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判读教案
人教版等值线图的判读教案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②形态: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例题2:
判断下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
A山峰;B鞍部;C山谷;D陡崖;E山脊
(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同。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
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1、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2、等值线的疏密
3、极值
4、等值线的弯曲
5、局部小范围的闭合
[知识梳理]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根据两地的海拔高度可计算出相对高度。如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x-1)d≤△H<(x+1)d,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计算公式为:m≤H<(m+d),
高考地理专题十一: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教案
高中地理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教案【教学内容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属于初中地理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虽没有在明显的位置上提出,但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既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高中地理学习、历年高考频繁考查的重点知识,也是学习的难点知识,还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知识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可以预料到在未来几年的高考中,该部分内容将会继续以更灵活和新颖的形式出现。
因此,高中地理学习中有必要继续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达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为学好高中地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思想】本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要求,借助初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这一知识的学习,拓展到地理学科中其它重要的等值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及等压面、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积温线、等温度差线、等震线、酸雨等PH值线、等海底年龄线等等)的判读与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迁移。
但学生仅仅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还未能真正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及将等高线地形图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也不能迁移到其它等值线的判读和运用。
【学习目标的确定】一、知识和技能1.能够熟练地在等高线地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海拔、读懂等高距、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看懂示坡线。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坡度陡缓程度。
3.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气候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人类活动的选址和选线。
4.能正确绘制地形剖面图,并能进行两种图的相互转换和对照。
二、过程与方法1.图示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加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理解。
2.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高考地理专题十一: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教案
高中地理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教案【教学内容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属于初中地理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虽没有在明显的位置上提出,但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既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高中地理学习、历年高考频繁考查的重点知识,也是学习的难点知识,还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知识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可以预料到在未来几年的高考中,该部分内容将会继续以更灵活和新颖的形式出现。
因此,高中地理学习中有必要继续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达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为学好高中地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思想】本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要求,借助初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这一知识的学习,拓展到地理学科中其它重要的等值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及等压面、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积温线、等温度差线、等震线、酸雨等PH值线、等海底年龄线等等)的判读与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迁移。
但学生仅仅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还未能真正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及将等高线地形图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也不能迁移到其它等值线的判读和运用。
【学习目标的确定】一、知识和技能1.能够熟练地在等高线地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海拔、读懂等高距、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看懂示坡线。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坡度陡缓程度。
3.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气候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人类活动的选址和选线。
4.能正确绘制地形剖面图,并能进行两种图的相互转换和对照。
二、过程与方法1.图示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加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理解。
2.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高中地理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教案
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知识梳理]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
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 A 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 B 处。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如图一中的 C 处。
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 D 处。
5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如图一中的 MN 。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如图一中的 HI 。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 E 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如图一中的 F 处。
