注重色彩的变化。 ”[2] 他崇尚古典但又绝不食古不化,创作中偏爱复调的多声部线条 织体进行但又倾向精炼简约的处理,风格上他继承了法国古钢琴学 派典雅、清晰、装饰性强的特点。他力图在恢复、继承法国音乐清 秀、明晰、典雅的艺术风格特征的同时,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与新 颖独创,继承、发展了柏辽兹和比才绚烂多彩的乐队配器色彩的特 点,开创了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及美学观点都与过去古典主义音乐 中以对置、对比、凯旋式的终止等等追求庞大的曲式结构以及追求 强烈情感体验的宣泄、抒发的浪漫主义音乐都不一样的音乐,在他 的音乐中,创造性的使用使人感到愉悦的、若有若无、挥洒自如的 优美旋律和富于色彩变换的优美和声,他的音乐强调音乐的“自发 性”的特点,有别于传统大小调式中音乐旋律的发展以活动音向调 式主音的发展、解决的“倾向力”为基础的主调音乐。他以象征性 标题来暗示人们某种印象,以意象性表达标题所蕴含的视觉性的诗 情画意,其作品多具有戏剧性与朦胧、模糊、飘渺、飘荡的幻想性 特点,即便是描绘自然他也是超然物外地遨游于山光水色的朦胧梦 境之间,开创出了全新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弱化了音乐动机的展开和乐思逻辑的发展,注 重气氛渲染和情调暗示,弱化主观抒情的旋律和传统和声功能中以

音乐中的印象主义——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

音乐中的印象主义——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

2012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8期)Total No .298收稿日期:2012—08—06作者简介:李佳(1981—),女,辽宁沈阳人,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育系声乐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音乐中的印象主义———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李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育系,辽宁沈阳110818)摘要:德彪西在艺术追求上与传统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倾注心力于音色、音响(除了乐器音色以外的)的表现作用,而和声作为他作品中的主要源泉,也是他音乐表现――感觉、气氛、情绪、梦幻、印象、联想、自然等――的主要手段。

在他的歌曲中,旋律特征则更为突出,体现为一种宣叙和朗诵式的语调、色彩性的描绘、象征多于感情的深刻抒发。

关键词:声乐演唱;法国艺术歌曲;音乐风格;歌唱技巧;朗诵节奏;法国诗人中图分类号:J6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104—02“印象主义”一词来源于绘画艺术,是指一些画家对自然界的光线极为感兴趣,喜欢捕捉光线作用于景物时给人的那种瞬间的、刹那间的感觉,不像以往绘画中那样仔细地描绘,从远处看景物的轮廓才能够通过色彩对比而显现出来。

后来一些音乐界评论家借用该词来形容德彪西的音乐,起先是用来讽刺他的音乐中“模糊”的特征,但逐渐“印象主义”却成了德彪西音乐的代名词。

德彪西的创作是以声乐作品贯穿始末,从1879年创作的两首(丢失)到1915年以自己的讲话为歌词创作的《失去家园的孩子的圣诞节》,所有创作时期都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作品,而且大都是根据著名的诗歌作家(尤其是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和个人创作作为歌词(全部为法语)来谱曲的,加上他个人具有特色的钢琴伴奏,使他逐渐成为一位杰出的、创造了不同于德奥艺术歌曲传统的、具有独特风格的mélodie 作曲家。

