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38d28acc22bcd126ff0cd2.png)
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Z 和中子数N 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同中子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中子数,或称同中异位素。
同量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量异位素。
同核异能素:质量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当然中子数也相等),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核异能素。
镜像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互换的一对原子核,称为镜像素。
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
衰变常量(λ):衰变常量λ是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它的量纲是时间的倒数。
t e N N λ-=0;dtN N d -=λ(分子N N d -表示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放射性活度(A ):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核发生衰变,亦即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率dtdN -,或叫放射性活度A 。
t t e A e N N dtdN A λλλλ--===-≡00 半衰期(21T ):半衰期21T 是放射性原子核衰减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ττλλ693.02ln 693.02ln 21====T 平均寿命(τ):平均寿命τ是指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
平均寿命和衰变常量互为倒数。
λτ1= 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质量比组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小,表明由自由核子结合而成原子核的时候,有能量释放出来。
这种表示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
核素的结合能用),(A Z B 表示,它与核素的质量亏损),(A Z M ∆关系是:2),(),(c A Z M A Z B ∆= 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又称为比结合能,用ε表示。
A B /=ε比结合能表示了若把原子核拆成自由核子,平均对于每个核子所需要做的功。
比结合能ε的大小可用以标志原子核结合得松紧的程度。
ε越大的原子核结合得越紧;ε较小的原子核结合得较松。
质量亏损: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和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
郑航--物理性污染控制名词解释
![郑航--物理性污染控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6311d50be1e650e52ea9946.png)
吻合效应:指某一频率的声波以一定角度入射到构件表面,当入射声波的波长在构件表面上的投影恰好等于板的弯曲波波长时,构件振动最大,透声也最多,隔声最显著,隔声量显著下降而并不遵守质量定律吻合频率高的话,对低频的隔声效果好,吻合效率低的话,对高频的隔声效果好环境。
混响时间:混响声场达到稳态后,立即停止发声,声压级降低60dB所需的时间。
等响曲线:是响度水平相同的各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横坐标为纯音频率,纵坐标为达到各响度水平所需要的声压级。
酒会效应:人耳与大脑相配合,人耳还能从有其它噪声存在的环境中听出某些频率的声音,也就是人的听觉系统具有滤波的功能,这种现象就是~。
声压级:是声压的平方与纯音听阈值声压平方之比的对数值,并取1/10作为单位。
声功率级:是所研究声音的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对数值,并取1/10作为单位。
声强级:是所研究声音的强度与基准声强之比的对数值,并取1/10作为单位。
响度级:如果某一频率的纯音与1000Hz的纯音听起来一样响时,1000Hz纯音所对应的声压级就是该特定声音的响度级,单位方。
电磁噪声:由电磁场交替变化而引起某些机械部件或空间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污染: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振动:是指力学系统在观察时间内,它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往复经过极大值和极小值变化的现象。
固有频率:又称共振频率,由质量、劲度系数和衰减系数决定。
共振:当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就会发生共振,振幅增大,作用于基础的力增大。
振动周期:振动由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变化一次,即完成一次周期性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振动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数(简谐振动只有1个频率,非简谐振动有多个频率,周期只是基频的倒数)。
隔振:利用波动在物体间的传播规律,将振动源与基础或其他物体的近于刚性连接改为弹性连接,防止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播,从而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
放射性
![放射性](https://img.taocdn.com/s3/m/deae4f017cd184254b3535cd.png)
3
课堂训练 1.以下实验能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是( )
A.光电效应实验
B.原子发光产生明线光谱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天然放射现象
解析:光电效应实验是光子说的实验依据;原子发光产生
明线光谱说明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α粒
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射出的 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出的,说明原子核内具有复杂的结构,故 选D. 答案:D
218Po并放出一个粒子, 一个氡核 222 Rn 衰变成钋核 86 84
其半衰期为3.8天.1 g氡经过7.6天衰变掉的氡的质量,以及 222 86 Rn 衰变成钋核 218 84 Po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A.0.25 g,α粒子 B.0.75 g,α粒子 C.0.25 g,β粒子 D.0.75 g,β粒子 )
半衰期是一种统计规律,对于少数原子核来说不能应用, 半衰期公式: .