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如图二 A 为山顶,图三 B 处为盆地。
(二)实际应用1 .选建水库: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库容量要大。
2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等值线的判读说课稿
怀乡中学2009年高二年级学考冲刺观摩课材料等值线的判读说课稿学科:地理授课人:张小明授课时间:2009、5、13 班级:0716一、说高考命题趋势利用等值线考查地理内容是近几年地理学考的一大特点,因其思维能力较强,故难度较大,成为考生得分的“瓶颈”。
今后的命题仍将注重: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部位、河流流向,提出开发利用方案。
2.根据等温线的变化情况,判读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阅读等降水量线图,判断降水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及封闭状况,判读气压场的分布特点,进而确定锋面的位置及天气状况。
等值线图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出题,以选择题或读图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并且题目能很好地体现高考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讲解、诱思、启发、归纳三、说知识突破和能力培养等值线知识是高考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突破。
(1)确定为重点知识,以难点形式系统讲解、训练。
通过列表比较,让学生整体感知:(2)注重难点的剖析和讲解,重内涵的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
等值线的判读一般需掌握“五读”(以等高线为例)。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疏密——等高距一定,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4)研究学考试题,以点带面,延伸知识内容。
在能力方面一是加强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题目能力与读图能力,掌握地理信息重要载体,如各种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以地图为工具去解决地理现象。
等值线的判读油菜花教案设计
《等值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对比不同类型等值线图,说出等值线的一般特征2、结合案例,归纳等值线的判读方法3、通过读等值线图,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并能分析原因 【重点难点】: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导入新课】高考地理试题中有这样一个特征“无图不成题”,其中等值线图几乎年年出现,例如【2010上海卷】(二十)题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2010新课标卷】36题等雪期线,26分;【2011新课标卷】等高线图,12分;【2012新课标卷】8分;【2013新课标卷】12分等等,分析这些试题发现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形态特征及成因,等值线数值的计算等内容,因此我们得熟练掌握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与技巧,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过程】问题引导1、什么是等值线呢?等值线概念:在地图上,将某些地理要素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问题引导2、有哪些类型的等值线呢?常见的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其它等值线图: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图、梅雨期起迄等日期线图、太阳总辐射等值线图、地层年龄等值线图、大气中某种污染物分布的等值线图、地租等值线图…… 问题引导3、为什么高考热衷于等值线图呢?因为通过等值线图能充分考查考纲要求的三种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考点一:等值线的一般特征对比两幅等值线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归纳等值线的一般特征:1.同线等值。
2.一般等值距全图相同。
3.同一幅图中,等值线越密集,变化幅度越大。
4.等值线弯曲处凸向高值,为低值;凸向低值,为高值。
(用切线法讲解等值线弯曲,让学生理解)15 1020 25甲乙DC10℃ 15℃ 25℃ 20℃ 图一 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图二 某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考点二: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2010年上海卷】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学段学科高三地理区县学校名称教学题目等值线图的判读所选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掌握等值线的共同特征,并依据等值线的特征,总结出主要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和方法;并能够简要分析造成各种等值线弯曲变形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联系和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培养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1.等值线的原理(1)等值性或同距性原理:在等值线图中,相邻的两条等值线要么等值,要么同距。
(2)低高低和高低高原理:低值凸向高值,凸处的值变低;高值凸向低值,凸处的值变高。
(3)疏差小和密差大原理;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大。
2.等值线的类型中学地理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水平面等压线、垂直面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承压水位线、等震线等等。
3.主要等值线的应用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判读等值线图的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弯曲方向、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局部小范围闭合,分析原因。
借助多媒体,通过画图演示,多种等值线判读教学难点判读思路与方法的总结总结方法与规律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学生已经能辨别等值线的类型,能看图说出等值线的种类,但是对于等值线的判断,只有自己的初步理解,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具有新鲜感的事物充满了热情,教师要注意引导。
三、学习环境选择1.学习环境选择( A )A.简易多媒体教室B.交互式电子白板C.网络教室D.移动学习环境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导入图片展示:几副等值线图设问:请同学们看图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图?讲解: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的是等值线的判读。
等值线图的判读PPT教案
第11页/共85页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第12页/共85页
等高线凸向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 的等高线之间
的区域
第13页/共85页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c、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如火洲吐鲁番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 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综合分析。如 果该地气候主要受地形影响,那么气温和降水等值线与等 高线走向基本一致.
一般情况下,山地垂直自然带主要受地形影响,其分布 受海拔高度.坡向(阴坡/阳坡)/(迎风/背风坡)等的影响.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
避免通过高寒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断崖、沼泽地、 沙漠等地段。
②引水线路的选线基本要求:
关键是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
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
避免山脊等障碍区,这样经济投入才
会较少。并适当考虑水质问题
(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丘陵:海拔200~500m,地势起伏较大,等高线较密
