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
急性肺损伤大鼠前爪对应部位血EB含量变化研究

b l o o d o f l e f t a n d i f g h t f r o n t p a w p a r t s b y me a s u r e d t h e a b s o r b a n c e似) v lu a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p a l m a r e a s . Re s u l t s F o r r a t s i n
2 0 1 3 年 1 月 第 1 O 卷 第 3 期
・ 论
著 ・
急性肺损伤大鼠前爪 对应部位血 E B 含量变化研究
王 甜 余 睛 刘剑锋 3 0 0 1 9 3 天津 中医药 大 学研 究 生 院 , 天津
【 摘 要】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究肺 损 伤 前 后大 鼠前爪 特定 区域 内血液 中伊 文 思 蓝 ( E v a n s b l u e , E B) 含 量 的变 化数 据 , 通过 数据
t h e c a u d l a v e i n s o f r a t s i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6 h o u r s l a t e r ,a n d i n d i r e c t l y g o t t o k n o w t h e c h a n g e o f EB c o n t e n t i n t h e
的变 化 ,研究 肺 与前 爪 特定 区域 的对应 关 系 ,为通 过 手 部可 以诊 断西 医疾 病 的手 诊 提供 动 物模 拟 实验 依据 。
方法 2 0只 雄 性 S D大 白 鼠按随 机 数字 表法 分 为 模 型组 ( 1 0只 ) 、 对 照组 ( 1 0只 ) , 模 型 组 大 鼠腹 腔 注射 内毒素 复 制 急 性肺 损 伤模 型 , 6 h后 两 组 均从尾 静 脉注 射 2 . 5 %E B生理 盐 水溶 液 , 然后 测 量 手掌 各个 特 定 不 同 区域 内 E B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摘要:肺挫伤是主要的胸部钝性伤,严重肺挫伤死亡率较高,是胸部创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有关肺挫伤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的文献报道,对肺挫伤后的病理生理、影像学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肺挫伤;胸部损伤;病理生理;机制;治疗肺挫伤(pulmonary contusion)是主要的胸部钝性伤,发生率在平时占胸部钝性伤的30%~70%,肺挫伤发生后,病情复杂,死亡率达10%~20%[1],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会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果更为严重。
1 肺挫伤的病理生理肺挫伤是一种实质细胞损伤。
早期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肺泡内出血、肺不张、水肿、实变和实质破坏,这些改变在早期是可逆的,在伤后12~24小时内呈进行性发展;如果病变不能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成ARDS[2]。
肺挫伤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肺的通气/血流失调引起组织缺氧。
肺挫伤时,外力破坏了细胞的脂质双分子层,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外溢。
血浆自肺泡上皮膜流出,引起肺间质含水量的增加,而过多液体聚集引起了肺水肿,造成肺通气障碍。
肺小血管收缩和肺间质水肿时,肺泡膜的弥散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引起通气/血流失调。
肺挫伤后的原发或继发炎症反应又进一步引起健康肺组织的损伤,进而引发全肺损伤,造成全身组织缺氧[1,3]。
2 肺挫伤发生机制肺挫伤发生时,外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容积缩小,胸内压力升高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出血及水肿;当外力消除,变形的胸廓弹回,在产生胸内负压的一瞬间又可导致原损伤区的附加损伤。
严重肺挫伤常常在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肺损伤一方面是外力直接作用于肺组织引起,另一方面是原发和继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果,后者在肺损伤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肺挫伤后病情复杂的主要原因。
2.1 肺挫伤后的肺损伤是气道及肺实质炎症反应的结果肺挫伤后肺损伤是细胞和体液免疫介导的多种炎性细胞向肺部迁移、聚集,炎性介质释放,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作用失衡导致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的结果。
创建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肺脏的保护作用

创建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梁玲【期刊名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31)5【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激素组。
主要观察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计数、总蛋白水平、TNF-α水平。
次要指标:肺系数、动脉血氧分压、血清中TNF-α的变化及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激素组肺泡结构仍存在,但肺泡间隔增厚,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肺泡腔内见少量渗出;激素组大鼠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损伤组(P<0.05)。
激素组的大鼠肺系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总蛋白水平、细胞总数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激素组第2h血清中和第2、6h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水平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肺组织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总页数】3页(P747-749)【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地塞米松;肺功能【作者】梁玲【作者单位】深圳市平湖人民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相关文献】1.超大剂量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J], 甄洁;阎锡新;陈炜;赵磊;盛博;陆非平2.超大剂量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J], 甄洁;阎锡新;陈炜;赵磊;盛博;陆非平;3.小剂量胰岛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及肺保护作用 [J], 彭登高;卿国忠;张晶;王宏川;王欢4.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的保护作用 [J], 林琴;王广发;汤秀英;邹水兰5.地塞米松在急性肺损伤中起肺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宋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实验及分析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实验及分析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家兔24只,采用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
观察三组的MDA、SOD、肺干湿比、IL-10及TNF-a变化。
结果三组MDA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OD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肺干湿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N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标签:银杏达莫注射液;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常见的外科危急并发症,死亡率极高,目前仍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1-2]。
本项目通过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观察银杏达莫对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的影响,同时研究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3],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以期为ALI/ARDS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可能的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健康家兔24只,体重2.5~3.5kg,雌雄各半。
采用完全随机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
动物许可证号:SYXK2006007。
三组动物的体重、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动物造模乙醚吸入麻醉至家兔躯体变软,四肢活动减少,家兔头颈部后仰并以血管钳向外轻拉家兔舌头使口咽部充分暴露,以耳镜快速置入家兔口腔并暴露其声门,当声门打开时迅速以注射软管滴入LPS溶液(2mg/kg),竖立并左右晃动家兔身体以使药物在两肺内分布均匀每天1次,连续2d。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Vol.41No.5May 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付静怡,汪雷,杨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上海200233[摘要]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低氧性呼吸衰竭,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ALI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但其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的进展不大,因此,建立动物模型来模拟ALI 十分必要。
该文收集和整理近年来关于ALI 动物模型的文献,对ALI 模型动物的选用,以及肺损伤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ALI 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实验[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1.05.022[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in animal model of acute lung injuryFU Jing -yi,WANG Lei,YANG Yi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3,China[Abstract ]Acute lung injury (ALI)refers to the occurrence of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eve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aused by variousfactors.The morbidity and fatality rate of ALI are very high,but the research on it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has not made much progress.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imal models to simulate acute lung injury.In this paper,the literature on animal models of ALI in recent years is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selection of animal models of acute lung injury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lung injury are review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els of ALI.[Key words ]acute lung injury (ALI);animal model;animal experiment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是1994年由美国‒欧洲共识会议委员会首次提出,由多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感染、创伤、中毒、休克、肺炎、输血、免疫反应等)导致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 )≤300mmHg (1mmHg=0.133kPa )的概念,常常导致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的发生[1-3]。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Hale Waihona Puke 细 胞 , 坏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 起 化 学 性 炎 症 : 活 凝 血 系统 . 破 引 激 补 体通路 , 趋化 中性 粒 细 胞 ; 机械 性 阻 塞 肺 微 血 管床 。 1 机 械 通 气相 关 肺 损 伤 用 2 m /g的 潮气 量 、5次/ n的 . 4 0 Lk 8 mi 呼 吸 频 率 ,h可 诱 发 大 鼠 的肺 损 伤 。其 致 病 机 制 在 于 肺 组 织 的 2 过 度 膨 胀 造 成 的 血 管 透壁 压 和 渗 透 性 增 加 .但 详 细 机 制 尚未 明 了 , 点 在 于 是 否 有 炎 性 因 子 参 与 肺 损 伤 及 参 与 的 程度 。 主 焦
