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2.课程就是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4.课程就是教学计划5.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1)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2)评价: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多选)(1)连续性( continuity) (2)顺序性(sequence)(3)整合性(integration)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宋)
读书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就绝不能放松,要按照功课的进程来完成任务。
功课及其进程
2.西方: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意为“奔走,跑步”,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奔走的过程或进程”,隐喻“一段教育过程”。斯宾塞(英)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中首次使用“课程”一词,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P227)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是教材编制的依据;教师掌握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迁移PPT课件
.
31
• 该理论是安德森“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ACT) 的发展。
• 基本思想:前后两项技能学习间发生迁移的原因, 是两项技能的产生式有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 越大。
• 与共同要素说的关系。
.
32
3.2.2 迁移的分类
• ACT理论按知识的不同类型对迁移的种类进行重 新划分。
ACT理论的迁移分类
将军解决的方法是将军队分为许多小分队各走一条路, 最后在要塞同时会师。
.
13
• (三)、学习迁移的简单测量
表4—l 迁移测验设计的简单模式
实验组 控制组
教学课题A X O
测验课题B X X
表中X表示进行过学习或测验活动。O表示未进
行过学习或测验活动。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分组时
必须满足等组化的要求。如果两组均测验课题B
.
39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 根据同化理论,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 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决定新的学 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 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 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兼顾学科自身的性质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
3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迁移的一般概念
学习的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是指已经获得的 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简言之,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既可以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可 以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 可以是消极的。
定义
高度联系过的技能自动 有意识地运用抽象知识到新
学习的技巧与策略
学习的技巧与策略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基石,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你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提高成绩。
一.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第一步。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你的兴趣和优势相匹配。
比如,你可以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如每周练习五次英语口语,或者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如获得大学奖学金。
目标的设定有助于你保持动力和专注,同时也能让你更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进展。
二.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有组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时间并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首先,列出你需要学习的科目和任务,再将其分配到具体的时间表中。
你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或者是Pomodoro Technique来帮助你专注于每个任务,并在任务之间休息。
遵循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学习,你会发现你的学习效率和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三. 使用多种学习资源学习并不只限于课堂上听讲和读教科书。
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你可以找到相关领域的学习网站、视频教程、在线课程等。
此外,与同学、老师或学习小组一起讨论学习内容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多样化学习资源能够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 主动参与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效果不如主动参与学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问题、完成课后习题等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此外,做笔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
通过写下重点内容和思考问题,你能够更好地加深记忆和理解。
而且,主动参与学习能够培养你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技能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石。
定时定量地学习,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远离手机和其他干扰源,都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此外,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轻易放弃。
学习是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坚定的学习信心。
小学科学教育,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小学科学教育的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了解国外科学教育标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理解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三维目标的基本含义;了解国外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项目的主要特点;领会评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一节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在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中,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由泰勒创立,也称工学模式或泰勒模式,过程模式由著名课程理论家斯腾豪斯提出。
一、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斯克利文在《评价方法论》一文中,根据功能将教育评价区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其中,总结性评价关注结果,重在判定,是着眼于“过去”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重在改进,是着眼于未来的评价,教师、同学、家长、学生、自己等都可以参与评价。
二、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相结合所谓教学性目标,是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应获得的具体行为,通常是从已有文化成果引出,并以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表述,也称为行为目标。
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倩境和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反映形式,而不是预先规定的结果,也称为展开性目标。
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也称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定量的价值判断。
量化评价的认识论基础是科学实证主义,关注可测性的品质与行为、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
然而,量化评价过分依赖标准化测验。
质性评价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种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模。
目前人们认识到,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是统一的、互补的。
一方面质性分析量化分析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量化分析是质性分析的深化和细化。
学习策略的学习PPT课件
▪ 精加工策略指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寻求 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 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 1.人为联想策略---记忆术 ▪ 2.内在联系策略 ▪ 3.生成策略 ▪ 4.记卡片策略 ▪ 5.记笔记策略