从《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中浅析印象主义音乐

从《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中浅析印象主义音乐
了 解的, 而当把这 3印象主义音 乐的风格特征
作为 背景 音乐 , 并插 入法 国具有代 表 性 的美丽 建 筑 的图片 头 发 的少 女 》, 分析 这 首 作 品是西 方音 乐 还是 东方音 乐 ?
“ 印象主 义” 起初 也作为贬 义词用于 音乐 。 8 7 , 17年 德 钟 , 新 安静 , 清 动人心 弦 。 学生 凭借 联 想 , 佛看 到初 春 让 仿
2 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 品分析
作 为印象 派音 乐 的创始 人 , 彪 西的创 作 特点与浪 漫 德
美, 带有朦胧的色彩来揭示图画带给人们的印象。
古 典 主 义 音 乐 的创 作 原 则 与 风 格 是 严 谨 、 规 整 ,
主义 有着 直接 的传承 关 系 , 把创 作 寄 托 于梦 幻 世 界 , 这 与 之 相 比 , 印象 主义 音 乐 并 不是 通 过 音 乐来 直 接描 绘 实 而 正是浪 漫主义音 乐的一大特点 。 种朦 胧 的音 乐感 觉, 这 要让 际 生 活 中 的 图画 , 而是 更 多地 描 写 那 些 图画 给人 们 的感 学生 自主地 在音 乐 中进 行深 刻 地 体会 。 表 性 的音 乐 《 代 大 觉 或 印 象 ,渲 染 出一 种 神 秘朦 胧 、若 隐若 现 的气 氛 和 色 海》, 首作 品比较 长 , 这 而且 学生不容 易体 会其 中音 乐所 要 调 。印 象主 义 带 有 一种 完 全抽 象 的、 超越 现 实 的 色彩 , 表达 的含义 , 因此可 以在欣 赏作 品之前讲述一个 简短 的故事 是 音 乐进入 现代 主 义的 开端 。
西 ” ,从 课 题 上 来 看 ,就 给 人 较 为 浓 厚 的 单 一 感 ,但 的神 秘, 浩大 的声 响令人心旷神怡 , 以忘记 。 难 是 又有 着 特 殊 气 息 的蔓 延 。这 种 音 乐 盛 行 的时 间 不是 很 开始 一个 具有 根本 意义 的转 变 。 古典 乐 派 的 乐 圣 贝多 芬 的 《 月光 》同德 彪 西 的 《 月 是 贝 多芬月光 的最 大 特 点 的话 , 么 “ ”便 是 德彪 西 月 那 动 长 ,却是 音 乐 发展 史 上 一个 重 要 的 阶段 ,从 此 音 乐艺 术 光 》作 比较 , 律 、 奏 、 彩 都有 所 不 同 。 旋 节 色 如果 说 “ ” 静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教学设计20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教学设计20
灵感,创作了这首清新、动听的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六、课堂小结
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
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2)、请两位同学谈谈自己根据音乐现场创作的印象主义的绘画《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示并介绍。
3、谈论《大海》:
(1)、(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拓展研究。)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这才是大海啊!”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很出名的油画,观察这两幅画的风格有何
不同?
油画1:清晰、细致、具体、写实
油画2:模糊、朦胧、抽象、写意——印象主义画派2、受到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19世纪后期法国兴起了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
突破传统音乐模式,突出 音乐色彩,表现一种意象
或心境。
印象的含义?
印象是接触过的客观 事物在人的脑海里留下的 迹象。
德彪西 (1862-1918)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他综合了印 象派绘画和象征主意诗歌的特征,在音 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 主义音乐风格。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 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这个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旋律 节奏 色调 贝多芬 流畅 平稳 暖 德彪西 短小的 多变 冷
乐句
结 论:
古典主义音乐的作品结构严谨、 规范,突出旋律线条。
印象主义音乐的作品结构自由, 突出表现的是音响和音色。
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角是音响和音色。 印象主义作曲家认为音乐只能暗示或者 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没必要去转述一 则故事或者字面的含义。所以他们在和 声方面利用音的各种新的结合和非常复 杂的和弦连接,而创造出不断闪烁的强 烈色彩。
请选择描述印象主义音乐的词语。
庄重 飘渺 简洁 象征
音画 个性 朦胧
华丽 感性 意象 严谨
巴洛克音乐 以宗教音乐为主,复杂的 复调写作手法。
古典主义音乐 崇尚理性,作品严谨、规范, 简洁的主调写作手法。
浪漫主义音乐 崇尚感性,注重个人情感 的表现。
民族乐派
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安静 朦胧 飘渺 充满了梦幻色彩
谈谈你欣赏这个作品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受。
在这个作品问世之初,曾有评论 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 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 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 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
对 比: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外国音乐家---德彪西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自他以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

