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鉴赏教育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https://img.taocdn.com/s3/m/19964827af45b307e9719701.png)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内容摘要:印象画派(Impressionism)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
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
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的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关键词: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传统绘画内容: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
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
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幼儿园艺术视野:西方绘画鉴赏课程方案
![幼儿园艺术视野:西方绘画鉴赏课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6f3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2.png)
幼儿园艺术视野:西方绘画鉴赏课程方案在幼儿园阶段,艺术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孩子们培养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
西方绘画作为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艺术视野和文化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设计一套适合幼儿园阶段的西方绘画鉴赏课程方案,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课程目标1.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并评价西方绘画作品。
2.拓展幼儿的艺术视野,让他们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流派、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观察和模仿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1.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呈现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印象派、现代主义等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特点,让幼儿了解西方绘画的演变和多样性。
2.著名西方绘画作品赏析:选择包括《蒙娜丽莎》、《星夜》、《吕梁的颗粒》等经典作品,介绍作品背后的故事、艺术家的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和讨论来理解作品。
3.艺术家的故事:介绍包括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知名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让幼儿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向往。
4.创意绘画实践:结合课程内容,设计针对幼儿的绘画实践活动,如模仿名画、创意绘画作品、艺术手工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和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绘画。
三、课程组织形式1.视频讲解:引入多媒体资源,播放和解说西方绘画名作及艺术家的视频,让幼儿通过视听方式获取知识。
2.艺术实践:组织手工制作、绘画作品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参与,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3.讨论共享: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展开小组讨论和共享,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四、课程评价与反思1.考察表现: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参与讨论的态度和能力等,进行课程成效的评估。
2.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 外国1.1 西洋艺术作品赏析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 外国1.1 西洋艺术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1faf182af90242a895e542.png)
美术作品赏析国外美术作品:一.雕塑1.《着衣母婴卧像》亨利.摩尔(1898年—1986年)英国现代雕塑家,他在矿区里度过童年时代,中学时受一位教师的影响,走上艺术之路。
母与子是亨利.摩尔经常创作的题材,这件作品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人物的一切细节都被忽略了,强化了母亲敦实起伏的身体,孩子在母亲的怀中显得那么安全和舒适。
亨利.摩尔常常借用母亲的身体表现山峦、丘陵和大地。
亨利.摩尔以独特的雕塑语言和创新精神,给雕塑艺术注入了现代气息,掀掀开了雕塑艺术史上新的一页。
2.《米洛斯的维纳斯》古希腊《掷铁饼的人》米隆(古希腊)《摩西》1516年米开朗基罗(意大利)《圣堂》1908年罗丹(法国)《自由女神像》1886年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美国)二.绘画马蒂斯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马蒂斯生于法国,是毕加索时代最重要的古典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且是野兽派的领导角色。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并促成了二十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
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1950年6月11日,法国当代著名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在威尼斯艺术节中荣获大奖。
马蒂斯和野兽派1995年在秋季沙龙展览会中,马蒂斯等人作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与传统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2.油画《戴帽子的妇人》采用涂鸦的方式,在整个油画的表面都有涂鸦的痕迹,而这些涂鸦大部分都是黄色和绿色,使整个油画的表面看起来有点模糊,这幅油画主要描绘的是一个年轻的妇人,她的身子本来是向前的,但是她的头却向后扭了过来,所以这幅油画应该是一个年轻的妇人回头的一刹那的情境描绘。
3.《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318ab9b192e45361066f5fc.png)
3.教学方法上注重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师起引领作用,重 视学生总结反思。
4.教学途径上突出信息化媒 体与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 巧的特点,实现有效支撑,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文艺复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
知识与技能 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突出成就,加深对欧洲文艺复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表一:
评价项目
简要说明
你最喜欢“三杰”中的哪位美术家?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原因是:
谈谈“三杰”的艺术风格是:
教学评价表二:
评价项目
自评得分 A
他评得分
B
C
A
B
C
设 本节课你掌握的知识程度 计意图:通过老师、同学互评、自评,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
有益, 你是否积极参加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促进 你对自己的总体评价 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
历史背景:15世纪末到16世纪是意大 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教皇为了确立罗马 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动用了大量的 资金重建罗马,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思 想家到罗马工作,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 罗马画派。
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文艺复兴三杰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十四世纪 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其他国家。人文主义是欧 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 想体系。在中世纪,教会统治着欧洲封建社会的全 部文化,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都纳入宗教神 学中。“人文学科”是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针锋相 对的世俗文化,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人文主 义”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 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 本,以“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支委会 统治和宗教教义发出了英勇的挑战。人文主义者否 定教会宣扬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罪孽,否定人生的目 的是死后永生的来世思想,猛烈抨击教会鼓吹的禁 欲主义。他们肯定现实生活,颂扬现世欢乐和幸福, 赞美爱情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认为人有追求荣誉 和财富的权利等等。所以,人文主义在反对中世纪 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破除封建社会的旧观念方 面,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优秀 的美术伤口也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对西方美术鉴赏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对西方美术鉴赏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7cd72ca561252d380eb6ec0.png)
- 242 -作者简介:岳园,女,陕西咸阳人,咸阳市实验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对西方美术鉴赏的理解岳 园(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西方美术鉴赏部分,学生存在的诸多困惑其实都源于文化的差异,如果能帮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及观念,那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树立健康、积极、正确的审美观,所以尤其是在美术鉴赏课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里至关重要的一环。
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声音、文字、图像与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结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并茂、影音兼备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中学美术教学中,以加强对西方美术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美术教育;西方美术鉴赏;文化理解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网络化,信息化)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遇到西方美术部分,学生往往出现以下现象:一是不清楚作品的背景故事;二是课堂中对西方美术中裸体的表达充满好奇;三是通过对高一22个班1320个学生调查,半数的学生不喜欢西方现代艺术,90%的学生更表示看不懂抽象艺术。
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单从表面和个人感受出发,缺乏对艺术作品深层的文化理解。
一件美术作品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化是综合的、有故事的,这也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力提供了以下两条思路——加强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时的综合性和故事性。
一、通过多媒体影像培养学生利用综合知识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美术鉴赏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它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归到感性认识的一个过程即“看”—“鉴”—“赏”。
这个过程无法跳跃,因为只有经过“鉴”这个理性认识才能获得深切的审美感受。
然而这个“鉴”的过程不但需要观者自身的美术素养,这其中还需要具备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包括历史、政治、地理、宗教、哲学、文学、心理学、音乐、体育等。
例如,学生普遍看不懂西方现代艺术的问题,是因为没有相同的文化背景。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1aa4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f.png)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教案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研究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研究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法国雕塑家XXX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研究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
“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2、小组合作研究,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⑴合作研究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研究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依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美术鉴赏-西方绘画PPT模板