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
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元素
这种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 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 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元素的放
D.质子的发现
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原子的 核式结构模型,所以A项正确. 答案:A
4.卢瑟福预想到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有中子的事实依据
是( ) A.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B.原子核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整数倍 C.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少一些 D.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核结构的发现过程. 答案:C
D.放射性就是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解析: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有放射性,小于等于 83的元素有的就没有放射性,所以A错;放射性是由原子核内部 因素决定的,与该元素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所以C对,B、 D错,故选C.
核医学考试重点
![核医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f5553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d.png)
核医学考试重点第⼀章核物理基础知识元素:凡就是质⼦数相同,核外电⼦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得同⼀类原⼦称为⼀组元素、同位素(isotope):凡就是质⼦数相同,中⼦数不同得元素互为同位素如: 1H、2H、3H。
同质异能素:凡就是原⼦核中质⼦数与中⼦数相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得元素叫同质异能素、核素:原⼦核得质⼦数、中⼦数、能量状态均相同原⼦属于同⼀种核素。
例如:1H、2H、3H、12C、14C 198Au、99mTc、99Tc1.稳定性核素 (stable nuclide)稳定性核素就是指:原⼦核不会⾃发地发⽣核变化得核素,它们得质⼦与中⼦处于平衡状态,⽬前稳定性核素仅有274种,2.放射性核素(radioactivenuclide)放射性核素就是⼀类不稳定得核素,原⼦核能⾃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得影响,只与时间有关。
⽽转变为其它原⼦核得核素。
核衰变得类型1.α衰变(αdecay):2。
β—衰变(β-decay):3.β+衰变:4、γ衰变:核衰变规律1.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T1/2):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常以物理半衰期T1/2表⽰,指放射性核素数从No衰变到No得⼀半所需得时间、物理半衰期就是每⼀种放射性核素所特有得。
数学公式T1/2=0。
693/λ2、⽣物半衰期(Tb):由于⽣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原来⼀半所需得时间,称为之、3.有效半衰期(Te):由于物理衰变与⽣物得代谢共同作⽤⽽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半所需要得时间,称之。
Te、Tb、T1/2三者得关系为:Te= T1/2·Tb / (T1/2+ Tb)。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A) :就是表⽰单位时间内发⽣衰变得原⼦核数。
放射性活度得单位就是每秒衰变次数。
其国际制单位得专⽤名称为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贝可,符号为Bq。
数⼗年来,活度沿⽤单位为居⾥(Ci) 1Ci=3.7×1010/每秒。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0534cc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2.png)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10、“闪烁”现象 (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答: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和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2、分子核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放射的名词解释
![放射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da30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3.png)
放射的名词解释放射,是一个科学术语,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如物理学、医学、地球科学以及工程学等。
放射可指物质或能量向外传播的过程,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十分多样。
本文将以放射的不同含义为线索,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意义和应用。
一、物理学领域中的放射现象在物理学领域,放射是指物质或能量由一个点向其周围空间传播的过程。
这种传播过程可以是波动性的,如光波的传播,也可以是粒子性的,如α粒子、β粒子的放射。
放射现象是由原子核或原子中的粒子释放出来,并以高速度经空间传播的过程。
放射现象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的重要科学基础。
二、医学领域中的放射技术在医学领域,放射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医学放射技术主要利用了不同类型的辐射源,如X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等,通过对人体组织的透视和成像,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干预。
放射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广泛应用,如X射线透视、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此外,放射技术在肿瘤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放疗和核医学治疗等。
