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正稿

有机建筑艺术欣赏论文:赖特的有机建筑班级:09级景观1班姓名:张正学号:20092119027摘要:建筑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如何从各个方面对一座建筑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且以赖特的有机建筑代表作流水别墅为例做了分析。
有机建筑是赖特的著名理论,但是赖特从未提供过有机建筑的完整定义。
1894年,赖特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有机建筑原则,他认为一幢建筑应当像是从场地上自然生长出来,如果场地环境特征明显,建筑的造型应当与环境保持和谐。
1938年,赖特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沙漠中建造了西塔里埃森,它是一所特殊的建筑学校,帐篷式的斜坡顶、未加油漆的红木屋架和倾斜的毛石墙与四周的山形互相呼应。
西塔里埃森是按照自然法则建造的,不仅建筑本身是有机的整体而且与环境保持和谐,它把场地、材料、建造方法和建筑师的有机哲学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予以展现,是有机建筑的典范。
关键词:建筑评价;赖特;有机建筑;流水别墅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四大基本问题。
像吃饭、穿衣一样,找到一个安全的居所,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安居乐业的“居”指的就是房屋,它是人类的避难所,为人类遮风避雨,御寒抗暑,抵挡毒蛇猛兽,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界的各种侵袭。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筑范围也不断扩大,功能日益多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穿越了时间的隧道见证了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兴衰。
一、如何评价一座建筑评价一座建筑物,首先需要了解这座建筑建造时期多个方面的背景:1、社会历史文化,如当时社会所处的发展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形态会十分深刻而直接地影响建筑设计者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其作品设计,建筑是多姿多彩的,建筑的样式和风格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是一个时代经济和文化风貌的凝固的表征,体现出时代的文化取向和艺术品位;2、当时人们的信仰及生死观,由于信仰及生死观的不同,人们往往对于建筑各种结构的需要也不尽相同,比如,古埃及人信奉法老死后会升到天上成为伟大的神,因此,为了让法老升天更方便,古埃及人将法老的陵墓——金字塔,造得十分高大宏伟,以便金字塔顶可以离天更近一些,还有,古人都信奉人死但灵魂永生,所以,为了让逝者在墓中得到安宁、不受到外界的打扰,人们通常用一道又一道厚重的石门将墓室层层封闭,既隔断了空气流通,有效减缓了遗体的腐坏,更阻挡了猖獗的盗墓者,使逝者在墓中得以安稳地长眠;3、建筑坐落处的地质与地理条件,因为地理情况往往决定了建筑需要怎么样的结构才能更稳固更安全,比如,日本是个地震发生频繁的国家,因此,日本的绝大部分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其强度较高,自重较轻,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
世界建筑艺术史论文

学世界建筑艺术史有感上学期就已经选了艺术史了,觉得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期的学习,觉得自己的艺术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的绘画技术也有了提高,平时也会画一下,觉得生活也更加的充实了,我觉得这是一门很有趣的课,所以我这学期又选修了这门课。
这学期学习的中国的建筑艺术史和国外的一些著名建筑。
包括桥梁、房子、塔等建筑。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富于创造性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祖先从很早的时候起,就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多种形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使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在技术上或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体系最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之一。
中国秦朝的建筑:“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可见但是人们在建筑上已经有相当成熟的造诣了。
阿房宫就是其代表。
汉代的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果结构,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了完整而独立的建筑体系。
宋代时期出现很多殿阁楼台,滕王阁就是其中的代表,元代时期都城规模宏大,这时的宗教建筑异常兴盛。
明清时期建筑最大成就就是在园林领域,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其代表。
同时日本的很多古代建筑也受我国古代,特别是唐朝时影响特别大。
塔的种类非常多,以样式来区别,有、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宝塔、、等。
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等。
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就塔排列位置的样态来区别,有孤立式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等。
各种式样的塔中,造形最古老者为覆钵式塔。
覆钵式塔由栏楯、基坛、塔身、覆钵、平头、轮竿、相轮、宝瓶等各部分组成。
后来塔身逐渐变为多层造型,于公元三至四世纪,即有三层塔身出现,其后更有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乃至三十七层等重层结构。
人们建塔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祈福塔。
佛教向来强调造立佛塔可获殊胜的功德福报,因此一般信众参与建塔多是以祈福为主要目的。
世界的建筑作文范文

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世界上有许多以建筑为代表的名胜古迹,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本文将从历史上的建筑、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四个方面探讨世界的建筑作品。
一、历史上的建筑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最早的建筑发源于中东地区和古埃及,那些建筑被用于宗教、贸易和行政活动等。
首都往往位于城市中央,周围是规划有序的住宅区和商业区。
古代建筑的风格较为单一、简朴,建筑造型多为四合院型。
古代文明中有两个重要的建筑类型:金字塔和殿堂。
埃及金字塔是一种宏伟的建筑,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它们是为法老王而建的墓葬,代表了君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古希腊的殿堂则更注重运用几何学来规划建筑风格,其门廊、柱形和图案熟悉而漂亮。
