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法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书法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新的历史时期,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当代书法及书法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追根溯源,深入探讨。
【关键词】现代书法教育问题思考教育分析
放眼望去,当前的书法及书法教育似乎欣欣向荣。上至白发苍苍的老者,下至天真无邪的儿童,从学者可谓众矣;各种比赛、展览目不暇接,其频率可谓高矣;近闻又有多所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其受重视的程度可谓深矣。如果我们陶醉在这种繁荣之中,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那么,对于书法及书法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从上世纪初,因愚昧与落后挨打以后的国人,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于是西学东渐,中国画中亦引入了西洋的素描及其他技法。八十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第一次打开国门,强烈的对比使国人再一次对国学进行反思,西方的思想观念又一次冲击了传统文化。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汉字的存在阻碍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接轨,应换为拼音。传统文化史无前例地日渐式微,是以传统的诗词、戏曲、建筑、服饰,在今天都面临着生存的问题,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亦然。同样,在教育理念上,亦深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冲击。无论大、中、小学,办学模式一律西化,在课程的设臵上也同样如此,重视英语而轻视中文,以致于有的大学生在写论文时语句不顺、词不达
意。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他所指的,也是当代社会传统文化艺术的缺失问题。诚然,在有些方面我们确已落伍,如科学。但并不是说我们在所有方面均已落伍,建立在人性之上的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传承至今,其生命力的强大,是不言而喻的。在历史上,一场战争,一场自然灾害就使一个民族的文化灭亡的事例屡见不鲜,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过外族入侵,发生过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但都被其消解、同化,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言:“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不假藉神话、迷信的力量,使每一个人,能在自己一念自觉之间,即可于现实世界中生稳根;并凭人类自觉之力,可以解决人类自身的矛盾,及由此矛盾所产生的危机——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历史的意义,同时也有现代的、将来的意义。”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体现中国人文精神为目的的书法必会随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发展。
其次,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人的生活节奏亦逐渐加快。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竞争、变化都非常剧烈,由机械、社团组织、工业合理化等而来的精神自由的丧失,使生活变得枯燥、单调,使现代人变得心浮气躁。人们做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我们进入了功利时代。在当下的社会,人们一言一行,就要有所
“成”,创作书法就是为了要参加展览,撰写文章就是为了要发表,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与名利的过程中迷失自我。现代的许多书法作品,或篇幅巨大,或刻意求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然而看过之后却如同过眼云烟,待要仔细品味时却已远隔蓬山。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以从书法创作当下所获得的快感、满足为目的,而是不以实际利益为目的的。以展现美为唯一目的,这乃是“写字”能成为“书法”的唯一的原因,它的属性恰恰是属于“无用”的。后汉的赵一在他的《非草书》中认为,草书是“示简易之旨,非圣人之业”,但当时的人们却“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昃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以坐,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止息。”而“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可见这无用之草书对于人们难以抵挡的诱惑。正是这种无用,才能使人们从现实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超越社会,超越现实人生,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保持精神的纯洁,恢复生命的疲困。正如欧阳修所说:“真书兼草,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其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所以,用功利之心来追求书法,无疑是缘木求鱼。此种心态对书法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习书法的目的是要有所成,或成名
成利,或成为人生修养之资。为了要有所成,在书法教育中便不在遵循艺术的原理。比如有的少年为了崭露头角只练习几个字,有的为求与众不同便走偏、冷、怪、僻的路子,这无疑是舍本求末、拔苗助长。艺术的唯一目的便是美,与功利本不兼容,故在书法教育中要排除功利的影响,而应识其本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如此方能达到个人的最高层次。
再次,事物的出现是因为人的需要,即工具性,但对美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以人们会逐渐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入到事物的制作过程中,而逐步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书法亦不例外,也具有双重属性,即工具性和艺术性。书法是以汉字为表达对象,而汉字则是作为语言记录符号的工具,各种书体的演变的动因乃缘于实用,所以书法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它的工具性。然而中国文化走的是与自然亲密无间的道路,是以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方法乃是从大自然中而来的象形,含有丰富的美的因素,张怀瓘《书断》云:“颉首四目,通于申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在魏晋时期出现的行、草又引发了书法自身美的自觉,于不知不觉之中,成为把文字由实用带到含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由此书法真正迈入了艺术的殿堂。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东渐和中国文化结构的改变,以笔、墨、纸、砚为标志的书法在书写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准备的烦琐、书写的缓慢及较高的书写技术的要求,使它已不能适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除了专业的书法家及爱好者之外,
更加快捷、方便的硬笔逐渐替代了毛笔。加之近年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及普及,人们书写的频率之低前所未有,有的地方甚至提倡“无纸化办公”,书法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工具属性。书法工具性的丧失必将导致书法创作人群的缩小,创作人群的缩小必将对书法的发展与提高无疑是雪上加霜。诗之所以在唐代发展到最高峰,是因为国家以诗取仕,诗人艺术家遂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读书人几乎都能作诗,人们自觉的用诗来表达自己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情感,此时在诗人艺术家中脱颖出天才人物也就显得很自然。目前国家正在提倡素质教育,把书法列入其中显然比其他艺术更适合国人,应在大、中、小学中普及书法教育,最近的公务员考试中书法也占有一定的成绩,可见国家对书法日益重视。书法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具有所需工具简单,硬笔书法则只需一支笔、几张纸而已;适应的人群广泛,无论年龄大小、天赋高低,只要坚持,必有所获;在学习的时间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学习书法每天不必占用大块时间,利用闲暇则可。所以,书法是最适合国人学习的艺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书法繁荣发展,才能使书法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综上所述,书法在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近现代,中国文化虽然遭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但大浪淘沙,它使中国文化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国人经过深刻反思,发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中并没有全面胜出,相反,在有些方面,我们要领先于他们,而书法更是西方文化所缺失的。诚然,科学的发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