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情境亚理论
sternberg思维三元论
sternberg思维三元论
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他的智力三元论,试图从成分而非能力来理解人类的智慧。
以下是三元论的三个主要成分:
1. 分析性智力:指对抽象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具有良好分析技能的人在解决问题、分析数据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出色。
2. 创造性智力:探索新奇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涉及到对问题的首次处理,包括发明、假设和创造新奇的解决方案。
3. 实践性智力:指在特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能力。
它涉及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以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目标。
除了这三个主要成分,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还包括三个子理论:
1. 智力成分亚理论:解释智力的内在成分,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2. 智力经验亚理论:说明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包括对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和运用。
3. 智力情境亚理论:强调智力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包括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总之,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是一个全面的框架,用于理解和评估人类的智力。
通过理解智力的这三个方面,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智力优势和劣势,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翻开课本看了看,关于智力的结构理论众说纷纭。
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入木三分,自成一派。
我相信,能够流传下来的一定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而我,不敢妄自评价前辈学者的研究,只说一说在我看来,我更倾向于哪种智力理论吧!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80年代提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他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首先,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它对执行过程中进行计划和监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操作成分:它接受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认知操作,并提供信心反馈。
知识获得成分:它学习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如何解决新问题。
例如,对类比推理过程的研究发现,推理能力强的人完成得比推理能力差的人更快,也更准确,但他们在进行解题中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答案。
智力的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经验亚理论在经验水平上考察智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处理新情境的能力和心理操作的自动化过程,或称为经验性智力。
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
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如阅读、驾车、打字时的自动编码等等;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的这方面特点称作情境亚理论。
为了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
但是,智力行为是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实验室中解决物理问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与他力图摆脱尴尬处境、平息家庭冲突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完全不同。
有些人可能并不具备很高的学历,也可能难以清楚地表达他们是如何处理现实事物的,但他们却非常擅长解决日常事务问题,例如解决人事纠纷和讨价还价。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一、能力的种类人的能力是各种各样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平日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来说的。
人要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和这些能力的发展分不开。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例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音乐家的区别旋律的能力、音乐表象能力,以及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等,均属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一方面,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一般听觉能力既存在于音乐能力中,也存在于言语能力中。
没有听觉一般能力的发展,就不可能发展音乐和言语听觉能力。
另一方面,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例如,音乐能力的发展会提高一般的听觉能力,并进而影响言语听觉能力的发展。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如儿童在家庭中模仿父母的说话、表情,从电视中模仿演员的动作、服饰,从字帖上模仿前人的书法等。
模仿不但表现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后立即做出相同的反应,而且表现在某些延缓的行为反应中。
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超脱具体的知觉情景、思维定势、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的联系和关系,提出新的思想,产生新的产品。
作家在头脑中构思新的人物形象,创造新的作品;科学家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并用实验证实这些模型,都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
模仿力和创造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动物能模仿,但不会创造;模仿只能按现成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创造力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与新途径。
人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有的人擅长模仿,而创造力较差;有的人既善于模仿又富有创造力。
斯腾伯格人类智力三元理论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 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 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智商和智力的群体间差异
心理学研究中所说的种族群体是社会性的,而非生物 意义的。也就是说,之所以将一些人划分为某一种族 不是取决于他们 的血统,而是看他们的言行。 研究表明,人们的能力总体上是不断提高的;然而 我们的确有些方面正在下滑。在美国SAT考试中,学 生的整体成绩都在不断提高,但高分却在不断下降。 原因有二:1.国家对于低能及普通儿童的关注要多于 天才儿童(美国)。2.降低了教科书的标准。我们必 须提高国家整体的智力水平,而不是降低他。
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所处的文化背景而 试图周全地了解智力。
与斯滕伯格三元理论同样受人关注 的理论是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理论
参考资料: 1. ,cn. 2. .
