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doc 5页)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doc 5页)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一、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要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
协调供应链的目的在于使信息能无缝(seamless)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现象的发生,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有两种划分方法。
根据协调的职能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不同职能活动之间的协调与集成,如生产-供应协调、生产-销售协调、库存-销售协调等协调关系;另一类是根据同一职能不同层次活动的协调,如多个工厂之间的生产协调。
根据协调的内容划分,供应链的协调可划分为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
二、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中心化协调、非中心化协调和混合式协调3种。
中心化协调控制模式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决策,因而忽视了代理的自主性,也容易导致"组合约束爆炸",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比较迟缓,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分散协调控制过分强调代理模块的独立性,对资源的共享程度低,缺乏通信与交流,很难做到供应链的同步化。
比较好的控制模式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各个代理一方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运作,另一方面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体系,保持了独立性与协调性的统一。
图7-2和图7-3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控制的特点。
三、供应链的信息跟踪机制供应链各个代理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信号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可使企业生产与供应关系同步进行,消除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
因此应该在供应链系统中建立服务跟踪机制以降低不确定性对供应链同步化的影响。
供应链的服务跟踪机制提供供应链两方面的协调辅助: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
非信息协调主要指完善供应链运作的实物供需条件,采用JIT生产与采购、运输调度等;信息协调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的生产进度的跟踪与反馈来协调各个企业的生产进度,保证按时完成用户的订单,及时交货。
供应链协调机制
供应链协调机制当今时代,供应链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一环。
一个良好的供应链协调机制,能够确保物料、信息和资金在供应链中的高效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协同计划协同计划是供应链协调的基石,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各环节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协同计划的关键在于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及时的信息反馈,以便各方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二、共同预测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准确的需求预测,以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发生。
共同预测是指供应链中各方共同参与需求预测的过程,通过共同分析市场趋势和历史数据,以及交换信息,来达成共识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共同预测有助于降低库存风险,减少供应链中的浪费和成本。
三、统一采购统一采购是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与供应商之间的集中采购活动,通过集中采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并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在统一采购中,供应商可以提供更好的价格和服务,同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也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避免重复采购和过剩库存的问题。
四、信息共享供应链协调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流通。
各环节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应该共享销售、库存、运输等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计划和决策。
通过信息共享,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还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五、制定绩效指标供应链协调需要有明确的绩效指标来评估和激励各方的表现。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应该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例如交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客户满意度等,以衡量各方的贡献和改进的效果。
通过绩效指标的设定,可以激励各方积极参与供应链协调,并持续改进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六、建立信任关系供应链协调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信任关系。
各个环节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
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各方能够更加坦诚地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并共同享有协调带来的益处。
供应链协同管理与协调机制
供应链协同管理与协调机制一、前言供应链协同管理与协调机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角度进行综述。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定义供应链是指一系列的企业活动,包括进货、生产、销售及配送等环节,这些环节之间形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体系,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维护这个环节之间的互动协调以达到最优化的目标。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协调配合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协调各供应商与客户的活动,形成一个紧密相连、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
三、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原则1. 客户导向原则: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定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要保证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要确保顾客需求的形成、满足和变化都能得到及时的反映。
2. 协同原则:供应链上的各环节之间必须要有紧密的协同,只有在协同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一个供应链,才能提高供应链绩效。
3. 环节优化原则:顾客价值的提升直接取决于企业策略布局与管理实施的良性状态,所以企业必须要抓好每一个环节的优化,才能形成整体的高效。
