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和送样分析

合集下载

3.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3.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0m,每个剖面采集A、B、C 三层土样。过渡层(AB、BC)
一般不采样。当地下水位较高
时,挖至地下水出露时止。现 场记录实际采样深度,如0~20、 50~65、80~100cm。在各层次 典型中心部位自下而上采样,
切忌混淆层次、混合采样。
土壤剖面A、B、C层示意 图
《环境监测》
剖面样品采集
在山地土壤土层薄的地区,B层发育不完整时, 只采A、C层样。
《环境监测》
土壤样品的采集
《环境监测与分析》
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 在哪里布点。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 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 破坏处。
《环境监测》
采样点数量
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 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 单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数可按下式估算:
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整的土壤,采集表层 (0~20cm)、中土层(50cm)和底土层 (100cm)附近的样品。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样时间和频率
• 一般土壤在农作物收获期采样测定,必测项目一年测定一次, 其他项目3~5年测定一次。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采样量
舍去
舍去
舍去
•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 均匀的田块。
放射状布点法
•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网格布点法
•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农用化学物质污染 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放射状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
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还可以采用两种以 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环境监测》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

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

(见图一)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

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

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

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一、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而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这项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采集技术能够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土壤样品,为后续的分析测试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各类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

三、采集准备工作(一)资料收集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分布、污染源分布等信息,以便合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

(二)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如土钻、铁锹、锄头、采样袋、标签、记号笔、GPS 定位仪等。

采样工具应事先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

(三)人员培训采样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采样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掌握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采样点布设原则(一)科学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调查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确保采样点具有代表性。

(二)随机性原则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采样点的随机性,以避免采样点过于集中或偏向某一特定区域。

(三)可行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如交通条件、采样场地的可达性等。

(四)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调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采样点的数量,降低调查成本。

五、采样点布设方法(一)网格布点法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网格,在每个网格的中心或交叉点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平坦、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均匀的区域。

(二)分区布点法根据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分别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的区域。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

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1所示图1 采样点分布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

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

用土钻时一定要垂直插入土内。

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土壤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代表样点位置 图1 土壤采样点的方式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它是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特别是耕作土壤,由于差异较大,若采样不当,所产生的误差(采样误差)远比土壤称样分析发生的误差大,因此,要使所取的少量土壤能代表一定土地面积土壤的实际情况,就得按一定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如何采样?这要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来决定采样的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种类和注意事项:1.混合样品的采集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体系,为了要了解它的养分状况,物理性、化学性,我们不能把整块土都搬进实验室进行分析,因此,就必须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点子取样混合后成为混合样品,混合样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均样品,这个平均样品就要具有代表性。

要使样品真正有代表性,首先要正确划定采样区,找出采样点,划采样区(采样单元或采样单位)时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部位、排水情况、耕作措施、种植栽培情况、施肥等等的不同来决定的。

每一个采样区内,再根据田块面积的大小及被测成分的变异系数,来确定采样点的多少,当然,取的点子越多,代表性越强,那就越好,但它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多,因此一般人为的定为5-10,10-20点或根据计算应取多少点。

(1)试验田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试验小区为一采样区。

(2)大田(旱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时,一般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排水、耕作、施肥等不同来划分采样区;也有的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按上、中、下来划分采样区。

(3)水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它和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基本一致(4)采样点的布置(参见P276-277) 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合样品时,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均匀和随机,均匀分布可以起到控制整个采样范围的作用: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 形)较好,直线布点或梅花形布点容易产生系统误差(图1),因为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是顺着一定方向进行的,如果土壤采样与农业操作的方向一致,则采样点落在同一条件的可能性很大,易使混合土样的代表性降低。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

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图1 采样点分布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

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一)采集的时间和工具1.采集的时间: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采集的工具:铁锹、小土铲、管形土钻(二)采样的方法土壤的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异:。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原状土壤样品:为进行土壤某些物理性质测定,须要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性质。

3.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选点与布点:一般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地形、前茬以及肥力状况,分别选择典型地块,采取混合土样,切不可在肥料堆和路边选点,即避开特殊地点取样,以降低土壤的差异性,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混合样品数量:一般小区实验可考虑3-5点混合,为制定大田施肥为目的的采样,地块面积10亩以内可取5点左右,40亩取5-15点,40亩以上取15-20点构成混合土样。