三、地球科学领域中的放射现象在地球科学领域,放射现象表现为自然界中的地球放射和宇宙射线。
地球放射是指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如地壳中的铀、钍、钾等元素的衰变释放出的辐射。
这种放射现象不仅为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调查提供了重要手段,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着影响。
宇宙射线则是指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辐射,这种放射现象能够穿透地球大气层,对大气层研究和宇航员健康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四、工程学领域中的放射技术在工程学领域,放射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质检测、材料分析、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
工程放射技术通过利用辐射源,对材料或产品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达到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的目的。
例如,射线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工业产品的内部缺陷检查,如焊接接头的质量、钢铁材料的厚度等。
这些应用展示了放射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广泛用途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放射在不同领域中都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放射性活度名词解释
![放射性活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b71d8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1.png)
放射性活度名词解释
放射性活度是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放射性粒子发射的数量。
放射性物质具有同位素的特性,通过发射粒子的方式释放能量,因此可以用活动度来描述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程度。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通常用贝可(Bq)来表示,一贝可表示每秒发射一个粒子。
典型的放射性物质活度范围非常广泛,从几个贝可到一万贝可不等,甚至更高。
活度越高,则说明单位时间内放射性粒子发射的数量越多,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强度也就越大。
活度与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直接相关。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剩余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越短,说明它的衰变速度越快,活度也就越高;反之,半衰期越长,放射性物质衰变速度越慢,活度也就越低。
活度与放射性物质的用途息息相关。
放射性物质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治疗、工业检测等领域。
例如,在医学治疗中,活度可以指导医生控制放射线的剂量,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工业领域,活度可以用来检测材料中的污染物,帮助工人保障安全。
然而,高活度的放射性物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放射线具有辐射性,对人体组织和细胞具有一定的伤害。
高活度的放射性物质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和控制,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辐射。
因此,对于高活度放射性物质的处理和存储需要严格
控制和管理,以保障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总的来说,放射性活度是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程度的量度,用贝可表示。
它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和半衰期密切相关,对于科学研究、医学治疗和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防范高活度放射性物质可能造成的辐射风险。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e4636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d.png)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试题库及答案第⼀章1.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属性的⼀门学科,详述其所涉及的六个主要领域? P11放射性元素化学2核化学3核药物化学4放射分析化学5同位素⽣产及标记化合物6环境放射化学要详细描述2.放射化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放射性物质,简述其所具有的三个明显特点?P11.放射性2.不稳定性3.微量性3.放射化学科学发展史上有很多重要发现,其中有四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简述这四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发现(包括年代、发现者及国籍等)?P2-5 1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1869年法国贝可放射性的发现,1898年波兰居⾥夫妇钍盐放射性发现与钋的发现)2实现⼈⼯核反应和发现⼈⼯放射性(1919年英国卢瑟福⼈⼯核反应和质⼦的发现,1934年波兰⼩居⾥夫妇⼈⼯放射性的发⽣,⽤化学的⽅法研究核反应)3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1939年德国哈恩铀的裂变,1940年美国麦克⽶兰超铀元素的发现)4合成超铀元素和⾯向核⼯业(1945年美国第⼀颗原⼦弹,1952年美国第⼀颗氢弹)第⼆章4.列表阐述质⼦、中⼦和电⼦的主要性质?5.核物质是由⽆限多的质⼦和中⼦组成的密度均匀的物质,简述其两个主要特点?11①每个核⼦的平均结合能与核⼦的数⽬⽆关②核物质的密度与核⼦的数⽬⽆关6.简述A mX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Z NX:元素符号A:原⼦核的质量数Z:原⼦核中的质⼦数,也叫原⼦核的电⼦数N:原⼦核所含的中⼦数m:原⼦所带电荷数7.简述某核素的电荷分布半径及核⼒作⽤半径的测定原理及公式?电荷分布半径⽐核⼒作⽤半径⼩说明了什么?13-14电荷分布半径:测定原理:⾼能电⼦被原⼦核散射。