4. 整体优化原则: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必须要注重协同管理整个供应链,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优势1. 优化供应链通过协同管理,能够有效地优化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提高供应链流程的执行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占领下风优势。
通过协同管理,可有效地消除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不必要耗费,缩短生产周期,满足客户预期,增加企业市场份额。
2. 提供服务质量协同管理的有效执行有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服务质量。
通过协同操作,可以将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可行性相符,达到企业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和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
3. 建立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效执行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将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协同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伙伴,机会、资源、市场网络和信息,有效实现全球化条目的发展,从而形成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和壮大企业实力的必要条件。
五、供应链协调机制1. 同步交流机制在供应链的运作中,开展同步交流机制可以有效改善对沟通不畅导致的协调妨碍、交货期延误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企业供应链合作与协调制度
企业供应链合作与协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适用范围1.为了加强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和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连续性,订立本规章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外的合作伙伴,包含供应商、分销商、物流服务商等全部参加企业供应链的相关方。
第二条定义1.供应链:指涉及企业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活动和相关参加方。
2.合作伙伴: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共同参加供应链活动的供应商、分销商、物流服务商等。
3.协调:指通过沟通、协商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统一和协同运作。
第三条原则1.相互依存原则: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应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推动供应链的发展和优化。
2.公平原则: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应建立公平的合作机制,充分敬重各方权益,实现利益共享。
3.透亮原则: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保供应链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全面。
4.长期原则: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应重视长期合作,连续改进供应链管理,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章供应链合作机制第四条合作伙伴选择和管理1.企业应依据供应链整体战略,订立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标准,并定期评估和更新。
2.企业与合作伙伴应建立合同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规定合同期限、质量要求、价格机制等相关事项。
3.企业应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供应链合作的依据。
第五条供应链信息共享1.企业与合作伙伴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应链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2.企业应确保供应链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合作伙伴应及时反馈供应链相关信息。
3.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应予以保护,禁止未经授权的信息泄露。
第六条协调机制1.企业与合作伙伴应建立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定期会议、工作沟通等方式,解决供应链管理和运营中的问题。
2.企业和合作伙伴应共同订立供应链目标和计划,并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顺畅和协调。
3.企业与合作伙伴应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供应链中的问题和风险。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成为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供应链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的构建,则成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分析供应链中合作与协调机制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一、合作与协调机制对供应链的重要性1.提高供应链效率与品质在供应链中,合作与协调机制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形成紧密而高效的协同合作,促进信息的快速交流和资源的共享。
通过供应链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传递的时间和成本,减少制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品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当企业在供应链中建立起合作与协调机制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链接起来,使得生产与物流方面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效沟通和灵活协调。
这样,企业就能够迅速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产品需求变化,寻求生产策略的最佳选择,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企业在建立供应链中的协作与合作机制之后,可以合理地调配资源和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供应链的资源共享和优化。
在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实现供应链协同合作的途径1.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需要进行信息共享,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处理措施。
其中,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对供应链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监督。
通过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可以加快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通能力,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加强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
2.过程标准化的流程在供应链管理中,制定一些流程标准化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清晰描述完整的工作流程,规范化相关的工作流程,使之更加合理化、高效化和可维护性。
3.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关系,是实现供应链协同合作的重要前提。
供应链的协调机制
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供应链是一个包括生产、分销、物流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因素和参与者的联系和互动紧密相连,这种复杂性也给供应链的管理和协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为了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和良好的业绩,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供应链的协调机制需要在业务层面上进行协调和集成。