布点方法: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

(2)采土: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层20cm左右,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土钻取土一定要垂直插入土内,然后将土样混合均匀。

如果采集的土样太多,可以用四分法把多余的土壤弃去,一般留1公斤左右的土样就够化学/物理分析之用。

取土样1公斤装袋,袋内放标签,铅笔写明采样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深度、作物、采集人等,采完后将坑和钻眼填平。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一)风干去杂:将土壤样品平铺在干净的纸上,堆成薄层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经常加以翻动,以加速干燥,并随时拣去粗大的植物残体、结核等物,切忌阳光直接暴晒,也勿使酸碱蒸汽或氮等气体侵入,风干时在土面上盖上薄纸,以防尘土落入,待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碾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完全干燥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农民朋友如果想了解自己所耕种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施肥方案,可以自己采集土壤样品送到相关部门测定。

采集土壤样品时,一般每20亩(最多不能超过50亩)取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集中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一个典型地块上进行,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在采样地块中心位置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1)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2)采样点的数目:应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定,面积大、土壤复杂应多设点,反之应少些。

原则是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取15~20个采样点。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要在整地起垄前采集;果园要以树干为原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但一定要注意避开施肥沟。

(4)采样深度:采样点确定后,将表土刮去,用取土铲或筒钻采集土样。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一般在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5)采样方法:每个取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6)样品量:用于推荐施肥的采样地块为0.5千克,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采样地块为2千克以上,且需长期保存备用。

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将样品捏碎并混匀,铺成正方形或圆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分别把对角的两份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摘要土壤样品的正确采集决定了土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针对在接受送检样品时存在采集量或多或少以及在采集样品时不按程序操作等情况,侧重介绍了土壤送检样品的采集原则、采样点确定方法、采集方式、采集时间、采集量和土样采集记录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原则;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1-2]。

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使测定结果如实反映其所代表的区域或地块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

原始样品即为能代表分析对象的野外采集样品,其送交实验室进行分析前,需经过充分混匀;分样后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分析样品则是将平均样品进行磨细、风干、过筛等步骤的处理而成。

分析测定时,从分析样品中称取,其结果可以代表目标土壤。

取得正确分析结果的关键在于采取正确的取样方法,从而保证土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这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第1个环节[3-4]。

现对土壤样品的正确采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采集土壤样品根据分析项目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采样与处理方法,使采集的土样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原则上应使所采土样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在分析数据中得到应有的反映。

采样时按照等量、随机和多点混合的原则沿着一定的线路进行。

等量,即要求每一点采取土样深度要一致,采样量要一致;随机,即每一个采样点都是任意选取的,尽量排除人为因素,使采样单元内的所有点都有同等机会被采到;多点混合,是指把一个采样单元内各点所采的土样均匀混合构成一个混合样品,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因此,在实地采样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采样区域土壤图、行政区划图等,制定采样工作计划,绘制样点分布图,准备采样工具、GPS、采样标签、采样袋等。

2 土壤采样点的确定在采样前,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参考第2次土壤普查采样点位图,综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和行政区划图等确定采样点位,根据土地利用、土壤类型、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在采样点位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采样单元,采样单元平均面积为6.67~13.33 hm2,且尽可能保证各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均匀一致。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工作程序:相关资料收集---任务分解---采样规划图绘制---实地调查、村级土壤图实地修正及规划图实地核实---样品采集与处置---送样---资料汇总。

一、资料收集主要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县、乡、村各级土壤图、土壤剖面记载表、地块速测样登记表、千亩农化样化验结果和县典型剖面化验结果等资料。

二、采样规划(一采样任务的确定每个项目县土壤样品采集的数量由项目合同确定,各项目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数量可高于项目合同所定的数量。

(二样品采集总体规划要求1、全面均衡。

在整个县域耕地(含园地和菜地范围进行统筹规划,采样覆盖到县域所有行政村耕地的所有土种,相同土种取样点的布设要匀称。

2、统筹考虑。

推荐施肥样和用于耕地地力评价样统筹考虑相结合,布点时必须同时确定一定比例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样品。

3、作物对象选择。

以粮糖油作物为主,果蔬为辅。

4、样品控制单元大小。

一般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亩~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每30亩~80亩采一个混合样。

