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无答案)(必修3)
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3 精品

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
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
族文化而独具的文化形式。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
联 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
系 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同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
区 别
特 征
具有源远 流长、博 大精深的
特征
具有地域 性特征, 即具有明 确的地理 范围
是民族性和 时代性的统 一,涵延性 与主导性的 统一,兼容 性与选择性 的统一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
①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
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
例 (2010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
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江格尔》
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
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
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 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 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 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 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 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 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 河文化化思想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 煌并在史学、文学 艺术、科技等方面 有巨大的成就。同 时产生了影响后期 封建社会发展的宋 明理学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答案不全)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答案不全)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3年3月13日,石家庄市第四届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节启动仪式在鹿泉市第二实验小学隆重举行。
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汉字文化、展示汉字的独特文化魅力。
我们之所以要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因为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写好汉字对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抵制庸俗文化具有关键性意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
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
可见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4.“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至清朝中期,共修成二十四部有“正史”之称的纪传体史书。
延续不断的历朝正史,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一脉相承。
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5.中医学以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利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优势,对解决诸多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④中医学能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①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
区域性 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
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5
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注意: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 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 的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汉字的承载、
史书典籍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②③④正确。
①说法错误,故选D。
[答案]D
8
4.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的认
域特征。
3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 既_渐__趋__融__合__,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_重__要__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_共__性__,又有各自的民族_特__性__。它们都是 中华文化宝库中的_瑰__宝__,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讲解 ppt

拓展(tuò zhǎn)练习
• 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拜 年和,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 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文化台独既是台湾分裂势力从事(cóngshì) 分裂祖国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台湾当局 推行分裂政策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必 然结果,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性,也遭到 了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反 对。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为什么要反对文化台独?
第四页,共15页。
巩固(gǒnggù)训练D
• 2006年7月27举行的第十二届央视青年歌 手大赛最大亮点是原生态唱法。“原生态 歌曲”表明我国各族、各地区文化①带有 明显(míngxiǎn)的区域特征②渐趋融合③ 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④保持着 各自的特色
• A.①② D.①④
B.③④
c.②③
• (2)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bó dà jīng shēn)的 特点。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医学具 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 这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的特点
第八页,共15页。
高考题体验(tǐyàn)
B
• (06广东)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 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xìnì)的潮汕文化和乐天 豪放的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十四页,共15页。
参考答案
•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 文化台独割裂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 (2)文化台独的实质和危害是打着本土化
的旗号以渐进的方式(fāngshì)从文化教育 上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割裂台湾 同胞的民族认同和归属,从而达到分裂祖 国的目的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必修

使中华文化有时间丰富发展自己,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正因为中华
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易混辨析 区分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区域性
民族性是指中华各民族文化呈现出各自的民族特 色;区域性指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 文化各有特色,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D 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故①错误。②夸大 了汉字智慧的作用,故②错误。《汉字时间》可以使 观众感受到中华汉字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 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故③④正确。
2.安徽的两个水系将全省分为三个自然区域,文明 的脚步在时空上从北向南依次落在安徽地域上,形成 了三大文化圈: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三 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这体现了( B ) ①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安徽文化呈现着不同民族文化色彩 ③自然环境决定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 ④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传统儒学吸收佛 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这表明中 华文化兼收并蓄,以我为主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 化,④错误。故选C。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中华文化
1.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正确:文字不同于汉字,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 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正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备
理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 的理解
考 典
高
题
分 频
考
精 练
点
透
析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效
名 师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
,又
本 课
导
纠
航 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错
笔
本
记
课 知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
识 概
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瑰宝 , 都
堂 巩
基 流 程上来说明中华文化 典籍
固
的特征。②包容 演
础
练
知 长 的特点
识
性是中华文化源
梳 理
高 频 考 点 透 析
博 侧重从横向角度,即
大 精
从文化的内涵上来说
深 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主要是文学 艺术和科学 技术
备
远流长和博大精 考
典
深的重要原因。
题 精
③二者相互影响, 练
相互促进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
纠
航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错 笔
本
记
课 知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识
随
概 览
(1) 汉字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
堂 巩 固
基
础 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演 练
知
识 梳 理
(2)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备 考
典
高 频