这要求企业要优化和整合内部生产、物流、库存和销售等环节,以确保各个环节之间顺畅地协作和协调。
例如,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定制化的制造流程和生产计划来实现供需平衡、减少库存积压和提高生产效率。
在物流环节,企业可以优化路线和运输方式,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交货速度和质量。
其次,供应链协调机制需要建立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互信之上。
在物流和配送方面,需要确保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流程无缝连接、信息传递及时和准确。
同时,企业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和物流计划。
另外,供应链还需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提高协调的效率和精度。
例如,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和物流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从而提高信息共享和协调的精度和时效。
此外,还可以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最后,建立可持续的供应链协调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多样化的,会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因此,企业需要始终关注供应链中的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在协调和管理中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原则。
总之,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是保障其高效和稳定运行的核心。
然而,供应链的协调和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企业及时根据市场和业务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保持敏捷和创新的态度,不断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效率和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如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并需要通过合作与协调机制来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企业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一、信息共享与协同规划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对畅通与共享的要求非常高。
供应链各参与方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来优化物流和库存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
信息共享的关键在于建立高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通过共享数据、需求预测和业务计划等信息,实现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协同规划。
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规划,供应链参与方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减少供需不平衡的风险,并通过协同决策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二、协同订单处理与库存管理供应链中的订单处理和库存管理环节也是需要高度合作与协调的重要环节。
订单处理的协同机制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订单管理系统和合理的库存调控策略来实现。
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处理可以减少订单处理时间、降低订单处理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库存管理的协同机制有助于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并避免供应链中的“断货”和“积压”等问题的发生。
三、协同生产计划与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协同生产计划和物流配送。
通过与供应链各参与方充分沟通和协商,建立起有效的生产计划和物流配送机制,可以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与响应能力。
协同生产计划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节奏、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等方式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物流配送的协同机制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提高配送效率来降低运输成本和缓解交通压力。
四、共同研发与创新合作与协调机制在供应链管理中还可以应用于共同研发与创新。
供应链各参与方可以通过共同研发新产品、共享研发成果和技术资源等方式,实现创新能力的整合和高效利用。
共同研发和创新机制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 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批发商分销商 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 的系统中来。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必须建立起完善 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 求信息和物流畅通
用户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地夸大其订 货需求,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
这种由于个体参与的组织的完全理性经济决策导致 的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终导致需求放大。
曲棍球棒现象续
曲棍球棒现象的原因
➢ 对销售人员的周期性考评及激励政策—前期不努力后期努力促销 ➢ 为了促使经销商长期更多地购买;普遍采用一种称之为总量折扣
销售商
顾客
工厂
地区分销中心
销售商
顾客
供应链活动过程模型
供应商 供应商库存
制造商
分销商 成品库存
原材料库存
半成品库存 独立需求库存
分销商库存 相关需求库存
基于协调中心联合库存管理的供应 链过程模型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产销联合库存
走进BAX厦门的库房;宽阔的仓库中几个工人开着叉车 在搬运货物,加上其他工作人员和保安也就十来个人 总经理黄澍铮说,这个仓库是专门为戴尔量身定做的, 仓库分为两层,没有一部电梯,高达12 5米的6层货 架在国内数一数二,仓库内还辟有3000多平米的空 调库房。走出库房时,记者经历了一次类似机场的安 检,总经理也未能豁免。库房里存放着数亿美元的货 品,安全面前人人平等。
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顾客
零售商
批发商
制造商
这种现象是由宝洁在调查其产品尿不湿的定货情况时发现的 该产品的 零售数量较稳定;波动不大,而分销商向宝洁定货时,其定单的波动程度比 零售数量的波动要大得多,宝洁向其供应商定货时,定单的变化量更大了。 这种越往供应链上游走,需求波动程度越大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the Bullwhip Effect。
供应链协调机制
供应链协调机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链协调机制在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供应链协调指的是通过相互合作和信息交流来使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实现良好配合,从而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常用的供应链协调机制以及实施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关键因素。
一、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供应链协调是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关键之一。