霍华德·加纳德提出 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 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 仅泛泛地谈及多种能力也
智力的可变性
智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
生物学与智力
将智力分数与大脑功能相关联 1.由特定刺激引起的脑电活动的复杂模式
与智力分数相关 2.学业智力水平越高,神经活动效率也越
高。
智力和文化
语言、传统、需要和社会信仰综合形成 了特定文化中相应的智力概念。研究表 明,不同文化中对智力的概念是不同的。 某一文化认为是聪明的东西在另一文化 中可能是愚蠢的,反之亦然。
智力告诉我们什么 ·前辈们的观点
观点
评价
弗朗西斯·高 手劲超群就代表智力 此理论滞后了
尔顿
高超
几千年
阿尔弗雷 德·比奈
智力的核心是判断力、 比高尔顿的观 实践力、首创精神和 点更有意义 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的总和
智力及智力理论的比较和学习
智力及智力理论的比较和学习一、智力的概述(1)就智力的具体含义,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西方历史上才曾有过对智力的两次大讨论,一次在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邀请当时知名的智力专家以“智力及其测量”为题对智力进行定义。
一次在1986年斯滕伯格在自己的《什么是智力?关于智力的本质及定义的当代观点》的书中收集了当代心理学家对智力本质的认识。
但两次讨论都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认识。
一些观念:“智力指认识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创造时所需的能力。
”“智力是直接指向个体生活有关的、有目的的适应选择和塑造现实世界环境的活动,智力行为时因背景而异的。
”(2)有关智力的研究趋向智力本质的研究,即智力理论研究,关注核心是智力是什么。
智力发展各阶段的年龄特征问题。
(3)智力的构成因素1、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2、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
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
换言之,各人的S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
不论个人有几种S因素,这些S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因素。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桑戴克(Thorndike,1926)提倡多因素说。
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
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3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
塞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
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讲字正确迅速和同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第九章 智力
(二)信息加工途径
1、注意的作用 智力行为依赖于注意资源的分配与灵活运用 2、加工速度 基本的信息加工速度在决定智力行为中具有 一定的作用
3、智力三元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主要
受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论的影响。 认为个体之所以智力上有高低之分是因为 其面对刺激情景时个人对信息处理的方式 不同,设法测量个体在认知情景中信息处 理的方式,即可鉴别其智力高低。 人类的智力是有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 力统合体,智力统合体的三边是构成智力 的三种成分:智力成分,智力经验和智力 情境 。
(1)智力成分亚理论(component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 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 操作成分: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
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 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 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
9岁
关于对硬币使用的知识 用一个法郎购物后的零钱换算 说出一种物品的几种用途(马、桌子、餐叉等) 回答一般生活问题(如乘火车迟到了怎么办) 说出每个月的名称
比-西量表题目举例
15岁 复述7位数的数字 复述有26个音节的长
句 解释版画内容 举出3个相同韵母的 单词 从事实中推理
成人 图形空间位置推测 根据记忆构成图案 区分、比较抽象概念
高智力者的主要表现特征
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
包括逻辑思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性和 适应性 与认知过程有关的特征: 包括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自信等 非智力因素: 包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独立性强、善于表 达和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等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是指心理学理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是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
操作成分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
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
其中,三种成分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
2、智力经验亚理论,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
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更多操作的过程。
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3、智力情境亚理论,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以处理其日常事务的能力。
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罗伯特 斯腾伯格 解决问题的心理学
罗伯特斯腾伯格解决问题的心理学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1949- )美国心理学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此外,他还致力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与概念。
罗伯特·J·斯腾伯格是耶鲁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IBM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爱情和人际关系,人类智慧和创造性等。
他已因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多项殊荣,包括成为古根海姆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员。
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并同时担任美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学会会员和主席。
斯腾伯格最近的著述有《思维方式》和《爱情心理学》,并与他人合作编著了《亲密关系中的满足感》和《性别心理学》(与安·比尔合编)。
斯腾伯格简介R.J.斯腾伯格(194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72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美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分会和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兼任《心理学学报》、《美国心理学杂志》、《教育心理学杂志》、《人类智力国际通讯》等刊物的编辑。
斯腾伯格思维敏捷而且极富创新,迄今为止,他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重理论。
与传统的智力测量理论侧重智力的结构方面有所不同,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是一种智力的认知理论,智力的的认知理论主要关心智力的加工方面或过程方面,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信息加工成分。