二、建筑风格各个时期和地区都有其特有的建筑风格。
其中,罗马建筑被认为是最快且最先进的建筑风格之一。
它是由古希腊建筑风格演变而来的。
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复杂多变、壮观,在结构上也较为实用和可持续。
同时,罗马建筑的殿堂和金字塔有一些清晰的关键共性,如柱子和拱形。
中世纪建筑风格则以尖拱和拱门为特点。
它们是信仰和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明显表现。
高屋顶和尖拱塑造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不同感觉,同时也是文化富有的象征。
在现代建筑领域,多种风格混搭,是时代的特征。
这一建筑风格被认为更加现代,属于当代艺术范畴。
如意大利的高贵的现代建筑风格,具有曲线优美的外观和较强的美学价值。
三、建筑材料各种建筑材料结构种类繁多。
在古代,石材、木头和泥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
几千年来,这些经典的材料一直使用到今天。
在现代,工业革命推动了各种新材料的发展。
例如:玻璃、钢铁、铝、混凝土等等。
这使得建筑师的构思更具创新性,也为施工工人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建造方式。
近年来,绿色建筑概念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旨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我们的星球。
四、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建筑实现想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技术的发展也让人们对建筑的期望更高。
建筑与历史范例论文

建筑与历史范例论文建筑与历史范例论文导言建筑与历史是息息相关的两个领域,彼此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建筑通过建筑物的形式、功能、材料等多个方面展现着时代的特点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被历史的进程所塑造和记录。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以某一历史时期的建筑为例,探讨建筑与该历史时期的关系,并展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第一章某一历史时期的背景与特点在这一章中,我将介绍所选择的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特点。
特别是该时期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对建筑的影响。
第二章选定建筑的背景与设计在这一章中,我将介绍所选取的具体建筑的背景和设计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该建筑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我将详细介绍其设计理念、建筑师背景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等。
第三章建筑与历史的关系在这一章中,我将分析和讨论所选取的建筑与该历史时期的关系。
这包括建筑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以及其在时代变革和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此外,我还将探讨建筑如何反映了该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第四章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在这一章中,我将讨论该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由于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保护与传承建筑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更是为了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传递给后代。
我将介绍该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并提出对未来传承的建议和展望。
结论在这篇论文的结论中,我将总结并强调建筑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建筑不仅仅是呈现出一段历史时期的风貌,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见证和记录。
通过保护与传承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珍视文化遗产,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在结尾处,我还将列出参考文献,包括我在论文中引用过的书籍、文章和在线资源等。
结语建筑与历史的关系非常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建筑与历史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更好地把握现在,并在未来的设计和建筑中发展出更加富有创造力和意义的作品。
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并促进他们对建筑与历史的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世界建筑史论文

世界建筑史结课论文姓名:谭丁专业:土木工程年级: 2012级班级:结构三班学号: 12040103172015年6月建筑的功能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而技术又是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结合的基础,如果没有技术,那么任何理论上的完美的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结合都是无法实现的。
而在三者之中。
建筑的功能是其中的核心,没有功能而只有外形的建筑就像是只有空有躯壳没有灵魂的人;而形式的重要性对于建筑建筑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建筑的外形能够表达出建筑师想要表达出的精神世界,然而在某些方面对于形式的追求反而会对于建筑功能的有反作用,因此在建筑中必须摒弃形式主义,形式的设计必须是以建筑功能为基础,是针对建筑的功能的。
所谓建筑形式指的是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同时外部体形又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同时形式是建筑师的语言,是建筑师用来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句子。
但是有时候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例如各种办公,学习等地点要求空间比较规整,然而设计师在用形式来表达时往往会使用一些不规则的空间,这就与建筑的功能的要求形成了一种冲突。
而有时候功能与形式的结合恰好是相得益彰,两者相互之间加强了对方所需求的东西,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关系。