要 用 于 机 械 通气 并 发 症 的研 究 。
根 据 A I 性 呼 吸窘 迫 综 合 征 ( D ) 病 因 分 为 直 接 原 L/ 急 AR S 的 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 , 将 A l 可 L 的动 物 模 型 做 肺 内型 、 外 型及 肺
其他型 。
1 肺 内型
11 整 肺 灌 洗 型 采 用 3 ℃ 等 渗 盐 水 , 1 — 5 /g 猪 、 . 7 按 0 2 mLk ( 兔
现。
肪 释 放 入 血 , 成血 管微 栓 塞 引发 一 系列 反 应 见 的有 以下 几 造 常
种 模 型 : 1油 酸 型 : 模 型是 经 典 的方 法 之 一 , 犬 (8 2 k ) () 该 将 1~ 3g 、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研究近况

急 性 胰 腺 炎 ( ) 其 是 重 症 急 性 清诱 导 大 鼠 肺 泡 巨 噬 细 胞 ( AP 尤 AMs 产 生 门 腔 静 脉 分 流 可 以 阻 断 肺 的 炎 症 反 应 。 ) 胰腺 炎 ( A ) 在 发 病 早 期 出现 急性 肺 S P常
一
氧 化 氮 ( O) 诱 生 型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而 且 , 过 抑 制 肝 脏 巨 噬 细 胞 可 以 降 低 N 、 通
死 亡 原 因 。其 发 生机 制是 由于 胰 腺 腺 这 些 效 应 可 被 P A L 抑 制 剂 显 著 抑 制 。 分 别 行 门腔 静 脉 分 流 和 肠 系 膜 静 脉 腔 静 泡 细 胞 受 损 后 , 管 内 皮 细 胞 、 巴 细 钙 通 道 阻 滞 剂 异 搏 定 可 抑 制 胰 腺 组 织 脉 分 流 , 察 T 血 淋 观 NF及 其 受 体 和 髓过 氧 化 胞 、 性 粒 细 胞 、 噬 细 胞 等 活 化 , 放 P A 中 巨 释 L 的活 化 , 测 对 A 引 起 的 肺 损 伤 物 酶 的变 化 , 果 显 示 门 腔 静 脉 分 流 动 推 P 结 大 量 的化 学 因 子 和 细 胞 因 子 , 成 肺 毛 也 有 一定 的 治疗 作 用 。 造 物模 型 的肺 髓 过 氧化 物 酶 、 浆 TN 的 血 F 细血 管和 肺 泡 上 皮 细 胞 损 害 。 。 就 胰 1 2 弹 性 蛋 白 酶 :af y等 发 现 , 水 平 受 到 明显 抑 制 , 损 伤 明 显 减 轻 , 现 . Jf a r 向 肺 而
邓 为 民 综 述 ) 崔 乃 强 审 校 ) ( , (
(. 津 市 大 港 医 院 , 1天 天津 307 ; 2 020 .天 津 市 南 开 医 院 , 津 天 300) 0 10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占利民

通讯作者:方林森,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脓毒症致脏器功能损害的研究,E -m a i l :f a n g l i n s e n @g m a i l .c o m◎小专论◎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占利民,方林森,胡德林,余又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L I /A R D S )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病因多、影响因素复杂、救治困难,病死率高。
脓毒症是危重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引起A L I /A R D S 的最常见的病因,尽管对脓毒症致A L I /A R D S 的机制研究较多,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就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制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i n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i n d u c e d b y s e p s i sZ H A NL i -m i n ,F A N GL i n -s e n ,H u D e -l i n ,Y UY o u -x i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B u r n s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A n h u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 e f e i 23002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A L I /A R D S )i s c o m m o na m o n g s e v e r e d i s e a s e s i nc l i n i c .D e s p i t e p r o -g r e s s i nt r e a t m e n t ,i t i s c a u s e d b ym o r e e t i o l o g y w i t h h i g hm o r t a l i t y .S e p s i s i s t h e m a i nc a u s eo f d e a t h i n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a s w e l l a s b e i n g t h e m a i n c a u s e o f A L I .A l t h o u g h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m e c h a n i s mi n A L I /A R D S h a s b e e n s t u d i e d m o r e ,w e y e t c a n n o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t s e x a c t m e c h a n i s m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e w i l l e x p a t i a t e t h e m e c h a n i s mo f A L I i n d u c e d b y s e p s i s .K e yw o r d s :s e p s i s ;a c u t e l u n gi n j u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m e c h a n i s m 脓毒症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又是危重患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氧化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g thoe w snet yh ta e Omna e jc o f cli to ete tru . eees feu I- l a i . a jc db e ativi 3 i f rnet n oin a fra n o pT vlo im 8 ut n i e t r l n t i i 0E r s t m g h l s' L
Efco t Ox a t nC tkn s f c t u gI uyi R t f t f i i n yo ie ueL n jr as e An- d o oA n n
LU W e, HANG Hu, I iZ iCHANG C e g L N S u in , HAO Jnh n , h n , I h xa g Z is e g ZHE i, ANG n f NG Je HU J gu i
大鼠 6 0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 , 组均以大肠杆菌腹腔注射 ,建立 A I 2 L 动物模型 。治疗组在注射 大肠杆菌 3 i 后 , 0m n 经大 鼠尾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 。分别于注射大肠杆 菌后 36 1 、 、2h测定 2组血中 I一 、 一 0的变化。 L8I 1 L 结果 : 模型组注射 大肠杆菌后 3h出现 A u症状 , 6 h更为 明显 ,2 1 h口吐粉红色分泌物 , 解剖后 肉眼所见双肺有 明显
单侧肺精确滴注法制作小鼠单侧急性肺损伤模型的研究

单侧肺精确滴注法制作小鼠单侧急性肺损伤模型的研究姜宝珍;刘泽玉;刘星;张志红【摘要】经导管气管内滴注方法制作一种操作简捷可靠、剂量精确的小鼠单侧肺损伤模型.经导管分别滴注生理盐水(NS组)、0.05%伊文斯兰(EB组)、脂多糖(LPS 组)至小鼠左肺,6h测呼吸功能(Pehn),24 h取肺脏进行病理分析,插管成功率为100%.解剖显示EB组小鼠左肺均匀分布EB,右肺无明显异常;NS组和EB组小鼠Peh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S组Pehn与NS组、E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NS组和EB组小鼠双肺病理HE染色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LPS组小鼠肺出现严重肺损伤.【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51)008【总页数】4页(P1221-1224)【关键词】单侧气管滴注;伊文斯兰;脂多糖【作者】姜宝珍;刘泽玉;刘星;张志红【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合肥23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动物实验研究所,北京10002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内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9近年来随着实用性医学研究的深入,各种疾病的动物模型更能够接近人类疾病临床表现。
急性肺损伤是创伤、急救医学不可避免的研究问题,不同类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也应运而生。
小鼠易得且廉价,其基因背景99%与人类共享[1],因此科学家多用小鼠来制作各种疾病模型。
同样地,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也被广泛应用。
而如何精准地制作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是关键。
气管滴注方法是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时经常使用的手术方法之一。
而现有的国内外气管滴注方法操作[2-7]误差较大,造成造模显著的不稳定性和病变的不确定性。
急性肺水肿的实验报告

急性肺水肿的实验报告急性肺水肿的实验报告引言:急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心脏病、肺炎等疾病患者。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模型,深入研究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
实验组注射模拟心力衰竭药物,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观察两组小鼠在一定时间内的呼吸状况、肺部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
实验过程:1. 实验组小鼠注射模拟心力衰竭药物,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2. 观察两组小鼠在注射后的呼吸状况,记录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标。
