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选,判,——看ppt,简答,论述,案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科学。1903年行为主义学派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上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谁,什么时候,什么书。)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区分,不记)
客观性原则:指教心学研究要贯彻事实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与规律。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而加以综合考虑,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他们的必然联系。(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教育性原则:指在教育心理学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选题到完成,都要做到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从教育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与顺应:
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我们可以把图示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同化:同化是指主体将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图式之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顺应:指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示或调整现有的图示,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4个(年龄,启示。)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对教育的启示:
1、按儿童的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
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
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教学;
4、发挥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功能。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概念:指儿童能够独立变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或差距。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是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最看重哪个阶段的那个特征?——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自我同一性。)
第一阶段:基本信任感——基本不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0——18个月【母亲】
希望的品质: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
第二阶段:自主感——怀疑感、羞怯感,体验意志过程。18个月——3、4岁【父亲】
意志的品质: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抑制的不屈不挠的决心
第三阶段:主动感——内疚感,体验行为的目的性。3、4岁——6岁【家庭】
目的的品质: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
第四阶段:勤奋感——自卑感,体验自我能力。6岁——12岁【邻里、教师、学校】
能力的品质:灵巧和智力在完成任务时的自如运用
第五阶段:同一性——角色混淆,体验忠实的实现。12岁——18岁【同伴、群体、理想“英雄”】
忠诚的品质:效忠发自内心誓言的能力
第六阶段:亲密感——孤独感,体验爱的情感。18岁——30岁【朋友、异性同伴】
爱的品质:永远抑制内在分裂机能的互相献身
第七阶段:创造力感——自我专注,体验关怀和被关怀。30岁——65岁【配偶、子女】
关心的品质:能自觉自愿关心他人的疾苦和需要,能给他人以温暖和爱
第八阶段:完美感——失望感,体验聪明智慧和自我实现。65岁——【自我与他人的对比】智慧的品质: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共同特点:
1、以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
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美国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动物是通过多次尝试错误,偶然获得成功而逐步进行学习的,因此提出了尝试错误理论。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著名学习定律(区分)
效果率:如果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行为将被增强;如果行为得到惩罚的结果将被减弱。准备率: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而勉强传导就会引起烦恼。
练习率:练习率包括应用率和失用率。应用率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失用率是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理论基石:强化
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种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三元交互理论:行为、环境、个人。
班杜拉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学习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价,即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
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
1、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与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2、对学习强调头脑内部心理的因素及作用。主张对学习应着重研究脑内的加工,制作过程和内在条件。
考夫卡的“场论”
苛勒的“顿悟说”了解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和认知地图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三个条件(重点):直觉是发现学习的前奏;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有回馈价值。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了解)有哪几种主要模式?
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互惠式教学。
Tbc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概念):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程序性知识(概念):是经过学习形成的熟练的操作程序、方式,是关于“如何做”和“怎么做”的知识。如学生写字、打篮球、操作电脑等。
陈述性知识之奥苏伯尔对同化的理解:
下位学习(概念):又称类属学习,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知识,因而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种类属关系。分为派生类属学习(水果→荔枝)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概念):又称为总括学习,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若干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包摄程度更高的知识。如学生学习猫、狗、猪等概念后,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获得哺乳动物的概念,三角形、折扇→角。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掌握):1、2、3、4、5、6、7——教师应怎样设计教学?
1、学习材料要具有逻辑意义:奥苏伯尔发现有逻辑组织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保持和应用。
2、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确定教学起点:学生已储备的知识经验,不仅是过渡到新知识的桥梁,而且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3、运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操作:学生对远离生活的抽象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往往存在困难,必须借助直观材料或感性经验才能理解。
4、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学生所学的概念规则有的本质属性易于直接观察、分辨和掌握,有的则不然,这时教师需要变换各种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突出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