在我看来在建筑的形式与建筑功能统一方面做的很不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国家大剧院鸟蛋,整个国家大剧院外形是一个鸟蛋的形状,但是其内部空间却是一个方方正正空间,整个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功能完全割裂开来,建筑师为了形式而形式,完全忘记了建筑的功能才是一个建筑的核心,形式必须是针对于建筑的功能来设计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十分失败的作品,因为它没能领悟到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统一的关系,而在建筑功能与形式的结合比较成功的是流水别墅,整个流水别墅的外形与周围的环境完全的融为一体,很好的表达出建筑师想要表达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整个别墅的功能并没有因为其形式而被限制,反而是与形式的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别墅之中也能感受出建筑师的整体的建筑思想,同时其作为别墅的功能却被很好的保留下来了,可以说做到了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中外建筑史期末论文

中外建筑史期末论文指导老师:赵月苑学生:邓威班级:建筑设计3班新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
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
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
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的杰出代表是达维德。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
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
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板。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
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
其中勃兰登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
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样式。
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
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建成,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
法国建筑连同绘画一起被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并没有形成新的建筑样式,只是古代建筑交替、花样翻新而已,也有人称之为“浪漫的古典主义”。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建筑艺术更是以古希腊罗马建筑为标准,庄重的多利克柱式为时髦的崇尚。
建筑论文范文

建筑论文范文(注,以下是一篇关于建筑的论文范文)。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在当今社会,建筑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物,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从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
从古代的金字塔、古希腊的殿堂,到中世纪的教堂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每一个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
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需求,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建筑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在于其建造的年代和风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其次,建筑的文化意义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例如,中国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作,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而古希腊的殿堂和罗马的斗兽场则成为了西方文明的代表。
建筑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形式和风格,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最后,建筑的艺术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建筑的艺术意义体现在其建筑风格、结构和装饰等方面。
例如,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和精美的雕刻成为了中世纪欧洲的代表,而现代建筑则以其简约、现代的风格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代表。
建筑的艺术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形式和风格,更在于其所表达的美的追求和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建筑的历史意义在于其承载的历史痕迹,文化意义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艺术意义在于其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建筑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实用价值,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中外建筑史论文

浅析中西方建筑哲学文化的差异引言:什么是建筑哲学?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的艺术鉴赏三原则,“走着迂回的路径,从越来越逼近中心的圆周把建筑艺术的源流看一遍”;并通过对比,看看大陆东西两端截然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建筑中印刻着怎样的民族图腾与时代密码。
什么是建筑?古希腊人骄傲地说,建筑是那高高的卫城上俯视着整个城邦的神庙;中世纪教皇阴森森地说,建筑是我们在其中祈祷与赎罪的哥特式大教堂;路易十四优雅地说,建筑是我那金碧辉煌,集聚绅士名媛的凡尔赛宫……建筑,之于秦皇汉武便是那些宏伟大度、气吞山河的行宫苑囿;之于唐人宋民便是那些直插云霄的佛塔与信徒广聚的佛堂;之于明清才子佳人便是那诗意盎然,天人合一的精致园林。
哲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影响建筑产业和发展诸多因素中占重要位置。
一、东方的严谨统一与西方的纯粹洒脱中国先秦哲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注重人际,追求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影响促使中国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最求整体的统一性。
在历史上无论其实宏大的建筑还是小巧玲珑的院都表现整体的空间感。
秦始皇那辉煌绝伦的阿房宫也以成为世界宫廷建筑中的奇迹。
繁复与和谐兼容的东方式的雍容,雍容壮丽的气势,宏阔的规模与严整的空间布局,渲染出崇高的气氛,给人以强列的震撼,从而突出君王的权威。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尊崇帝皇,重视王权的情结,足够的风度来彰显国威,盛世的风水也在潜移默化中熏出一种华丽的气派,身处其中的建筑师在其熏陶下更能将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去满足时代的需要,迎合帝王的情感。