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 Gray)亦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

《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成就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德彪西德彪西同意并设法远离这一称谓。

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

《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不管怎样,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其他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生德彪西一家原是农民世家,在约1800年他们由勃艮第迁至巴黎。

其祖父是贩酒商,后则成为一名木匠。

德彪西生平

德彪西生平

德彪西,C 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

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生平1862年8月22日,德彪西生于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昂莱。

双亲经营一家小陶瓷店,后破产倒闭。

父亲又因参加巴黎公社起义而被监禁,这使德彪西的幼年生活动荡不安。

少年时从莫泰夫人学钢琴,1872年10月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事A.F.马蒙泰尔、A.拉维尼亚克、E迪朗等。

1880年底转入E.吉罗的作曲班,并开始了初期的创作活动。

1880、1881年两次利用暑假去俄国任富孀梅克夫人的家庭教师,并随她去意大利、奥地利旅行,接触到俄罗斯音乐。

他对П.И.柴科夫斯基兴趣不大,但深受М.П.穆索尔斯基的影响。

1884年德彪西以康塔塔《浪子》获罗马大奖,1885年去罗马进修,1887年返回巴黎。

80年代末接受了多方面的影响,如两次去拜罗伊特观看R.瓦格纳的歌剧,聆听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爪哇佳美兰乐队的演奏,以及与象征派诗人和印象派画家们交往等等,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想,产生了一系列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

同时,还为《蓝色评论》《音乐评论》《法国水星》《里昂音乐评论》等报刊写作颇有见地的文章,表露了他的音乐美学观。

1907年开始,德彪西不停地到国外旅行,先后在布鲁塞尔、伦敦维也纳、罗马、布达佩斯、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监督上演他的歌剧,亲自指挥和演奏他的作品。

也是在这时,他开始患了致命的直肠癌,创作量大大减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憎恨战争,表示要创造音乐美去代替被敌人破坏的美,决定写作6首不同乐器及各种组合的奏鸣曲,以体现他对法国文化传统的热爱。

但仅完成3首,在备受疾病折磨之后,于1918年3月25日逝世于巴黎。

创作德彪西的创作可分为3个时期:早期(1890 年前)尽管早期曾写过康塔塔《浪子》、交响组曲《春天》(1887)、康塔塔《被选上的姑娘》(1887~1888)、钢琴乐队的《幻想曲》(1889~1890)等,但因尚未发表,影响不大。

德彪西印象派钢琴音乐风格的探析

德彪西印象派钢琴音乐风格的探析

德彪西印象派钢琴音乐风格的探析一、作曲家德彪西及其钢琴音乐风格20世纪的法国音乐可以说是从德彪西开始的。

法兰西民族的清秀幽雅、细腻精致,在他的钢琴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是印象派钢琴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的创作早期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法国艺术传统,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等。

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主要作品有《版画集》、《意象集》、《24首前奏曲》等。

德彪西的作品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避免文学性的叙事,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暗示多于直率的表达。

德彪西一直努力把诗歌的意境美和绘画的色彩美融进他的音响中。

德彪西一直致力于用最简洁的篇幅来清楚地表达他的思想。

因此,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没有古典形式写成的拓展作品,乐曲的形式变得更为即兴,虽然作品中还保留了三部曲式、二部曲式和奏鸣曲式等因素,但它们更为融合、连续和自由。

德彪西开拓了自己特有的极为新颖的和声、旋律和调式,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手法日趋明朗和完善。

二、从钢琴独奏曲《月光》看德彪西的印象派风格“唯有音乐能够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这个世界悄悄地创造了黑夜的神秘诗歌,创造了月光抚摸着树叶所产生的千万种不可名状的沙沙声。

