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讲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d5fd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c.png)
07 总结与展望
对《大学》的总结与认识
01
经典地位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03
核心思想
阐述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 治国平天下的紧密联系。
注重家教传承
强调家风、家训等家庭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培养子女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大学》对社会治理的借鉴作用
以德治国
倡导以德为本的治理理念,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行为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重视民生福祉
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倡导公平正义
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自我完善与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
追求个人、家庭、国家、世界的和谐与进 步。
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价值观 。
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借鉴与指导。
04 《大学》的篇章 解读
经文部分解读
明确“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强调个人 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大学》中,也体现了认识的不断 深化和发展的思想。随着实践的不断 深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 也会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更加全面 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06 《大学》的实践 价值
《大学》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强调自我完善
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步骤,不断提升 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
篇章之间的联系与逻辑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3033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5.png)
值
弘扬中华文化
《大学》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通过学习和传承《大学》的思想,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启示现代人要培养社会 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现实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积极入 世的精神,对于现代人面对社会压力 、追求个人价值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
CHAPTER
02
《大学》内容解析
《大学》的篇章结构
《大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为“大 学之道”、“明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 知”和“诚意修身”。
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支撑,共同 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内容解析 • 《大学》与现代生活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 《大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01
《大学》简介
《大学》的作者
作者:朱熹 创作年代:南宋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是对《礼记》中的《大学》进行注解和阐述的著作
义的人生。
《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品 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
德行的人。
追求内心平静
《大学》提倡“心静如水”,启示 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不为物 欲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 的心态。
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启示现代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
《大学》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通过学习和传承《大学》的思想,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启示现代人要培养社会 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现实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积极入 世的精神,对于现代人面对社会压力 、追求个人价值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
CHAPTER
02
《大学》内容解析
《大学》的篇章结构
《大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为“大 学之道”、“明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 知”和“诚意修身”。
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支撑,共同 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内容解析 • 《大学》与现代生活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 《大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01
《大学》简介
《大学》的作者
作者:朱熹 创作年代:南宋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是对《礼记》中的《大学》进行注解和阐述的著作
义的人生。
《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品 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
德行的人。
追求内心平静
《大学》提倡“心静如水”,启示 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不为物 欲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 的心态。
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启示现代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大学》课件ppt
![《大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842b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b.png)
《大学》注重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个人在成长中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态。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大学》ppt课件
![《大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ccd9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4.png)
探讨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原 则,强调仁政、德治的重要性。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国学《大学》-精品PPT课件
![国学《大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46f3d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f.png)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大学 . 经第一章》)
第一课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修明自身内在的 清明德性,弃旧图新,不断进步,使 明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才能方向明 确,才能心境稳定;心境稳定,才能 安心做事,安心做事,才能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事物 都有根本和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 和终结。知道本末终始的顺序,就接 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道矣。(《大学 . 经第一章》)
第一课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修明自身内在的 清明德性,弃旧图新,不断进步,使 明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才能方向明 确,才能心境稳定;心境稳定,才能 安心做事,安心做事,才能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事物 都有根本和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 和终结。知道本末终始的顺序,就接 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73db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e.png)
国际合作项目类型及实施方式
01
教师互访与交流
通过教师互访、学术研讨等方式,增进双方了解,推动教学科研合作。
02
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
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实施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经
历。
03
合作研究与项目合作
针对共同关心的领域和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请国际科研项目,
推动学术进步。
留学生招生及培养策略
高等教育标准
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相关标准,确保质量标 准的先进性和国际性。
利益相关者需求
充分考虑政府、社会、企业、学生等利益相 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改进策略实施效果
0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 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社会服务拓展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教育观念
倡导创新教育
认为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
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
06 大学国际交流与 合作