【误区警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基础练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21·八省联考福建卷)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因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中传递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为国人世代传承,并在海外广泛传播。
2020年12月,“太极拳”入选“非遗”名录,有助于()①营造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涵养刚柔并济的心性②传递平和包容理念,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彰显中华民族创造活力,开创文化发展崭新局面④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八省联考重庆卷) 千余年来,伴随着丝绸、瓷器等贸易活动,中华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
中华文化和平发展、和谐共存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这表明()①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始终同步②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③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有助于构建超越地域与民族差异的世界性文化④文化与政治相交融,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抵制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我国香港、澳门多元文化共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要利用香港、澳门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澳门故事。
港澳多元文化共存()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②能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其国际影响力③可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④能推进人类文明演进的研究,繁荣世界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1·八省联考江苏卷)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杰出的山水画家,苏东坡曾称赞他的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含解析必修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魅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
由此可见,汉字( )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是中华文化优越性的集中展示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①错误,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表明汉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故选D项。
答案:D2.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汉字,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
结合漫画《提笔忘字》,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A.立足实践,创新汉字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C.书写汉字,传承文化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启示我们要书写汉字,传承文化,故选C项。
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普及书法”说法绝对。
答案:C3.“孝”的字形从老,表示长者老人;从子,在老之下,意谓顺从、侍奉长辈。
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可以领悟到(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中国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解析: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内涵丰富,文化色彩浓厚,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既可以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可以领悟到其博大精深,D项当选;A、B、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答案:D4.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基础题(共45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1.(2013·盐城质检)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由此可见,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答案】 B2.国画,又称“中国画”。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题干强调了国画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博大1精深,②③是正确的。
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3.(2013·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二联)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
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解析】“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
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十一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
“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古代,“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
在汉字中,凡以“禾”为意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秋、秀、种、租等。
这说明()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说法错误。
由材料可知,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①④符合题意。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排除。
本题选C。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
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
这体现了史书典籍()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③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①④符合题意;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③说法错误。
本题选C。
3.(2018·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2018年1月15日,新编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在北京上演。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产生于浙江余姚,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
新编姚剧《王阳明》把王阳明重视民生的思想融进了戏剧情节,通过场景演绎抓住了观众心理,观众好评如潮。
高考政治一轮 第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练习

高考政治一轮第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练习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是( )①汉字出现②史书典籍流传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④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舍去。
答案:B2.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认同③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④增加对外域文化的理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③错误,舍去。
答案:B3.海峡两岸同根同祖,2010年3月26日,鸟巢版歌剧《图兰朵》在台中棒球场华丽上演,这是又一次文化和亲情的交流,创下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的里程碑。
积极推进两岸文化领域的交流(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两岸人民增进了解,增强互信,推动两岸之间早日实现“三通”③有利于增强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三通”早已实现,②舍弃。
答案:A4.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
如《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
史书典籍能够传承中华文化,这说明(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B.我国史书规模浩大、存留丰富C.我国古代史官实行世袭制度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解析:B、D项不符合题意,C项有误。
答案:A5.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世界影响力。
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③建筑艺术是中华艺术的重要内容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①②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③④解析:“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说明了中华建筑艺术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②④符合题意。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某学校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时,很多同学对教材涉及的知识脉络感觉混乱,特别是对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是觉得无的放矢。
学生小明认为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图形表示。
其中合理的是( )解析:选 D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中华文化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故可以看出,文化的内涵是最大的,它包括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而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则有共同的部分。
故D项正确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A项错误,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项错误,这三者之间不是交叉的关系。
C项错误,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共同的部分。
2.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难舍难分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同时,还有各种藏头诗、回文诗、顶针诗、嵌字诗等。
这表明(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②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 D 材料表明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③④符合题意;“难以逾越”说法错误,排除①;本题考查的是汉字文化,不是文学典籍,排除②。
3.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