5、布点疏密把握。

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采样布点宜密些,测土配方施肥面上应用区采样布点疏些;粮糖油及当地的优势特色作物采样布点宜密些,其他作物采样布点宜疏些。

(三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采集规划在搞好样品采集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采集规划,选取其中的部分样点兼顾用于耕地地力评价。

具体要求:1、样点数量。

总采样数小于2000个的,规划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不少于600个;总采样数2000个—3000个的,规划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不少于800个,总采样数大于3000个的,规划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不少于1000个。

2、规划原则与方法。

(1根据地域布点,要求在整个县域范围内进行均衡布点,保证地域分布的均衡性;(2根据土壤类型布点,每个土种都要求布有点,每个土种上布点的数量根据土种面积大小按比例确定;(3根据作物类型布点,保证县域内各个主要作物上布有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化验注意事项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化验注意事项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化验注意事项土壤化验分析工作在农业、林业等很多领域被涉及,且对这些领域的科研生产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土壤化验分析数据的准确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分析一个样品,通常包括采样、制样、试样的分解、分析测定、结果计算等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还包含着一些看似简单却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细节工作。

本文突出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土壤化验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土壤样品的采集往往是土壤化验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分析数据和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在通常的化验工作中,每次测定所称取的分析试样,最多不过数克(包括重复测定),但分析结果却代表大量物料的平均成分。

因此,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否则不仅分析数据失去意义,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分别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采样不属于化验人员的工作范围,但作为化验工作者,应该掌握采样与制样的基本知识与原则。

1.1 采样前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图等因素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采样时要有足够多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征。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研究范围的大小,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和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路线,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下层的比例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

1.2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贮存时,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速冻固定。

制备风干样品时,将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曝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完整版)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完整版)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代表样点位置 图1 土壤采样点的方式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它是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特别是耕作土壤,由于差异较大,若采样不当,所产生的误差(采样误差)远比土壤称样分析发生的误差大,因此,要使所取的少量土壤能代表一定土地面积土壤的实际情况,就得按一定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如何采样?这要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来决定采样的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种类和注意事项:1.混合样品的采集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体系,为了要了解它的养分状况,物理性、化学性,我们不能把整块土都搬进实验室进行分析,因此,就必须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点子取样混合后成为混合样品,混合样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均样品,这个平均样品就要具有代表性。

要使样品真正有代表性,首先要正确划定采样区,找出采样点,划采样区(采样单元或采样单位)时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部位、排水情况、耕作措施、种植栽培情况、施肥等等的不同来决定的。

每一个采样区内,再根据田块面积的大小及被测成分的变异系数,来确定采样点的多少,当然,取的点子越多,代表性越强,那就越好,但它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多,因此一般人为的定为5-10,10-20点或根据计算应取多少点。

(1)试验田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试验小区为一采样区。

(2)大田(旱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时,一般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排水、耕作、施肥等不同来划分采样区;也有的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按上、中、下来划分采样区。

(3)水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它和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基本一致(4)采样点的布置(参见P276-277) 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合样品时,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均匀和随机,均匀分布可以起到控制整个采样范围的作用: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 形)较好,直线布点或梅花形布点容易产生系统误差(图1),因为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是顺着一定方向进行的,如果土壤采样与农业操作的方向一致,则采样点落在同一条件的可能性很大,易使混合土样的代表性降低。

检测检验的样品采集和处理

检测检验的样品采集和处理

检测检验的样品采集和处理在现代的生产制造和科学研究中,检测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样品采集和处理则是检测检验的基础工作。

它涉及到各种行业、各种领域、各种物质和样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样品采集的流程、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样品测试的一些注意点三个方面论述样品采集和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样品采集的流程样品采集是样品检测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下面是样品采集的一般流程:(1)确定采样目的和采样地点。

(2)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和方法。

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液体样品可以使用玻璃瓶、口试管、移液器等,而固体样品则需要刀子、夹子、锐性工具等。

(3)进行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采样工具是否干净,是否消毒等。

(4)采集样品。

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采集。

例如,对于大型水体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应采集多个样品,合成一个单一的样品进行测试。

此外,在采集样品时也要注意避免外界的污染。

(5)记录相关信息。

记录采样位置、采样时间、采样工具、采样量以及采样人等信息,以方便后续的检测工作。

二、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情况下,样品在采集后需要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是样品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1)样品预处理。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进行研磨、压缩、粉碎等处理方式。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进行升温、降温、蒸发、冷冻、过滤等处理方式。