”上一个世纪之交(1890—1950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写下了《贝加莫组曲》(包括《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帕斯比叶》),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月光》是其中的第三曲,作于1890年,是根据法国诗人魏伦的诗写成的,此曲已开始显露了印象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同时也有浪漫主义风格。

《月光》以轻柔的笔触、消淡的色调以及诗意的柔情,绘声绘色地勾画出一幅夜色茫茫、诗人望月咏怀的绝妙图画。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引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是介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与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阶段。

印象主义音乐在作品的题材、调式、和声、织体、音响等音乐基本构成的一切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响与音色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提供一种一向的手法来表现其魅力,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力度来取代由浪漫主义音乐家完善的调式原则、和声进行规范和音乐结构模式,因而形成了印象主义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朦胧、纤巧、诡谲的音乐风格。

其中,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被誉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之作。

德彪西以其创作的印象主义音乐叩开了20世纪音乐之门,影响了其后几代作曲家,给20世纪音乐带来了色彩缤纷的景象。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根源在西方音乐近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音乐风格总是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变化和形形色色音乐流派的产生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19世纪末和20世纪之交在法国产生的印象主义音乐,给19世纪的音乐提供了最后一种典型的风格。

关于它的产生,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于印象派绘画,而这只能算其产生的直接来源。

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后浪漫主义的一个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其民族、文化的因素。

虽然这种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后期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音乐中演变出来的,但它毕竟以自己独特、崭新和开创性的音乐风格,实现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成为连接两个世纪的纽带。

它的风格是奇异而复杂的,既有古典主义的精美、理性的倾向,同时又有浪漫主义的自我的幻想。

音乐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进行的,当一种观念、风格已发展到了极至,达到“饱和”状态时,必然导致另一种观念、风格的滋生、增长,而先前的那种观念却逐渐衰落。

“两种观念、风格相互抵触、互为消长,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二元冲突。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大纲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将“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美好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二、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专门介绍印象主义音乐及代表人物——德彪西。

结合欣赏他的作品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介绍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知识,加深对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认识。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的代表,现代音乐的先驱,而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主义音乐过度的桥梁。

在前面几个章节,学生已经认识了从古典主义的'巴赫到浪漫主义的肖邦、李斯特。

这一单元的出现正好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把握音乐的历史脉络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观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思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a、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印象主义音乐文化;开拓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感受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让同学们对印象派风格有所把握。

c、知识与技能会运用其他艺术形式(图画、散文等)表现音乐通过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对比,比较分析音乐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赏析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从旋律音色等表现要素上感受并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

理论依据: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和“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德彪西的音乐特点

德彪西的音乐特点

德彪西的音乐特点
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的音乐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在巴黎萌生出的一种艺术风格,并为20世纪以“现代派”面目出现的各种艺术形式做好了准备,也是联结两个世纪的纽带。

由于印象主义首先在绘画中出现,所以谈论音乐的印象主义,得先从印象主义绘画说起。

印象主义的名字源于法国画家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1874年,巴黎一些反对学院繁琐教学、向传统绘画原则发出挑战的青年艺术家,第一次独立举办与官方抗衡的画展。