![美术鉴赏-西方绘画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2626c1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4.png)
Ⅳ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欧洲绘画从原始社会、古希腊与罗马时代,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的逐渐发展,到文艺复兴时 代达到了高峰。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其活波、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 灵魂,以鲜明的人性取代了呆板的宗教形象,形成西方绘画史上人文主义艺术的一个高峰。
Ⅷ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 也称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上讲是写实主 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 。
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 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 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 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 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
3、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中艺术之路最为坦顺的画家。他没有达芬 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伟强健的英雄气概。他 虽然只活了37岁,确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这幅作品塑造了 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 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画面像一个舞台, 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 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 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圣母驾 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 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 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 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 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 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 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Ⅲ古希腊艺术
从国外美术教育看中小学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
![从国外美术教育看中小学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9756cf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1.png)
启 的倾向。
示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欣 赏 方
法
欣赏艺术作品,可采用艺术批评的 四个阶段方式:
一、描述 二、分析 三、解释 四、判断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评 价 方
法
1.学生材料上的评价提示
2.创作过程中的评价提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单元测试
4.档案袋(成长档案袋)
5.讨论卡 : 1、教师讲讨论卡
2、学生讨论卡:1、描述 2、分析 3、解释 4、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的新意在于:
1. 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 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热爱,唤起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 改变以往以美术门类划分教学领域的方式,以学生的美术学习 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 3. 加强美术课程的开放性、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创造能力。
科 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台湾的统整方式的艺术教育 书 改革及“艺术与人文”教科书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来
自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
国 鉴赏活动的兴趣;
外 、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对美术的认识;
港 (3)把美术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
台 结合为一体;
的 (4)呈现出美术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相联系
三大构成部分: 材料与场所的灵活运用;
想像的扩充;
行为的展开;
港 香港小学美术教材的编订是由美术教师来完成的。 台 目前,台湾出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出版社有10家, 美 其中康轩文教事业出版社已决心组织编写并出版合科
美术鉴赏课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美术鉴赏课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198b6b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2.png)
美术鉴赏课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美术鉴赏课程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更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
那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是关键。
美术鉴赏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还应涵盖建筑、摄影、设计、民间艺术等多个领域。
通过展示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美学范畴。
比如,在介绍建筑艺术时,可以选取从古代的埃及金字塔到现代的摩天大楼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的线条、比例、空间布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从而感受建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在摄影方面,展示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如风景摄影、人物摄影、纪实摄影等,让学生分析光线、色彩、构图等元素在摄影中的运用,体会摄影师如何通过镜头捕捉瞬间的美。
同时,深入剖析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思潮,强调人文主义精神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到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精美的肖像画,更是对人性美的赞美和对封建神学束缚的突破。