(2)化学处理。

某些样品需要进行化学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检测。

例如,土壤样品需要进行酸碱提取,以便于有效地提取金属离子。

(3)分离和净化。

将杂质和目标物分离开,净化样品。

例如,蛋白质样品可以使用差减离心、热凝胶电泳等技术进行分离和净化。

(4)浓缩。

将大量的样品浓缩到一定的体积内,以便于后续的检测。

例如,病毒样品可以通过离心、柱层析等方式进行浓缩处理。

三、样品测试的一些注意点在进行样品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的正确标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对分析结果和评价影响很大,采样时的误差往往比分析的测定误差更大。

因而,必须严格采集,保证土样具有代表性,能正确真实地反映原采样地块的土壤情况。

土样采集的时间、地点、层次、方法、数量等都由土样分析的目的来决定。

1.采样前的准备工作采样前必须了解采样地区的自然条件(母质、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层次特征、分布)及农业生产物特性(土地利用、作物生长、产量、水利、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等),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

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布设采样点,同时挑选一定面积的对照地块。

2.采样点的选择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的不无均匀性,需要在同一采样地点作多点采样,再混合均匀。

当采样地点的面积不大(1000m2---2000m2以内)时,可在不同方位上选择5---10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样点的分布不能太集中,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图5-4)3.采样深度一般性地了解土壤受污染情况,采取深度约15cm的耕层土壤和耕层以下(15---30)cm的土样。

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在每个采样点上,按层垂直向下切取土壤。

每个点取厚约1cm的土壤,且在每个点上所取的土量要基本相等,采样完毕后将各点的土样混合均匀即可。

如要测定重金属,则应将和金属采样器接触部分剥去。

4.采样时间采样时间视测定的目的而定。

若为了了解土壤污染情况,则可随时采集土样测定;若为了了解在该田块上生长的植物污染状况,则可在植物收获季节同是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

5.土样数量一般要求采样1k g左右。

由于土壤样品不均匀需多点采样而取土量较大时,应反复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

6、注意事项(1)采样点不能选在田边、路边和服堆边。

(2)经最后缩分所得的土样应装入塑料袋中,同是备好记有采样地点、日期、样品情况、采样人等项目的标签。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1.土样的风干需要用风干土样,因为风干的土样较易混匀,重复性和准确性都较好。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

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

用土钻时一定要垂直插入土内。

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土壤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1kg 装入布袋或塑料袋,袋内外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采土块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集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时间、深度、作物、采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

土壤普查采样工作方法

土壤普查采样工作方法

土壤普查采样工作方法一、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分布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普查采样是获取土壤样品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将介绍土壤普查采样的工作方法。

二、确定采样区域在进行土壤普查采样工作之前,需要确定采样的区域。

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来确定采样区域。

采样区域应尽量代表该地区的土壤特征,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三、确定采样点在确定采样区域后,需要确定具体的采样点。

采样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代表性:采样点应代表该区域的土壤特征,不受个别异常因素的影响。

2.均匀分布:采样点应在采样区域内均匀分布,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随机性:采样点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避免主观因素对采样结果的影响。

四、确定采样深度在进行土壤普查采样时,需要确定采样的深度。

一般情况下,采样深度为土壤剖面的有效根系层,即0-20厘米深度。

但对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土壤特征,采样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采样方法采样时应使用干净的工具,如不锈钢铲子或锹。

具体的采样方法有两种常用的方式:1.复合样法:在每个采样点上,从不同的深度每隔一定距离取样,将各个深度的土壤样品混合成一份复合样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性质变化较小的情况。

2.分层采样法:根据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分别采集每个层次的土壤样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性质变化较大的情况。

六、采样数量采样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样品的代表性和实际需要。

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采集3-5个样品进行复合或分层采样。

如果样品的代表性较差,可以增加采样数量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七、采样保存采样完成后,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保存。