借助木石砖瓦这些中原“特产”,浓缩于建筑艺术之中。
这些建筑本身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表现方式,与古希腊人讲究的纯粹朴素、自然清明的潇洒大不相同。
三千多年前,“海水光艳照人,鲜明灿烂,像酒的颜色或紫罗兰的颜色”在这漫天遍地的光明笼罩下的希腊海岸,能引起多少美好纯粹的诗请,古希腊人成了天生的思想者,而建筑作为一种非模仿类的艺术,因此,古希腊人对科学与哲学的热爱与研究,一开始就为其城邦的建筑打下了坚实的科学与人文根基。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摘要: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受到地域、文化、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和外国建筑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对中国和外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推动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管理方式,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通过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历史,未来发展,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被广泛用于祭祀、住宅和宫殿等不同场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建筑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主要是用木材、泥土和竹子建造的。
这些建筑大多是用于祭祀和住宅等日常生活所需。
这些建筑通常以天井和庭院为主要特点,以及一些装饰性的瓦片和石雕。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建筑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对砖和瓦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开始使用砖和瓦代替木材和泥土来建造建筑物。
这种技术改进为中国的建筑艺术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使得建筑的结构更加牢固和耐久。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建筑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装饰更加精美。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开发了新的技术,如斗拱和飞檐,用于支撑大型屋顶。
同时,建筑物的装饰也变得更加精致,以满足富人和贵族的需求。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1年):在元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是更加注重装饰和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使用了大量的青石、花岗岩和大理石等材料来建造建筑物,并注重建筑物的装饰性。
外国建筑史论文-古罗马斗兽场

外国建筑史论文-古罗马斗兽场中国建筑史论文题目:古罗马斗兽场摘要: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
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
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
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关键词:国外建筑、古罗马斗兽场、混凝土正文:斗兽场由韦帕芗(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
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
斗兽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烧毁。
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
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斗兽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
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例如埃庇道努剧场(EpidaurosTheater,约公元前330年,设计师:皮力克雷托斯Polykleitos the Younger).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
而罗马斗兽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
世界建筑发展的作文800

世界建筑发展的作文800作品1:我们人类的一生都在与建筑相伴。
建筑,始终是文化与艺术的精妙融合,是传递人类精神的不朽载体。
回首往昔,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其雄浑而精准的几何造型,屹立在沙漠之中数千年,见证法老的威严与神秘的宗教信仰,那巨大的石块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时代被巧妙拼接,诉说着当时人类对永恒的执着追求。
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比例完美和谐,多立克柱式彰显着力量与庄重,它是民主与美学理想的圣殿,阳光洒在白色大理石上折射出的光辉,仿佛是古希腊文明智慧的闪耀。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巴黎圣母院,高耸的尖塔直插云霄,内部彩色玻璃的绚丽光影营造出神圣空灵的氛围,那是宗教狂热与建筑技艺高超结合的产物,人们在其中仰望苍穹,感受灵魂的震颤与上帝的召唤。
而东方的古建筑同样魅力非凡,中国的故宫,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对称,体现了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权以及深厚的儒家礼仪文化,一砖一瓦皆蕴含着古老帝国的秩序与威严。
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工业革命带来了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巨大变革。
钢铁与混凝土的广泛应用,让建筑的高度与跨度不断突破极限。
现代主义建筑应运而生,它追求简洁、功能至上的理念,摒弃了繁琐的装饰,试图以纯粹的形式与空间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以简洁的白色立方体造型、自由的平面布局,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它是对传统居住模式的大胆革新,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与建筑美学。
然而,在现代主义建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建筑如潮水般涌现在城市之中,城市失去了个性与温情,沦为冰冷的钢筋水泥丛林。
于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反思与探索,试图重新找回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装饰性。