3. 在一定时间后,对两组小鼠进行解剖,取出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4. 实验组小鼠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如呼吸机辅助通气、利尿剂等,观察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注射后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减小,呼吸困难明显。
2. 对照组小鼠呼吸状况正常,无明显异常。
3. 病理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小鼠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肺泡壁增厚等病理变化,而对照组小鼠肺组织正常。
4. 实验组小鼠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肺组织病理变化也有所改善。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心力衰竭药物注射可以引起小鼠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和肺组织病理变化是其主要特征。
而对照组小鼠未出现这些症状,说明药物注射是引起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方面,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利尿剂在缓解呼吸困难和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这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对急性肺水肿患者可以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和利尿措施。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心力衰竭药物注射可以引起小鼠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和肺组织病理变化是其主要特征。
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利尿剂在缓解呼吸困难和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这些发现对于临床治疗急性肺水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LPS诱导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评价分析

LPS诱导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评价分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通过干扰与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有关的临床急危重症。
过去由于对ALI和ARDS机制研究不清、临床上没有针对性治疗方法,导致疾病的死亡率很高。
近年来,随着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创建ALI动物模型实验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ALI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方面有了较新的进展,新的研究指导临床有望降低ALI和ARDS的死亡率。
本文对LPS诱导鼠急性肺损伤不同模型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广大研究者对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和研究提供进一步认识,为前临床研究提供动物实验基础。
目前,在已發表通过对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活化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在肺组织内的聚集的现象,在ALI和ARDS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1-2]。
然而PMN移动到肺部不同部位引起ALI和ARDS的原理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用于研究PMN与ALI和ARDS 的关系主要方法为在LPS诱导下复制肺损伤鼠模型[3-4],来阐明LPS刺激对化学引诱物的反应增加炎症部位的PMN迁移的作用。
虽然单独使用LPS没有预先考虑存在的疾病、液体复苏或机械通气等客观条件的存在[5-6],无法反映整体人类疾病的复杂性,但是通过对鼠肺损伤模型过程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模拟体内ALI和ARDS的病理生理状态[7],为前临床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本文就LPS 急性肺损伤模型建立总结和分析,为前临床研究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提供合适的参考。
1 LPS诱导下复制肺损伤机制内毒素模型的基础:LPS是一种糖脂,是存在于组成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中的极性脂质头组(脂质A)和链重复二糖[8]。
LPS大多数的生物学效应是由脂质A复制的,即使存在或不存在寡糖O抗原的影响。
急性肺损伤实验动物观察记录

急性肺损伤实验动物观察记录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死亡率仍高达30%~40%,积极探索ALI/ARDS分子标志物是急诊医学工作者的重要
目标[1]。
目前虽然发现20余种与ALI诊断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2],但尚无单个标志物可用于ALI的临床实践。
脂钙蛋白2/中性粒细胞
明胶酶关联运脂蛋白(LCN2/NGAL)组成性表达于粒细胞并储存于特
异性颗粒中,炎症状态下上皮细胞诱导性表达LCN2增加[3]。
组织LCN2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渗出程度密切相关[4,5,6],LCN2也可提示氧化
应激水平[7],在炎症性肺损伤模型中受损肺组织LCN2表达显著增加[8,9]。
肺上皮细胞凋亡被认为是脓毒症相关ALI发展过程的关键一环[10,11],而LCN2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12,13,14]。
脂多糖(LPS)可剂量依赖性引起肺组织表达LCN2增加[15]。
这些实验研究提示LCN2可能在脓毒症肺损伤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血浆NGAL水平能够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及是否出现多器官损伤[16]。
由于
脓毒症器官损伤最常累及肺脏,加上LCN2/NGAL具有相对分子量是小、细胞外分泌、抗蛋白酶降解等特点[17],笔者推测LCN2可能作为脓毒
症相关肺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急性肺损伤模型制作及不同时间点伤情变化规律

急性肺损伤模型制作及不同时间点伤情变化规律胡陈;陆红祥;曾灵;张华才;蒋建新;孙剑会;甘乐彬;刘迪;张安强;黄宏;杜娟;文大林;陈民佳【摘要】目的建立简便可行的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伤情变化规律.方法 10~12周龄C57BL/6雄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6只和脂多糖(LPS)损伤组30只,LPS损伤组又分为损伤后3d(LPS-d3)、5d(LPS-d5)、7d(LPS-d7)、9d(LPS-d9)、11d(LPS-d11)5组,每组6只小鼠.利用鼻饲法滴注LPS,伤后3、5、7、9、11d取材,通过肺大体观察、计算肺体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病理评分,评估不同时间点急性肺损伤伤情变化情况.结果肺大体观察伤情变化规律表现为LPS-d3伤情最重,肝样变区域占全肺面积35%,LPS-d5、LPS-d7逐渐修复,肝样变区域占全肺面积分别为20%、9%,LPS-d9基本完全修复,双肺无块状肝样变,仅肺门处有红色块状充血,LPS-d11双肺未见明显出血改变,损伤恢复完全.肺体指数:生理盐水组(0.6±0.056),LPS-d3(1.0±0.292),LPS-d5(0.8±0.121),LPS-d7(0.8±0.153),LPS-d9(0.8±0.146),LPS-d11(0.8±0.133);病理评分:生理盐水组(0.2±0.192)分,LPS-d3(20.7±0.577)分,LPS-d5(12.3±2.646)分,LPS-d7(12.4±3.863)分,LPS-d9(3.6±1.678)分,LPS-d11(3.3±2.404)分.LPS损伤组损伤后3d肺体指数、生理盐水组与LPS损伤组损伤后不同天数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57BL/6小鼠通过鼻饲法滴注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简便可行,急性肺损伤模型,伤情表现为损伤后第3天伤情最重,后逐渐恢复,损伤后第11天基本恢复.【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21)008【总页数】5页(P601-605)【关键词】肺损伤;肺泡上皮修复;鼻饲法;脂多糖【作者】胡陈;陆红祥;曾灵;张华才;蒋建新;孙剑会;甘乐彬;刘迪;张安强;黄宏;杜娟;文大林;陈民佳【作者单位】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550004 贵阳,贵州医科大学;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9肺脏作为可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经常遭受外界环境中微生物和毒素的损伤[1]。
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TLR4及TNF—α表达

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TLR4及TNF—α表达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抗体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腔内注射等量0.9%NaCl。
模型组腹腔内注射LPS(4 mg/kg)。
抗体组在造模前8~10 h,应用小鼠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TLR4/MD2)复合物抗体腹腔内注射50 μg。
各组均在造模5 h后留取血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内毒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LPS的含量,HE 染色判定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RT-PCR测定小鼠肺组织TLR4基因表达,Western-blot测定TLR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
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抗体组小鼠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呈ALI表现;和模型组比较,抗体组TLR4 mRNA、蛋白及TNF-α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
结论:急性肺损伤机制可能与LPS 和TLR4受体结合介导TNF-α信号途径相关。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在创伤、重症感染、休克等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的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1];脂多糖(LPS)诱导的ALI在重症感染后早期出现[2],并且死亡率较高[3]。
Toll like receptors(TLRs)家族和先天性免疫系统关系比较密切[4],其中TLR4目前研究最多,是LPS受体[5]。
