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的原理及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测得净超滤量=引流量-灌注量 • 计算净超滤量=跨毛细血管累计超滤量-淋巴回流量
腹膜透析方式
• 腹膜透析就是将一定量的腹膜透析液注入 患者腹腔内,停留一定时间后,又部分或 全部引流出腹腔的过程,这个过程为一个 PD周期。
腹膜透析方式
目前临床常用的透析方法有: • 间歇性腹膜透析(IPD) •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 • 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CPD) • 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NIPD) • 日间间歇性腹膜透析(DAPD) • 潮式腹膜透析(TPD) • 持续性流动式腹膜透析(CFPD)
水由血液中离开并进入透析液内 腹膜
基本原理(二)超滤
• 影响水清除的因素:
➢ 腹膜两侧的渗透压梯度 ➢ 腹膜的溶质转运特性 ➢ 透析液在腹中的停留时间 ➢ 腹膜的有效面积 ➢ 淋巴回流 ➢ 水通道蛋白
增加腹透净超滤的方法
影响因素
增加方法
渗透压差↑
增加留腹透析液葡萄糖浓度 减少透析液留腹时间 夜间干腹
腹膜透析的发展史
20世纪20年代初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末-90年代
在动物实验中就发现腹膜具有半透膜的功能 从1923年德国医生Ganter首次将腹透应用于人体治疗,一 直到50年代腹透仍是尿毒症治疗的最后选择
Maxwell和Boen等相继发展了瓶装透析液和简单的透析装 置(我国开展PD疗法)
腹膜透析的原理及方式
XXX
XXXX年X月X日
主要内容
1、腹膜透析的概述 2、腹膜透析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 3、腹膜透析的原理 4、腹膜透析的方式 5、腹膜透析的必备条件及缺点
腹膜透析的概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 膜,向腹腔注入透析液,膜一侧毛细 血管内血浆和另一侧腹腔内透析液借 助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进行 溶质和水分的转运,并不断更换透析 液,以达到清除体内毒素,脱去多余 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 疗目的。
腹膜结构
“三孔模型”学说,认为腹膜毛细血管壁的转运屏障作用具有分子大 小选择性,溶质和水经过毛细血管壁的转运是通过一系列的“孔” 进行 的。 小孔:数量很多,孔径在4-6nm,用于转运小分子溶质如尿素、肌酐、
葡萄糖、电解质等,可能就是内皮细胞间的裂隙; 大孔:数量很少,不到总孔数的0.1%,孔径>20nm。用于转运大分子
• 影响溶质清除的因素:
➢ 透析膜两侧溶质浓度差 ➢ 溶质分子量 ➢ 腹膜转运功能 ➢ 腹膜有效面积及通透性 ➢ 腹膜毛细血管血流量 ➢ 透析液交换量,交换频度及在腹中停留时间
增加弥散转运的方法
影响因素
溶质浓度差↑
有效腹膜表面积↑ 温度↑ 有效弥散距离↓ 透析时间↑
改善方法
减少透析液留腹时间,增加透 析次数
腹膜功能
• 1.固定:对脏器有支持固定的作用。 • 2.分泌:正常情况下腹膜可分泌少量浆液,以润
滑脏器表面,减少它们运动时的摩擦。 • 3.吸收:由于腹膜具有广阔的表面积,所以有较
强的吸收能力。
腹膜结构
• 毛细血管液体层 •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毛细血管基底膜 • 腹膜间质 • 腹膜间皮细胞 • 腹膜液体层
溶质如白蛋白等; 超微孔:孔径<0.8nm,仅能让水分子通过,其分子结构是内皮细胞
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估计经超微孔滤过液体量大约占总超滤量的50%, 其余则通过小孔超滤。
腹膜结构
腹膜透析原理
• (一)弥散、对流作用(溶质的转运机制) • (二)超滤作用(水的转运机制) • (三)腹腔淋巴管的作用
质组成与正常人体细胞间液的
组成相似,透析后血中缺乏的
物质得以补充,使病人的血中
溶质成分恢复或接近正常生理
状态。
基本原理(一)弥散
溶质从浓度高一测向浓 代谢废物由血液中离开并进入透析液内
度低一侧的跨膜转运 跨膜转运速度
钾〉氯〉钠〉磷 〉尿素
氮 〉肌酐 〉尿酸
毒素清除的主要机制
血液 腹膜 腹透液
基本原理(一)弥散
增加留腹透析液量 增加留腹透析液量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增加毛细
血管开放数目
透析液温度不应低于 37℃
预防腹膜炎,防止腹膜增厚
夜间湿腹
基本原理(二)超滤
水分清除的主要机制 透析液和血液的渗透压梯度
透析液内的渗透剂 葡萄糖浓度:1.5% 2.5% 4.25%
腹透液中的葡萄糖可以通 过弥散反向进入血液,使腹透 液的渗透压逐渐下降,所以净 超滤在腹透开始时最大,葡萄 糖逐渐被吸收,腹透液浓度下 降,脱水作用逐渐减弱。
Tenckhoff和Schecter发明了Tenckhoff管,1975年 Popovich等首次提出了CAPD概念(我国开展CAPD疗法)
Stephen Vas确定腹膜炎诊断和治疗原则 提出“连接后冲洗”的概念 0型和Y型连接管等技术 双带透析装置的引入
腹膜透析的开展
• CAPD和自动腹膜透析(APD)已占了全球透析患者的15%左右,但腹膜透 析的开展地区差异很大。
清除代谢废物 补充体内缺少的物质 排出多余水分
基本原理(一)弥散
• 如果血中某种溶质的浓度高于
腹腔内的透析液,而腹膜又能
透过者,则会弥散入透析液内。 反之,如透析液中浓度高者, 则该种物质也会进入血内。经
Biblioteka Baidu
血液中的物质:肌酐、尿 素氮、钾、蛋白质
过一定时间的透析后,病人血
中的可透过溶质会与透析液内
的水平接近。透析液内的电解
•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透析管道系统不断更新和新型腹膜透析液的 不断出现,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率得到提高。
腹膜
腹膜为覆盖腹腔的一层浆膜,面积与人体 表面积相当,成人约1-2m²。
脏层腹膜(80%)壁层腹膜(20%)。 有效腹膜面积:由充盈的腹膜毛细血管数
和其面积决定。毛细血管收缩或腹膜硬化 时有效腹膜面积减少,溶质清除降低。
腹腔内静水压↓
减少留置透析液剂量
有效腹膜表面积
面积增加,葡萄糖转运加快,总 体不能增加超滤量
腹膜对水的通透性↑ 预防腹膜炎,防止腹膜增厚
淋巴回流量↓
减少留置透析液剂量 应用乌拉胆碱等药物,减少腹膜
淋巴管开放
基本原理(三)腹腔淋巴管
• 腹膜透析时腹腔内有大量液体,因而对腹膜透析液 体动力学研究时必须考虑腹腔淋巴吸收作用。蛋白 质及液体能直接从膈下腹膜淋巴小孔进入横膈淋巴 管,最终回流到血液循环。 淋巴引流量会超过 50ml/h。腹腔中淋巴吸收对长透析周期(例如CAPD) 的失超滤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