18
第二节 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学习 策略
19
(一)复述策略 (rehearsal strategies)
❖ 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 过程,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 主要的复述策略包括: ▪ 复述的时间安排技巧:
▪ “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
❖ 关键词法:找到每个识记材料的关键词,然后将这些 关键词联系起来记忆的方法。
❖ 拉丁美洲有6个的国家:洪都拉斯、巴拿马、哥斯达 黎加、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 洪巴哥尼萨危(谐音“红八哥你耍威”)
26
❖ 3.生成策略: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理解之后能够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出来,强调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和组织。 ▪ 摘要、作注释; ▪ 标题目、写提要,概述中心思想; ▪ 利用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
复习和检查review9学习策略系统主策略基本策略辅策略支持策略目标确定与规划策略心绪调控策略检查与诊断策略理解保持策略恢复应用策略理解u回忆r消化与细述d扩展e复习和检查r情绪调整情绪维持理解u回忆r消化与细述d扩展e复习和检查r高级的mutder初级的mutder直接用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宜的认知气氛维持一种适合的心理定向m10三皮连生1997的分类p120页?皮连生认识有效的学习必须经过6个阶段?1学习者必须注意外界的信息a?2信息必须暂时保持在短时记忆系统?3学习者应主动激活与新信息有关的原有知识b?4新知识内部形成联系c?5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d?6将新知识储存于长时记忆中以便日后提取和应用e11短时记忆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b图中
第七章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P2
P3
那么 如果 那么 如果
P4
那么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三)知识的表征
3.两类知识的比较 (1)区别 (2)联系
28
3.两类知识的比较
区别
在记忆中的表征形式不同; 功能不同; 静态与动态之别;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程序 性知识是动态的。 获得速度不同;陈述性知识获得快,程序性知 识获得慢。 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陈述性知识修正容易, 程序性知识修正较难。
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
39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 理论.将学习材料(别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课堂教学) 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 然后再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成为学习者自身的 知识. 独立的发现学习.(科学研究)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第七章
知识学习与迁移
1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的知识分类及其依据 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理解两类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类知识学习 的一般过程 理解迁移的涵义,掌握迁移的分类及其依据 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 掌握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在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方 法和途径
2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及其含义 主体与其(客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 知识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知识是一种知觉建构。
3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二节 学习的迁移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迁移了解迁移的理论学习并掌握有效学习的迁移策略迁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本课内容,掌握迁移的定义,了解有关迁移的各种理论,学习进行有效迁移的策略。
并且注意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促进所学习的知识、能力的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的定义及意义迁移的分类早期的迁移理论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理论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迁移与教学一、迁移的定义及意义(一)迁移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
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1842~1910)是第一个做迁移实验的人。
1890年,詹姆士和他的四个学生以自己为被试,利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种材料的学习是否影响对后一种材料的学习。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创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二)迁移的意义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教育学-第七章 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第七章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授课章名称第七章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本章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事实性知识;2.能陈述事实性知识的特点及价值;3.能陈述事实性知识学习的含义;4.能根据事实性知识学习规律设计该类教学。
教学重难点事实性知识的识别;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事实性知识学习规律设计该类教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规律;能根据其学习规律设计事实性知识的教学过程。
学时数3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一、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含义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存储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存储于个体之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研究知识的习得、保存、提取,其中的知识是指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用知识和认知两个维度来界定教育目标,其中知识是指存储在个人头脑之外的教材内容知识;本章及后面几章论述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均指教材内容知识,但其一旦与认知相结合就可以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
事实性知识——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安德森)。
事实性知识——是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测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伊根)。
结合这两种概念,我们要从以下三个特点来理解:1.点滴性和孤立性某条事实性知识与其他事实没有或有较少的联系,可以单独将其列出来记忆,如“一站到底”或“碟牌王中王” ,“正大综艺”“开心辞典”、“幸运52”等节目中的题目。
2.抽象概括水平较低事实性知识往往是对具体客体或事件间关系的直接关系的描述,通常不涉及事物背后所隐藏的基本原理,有时是人为规定的或约定成俗的。
如各种路标。
3.具有基础性事实性知识,一方面它是系统掌握某一学科的内容而言;另一方面,其基础性体现在它的稳定性上,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基础性媒介。
事实性知识的分类二、事实性知识的作用1. 常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必要。
学习策略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学习策略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高效地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
学习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归纳总结、复习备考等。
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成绩。
首先,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
很多时候,学生面对大量的学习资源时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
运用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例如,通过阅读书目推荐、学习网站评价、咨询老师或同学等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材料内容较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其次,制定学习计划也是学习策略的重要一环。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避免拖延和学习压力过大。