本实验基于建造小鼠内毒诱导ALI[6-7],深入探讨ALI、LPS和TLR4及TNF-α之间的关系及损伤机制,并可能为临床A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材料、仪器及试剂DNA marker(大连宝生物)和引物(大连宝生物),梯度PCR仪器(德国Biometre公司),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DU800核算蛋白分析仪(德国BECKMAN COULTER公司),半干式转膜仪,辣根标记羊抗兔二抗(北京中杉金桥)兔抗小鼠TLR4抗体(SANTA),DNA及蛋白maker(大连宝生物),引物(大连宝生物)。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鼠类模型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i s s n .1673-436X.2012.022.010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鼠类模型研究进展陈超蕾 陈成水 马源ʌ摘要ɔ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现代危重医学的一大难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㊂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很多研究是在动物急性肺损伤模型上进行的,根据致病因素研制模型,再根据模型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以及治疗方案㊂因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作一直是研究重点和热点㊂作者综述了目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鼠类模型的研究现状㊂ʌ关键词ɔ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鼠类模型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m u r i n em o d e l s o f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n d r o m e C H E NC h a o -l e i ,C H E N C h e n g -s h u i ,M AY 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i t a l o f W e n z h o u M e d i c a lC o l l e ge ,W e n z h o u3250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L I )a n d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s y n d r o m e (A R D S )a r es e v e r e i nf l a mm a t o r y l u ng d i s e a s e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h v e r y hi g h m o r t a l i t y ,b u tt h e i r p a t h o g e n e s i si s n o tf u l l u n d e r s t o o d .M o s t o f t h e s t u d y a b o u tA L I /A R D Sd o t h e i r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d i f f e r e n t a n i m a lm o d e l s c a u s e db y d i f f e r e n t p a t h o g e n i cf a c t o r s ,a n dt h e ns t u d y t h e w h o l e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a n dt r e a t m e n t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s t u d i e so fa n i m a l m o d e l so f A L I /A R D S a r ea l w a ysr e s e a r c h e r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a n d h o t s p o t s .T h i s a r t i c l ew i l l r e v i e wt h e c u r r e n t p r o gr e s s o f t h em u r i n em o d e l s o fA L I /A R D S .ʌK e y wo r d s ɔ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M u r i n em o d e l 急性肺损伤(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L I )在1967年首次提出,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㊂病理生理特征是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1]㊂A L I 发展至严重阶段(氧合指数<200m m H g)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d i s t re s s s yn d r o m e ,A R D S )㊂1 动物模型研究概况目前动物模型是研究A L I /A R D S 发病机制㊁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等的主要实验方式㊂由于A L I/A R D S 具有发病诱因复杂及参与的炎症因子㊁细胞种类繁多的特点,尚未有模型可以完全模拟出A L I /A R D S 所有病变特征和其病理生理演变过程㊂但不能否认动物模型在研究A L I /A R D S 中具有重要作用㊂根据不同动物,模型可分为鼠类㊁兔类㊁犬类㊁绵羊等㊂其中,鼠类的低成本及其相关的免疫学㊁细胞生物学角色的可用性使得该类模型在实验基础研究中运用较多;且鼠类模型发展后的转基因鼠可以评估特殊基因的生理功能[2]㊂本文讨论了目前数种肺损伤鼠类造模方式,A L I /A R D S 与其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回顾了几种肺损伤鼠类模型系统的特点,以期能为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提供一些新的参考㊂2 鼠类模型的分类A L I /A R D S 的病因各异,但是病理㊁病理生理和临床过程基本上并不依赖于特定病因,共同基础是肺泡-毛细血管的急性损伤㊂肺损伤可以是直接的,如病毒感染㊁胃酸或毒气的吸入㊁胸部创伤等导致内皮或上皮细胞物理化学性损伤㊂而更多见的则是间接性肺损伤㊂因此,鼠类模型可做以下几种分类㊂2.1 直接肺损伤模型2.1.1 盐酸吸入模型 常见的A L I /A R D S 发病诱因包括胃内容物吸入㊁肺炎㊁败血症等[3]㊂盐酸致肺损伤模型则依据胃酸误吸的原理,将鼠类麻醉后予㊃13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11月第32卷第22期 I n t JR e s pi r ,N o v e m b e r 2012,V o l .32,N o .22以气管内吸入75μl盐酸(p H=1.8)[4],或者4μl/g 盐酸(p H=1.0)[5],均可使动物发生A L I/A R D S㊂盐酸吸入后可直接损伤支气管肺组织㊁肺泡-毛细血管膜,还可诱发肺内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肺部通透性增加,形成肺水肿[6]㊂但由于临床A L I/ A R D S患者误吸胃内容物并非只为单纯的酸,因而该模型无法完全模拟出此类致病因素导致的A L I/A R D S㊂2.1.2机械通气模型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利用机械辅助通气的方式,达到维持㊁改善和纠正患者诸多原因所致的急/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的一种治疗措施,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是机械通气应用中的严重并发症㊂P e d r e i r a等[7]将大鼠麻醉后予以高压通气(气道峰压25c m H2O,呼气末正压0c m H2O,频率50次/m i n),并在通气过程中予气管切开术,气道处插入20号探针,分别在吸气和呼气间歇期测量气道压力,以保证缝合处没有漏气㊂该模型证明高气道峰压和0c m H2O呼气末正压的通气可以通过以下几点造成大鼠明显的肺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加重肺部水肿,急性炎症和肺泡出血导致严重组织学损伤㊂高容积通气可导致吸气末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过度牵拉,继而出现弥漫性肺泡损伤㊁肺水肿㊁上皮及微血管通透性增高㊂发生A L I或A R D S后,呼气末肺容积明显减小,肺泡和终末气道的周期性开闭可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大量损失,加重肺不张和肺水肿㊂同时,由于此时肺组织病变的不均一性,在局部扩张的肺泡和萎陷的肺泡之间产生很强的剪切力也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8]㊂另外,通气过程中存在一些产生氧化剂的潜在因素,包括白细胞㊁促氧化剂酶类,以及通气时吸入的高浓度氧;其中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引起炎症及氧化状态,从而超过了机体的抗氧化防御机制㊂有文献充分证明氧化应激在A L 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氧化应激也存在于机械通气导致A L I的机制中[7]㊂2.1.3油酸注射模型油酸致肺损伤动物模型为经典A L I/A R D S模型之一,其在病因上较好地模拟了严重创伤㊁多发性骨折㊁脂肪栓塞等所致A L I/ A R D S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9]㊂纯油酸0.2m l/k g 注射入大鼠尾部静脉即可出现相应A L I/A R D S症状[10]㊂大鼠在静脉注射油酸后5m i n肺内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3倍,15m i n内肺泡-毛细血管膜屏障显著破坏,肺泡内液体明显增多,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发生急剧改变㊂因此在急性渗出期,油酸诱导的肺损伤和临床A L I/A R D S患者均可表现为肺毛细血管充血㊁血管内凝血㊁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坏死,肺泡及肺泡间隙富含蛋白的漏出液增多㊂其不同之处为油酸性肺损伤呈局灶性分布,临床A L I/ A R D S患者则为两肺弥漫性㊂增殖期时二者都表现为肺泡Ⅱ型细胞增殖,两肺单核细胞浸润,水肿液吸收㊂修复期时,临床A L I/A R D S病理表现为两肺纤维母细胞增殖和纤维化重于油酸致肺损伤模型[9]㊂2.1.4呼吸道肠道病毒模型呼吸道肠道病毒亦称呼肠孤病毒,为具分节段双链R N A基因组的一类病毒㊂L o n d o n等[11]轻度麻醉大鼠后,将1ˑ107p f u 的呼肠孤病毒1/L混入无菌生理盐水中,通过鼻腔接种,剂量30μl(每个鼻孔15μl);接种病毒后,大鼠肺部高度水肿,大部分区域出现出血现象㊂所有动物都表现出临床可以观察到的肺炎,60%的动物在6~10d内死亡㊂感染第1周,出现肺部有关淋巴结增生㊂组织学上可观察到具有诊断意义的透明膜,感染后第9天某些肺泡管道中可出现成熟透明膜㊂该研究认为此模型不同于其他A L I/A R D S短期治疗模型,呼吸道肠道病毒1/L感染的小鼠从最初的肺水肿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到最终的纤维化修复损伤均可以观察到病理生理学改变,可用于指导A L I/A R D S肺泡内及间质纤维化的治疗㊂2.1.5禽流感病毒模型自1997年香港发生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以来,人类面临禽流感大流行的严重威胁㊂A R D S成为禽流感病毒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㊂目前研究表明,在鼠类中,该病毒感染后可以导致典型的A L I/A R D S,死亡率可高达80%,动物可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肺部炎症细胞渗透及肺泡水肿㊁出血等明显A L I/A R D S改变㊂X u等[12-13]通过鼻腔接种100倍M I D50H5N1病毒(50μl)模拟禽流感病毒所致肺损伤模型㊂该模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病毒接种后3~5d时初期周围支气管不均匀的肺炎,大量周围支气管损伤㊁出血㊁充分进展的细支气管炎,以及第8天出现支气管肺炎㊂病理学损伤特点为炎症细胞在肺部的大量聚集,间质及肺泡水肿与明显出血㊂I m a i等[14]研究表明H5N1病毒可以触发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活性氧簇,通过一系列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氧化磷脂质,可激活炎症因子的产生,及经T L R4-T R I F-T R A F6信号通路加重A L I/A R D S症状㊂研究证实H5N1无需预先培育就能在B A L B/c小鼠的呼吸道内有效复制,而这种鼠类模型同时也概括了大部分临床及病理学变化,包括淋巴细胞减少症㊂因此,该鼠类模型不仅使研究H5N1引起A R D S的发病机制成为可能,而且还提供了治疗H5N1引起A R D S的基础研究[12]㊂㊃23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11月第32卷第22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2,V o l.32,N o.222.2间接肺损伤模型2.2.1内毒素模型内毒素即脂多糖(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L P S),是革兰阴性杆菌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学效应由类脂质A产生㊂血浆中L P S与其结合蛋白(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L B P)相结合,L P S-L B P结合物激活单核细胞㊁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上的C D14/ T L R4受体,进而触发炎性介质的释放[15]㊂模型制作方法有如下几种:①静脉注射法:通过静脉注射L P S5m g/k g,制造鼠类A L