再如,中国的山水画,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道家和儒家思想,通过欣赏和解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升审美能力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艺术作品的细节,如色彩的微妙变化、线条的粗细和走势、质感的表现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作品中的美。
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花朵的色彩层次和笔触的运用,感受画家通过强烈的色彩和富有动感的笔触所表达的激情和生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在真实的艺术环境中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观察和感知美的能力。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PPT课件(共57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PPT课件(共5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0cf30850e2524de5187ee1.png)
同《群鸦乱飞的麦田》比较起来,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好像要吞没凡高的一切。在地平线那 一端所表现的,不再是德伦特时期作品中可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凄美而 恐怖的压迫感。
暴风雨似的天空与麦田
同《群鸦乱飞的麦田》比较起来,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 好像要吞没凡高的一切。在地平线那一端所表现的,不再是德伦 特时期作品中可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美 而恐怖的压迫感。
毕加索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仅用黑、白、灰三色来画成。调 子阴郁,情景恐怖,全画充满着悲剧气氛。这是画家对战争暴 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时空的,并蕴 含着愤懑的抗议声。当《格尔尼卡》公展以后,世界爱好和平 的人民奔走相告,人们首先感到画家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所 表现的觉醒。
法国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 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 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 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 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 法,形式“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 出“纯粹绘画”的主张,1906年后的 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 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追 求装饰和形式感,是马蒂斯艺术的本 质。
此画充满了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 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 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 暗灰色调子;以这些完成了这幅佳作。围着桌子而坐 的四个农人,都曾作过个别的习作。那询问似的炯炯 眼神,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布满皱纹、凹凸 不平的脸和手,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 “力量”。他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伸在碟子上的那 只手,曾挖掘过泥土。”同时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 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凡高自5月到9月18日借住的 兰卡散尔咖啡馆,位于形式 广场,由于通宵营业,因而 被称之为“夜间的咖啡馆”。 他曾用两个通宵画了一幅咖 啡室内的作品,《夜间的咖 啡座》是同期的作品,他时 常觉得夜间比白天更充满了 生气蓬勃的色彩,所以几度 跑到户外去画星星。画中, 在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的 天蓬,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 同形逆向的对比,好象在暗 示着希望与悔恨、幻想与豪 放的复杂心态。凡高已慢慢 地在画面上显露出他那种繁 杂而不安、彷徨而紧张的精 神状况。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31278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7.png)
2.成果推广与应用
(1)将课程实施成果在校园内进行展示,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知名度;
(2)将优秀成果推广至其他学校,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3)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实际运用。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为我国美术教育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框架。本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与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与评价、资源与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力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通过课程的组织与安排、评价与反馈、拓展与延伸、管理与支持、特色与创新、成效与展望等环节的精心设计,确保了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同时,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推广与交流、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效果监测等环节的落实,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程质量。最终,通过课程实施成果的展示与推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也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外国美术鉴赏:占总课时量的30%;
(4)美术鉴赏实践:占总课时量的20%。
2.教学进度安排
(1)每学期至少安排16个学时的美术鉴赏课程;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六、课程评价与反馈
1.学生评价
(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创新和实践。
九、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鼓励教师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3)注重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外美术教育研究
![国外美术教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6f235ea5e9856a561260cc.png)