这次画展得到的更多的奚落,人们就随便以其中一幅画的名字为这批画家命名。

很快,印象主义扩展到了音乐领域。

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

高中音乐德彪西

高中音乐德彪西
印象派音乐在音乐史上有着极为 重要的地位。它在音乐创作上开辟了 一条新的道路,使音乐以一种全新的 面貌奉献给世人,并对近代的音乐创 作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以至其后有 许多音乐家都有印象主义的音乐作品, 如意大利的雷斯庇基,法国的杜卡, 拉威尔,西班牙的法雅,英国的戴留 斯,德国的雷格,俄国的斯克里亚宾 等。
印象主义,是当时一个画派 的名称。在一批青年画家1874年 举行的一次画展中,有一幅题为 《日出印象》的作品,这个流派 因以得名。印象主义者的画强调 物体在一瞬间给人的视觉印象以 及在这一瞬间物体周围的色彩光 线变化。他们在作品中,用多变 的线条和模糊的色调取代了传统 绘画中所要求的清晰的轮廓和明 确的色彩关系。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惟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
• •
阿国美希籍景尔:法·,国克对劳德将·信德彪将西疑的世界的想象。
• 出生地:法国圣日耳曼昂莱
• 出生日期:1862年8月22日
• 逝世日期:1918年3月25日
• 职业: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 主要成就:近代“印象主义” 音乐的鼻祖
• 代表作品:钢琴曲《前奏 曲》、《练习曲》,歌剧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 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 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 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 想。
音乐并不以描述实物为主,但是一些音乐作品却的确是应情应景 而写的。这些音乐被称为标题音乐。而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几乎都 是标题音乐。这意味着这些作品会以风景,诗歌或者是图像为题, 例如德彪西的《大海》。 一如印象主义绘画,倾向于描绘物体的光和色,而非其清晰的轮 廓,这样的作品给人以梦幻,印象或是暗示的感觉。

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Debussy)交响乐代表作《大海》(Ler

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Debussy)交响乐代表作《大海》(Ler

法国印象派⼤师德彪西(Debussy)交响乐代表作《⼤海》(Ler Mer)赏析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这位放荡不羁的⾳乐家,在⼗九世纪末、⼆⼗世纪初欧洲⾳乐界是颇具影响的作曲家、⾰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乐的⿐祖,对欧美各国的⾳乐产⽣了深远巨⼤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他的创作最⾼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第⼀次世界⼤战期间,他写过⼀些对遭受苦难的⼈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

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这次的龙朔⾳乐为⼤家详细介绍德彪西的交响⾳画代表作《LA MER》(⼤海)。

德彪西的3⾸交响素描《⼤海》作于1903 —1905年,在此期间,德彪西先在其妻丽莉家开始动笔,1904年他抛弃了丽莉,与艾玛私奔泽西岛,在艾玛⾝边完成了配器。

德彪西认为,此曲创作源于记忆;“⼤海为什么在冲刷着布尔果尼的斜坡?我拥有数不清的记忆。

这些在我的感觉⾥⽐实景更有⽤。

因为现实的魅⼒对于思考,⼀般来说还是⼀项过于沉重的负担。

”“谁会知道⾳乐创造的秘密?那海的声⾳,海空划出的曲线,绿荫深处的拂⾯清风,⼩鸟啼啭的歌声,这些⽆不在我⼼中形成富丽多变的印象。

突然,这些意象会毫⽆理由地、以记忆的⼀点向外围扩展;于是⾳乐出现了,其本⾝就⾃然含有和声。

”交响⾳画《⼤海》,作于1905年三⽉,初演于1905年⼗⽉。

本曲为德彪西最⼤的⼀部交响⾳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部完整的作品。

它表现了"⼤海"的景⾊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海"中各种画⾯的⾊彩。

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

新颖的和声、短⼩的旋律、丰富的⾳⾊、⾃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法,都⽣动地刻画出了⼀幅幅⼤海的⽣动画⾯。

德彪西的创作特点及特征

德彪西的创作特点及特征

德彪西旳创作特点及特性论文关健词:印象主义钢琴音乐创作特性演奏论文摘要:德彪西旳印象主义音乐被视作架通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音乐发展旳重要桥梁之一理解他旳钢琴音乐创作特点,时于演奏者更好旳论释、演奏他旳作品有极其深旳意义。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旳一种新旳音乐风格、当时,一名叫莫奈旳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流派一反从老式宗教和神话中吸取创作题材,而主张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捕获体现对象,注重给人留下旳瞬问印象,而不太注重对象旳主题思想和内容,这一作法与当时象证派诗人马拉美强调诗歌创作应当用扑朔迷离旳语言来象征隐藏在现实生活背后旳抱负世界有着相似之处。