制定学习计划时,学生可以先将学习目标明确化,然后将任务分解为细小的小目标,并设定合理的时间节点。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有计划地完成每一个小目标,逐步实现整体学习目标。
第三,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也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积极思考问题、提问和回答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且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此外,归纳总结也是学习策略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提纲等方式,帮助学生整合和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最后,复习备考是学习策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应该进行复习备考,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并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 良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规则和原 理,它们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 题情境中时产生的知识,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 斯皮罗等人重点研究了非良构领域高级知识的建构过程,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对新信息的理解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 建构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 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 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被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 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这是一个双向建构Βιβλιοθήκη 过程。内化过程中的两种知识
之下而上的知识:活动中形成的个体经验。个体学习过 程中以语言为中介实现概括,从而明确的意义理解。 自上而下的知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公共文化知 识,个体学习过程中,这种知识以语言的形式出现,由 概括向具体领域发展。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性认知和情境性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 的情境性。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的 存在。这意味着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 所被应用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
1.情境性认知与分布式认知
情境性认知: 知识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来合成;认 知过程具有情境依存性。 分布式认知: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 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认知分布于认知主体 与环境之间;认知过程具有工具依存性。 分布式学习:学习在学习共同体的个体之间分布完成, 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第七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盛行,主要受后现代哲学思潮 的影响,也是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挑 战,人们重新掀起了建构主义理论思潮。
庞维国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庞维国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第七章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本书第二编从学习心理角度对自主学习作了探讨,我们已经澄清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自主学习理论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书后面几章将以此为基础,阐述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单项能力的训练、教学管理、教材处理、测量评价等途径来促进或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章旨在探讨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
基本的思路是:先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概括出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模式,然后用实证和实例具体说明该模式的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
第一节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程序——若干学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具体说明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以及各步骤所要完成的任务。
因此,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也必须对其操作程序作出完整、具体的说明。
那么,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中究竟应该包含哪些教学步骤?每一教学步骤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些教学步骤应该以什么样的顺序安排?对于这些问题,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回答和启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给耜们帕启示我们在第四章指出,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对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先讲后学”的基本教学顺序进行变革,有条件地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
“先学后讲”的教学顺序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能,而且可以为教师的重点讲解提供依据。
那么学生先学什么,教师又后教什么?哪些内容学生可以先学.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讲授?如何才能划清这两者的界限呢?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就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就教学与发展问题,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7章学习的迁移
2、正式实验: 阶段1 儿童自行记忆单词并进行回忆测验 阶段2 儿童分为两组:一组学习精加工策略,一组用数单词 中字母的方法帮助记忆。 阶段3 儿童用自己愿意的任何方法来记忆单词,测试单词的 回忆成绩。
3、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的巩固性变量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影响有意义学 习与保持的第三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
• 先行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对新的学习形成上位关系,提供 类属者
比较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呈并列关系,增强知 识比较性
背景资料、陈述性组织者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实证研究——钢的性质学习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 ——函数、概率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是指概况与抽象水平不同的学习之间 的相互影响。
——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函数与幂函数、指数函数
9
(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分
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 学习的影响。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有经验与无经验的猴子 解决问题的成绩
(曲线表示辨别问题的平 均成绩)
猴子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 的学习定势——Harlow
• 猴子觅食的实证研究 资料来源:Harlow 1949
• 在学习和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已经形成的学 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或问题解 决,也要防止定势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学习的技巧与策略
学习的技巧与策略学习是人类进步和成长的重要途径,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和策略,以帮助读者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1.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计划达成这些目标所需的时间。
然后,我们可以将学习时间分成若干个小段,每段时间专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学习计划中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激励自己积极地进行学习。
2. 搭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来改善学习环境,例如使用音乐、香薰等方式调节学习状态。
另外,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有序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3. 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来源。
