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景物描写作文升格训练(优秀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烘云托月,相得益彰
——例谈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人啊,我们用眼睛所看到的,无非是一团迷雾,往往遮住了我们应该用心来感受到的万物;我们用耳朵听到的,无非是些扰乱心灵的声响,往往歪曲了我们应该用心去把握的东西。
请以“迷雾”或“喧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自定立意;⑵全文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型。审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材料的内涵。理解这段话,可从“如何破除迷雾用心去发现和感受事物的本质”与“如何不受扰乱心灵的声响的蛊惑,去用心把握真、善、美”这两个角度去衍生出写作的具体立意。“迷雾”与“喧声”是隐喻性的词语,它们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存在对我们又怎样影响?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该如何摆脱“迷雾”的遮蔽,超越“喧声”的干扰,回归本真的清醒的理智,该如何以我们的智慧与德性去迎应各种历史与现实的“迷雾”“喧声”的困扰乃至侵蚀?这些都可生发、提炼出有深度的立意来。参考立意如下:1.走出历史因循的迷雾;2.在俗世喧嚣中,拥有一双澄澈的眼睛与清明的耳朵;3.廓清现实利欲迷雾,用心守候一份宁静与本真;等等。
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记叙文要求以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构思时,应该围绕“迷雾”或“喧声”这两个语词内涵来选材与谋篇。为使记叙文意境丰富,不妨以“迷雾”与“喧声”为核心意象,在文中设置一定的景物描写的片段,以之来渲染场景气氛,暗示人物心理,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旨。比如,以“雾”的来去、浓淡来映衬人的心理波澜,象征某种意蕴;又如,以自然界或社会的某种喧嚣的声响,作为拉动故事情节的引擎,表现人置身于“喧声”中的种种反应,写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原文呈现】
迷雾
连续几天绵绵雨,茶园绿油油的。今天,总算放了晴。老姜起了大早摸到茶园去。这不,明前茶,金贵着呢,不及时采摘,就得掉价。
雾还蒙着,空气潮润润的。姜小星也跟着起个早,去山上帮忙。但他醒来时,老爸早走了。他扒拉了几口饭,背了竹篓,扯过斗笠,直奔山上去。(开篇部分尽管也写到“雾”景,但意蕴单薄。)他们家承包的茶园,采茶客在绿叶中攒动着头,那窸窸窣窣的声音,听着忒美。
“你看看,这么紧的时间,你爸人影不见着,真是的……”
“他就爱表现,不表现,他坐得住;不就个模范党员嘛!”
小新才踏进茶垄。妈妈、姨娘等人就埋怨开了。
太阳光嫩嫩地粘上来,山腰间雾气东一团西一簇的,要找个人,还真是费劲。
“这么好的茶,人手紧得很,他还土行孙一样的,不见个影子,真是的。”妈妈念叨开了,“星子,要不,你去到处找找,是不是又躲哪里喝猫尿了。”
老姜是好点酒,为此,跟妈妈常常拌个嘴什么的,是常事。打小星进市里读高中了,老姜也换个人似的,越不懂得顾家。“他呀,当个小村长,就以为什么了不得了。”奶奶老抱怨。
记得,一次大清早,老爸火急火燎地跑学校来找他,让她请老师给一天假,就说妈妈急症住院得帮忙照料一下。谁知,到医院一看,却是村东头孤寡户胡七婆采茶针跌坏了,老姜头把她送诊,忙得个上窜下跳。为跑办种种手续,他让小星临时来照个应。“我说呀,你爸可是‘官’迷心窍,他可是上进,上进得把自家都扔一边了。”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事,自然刀子嘴不饶人。
“爸,爸,你在哪?”小星冲着雾气弥漫的山腰喊了一阵子。“家里来领导了,王副乡长要找你谈话呢?”她把妈妈编的一套使唤出来。
没有回音,好一阵子,金色的阳光在山坡上完全晾开了。远处山梁的王婶子茶园入口,浮现出老姜的身影,略显佝偻的身躯,依然有一种苍劲的气概。“星儿,在这呢,别让你妈知道。”待走得很近了,他才有些疲惫地说:“王婶子没人手,他央我帮忙,人家遭了难,我这当村长的再不理睬,怎么说得过去。”(这一段的写景与标题缺少紧
密的内在关联。)
日近中午,太阳当空,满上遍野弥散着茶香。小星穿梭在王婶茶园里,忙乎开了。“这人呢,凡事总不得先顾自个的,大家好,我们才好。”老姜的叨唠响在他耳边。“你,读书人,甭老跟你妈一个见识。”老爸笑了笑说。(结尾处未能回应标题,将标题的深层意蕴即文章的主旨点明。)
【失误点击】
例文虽然在写人叙事中注意到扣题,穿插了几笔有关“雾”的描写,但统观全篇,“迷雾”这一景物意象的意蕴点染欠充分,其标明线索、渲染心绪、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题思想等的功能未能落实,感觉文中的写景有些飘忽。尤其是篇末处,对“迷雾”的题意没有予以必要的点拨,使标题有游离正文之嫌。从全篇结构看,文中几处景物描写尚缺有机联系,显得松散了些,不利于刻画人物形象与突出中心主旨。
【优化策略】
1.围绕标题“迷雾”这一意象,设置若干相应的景物描写,使之前后照应,让行文线索明晰。
2.简要勾勒景物,以景物点染烘托人物心理,揭示情感变化,使景与情谐。
3.精心构造卒章显志之笔,扣合标题,点明文章的中心主旨,并且做到自然妥帖。
【升格佳作】
迷雾
牛乳般的雾纱萦绕着山坡上的茶园。嫩生生、亮晶晶的茶针,缀着露珠,顽皮地腆着脸儿,仿佛冲她喊:“快摘呀,再不,就老了!”她满心欢喜地探出手去一撮,新叶轻盈地跳入茶篓。(用梦境开篇,为下文伏笔。)
“小星,到这边来,这里茶针厚,快采……”老爸兴奋地说。她背着篓,一蹬腿,扑向那茶垄……被子滚落,梦醒了!潮润润的雾气涌进来。屋里就剩了她一个,大家都上山去了。过两天就清明了。这不,明前茶,金贵着呢,不及时采,就得掉价。
雾蒙蒙地四下里笼着,采茶客的花头巾隐约着攒动。那此剥茶针的声音起彼伏,窸窸窣窣的,宛若一曲轻音乐。(写雾景,舒缓一笔,营造诗意的风景;同时也为下文寻人伏笔。)
“你看看,这么紧的时间,他连人影都没见着,真是吃里扒外……”刚踩进自家茶园,小星星耳根就想起了妈妈的数落。
“姐夫这人可是积极分子,人家模范党员,不表现,坐得住吗?”是小姨的埋怨。
“这么好的茶,人手紧得很,他还土行孙一样,不见个影,真是——”妈妈念叨开了,“我看肯定又躲哪里喝猫尿了!”
“星子,你敢紧去喊‘大村长’回一趟自家茶园!”小姑催促了。
一阵风过,坡头的雾气更重了,东一团西一簇,浸得人的发梢湿湿的。(写雾重,为寻人伏笔。)“真是的,躲哪去了!”姜小星心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