在这样旳文化氛围影响下,巴黎阁楼里新一代作曲家也在进行着,将来音乐旳大胆尝试。

1887年1由于德彪西旳参赛作品《春天》追求鲜明旳音乐色彩和丰富旳感觉容量.使评委忠告他要警惕模糊旳印象主义一这个评委初次把德彪西旳作品与印象主义联系在一起。

随着这种艺长潮流旳发展气们逐渐结识到它独特旳艺术魅力和价值,用印象主义音乐概括以德彪西为代表旳音乐风格不再具有贬义.德西在绘画印象主义和文学象征主义旳直接影响下,找到了一条挣脱德奥浪漫主义音乐旳影响,并具有更新技法和风格旳创作道路.一方面在选择题材内容方面,德彪西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体现旳具有重大变革意义旳社会题材。

在他旳钢琴音乐中.既没有古典主义音乐旳哲理性思考和贝多芬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已没有浪漫主义音乐旳个人激情体现和冥思苦想;强调朦胧旳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旳色彩氛围。

克制浪漫主义旳感情宣泄,追求静穆、暗示旳体现方式,避免艺术形象和内容旳清晰,借助标题和丰富旳色彩变化引起人们多种联想。

他说一音乐是为无法体现旳东西而设旳。

我但愿他仿佛从朦胧中来又从朦胧中去“。

这已成为他音乐体现旳重要特性。

我们在德彪西旳诸多标题钢琴作品中,就能感觉到他旳追求和艺术情感。

《如笔月光》中花园》《水中倒影》《沉没旳教堂》、《透过树间旳钟声》等不同限度旳体现出作曲家通过听觉.视觉.幻觉甚至嗅觉所捕获到旳对自然现象旳感受和印象。

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对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和体现

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对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和体现

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22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对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和体现宋一霄摘 要:德彪西作为法国20世纪之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以自己独特而又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流派。

在德彪西一生的创作道路上,吸收了诸多异国音乐文化和风格,其中就包括一些东方音乐文化。

德彪西将这些东方音乐文化吸收、融入到自己的印象主义音乐创作中,完成了一部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于是,本文从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和相关的东方音乐文化两个内容着手,讨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探讨这些东方音乐文化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发掘这些东方音乐文化的意识价值;其次,具体探讨德彪西如何将五声音阶和甘美兰音色、节奏等东方音乐文化运用到自己的印象主义音乐作品中,从而发掘东方音乐文化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体现出的形态价值。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甘美兰;五声音阶;泛音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宋一霄(2001-),男,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印象主义一词首先出现于绘画艺术,随后才出现在音乐领域中。

印象主义者的目标就是要记录自然对他们感官带来的最初印象。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音乐界探讨的重要焦点乐派之一。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乐派的创始人,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德彪西而言,他的印象主义音乐的目的就是要记录各种自然物给他带来的最初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发展过程中,一些东方音乐文化对其产生了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东方音乐文化在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意识体现和形态体现,探讨德彪西如何将东方音乐文化吸收并运用到其印象主义音乐中。

一、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对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一)来自东方的乐器——前所未有的新音色1889年,德彪西在万国博览会上,首次接触到了来自东方的声音——特殊的音色和带有神秘色彩的音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
教学内容:
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极其《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等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习、鉴赏,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了解、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印象派绘画的导入,使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主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其受特有的表现手法及作品风格,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

从德彪西的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电视倍投、组合音响。

教学时数:1课时(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轻松愉快、印象派特点的音乐环境,暗示课题。


课前屏幕展示本课标题“音画融溶绘声绘色”,并同时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

(学生在音乐声中进音乐教室坐下,课前发一张白纸)
一、引入课题:(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从屏幕上看到了,今天的音乐课和什么有关?
绘画或美术。

2、老师概括:
二、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多种音乐风格,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为后面印象派音乐欣赏做铺垫。


音乐常常会使人产生联想,使人产生脑中有画面或色彩的的感觉,优秀的绘画作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色彩、线条、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

比如直线、曲线、弧线、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則形等等,调色板上的颜色也是万紫千红、丰富多彩的。