斯腾伯格区分了三种信息加工成分。
第一种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元成分是执行计划、实行监控,以及对个体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的高级控制过程。
第二种信息加工成分是操作成分(performance-components),操作成分是指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时执行各种策略的较低水平(与元成分相比)的过程。
第三种信息加工成分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s),知识习得成分是指学习和掌握新信息并将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过程。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 试卷3(总分: 64.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解析:2.小张在感受音乐节奏和区别旋律方面有杰出的表现。
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分数: 2.00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分析能力解析: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音乐表象能力以及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因此本题选 B。
3.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发展的能力是(分数: 2.00 )A.液体能力B.晶体能力√C.记忆能力D.观察能力解析:解析: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成人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因此本题选B。
4.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一般测量的是(分数: 2.00 )A.液体能力√B.晶体能力C.特殊能力D.模仿能力解析:解析:液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液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液体能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
因此本题选 A。
5.卡特尔将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分数: 2.00 )A.情绪智力B.晶体智力√C.空间智力D.流体智力解析:解析:卡特尔根据智力在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将智力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其中晶体智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
因此本题选 B。
6.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属于(分数: 2.00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 液体能力D.解析:解析:社交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调解纠纷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
心理学第五章 智能理论xin
本章旨在分析青少年智力发展在水平、类型、 性别和表现早晚上的差异,并探讨智力的早期发展 及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
能力
智力理论
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一、能力的概述
能力
(一)概念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孟昭兰)
它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影响活动效果的 基本因素,是符合活动要求的个性心理特征的 综合。
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一)区别 第一 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 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第二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能 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的多,而且不是永 远随知识的增长而成正比发展的。
(二)联系
1. 首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2. 其次,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2、多元智力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心智的 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 他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 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 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
智力成分所构成。
空间智力(毕加索)
音乐智力(斯特拉夫斯基)
言语智力(李敖)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 主观努力。
第二节 智力
一、智力理论
(一)因素理论
1、单因素论 推孟等人认为:所谓智力是指一种总的 能力,是单因素的。
2、二因素论
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C.Spearman,
于1904年提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两部分构成的,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有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2、知觉的恒常性:知觉过程中,人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3、程序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5、罗夏克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医学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的,共包括十张墨渍卡片,五张彩色的,五张黑白的,用于测试语言反应、情绪和动作。
6、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统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7、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9、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
10、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11、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12、离差智商13、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14、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广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15、感受野16、语言的表征1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由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P.32618、启发法19、语言理解:指人们借助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因素),和“特殊因素”(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和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适应能力。
对地理解单词和句子,但不能将单词组成句子。
()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等。
大脑右半球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
大脑的右后部受伤的病人,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易于迷路,其辨别面孔和关注细节的能力明显减弱。
()音乐能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
大脑右半球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其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右半球损伤会造成成人的“失歌症”或音乐能力丧失。
