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研发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技术研发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摘要]面对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的知识社会,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占领市场和技术优势,就必须按独特的创新思路去开发技术和产品。一是要走出彷制他人技术的思维方式,充分剖析、认清现有技术的缺陷,避开现有技术的研究思路,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二是要提高技术的起点,走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之路,要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针对重大技术,加速创新技术开发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产品。
[关键词]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策略;专利分析;专利地图
一、技术研发中专利文献应用策略
(一)专利文献的价值。
专利文献是报道最新发明创造最快的信息源,也是世界上最精确、最严密的追溯性资料。专利文献对技术的公开程度是其他科技文献所难以比拟的。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的90%~95%可在专利文献中查出,而在其他技术文献中反映出的只有5%~10%。目前中国专利文献馆有各国专利文献3000多万件,每年还递增约100万件。
由于企业技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其整个过程中会面临种种风险和考验,特别是目标产品的选择,研发产品目前的法律状态,是否涉嫌专利侵权等。而专利文献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企业技术研发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合理有效地利用专利文献,对企业进行技术预测,从而确定企业的技术开发方针,避免低水平重复研发,规避潜在侵权风险,开拓思路提升研发起点与创新能力,助推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企业在技术研发中能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可以缩短60%的时间,节省40%的资金。对专利文献的利用可以防止企业重复研发而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二)二次开发对专利文献的检索和应用。
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也称为专利二次开发,专利二次开发可以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对专利文献的检索,形成“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以作为专利二次开发的依据。报告的主体内容包括:基础专利来源、基础专利技术要点、开发项目技术要点、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查新结论。
这种在国内外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专利技术的二次开发,一般可选择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已公开专利,利用其原理和思路,开发出在材质、结构、功能、工艺等方面比原有专利更先进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同时又可避开相应专利的侵权问题。企业只有把握专利保护的游戏规则,把专利技术再创新作为自己实施专利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后发优势的创新技术,才能有效掌握企业专利战略的攻防技巧,才能在最较短时间内实现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企业技术研发中专利分析方法的应用
专利分析方法是指对有关的专利文献进行筛选、统计、分析,使之转化成可以为企业技术研发充分利用的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利情报分析法和专利地图的应用,
(一)专利情报分析方法
专利情报分析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定量分析是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专利文献的各种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定性分析是以专利的内容为对象,按技术特征归并专利文献,使之有序化的分析过程。通常情况下需要将二者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 定量分析。
专利分析的定量指标较多,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专利信息。许多国家和知识产权咨询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分析指标体系,比如美国摩根研究与分析协会、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III)等。CHI制定的专利指标体系中一些常用的分析指标主要有:专利数量、专利相对产出指数、同族专利指数、专利成长率、引证指数、即时影响指数、技术强度、相对专利产出率、技术重心指数、科学关联性、技术生命周期等,以上专利指标已经被许多国家和机构所采用。对专利指标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专利指标的细化与综合,以及时间、空间的分析,由于上述专利指标的描述比较粗糙,还可进一步的细分。比如,引证率可分为自引证率和被引率。自引证率描述后续专利引用自身专利的情况,引证率越高说明研发的自主性越强;被引率越高说明该项技术的技术含量越高。此外,各项专利指标不是孤立的,把战略性指标“同族专利指数”和技术性指标“科学关联性”相结合,以时间和空间为轴进行综合分析,才可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
(2)许多专利指标具有产业依存性。比如,技术生命周期会因技术领域不同而有所差异。相对热门的技术其TCT较短,电子类TCT约3至4年,而造船类TCT可能长达15年。
(3)专利指标可以测度技术发展,但不能绝对化。重要的发明或创新,尤其是能够带来长期经济利益的发明,一般要申请专利。但是很多技术发明不采用专利保护方式,而采用商业秘密或尽快产业化的形式,因此,专利与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领域之间的数据比较应当谨慎。专利申请的倾向在不同技术领域之间差别很大。有的领域技术创新活动很活跃。但不适于采用专利方式取得保护,比如电子信息领域,往往通过推向市场先发优势取得经济回报。因此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比较时,对所分析行业的特点要有所了解,才能更准确地进行比较。
(5)各国专利制度的差异带来的数据比较的障碍。由于各国专利制度的差异,各国专利的具体审核标准、审批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比如,多项相互联系的技术发明在美国可以合并申请一项专利,但在日本则必须提出若干项的分案申请,因此对不同国家进行比较,有时会带来很大偏差。所以做专利国际比较时,一般不用不同专利体系的数据,而是选择同一类型专利体系,如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或欧洲专利局。
(6)专利文献时滞对分析数据的影响。尽管实行了专利申请的早期公开和延迟审查制度,很多专利的申请日和公开日之间还通常存在18个月的时滞,这对于那些技术创新频繁的企业,尤其是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短的产业企业来说,将直接影响结果的分析和预测。
2 定性分析。
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了解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方法,
定性分析是对专利信息的一种技术分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利信息工作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也需要辅之以现代化的数据存储与计算手段。定性分析一般用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特定权利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可以从发明的用途、原理、材料、结构和方法五个方面来考虑重要专利的内容,并将重要专利按照内容的异同分类。如果专利内容以原理为主,说明这项技术尚未成熟;如果专利内容以用途的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