土壤样品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浸泡。

可以使用塑料袋或密封容器进行储存,标明采样地点和深度,以便后续的实验和分析。

八、采样记录在进行土壤普查采样时,需要详细记录有关信息,包括采样点的位置坐标、采样深度、采样日期等。

样品采集方法

样品采集方法

2、饮用水源地监测布点方法

每个地级市(州)选择有代表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 个,每个水源地在其陆域一级保护区内均匀布设5个 采样点,采样布点参照图1-2。
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水源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 (1)地表江、河饮用水水源的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是取水点上游 1000米、下游100米,宽度为沿岸至江堤50米范围的陆域。 (2)地表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的陆域保护一级区范围是取水设 施沿岸周围半径200米内的陆域。 (3)地下饮用水水源的陆域保护一级区范围是取水井至隔离防护 区边界,半径一般不小于30米。 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是指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并具有一定供水规模 (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水源地。




河 流
上游 1000 米
50 米
采样点 取水口 下游 100 米
小型湖库 采样点
周围 200 米
图 1 地表饮用水源周边土壤监测布点图
采样点
地下水取水井
半径 30 米
图2 地下饮用水源周边土壤监测布点图
3、省会城市土壤监测布点方法

选择省会城市的公园绿地、居民小区绿地和道路绿化 带三种类型(建成5年以上),在城市中心和东南西 北五个区域,各布设3个采样点,同方位3个点位距 离要大于10米,采样布点参照图3,
(一)土壤采样的准备
3. 采样器具准备 : 包括:
(1)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 (2)器材类:GPS、罗盘、数码相机、卷尺、样品袋、
样品箱等;
(3)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5)采样用车辆等。

样品分析的一般步骤

样品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样品的处理
一、样品处理的 二、样品处理的方法 三、干扰成分的分离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三章 样品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样品的处理
一、样品处理的 目的: 、被测组分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 目的:1、被测组分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制成便 于测定的溶液形式。 于测定的溶液形式。 2、除去对分析有干扰的基体物质。 、除去对分析有干扰的基体物质。 原则: 、分解法处理时必须分解完全, 原则:1、分解法处理时必须分解完全,不能造成被 测组分损失。 测组分损失。 2、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干 、样品不能被污染, 扰测定的物质。 扰测定的物质。 3、试剂消耗少,方法简单,速度快,污染小 、试剂消耗少,方法简单,速度快, 且安全。 且安全。 4、处理样品器皿应与样品相适应。 、处理样品器皿应与样品相适应。
第三章 样品分析的一般步骤
2)固体吸附剂阻留法:用颗粒状吸附剂,纤维 )固体吸附剂阻留法:用颗粒状吸附剂, 滤料和筛孔状滤料吸附。常用溶性C, 状,滤料和筛孔状滤料吸附。常用溶性 , 硅胶,高分子多孔微球,方便吸收率高, 硅胶,高分子多孔微球,方便吸收率高,易 保存。 保存。 3)滤纸滤膜阻留法:收集不易或不能被液体吸收 )滤纸滤膜阻留法: 的尘粒状气溶胶 4)冷阱收集(也叫低温浓缩):将U型管浸入液 ):将 型管浸入液 )冷阱收集(也叫低温浓缩): 氮(-196℃)中,选择性地浓缩空气中某些 ℃ 成分,然后40~70℃解吸。如空气中有机硫化 成分,然后 ℃解吸。 物的测定。 物的测定。
第三章 样品分析的一般步骤
5、微波溶样:利用被分解的物质的极性分 、微波溶样: 子和可极化分子在微波电磁场中快速 转向和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振动、 转向和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振动、撕 裂和相互摩擦,使样品分解。 裂和相互摩擦,使样品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 分析要求: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
素含量测定(ppm级)。
• 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 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
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 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
• 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 • 采样:挑选单矿物2g。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H-Ar年龄样
• 测试范围: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
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 事件年龄。
• 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
• 采样:新鲜岩石,捡块,500g左右。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
• 分析要求:分析稀土元素15种:La、Ce、
Pr、Nd、Sm、Eu、Gd、Tb、Dy、Ho、Er、 Tm、Yb、Lu、Y,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 后第二位。
• 采样:新鲜岩石1-2Kg,捡块法。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 法样品的采集和送样分