当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不足时,将会导致各种问题,如生产计划不准确、库存积压、交货延误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运作效率,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和损失。
通过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供应链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常用的1. 需求预测协调机制需求预测是供应链协调的基础。
通过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企业可以提前调整生产计划并通知供应商,从而避免生产过剩或供应不足的问题。
常见的需求预测协调机制包括市场调研、历史数据分析和先进的预测模型等。
2. 生产计划协调机制生产计划协调是供应链协调的核心。
通过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有效沟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
常见的生产计划协调机制包括共享信息、制定优先级和建立灵活的生产计划等。
3. 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协调机制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协调是供应链协调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定明确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和评价指标,企业可以合理选择供应商,并对其进行评价和监控。
常见的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协调机制包括供应商考核体系、供应商绩效评估和供应商培训等。
4. 库存管理协调机制库存管理协调是供应链协调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库存,企业可以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避免产品积压和过期等问题。
常见的库存管理协调机制包括定期盘点、制定安全库存水平和建立定期调拨制度等。
三、实施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关键因素1. 信息共享和沟通供应链协调需要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
只有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企业和供应商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并根据需求做出调整。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33页)
➢ 需求确定型供应契约 ➢ 需求不确定型供应契约
25
3.3 几种常见的供应契约
回购契约 收益共享契约 其他契约
最低购买数量契约和最低购买价值契约 柔性分期购买契约 带期权的分期承诺契约
26
3.3.1 回购契约
回购契约的基本过程 :
➢ 销售季末,零售商可以以一定的价格把未售出的产品全部退 还给供应商
➢ 当供应链的成员采用其直接的下游订货数据作为市场需求信号时, 即产生需求放大现象
b) 产品定价销售策略导致订单规模变动性增强
➢ 批量折扣会扩大供应链内订单的批量规模,引起供应链上各阶段库 存尤其是安全库存的增加
➢ 批发、预购、促销等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使库存成本小于由于价 格折扣所获得的利益
c) 分摊订货成本
1. 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 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 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
8000
6000
4000 2000
0
零售商
配送中心
供应商 制造商
时间
5
6
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的原因
a) 需求预测修正
➢ 带柔性的最低购买数量契约是供应商对厂商以折扣价购买 的数量上限加以限制,通常表现为最低购买数量契约的一 个百分比
最低购买价值契约
➢ 最低购买数量契约主要用于单个产品的购买,而最低购买 价值契约适用于多种产品购买
30
柔性分期购买契约
对契约期限内各时间段的购买都有要求,根据分期承诺和 柔性的特征,这类契约采用不同的方式 厂商获得了柔性就必须付出额外的成本 柔性分期购买契约模型的计算相当复杂,在实际中应用的 难度很大 柔性分期购买契约模型使得购买方在各期期初给出了下期 的预期承诺,供应方的风险有所降低,同时也迫使购买方 加强市场决策,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亦得到加强,供应链 的效率得到提高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供应链管理涉及从原材料采购、制造、物流到最终产品交付的各个环节。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意味着合作与协调能够确保产品按时交付给消费者,同时也能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并通过分享信息、资源和技术来实现协同效应。
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创造互惠互利的关系,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共同发展。
一种常见的合作机制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合作。
供应商可以与制造商共享关于原材料、生产计划和库存信息,这有助于制造商更好地规划生产和调整库存管理。
另一个重要的合作机制是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的合作。
制造商可以与分销商共享销售数据、市场需求和库存信息,从而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并进行生产计划。
分销商也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库存管理和销售策略。
通过合作机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共同努力,提高效率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除了合作机制,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协调机制在于使供应链内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决策和行动相互协调和协同。
一种常见的协调机制是信息共享。
通过共享供应链内的信息,各方能够更好地了解供应链中发生的变化,并及时采取行动。
例如,当供应商遇到原材料短缺时,他们可以通过共享这一信息给制造商,从而制造商能够根据情况调整生产计划。
另一个协调机制是物流协调。
物流是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涉及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方面。
通过协调物流,供应链内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确保产品按时交付给消费者。
例如,制造商可以与物流公司合作,共享运输信息和需求,以便提前安排运输和减少交付时间。
合作与协调机制对于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各个环节更好地合作,共同实现与消费者的需求对接和效率提升。
然而,在现实中,合作与协调机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信息共享可能会涉及商业机密和竞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可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协调管理办法
供应链协调管理办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高效、协调的供应链能够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
然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环节和因素,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供应链涉及到众多的参与者,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客户。
为了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行,各方之间必须保持及时、准确和透明的沟通。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沟通平台。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等,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这些平台能够实时更新库存水平、订单状态、生产进度等关键信息,让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能及时了解情况。