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的波特兰公共服务中心,以其色彩丰富、造型独特且带有古典元素的外观,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单调,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趣味性。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建筑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新局面。
建筑史论文

摘要:古希腊与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上两座永恒的丰碑。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然而,古罗马建筑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建筑。
古罗马建筑的非凡创造达到了古典时期建筑的最高峰。
两者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又由于各自的特性,如不同地理环境、地质、气候、宗教因素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同时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十分信奉宗教,他们崇拜很多天神,而神庙是供奉神的场所,所以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旧址,可以看到很多神庙建筑。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早期的刻瑞斯神庙,还是后来的帕提农神庙,也无论神庙的大小如何,都无一例外的用到了立柱这一结构。
而古希腊更是将立柱这一结构发展为独特而成熟的多种柱式。
古希腊时期的建筑,它的概貌、特点对现代建筑也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建筑特点、柱式、现代影响一、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1、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在建筑的中央为大殿,四周被柱子环绕,称为环柱式建筑。
在阳关的照耀下,各个建筑之间产生了丰富的光影与虚实变化,加强了建筑的雕刻艺术特色。
2、建筑形成了前后山花墙的装饰方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浅浮雕、高浮雕等的装饰手法,创造了具有古希腊独特的装饰艺术。
3、柱式的定型。
古希腊共有三种柱式,这三种柱式是古希腊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渐渐形成的,后一种柱式是前一种柱式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而这三种柱式都是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柱式的发展对于古希腊的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于后来古罗马和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重大的影响。
4、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古希腊人非常崇尚人体美,无论是建筑,绘画或是雕刻,在他们看来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
古希腊柱式的风格完全一致,以人为尺度,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骄傲、自豪与高贵。
5、古希腊的建筑与雕刻总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二、古希腊柱式其实柱式在古埃及时期就已经形成。
国外建筑学论文

国外建筑学论文关于《国外建筑学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是各民族人类才智、文化所凝聚的精华。
中西方文明由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政治文化的差异,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绘制出两幅截然不同的文化画卷,书写了各自的建筑历史。
下面提供国外建筑学论文,以供参考!国外建筑学论文一建筑是有灵魂的,精神依附于物质之上。
当今很多的建筑忽略了建筑和其思想与精神的关系,研究建筑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西方宗教建筑角度探讨建筑所体现的文化,诠释建筑和精神的完美结合。
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
希腊的文明渗透着人本主义精神,即神是最完美的人的体现。
“ 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土。
它所有的风景都嵌入……和谐的框架里……每个地方都要求在它美丽的环境里有自己的神。
”古希腊人崇拜神灵,他们认为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受一位神灵支配。
希腊人祀奉各神灵并为之大力兴建神庙,为神灵提供栖息圣地,因而大大小小的神庙遍布古希腊各地。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 Parth enon ”转写,意为“处女”,是古希腊文明重要见证之一。
希腊人神同位,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把人置放在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和征服。
帕提农神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本精神:把建筑本身看作是人向自然进军,从而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坐落于郊野,高耸壁立而又傲然独有。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利克柱式庙宇,代表着古希腊多利克柱式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全球公认的多力克柱式的代表。
它集中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精华,融汇古希腊多利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风格,多利克柱式给人一种刚毅雄伟、坚强有力的男性气质,而爱奥尼亚柱式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性气质。
世界设计史论文——建筑中的文化

建筑中透出的文化气息设计,一个广泛的范畴,包括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平面设计,城市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等。
设计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科技,文化密切相关。
我们日夜穿梭在各式各样的建筑中,建筑设计--这个我们身边最为普遍的设计,其实无处不透露着文化的气息。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崇尚着不一样的思想,各地的建筑也千变万化,显示出不一样的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礼有三本。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军师,是礼之三本也。
”儒家的礼治,作为一种顽强的封建政治伦理观念,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精神面貌与历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礼首先表示的是神与人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的思想与观念,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天地敬若神明,对“天”有一种神秘感与敬畏之情。