! 国外美术教育研究---以当代美国为例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美国美术教育的历史由于我们之前的学习已经对于学科论和工具论已经做了详细的了解,接下来会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做详细的解释、。
—霍华德·加德纳的美术教育理论第一节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教育的提升一、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起源于对传统智商概念与智能一元化的怀疑。
加德纳受其影响开始了对智力新的研究,至今的学校教育仍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与这种智力测验的思想相伴随的,'是加德纳称之为“学校教育的统一的观点”,,忽视了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其他多元智能与英术教育能力,因而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个体的智力情况。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Framesof树nd)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的定义: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加德纳的这一智力定义不仅强调了智力的社会文化性—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不像传统的智力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并以之来衡t智力水平的高低。
这就是说,智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通过研究正常儿童各种能力的开发过程、人脑受伤以后诸能力的丧失状况,以及特殊人群(如超常儿童、白痴学者、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等)的认知能力,重新确定了智能的前提:“一个人的智能必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如果必要的话,还使个体能创造出一种有效应的产品;智能又必定会产生一种找出或制造出难题的潜力,因而便为新知识的获得打下基础。
,必加德纳又为自己的“智能”名单提出了八种标准:大脑损伤所造成的潜在孤立;心智不健全而有专长者、神童及其他异常个体的存在; 可以识别的核心运算或一套运算;有独特的发展史,还有一套可定义的专家“极顶状态”的操作;有一个进化史和进化的似真性:来自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证据;来自心理测验学研究的证据;对符号系统符号转译的敏感性。
《西方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63c45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a.png)
西方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Appreciation of Foreign Fine Arts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不限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以美术鉴赏的角度,了解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美术发展史,掌握西方美术的思想脉络和人文发展趋向。
通过由浅入深的对美术作品的讲解和剖析,增加学生对西方美术的认识,从而提高个人的美术修养和美术鉴赏能力。
掌握西方美术发展脉络,可以了解西方社会文明发展,甚至对哲学与宗教的脉络都能触类旁通,对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了解外国美术概况,西方美术各时期代表艺术家以及其代表作品等基本知识。
(二)对艺术家作品能有自己的见解,可以对美术作品作各方面的介绍和评析。
(三)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同时可以把知识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起到帮助作用。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一、美的起源二、西方艺术的起源三、西方艺术的特质(一)西方文明发展史(二)西方科学技术发展与美术(三)西方哲学思潮发展第二章史前美术、古代美术一、古代美术(一)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二)古代埃及美术(三)古代印度美术(四)古代希腊美术(五)古代罗马美术1、古罗马建筑艺术2、古罗马雕刻艺术3、古罗马绘画第三章欧洲中世纪美术一、早期基督教美术二、拜占庭美术三、早期中世纪美术特点四、罗马式美术(一)罗马式教堂建筑的特点五、哥特式美术(一)哥特式建筑(二)哥特式雕刻第四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一、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二)文艺复兴绘画之父乔托(三)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三位杰出代表(四)佛罗伦萨画派波提切利二、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一)文艺复兴“三杰”主要作品及风格1、达芬奇绘画2、拉斐尔绘画3、米开朗基罗绘画4、乔尔乔纳的绘画5、提香的绘画6、样式主义7、风格主义(二)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1、细密画与宗教画2、凡.艾克兄弟的绘画3、勃鲁盖尔绘画(三)德国文艺复兴美术1、德国文艺复兴美术主要代表人物及风格特征2、丢勒、荷尔拜因、格吕内瓦尔德、克拉纳赫的绘画(四)法国文艺复兴美术1、法国枫丹白露画派2、法国文艺复兴美术的主要代表第五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一、17世纪美术(一)17世纪意大利美术1、卡拉奇的学院主义美术2、学院派的基本主张3、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美术4、巴洛克美术5、贝里尼的雕塑(二)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1、鲁本斯的绘画2、凡.代克的绘画(三)17世纪荷兰美术1、哈尔斯的绘画2、伦勃朗的绘画3、维米尔的绘画(四)17世纪西班牙艺术1、委拉斯贵支的绘画2、苏巴朗的绘画(五)17世纪法国美术1、法国古典主义绘画2、普桑的绘画3、拉图尔的绘画二、18世纪欧洲美术(一)18世纪法国美术1、罗可可风格2、华托与布歇的绘画3、夏尔丹的绘画4、乌东的雕塑(二)18世纪英国绘画1、荷加斯的绘画2、雷诺兹的绘画3、庚斯博罗的绘画(三)18世纪西班牙美术1、戈雅的绘画2、西班牙现实主义风格第六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一、新古典主义美术(一)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二)大卫与热拉尔的绘画(三)安格尔与普吕东的绘画二、浪漫主义美术(一)法国浪漫主义风格(二)席里柯的绘画(三)德拉克洛瓦的绘画三、现实主义美术(一)法国现实主义风格(二)巴比松画派(三)库尔贝(四)柯罗(五)米勒(六)杜米埃(七)罗丹(八)布尔德尔(九)马约尔雕塑四、印象主义美术(一) 印象主义风格(二)马奈与莫奈的绘画(三) 德加与雷洛阿的绘画(四)西斯莱与毕沙罗的绘画五、后印象主义美术(一)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区别(二)塞尚的绘画(三)高更的绘画(四)凡·高的绘画六、19世纪英国美术(一)英国风景画(二)透纳与康纳太勃尔的绘画(三)拉斐尔前派七、19世纪俄罗斯美术(一)艺术世界派(二)巡回画派(三)列宁与苏里柯夫的绘画(四)列维坦与谢洛夫的绘画八、19世纪美国美术(一)美国风景画派风格(二)惠斯勒的绘画(三)霍麦的绘画第七章20世纪美术一、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美术(一)现代主义风格(二)野兽主义(三)立体主义(四)表现主义(五)抽象主义(六)维也纳分离派(七)未来主义(八)风格派(九)超现实主义(十)达达主义(十一)巴黎画派二、20世纪下半叶西方现代美术(一)抽象表现主义(二)波普艺术(三)观念艺术(四)大地艺术(五)超写实主义(六)新表现主义三、前苏联美术第八章当代美术发展一、当代美术与观念二、当代美术市场三、当代美术鉴赏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大纲的内容为基本教学内容,但应根据各专业方向的发展情况、学时分配进行调整。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试讲)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试讲)](https://img.taocdn.com/s3/m/7f2070e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a.png)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试讲)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能够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讨论。