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来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的乐趣。
4. 使用多种学习方法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多种学习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使学习更加全面和丰富。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听、说、读、写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巩固和强化知识的吸收。
此外,通过讨论、实践、复述等方式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掌握学习笔记方法学习笔记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整理和记录学习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便于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在制作学习笔记时,我们可以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思维导图、纸质笔记、电子笔记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笔、荧光笔等工具来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笔记的整体效果。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完形 - 顿悟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 受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等概念。
能运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认知观并形成用科学观念指导教学的意识与 习惯。
资料链接
①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 . 教育心理学[M].3 版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16.(有改动)
第三节 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 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 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 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完形 - 顿悟学习 理论。布鲁纳后来用明确清晰的“认知结构 ”取代了抽象、含糊的“完形”这一概念, 形成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 反应的联结, 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部世 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 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原因。
过了一会儿,它很快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然后
爬上箱子,取到了香蕉。有时,一个箱子不够, 猩用其中任何一根竹棍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
它还能把几个箱子叠起来,站在上面获取香蕉。 它停了一会儿,突然将两根竹棍像钓鱼竿一样接
起来,够着了香蕉,并把香蕉拨过来。黑猩猩一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七章 课程
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 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 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 基本原理》,提出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 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泰勒原理)
✿校本课程的特点。
(1)以学校为开发场所; (2)以教师为开发主体; (3)旨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4)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
✿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1)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
1.预设课程 预设课程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课程实施之前经过 精心设计的课程。 2.生成课程※(重点内容、辨析题、单选题) 生成课程是指课程内容未经预先设定,而是在教学过程中 产生的非预期结果。与预成性课程相比,生成性课程具有 一定的偶发性。
首先探讨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化的是博比特,他使用“活动分析法”对人 的经验与职业做出系统分析,并具体列举了 10个领域中的800多个目标,为行为 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博比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完美的 成人生活做准备,所以,课程开发得先弄懂完美的成人生活包含有哪些经验领域 (活动领域)是必须要掌握的,于是,博比特通过对整个人类经验领域进行了审 视与分析,得出儿童在成人之前必须得学会的十大经验领域:语言活动、健康活 动、公民活动、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博比特把课程开发的 这个阶段称为“人类经验的分析”。
品,特别是那些学生已经学到,并未公开体现为有意识的学习状 态的经验或体验。 ◆隐性课程是指“未预期的”学习结果,不管这个结果是“有意的 或无意的”。 ◆隐性课程是指隐藏在正式课程内外的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中, 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观念、规范或态度。
第七章--学习的迁移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迁移的种类有哪些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
例如,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
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能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干扰作用。
这些都是学习迁移现象。
1.从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则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等。
2.从迁移的方向来分,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
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会产生影响等。
3.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等名词的定义,了解学习策略的不同成分及其层次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会在自己的学习中使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在学习中的作用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非常负责。
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兴起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学习策略的培养生成性学习几种常见学习策略的应用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1.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的划分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六个因素:①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任务等;②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③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④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⑤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⑥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做最后的自我评价。
学习策略PPT课件
大体时间安排:10分钟、一天、一周、一个月、 两个月、半年之后对同一材料各复习一次。
第13页/共100页
遗忘规律
第14页/共100页
遗忘规律
第15页/共100页
3.部分学习(分段学习)和整体学习 4.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可以检查自己的错误和薄弱环节 5.过度学习
前面讲的复述策略结合使用,能较好地提高
记忆效果。记忆法 • 谐音联想法 • ……
第24页/共100页
位置记忆法
• 位置记忆法,又名空间法,顾名思义,就是 把我们想要记住的东西放在我们日常所熟悉 事物的位置上去记忆,比如身体、车上的空 间、办公室或家具的抽屉……都可以,这样就 能方便我们去记忆日常所需的资料,如每日 新学的英文单词,数字标签和较为简短的文 字资料。
•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 记笔记 提问 生成学习
第22页/共100页
记忆术
当学习材料本身的意义性不强时,通过应用精 细加工的策略,可以人为地赋予它某种意义, 以促进记忆,这些精细加工的策略就称之为 记忆术。
学习材料本身的意义性比较强时,也可以运用 精细加工的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记忆策略,如果和
第16页/共100页
• 各种感觉协同作用 特瑞奇勒的研究结果: 我们的学习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
83%通过视觉。 一个人可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
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
第17页/共100页
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状态相似性
