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继续推进小康建设
摘要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一,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 "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古代的孔夫子曾把社会的发展分为"乱世""平世""小康""大同"四个层次.所谓"小康"是相对于"大同"而言的.据考证, "小康"一词,语出《诗经民生之什》 ,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乃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 .近代的康有为曾对"小康"和"大同"进行过系统的阐述,他的变法主张多为小康之论,即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①除此之外,洪秀全,孙中山等人也都曾以大同小康思想为指导,构想社会蓝图,唤起民众为之而奋斗.由此可见,大同和小康的思想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向往的并不懈追求的美好社会.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邓小平古为今用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这一概念,既富有中国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同四个现代化和中国式的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纠正过去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 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的的愿望.但由于缺少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做出科学的判断,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 所以在 1978 年前, 我们党一贯提法是到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问题.1979 年三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看到中国国情的两个重要特点, "以个是底子薄" ,②"第二是人口多,耕地少" ,因此"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③.这里他在"现代化"前面加上了 "{中国式"三个字,以示中国的现代化与他国家现代化的不同.同年 12 月, 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这个问题说的更清楚了, 而且首次使用了 "小康"的概念.他指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们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④ 1984 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使用了"小康社会"的概念, 他指出:(到 20 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本世 " 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⑤1985 年他又补充说: "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 "⑥这就是说, 到本世纪末, "四个现代化"只是达到了"最低目标"—小康水平,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相比,仍是很落后的.此后邓小平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实现小康目标同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 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小康,下个世纪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⑦由此可见,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提法是对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党对现代化建设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更加清醒的表现.这一思想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并且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者就意味着中国必须经历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来完成其他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为了使这个过程不至于模糊,抽象,邓小平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把社会的发展划分为贫穷,温饱,小康和富裕四个阶段, 从而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一个模糊不清,一成不变的社会状态,而是一个从贫穷,温饱发展到小康再到富裕的社会发展进程.这样,一个既有别于贫穷又不同于富裕的小康社会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完成的社会发展目标. 一,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论述的重大发展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
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作为小康社会,应该包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既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包括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发展指标, 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发展指标.有鉴于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容易被量化,比较具体,明确,往往易于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甚至使一些人产生一种误解, 以为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就是经济目标.其实,小康社会还应包括政治,民主, 法制,道德等精神生活的指标,只是由于精神生活方面的指标不易量化,比较抽象,往往被人忽视罢了.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时对我国目前小康水平的标准而科学的判断.我国刚刚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落后,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它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不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正是因为我国目前还处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这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于这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概括为六个"更加" ,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
具体的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利用 20 年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业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发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的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更加得到保障,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总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理论上讲是对邓小平关于小康论述的完善和发展,从实践上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总要阶段.
三,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更高的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 (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大"旗帜鲜明,主线突出,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