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论文之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
永顺县灵溪三小彭英明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领导除了给我安排一个班的数学课,还另外安排了两个班的美术课。对于我来说,上数学课是熟门熟路,但上美术课却是头一次。
开始上美术课时,我按照统编的关术教材,每节课都是教师先讲,再示范,最后出示习作,叫学生照着做。结果学生完成的美术作业倒还看得,但每件学生的作品都基本一样,很呆板,没有一丝新意。这样教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兴趣不高了,再加上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工具和材料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是难以准备好的。因此,我慢慢地感觉到美术课越来越难上了。有的学生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没有学习用具,上课时没事干。面对这种局面,我曾经采用过强制性措施,但效果甚微。
这次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土家民间美术教学整合的尝试与探索课题的研究,让我为之一振。这项实验旨在推进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给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达到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一指导思想正好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希望小学,学生主要来源于进城务工的农家子弟,他们来自土家山寨的每一处,对本地的民间艺术了解比较多,有利于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
于是,我先到民间实地考察,了解土家吊脚楼,土家族民间竹编、石雕、稻单人捆扎,以及土家织锦和一些日常用具的编织等。同时,还请民间艺人给予指点。然后回到学校,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首先确定把土家吊脚楼的编织和捆扎稻草人引进关术课堂。在教学编织土家吊脚楼时,采用芭茅秆做材料,只需一把铅笔刀、白乳胶就行了。因为芭茅在我校周围的山坡上,河坎上到处都有,容易采集:再者,芭茅秆表面光滑呈金黄色。表面是—层皮,里面是柔软的海绵体,在编织时学生易操作。在上
美术课时,我先带着学生去采集芭茅秆,学生们都很兴奋,接着又带领学生们观察了解土家吊脚楼的结构及其特征,学生们兴趣十足;回到教室,我教学生用芭茅秆代替圆木进行土家吊脚楼的编织创作。叫学生先设计好吊脚楼的外形,然后如何打孔穿插组合,怎样装饰粘贴。学生们第一次上这样的美术课都很兴奋,四十分钟一晃就过去了,每个学生都不愿放下手中的活。这时,我告诉学生,其实这些美术活动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做。在家里做也行。这样一来,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在家里都在编织吊脚楼。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高涨,上美术课的兴趣更浓了,更不用担心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了。
看看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接着,我又叫学生准备稻草,来做稻草人。稻草人是用稻草捆扎,用破布、棕来做衣服,有时还戴一顶斗笠,固定在一根木桩上,放在稻田或庄稼地里。用来驱赶鸟兽破坏庄稼。学生们见得多,容易做。并且越做越放松,越做越有创意。每件稻草人都充分流露出学生那种天真无邪的童心和极富想像力的童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搞活了美术教学。
把民间美术引进美术课堂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那种上美术课较为被动的局面。在这之后,我除了有选择地上好芭茅编织的美术教材之外,还把民间的竹编改成藤编引进课堂;把易雕易刻的粉岩用来进行石雕创作;把土家织锦改用棕叶等其他材料来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经验,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调整。同时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挖掘民族民间艺术。这样,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学习内容也得到了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总之,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薄弱环节。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好美术教育一直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探索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新路子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力争使实验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