其次,定期召开供应链会议也是必不可少的。
会议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
在会议上,各方可以交流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计划,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此外,还应指定专门的沟通负责人。
这个人要熟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能够协调各方的沟通工作,及时处理信息传递中的障碍和误解。
二、优化供应链流程繁琐、低效的流程是供应链协调的一大障碍。
因此,需要对供应链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一是对订单处理流程进行优化。
简化订单的录入、审核和下达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同时,建立订单跟踪系统,让客户能够实时了解订单的执行情况。
二是优化库存管理流程。
通过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降低库存成本,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发生。
三是改进物流配送流程。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物流合作伙伴,优化运输路线和配送计划,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中的各方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易关系,更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协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综合考虑其信誉、实力、服务水平等因素。
与优秀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调,通过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整体供应链的协调和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和控制是实现供应链流程优化和最大化效益的关键。
1.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协调是整个供应链的基础。
在供应链管理中,协调涉及到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生产进度的安排、物流配送以及采购质量的管理等方面。
为了实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协调,企业需要如下几点:1)建立供应商管理平台在企业供应链中,供应商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因此,建立供应商管理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在供应商管理平台中,企业可以对供应商进行信息整合,了解他们的能力建设情况和采购成果。
平台也为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
2)有效的生产进度安排生产进度在供应链管理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一旦生产进度出现问题,整个供应链都可能陷入困境。
为了保证生产进度的正常进行,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排程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的可调度化和可控性。
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生产进度自主调整采购量,因此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也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3)完善的物流配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是物质流动的核心环节。
为了保障物流的准确、及时、安全,企业可以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配送体系和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对物流运输和仓储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物流体系的优化质量。
4)严格的采购质量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保证采购质量,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供应商评估和质量检查体系,向供应商传递好的采购信号,并对采购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管理。
2. 供应链管理中的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控制和协调一样重要。
控制是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整个供应链能够按照企业的意愿顺利运行。
为了实现供应链中的控制,企业需要如下几点:1)建立起整个供应链的KPI监控整个供应链的KPI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整个供应链的状况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供应链协同与运作管理制度
供应链协同与运作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现代经济中,供应链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良好协同合作,能够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库存管理和产品交付。
为了确保供应链的协同性和运作管理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链协同与运作管理制度。
二、供应链协同制度1.目标与原则(1)协同目标:明确企业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共同目标,如降低成本、提高交付速度、优化库存等。
(2)协同原则:建立诚信互惠的合作机制,共同分享风险与利益,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2.流程与职责(1)供应商选择: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根据质量、技术、交付能力等指标筛选合适的供应商。
(2)供应计划协调:与供应商共同制定供应计划,确保生产与供应的协同性。
(3)库存管理: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确保库存水平适当。
(4)物流运输:优化物流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5)交付与服务: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并提供售后服务支持。
三、运作管理制度1.目标与原则(1)运作目标: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率、高质量,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出。
(2)管理原则: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运作管理机制,持续改进生产流程。
2.流程与职责(1)生产计划制定: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产量、时间安排、人力资源等,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生产调度管理: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转。
(3)质量控制与改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改进。
(4)设备维护与管理:建立设备维护计划,保养和维修生产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停机时间和故障率。
(5)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资源浪费、提高劳动生产力等手段,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四、总结供应链协同与运作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高效供应链运作和生产运作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企业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供应链协同管理制度范本