I模型[16],此类方法为间接肺损伤模型㊂②气管吸入或滴入法:气管滴注L P S是一种众所周知的A R D S造模手段㊂L P 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引起中性粒细胞渗出并进一步损伤肺部组织㊂受刺激的白细胞产生多种肺部损伤有关的调节分子,如促血小板活性因子㊁花生四烯酸代谢分子㊁细胞因子㊁蛋白酶及自由基㊂方法为戊巴比妥(40m g/k g)腹腔麻醉S p r a g u e-D a w l e y小鼠(~350g),每只小鼠气管滴入L P S500μg[17],此类为直接肺损伤模型㊂③腹腔注射内毒素法:可采用内毒素10m g/k g㊁15m g/k g㊁20m g/k g分别注射进腹腔,观察长期死亡率(2㊁7㊁14d)㊂另可采用15m g/k g的内毒素注射入清醒大鼠的腹腔,用于评估肺损伤的终末点为白细胞在肺组织中的聚集㊁肺部含水量㊁组织病理学的分析㊁一系列促炎介质的表达㊂该种A L I小鼠模型重现了临床A R D S的几大特性,包括炎症反应㊁肺水肿以及死亡率:①在肺组织中有白细胞的早期聚集,实验综合征出现的特点与临床较一致㊂中性粒细胞的迁移是由趋化因子所驱动,而且由早期表达的黏附分子所促进㊂②内毒素引起诸多炎症性及免疫调节介质的快速表达,这些介质包括白介素1β(I L-1β)㊁I L-4㊁I L-6㊁I L-10㊁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㊂③内毒素打击的动物因为微血管损伤的二度打击出现了肺部水肿,而这正是A R D S临床特征之一㊂④在浓度依赖情况下内毒素导致的死亡率与临床上报道的死亡率相互对应[18]㊂2.2.2烧伤/烟雾吸入模型临床中严重烧伤经历了创伤㊁休克㊁感染等危重病程,而上述病程特点正是烧伤后A R D S发病的重要原因和高危因素㊂为模拟这一临床过程,S i o等[19]将大鼠麻醉后置入绝缘装置内,暴露30%体表面积,暴露的体表浸入95ħ的水中8m i n,制作成烧伤所致肺损伤模型㊂通常烧伤后6~24h内会迅速出现肺部水肿㊂烧伤后大鼠模型气体交换系统受损,肺及胸廓顺应性下降,肺部血管阻力增高,并最终导致A L I/A R D S㊂烟雾吸入性损伤则明显加重烧伤的病情[20],发生A R D S者病死率较高,达30%~90%㊂制作该模型时需将大鼠麻醉,固定至操作台,行气管插管术后,予连接微型烟雾发生装置,大鼠吸入烟雾气体2次,每次30s,中间间隔时行自主呼吸室内空气[21]㊂烟雾吸入后,气道黏膜上皮脱落,炎症因子㊁黏液分泌及呼吸系统黏膜纤毛清除机制受损,导致气道梗阻,从而动脉氧分压下降㊁肺部血管收缩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与肺部水肿㊁气体交换受损及肺部细菌感染,最终导致A L I/A R D S[22]㊂2.2.3输血模型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 r a n s f u s i o n-r e l a t e d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T R A L I)被定义为在输注包含血浆的血液制品后ɤ6h时发生的一种A L I[23]㊂其发病机制与输注血中的白细胞抗体有关,包括抗H L A(Ⅰ类㊁Ⅱ类)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抗特定粒细胞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和在日常阶段细胞产生并累积而成的生物活性L P S的渗透[24],它们与受者白细胞起反应并激活补体,引起中性粒细胞黏附和肺内聚集,导致内皮损伤和毛细血管渗漏,发生A L I/A R D S㊂L o o n e y等[25]麻醉B A L B/c小鼠后,静脉给予小鼠MH C-1抗体(4.5m g/k g),制造了A L I/A R D S模型,模型特征为过度肺水肿,肺泡间隙减少,肺血管增生及上皮细胞蛋白渗透性增高㊂S i l l i m a n等[24]认为T R A L I是一种二次打击的模型:首先是患者的基础情况,其次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渗透,包括输血制品时包含的免疫球蛋白等㊂因此为模拟临床T R A L I,其在S p r a g u e-D a w l e y大鼠腹腔内注入L P S(2m g/k g),待L P S潜伏期结束后,安乐死大鼠,胸骨正中切开术分离肺组织,灌注冻存血浆㊂并用血管紧张素Ⅱ及低氧再次打击肺部,以确保他们对生理性刺激有反应㊂该模型证明了冰冻血液成分中的脂类可以刺激已经黏附的中性粒细胞,引起内皮细胞损失及肺部渗透性增高㊂2.2.4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后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部分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将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㊂缺血再灌注所致A L I是氧化剂介导的急性肺与血管损伤的一个重要模型㊂缺血血管选择部位可为肺内动脉,或肺外动脉㊂肺内动脉法为钳夹左侧肺门30m i n,后恢复灌注2~6h,该模型可用于研究肺移植后的肺损伤[26]㊂肺外动脉法则有:①肠系膜动脉阻断法:肠系膜上动脉阻断40m i n后予以㊃33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11月第32卷第22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2,V o l.32,N o.226h再灌注[27];②肾动脉阻断法:双侧肾蒂钳夹45m i n后予以恢复血液灌注6h[28]㊂肺外动脉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模型发病机制被认为主要是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血液系统中T N F等炎症因子激活,磷脂酶A2活性显著增强,肺内中性粒细胞浸润㊂但目前有研究表明T N F-α在小肠缺血再灌注致A L I过程中并不是必需的[29]㊂2.2.5胰腺炎模型临床中,有33%的急性胰腺炎在入院之前死亡,其中大部分是与A L I/A R D S相关[30]㊂目前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胰腺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其中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㊁游离脂肪酸㊁胰酶㊁细胞因子㊁黏附分子㊁一氧化氮㊁补体㊁血小板活化因子㊁活性氧㊁蛋白水解酶等[31]㊂20世纪末B h a t i a等[32]通过给小鼠补充含乙硫氨基酪酸的食物(不含胆碱)复制出该鼠类模型㊂H u a n g 等[33]采用腹腔内频繁注射雨蛙肽(50μg/k g)10h,造成A L I/A R D S㊂K o n g等[34]则通过20%左旋精氨酸(200m g/100g)腹腔内注射,另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m l/k g,0.1m l/m i n)亦可制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较成熟的鼠类模型㊂2.2.6蛇毒因子模型 A L I/A R D S发病过程中,多种炎症因子趋化中性粒细胞进入肺间质和肺泡,释放氧自由基等物质,从而损伤内皮细胞,导致肺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㊂目前研究表明补体C5a在A L I/A R D S发病中扮演了促炎角色[35]㊂M u l l i g a n等[36-37]采用4U纯化的蛇毒因子静脉注射入L o n g E v a n s大鼠(300~350g)体内,成功复制出该模型㊂D o e r s c h u k等[38]静脉注射2U蛇毒因子至大鼠体内后发现,蛇毒因子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在毛细血管床内停滞,血管外白蛋白迅速积累以及血管内补体系统激活㊂灌注眼镜蛇毒因子后血管内补体激活的这种方法,可用于进行动物休克(包括A L I/A R D S)模型中急性补体活动的病理生理学研究[36-37]㊂2.3二次打击致肺损伤模型 二次打击 学说,即严重创伤㊁烧伤㊁严重感染㊁大手术㊁脓毒性休克㊁肠道细菌移位㊁失血后再灌注㊁大量输血等均可对机体构成第一次打击,使其免疫细胞处于被激活状态,引起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如并发脓毒症或不恰当复苏等第二次打击,即使程度并不严重,也可引起失控的过度炎症反应,最终可导致A L I/A R D S㊂由于和临床A L I/A R D S进展过程较为接近,二次打击致肺损伤模型目前较受推崇㊂研究可用的模型包括:①2次内毒素打击模型:L P S小剂量(1m g/k g)腹腔注射致伤大鼠后,再予中等剂量L P S(5m g/k g)气管滴入[39];②油酸+内毒素模型:油酸(0.2m l/k g)经尾静脉注入,4h后给予小剂量大肠杆菌L P S(2m g/k g)再次打击;③缺血再灌注+内毒素模型:双侧肾蒂钳夹致肾缺血30m i n后恢复双肾血流灌注,手术24h后气管内滴注L P S(50μg)[40];④机械通气+盐酸:气管内滴入盐酸(80μm,p H=1.5)后通气4~5m i n,固定条件为潮气量12.5m l/k g,呼吸频率150次/m i n,以达到盐酸在肺内均匀分布[41];⑤烟雾吸入+细菌感染:将雌性C57B L/6小鼠麻醉后,通过吸入器予以吸入40g棉花燃烧后的烟雾,一共4次,每次吸入时间为1m i n,每次吸入间隔15s自主呼吸室内空气,后经鼻内给予3.2ˑ107c f u铜绿假单胞菌[42]㊂二次打击致肺损伤模型的制作要求较高,需确保机体能在第一次打击中存活㊂其次,二次打击的时间间隔也是影响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死亡率的重要因素㊂3问题与展望应用鼠类A L I/A R D S模型在研究A L I/A R D S 发病机制所做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㊂就目前来讲,鼠类模型仍然是模拟程度最高的㊂既往鼠类模型研究中通常以一次打击导致A L I/A R D S,现通过对鼠类模型研究的深入探索,逐渐演变出 二次打击 ㊂但是我们无法否认一点,那就是临床中A L I/ A R D S为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协同作用而发病,且致病因素之间存在复杂联系㊂而目前鼠类A L I/ A R D S模型都是基于1种或者2种方法导致损伤的,也无法考虑到模型的内在因素的影响,以致出现矛盾的实验结果㊂那么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研究者在选择动物模型时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模型的特点,根据自身条件及实验设计选择恰当的鼠类种类,并规范自身操作技能,尽可能减少相同种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力求模型制作的标准化及合格化㊂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动物模型的继续探索,我们可以预见会有模拟度更高的多致病因素的动物模型出现㊂而鼠类模型在其中也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㊂4结束语鼠类A L I/A R D S模型的建立是研究A L I/ A R D S必不可少的途径,随着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对A L I/A R D S更进一步的认知,鼠类模型将会更趋于完善㊂㊃43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11月第32卷第22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2,V o l.32,N o.22参考文献[1] A s h b a u g h D G,B i g e l o w D B,P e t t y T L,e t a l.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i na d u l t s.L a n c e t,1967,2:319-323.[2] M a t u t e-B e l l oG,F r e v e r tC W,M a r t i nT R.A n i m a lm o d e l so f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A mJ P h y s i o l L u n g C e l lM o l P h y s i o l,2008,295:L379-L399.[3] A t a b a iK,M a t t h a y MA.T h e p u l m o n a r yp h y s i c i a n i nc r i t i c a lc a r e.5: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n dt h e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d i s t re s ss y n d r o m e:d e f i n i t i o n sa n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y.T h o r a x,2002,57: 452-458.[4] A l l e n G B,L e c l a i r T,C l o u t i e r M,e ta l.T h er e s p o n s et or e c r u i t m e n t w o r s e n s w i t h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l u n g i n j u r y a n df i b r i na c c u m u l a t i o n i n am o u s em o d e l o f a c i d a s p i r a t i o n.A mJP h y s i o l L u n g C e l lM o l P h y s i o l,2007,292:L1580-L1589.