因为电⼦与质⼦之间的作⽤⼒是电磁相互作⽤,所以测得的是原⼦核中质⼦的分布,即电荷分布公式:13R r A= (r0≈1.2fm)核⼒作⽤半径:原理:π介⼦被原⼦核散射,因为介⼦与核⼦之间的相互作⽤⼒是核⼒,测得的是原⼦核中核⼒的分布,即核物质的分布。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f908c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5.png)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精选考试类应⽤⽂档,如果您需要使⽤本⽂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活愉快,⼯作顺利,万事如意!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名称: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__ ⼀、选择题库(1×17=17分)1.在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年⼈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B 。
A)20mSvB)2.4mSvC)5mSv2.在⼈⼯辐射源中,对⼈类照射剂量贡献最⼤的是B 。
A)核电⼚B)医疗照射C)氡⼦体3.在核电⼚放射性热点设备上布置铅⽪,⽬的是为了屏蔽 B 。
A)β射线B)γ射线C)n射线4.在内照射情况下,α、β、γ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程度依次为:A 。
A)α>β>γB)γ>β>αC)γ>α>β5.固定的表⾯污染对⼈具有 A 风险。
A)外照射B)内照射C)A+B6.⼯作⼈员控制区,个⼈剂量计应佩戴在⼯作⼈员的B 部位。
A)右胸B)左胸C)头部7.控制区内产⽣的湿废物应作为 B 进⾏收集和处理⾊收集袋。
A)可压缩B)不可压缩C)待去污物品8.⼈体⽪肤的β放射性表⾯污染限值为 B 。
A)4Bq/cm2B)0.4Bq/cm2C)40Bq/cm29.个⼈剂量限值限制的是 C 。
A)外照射剂量B)内照射剂量C)内照射剂量+外照射剂量10.在 B ⼯况下进⼊反应堆⼚房,必须办理《红区进⼊许可证》。
A)任何B)反应堆运⾏C)停堆11.⽓⾐主要⽤于 B 。
A)⾼外照射区域作业B)严重空⽓污染+表⾯污染区域作业C)放射性积⽔区域作业12.在控制区内,⼯作⼈员的个⼈防护包括: B 。
A)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B)外照射防护、内污染防护、体表污染防护C)外照射防护、空⽓污染防护、表⾯污染防护13.下列不宜采⽤直接法测量表⾯污染的是 A :A)环境γ本底⾼B)固定表⾯污染C)松散表⾯污染14.下列不宜采⽤擦拭法测量表⾯污染的是 B :A)环境γ本底⾼B)固定表⾯污染C)松散表⾯污染15-16可能为多项选择题库15、下列哪些机体变化属于确定性效应:( a b c e )a. ⽪肤损伤b. 造⾎器官损伤c. 中枢神经损伤d. 癌症e. 免疫系统受损16、下列哪些准备是你进⼊控制区热更⾐室所应该进⾏的:( a bc )a. 只穿内裤b. ⽤控制区通⾏证领取电⼦剂量计和热释光个⼈剂量计c. 戴上⾝份磁卡d. 戴上安全帽17、指出右图是何标志:( c )a. 辐射源标志b. 剂量标志c. 电离辐射标志d. 放射性标志⼆、名词解释(2×5=10分)1.半衰期:放射性母核数⽬衰变掉⼀半所需时间,或放射性活度减弱⼀半所需时间。
放射性核素名词解释
![放射性核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95360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6.png)
放射性核素名词解释
放射性核素,也叫不稳定核素,是相对于稳定核素来说的。
它是指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等),通过衰变形成稳定的核素。
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衰变到原始数目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成为衰变半衰期,其范围很广,分布在1015年到10-12秒之间。
核素的放射性是由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于1896年在研究物质的荧光时发现的。
自然界存在许多种放射性衰变。
衰变后中子或质子的数量不同,因此大多衰变后产生了新的元素。
最常见的衰变是α衰变、β衰变、γ衰变。
这三种衰变中,原子核分别放出α粒子氦原子核、β粒子和γ射线(高能光子)。
此外,还有电子俘获、自发裂变、质子发射、集团发射等衰变种类。
α粒子是带电粒子,其穿透力最小,一张纸可挡住。
β粒子次之,可由铝屏蔽。
伽玛射线穿透力强,必须使用比较厚的材料阻挡,例如一层非常厚的铅。
核医学面试题目(3篇)
![核医学面试题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2134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0.png)
第1篇一、核医学基础知识1. 核医学是什么?解析: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衰变特性,通过影像学、功能代谢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 放射性核素有哪些特性?解析:放射性核素具有以下特性:(1)放射性:能自发地放出射线;(2)衰变:放射性核素会自发地衰变,放出射线;(3)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度可以用半衰期来描述;(4)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3. 核医学有哪些应用?解析:核医学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核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诊断:如甲状腺功能测定、肿瘤诊断等;(2)治疗:如甲状腺癌治疗、骨转移癌治疗等;(3)分子生物学研究:如基因治疗、药物靶向治疗等。
二、核医学影像学4. 核医学影像学有哪些分类?解析:核医学影像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4)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5. SPECT和PET的区别是什么?解析:SPECT和PET都是核医学影像学技术,但它们有以下区别:(1)成像原理:SPECT基于γ射线的单光子发射,PET基于正电子的发射;(2)分辨率:PET分辨率较高,SPECT分辨率较低;(3)灵敏度:PET灵敏度较高,SPECT灵敏度较低;(4)成像时间:PET成像时间较短,SPECT成像时间较长。
6. PET-CT成像的优势是什么?解析:PET-CT成像具有以下优势:(1)高分辨率:PET和CT结合,提高了成像分辨率;(2)多模态成像:PET提供代谢信息,CT提供解剖信息;(3)提高诊断准确率:结合两种成像技术,提高了诊断准确率;(4)减少患者辐射剂量:PET-CT成像时,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单纯PET或CT成像低。