因此,从远古传下来的祭天,祭日,祭风雨,祭祖,祭星辰的原始情感,充分表现在建筑之中。
中国有各式各样的祭坛,多以砖石为主,建有无屋顶的,露天的台,庄严肃穆,很好地渲染了儒家那种礼治思想。
同时,儒家思想维护“周礼”,强调封建等级制度和大一统思想,中国建筑总体布局方式对称齐整,主次分明,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是地道的儒家风范。
其中北京城的建筑最为突出,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 km 的城市中轴线,这条当时为了体现伦理秩序与帝王礼制的中轴线,使北京城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范例之一。
这条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以其独有的雄伟气魄穿过了全城。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型和空间建筑的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
这种以中轴为基准,左右对称均齐的城市建筑模式,充分体现了“尊者居中”“封建等级礼治”的思想。
(/html/87/n-99987.html)中国儒家思想充分体现在北方建筑上,而中国南方的建筑与北方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古代,南方属于蛮夷之地,南方的发展相对于中原地区比较晚,南方的建筑不像北方那样以红黄色为主,气势恢宏,强掉帝王风范。
中外建筑史论文范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范文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外建筑史的论文范文,长度超过1200字。
标题:中外建筑史中的文化交融与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建筑史的探讨,揭示了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从东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对比中西方建筑特点的对照,分析了中外建筑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并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
最后,结合现代建筑实践,对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意义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外建筑史、文化交融、影响、对比、背景、原因一、引言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产生并发展。
中外建筑历史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领域,探讨了东西方建筑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学习。
本文将着眼于中西建筑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二、中外建筑文化背景对比中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存在明显的区别。
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中国建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和谐和平衡的美。
而西方建筑则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注重对称和几何形态的运用。
这两种不同的建筑文化背景影响了中西建筑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
三、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1.建筑风格的影响:中西建筑在风格上出现了明显的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在明清时期受到了西方建筑希腊柱和罗马拱的影响,形成了中西风格的交融;而在近代,中国建筑则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展现出新的风貌。
2.建筑技术的转化:中外建筑交流过程中,技术的转化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和斗拱技术对西方建筑起到了示范作用,而西方的砖石结构和青铜铁质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建筑发展。
3.建筑观念的碰撞:东西方建筑观念的差异在文化交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西方建筑强调个人自由和创造力,而中国建筑则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中外建筑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四、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原因分析在中外建筑文化交融过程中1.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东西方建筑在交融过程中,经济和政治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与建筑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与建筑世界历史上的城市与建筑,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几千年来,人类通过建设城市和建筑物,不仅改变了地貌,也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和社会。
本篇文章将从古代至现代,探讨一些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城市和建筑。
一、古希腊:雅典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雅典作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为我们展示了古希腊人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开始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如卫城上的帕台农神庙和伊洛奥斯神庙。
这些建筑物以其优雅的比例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成为古希腊建筑的代表。
二、古罗马:罗马古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是另一个令人惊叹的城市。
罗马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在当时是前所未见的。
著名的建筑包括共和广场上的古罗马竞技场——斗兽场,以及更为壮观的古罗马大剧院。
此外,罗马还有许多宏伟的宫殿和浴场,如尤利乌斯·凯撒大厦和卡拉卡拉浴场。
这些建筑向世人展示了古罗马人的建筑才华和工程壮举。
三、古埃及:吉萨在世界历史上,古埃及是另一个拥有令人瞩目的建筑遗产的古老文明。
吉萨金字塔是古埃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位于开罗以西,被视为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