()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身体运动由大脑运动神经皮层控制。
大脑的每一个半球都控制或支配对侧身体的运动。
()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大脑额叶在人际关系的知识方面其主要作用,这一区域受到损伤,虽然不会影响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但会引起性格的很大变化。
()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像社交智力一样,大脑额叶对自知智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在能力构成的因素方面,学者们的看法还不一致。
教育基础知识知识点——人物理论概括篇
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起源: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西。
能(英)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承认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前苏联教育家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学发展:1.萌芽期世界教育学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书集注(朱熹)、传语录(王守仁)、大学、师说(韩愈)、理想国(柏拉图)、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西方最早研究教育法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详见P8)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雄辩)问答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或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得出结论)柏拉图(理想国):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事业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教育。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资本主义时期)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这一时期教育学主要著作: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教育漫话(洛克)、爱弥尔(卢梭)、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奇)、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人的教育(福禄贝尔)、教育论(斯宾塞)、人事教育的对象(乌申斯基)、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教育学学科建立】夸美纽斯(捷克):发表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观点主要有: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人性本善,要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或者远离社会影响才是好的教育康德:1776年,成为了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启示
Vo 1 . 2 6 No . 7
J u 1 . 2 01 3
斯 滕 伯格 三 元 智 力 理 论 的教 育启 示
方 方 万 芳
( 安徽农业 大学人文学 院 ,安徽合肥 ,2 3 0 0 3 6 ) [ 摘 要] 斯滕伯格 的三元智力理论 由三个亚理论发展到涵盖分析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该理论对于我 国的
此, 培 养具有创造 性 的高 素质人 才 , 这 是当今各 国教育改 革 所追求 的共 同 目标 。 而实践 能力 是人进行实践 、 运用或使用他所学 习的知识
时所需 要的能力 。 斯腾伯格认 为 , 在 日常生活 中 , 智力 是适 应环境 、 塑造环境 和选择 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 的这方 面特点 又称作 情境 智力 。在不 同的情境 中 , 人 的智力行为有不 同的
随着斯滕伯格 的智力 研究的进行 , 其三元智力理论 的内涵发
斯滕伯格认 为是否成功应 以个人 的 目标为标准 , 成功不
是伟 人明星的专属 , 那 些充分发挥 自身潜力的平凡人也能取
生 了变 化 , 他在其后 的一些论 著 中, 虽然仍 沿用 “ 三元智 力 ” 的概念 , 但“ 三元 ” 不再指 三个 亚理论 , 而是分 析性 、 实践性 和 创造性智力 。 t l
识 和元成分 , 与他 力 图摆脱 尴尬处 境 、 平息家庭 冲突时所 用
理学 家。
到 的知识 和元成分 完全不 同。有些人 可能并不 具备很 高的
学历, 也可能难 以清楚地 表达他们 是如何处 理现实事 物的 , 但他们却 非常擅长解决 日常事务 问题 , 例如解决人事 纠纷和
成功不是少数天才学生 的专利 , 每个正常的个体都可能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章节题库(能 力)【圣才出品】
第11章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应该将智力与其应用的情景紧密的结合起来。
A.斯腾伯格B.加德纳C.吉尔福特D.阜南【答案】A【解析】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的经验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2.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这属于能力的()的差异。
A.发展水平B.结构C.表现早晚D.性别【答案】B【解析】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它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
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能力结构上的差异。
例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
3.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是()。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成年期【答案】D【解析】个体的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
从幼儿期到童年期是个体一生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成年以后,个体的能力发展渐趋稳定。
4.智力的核心是()。
A.感知能力B.注意力C.记忆力D.思维能力【答案】D【解析】智力即一般能力,包括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和抽象概括力。
其中,抽象概括力,即思维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5.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人的特殊能力?()A.观察力B.记忆力C.节奏感D.注意力【答案】C【解析】根据能力作用的领域,可以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节奏感是个体在感知音乐的节奏这一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6.高尔顿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方法是()。
A.双生子研究B.调查法C.纵向追踪法D.家谱分析法【答案】D【解析】高尔顿强调遗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
他通过谱系调查,论证了遗传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所以,他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家谱分析法。
7.关于成人认知发展,卡特尔提出了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不正确的是()。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1、试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答:识记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的目的越明确,任务越具体,识记的效果越好。
(2)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的意义识记无论是识记的速度、准确性还是牢固性都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分段记忆的效果优于整体记忆的效果;识记直观的形象材料比识记抽象的词语材料效果更好;识记有丰富情节的材料比识记无丰富情节的材料效果好。
(3)识记方法与态度。
学生在识记时,如果具有积极的态度,注意集中、专心致志、认真感知,就能识记得迅速、保持得牢固;(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