[5] A l l e nG B,C l o u t i e r M E,L a r r a b e e Y C,e ta l.N e i t h e rf i b r i nn o r p l a s m i n o g e na c t i v a t o r i n h i b i t o r-1d e f i c i e n c yp r o t e c t s l u n gf u n c t i o n i nam o u s em o d e l o f a c u t e l u ng i n j u r y.A mJPh y si o lL u n g C e l lM o l P h y s i o l,2009,296:L277-L285.[6] P e l o s iP,DᶄO n o f r i oD,C h i u m e l l oD,e ta l.P u l m o n a r y a n de x t r a p u l m o n a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a r ed i f fe r e n t.E u rR e s p i r J S u p p l,2003,42:48s-56s.[7] P e d r e i r aP R,G a r cía-P r i e t o E,P a r r a D,e ta l.E f f e c t s o fm e l a t o n i n i n a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o d e l o f v e n t i l a t o r-i n d u c e d l u n gi n j u r y.A mJ P h y s i o l L u n g C e l lM o l P h y s i o l,2008,295:L820-L827.[8]S l u t s k y A S.L u n g i n j u r y c a u s e db y m e c h a n i c a lv e n t i l a t i o n.C h e s t,1999,116(1S u p p l):9S-15S.[9]陆月明.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析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81-83.[10]赵鸣武,孙德俊,马大龙,等.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小鼠油酸型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58-161.[11] L o n d o n L,M a j e s k i E I,P a i n t l i a MK,e t a l.R e s p i r a t o r yr e o v i r u s1/L i n d u c t i o no f d i f f u s e a l v e o l a r d a m a g e:am o d e l o f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s y n d r o m e.E x p M o lP a t h o l,2002,72:24-36.[12] X u T,Q i a o J,Z h a o L,e ta l.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s y n d r o m e i n d u c e d b y a v i a ni n f l u e n z a A(H5N1)v i r u si nm i c e.A mJ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M e d,2006,174:1011-1017.[13] X uT,Q i a oJ,Z h a o L,e ta l.E f f e c to fd e x a m e t h a s o n eo n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s y n d r o m ei n d u c e db y t h e H5N1v i r u s i nm i c e.E u rR e s p i r J,2009,33:852-860. [14]I m a iY,K u b aK,N e e l y G G,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o x i d a t i v es t r e s s a n d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4s i g n a l i n g a s ak e yp a t h w a y o f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C e l l,2008,133:235-249.[15] G u h aM,M a c k m a n N.L P Si n d u c t i o no f g e n ee x p r e s s i o ni nh u m a nm o n o c y t e s.C e l l S i g n a l,2001,13:85-94.[16] F e n g Y,Y a n g Q,X uJ,e ta l.E f f e c t so fHMG B1o nP MNa p o p t o s i sd u r i n g L P S-i n d u c e d a c u t el u n g i n j u r y.E x p M o lP a t h o l,2008,85:214-222.[17]S a t oK,K a d i i s k a M B,G h i o A J,e ta l.I nv i v ol i p i d-d e r i v e df r e e r a d i c a l f o r m a t i o n b y N A D P Ho x i d a s e i n a c u t e l u ng i n j u r yi n d u c e db y 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am o d e l f o rA R D S.F A S E BJ,2002,16:1713-1720.[18] K a b i rK,G e l i n a sJ P,C h e n M,e t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am u r i n em o d e l o f e n d o t o x i n-i n d u c e d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S h o c k, 2002,17:300-303.[19]S i oS W,M o o c h h a l aS,L uJ,e ta l.E a r l y p r o t e c t i o nf r o mb u r n-i n d uc ed a c u te l u n g i n j u r y b y d e l e t i o n o fp r e p r o t a c h y k i n i n-A g e n e.A mJ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 M e d,2010, 181:36-46.[20] D e m l i n g R,L a l o n d e C,Y o u n Y K,e ta l.E f f e c to f g r a d e di n c r e a s e si ns m o k ei n h a l a t i o ni n j u r y o nt h ee a r l y s y s t e m i cr e s p o n s e t o ab o d y b u r n.C r i tC a r eM e d,1995,23:171-178.[21]J a c o bS,D e y oD J,C o xR A,e t a l.M e c h a n i s m s o f t o x i c s m o k ei n h a l a t i o na n db u r n i n j u r y:r o l eo fn e u t r a l e n d o p e p t i d a s ea n dv a s c u l a r l e a k a g ei n m i c e.T o x i c o l M e c h M e t h o d s,2009,19: 191-196.[22] E n k h b a a t a rP,M u r a k a m iK,S h i m o d aK,e t a l.T h e i n d u c i b l en i t r i co x i d es y n t h a s ei n h i b i t o r B B S-2p r e v e n t s a c u t el u n gi n j u r y i n s h e e p a f t e r b u r na n ds m o k e i n h a l a t i o n i n j u r y.A mJ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M e d,2003,167:1021-1026.[23] T o y P,P o p o v s k y MA,A b r a h a mE,e t a l.T r a n s f u s i o n-r e l a t e d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d e f i n i t i o n a n d r e v i e w.C r i tC a r eM e d,2005,33:721-726.[24]S i l l i m a nC C,B j o r n s e n A J,W y m a n T H,e ta l.P l a s m aa n dl i p i d sf r o m s t o r e d p l a t e l e t sc a u s ea c u t el u n g i n j u r y i n a na n i m a lm o d e l.T r a n s f u s i o n,2003,43:633-640.[25] L o o n e y M R,S uX,V a nZ i f f l e J A,e t a l.N e u t r o p h i l s a n d t h e i rF c g a mm a r e c e p t o r s a r e e s s e n t i a li n a m o u s e m o d e l o ft r a n s f u s i o n-r e l a t e d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J C l i n I n v e s t,2006,116: 1615-1623.[26] Z h a n g X,B e d a r d E L,P o t t e r R,e ta l.M i t o g e n-a c t i v a t e d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s r e g u l a t e HO-1g e n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f t e r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 l u n g i n j u r y.A mJ P h y s i o l L u n g C e l lM o lP h y s i o l,2002,283:L815-L829.[27] B e nD F,Y uX Y,J i G Y,e t a l.T L R4m e d i a t e s l u n g i n j u r y a n d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i n t e s t i n a l 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JS u r g R e s,2012,174:326-333.[28] G uJ,C h e n J,X i a P,e ta l.D e x m e d e t o m i d i n ea t t e n u a t e sr e m o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i n d u c e db y r e n a l 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i nm i c e.A c t aA n a e s t h e s i o l S c a n d,2011,55:1272-1278. [29]S o a r e sA L,C o e l h oF R,G u a b i r a b aR,e ta l.T u m o rn e c r o s i s㊃53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11月第32卷第22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2,V o l.32,N o.22f a c t o r i sn o t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n t e s t i n a l 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i n d u c e d l u n g i n f l a mm a t i o n.S h o c k,2010,34:306-313.[30] A n d e r s s o nR,A n d rén-S a n d b e r g A.F a t a l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a t i e n t s n e v e r r e a c h i n g h o s p i t a l.P a n c r e a t o l o g y,2003,3:64-66.