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高中生物浙科版教学设计
总:高中生物浙科版教学设计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节分子和离子(选学)第二节无机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举例说出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2.正确说出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逐渐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水的生理作用的学习,学生能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及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生理作用。
2。
教学难点: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4课时含活动)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对糖类分类依据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例举出糖类的不同种类及其作用。
2。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及作用.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4。
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能力目标:1.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两个实验,学生能够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准确说出细胞学说的观点.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比较典型原核和真核细胞图片,准确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1。
通过运用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模型,学生能够尝试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在推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2。
通过对细胞学说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大小、形态、种类的比较难点: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模型第2课时: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2课时含活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玉米籽染色实验结果,解释细胞膜有选择透性。
2.通过建构流动镶嵌模型,学生能准确概述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2课时玉米籽粒染色实验及细胞膜的选择透性第三节细胞质(3课时含活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酶》教学设计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一、设计理念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
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
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
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
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
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
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浙科版高中生物备课教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备课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2.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3.掌握基本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1.遗传与变异的定义
2.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3.遗传与变异的原因
4.遗传与变异在生物学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通过讲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观念。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遗传与变异的原因和在生物学中的意义。
4.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化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
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6.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四节细胞核(2)
《细胞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核》是浙科版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教学内容,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完整,进而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同时,教材的设计也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分析、交流与探讨中对细胞核的的重要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有深刻的领会,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设计思想和策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大胆设想活动中获得新知。
力求在进一步探究合作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了解简单的实验知识,从中学到一些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思维对话,创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1、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资料分析、合作讨论等以体现研究性学习。
①.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
②.实验资料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体验,自学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学生对细胞核的印象,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通过教师组织和鼓励,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③.研究性学习法: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结合面前的实际材料,尝试分析材料,分析问题,并组织语言,形成研究材料,相互交流,真正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学法指导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体验生活、思考的机会,合作交流的机会,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
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预习、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结题交流等的过程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得到能力的训练。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细胞核的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细胞核的视频等。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2)
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对于一堂课的内容来说不能孤立的备课,需要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教学设计应始终围绕着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细胞是由物质组成,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高中学生而言有些抽象难度教大。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高一的学生,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初步学习了组成细胞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了对糖的认知,这些知识为学习有机物及生物大分子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
糖的知识及检测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实验结果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该班学生上课时较为活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且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学关系融洽,这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基本条件。
但高一的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还比较薄弱,这会对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及分类依据2、概述细胞中糖类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用指示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淀粉实验,提升合作探究、实验动手能力2、通过总结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制糖史和糖类的学习,体会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形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辩证观点,并认同其对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及作用教学难点: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资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导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学知识进行整合、生活感受和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和思想碰撞。
本课以广告视频代替图片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堂课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渗透情感教学为主线,引领整堂课的探究方向和氛围。
浙科版高中生物进化的教学设计5篇
浙科版高中生物进化的教学设计5篇浙科版高中生物进化的教学设计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浙科版高中生物进化的教学设计【篇1】一、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二、设计内容: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三、设计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
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
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增殖》选自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细胞周期以及动植物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最后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活动,巩固所学的有丝分裂知识。
该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关系紧密,又为学生学习必修二的减数分裂、遗传和变异打好基础,并与选修Ⅲ中细胞工程也有一定的联系,内容较多且知识性很强。
2、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定义及示意图(2)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3)前期的变化过程以及特点3、教学难点:(1)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2)前期的变化过程二、学情分析从知识起点上来看,学生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而通过高中必修1前三章的学习,他们对细胞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认知思维起点上看,该班级的学生上课较为活跃积极,其思维方式已经开始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以视觉媒体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进一步锻炼他们获取信息、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细胞周期相关教材及资料,能够概述细胞周期的定义。
2.通过进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探究活动,能够说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能区别各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3.通过观看细胞分裂动画,结合教师引导性讲解,能够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壁虎断尾生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完整过程视频(3)日常生活中的壁虎照片(4)毛线、磁钉、胶带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观看】观看小壁虎借尾巴的视频(儿童故事)【图片展示】展示真实拍摄到的日常生活中的壁虎照片【问题引导】小壁虎尾巴长出来主要是由于细胞体积增大还是细胞数目增多?【学生思考】(学生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已经学习过生物体的长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容易得出小壁虎尾巴长出来主要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这个结论。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课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组织结构和亚细胞器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够描述细胞的组织结构和各种亚细胞器的功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的功能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组织结构和亚细胞器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不同亚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和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3. 细胞切片和显微镜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胞的结构图和介绍细胞的基本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