教学筹办: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欣赏课。
课时放置: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XXX的×××,我试讲的课题是《外国古代绘画撷英》,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展示:《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作品】同学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
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板书:外国古代绘画撷英)二、研究新知1、人类最早的绘画(板书:最早绘画)同学们,外国古代绘画距今有多久的历史?【课件依次展示: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和XXX 洞窟壁画《野牛.人》】同学们,请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性?同学们,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板书: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
美术鉴赏外国雕塑艺术PPT课件
![美术鉴赏外国雕塑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ee6b8125c52cc58ad6be79.png)
第9页/共67伏页的 曲 线 和 优 美 的 体 形 , 而 国 王 在 埃 及 雕 刻
《书吏凯伊像》
第10页/共67页
《村长像》
第11页/共67页
《纳菲尔蒂王后像》
第12页/共67页
《人首翼兽像》
第13页/共67页
《垂死的狮子》
第14页/共67页
三、 古代印度雕 塑
第15页/共67页
《树神药叉女》
第6页/共67页
《狮身人面像》
第7页/共67页
第8页/共67页
《法老门考拉与
王后像》
闪绿色粘板岩雕刻
高约142 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 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这是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法老王门考拉 和王妃双人立像。国王夫妇并肩而立, 都是 左脚略向前迈出半步,但没有行进的动势, 全身的重心仍落在两只脚上。在埃及雕刻中 从未表现过把全身重心放在一条腿上,而另 一条腿轻轻地离开地面的人物,这种站立姿 式增强了安定稳固的感觉。国王两臂垂直, 双手握拳,以表示力量的集中;王妃左手弯 曲放在国王左胳膊上,右手臂搂抱着国王的 腰,这是埃及夫妇像的标准格式。尽管立姿 呆板,但人物的面部隐露微笑的表情还是生 动的。雕刻家对男女躯体作了不同的对比处 理,通过薄而紧身的长衣刻画出女性柔软起
外国美术教育史
![外国美术教育史](https://img.taocdn.com/s3/m/1dbee2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f.png)
外国美术教育史以外国美术教育史为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美术教育与体育教育并列,被视为培养公民完美素质的一部分。
古希腊的美术教育注重对几何形状和人体比例的研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古罗马时期,美术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罗马人重视对历史和神话故事的描绘,美术教育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罗马的美术教育注重实践,学生需要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此外,罗马还设立了专门的艺术学院,为学生提供更系统的美术教育。
中世纪的欧洲,美术教育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教堂成为了艺术的中心,美术教育主要以宗教画作为主要内容。
教堂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教堂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主要培养场所。
在这个时期,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学生需要在大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教育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强调人的中心地位,追求真实的逼真描绘。
美术教育开始注重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通过绘制裸体模特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研究和模仿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18世纪的欧洲,美术教育开始从宫廷和教堂走向民间。
各国纷纷设立了美术学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美术的机会。
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化,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等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19世纪的欧洲,美术教育进一步发展。
随着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的兴起,艺术家们开始追求真实的写实和个人的表达。
美术教育也开始注重对感觉和情感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艺术能力。
20世纪的美术教育更加多元化。
各种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出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美术教育也开始注重对艺术理论和批评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绘画技巧,还需要有批判性思维和理论素养。
总结起来,外国美术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几何形状和人体比例研究,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解剖学研究,再到现代的多元化教育方式,每个时期都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ff06ea1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5.png)
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因为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不同国家的美术教育的发展及特点是不一样的,要穷尽外国美术教育的所有事实和全面分析不同的美术教育思想当前难以做到。
所以,只能有重点地介绍外国美术教育(以西方为主)发展的大致脉络,并简略地分析外国美术教育思想。
外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包含着实践与理论理解两局部,作为人类美术教育史的一份宝贵财富,其理论理解尤其值得我们珍视。