集。(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
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第地10页势/共陡85页峻,等高线较密集。
(2地貌类型 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或洼地):中间低,四周高 山脊:高处凸向低处的地方, 等高线最弯曲处的点连成的线-----
第3页/共85页
等值线特征:
同线等值 等值距全图相同,相邻两条等值线值相等或
等值线教学设计
板图:要求画出河流的流向,两侧潜水的流向,并根据上述三种方法之一判读出弯曲处河流水位与两侧潜水位的高低,进而得出水体补给的结论。
课堂训练:给出第二幅等潜水位图,要求学生判读出每一幅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过渡)等值线疏密程度的不同往往代表变化程度和大小。
3.主要等值线的应用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判读等值线图的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弯曲方向、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局部小范围闭合,分析原因。
借助多媒体,通过画图演示,多种等值线判读
教学难点
判读思路与方法的总结
总结方法与规律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学生已经能辨别等值线的类型,能看图说出等值线的种类,但是对于等值线的判断,只有自己的初步理解,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具有新鲜感的事物充满了热情,教师要注意引导。
(2)低高低和高低高原理:低值凸向高值,凸处的值变低;高值凸向低值,凸处的值变高。 (3)疏差小和密差大原理;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大。
2.等值线的类型
中学地理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水平面等压线、垂直面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承压水位线、等震线等等。
学生开口回答问题,迅速进入课堂状态,同时课堂氛围很快活跃起来。
图表直观,内容丰富,比老师单纯的强调等值线判读在等值线专题中的作用效果要好。
组织
教学
等值线的概念
等值线的共同特点
等值线的判读技巧
图片
等值线判读教案
等值线判读学习目标:1.知道等值线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理解等值线的一般特点、运用。
3.学会等值线数据读法、弯曲判读方法和疏密判读。
4. 通过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三种基本等值线方法归纳,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运用,能独立判读其他类型的等值线图,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回顾1、等值线的概念和类型◆将某地理要素数值相等的点用光滑的线连接起来,叫做等值线。
◆等值线可以反映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
2、等值线的一般特点(1)同线等值。
(2)等值距全图一致(若图中标出不同,则作为例外)。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4)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
(5)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6)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考点一:等值线上数据的判读1、数值大小的确定【典例剖析】例1:右面为等压线图,单位为百帕,等值距为2,箭头为风向,回答:(1)此图表示哪个半球的气压情况?(2)a的数值是多少?(3)比较①②③点数值的大小【规律总结】大多数等值线图上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方向数值大小趋向相同,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相差一个等值距(有例外情况)。
2、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封闭等值线的判读(小区域闭合等值线的读法)例2 :读下列等温线图回答:(1)各地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A地<2℃B、B地<0℃C、C地> 2℃D、D地>4 ℃(2)A、B两地各为什么地形?【规律总结】闭合等值线的判断等值线的闭合原则:当有闭合曲线位于两等值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即“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原则。
高中地理等值线教案
等值线图的判读一 等值线的特征1、明确等值线概念同一等值线上地理数值是相等的,同一图上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数值差是相同的; 虽然学生都明白在同一等值线(面)上的地理数值是相同的,但常常也会犯错误,如在下左的等压面图中(图一),要求将图中①-⑤点气压排序,学生常错误地认为②点气压是最高的。
如果让学生先明确②③④点由于在同一等压面上数值相同,再根据同一垂直方向,低空气压高于高空气压,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应是⑤>②=③=④>①;再如在上右等压线分布图中(图二),对A 、B 两处的风力大小关系,学生常认为,因为B 处的气压值比A 处大,风力也自然比A 处大。
如果能明确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而两处等压线疏密一致,气压差一致,气压梯度也一样的,就可知两处的风力也是相同的;2、等值线的特征共性对于等值线明显凹凸处的地理特征,学生往往难以弄懂,且易混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共性,可加深其理解。
如右边等值线图中(图三),a>b>c ,若该图为等高线,则l 应为山谷;若为等压线,则l 应为低压槽;若为海洋上因洋流影响引起的等温线,则l 应为寒流。
就l 作一垂直的辅助线进行分析,将该线上中心点o与两侧的m ,n 点数值比较,显然,o 点值要比两侧小,以上理解难点就可迎刃而解了。
二 等高线、等温线和等压线相关问题分析1、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等高线反映地形的起伏状况,众多的问题多可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得到较为集中的反映,所以它也是各种等值线图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它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部位:根据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山顶、盆地、脊线、谷线、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2)坡度大小: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根据坡度选择交通线路(创新设计P3)、500hpa 1000 单位: hpa 图二1006 1012 A B 图三 a c l b m no登山攀岩运动位置(陡坡或悬崖);分析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聚落分布等;(3)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判定;测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差和温差、陡崖高度范围等;(创新设计P3)(4)水资源和水能利用:根据脊线、谷线分析河流分水岭和河谷发育;根据地形地势判定河流流向、流速;根据地形判断水库坝址选择(创新设计P3)的最佳位置;水资源、水能资源利用等;(5)坡向与坡向差异:根据纬度位置和向阳坡、背阴坡分析气温的坡向差异;根据冬夏季风和迎风坡、背风坡分析降水量的坡向差异;分析因热量和降水量的差异导致的植被坡向差异;和区域整治开发等;(6)地形剖面图:剖面图的绘制;各地形部位的剖面图特征等;如:读下左华北某地地形图(图四),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浙苏吉高考题)三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影响等温线的分布的因素较多,纬度高低、海陆分布(距海距离远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起伏、洋流因素对等温线的影响应该是分析的重点。
说课高三地理等值线的判读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等值线的判读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说教材内容本课利用《高中复习导与练》复习高中地理,是一节复习课。
等值线图判读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节通过讲练结合,总结规律来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
2.说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方面:通过复习,使学生识记不同类别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掌握等值线图的绘制和判读。