吉萨金字塔包括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门考拉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这些巨大的金字塔展示了古埃及人的丰富技术和建筑水平。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成为了艺术与建筑的中心。
在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建筑家和艺术家在佛罗伦萨找到了发展的机会。
佛罗伦萨主教座堂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其巨大的穹顶被视为建筑史上的杰作。
同时,佛罗伦萨还是众多美术馆和艺术学院的所在地,如乌菲兹美术馆和佛罗伦萨学院。
这些建筑和艺术场所见证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的杰出才华。
五、现代:迪拜现代世界的建筑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迪拜作为一个富裕的城市,在建筑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迪拜塔是迪拜的地标性建筑,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先进的工程技术而成为了世界的瞩目焦点。
梁思成说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作文

梁思成说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作文咱今儿个就跟着梁思成先生的视角,翻开那部厚重又迷人的世界建筑史瞅瞅。
梁思成先生那可是建筑界的泰斗啊,他看世界建筑史,就像是在看一部超级精彩的人类文明大片。
翻开这建筑史的第一页,就像是踏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你看那古埃及的金字塔,哇塞,那简直就是建筑史上的超级奇迹。
金字塔那庞大的身躯,矗立在沙漠之中,就像几个巨大无比的几何怪物。
可这怪物不吓人,反倒让人惊叹。
那些巨大的石块,一块就好几吨重,古埃及人到底是怎么把它们堆起来的呢?这就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谜题。
这金字塔可不仅仅是个坟墓那么简单,它是古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是他们宗教信仰和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法老们想靠着这宏伟的建筑,在死后也能享受至高无上的荣耀,并且顺利地进入来世呢。
再往后翻,就来到了古希腊。
古希腊的建筑那叫一个优雅,就像一个个高贵的女神站在那儿。
帕特农神庙,那可是古希腊建筑的明珠啊。
多利安式的柱子,粗壮而又简洁,撑起了整个神庙的庄严。
神庙的三角楣上那些精美的雕刻,讲述着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你要是站在它前面,仿佛能看到古希腊人穿着白色的长袍,在这儿祭祀众神,那场面,神圣极了。
而且这建筑讲究对称、比例和谐,就像一个精心打扮过的美女,每一处线条都恰到好处。
古罗马呢,那可是把建筑玩出了新花样。
罗马人把古希腊的建筑风格拿过来,然后加入了自己的创意。
罗马的万神殿,那个穹顶简直绝了。
这么大的穹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造出来,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阳光从穹顶的那个孔洒进来,就像上帝的手指在指引着什么。
还有罗马的斗兽场,那规模,能容纳好几万人呢。
这建筑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见证了无数的生死搏斗,充满了血腥与刺激。
不过从建筑的角度看,它的结构合理,能让这么多人进出方便,还能保证安全,也是相当了不起的。
然后来到了中世纪的欧洲,那时候宗教可是老大。
哥特式建筑就像一把把指向天空的利剑。
巴黎圣母院就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那些高耸的尖塔,仿佛要冲破云霄,去和上帝对话。
[宫殿建筑论文]世界宫殿建筑论文
![[宫殿建筑论文]世界宫殿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5433e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7.png)
[宫殿建筑论文]世界宫殿建筑论文宫殿建筑论文篇1浅谈中西古典宫殿建筑的不同点摘要: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建筑有着记录艺术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功能,使我们今天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文明的脚步和昨日辉煌故事。
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遗存,往往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故宫;凡尔赛宫;古典建筑;皇权地位北京“故宫”和巴黎“凡尔赛宫”都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宫殿建筑,它们宏伟的规模、风格无不体现了皇帝的统治权威和浩荡辉煌。
它们都以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和严整的空间布局,渲染出崇高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从而突出君王的权威。
这一中一西的两个著名建筑,如同两颗耀眼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东西方,给世界建筑史增添了风采。
作为皇宫的建筑,它们的功能充分体现了皇帝的统治权威和浩荡辉煌。
当然,因地域差异,建筑风貌也呈现不同的风格。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庄严,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凡尔赛宫始终是法国封建统治历史时期的一座华丽的纪念碑。
他被誉为是“欧洲最宏大、最豪华的皇家宫苑”。
它一直是历代法国君王权力的象征。
我们具体从地域、审美的差异,在建筑布局、艺术风格上分析下这两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宫殿建筑的不同点。
凡尔赛宫,在结构设计上强调了建筑整体的连通,而不是院落式的组合。
西方文化以人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文化将天人置于对立状态,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控制自然。
它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次,从整体气势来分析:故宫,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中国宫殿建筑围绕鲜明的中轴线使主次建筑依次排列,秩序严格、层次分明,表现了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古代建筑史
——建筑映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建筑是各民族人类才智、文化所凝聚的精华。
从猿人逐渐进化的人类,从穴居、巢居的生活到建造起自己的房屋,从古老的图腾崇拜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建设划时代的新奇建筑,建筑成为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中西方文明由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政治文化的差异,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绘制出两幅截然不同的文化画卷,书写了各自的建筑历史。