对美术教育发表理论理解的人,多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们的理论理解丰富和深化了美术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实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西方美术教育较为显化的时代,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教育被后人称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
这是——种对人实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
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
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
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
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在古希腊,自由的公民活动与异邦人、奴隶的智力职业被区分开来,与此相对应,出现了教育理论中的自由学科和一般学科的区分。
古希腊人极力推崇精神性的脑力活动,而轻视体力活动。
所以,哲学一直被认为是最高等的学科。
对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这些学科,人们的态度则显得较为暧昧,一方面肯定它们在塑造人的精神和陶冶人的情操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轻视和贬低它们所具有的体力活动的性质。
因而,假如实行学校美术教育,其目的都不会是传授一种谋生的技艺,而是为促动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这个点,在一些学者的相关言论中被反映出来。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对美术颇有研究,据传他曾著有《节奏与和谐》和《论绘画》等书,可惜未能留传于世。
他将艺术教育视为“能够改变人”的重要手段,并主张对儿童实行艺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既要看重其天份,更要强调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美术鉴赏教育美术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迈入了“读图时代”,审视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信息蕴涵于图像中。
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变得尤为重要起来。
当代社会进入全球一体化,对外交流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外国美术鉴赏的作用更趋明显。
首先,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外当代的文化现状,更好地确定我们的文化发展定位,对当下多元文化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不可否认,外国美术的多样式、多观念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启迪作用,当下中国艺术的多维展开的动态结构和日益丰富的视觉形态多多少少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
其次,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可以促使中国创意产业、视觉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创新精神及表现手法对中国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及广告制作等领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充分理解外国美术对于对外交流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美术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交流。
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遵循着“和而不同”的法则发展,成为人类文化史上一朵奇葩。
现在,经济全球化引起了我们诸多思考,在文化方面,我们不仅要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还要意识到面对世界和立足本土并非互不相容的。
我们要在立足本土的情况下吸取外来优秀文化,使本土文化焕发光彩。
外国美术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多元文化议题下,如何有效地运行开展外国美术鉴赏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在当下的现状(一)当下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发生的变化与以往相比,当下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
首先,对外国美术鉴赏性质及价值认识方面有了改观。
改革开放前,政治一切活动的中心,美术是为国家意识、阶级意识服务的。
外国美术几乎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名词,其他类型的美术要么不被介绍,要么被批判。
进入当代,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外国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也大大提高,各种形式的艺术被引入国内。
其次,在教育理念及目标上也有所变化。
之前对于外国美术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引进及模仿抄袭,将外国美术看作为一种先进技术而不是文化,新时代的外国美术鉴赏强调对外国美术及其文化的整体理解。
再次,在外国美术鉴赏内容方面也有所改变。
之前对外国美术作品的介绍只限于个别国家、个别流派。
随着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兴起,各个国家、各种流派的艺术都开始引进。
最后,鉴赏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提到美术鉴赏教育,总是针对专业人员来说的,现在除专业人员外,中小学生和广大公众也成为美术鉴赏教育的对象,美术鉴赏教育开始由精英艺术向大众艺术转变。
(二)当下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美术鉴赏教育发生了诸多可喜变化,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导致了我们对外国美术鉴赏教育的价值、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上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国美术鉴赏素养普遍不足。
外国美术对公众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它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在视觉上觉得新鲜,但不足以欣赏和理解外国美术优秀的视觉创意,这不仅阻碍了国民自身精神生活的进一步提高,也阻碍了创意产业、视觉产业的健康发展。
西方艺术,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由于在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上与传统绘画都有很大差别,受传统审美习惯及特定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其实许多现代派艺术作品中包含的创新精神,如夸张、抽象、变形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色彩及新材料的应用,对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广告制作等领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很多时候在学习西方现代美术时,过分夸张了少数作品中出现的消极、荒诞以及低级趣味的思想,却忽视了西方现代派美术对我们积极的一面,从而对其有所抵制。