(2)能力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3.说教学重点依据高考大纲,本课的重点是:(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2).等温线的综合判读(3).等压线的综合判读.4.说教学难点(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2).沿某条线的温度变化(3).沿某条线的气压变化(4).其他等值线的判读。
二、说教法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设问法:以设问的形式直奔本课的重点内容,然后逐一展开。
(2)读图法:由于等值线图基本特征比较抽象,为了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表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3)类比教学法: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值线图的特征和读图的方法后,采用了类比教学法,加深学生掌握读图的技巧。
(4)互动教学法:在落实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内容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讨论分析,既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在学习时采用了以下三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不同等值线图的特点,对本课内容有个的整体认识.等值线的特征以学生自学活动为主。
课堂提问为辅.2.讨论式学习法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自主学完教材内容,通过讨论式学习,把握本课的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思考、认真讨论。
师生之间共同讨论、分析,形成共识。
3.师生互动学习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时,教师始终和学生一起参与,教师重在“导”,学生积极认真地“练”,从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等值线判读》教学案例.docx
高中地理《等值线判读》教学案例【中图分类号】G633. 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 (2013) 04-055-01一、等值线的类型等值线,顾名思义即由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按类型可分为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深线、等PH值线、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年太阳辐射量线等等。
等值线的特征是:(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2)等值线闭合而不中断;(3)两条等值线之间一般不相交。
等值线知识是高考中学生失分率较高的知识点,等值线图经常结合区域知识来考,因此高三复习时要照顾到区域知识点,尤其是中国自然地理的区域知识。
【例1】图一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C 等温线,②是2(TC等温线。
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有可能是()A. 15°CB. 20°CC. 22°CD. 25°C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及轮廓形状可知此地为非洲南部地区。
首先③地处在①和②之间,因此③的取值范围是20°C-~25°C,另外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看出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等值距相差5*或为0,因此在四个选项中③的温度只可能是20°Co答案:B二、等值线的判读规律1.一般在同一幅图上,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等或为0;2.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3.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小, 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大;4.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 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
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根据等值线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影响等值线弯曲大小的因素。
如下面几种常见的影响等值线弯曲变化的因素:(1)等温线。
影响因素:A.海陆因素:1月北半球海洋温度比陆地高,7月份北半球海洋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南半球反之;B.地形因素:气温低表示海拔高,气温高表示海拔低;C.洋流因素:气温高表示受暖流影响,气温低表示受寒流影响;D.坡向影响:气温高表示背风坡或向阳坡, 气温低表示迎风坡或阴坡。
专题复习等值线判读和应用教案
专题复习等值线判读和应用教案等值线的判读和应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一、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1、共同特性:①等值线的数值间隔是相等的②在同一图幅上两条线一般不会相交(等高、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③等值线不会在图中中断,所以这些线都是闭合的(有的不闭合是被图幅所截断)④等值线应是平滑的曲线,不能用尺子连成生硬的折线,否则与事实不符2、共同规律①平直――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弯曲――影响因素相对复杂②弯曲方向高→低值方向弯曲――脊、高、多、大、强低→高值方向弯曲――谷、槽、低、少、小、弱③封闭中低周高――低、弱、少、小中高周低――高、强、多、大3、判读方法:常用判读方法:一看图的标题,确定知识范围。
二看图例注记,发现图像信息。
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二、各种主要等值线图的分类判读:AA、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①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某-1)d≤ΔH<(某+1)d③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教案
第三节《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等值线图的一般规律2.让学生了解等值线的判读技巧教学重点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教学难点等值线图中的“大大小小”原则和“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探究新课】一、等值线的共同特征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
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图1某区域等高线图图2某区域等温线图图3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等值线空间分布图图4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图等值线类型多,高考时还可能出现“新”的等值线,因此复习时要关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总结判读各种等值线图的一般方法。
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有以下几方面:(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
(3)等值线的闭合: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
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变化越小。
(5)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且弯曲度越大,表示差别越大。
根据“高低低高”法则判断,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1.等值线图上弯曲部分高、低值区域的判读方法(1)垂线法(以等高线为例)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等高线图上为山谷);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等高线图上为山脊)。
(2)切线法(以等温线为例)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二轮PPT教案
特
大的集水区域,库容大
征
判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
断 水文特 时形成瀑布;河流流量与流域面积和迎(背)
征 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展开的冲积
扇
第24页/共82页
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 为1000米,读图完成 下列要求: (1)简述M河的水文 特征。(8分) (2)在开发利用M河 时,应如何协调开发 与环境的关系?