安静、舒适、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环境,有利于识记;早晨和晚上临睡前是识记效果最好的时间。
(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保护大脑,便于提高识记效果。
(6)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体魄健康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舒畅乐观,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保证旺盛的精力去识记。
2、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的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可以回答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其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用语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和知识获得成分(指获得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作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结果:分析能力(分析、判断、评价)三个关键方面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的组成: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智力差异表现在三种能力不同组合上)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部世界联系起来)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情境亚理论(将个体与日常上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力经验亚理论(将个体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元成分:用于决定做什么监督执行的过程,并在完成之后进行评价成分亚理论操作成分:用于具体完成任务知识获取成分:用于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经验亚理论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结果:创造能力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创造、发现、发明、想象、探索)对现有环境的适应情境亚理论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塑造结果:实践能力对不同环境的选择(付诸实践,应用、使用和履行}评价:在理论上已将传统智力的观念扩大(6)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定义: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能是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具体说明:(1)成功智力是适应、塑造、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2)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优势,同时能够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加以改正或弥补(3)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组综合能力(4)成功只有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定义分析性能力: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和批判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创造性能力:超越已知给定内容,产生新异有趣思想的能力实践性能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的能力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1)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能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能力可用来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2)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3)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智力的三个方面,比仅仅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斯滕伯格(Sternberg ,1985,1988)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
智力情境亚理论
• 三个认知机能系统间的关系: 三个机能系统间是一种动态联系,并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见图) 注意系统是基础; 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如:计划需要充分唤醒,注意力要充分集中,个体如 何编码、加工信息会受计划功能影响。
(二)智力的PASS模型
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 即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四种认知过程。 这四种认知过程包含三个认知机能系统: 1.注意系统——又叫做注意-唤醒系统 2.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 3.计划系统——最高层的统治系统
举例: 我们现在再来做一个实验,给你这样
一些字母组合:PALN,TWNO,CEIV, OCEM,要求你将它们分别组成熟悉的单 词。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来练一下。
这些字母组合可以分别组成: PALN——PLAN TWNO——TOWN CEIV——VICE OCEM——COME 显然,在这个例子中,智力活动的内容为符 号,智力操作为认知,智力产品为单元。
语文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内省智能
7种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社交智能
肢体—动觉智能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
• 多元智力理论扩展了智力的概念,突破了 认知范围的局限 。
• 它不再是单纯的指出个体智力的水平差而 是告诉个体究竟有什么方面的发展潜力。
• 他将被传统智力排除在外的非认知的, • 但与个体取得某方面成功密不可分的因素
• 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 中的表现,如词汇、算术计算、记忆等。
s
s
s
(三)智力多元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智力是在某种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 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 要的能力。
人才测评: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基于对传统智力测验的不满,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三重理论。
首先,他认为传统智力测验在内容上是不全面的。
它未能把构成智力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社会智力涵盖在内,或者说,它对智力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品格(consequentiality)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制约作用重视不够。
其次,斯腾伯格认为传统智力测验一般未能很好控制知识和经验因素的作用。
致使其学业成就的色彩过重。
由于对测验材料的熟悉程度的不同,因而受测者实际使用或可资利用的心理资源就不同。
这是比社会文化因素更直接影响到测验结果可比性因素,在传统智力测验的框架内难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传统智力测验一般都是限时测验。
斯腾伯格认为这实际是受“好就是快”这一世俗偏见之累。
对某些人或某些心理操作来说,较快就意味着较好。
但这一标准并非对所有人和所有心理操作都适用。
盲目地接受这一假设,不仅是不公正的,而且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面对困难的问题,采取审慎反思的态度而不是匆忙冲动地做出反应,这往往为智者所取。
他们往往化较多的时间对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程序进行总体的谋划,并不在具体的局部细节上盘桓过久。
换言之,时间的分配或速度的选择,比速度本身更重要。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大量任务并不要求我们如同在解决智力测验中的问题时那样,一定要在规定的极短时间内做出解答,它更多地是要求我们做出合理的,亦即“聪明的”时间分配。