2020年11月,“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印证了( )①藏医药科学技术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领先世界②藏医药文化内涵丰富,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③藏族人民的伟大创造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④藏族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 B 藏医药浴法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的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教版】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Ⅰ1.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仅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将再度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篇章。
这表明,我们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必须( )A.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C.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解析:本题强调要再创文化辉煌,就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2.民主改革50多年来,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得以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
这是因为(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材料中党和国家对西藏文化的保护,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同时说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①②正确;③错误;④说法不准确,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B3.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D4.广东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
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
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启示
比较项 联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
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
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
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
文化的包容性
• 5.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传统 中文华化文 之间的关系
命题点 以特定文化活动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2.(2021·八省联考湖北卷)一系列考古发现 显示,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先 民们在农作物培育、寻医问药、天文观察、 工具制造、文字创立、科技发明、国家治理 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向世 界贡献了深邃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 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 界文明进程,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能力·命题探究】
命题点以我国中医的发展和传播历程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和包容性
• (2017·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 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 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 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 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 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
①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②从小 化与区
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域文化 中华文 ①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②从 化与民 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 族文化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 )
A.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我国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在隋唐时期进入全盛时代
D.宋明理学的产生
2.(2019陕西四校联考,25)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疗、疮、疯……这告诉我们( )
①汉字文化一旦形成就不会变化发展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的产生是古人对当时社会实践认识的结果
④以字形会字义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持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
名人辈出,典籍迭行。
中国的典籍,从甲骨刻辞、金石文字,经简牍、帛书,到写印于纸张上的书籍,历史之悠久,数量之繁多,内容之丰富,可谓独步全球。
史书典籍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融合,是《经典咏流传》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经典诗词再现本应有的韵律、温度和情感,同时,让现代社会能够通过古诗新韵体会和感悟先人们对社会、对爱情和亲情的所思所想。
由此可见,弘扬中华文化需要( )
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④使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9广东普通高中高考模拟,2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 )
A.领先于世界各国,具有创造性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与综合性
D.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7.(2019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中,14)从网上调查的图表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
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
”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 )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相对稳定,具体内涵从未改变
③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离不开那片高天厚土;烟雨朦胧中的黄梅戏,离不开白墙黑瓦的徽派风情;川剧根植于川蜀的青山绿水;花鼓戏也离不开三湘四水一地一乡音……这充分说明( )
①文化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不同地区的文化带有区域特征
③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没有共同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我国大力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新版民族歌剧《木兰》集东方韵味之美与西洋歌剧之高雅于一体,借鉴西洋歌剧艺术表现手段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东方创造。
这种艺术探索( )
①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以现代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转化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019广西南宁二中月考,19)广西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的遗迹。
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
该景( )
①具有丰富绚丽的内涵和鲜明独特的风格
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果
④是中华文化能代代相传的重要文明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9百校联盟9月联考,15)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礼仪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蕴含的文化( )
①影响了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表达了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9福建莆田一中期中,)2018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率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来北京参访。
《人民日报》在报道连战一行时强调,“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中国人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
③携手致力民族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④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所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9陕西四校联考,24)2018年9月2日,第十八届亚运会闭幕式在印尼雅加达举行。
杭州用8分钟惊艳了世界。
《春江花月夜》的悠扬曲调中,舞者们如古画中的江南仕女般翩翩起舞,荷叶、玉笛、琵琶、飞檐、灯笼、窗棂、青瓷,充满了江南风韵与中国气息。
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展示了一
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杭州风貌。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②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9辽宁沈阳东北育才第三次模拟,13)电影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如今,大量中国优秀的电影作品也开始走出国门,不仅在海外收获了喜人的票房成绩,也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当代主流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走出去”要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要( )
①保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
②打造出大量真正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精品
③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鸣
④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源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6.( 2019辽宁辽河二中期中,22)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
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地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 )
①观念创新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值
②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
④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9广东百校联盟第一次联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完(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
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
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据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5 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远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