比如听到这样的音乐:
音乐片断1 《春节序曲》色彩?
音乐片断2 《野蜂飞舞》旋律线条?
音乐片断3 《拉德斯基进行曲》节奏?
音乐片断4 《水中倒影》节奏、旋律?
三、预设铺垫:(通过看图、说图、选曲、听曲、论曲等方式,对比、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索印象派的奥秘。


1、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1).这幅画给了你哪些直观的感觉?
(2).如果让你们选择一段和画面相配的音乐,刚才听的第几段音乐比较合适?
2、简介《印象.日出》莫奈和印象主义画派:
3、屏幕上出示几个名词:云、月光、大海、沉没的教堂
问:看到这些标题,你们会马上想到什么?
4、介绍德彪西(观看一段介绍作者的录像):
5 、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吗?
课本147页。

(概念性的文字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用1分钟时间,看完两段文字,并用笔划出5-6个能说明印象主义音乐特征的关键词。

四、感受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运用新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鉴赏力和分辨力)。

1、屏幕上出示一副简笔画:(月牙、柳条低垂)
问:看到这个画面,大家会想到什么?
2、听一听,辨一辨下列两首描写《月光》的钢琴曲片断:
(1)、哪首是印象派的音乐作品?说说理由?
(2)、两个作品的音乐风格有何不同?
(3)、试着哼一哼作品中的一段旋律。

小结并简介贝多芬和德彪西的《月光》及两首作品的特色。

五、加深理解:(以画引题,步步设疑,通过让学生听、看、谈、论、写、画等方
式体验、感受大海,培养勤于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1、屏幕上出示名画《神奈川冲浪里》(日本浮世绘版画大师葛饰北斋)德彪西受《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而创作了交响素描《大海》,
并曾经将它作为《大海》的总谱的封面。

2、介绍交响音画《大海》:
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

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
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二、《波浪的游戏》
三、《风和海的对话》
今天欣赏的是第一部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3、初听《大海》:(培养学生静心聆听和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初步感受大海的意象。


请你静静聆听,仔细观察。

(1)、乐曲主要运用哪些乐器来表现大海的印象?
(2)、请你用几个关键词汇--连接--描述乐曲中大海的变化过程。

欣赏阿巴多指挥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队演奏录像:
听后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4、谈论《大海》:(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的能力,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拓展研究。


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
思考讨论:教材148页拓展与探究第一题:
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

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5、边思考边复听《大海》:(进一步熟悉乐曲,加深印象,升华主题。


边思考讨论拓展与探究第一题边播放《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音乐片断:(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记下自己瞬间的感觉。

(2)边听边用关键词或绘画的方式描述大海。

6、小结《大海》:音响素描用音乐表现绘画。

六、拓展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特点的了解,进一步说明印象派音乐与当时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联系,在聆听音乐作品过程中感受体验其间的奥秘。


1、介绍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出示两副绘画作品:《吉内佛拉.德.班奇像》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比较:哪一幅是印象派绘画作品?
欣赏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用绘画表现音乐
七、课后探究:
1、课后再次聆听本课介绍的德彪西三个音乐作品,写一篇赏乐随笔。

2、课后收集一些有关印象派音乐家和画家的资料(包括文字、音响、图片等),自学探究。

下次在课堂上一起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小结:以德彪西的话结束本课,请一名同学在乐声中朗读。

教学总结:
由于作品的抽象朦胧,较为特殊,致使本课的内容较难把握,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印象主义音乐感到有些茫然,所以在本课中我联系了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一些例子加以启发,利用音乐和美术的一些关联,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谈、画等方式,接触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感受生活中这种瞬间的奇妙感觉。

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

艺术的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生活中的景色也总是因情感的丰富而变得更加美妙。

课后反思:
1、教学内容较多,上课时间略显不足。

2、绘画作品点到即可,不要介绍太多,突出音乐作品的重要性。

3、《大海》欣赏时,可以不用视频,让学生闭着眼睛安静的感受大海、想像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