第四,速度问题又与测验焦虑问题相联系。
斯腾伯格本人在少年时代就是一名测验焦虑者,所以他对传统智力测验易引起受测者的测验焦虑尤其不满。
由于短短几小时的测验分数往往比数年的学习成绩对一个人的未来命运具有更大的决定作用,因而测验时出现紧张状况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少数人也许会因紧张而产生较好的结果,但多数情况却并非如此,测验焦虑与低智力分数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致使一次性的焦虑甚至演变为永久性的测验焦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测验结果很难说能真实反映受测者的智力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1年,他把内容维度中的图形改为视觉和听 觉,使其增为5项,智力组成因素变为150种。
1988年,他又将操作维度中记忆分为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使其由5项变为6项,智力结构的组成 因素便增加到5×6×6=180种。吉尔福德认为每种 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
例如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就是语义、记忆、 单元的能力。又如,说出鱼、马、菊花、太阳、猴 等事物哪些属于一类,回答这类问题进行的操作是 认知,内容是语义,产物是类别。
一般因素
两大因素群:
语文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
小因素群:
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等
特殊因素:
各种特殊能力
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三、能力的信息加工
(一)智力的三元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inberg,1985)提出 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试图。 ◆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 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 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 力情境亚理论。
智力成分亚理论 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过程。 (1)元成分 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等高级执行过程。 如确定问题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
分配心理资源等。 (2)操作成分 表现为任务的执行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3)知识获得成分 获取和保持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
出判断和反应,以及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
智力情境亚理论 这里的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有目的的适应环境、 塑造环境、与选择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 情境智力。
如:到达一个环境中,努力的适应环境,并 对环境进行塑造以提高自己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当个体感到自己无法适应某个环境时,会选 择另外一种环境。
智力的经验亚验论 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
• 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 中的
s
(三)智力多元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智力是在某种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 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 要的能力。
智力包括语言能力、 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 能力、 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反省等七种能 力。
纳入智力的范畴之中, • 从而扩大了智力的内涵,能更好的解释学
生成绩的变异和预测个体的成就。
二、能力的结构理论
(一)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即操作过程) 客观对象(即内容),产生知识(即产物)的过程。 智力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 维、评价5个因素。 智力加工的内容包括图形(具体事物的形象)、 符号(由字母、数字和其他记号组成的事物)、 语义(词、句的意义及概念)、行为(社会能力), 共4个因素;智力加工的产物包括6个因素, 即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这样,智力便由4×6×5=120种基本能力构成。
(二)智力的PASS模型
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 即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四种认知过程。 这四种认知过程包含三个认知机能系统: 1.注意系统——又叫做注意-唤醒系统 2.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 3.计划系统——最高层的统治系统
智力三维度的内容
吉 尔 福 特 的 三 维 结 构 理 论
(二)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埠南(Vernan,1971)继承和发 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提出能力的层次结 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能力是按层次排列的。
最高层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Source : Arthur D.Little
(1)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所要求的能力
个体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遇到新问题的 能力;应付遇到新环境的能力。
(2)信息加工过程的自动化能力
当人们遇到复杂问题时,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 程,只有这些操作自动化后,才能够容易地完成复杂 任务。不同个体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到复杂任务 能力不同,对问题的解决情况不同。
一、能力的因素说
(一)独立因素说
•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1)曾对能力做过系统的描 述。在他看来,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 素构成的。例如,抽象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 对机械问题的适应能力(1911)等。
(二)两因素说
•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包括两种潜在的因素: 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 一般因素(又称g因素):应用于所有任务的单一的智力 能力,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的表现——智力的 关键因素
语文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内省智能
7种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社交智能
肢体—动觉智能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
• 多元智力理论扩展了智力的概念,突破了 认知范围的局限 。
• 它不再是单纯的指出个体智力的水平差而 是告诉个体究竟有什么方面的发展潜力。
• 他将被传统智力排除在外的非认知的, • 但与个体取得某方面成功密不可分的因素
举例: 我们现在再来做一个实验,给你这样
一些字母组合:PALN,TWNO,CEIV, OCEM,要求你将它们分别组成熟悉的单 词。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来练一下。
这些字母组合可以分别组成: PALN——PLAN TWNO——TOWN CEIV——VICE OCEM——COME 显然,在这个例子中,智力活动的内容为符 号,智力操作为认知,智力产品为单元。
• 三个认知机能系统间的关系: 三个机能系统间是一种动态联系,并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见图) 注意系统是基础; 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如:计划需要充分唤醒,注意力要充分集中,个体如 何编码、加工信息会受计划功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