第30页/共82页
变式训练1:(2011·无锡模拟)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2)现两河流之间开挖了 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 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 甲、乙之间?
解析:开挖运河既要 考虑距离远近,又要考虑地势状况,甲乙之间有 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开挖运河工程量较大。
第31页/共82页
变式训练1:(2011·无锡模拟)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平原
地 高原
形 类
山地
型 丘陵
盆地
“大思路观” “大答案观”
判断理由:考查盆地内涵, 并能结合图中信息加以说明。
(1)地形类型为盆地,判断 理由是该河段在接近闭合中间 面积较大的500米等高线中海 拔低于500米,且没有穿越等 高线,说明是中间低且平,四 周高原环绕的地形。
第21页/共82页
二、分析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1)海拔高低对气温的影响 (2)地形的“阻挡作用”和“通道作用” (3)盆地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一、描述地形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下图为某国简图。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国南部 海域属于 ① 洋。 该国地形、地势的 基本特点是 ② 。 (6分)
第18页/共82页
等值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值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班级:高三(2)班上课时间:3月24日第三节执教老师:李观妹教学目标:了解等值线基本特征,掌握等值线的本质属性及判读方法,面对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学会用用不同的方法技巧来帮助读出图中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等值线的本质属性及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诱思、启发、归纳,重点采用例题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导入:近几年来,等值线试题的种类愈来愈多,除了常见的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试题外,等太阳高度线、等盐度线以及等地租线的试题也频频出现。
但是,无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因为等值线都有其共性,只要掌握了等值线的特征及判读技巧,就一定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与学生一起通过常见等值线图归纳总结等值线的共同特征:(1)同线等值(2)邻线等差(或为0)(3)不相交重叠(陡崖除外)(4)数值递变(5)闭合曲线过渡:那么在判读等值线图中应该掌握哪些判读方法?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弯曲方向、疏密程度、延伸方向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从这几个方面深入探讨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
1.数值大小的确定(1)等值线的数值规则:①同线等值②邻线等差(或为0)③数值递变学生练习:学生根据等值线的数值规则确定图中M点的数值评讲总结:M的值为 1 014.0和1 016.0两个数值。
(2)任意两点间数值差的计算(S)以下图为例,以先练习再总结方法的方式讲解两点间数值差的计算,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假设n为两点间穿过的等值线条数,d为等值距学生练习:分别算出甲丙、乙丁、丙丁之间的差值教师讲解总结:①若两点均在等值线上,两点间的数值差为:两点所在等值线的数值之差或S=(n-1)d。
②若两点均不在等值线上,两点间的数值差为:(n-1)d<S<(n+1)d。
③若一点在等值线上,另一点不在等值线上,两点间的数值差为:(n-1)d<S<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值线判读学习目标:1.知道等值线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理解等值线的一般特点、运用。
3.学会等值线数据读法、弯曲判读方法和疏密判读。
4. 通过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三种基本等值线方法归纳,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运用,能独立判读其他类型的等值线图,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回顾1、等值线的概念和类型◆将某地理要素数值相等的点用光滑的线连接起来,叫做等值线。
◆等值线可以反映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
2、等值线的一般特点(1)同线等值。
(2)等值距全图一致(若图中标出不同,则作为例外)。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4)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
(5)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6)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考点一:等值线上数据的判读1、数值大小的确定【典例剖析】例1:右面为等压线图,单位为百帕,等值距为2,箭头为风向,回答:(1)此图表示哪个半球的气压情况(2)a的数值是多少(3)比较✍✍✍点数值的大小【规律总结】大多数等值线图上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方向数值大小趋向相同,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相差一个等值距(有例外情况)。
2、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封闭等值线的判读(小区域闭合等值线的读法)例2 :读下列等温线图回答:(1)各地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A地<2℃B、B地<0℃C、C地> 2℃D、D地>4 ℃(2)A、B两地各为什么地形【规律总结】闭合等值线的判断等值线的闭合原则:当有闭合曲线位于两等值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即“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原则。
如下图中200<A<300、100<B<200。
3、任意两点数值差的计算及等值线中最值计算【典例剖析】例3: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单位:米)。
回答下题: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H<41 <H<50<H<60 <H<61例4:(1)图中关于P、Q两点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A.P一定比Q低B. P一定比Q高可能比Q低5m可能比Q高5m(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范围可能是( )A. [40m,50m]B. [45m,60m]✍✍✍ɑ100C.[50m,60m] D.[50m,55m](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规律总结】以等高线为例: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某地区的最大海拔、最小海拔、相对高度、陡崖相对高度。
①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②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③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2d。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④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公式是(n-1)×d≤H<(n+1)×d。