国际交流重要性及意义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 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有助于学校与国际接轨,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和影响力。
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
国际交流为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有助于推动科 研合作与创新,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大学》课件(62张PPT)
![《大学》课件(6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e2fe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e.png)
第三段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第三段参考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一段参考译文
2024版年度孟琢《大学》精读讲稿课件PPT全74讲大纲
![2024版年度孟琢《大学》精读讲稿课件PPT全74讲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e0a3c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0.png)
诚意正心的实践方法
02
反省自我,及时纠正错误;保持敬畏之心,对待人和事要谦虚
谨慎;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被外界干扰所动摇。
诚意正心与道德修养
03
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只有内心真诚、思想端正,
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13
案例分析:如何运用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
案例一
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科学家们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深入研究自然规律和科学现象,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同时,他们也需要保持诚意正心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要严谨、认真,不容一丝马虎和虚假。
社会和谐发展 明明德和亲民观念都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通过倡导和实践这些观念,可以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 风尚和政治生态,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10
03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2024/2/2
11
格物致知概念阐释
1 2
格物致知的含义 通过对事物的深入研究,获得对其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进而将这种认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智慧。
力量。
22
06
历代注释家观点比较与评价
2024/2/2
23
朱熹《大学章句》观点介绍及评价
2024/2/2
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传两 部分,强调“格物致知”的重 要性,认为这是通往“明明德”
的必经之路。
朱熹注重理学的阐发,将 《大学》中的思想与天理、 人欲等概念相联系,构建起
庞大的理学体系。
朱熹的《大学章句》对于后世 的学者影响深远,但也受到了 一些批评,如过于注重理论阐
18
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统一,实现个人与
社会的共赢。
05
经典名句解读与欣赏
2024/2/2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eaa3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b.png)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大学》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 的增多,《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
通过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 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孔子学院 等,《大学》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 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大学》的 传播不仅涉及语言翻译和文化解释的 问题,还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理解和接受问题。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德育为先
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品 德的人才。
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现代教育中的 人文关怀相融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与现代教育中的 平衡发展相融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避免片面追求成绩。
《大学》对于全球文化交流的贡献
《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为全球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大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国家 和地区的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大学》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也具有普世价值,可以 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止于至善
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人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内省与慎独
通过自我反省和谨慎独处,培养自律和独立思考 的能力。
博学与笃行
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并付诸实践,不断提升个人 素养和实践能力。
诚信与友善
保持诚实、守信、友善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在东亚文化圈中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儒家经 典之一,对东亚各国的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 远影响。
2024版《大学》节选上课版ppt课件
![2024版《大学》节选上课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efd3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9.png)
2024/1/29
5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9
6
原文朗读与注释
2024/1/29
原文朗读
播放或现场朗读《大学》节选部分的原文,使学生熟悉文本内 容。
字词注释
对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义词等进行注释,帮助学生 理解文本。
7
逐句解读及意义阐释
句子解析
对每一句话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句 子的结构、语法现象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节选中所学的知识和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经验和故事,促进彼此之间的 交流和启发。
2024/1/29
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探讨如 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
21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1/29
11
道德伦理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道德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实现个人和社 会的和谐。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伦理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 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道德伦理观念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社会公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拓展阅读视野,关注相 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实 践案例
2024/1/29
25
2024/1/29
谢谢聆听
26
2024/1/29
22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学》概述
作者、成书背景、主要 内容及影响
节选文本解读
重点段落、名句赏析、 思想内涵
《大学》(一)PPT课件
![《大学》(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9d18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9.png)
齐家治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
借鉴《大学》中齐家治国的思想,注重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 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会治理
将齐家治国的理念应用于社会治理中,注重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 作用,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式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国家治理
借鉴《大学》中齐家治国的思想,将家庭和谐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传承优秀家风等方式,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其中的思想精髓和人文价值。
提高学生素养
通过学习《大学》,培养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审美
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 重综合素质,本课程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
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简介及地位
01
《大学》概述
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
意义
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内在联 系,认为家庭的和谐是国家治理的基 石,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齐家治国方法与途径
方法
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倡导家庭和睦,维护家庭团结和稳定。
途径
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家庭礼仪等方式,将齐家治国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教育的核心价值