[31]S t e e r M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a n d l u n gd i se a s e s.R e s p i rP h y s i o l,2001,128:13-16.[32] B h a t i a M,S a l u j a A K,H o f b a u e r B,e ta l.T h ee f f e c t s o fn e u t r o p h i ld e p l e t i o n o nac o m p l e t e l y n o n i n v a s i v e m o d e lo f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a s s o c i a t e dl u n g i n j u r y.I n tJ P a n c r e a t o l,1998,24:77-83.[33] H u a n g J,M o o c h h a l aS M,M o o r eP K,e t a l.F l u r b i p r o f e na n dH C T1026p r o t e c t m i c ea g a i n s t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a s s o c i a t e dl u n g i n j u r y.S h o c k,2005,24:182-187.[34] K o n g X,Z h a n g C,J i nX,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o fHM G B1Ab o xo nl u n g i n j u r y i n m i c e w i t h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B i o f a c t o r s, 2011,37:323-327.[35] B h a t i aM,M o o c h h a l aS.R o l eo f i n f l a mm a t o r y m e d i a t o r s i nt h e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JP a t h o l,2004,202:145-156.[36] M u l l i g a n M S,S c h m i d E,B e c k-S c h i mm e r B,e t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a n d r o l e o f C5ai n a c u t el u n g i n f l a mm a t o r yi n j u r y i n r a t s.JC l i n I n v e s t,1996,98:503-512.[37] M u l l i g a n M S,S c h m i dE,T i l lG O,e ta l.C5a-d e p e n d e n tu p-r e g u l a t i o ni n v i v oo fl u n g v a s c u l a rP-s e l e c t i n.JI mm u n o l, 1997,158:1857-1861.[38] D o e r s c h u kC M,Q u i n l a n WM,D o y l eN A,e ta l.T h er o l eo fP-s e l e c t i na n dI C AM-1i na c u t el u n g i n j u r y a sd e t e r m i n e du s i n g b l o c k i n g a n t i b o d i e s a n dm u t a n tm i c e.J I mm u n o l,1996, 157:4609-4614.[39] L i Y,W e i H.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t w o-h i t"i n d u c e dr e f r a c t o r y h y p o x e m i a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m o d e l i n r a t s.JH u a z h o n g U n i vS c iT e c h n o l o g M e dS c i,2009,29:470-475.[40] B a s uR K,D o n a w o r t hE,W h e e l e rD S,e t a l.A n t e c e d e n t a c u t ek i d n e y i n j u r y w o r s e n s s u b s e q u e n t e n d o t o x i n-i n d u c e d l u n g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a t w o-h i tm o u s em o d e l.A mJP h y s i o lR e n a lP h y s i o l,2011,301:F597-F604.[41] G u r k a n O U,OᶄD o n n e l l C,B r o w e r R,e t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e f f e c t s o fm e c h a n i c a l v e n t i l a t o r y s t r a t e g y o n l u n g i n j u r y a n ds y s t e m i c o r g a n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m i c e.A mJ P h y s i o l L u n g C e l lM o l P h y s i o l,2003,285:L710-L718.[42] L a n g eM,H a m a h a t aA,T r a b e rD L,e t a l.A m u r i n em o d e l o fs e p s i sf o l l o w i n g s m o k ei n h a l a t i o ni n j u r y.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R e sC o mm u n,2010,391:1555-1560.(收稿日期:2012-02-02﹏﹏﹏﹏﹏﹏﹏﹏﹏﹏﹏﹏﹏﹏﹏﹏﹏﹏﹏﹏﹏﹏﹏﹏﹏﹏﹏﹏﹏﹏﹏﹏﹏﹏﹏﹏﹏﹏﹏﹏﹏﹏﹏﹏﹏)㊃简讯㊃‘肺科医师读片指南“‘肺科医师读片指南“,由王彤㊁俞同福㊁尉迟以浩㊁殷凯生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㊂该书联合呼吸㊁放射两科资深专家共同撰写,融合了两科的专业实践心得㊂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是阅读分析胸部影像的基础;下篇为临床各论,主要介绍每个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㊁影像学表现㊁鉴别诊断等㊂书中系统介绍了肺部影像学检查的原理和技术㊁肺部影像学新技术㊁呼吸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㊁肺部常见异常影像及分析思路;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少见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㊁影像学表现㊁鉴别诊断等进行了综合阐述,并针对每个疾病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同时配以了大量的X线㊁C T㊁M R I图片㊂本书贴近临床,将影像学与临床紧密结合,深入浅出,适用于肺内㊁外专业医务人员㊁医学影像学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㊂全书共十七章,76万余字,近千幅图像,精装,各地新华书店均有销售㊂每本150元(含邮寄费)㊂联系地址:①210029,东南大学出版社,张慧收,联系电话138********,(025)83793299;②210029,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彤收,联系电话:(025)83718836-6924㊂㊃63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11月第32卷第22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2,V o l.32,N o.22。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幼猪模型建立的研究

T en r a gopw r i nij t n fnr a s ie ( 0m / g adteL Pgopas w i ui fiooyacai h om u e g e n ci so om an 1 lk ) n h S u l fs no pplsch r e lr e v e o l l r o n o l d ( P ) (5u/ g . L n nt ndm g rcs,sc s ugoyeai ,w s bevdu drh o d i f caia LS 1 g k ) u g u co a aepoes uha n xgnt n a sre ne ecn io o h n l f i l o o t t n me c
v ni t n Re u t P O / i n —a O2c a g d sg i c n l t fe P u i n,a d r a h d A t d r sa 2 e tai . l o sl s a 2 F O2 d A a D h n e i nf a t a h at r S i so i y 6 L f n n e c e U s n a ad t 1 h S g i c n n may wa b e e n b o c o v oa v g i u d a ay i n n ah mo p oo y Co c u i n . i nf a ta o l s o s r d i r n h a e l rl a e l i n ssa d l g p t o r h lg . i v l a q l u n l so B h s yti
E tbi me t f ilt dl . ueL n nu yId cdb n ooi Z A G y 一qa ,IT oP C H bi s lh n ge a s oP Mo e w t Act u gIjr n ue yE d txn h H N in L a . I U, ee
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以及中药治疗研究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进行综合整理,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方面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后发现,中药可为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以及病理模型的研究提供依据,并可以通过各种机制发挥抗感染作用,起到保护肺组织,达到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目的。
【关键词】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药治疗中图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1-0142-02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其更严重阶段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的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急性综合征,其中以脓毒症、重症肺炎、严重创伤等为最主要原因。
ali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由于脂多糖(lps)引起的占绝大多数,可分为lps直接损伤和lps间接损伤(促炎/抗炎反应失衡,促凝/抗凝反应的失衡,氧化应激,胞凋亡紊乱紊乱等),肺泡-毛细血管屏障[1],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失控,并在损伤部位聚集诱发一系列的症状。
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以及中药治疗研究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进行综合整理,以便为临床研究治疗提供参考,现作如下综述。
1 内毒素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1.1 小鼠模型文宁等[2]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具体方法是:选用blb/c小鼠50只,腹腔注射30 mg/kg甲基强的松龙,连续3 d,随后静脉注射内毒素,剂量为10 mg/kg,于注射后2、6 h时取血浆,然后检测所需指标。
结果造模后小鼠肺间质出血与充血,炎细胞浸润,呼吸症状明显,其他脏器如肝、肾、心的病理切片未发现显著的病理变化,提示造模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简称ALI)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肺外的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极易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ARDS),进而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简称MODS)。
因此,AL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其病死率极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并影响其生存质量。