注: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拓展:温度差和高度差的转换计算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100米H相。
H相=T差/0.6℃x100米如右面等温线图中A、B两地间的温差和高差分别为多少温差:2℃<A<4 ℃, -2℃<B<0℃,2℃<A-B<6℃高差:2℃/0.6℃x100米<H<6℃/0.6℃x100米考点二:等值线弯曲的判读方法【典例剖析】例5:等值线a、b、c,若数值a>b>c,读图后回答。
(1)设该图示为等温线,则:①该地位于半球,若该处是陆地,此图反映的时间是月。
此时北太平洋上形成气压中心。
②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受洋流影响,则该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
③若该地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则该处地形是(山脊或山谷)。
【规律总结】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凸的地方(部位)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凸的地方(部位)数值大。
(即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考点三:等值线疏密的判读【典例剖析】例6:读图3,完成下题。
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规律总结】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如:在等高线图上:稠密,表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河流流速快;反之,稀疏,表示地势起伏小,坡度陡缓,河流流速慢。
等压线图上:稠密,表示气压差值大,变化大,风速快,反之,稀疏,表示气压差值小,变化小,风速慢。
等温线图上:稠密,表示温度差值大,变化大;反之,稀疏,表示温度差值小,变化小。
考点四:描述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的描述属于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一种是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如年等降水量线。
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一种是要求描述多条等值线的总体分布规律。
往往得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等,可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延伸方向(走向)、弯曲方向、数值变化等方面去考虑。
【典例剖析】例7:下图中的左图为世界某区域七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右图为该区域西岸部分地区七月份的等温线图,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图3(1)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是________百帕,并在丁点画出此时的风向。
(2)描述图示大陆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说明图b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题思路】(1)小区域闭合等值线上标的数值可以是与它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上的数值:1000或1002?;风向的画法:在图中画出丁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应是东北风,(画在图中,保留作图过程)。
(2)北美洲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原因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
(2分)(3)①北段呈东西延伸(或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
②南段呈南北延伸(或沿经线延伸)(2分),受地形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
【规律总结】描述一条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若弯曲较多,可分段描述,如北段什么走向,南段什么走向;东段什么走向,中段什么走向,西段什么走向等。
例8:读世界某区域图,描述图中C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解题思路】分布特点:向西北(北)方向凸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降水量线与山地走向一致),分布密集(降水差异大)。
原因:C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受夏季风和山地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充沛,夏季风越往西北势力越弱,降水越少,使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明显,山区地形相对高度大,坡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差异明显,使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
【规律总结】描述多条等值线的总体分布规律。
往往得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等,可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延伸方向(走向)、弯曲方向、数值变化等方面去考虑。
【反思归纳】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1)看图名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3)看走向如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下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为A→B,河流流向为B→A。
(4)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5)看闭合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6)看递变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7)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流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巩固练习】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
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3.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4.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之间B.N、M之间C.S、R之间D.S、K之间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3~4题。
3.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4.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河流干流流向是() A.从西北流向东南B.从东南流向西北C.从东北流向西南D.从西南流向东北6.山顶M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468m B.588m C.778m D.808m7.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①B.②C.③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