注重德育,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培养;同时,重视知 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追求真理和智慧。
教育的社会功能
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实现国家 繁荣和民族振兴。
学习方法及技巧
自主学习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自我驱 动和自我管理,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 升。
《大学》说课PPT课件(2024)
![《大学》说课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8a290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9.png)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32
02
03
3. 专题研讨
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如“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
2024/1/28
4. 现代应用
将《大学》智慧与现实生 活相结合,探讨其在当代 社会的实践意义。
5. 总结与回顾
梳理课程内容,巩固学习 成果。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教师对《大学》的基本思想、篇章结 构进行讲解。
倡导慎独精神
在个人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苟,自觉遵守道德 规范,不做有违道德的事。
2024/1/28
21
《大学》中的齐家治国理念
家庭伦理观念
强调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观念,为治国平 天下奠定基础。
以德治国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疾苦,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18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2024/1/28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01
古代那些想要彰显光明品德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
国家。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联系。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02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这句话告诉
我们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5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1/28
01
内容概述
02
《大学》的篇章结构、核心思想、重要概念。
03
选取代表性段落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现代意义。
6
课程内容与结构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32
02
03
3. 专题研讨
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如“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
2024/1/28
4. 现代应用
将《大学》智慧与现实生 活相结合,探讨其在当代 社会的实践意义。
5. 总结与回顾
梳理课程内容,巩固学习 成果。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教师对《大学》的基本思想、篇章结 构进行讲解。
倡导慎独精神
在个人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苟,自觉遵守道德 规范,不做有违道德的事。
2024/1/28
21
《大学》中的齐家治国理念
家庭伦理观念
强调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观念,为治国平 天下奠定基础。
以德治国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疾苦,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18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2024/1/28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01
古代那些想要彰显光明品德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
国家。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联系。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02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这句话告诉
我们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5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1/28
01
内容概述
02
《大学》的篇章结构、核心思想、重要概念。
03
选取代表性段落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现代意义。
6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版《大学》教学讲解课件
![2024版《大学》教学讲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fc6f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4.png)
提升个人修养
《大学》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 学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 使我更加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 人相处。
拓展知识视野
《大学》提倡博学多闻,使我意 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拓展自 己的知识视野和认知范围。
培养实践能力
《大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使 我更加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 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 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学于文
《大学》提倡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在当代教育中,这一理念体现为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多 元化、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慎思笃行 《大学》强调思考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行动能力。在当代教育中,这一理念 体现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结合自身实际谈《大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大学》教学讲解课 件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实践应用与拓展延伸 • 总结回顾与课程考核
01
引言
课程背景与目的
弘扬传统文化
本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通过讲解《大学》这 部经典著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
其中的思想精髓和道德规范。
提交方式
请将论文以电子版形式 提交至指定邮箱,文件 名请注明“姓名+《大 学》课后作业”。
THANKS
感谢观看
拓展阅读:相关经典文献推荐
《论语》
《孟子》
《荀子》
《中庸》
孔子的言行录,阐述儒 家思想和教育理念。
孟子的著作,探讨人性、 道德和教育等问题。
荀子的著作,阐述礼法 并举、性恶论等思想。
儒家经典之一,阐述中 庸之道和人生哲学。
06
《大学》ppt课件
![《大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3d01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3.png)
1
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财富只是社会发展的附 属品。
2
追求财富应该以道德为前提,不能为了财富而违 背道德原则。
3
社会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形成良好的 社会风尚。
05
《大学》的现代意义与价 值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现代教育应借鉴《大学》中德育 为先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品德培 养,使其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
作者介绍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孝著 称,被尊为“宗圣”。曾子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 响。
《大学》的地位与影响
学术地位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与《论语》、《孟子》 、《中庸》并列。它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是治国理政的起点,家庭伦理道德的培 养对于国家治理至关重要。
家庭稳定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减少社会矛盾 和冲突。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下 属的榜样和表率。
领导者要注重自身修养和素 质提升,才能更好地领导团
队。
领导者要关注下属的需求和感 受,以人性化的方式管理团队
。
德本财末:以道德为根本,财富为枝末
深入研究与传承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的解读将更加多元 和深入,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发展。
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探索将《大学》中的教育 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实践中,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 任感的人才。
《大学》(讲课)PPT课件
![《大学》(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128a3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d.png)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什么是国学?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国土)
(民族)
(土地)
?
(政区)
?
?
?
大 学
03
04
05
01
02
五、《大学》提出的教育观点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大学语文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conte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壹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大 学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什么是国学?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国土)
(民族)
(土地)
?
(政区)
?
?
?