形成建设性的态度和兴趣,以适于对知识的学习和 记忆。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等名词的定义,了解学习策略的不同成分及其层次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会在自己的学习中使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在学习中的作用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非常负责。
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兴起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学习策略的培养生成性学习几种常见学习策略的应用1、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1.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的划分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六个因素:①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任务等;②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③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④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⑤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⑥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做最后的自我评价。
2.温斯坦的划分温斯坦(C.E.W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包括:①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③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3.瑟洛的观点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一种是基本策略(primary strategies),被用来直接操作课本材料,如领会和记忆策略;一种是辅助性策略(support strategies),被用来维持合适的进行学习的心理状态,如专心策略。
这两种策略又可以作进一步划分。
基本策略包括获得和存储信息的策略(领会和保持策略),提取和使用这些存储信息的策略(提取和利用策略)。
领会和保持策略又包括理解(understanding)、回想(recall)、消化(digest)、扩展(expand)、复查(review)等五个子策略。
提取和利用策略又包括理解、回想、详述(detail)、扩展和复查等五个子策略。
辅助性策略包括三种策略:计划和时间安排(planning and scheduling)、专心管理(con-centration management)以及监视与诊断(monitoring and diagnosing)。
专心管理进一步分为心境设置(mood setting)和心境维持(mood maintenance)两种。
这些辅助性策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以使学生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4.迈克卡等人的观点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
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由以上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学习策略的成分都是从学习过程的环节或所涉及的诸方面如方法、步骤、手段及组织中提出来的。
分析学习策略的成分不仅要考虑学习活动的类型,而且还要考虑所获得信息的种类。
三、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Bruner)于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形成时提出的。
直到70年代,加涅(Gagne)才在其学习分类中单列一类。
但关于认知策略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Gagne,1977),意在突出个体对自己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调控。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陈琦,1977),旨在强调其本质属性仍为方法范畴。
还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切方法(张春兴,1994),同时兼具上述两种观点的要义。
我们认为,认知策略是优化信息加工效果、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认知技能。
它是认知领域中学习策略的最主要的成分。
(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1.复述知识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rehealsal strategy)是指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准确、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详细了解复述策略包括哪些子策略2.精加工策略具体包括 1)位置记忆法(loci method)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
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
2)首字联词法(acronyms)这种方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
比如计算机BASIC程序语言就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各词首字母的联词。
此外,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句子记忆术,利用记忆中每个术语的第一个字母作为一个句子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我们常常采用一些歌谣口诀来帮助记忆,常常使用一些简语来帮助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内容为:①要清政府赔款;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
可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
另外一种首字联词法是用一系列词的第一个字描述某个过程的每个步骤,例如,用某一首古诗中每句的第一个字说明某个行动的每一步。
3)限定词法(peg-word method)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
4)勾画圈点法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书面化的信息材料,通过勾划圈点其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5)摘录提要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通过摘录要点、归纳(以材料中的原句摘抄为主、辅以必要的连接、概括),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6)笔记概述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通过笔记形式,区别主次,由博返约、概括整理(以自己的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促进更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organizing strategy)是指梳理所学的新信息,建构其内在的联系,以增进记忆效果。
具体包括(二)过渡性知识的认知策略过渡性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做某件事。
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们不仅要知道过程的每一步,而且还要知道采取每一步的条件。
1、模式再认知识模式再认知识涉及对刺激的模式进行再认和分类的能力。
模式再认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识别某个概念的一个新事例。
比如,再认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模式再认知识的第二个重要的例子就是识别符合某个行为的条件或符合应用某个规则的条件,比如,什么时候“倒置分数后相乘”。
和概念一样,模式再认过程是通过概括和分化的过程学习来的。
比如,学生已经学习:凡生命体必须完成八大生命过程:获取食物、呼吸、排泄、分泌、生长、反应、繁殖、运动,这一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现在,学生要利用这一知识注意生命的这八个过程,表示这一过程的条件陈述句是:“如果一个客体执行了所有这八个生命过程,那么它就是活的。
”教师可以用诸如鱼、哺乳动物、植物等生命体作不同的例子,促进概括;还可以列举反例,如水晶石虽也存在促进分化、进行生长的过程,但不实现运动、呼吸和反应等其他生命过程。
2、动作系列知识第二种过程性知识指动作系列知识。
加涅认为,一个动作系列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或认知动作,减法中的借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动作系列首先是当作构成某个过程的一系列步子来学习的。
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执行每一步,一次执行一步,直到过程完成。
例如,学习开汽车,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首先,如果车门关着,就打开车门;第二,如果车门开着,就坐到驾驶座位上;第三,关上车门;第四,系上安全带;第五,插入钥匙。
”一开始,每一步都要有意识地想着去做,这样效率很低。
但是,随着练习,这一过程就会几乎变成自动化,驾驶员将会不加思索地完成这一过程。
四、元认知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比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比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2)有关任务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主体应当认识到,材料的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如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如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目标、任务方面,主体是否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
比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
(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