供应链协同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及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活动。
第三条供应链协同管理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
第四条供应链协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共赢原则:供应链各方应相互信任、合作共赢,共同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二)协同原则:供应链各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协同效率。
(三)灵活适应原则:供应链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四)持续改进原则:供应链各方应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五条供应链协同管理组织架构如下:(一)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心:负责供应链的整体策划、协调和管理工作。
(二)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工作。
(三)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工作。
(四)销售部门:负责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五)物流部门:负责产品的运输和仓储管理。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如下:(一)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心:负责制定供应链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二)采购部门:负责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进行供应商管理。
(三)生产部门:负责根据生产计划和订单需求,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四)销售部门:负责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制定销售计划,并进行客户管理。
(五)物流部门:负责根据销售计划和运输需求,制定物流计划,并进行运输和仓储管理。
第三章协同管理流程第七条采购协同流程:(一)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心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签订采购合同。
(四)采购部门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
供应链协调机制
供应链协调机制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供应链是企业成功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供应链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各种利益相关方,协调整个供应链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一、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供应链协调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使得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利益相关方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合作,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共同增长。
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运营效率:供应链中的协调能够减少流程和信息的延迟,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减少交流和协调的时间,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交付速度、降低库存水平等,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
2. 加强风险管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利益相关方容易面临各种风险,如原材料供应中断、物流延误等。
通过协调,可以共同应对风险并减少其对供应链的影响。
例如,建立备货策略、共享信息以及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3. 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供应链协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共享信息、协调需求预测以及加强供应商管理,企业可以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并快速满足客户的期望,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4. 实现共享价值:供应链协调可以促进各个环节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和共享,实现共同的增长和利益最大化。
通过共享信息、协同规划和协商合理的利益分配,可以建立信任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二、为了实现供应链协调,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见的供应链协调机制:1. 信息共享: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共享信息是实现协调的基础。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可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可追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信任关系和共享风险信息也是信息共享的前提。
2. 协同规划: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应该通过协同规划来实现整体的协调。
例如,通过共同进行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协调和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避免产能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
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精选文档
? 利用报童模型计算供应链双方的决策结果和收益 ? 零售商的期望利润最大时的订货量为784件。此时,零售商的期望利
润是52 282元,制造商的利润是64 288元,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是116 570元。 ? 如下图所示:
13
利用报童模型计算出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收益情况如图所示:
12
本例:传统批发价契约下(单周期订货)的决策过程:
? 首先由零售商根据市场需求向制造商发出订货量,制造商生产产品并按 122元/件批发给零售商。该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为200元/件,零售商在销 售周期内努力将产品销售出去。如果零售商订货过多,在期末每一件没有卖 出去的产品只能按18元/件的残值价格处理掉。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为40元/ 件。
? 帕斯特纳克(Pasternack)是比较早地提出了契约的概念的学 者之一,他使用单周期报童模型研究了回购契约(Buyback), 指出当供应商允许零售商以部分退款返回销售期末的剩余产 品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供需双方的协调。
?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帕斯特纳克的研究为基础,设计出 不同的供应契约,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从而有效解决“双重 边际效应”和“长鞭效应”等问题
15
2. 基于供应契约的激励机制 ?回购(Buyback)契约
? 制造商为说服零售商定购更多数量的产品,采取如下对策 ? 制造商以批发价w向零售商出货,同时向零售商承诺,将以某
一价格b(B<w)回购零售商期末所有未销售的商品。 ? 零售商会因此而定购更多的商品
如上例,如果零售商以批发价122元/件增加了订货量而没有销售出去的 话,制造商会以78元/件的价格将未销售出去的产品回收。通过计算, 零售商的订货量增加到876件,零售商的收益为56 256元;制造商的收 益为66 483 元;整个供应链的收益为121 739元。于是实现了供应链的 协调。
供应链协同的组织机制与控制研究