三、核医学治疗7. 核医学治疗有哪些方法?解析:核医学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放射性核素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直接杀死肿瘤细胞;(2)靶向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靶向药物,将放射性核素特异性地运输到肿瘤组织,从而杀死肿瘤细胞;(3)放射免疫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将放射性核素特异性地运输到肿瘤组织,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性核素名词解释
![放射性核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b894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a.png)
放射性核素名词解释(1)放射性核素:(2)原子核内部质子数或中子数与核电荷数不相等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这类元素共有28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镭、钍、锕。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质子数增多,电荷数减少。
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如钋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一部分质子转换为α粒子,因而具有β衰变和γ衰变。
镭也能发生β和γ衰变。
β和γ射线就是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里发射出来的。
β射线能使空气电离而引起放射性元素被破坏,在探矿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放射性核素在天然地壳中含量较少,一般只占天然物质的几千分之一。
但由于宇宙线强度很高,因此它仍然是环境中的污染源。
最早发现并用于医疗目的的镭、钍、钋、钫和氡等,也都是天然放射性核素。
某些金属(例如金、银)也能放出β、γ射线。
某些人工核素是天然放射性核素蜕变后产生的。
原子序数比自然界存在的同位素大的放射性核素,则称为超铀元素。
用人工方法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统称为人工核素。
通常所说的放射性物质是指原子核或其他粒子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核素)的总称。
(3)具有放射性的核素:能发射β和γ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常用于医疗诊断的有11种核素,它们的通用名称见表10-3。
表10-3常用于医疗诊断的放射性核素的通用名称3、单质铀235和钍232可分别用作水冶法制取超铀元素的原料。
二者均具有较好的抗生物效应,但含量很低。
(4)人工核素:由天然核素蜕变而成的放射性核素称为人工核素,即用人工方法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称为人工核素。
目前研究较多的人工核素有11种,这11种人工核素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半衰期短和对机体损伤小的特点,是医疗、工业探伤、防护检查等方面普遍使用的放射性核素。
(5)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经过一次蜕变到再进行下一次蜕变所经历的时间。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的倒数,称为放射性核素的半减期。
核素的半衰期越长,在环境中的含量越低。
因此,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是衡量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存在时间的重要标志。
X射线和放射性
![X射线和放射性](https://img.taocdn.com/s3/m/6084a04931b765ce050814c0.png)
X射线/放射性/化学史一、X射线的发现X射线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 W.K.1845-1923)发现的。
1895年11月8日晚,伦琴为了进一步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他用黑色薄纸板把一个克鲁克斯管严密地套封起来,在完全暗的室内做实验。
在接上高压电流进行实验中,他意外地发现在放电管一米以外的一个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铂氰化钡的纸屏)上发生亮的光辉。
一切断电源,荧光就立即消失。
这个现象使他非常惊奇,于是全神贯注地重复做实验。
他发现即使在跷仪器二米处,屏上仍有荧光出现。
伦琴确信,这个新奇现象不是阴极射线造成的,因为实验已证明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厘米,而且不能透过玻璃管。
他决定继续对这个新发现进行全面检验。
一连六个星期都在实验里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经过反复实验,他确信发现了一种过去未被人们所知的具有许多特性的新射线。
这种射线的本质一时还不清楚,所以他取名为“X射线”(后来科学界称之为伦琴射线)。
他在12月下旬写的论文中说明了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如下性质:(1)阴极射线打在固体表面上便会产生X射线;固体元素越重,产生的X射线越强。
(2)X射线是直线传播的,在通过棱镜时不发生反射和折射,不被透镜聚焦。
(3)与阴极射线不同,不能借助磁体(即使磁场很强)使X射线发生任何偏转。
(4)X射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5)它能使照相底片感光,而且很敏感。
(6)X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比阴极射线强得多。
它可以穿透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比阴极射线强得多。
它可以穿透千页的书,二、三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的硬橡皮等。
15毫米厚的铝板,不太厚的铜板、银板、金板、铂板和铅板的背后,都可以辨别荧光。
只有铅等少数物质对它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对1.5毫米厚的铅板它实际上不能透过。
伦琴一次检验铅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时,意外地看到了他自己拿铅片的手的骨髂轮廓。
于是他请他的夫人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用X射线照射,底片显影后,看到伦琴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非常清晰,这成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核辐射的意思-核辐射是什么意思