我们应该学会鉴赏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
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均衡。
虽然全国都有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但各地区却有很大差异。
相对来说,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且全面,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城市,已经具备了相当好的外国美术鉴赏教育条件。
而一些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信息闭塞等条件限制,美术鉴赏资源也相对贫乏。
主要鉴赏途径是印刷品,直接的原作展览、国际间的交流很少见到。
如何在这些地区开展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应该引起重视。
三是公众美术鉴赏教育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学校美术鉴赏教育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中小学美术鉴赏课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专题欣赏列入小学美术教育课堂,而高中专题欣赏比例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也在开展,学生由原来的间接欣赏变为直接欣赏,更好地理解远离日常视觉经验的外国美术作品。
相比较来说,公众美术鉴赏教育虽然有所改善,如今年已有部分公众美术机构如博物馆、部分美术馆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且关于外国美术鉴赏的讲座也越来越多。
但总体来说,大多数的公共美术机构还是主要对专业人员服务的。
我们应该不只满足于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而是让更多的公众能够学会鉴赏外国美术,从不断的鉴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如何更好地开展外国美术鉴赏教育(一)全面深入研究各类优秀外国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水平当下外国美术鉴赏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外国美术鉴赏素养不足。
这不只指的公众,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门和专业研究机构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研究水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公众美术鉴赏水平。
从学校方面来说,首先教师要增加文化知识储备。
只有教师水平提高才能真正开展好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工作。
其次,要改进教材。
现在教材中美术鉴赏部分已经有所改进,但问题依然存在。
最后,注意提升学生对外国美术的兴趣,不要挫败学生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对于专业研究机构来说,首先要做的是改变研究内容的不平衡现象。
西方中心主义、重现实主义以及当下对外国当代艺术的忽略都是存在的问题,只有改变这种研究内容的不平衡现象,全面研究各国各流派各个时期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其次,改变外国美术研究格局,参与国外艺术实践现场及引进外国原作。
曾经以纸本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年代里,国外的书籍与画册成为了我们研究外国美术的主要途径,编译成了研究的主要手段,这些间接的研究资料,更使我们始终无法触碰到艺术潮流发展的真实脉搏。
最后是专家与公众美术机构联合,举办适合公众又有艺术水准的讲座。
学会鉴赏外国美术、理解其中优秀的视觉创意才能切实地对我们的视觉产业、创意产业有所提高。
(二)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各地区间平衡发展由于各地区经济、教育及教育资源发展极不平衡,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
发达地区资源丰富,鉴赏途径广泛。
美术馆、博物馆等公众文化机构需要更多地直接引进外国美术展览、举办关于外国美术鉴赏的讲座活动;画廊等市场经营机构不应该仅仅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发挥它的宣传、教育功能,引导正确的市场文化导向。
如何在经济及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开展外国美术鉴赏教育,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经济发展水平无可否认会制约文化的发展,但文化发展同样会带动经济发展。
很多地区因为条件限制而忽略甚至是不开展外国美术鉴赏教育,这是不可取的。
虽然直接观赏外国美术作品原作的机会相对于发达地区少之又少,但是现在精美的外国美术印刷品触手可及,好的印刷品虽然不能代替原作,但同样可以让我们打开视野,了解世界文化。
只有视野打开了,才能更好地发展。
越是贫困地区,越是要注重教育的发展。
(三)普及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实现外国美术鉴赏教育由精英艺术向大众艺术的转变一直以来,美术鉴赏教育是针对专业人员来讲的,随着社会发展,公众的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术鉴赏不再只是针对专业人员而言,这个转变过程也是长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学校来说,首先应该重视外国美术鉴赏教学,增加外国美术鉴赏在美术课中的比例。
其次是更好地开展馆校结合的美术鉴赏活动。
美术馆、博物馆与学校相比,它有美术作品为主要媒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提供者与参与者模式、教师主导模式、美术馆主导模式,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体验美术作品的机会。
目前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知识过于专业化、形式上缺乏多样性,这就需要公众美术机构在开展馆校结合美术教育时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于社会来说,公众美术机构、大众传播媒体、出版社等各级机构相互配合。
外国美术对公众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要循序渐进做好普及工作。
在对广大公众开展外国美术鉴赏教育时,要考虑到公众的接受能力,内容尽量浅显易懂,表达方式最好用说明和介绍,评论要言简意赅、明白易晓。
相关展览关于作品的介绍应考虑公众接受能力,文字过于专业只会打击公众对外国美术鉴赏的兴趣。
美术馆、博物馆等展览机构可结合展览举办相关讲座,既可提供背景,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又能让公众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特征。
争取让这种文化课堂成为公众终身学习、补充学习的一个空间。
总之,外国美术鉴赏教育对我们文化发展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学会鉴赏外国美术作品,在保持本国优良传统的同时,汲取各国优秀美术作品的营养,为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适应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多元化美术教育格局而努力。
【参考文献】[1]尹少淳.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J].中国美术教育,1995.[2]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费孝通.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J].厦门大学学报,2000,(4).[4]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国美术教育,2001,(6).【作者简介】王玉丽(1982- ),女,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