大 学
03
04
05
01
02
五、《大学》提出的教育观点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大学语文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conte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壹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大 学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大学》课件(共29张ppt)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大学》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eacddafe4733687f21aa8f.png)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 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2
11
三、《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
12
整体感知
1.开篇开宗明义,提出三纲八目。 2.解释如何“诚其意”。 3.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身”。 4.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家”。 5.解释“齐家”和“治国”。 6.解释“治国”和“平天下”。
所谓三纲,是指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三纲领是由低级到高级,个体到群体、社会的层层递
2
进的体系。
14
知止(4)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7)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定:目标 (6)得:收获。 (7)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现三纲八目的六个步骤:
2
13
课文解读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使人弃旧图
新、去恶从善。
(4)止于至善:达到完善的最高境界。
章,这便是《大学》和《中庸》。
朱熹将《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构成 《四书》。
2020/6/4
5
在宋元明三代,《四 书》的权威已超越 《五经》。
《五经》称名始于西汉时的汉武帝时代, 《四书》的称名 却始于南宋的朱熹,其间相隔一千三百年左右。
2
11
三、《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
12
整体感知
1.开篇开宗明义,提出三纲八目。 2.解释如何“诚其意”。 3.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身”。 4.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家”。 5.解释“齐家”和“治国”。 6.解释“治国”和“平天下”。
所谓三纲,是指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三纲领是由低级到高级,个体到群体、社会的层层递
2
进的体系。
14
知止(4)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7)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定:目标 (6)得:收获。 (7)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现三纲八目的六个步骤:
2
13
课文解读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使人弃旧图
新、去恶从善。
(4)止于至善:达到完善的最高境界。
章,这便是《大学》和《中庸》。
朱熹将《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构成 《四书》。
2020/6/4
5
在宋元明三代,《四 书》的权威已超越 《五经》。
《五经》称名始于西汉时的汉武帝时代, 《四书》的称名 却始于南宋的朱熹,其间相隔一千三百年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坤》象传)
大学
致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 物而穷其理也。(朱熹补《大学》传)
天
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坤》象传)
大学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
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 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传)
•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 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 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
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 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
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 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八目”的基本含义;难点是 理解“八目”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大学》来源
“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原来分别 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章,《小戴礼记》 也即“十三经”中的《礼记》。 在南宋以 前没有单独刊行过。到了唐代,韩愈、李 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 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 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 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大学语文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c大onte学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问题
你知道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 那么,校训中的格言出自哪呢?是什 么意思?
什么是国学?
•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 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 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图
大学
禮
《大学》原本是 《礼记》中的一篇。
大学
禮
礼的功能:分别等级
平天下 治国 齐家 修身
天子 大宗
士 诸侯 小宗 大宗
大夫
小宗 大宗
士
士士
小宗 大宗
庶人
小宗
大学
格物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
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注)
天
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象传)
二、《大学》的作者
• 《大学》作者,汉唐诸儒无说。 • 朱熹整理《大学》时,将其分为“经”一章
(“经”是基本的观点),“传”十章(“传” 则是对“经”的解释、阐述)。 朱熹认为“经” 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 “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此论朱熹未提供 证据,殆据程子(程颐)之说,从思想演进的观 点,而推论及之也,并未有其他客观的证据,所 以清人屡加驳难。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 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结 论)
“八目”结构图
明德
大学
止于至善
新民
格致 物知
诚
正
意
心
修齐 身家
治 国
平 天 下
• 20世纪30年代初期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者所 作。
• 然张岱年说:“《大学》强调‘齐家’、‘治国’、 ‘平天下’,其所谓家指大夫之家,不是一般家庭 之家。这里反映的是诸侯纷争、大夫专权的局面, 这是战国时期的情况,不是秦汉时期的情况。所以, 从这点看,《大学》应是战国时期儒家的著作。”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第83页)
有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
•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 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 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 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 学习伦பைடு நூலகம்、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 治人”的学问。
四、大学讲解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大学的目的)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A东dd 南you大r titl学e A厦dd y门ou大r titl学e 香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大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三纲”“八目”的逐一解析,了解《大 学》 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南宋的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 学》和《中庸》。
• 在二程和朱熹看来,《大学》和《中庸》,一个 是“初学入德之门”,一个是“孔门传授心法”, 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把它们从《礼记》一书 中提取出来,作为单行本刊印,并且和《论语》、 《孟子》并列在一起称为“四书”。在经历宋、 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 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论的产 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
杨震“四知”
大学
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 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 得其正。(《大学》传)
阮籍丧母
大学
修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
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论语·泰伯》曾子曰)
大学
西周春秋,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 战国时代,士是一个流动的阶层
凡有一德一艺者皆可称士
文化贵族之没落者
战国士阶层
平民之获得知识才艺者
齐家
大学
“家”指居所,引申 为大夫及其家族或封地; 后指家族。
治国
大学
“国”是执戈以保卫 城邑之意;
引申为诸侯的封地, 后指国家。
齐家治国
大学
汉语
大学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方法)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三、“大学”的定义
•
“大学”一词包含三种意思:(1)指成人所
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而得名。古代把童子
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称为“小学”,而把成人所受
的高等教育称为“大学”。(2)大人之学。“大
人”与“小人”相对而言,“大人”指贵族,
“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小人则没有。(3)大觉。“大觉”是佛教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