供应链协同的组织机制与控制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不得不加强内部管理并与其它企业协同合作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供应链协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机制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本文将针对供应链协同的组织机制与控制做一些探讨。
一、供应链的定义与特征供应链简单来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需求为驱动,在特定的价值链上由若干企业组成的集成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涉及到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等方面。
它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供方、生产方和销售方协同合作,实现产业链的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
供应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供应链是由一组企业所组成的集成体系。
2. 供应链是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共同提供对最终消费者最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3. 供应链代表了特定的价值链,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用户使用的所有过程。
4. 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协调和协作,这需要所有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供应链协同的基本原理供应链协调是指在供应链系统中,各环节间协调和支持,以平衡整个供应链工作过程,并互相促进提高效率,减少浪费,达到供应链高效的目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的“点对点”的分散式供应链,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都各自为政,只关注自己的经营业务,缺乏对整个范围的协调和合作,而典型的供应链协调方式是通过协同合作、共享信息和优化资源分配等方面。
供应链协同的基本原理如下:1. 信息共享原则供应链协同是建立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的。
企业之间通过共享信息来分析和控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更好地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和分析外部市场的变化,更可以及时掌握自身的产能和生产能力等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地调整其生产计划和供应链总体规划。
2. 资源共享原则资源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各个企业之间不仅要共享信息,还要共享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
供应链管理制度的协调范本
供应链管理制度的协调范本一、引言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协调和有效性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顺利进行,制定一套协调的供应链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供应链管理制度的协调范本,以供企业参考和借鉴。
二、制度目标供应链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点:1. 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和透明度;2. 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作业;3. 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4. 减少供应链的风险和不确定性;5. 提升供应链管理的创新能力。
三、制度要素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以下是供应链管理制度的关键要素:1. 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确立与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关系,明确责任和义务,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共赢模式。
2. 供应链规划和协调:制定供应链的整体策略和目标,并与各个环节的业务计划相协调,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作。
3. 供应链信息系统:建立一个集成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递,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供应链风险管理:识别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供应链的运营风险。
5. 供应链绩效评估和改进: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定期评估供应链的表现,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
6. 供应链人才培养和管理:注重培养和发展供应链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确保供应链管理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四、制度实施步骤以下是供应链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供应链管理政策和目标:明确供应链管理的政策和目标,并与企业整体战略相一致。
2. 设计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建立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3. 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工作流程:确定供应链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确保供应链的有效运作。
4. 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和实施适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递。
5. 培训和提升供应链管理人才:培训和提升供应链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能,确保他们具备有效管理供应链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doc 5页)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
一、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
要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
协调供应链的目的在于使信息能无缝(seamless)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现象的发生,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有两种划分方法。
根据协调的职能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不同职能活动之间的协调与集成,如生产-供应协调、生产-销售协调、库存-销售协调等协调关系;另一类是根据同一职能不同层次活动的协调,如多个工厂之间的生产协调。
根据协调的内容划分,供应链的协调可划分为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
二、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中心化协调、非中心化协调和混合式协调3种。
中心化协调控制模式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决策,因而忽视了代理的自主性,也容易导致"组合约束爆炸",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比较迟缓,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分散协调控制过分强调代理模块的独立性,对资源的共享程度低,缺乏通信与交流,很难做到供应链的同步化。
比较好的控制模式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各个代理一方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运作,另一方面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体系,保持了独立性与协调性的统一。