详细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3. 实验探究细胞组织结构(20分钟)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切片,让学生自行发现并描述不同亚细胞器的结构特点。
4. 分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各种亚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并通过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生命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细胞题目相关的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展开,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不同亚细胞器功能和作用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浙科版高一生物教案
浙科版高一生物教案浙科版高一生物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引入新课: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三)、问题讨论: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__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__、分化有关系;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浙科高中生物教案
浙科高中生物教案浙科高中生物教案1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植物的矿质营养》,首先,我对本节的教学理念及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学理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努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着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思想,这节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动态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微观知识为鲜活有趣的宏观再现,降低难度,缩短时间,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植物的矿质营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三单元第五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植物的矿质元素及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反映了《新大纲》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节内容前与根尖的结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相联系,后与呼吸作用相关联,具有显著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
同时,这节内容所介绍的实验方案,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还为将来学生设计实验做好铺垫,为此,我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面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设计,观察想象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课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掌握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物的组成。
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物的组成。
教学难点:
1.生物的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生物的细胞结构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准备:
1.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
2.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的多样性,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方法。
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二、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10分钟)
1.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遗传、进化、细胞结构等;
2.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分类和进化分类等。
三、学习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组成(15分钟)
1.介绍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分析生物的组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质等。
四、小结和练习(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练习,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生物的分类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掌握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物的组成。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案1(一)教材内容及地位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
即三个中心问题: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运动的过程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分析:(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
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浙科版教案高中生物
浙科版教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高中生物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理解细胞器的功能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细胞结构示意图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盐水4. 细胞结构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细胞膜: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
2. 细胞质:介绍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质在细胞内的作用。
3. 细胞核:阐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明白细胞核的重要性。
三、观察活细胞(15分钟)1. 展示活细胞的制片方法和操作步骤。
2. 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让他们亲眼看到细胞的活动。
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给学生展示细胞结构模型,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摸索来认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某些细胞器的特性,如色素体的色素颗粒在盐水中的反应等。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完成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完成与细胞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观察活细胞和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细胞质教学设计1.doc
第三节细胞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溶胶的有关成分和主要功能。
2.描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说出不同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3.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的现象,说明胞质环流和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胞质环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通过比较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观察胞质环流现象,以及对如何加快胞质环流速度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具体内容标准要求是“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从本节内容看,主要是探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
具体如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与细胞的能量转换密切相关,是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密切相关;中心体参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液泡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有关;溶酶体与细胞内的消化作用有关;细胞骨架的运动是胞质环流的原因。
因此,这些细胞器的主要功能与新陈代谢等内容密切相关。
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因此,在高小阶段有必要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高度,进一步讲述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主要功能的知识。
本节内容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学习,因此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那些极细微结构平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加Z细胞的结构名称多,概念多,细胞结构与功能又是多种多样,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记亿。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四节细胞核(1)_1
《细胞核》学历案【内容出处】第二章第四节“细胞核”。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6年版),P41—43。
(1课时)【课标要求】1.概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运用模型的方法清晰地展示细胞的结构。
【学习目标】1.通过对细胞核自主互动的过程式讨论学习,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能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2.结合课前预习与课堂训练,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尝试制作并讲解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逐步发展科学思维,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更好地了解生命规律。
4.参与四个实验的资料分析,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感悟科学家探索的精神,增强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5.在对克隆这个社会议题关注的同时,思考并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逐步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评价任务】1.完成预习的自我检测;(目标2)2.完成资料的阅读和思考;(目标2,目标4,目标5)3.完成学案中的任务1,归纳细胞核的作用;(目标1,目标2)4.完成学案中的任务2,设计验证实验;(目标2,目标4)5.完成学案中的任务3,连线及制作核模型;(目标1,目标3)【资源与建议】一、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己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立体模型3.一份导学案4.橡皮泥、扭扭棒及伞藻的图片二、学习建议1.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是学习的重点,建议学习时通过对所提供的资料中实验的讨论分析以及伞藻实验的验证,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
2.本节内容可以按问题—理论—检验—反思—问题的年轮式流程进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探究核的具体功能和巩固核的结构。
3.自己动手制作核的模型,突破学习难点,进一步感悟细胞核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4.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增加学习的直观性,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点及关系。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无机物(1)
《无机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合理运用教学媒体与课程内容相整合设置教学情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路,设置环环相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积极思考。
考虑到分子水平的内容比较抽象,应加强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生物高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大分子(糖类和脂质)、小分子(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成系统化,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即细胞这个基本生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探讨组成细胞水分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体会在分子水平上生物界的同源性。
2.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及本章其他小节的学习,学生对构成细胞的水和无机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无机物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却不太清楚,再加之高一年级学生对与水有关的化学知识还没有接触,对理解“结合水”这一概念会有一定困难。
故需要结合实例分析解决。
三、制定明确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体含水量的特点。
2.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3.联系生活解释一些现象。
四、教学重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五、教学难点结合水的概念。
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动画八、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展示法。
九、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2004年美国勇气号登陆火星,主要是寻找有没有水的痕迹。
美国科学家声称火星被水浸没过.直到2015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六),美航天局宣布火星存在流动水。