当第一次看到中西方的建筑,最大的感受就是建筑材料的差异,西方庞大的石质城堡、神殿……,中方典雅的木质亭台楼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西方用石头,追求永恒,控制自然;中方用木头,新陈代谢,亲近自然。
”这或许就是在中国只有陵墓和防御工事才使用石材作为主要材料的原因之一吧。
在现代建筑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也已经发展出了完整的建筑体系,但是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例如帕特农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无一不是对西方历史的记录。
但中国(东方的日本,朝鲜)的古典建筑却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材料,用不同的木材绘制了东方的写意风光。
中西方的建筑材料的差异,自然因素的不同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理念差异,建筑反映了人性上的区别。
西方在原始社会长期处于畜牧业和狩猎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产生了人要控制自然的心理形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人定胜天,人类终将战胜自然。
而中国则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重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依托自然才能发展自己。
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木作为生命的象征,融入到建筑当中,也是东方文明对生命对自然的推崇,预示这生命不息。
宗教思想在中西方的建筑史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给西方的建筑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西方的教堂往往建立在城市中心。
以单体建筑结合广场的形式,广场负担聚集人流的作用,市道路也会由教堂发散出去的,突出了上帝在人世间的绝对统治地位。
基督教认为人作为上帝的造物,需要受上帝的庇护和引导,也显示了基督教对现实社会的控制力。
而哥特式教堂的礼拜大厅、圣坛和袖厅又形成了一个十字架形状,大厅比圣坛长,横厅比大厅短,形成了名为“拉丁十字”构型。
它蕴涵着耶稣基督受刑的十字架,对于信徒而言,十字架是战胜死亡而凯旋的象征,被赋予了明显的宗教象征意义。
哥特式建筑高、陡、直的外形设计,具有很强的向上延伸发展倾向的造型是对天堂上帝的向往。
教堂大门朝西,因为那是是基督圣墓的地方,让广大信徒向西方祷告。
西方的教堂建筑,突出一种神秘感,强调内外建筑的分离,营造出一个密闭的自省空间,让信徒集中注意力进行忏悔,以达到脱离尘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家的思想无形中也注入到中国的古代建筑当中去。
无论是王室居住的宫殿,祭祀用的庙宇,还是民间的四合院,都讲究坐北
朝南,左右对称,主体建筑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无一不渗透这道家阴阳五行、八卦方位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坐北朝南就代表了天南地北,即乾南坤北。
东为苍龙,属木;西为白虎,属金;东西对称,即为八卦上的坎离相对。
四合院庭院的四方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中心为土,所以这种四合院就象征着五行俱全,吉祥如意。
木象征着生生不息,所以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构成形式。
道家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为自己的肉体也要建立住宅,也就是陵墓。
砖石是死物,肉体要归于尘土,砖石成为陵墓的主要构成。
这也使得在中国,生前的建筑少有西方城堡类建筑。
佛教又是东方一支重要的教派,佛教在东方的传播,使得佛教建筑成为东方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讲究个人的修为,要静心修炼,心无杂念。
所以寺庙往往趋向选址在城市外的山野地区,将自身纳入到自然山水之间, 成为山水的一部分。
佛教建筑功能布局通常比较分散,但充满秩序感,与佛家的佛即是人,也有着人间的秩序相对应。
佛教建筑并不注实体, 而注重“虚”、“空”,所以寺庙建筑均是以木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格扇门、格扇窗,注重内外空间的相融和流通,注重万物之间的沟通感。
寺院营造的是一片参悟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精神与人文精神共存的环境。
佛者以解脱为目标,寺庙为其信徒修道悟佛提供了一片净土和良好的修佛环境,使其能够抛去内心的杂念。
他们现实世界中的自己与自然领域中的万物结合起来,在有限的山川大河中体验到无限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了观照宇宙与考察内心的合一,极富有自由审美的意味。
审美的境界趋同于禅的境界,在精神上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
融于自然回归自然即为得道成佛,即为佛教的美。
每一座精妙的建筑中都蕴含着这个地域人民的精神,用建筑书写出的历史同时也是这个民族精神的实体化现象。
中西方的建筑史也反映出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相对来说西方更加具有创新精神,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西方的建筑从外形到材料都在不断变化。
而中国的建筑形式无论是材料还是结构方面都少有创新,即便建造技艺不断提高,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但依旧不能走出原始的形态模式。
这也使得东方在近代上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之中,成为西方列强争相分刮的蛋糕,而长期的因循守旧精神,也让国人有了所谓的奴性。
中西方的建筑美是不同的。
西方的建筑之美在于几何之美,它的美是独立的,无论哪一个建筑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雕塑来欣赏,而中方建筑在于一个整体,讲究一个群落的思想,一座建筑可能你无法理解建筑师的思想,当你走完整个园林的时刻,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幅画卷的含义。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借景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特有的一种造园手法,旨于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取无限的意境,接取园外景物来扩大园林的空间感。
苏州园林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杨玲艳,姚道先.中西自然观在传统宗教建筑上的反映.建筑与文化,2008.
[3]戴孝军,人间与天国——中西宗教观的不同及在传统宗教建筑中的体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4] 杨柳青,庞勇龙.哥特式建筑的宗教理念和美学诉求[J].作家杂志,2009.
[5] 余太星,论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与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艺术探讨,2006.
[6] 黄心川,世界十大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
[7] 李远国,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资源与人居环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