图7-2和图7-3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控制的特点。
三、供应链的信息跟踪机制
供应链各个代理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信号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可使企业生产与供应关系同步进行,消除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
因此应该在供应链系统中建立服务跟踪机制以降低不确定性对供应链同步化的影响。
供应链的服务跟踪机制提供供应链两方面的协调辅助: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
非信息协调主要指完善供应链运作的实物供需条件,采用JIT生产与采购、运输调度等;信息协调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的生产进度的跟踪与反馈来协调各个企业的生产进度,保证按时完成用户的订单,及时交货。
供应链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使用跟踪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对下游企业的服务质量。
在企业集成化管理的条件下,跟踪机制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跟踪机制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客户(上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在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渗透。
其中,
客户的需求信息(订单)成为贯穿企业生产系统的一条线索,成为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物资供应相互衔接、协调的手段。
(一)跟踪机制的外部运行环境
跟踪机制的提出是与对供应链管理的深入研究密不可分的。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间的信息集成从以下3个部门展开。
1.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
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是企业间传递需求信息的接口。
需求信息总是沿着供应链从下游传至上游,从一个企业的采购部门传向另一个企业的销售部门。
由于我们讨论的是供应链管理下的销售与采购环节,稳定而长期的供应关系是必备的前提,所以可将注意力集中在需求信息的传递上。
从常用的概念来看,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对产品交货的全过程负责,即从订单下达到企业开始,直到交货完毕的全过程。
然而,在供应链管理下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以后,销售部门的职能简化了。
销售部门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作用仅仅是一个信息的接口。
它负责接收和管理有关下游企业需求的一切信息。
除了单纯意义上的订单外,还有下游企业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如质量、规格、交货渠道、交货方式等等。
这些信息是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所必需的。
同销售部门一样,采购部门的职责也得以简化。
采购部门原有的工作是保证生产所需的物资供应。
它不仅要下达采购订单,还要确保采购的物资的保质保量按时入库。
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将生产计划系统的采购计划转换为需求信息,以电子订单的形式传达给上游企业。
同时,它还要从销售部门获取与所采购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相关的客户个性化要求,并传达给上游企业。
2.制造部门
制造部门的任务不仅仅是生产,还包括对采购物资的接收以及按计划对下游企业配套件的供应。
在这里,制造部门实际上兼具运输服务和仓储管理两项辅助功能。
制造部门能够完成如此复杂的工作,原因在于生产计划部门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集成,同时也依赖于战略伙伴关系中的质量保证体系。
此外,制造部门还担负着在制造过程中实时收集订单的生产进度信息,经过分析后提供给生产计划部门。
3.生产计划部门
在集成化管理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部门肩负着大量的工作,集成了来自上下游生产计划部门、企业自身的销售部门和制造部门的信息。
其主要功能有:
(1)滚动编制生产计划。
来自销售部门的新增订单信息,来自企业制造部门的订单生产进度信息和来自上游企业的外购物资的生产计划信息,以及来自上游企业的需求变动信息,这四部分信息共同构成了企业滚动编制生产计划的信息支柱。
(2)保证对下游企业的产品供应。
下游企业的订单并非一成不变,从订单到达时起,供方和需方的内外环境就一直不断变化着,最终的供应时间实际上是双方不断协调的结果,其协调的工具就是双方不断滚动更新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部门按照最终的协议指示制造部门对下游企业进行供应。
这种供应是与下游企业生产计划相匹配的准时供应。
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断发往下游企业,制造部门不会有过多的在制品和成品库存压力。
(3)保证上游企业对本企业的供应。
这一功能是与上一功能相对应的。
生产计划部门在制造部门提供的实时生产进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游企业传来的生产计划
(生产进度分析)信息,与上游企业协商确定各批订单的准确供货时间。
上游企业将按照约定的时间将物资发送到本企业。
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准时供应降低了制造部门的库存压力。
图7-5为以上几点论述的示意图。
图7-5 跟踪机制运行环境
(二)生产计划中的跟踪机制
(1)在接到下游企业的订单后,建立针对上游企业的订单档案,其中包含了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如对规格、质量、交货期、交货方式等等具体内容。
(2)主生产计划进行外包分析,将订单分解为外包子订单和自制件子订单。
订单与子订单的关系在于:订单通常是一个用户提出的定货要求,在同一个用户提出的要求中,可能有多个订货项,我们可以将同一订单中不同的订货项定义为子订单。
如表7-1订单据包含了3个子订单。
表7-1 一份订单上的3个子项信息
(3)主生产计划对子订单进行规划,改变子订单在期与量上的设定,但保持了子订单与订单的对应关系。
(4)投入出产计划中涉及到跟踪机制的步骤如下:
a)子订单的分解
结合产品结构文件和工艺文件以及提前期数据,倒排编制生产计划。
对不同的子订单独立计算,即不允许进行跨子订单的计划记录合并。
b)库存的分配本步骤与a步骤是同时进行的,将计划期内可利用的库存分配给不同的子订单。
在库存分配记录上注明子订单信息,保证专货专用。
c)能力占用
结合工艺文件和设备组文件计算各子订单计划周期内的能力占用。
这一步骤使单独评价子订单对生产负荷的影响成为可能。
在调整子订单时也无需重新计算整个计划所有记录的能力占用数据,仅需调整子订单的相关能力数据。
d)调整
结合历史数据对整个计划周期内的能力占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可能的瓶颈。
对于在一定时间段内在所形成的能力瓶颈,可采取两种办法解决:
①调整子订单的出产日期和出产数量;
②将子订单细分为更小的批量,分别设定出产日期和出产数量。
当然,必须保持细分后的子子订单与原订单的对应关系。
经过调整的子订单(子子订单)和上一周期计划中未对生产产生实际影响的子订单(子子订单)都可重新进行分解以产生新的计划。
e)修正本步骤实际上是在a~d步骤之前进行的,它是对前一周期内投入出产计划执行状况的中总结。
同通常的计划滚动过程一样,前一周期的生产进度数据和库存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是,可以准确地按子订单检查计划的执行状况,同时调整相应子订单的期量设定以适应生产的实际情况。
能够完成这一功能的原因在于在整个生产系统中都通过子订单形成了内在的联系。
(5)车间作业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用于指导具体的生产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一般难以严格按子订单的划分来调度生产,但可要求在加工路线单上注明本批生产任务的相关子订单信息和相关度信息。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时地收集和反馈子订单的生产数据,
式的生产调度,会导致在同一时间加工却在不同时间使用的零部件互相挤占,为后续生产造成隐患。
(2)保证在企业间集成化管理的条件下下游企业所需要的实时计划信息。
对于本企业而言,这一要求就意味着使用精确实时的生产进度数据修正预订单项对应的每一个子订单的相关计划记录,保持生产计划的有效性。
在没有相应的跟踪机制的情况下,同一个生产计划、同一批半成品都可能对应着多份订单,实际上无法度量具体订单的生产进度。
可见,生产控制系统必须建立跟踪机制才能实现面向订单的数据搜集,生产计划系统才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以实现面向用户的实时计划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