![核辐射的意思-核辐射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4d2d23d58fafab068dc021a.png)
核辐射的意思|核辐射是什么意思基本解释核辐射-介绍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
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
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核辐射效应核爆炸头10几秒内放出的中子和γ射线对生物体、电子器件和其它物体的杀伤破坏作用及效果。
由于中子和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又称贯穿辐射效应。
早期核辐射主要由弹体内核反应产生,或从裂变产物中释放,或由中子与空气作用产生。
早期核辐射对人员和物体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即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射线的能量),其单位为戈[瑞],指每千克受照射物质吸收一焦[耳]射线能量的吸收剂量。
早期核辐射可直接或间接使物质电离,造成辐射损伤,其主要杀伤破坏对象是人员和电子器件。
人员在短时间内受到1戈瑞以上剂量照射时会发生急性放射病;电子器件在大剂量或高剂量率作用下会引起瞬态干扰和永久损坏;瞬发γ射线可引起核电磁脉冲、内电磁脉冲和系统电磁脉冲;中子还会使某些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γ射线会使摄影胶片感光和光学玻璃变暗等效应。
职业照射名词解释
![职业照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c91b3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e.png)
职业照射名词解释职业照射是指工作环境中由于某种职业性因素而导致的照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职业照射及其解释:1.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射线,可以从原子或分子中移走或增加电荷。
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射线和γ射线。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下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基因突变、癌症等健康问题。
2. 紫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是指太阳光中所含的紫外线,其波长较短,能量较高。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不同,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可能引发皮肤肿瘤、晒斑、皮肤干燥等皮肤疾病。
3. 离子辐射:离子辐射是指通过离子(带电粒子)的方式传递能量到人体,常见的离子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和中子辐射。
长期接触离子辐射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基因突变、癌症等慢性疾病。
4. 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辐射是指波长在400至7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包括了人眼能够感知的光谱范围。
长期暴露在较高强度的可见光下可能造成眼部疲劳、视力下降等视觉问题。
5. 激光辐射:激光辐射是指产生高强度、高能量、高一致性的光束。
不同类型的激光器对人体的损伤程度不同,但长时间直接暴露在激光束中可能导致眼睛病变、皮肤烧伤等不良后果。
6. 放射性辐射:放射性辐射是指由放射性物质自身发出的辐射。
常见的放射性辐射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
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辐射下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基因突变、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
在职业照射防护中,首先需要对职业环境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照射以及照射强度。
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等,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定期进行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照射问题也是重要的措施。
电离辐射监测名词解释
![电离辐射监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e3023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1.png)
电离辐射监测名词解释电离辐射是一种由于电磁波或者粒子束沉积在物质中而导致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的现象。
电离辐射具有很强的能量,可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辐射:辐射是指自然界中的电磁波或者粒子束沉积在物质中的传递。
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
电离辐射能够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而非电离辐射则没有这种能力。
放射性:放射性是指物质自身具有辐射性质的特性。
放射性物质能够通过放射射线释放出能量,并且能够导致周围物质的电离。
核辐射:核辐射是指由于原子核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辐射。
核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这些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剂量:剂量是指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的度量。
剂量可以用辐射能量的量来衡量,常用单位为格雷(Gy)。
剂量当量:剂量当量是指不同类型辐射对人体产生相同生物效应的能量。
剂量当量是度量辐射剂量的重要参数,它用来比较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程度。
剂量当量的单位为西弗(Sv)。
监测:监测是指对某种现象或者事件进行观察和测量,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有害因素的影响。