2020/12/8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 各类标本、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区域地质
调查过程中一项不可少的工作。需要采集 的类型繁多,其总体要求是:采样目的要 明确,采样应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不可 随手拈来来源不明的岩块;一般要采取新 鲜岩石;认真进行标本样品的编录工作。
采样要求:捡块取新鲜岩石2Kg。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岩石化学多相分析样
• 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
小数点后第二位。
• 采样要求:捡块取新鲜岩石2Kg。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
•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
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综合99.50100.70%。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岩矿鉴定或陈列标本
• (1)采集要求。 • 沉积岩标本。对调查区内各时代地层剖面的每一种代表性岩石,均应
按层序系统采集,有沉积矿产的地段和沉积韵律发育地段应加密采集。
• 岩浆岩标本。按岩性、相带、脉岩和填图单位采取代表性的和过渡类
型的标本。另外,对析离体、捕虏体、蚀变带、接触带、烘烤边、冷 凝边、岩体中穿插的脉岩、与岩体接触的各种围岩等亦应采集标本。
岩组分析
• 鉴定要求: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
研究应力大小的方向。
•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
注产状,如
(节理),磨片厚度
0.04mm。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人工重砂
• 鉴定要求:幅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
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他测试用。
•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捡块法采10-
• 变质岩标本。按变质程度系统取样,应分别对不同夹层、混合岩(分
基质和脉体)系统采集鉴定标本。
• 矿石标本。据其类型、组分、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石和围岩的关
系等特征进行采取,同时还应采集供做矿相学研究的光片标本。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 (2)标本的规格。陈列标本一般不应小于
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 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 岩全岩。
• 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
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 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 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 各自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 理。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微体化石
• 鉴定要求: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
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 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 接测试。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 分析范围: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
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 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 (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 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
• 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
体200ml。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激光拉曼光谱法
• 测试要求: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
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 气体、液体成分,如SO42-、CO32-、CO2、 CH4、H2S等;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
• 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
体和气体多于1ml。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穆斯堡尔谱法
• 测试范围: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
物中铁、锡氧化态(Fe3、Fe2含量及比 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 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 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像转换,含铁、锡 矿物的同质多像变体;生油岩承受度;在 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
• 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
10m,去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 于1Kg,以1.5-2Kg为适。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样
• 采样要求: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
(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 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 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粒度分析
• 鉴定要求: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大化石
• 鉴定要求: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
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做出判断。
•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
9cm×6cm×3cm;供鉴定用者一般不应小于 6cm×4cm×3cm;对于矿物晶体、化石、构造等标本则 规格不限。尽可能采取新鲜岩石,但可适当保留少许风化 面,以便全面再现原始的野外直观特征。
• (3)编录和整理。应对采集的标本立即填写标签、登记
和编号。在记录簿中亦应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系统采送 的鉴定样品应附剖面图或柱状图。送出的样品应留副样以 便核对鉴定成果。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热分析样
• 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 • 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
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 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 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 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 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
• 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一起测定。 • 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
集薄片样即可。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常分
析的元素有:Li、Be、Nb、Sc、Ga、Zr、Th、Sr、 Ba、V、Co、Cr、Ni、Cu、Pb、Zn、W、Mo、Au、 As、Ag、Sn、Sb、Hg、Bi、F、Cl、B、Rb、Ta、 U、Hf、P、Te,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 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
• 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法
• 测试范围: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
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 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 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 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
• 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ml。
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
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SiO2、Al2O3、 Fe2O3、FeO、MgO、CaO、Na2O、H2O、TiO2、 P2O3、MnO、CO2、H2O+、H2O-、有时还要加上S、 Cl、F,超基性岩还加上Cr2O3、CoO、NiO等;碳酸盐 岩石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CaO、MgO、MnO、SiO2、 Al2O3、Fe2O3、 Na2O、H2O、TiO2、P2O3、CO2、 S、 H2O-、烧失量;铝土和粘土分析,分析项目一般 为SiO2、Al2O3、Fe2O3、 MgO、CaO、Na2O、H2O、 TiO2、P2O3、MnO、 H2O-、S、Ga;石英岩分析,分 析项目一般为SiO2、Al2O3、Fe2O3、 MgO、CaO、 TiO2、P2O3、 Cr2O3、烧失量。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 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构百分数综合99.30-100.70%。
• 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第三篇地调工作基本方法样品的采集 和送样分析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
• 分析要求: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 • 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
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 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 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 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
• 标本和标签应当一起包装,注意不使标签损坏或散失。对
于特殊或易磨损者要用棉花或软纸包垫。任何薄片、光片 在磨制前都应根据需要在标本上画线示出切片部位及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