同时,不同动物模型的实验性肺损伤已经用于研究ALI的发病机制。
本文将已有的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急性肺损伤1.1病因在临床上引起ALI的病因及高危因素很多,不同因素所致的ALI在病程及预后有所不同。
ALI病因一般分为肺内因素(直接因素)和肺外因素(间接因素)两大类。
肺内因素包括:(1)化学性因素,如吸入烟尘、胃内容物及氧中毒等;(2)物理性因素,如肺挫伤、放射性损伤等;(3)生物性因素,如重症肺炎。
肺外因素包括: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严重非胸部创伤、大面积烧伤、大量输血、急性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中毒等。
当肺直接损伤时,首先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同时促使肺泡巨噬细胞(PMN)严重反应链的激活,释放多种促炎症因子及炎性介质,导致肺内炎症反应;间接肺损伤因素是激活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肺外炎性介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肺内,肺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靶器官引起进一步损伤[1]。
1.2病理生理ALI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严重的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CurrentSituationofAcuteLungInjuryInAnimalModels周榕颜春松Zhou Rong Yan Chunsong(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Jingxi Nanchang330006)摘要:急性肺损伤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主要表现,往往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先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在其整个发病过程中居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地位。
合理地建立理想的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对研究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2)12-0221-06Abstract:Acute lung injury(ALI)i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mainly in the lungs,also the first appeared in th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or even deci-sive position.Reasonable establishment of an animal model of acute lung injury,tha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and early prevention of acute lung injury.Keywords:ALI;Animal Models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科技广场2012.12常常是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和胸廓整体顺应性的降低,引起肺顺应性的下降。
肺泡上皮细胞的主动清除肺泡液的功能受损,使肺泡内皮和上皮通透性增加,导致肺血管外水分显著增加,造成肺水肿[2]。
我们对ALI病人发病过程中肺的病理生理学的详细研究是有限的,我们的信息主要来自对死亡病人的肺或是做过肺活检的病人的研究。
1.3发病机制AL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是内皮细胞损伤和肺上皮细胞屏障破坏的一种急性炎症疾病,特点是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完整性的破坏、过多的跨膜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释放的促炎症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
同时,肺内炎症介质和抗炎症介质的平衡失调也是ALI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些可能的机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ALI复杂的机制网络[3]。
2ALI动物模型的必要性尽管ALI已经研究了近四十年,临床重症监护在这期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ALI的死亡率仍高达50%—70%[4]。
因此,人们对ALI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早期疾病的防治从未间断过。
要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早期疾病的防治是不能在病人身体上进行的,只有通过对动物实验制作各种疾病模型,研究观察生命现象,进而推用到人。
动物模型为病人与实验室研究提供了一个桥梁。
人类研究能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更重要的是人体疾病的研究结果能够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评估动物与人体疾病之间的联系。
因此,现在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模拟临床的动物模型。
3ALI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分类3.1ALI动物模型的选择鼠类、兔、犬、猪、绵羊、山羊及灵长类等动物都可以作为动物模型。
虽然灵长类动物进化程度高,反应更接近人类,是目前最理想的动物,但由于动物来源困难、费用昂贵,应用受限;而鼠类动物繁殖快,来源容易,虽然其生理基础和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人类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大样本试验中观察其死亡率、生存率等等仍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在基因研究方面,大鼠比小鼠更有优越性,转基因鼠已经更广泛地被运用于肺部炎症的研究过程中[5]。
值得注意的是:小鼠模型实验结果外推至人时应该小心谨慎。
3.2分类据报道,ALI的病因分为肺内与肺外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效果等多方面存在差别[5]。
一般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3.2.1肺内型(1)海水淹溺模型。
麻醉大鼠,向气管内注入海水4ml/kg(3min内),一般30分钟可以复制海水致大鼠肺损伤模型成功[6]。
两次灌注海水约4ml/kg的方法,可成功建立海水致兔急性肺损伤的模型[7]。
目前认为,发生机制可能为海水对肺泡组织的直接损伤及海水淹溺后机体特征性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的过度表达[8],及反复用海水灌洗可降低肺泡衬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浓度,改变肺泡表面张力。
该模型的研究可以有效地用于海水作战及航海作业事故中落水人员的及时救治。
(2)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模型。
麻醉大鼠后进行,气管插管,接小动物呼吸机(ASV0691-001型,Havard,美国),潮气量6ml/kg,PEEP5cmH2O,频率60—70次/分,通气4h,可复制VILI模型[9-10]。
小潮气量通气仍可以导致ALI,机制可能是机械通气使中性粒细胞(PMN)激活。
PMN活化后不但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还可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等,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与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和肺泡液清除率减退[11]。
优点在于,此模型的干扰因素单一,完全模仿了人类使用呼吸机的机制。
缺点在于,模型制作复杂,复制具有挑战性,大鼠观察时间短(4h),而病人需要长时间使用呼吸机。
该模型机制可用于呼吸机并发症的研究。
(3)低pH酸吸入模型。
麻醉大鼠后,向气管内匀速注入稀盐酸(pH=1.25,1.2mg/kg),时间控制在2min 以内,注射完成后保持体位3min,可复制模型[12]。
低pH酸吸入型肺损伤模型的发生机制是中性粒细胞依赖性肺损伤,其特点是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包括I型肺泡上皮细胞,随后是II型肺泡细胞的增殖修复过程。
酸性物质最主要靶部位是肺泡上皮细胞,可引起肺泡上皮细胞转运功能障碍,造成肺泡上皮液体转运障碍[13]。
此模型用于HCL模拟胃酸吸入导致的肺损伤,优点在于循环功能稳定,组织损伤基本局限于肺部;缺点在于不能完全模仿胃酸的吸入,因为人类不是吸入HCL而是复杂胃内容物,有颗粒物、细菌产物、细胞因子,pH常高于1.5。
(4)油酸静脉注入模型。
麻醉大鼠,一次性对鼠尾静脉缓慢注射0.1ml/kg,可复制模型[14]。
据报道[15],油酸导致的肺损伤的特点是早期的肺泡内皮细胞坏死和微血栓栓塞的形成,随后修复期以II型细胞的增殖和胸膜下区域的纤维灶形成为主要特点。
虽然,油酸导致细胞死亡的真正机制仍不清楚,但是直接细胞膜损伤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此模型的优点是它的可复制性,用同样的剂量、同样的注射方式注射油酸,在其他动物模型中复制得到肺损伤模型。
油酸制备大鼠ALI模型病理学改变与人ARDS相似,是较为成熟、可靠的一种造模方法,因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用于研究大小动物肺损伤的肺功能及V/Q的比例。
3.2.2肺外型(1)缺血再灌注(I/R)模型。
麻醉小鼠后,从腹部正中切口,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微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观察2min,确定肠系膜上动脉血流被阻断后,缝合伤口。
45min后经原切口进腹,松开动脉夹恢复血供,可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模型[16]。
研究表明[17]SD大鼠全麻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30min后,剪开结扎线,恢复血供,可复制左心室缺血再灌注模型。
此类模型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诱发体内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激活,包括PMN浸润,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大量的毒性递质在肺中释放[18]。
其主要缺点是制作复杂,不易复制,试验条件比较苛求。
此模型为临床治疗肠道外伤及左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室依据。
(2)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
大鼠麻醉后,从上腹部正中切口,逆行性胰胆管注入5%牛磺酸钠(1ml/kg),可复制模型[19]。
此模型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核因子KB(NF-κB)的活化,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及促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IL-6、IL-8、TNF-α、磷脂酶A2、iNOS等)[20]并释放入血液中,随体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在肺部聚集、浸润并释放大量细胞毒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
这些物质对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广泛的破坏,引起肺的水肿、不张及低氧血症,最终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此模型主要的缺点是复制难度大,需要精细的操作,且大鼠起病急、发展快,早期死亡率高,预后差,不适合对疾病预后的研究。
主要优点是较好地模拟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及肺组织损害病理学结果[21]。
(3)二次打击肺损伤模型。
大鼠90℃水烫10s,烫伤面积为体表面积的20%—25%,组织学检查为Ⅲ度烫伤,烫伤后12h颈外静脉注射LPS10mg/kg,可复制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
还有的用小鼠麻醉后钳夹双侧股骨,造成中段闭合骨折,6h后腹腔注射LPS5mg/kg,可复制多发骨折复合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