辐射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辐射水平进行测量和监测,以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辐射剂量监测:辐射剂量监测是指对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实时或定期测量和监测。
辐射剂量监测旨在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不会超过安全限值,并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来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
环境辐射监测:环境辐射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辐射水平进行测量和监测。
环境辐射监测对于评估环境辐射水平的分布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
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是指对个人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监测。
个人剂量监测一般适用于潜在接触到辐射源的职业人员,例如核能工作者、医务人员等。
辐射监测网络:辐射监测网络是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的网络。
这些监测站点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用于收集和汇总辐射数据,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辐射危害。
放射性的原理和应用
![放射性的原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2e30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5.png)
放射性的原理和应用原理放射性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放射性包括自然放射性和人造放射性两种。
自然放射性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电磁辐射。
而人造放射性是通过人工手段使某些原子核变得不稳定,从而发生自发衰变。
放射性的原理可以通过核轰击理论来解释。
核轰击理论指出,当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时,可能会发生裂变或放射。
放射性的核反应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辐射,这些过程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可测量的放射性辐射。
放射性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
医学应用•放射性医学诊断: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注入体内,通过检测其放射性衰变来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常见的放射性医学检查包括骨骼显像、心肌灌注显像和甲状腺扫描等。
•放射疗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特性,可以杀灭癌细胞或抑制细胞分裂,用于癌症的治疗。
常见的放射疗法包括放射源放置和外加射线疗法。
•心血管介入放射性治疗: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心脏安全性评估,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心肌灌注的评估。
工业应用•碳14定年法:通过放射性碳14同位素的含量变化,可以确定古代遗址、化石和文物的年龄。
•辐射杀菌:将食品和药品暴露在适量的辐射下,可以杀灭微生物,延长食品和药品的保存时间。
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
•核电站:核能的应用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业应用之一。
核能发电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裂变反应,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环境应用•辐射监测: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了解环境辐射的情况,以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核废料处理:放射性同位素的废料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目前,人们通过深地贮存、转运和处理等方式,来管理和处理核废料。
其他应用•放射性示踪: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作示踪剂,例如用于监测地下水流动和矿物的分布等。
•放射性碳约会:利用放射性碳14同位素的含量测定,可以测定古代文物和化石的年代,从而对人类历史和地质历史进行研究。
放射化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放射化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868bf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3.png)
放射化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放射化学是研究与放射性同位素相互作用的化学学科。
它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生成、分离、纯化、测量和应用等方面。
放射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以及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
放射化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一种不稳定核素的特性,指的是核素的原子核在自然状态下发生自发衰变,并释放出射线的能力。
射线可以分为α、β和γ射线等几种形式。
α射线由带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α粒子组成,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β射线包括正电子和电子,穿透力较强。
γ射线是电磁波,具有最强的穿透力。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它们通过衰变过程释放出射线以稳定自身。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
放射活度是放射性样品中的放射性粒子数目的度量。
它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射线数来表示,单位为贝克勒尔(Bq)。