为什么?要寻找水呢?有水就意味着很可能有生命。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
水的重要性的例子很多,同学们可以说说大家知道的例子。
目前普遍认为地球上最早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因为海洋里有水。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四节细胞核(3)
基于核心素养的“细胞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四节的内容,包括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此课时完成细胞核的结构部分的内容,“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放到下次课与“第五节原核细胞”同时学习。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已有初步的认识。
首先,利用大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导入新课。
第二步,反馈巩固学生课前自学的细胞核知识。
第三步,利用系列科学实验探讨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锻炼科学思维。
第四步,学生设计并分析伞藻实验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第五步,课堂总结即知识结构化,明确生命观念。
二、教学目标与到达路径生命观念(水平二)结构与功能观:能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并能运用这些观念分析和解释简单情境中的生命现象。
认识细胞核的功能时,强调它有相应的结构基础。
细胞核能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由于细胞核的结构基础即它贮存有大量的遗传信息,并有其它结构来辅助细胞核完成控制活动。
局部与整体观:从变形虫实验渗透此观念,单独的细胞核不能存活,单独的细胞质不能长期存活,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细胞核能控制单个细胞的活动,细胞核在什么时候能控制整个个体呢?克隆时就体现了细胞核控制个体。
一般的体细胞不能体现出全能性,一是受其它细胞的制约,二是受细胞质的制约。
这就体现了局部有时也可以决定整体。
科学思维(水平二)能够以特定的生物学事实(4个给出的资料)为基础形成简单的生物学概念,并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正确表达,进而用其解释相应的生命现象。
科学探究(水平二)基于给定的条件,请学生设计探究伞藻实验方案,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三、教学过程1、导课——用大概念导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多种生物的图片(如小狗、大肠杆菌、盆栽、酵母菌),并提问:“这些生物的结构单位是?这些生物的功能单位是?”生:“都是细胞”引出大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浙科版】
浙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浙科版)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五节的知识点。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生物界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同时,光合作用对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的复习、巩固,对后面的(动物的新陈代谢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使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光合作用部分共有五个问题:光合作用的概念、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
重点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具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基础,并且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学习动机有一定内在的信念,认知活动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这一节知识中,既有微观上的、分子水平上(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等)的知识,又有宏观上的知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的知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故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设置适量的问题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2.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技能目标:1.通过一系列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2.利用精心设计的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图,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综合能力;3.利用巧妙设计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设计: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对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及作用,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原子来源等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浙科高中生物教案
浙科高中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和特点。
3. 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影响。
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
2.分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分类与特点(15分钟)1.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性。
2.通过示例和练习,巩固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
四、保护措施(15分钟)1.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等。
2.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
五、情境演练(10分钟)设计情境练习,让学生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特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掌握。
教具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2.课件或教材3.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2.关注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反馈,确保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选学)
第二节无机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举例说出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
生理作用。
2.正确说出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逐渐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水的生理作用的学习,学生能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水及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4课时含活动)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糖类分类依据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例举出糖类的不同种类及其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4.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两个实验,学生能够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概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准确说出细胞学说的观点。
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比较典型原核和真核细胞图片,准确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
1.通过运用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模型,学生能够尝试建立模型解决实
际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在推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正
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对细胞学说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
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大小、形态、种类的比较
难点: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模型
第2课时: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2课时含活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玉米籽染色实验结果,解释细胞膜有选择透性。
2.通过建构流动镶嵌模型,学生能准确概述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2课时玉米籽粒染色实验及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第三节细胞质(3课时含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各种细胞器的形态。
2.说出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功能
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
难点:细胞核的结构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地举出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例子;
2.在不允许查看课本的情况下,学生能简明地描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3.结合环状概念图,准确地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分析生物体中ATP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2.在对本节课演示实验的讨论过程中,能进一步学会用比较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目标:
1.通过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学习,感受物、化、生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更全面更科学的方式看待生物;
2.通过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感受ATP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
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ATP的化学组成的特点;ATP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ATP-ADP的相互转化。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课时含活动)
第1课时扩散和渗透,活动
第2课时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胞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比较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
难点:比较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
第三节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比较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
难点:比较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
第四节酶(3课时含活动)
第1课时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
第2课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第3课时酶受许多因素影响
第五节细胞呼吸(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
第六节光合作用(5课时含活动)
第1课时光合作用概述及光合色素
第2课时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第3课时光反应、暗反应
第4课时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总结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1.通过本探究活动,学生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
2.熟练运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下操作性定义、控制变量、数据分析等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获得、记录和分析;绘制折线图。
难点:绘制折线图并进行正确的分析。
第5课时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3课时含活动)
第1课时细胞周期,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2课时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准确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2.正确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学生运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加强信息整合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增强分析图像、解读图像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有丝分裂在遗传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第3课时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4.概述细胞的全能性,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学生列举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难点: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的概念
2.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简述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形成珍惜生命、关注健
康的科学生命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3课时)
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离假设的验证
第3课时假说演绎法,显性相对性状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4课时含活动)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3课时含活动)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2课时)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