放射活度越高,说明放射性样品中的放射性同位素越多,辐射剂量也就越大。
放射化学的研究方向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生成和研究、核技术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辐射防护和核废料处理等。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的生成和研究是放射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不同的核反应,可以合成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成与核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密切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来实现合成目标同位素。
放射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标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医学诊断与治疗中。
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标记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与药物分子结合,使其具备特定生物作用,并通过放射线的探测来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和研究。
另外,放射化学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涉及材料辐照、辐射交联和材料形态与结构的分析等方面。
通过辐射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从而实现特定的工业应用。
辐射安全防护考试app题库
![辐射安全防护考试app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b865b7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4.png)
辐射安全防护考试app题库一、名词解释(2×5=10分)1.半衰期:放射性母核数目衰变掉一半所需时间,或放射性活度减弱一半所需时间。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称为同位素。
3.松散污染:指该污染用擦拭、清洗等方法可以转移或去除的污染。
4.感生放射性:稳定的核素吸收一个中子后转变成放射性核素也就是活化产物,活化产物衰变时产生的放射性称为感生放射性5.半厚度:r射线经过n个半厚度的屏蔽层后,其强度将减弱到原来强度的1/2 n 。
二、选择题( 1×17=17分)1.在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B。
A) 20mSvB)2.4mSvC) 5mSv2.在人工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是B。
A)核电厂B)医疗照射C)氡子体3.在核电厂放射性热点设备上布置铅皮,目的是为了屏蔽B。
A)β射线B)Y射线C)n射线4.在内照射情况下,a 、β、y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程度依次为:A。
A) a >β>YB)y >β> aC)Y > a >β5.固定的表面污染对人具有A风险。
A)外照射B)内照射C)A+B6.工作人员控制区,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工作人员的B 部位。
A)右胸B)左胸C)头部7.控制区内产生的湿废物应作为B 进行收集和处理色收集袋。
A)可压缩B)不可压缩C)待去污物品8.人体皮肤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限值为B。
A) 4Bq/cm 2B)0.4Bq/cm 2C)40Bq/cm 29.个人剂量限值限制的是C。
A)外照射剂量B)内照射剂量C)内照射剂量+外照射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马-伽马测井原理:
用伽马源照射地层,利用伽马射线被地层吸收的性质,研究地层剖面上的密度变化,用以解决有关孔隙度、岩性等地质问题的一种测井-----叫密度测井。
既能确定地层的岩石密度又能确定岩石性质,是测井解释的一相重要参数。
1、伽马射线作用与物质的效应
①光电效应:能量较低的伽马光子和原子相撞,把所有能量传递给其中的一个电子使其脱离原子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伽马射线本身因能量耗尽被物质吸收----这一过程称做光电效应。
失去电子的原子则处于激发态,被撞出的电子孔穴被其外层的高能电子补充,同时以射线形式放出。
(医用X-射线)吸收系数用τ表示。
光电效应只能在低能的伽马射线范围内发生。
②康-吴效应:能量较大的伽马光子在发生光电效应的同时,依据能量守恒原理,其仍具有残余能量,继续以射线形式传播,方向改变,叫做散射伽马射线,其过程叫做康—吴效应。
其吸收结果用吸收系数σ表示;与物质的体积密度成正比。
康-吴效应构成伽马-伽马测井解释岩石密度的基础。
③电子对效应:当伽马射线能量大于两个电子静止能量,在原子核力场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光子本身被吸收,这一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其吸收系数用K表示。
伽马射线通过物质,三种效应都可能发生;其总吸收系数μ=τ+σ+K
定性应用:
1、判断岩性和建立地层剖面。
2、确定地层孔隙度。
由于单源距密度测井凭借推靠器只能消除泥浆的影响,并不能消除泥饼的影
响;所以采用同一伽马源和不同源距的两个探测器组成的长源距密度测井方法,两种测井结果相互补充,所以这种测井为补偿密度测井。
中子-中子;中子-伽马测井
中子测井基本原理:利用中子源照射地层,与岩石中的原子核发生碰撞,中子能量降低、减速、衰减。
最后被原子核俘获引起核反应。
记录减速后的中子状态或俘获后所释放出的次生伽马射线,来鉴别地层有关性质。
中子-中子测井与地层含氢量相关,依靠测定地层中氢的含量来确定岩石孔隙度。
①由于油水中的含氢量差别不大,很难对地层含油、含水性质进行判断。
但天
然气与油水的含氢量差别较大,因而中子测井是定性判断气层的一相重要资料
②另外,氯元素是重要的吸收物质,所以对于含盐水的地层,中子测井用于定
性判断油、水。
相同源距时,水层热中子密度值普遍偏低。
中子-伽马测井
①对于单一元素,由于每一原子核反应时所放出的的伽马射线是相同的,其伽
马射线与中子密度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②由于氯元素在核反应时能放出三个伽马射线粒子,所以尽管其热中子密度值
低于含氢地层,但中子伽马射线强度却高于含氢地层。
中子寿命测井
不同物质的热中子寿命和其俘获截面是不同的。
对与石油测井来说最有意义的是氯元素和氯化钠。
因为水中氯元素含量大,所以水层的热中子寿命很小,油层的热种子寿命相对较大,所以中子寿命测井是油田判断油水性质的重要测井资料。
同理对于地层水矿化度较低的气层也能较为准确的判断。
中子伽马能谱测井----碳氧能谱测井:
油、水的含氢量相差不大,中子伽马能谱很难区分。
但这两种流体中的碳、
氧在含量和性质上截然不同。
因而含油砂岩和含水砂岩的能谱分布也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