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5.3成键三原则
结构化学_李炳瑞_习题
结构化学习题(选编)(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炳瑞)习题类型包括:选择答案、填空、概念辨析、查错改正、填表、计算、利用结构化学原理分析问题;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即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结构与点阵、X射线衍射、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结构、结构分析原理、结构数据采掘与QSAR等;难度包括容易、中等、较难、难4级;能力层次分为了解、理解、综合应用。
传统形式的习题,通常要求学生在课本所学知识范围内即可完成,而且答案是唯一的,即可以给出所谓“标准答案”。
根据21世纪化学演变的要求,我们希望再给学生一些新型的题目,体现开放性、自主性、答案的多样性,即:习题不仅与课本内容有关,而且还需要查阅少量文献才能完成;完成习题更多地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习题并不一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可能具有多样性,每一种答案都可能是“参考答案”。
学生接触这类习题,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认识到实际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问题可能有多钟途径。
但是,这种题目在基础课中不宜多,只要有代表性即可。
以下各章的名称与《结构化学》多媒体版相同,但习题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1.1 选择题(1) 若用电子束与中子束分别作衍射实验,得到大小相同的环纹,则说明二者(A) 动量相同(B) 动能相同(C) 质量相同(2) 为了写出一个经典力学量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若坐标算符取作坐标本身,动量算符应是(以一维运动为例)(A) mv (B)(C)(3) 若∫|ψ|2dτ=K,利用下列哪个常数乘ψ可以使之归一化:(A) K (B)K2 (C) 1/(4) 丁二烯等共轭分子中π电子的离域化可降低体系的能量,这与简单的一维势阱模型是一致的,因为一维势阱中粒子的能量(A) 反比于势阱长度平方(B) 正比于势阱长度(C) 正比于量子数(5) 对于厄米算符, 下面哪种说法是对的(A) 厄米算符中必然不包含虚数(B)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必定是实数(C)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中必然不包含虚数(6) 对于算符Ĝ的非本征态Ψ(A) 不可能测量其本征值g.(B) 不可能测量其平均值<g>.(C) 本征值与平均值均可测量,且二者相等(7) 将几个非简并的本征函数进行线形组合,结果(A) 再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B)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且本征值不变(C)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但本征值改变1.2 辨析下列概念,注意它们是否有相互联系, 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1) 算符的线性与厄米性(2) 本征态与非本征态(3) 本征函数与本征值(4) 本征值与平均值(5) 几率密度与几率(6) 波函数的正交性与归一性(7) 简并态与非简并态1.3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谱线总是存在一定的线宽,而且不可能通过仪器技术的改进来使之无限地变窄. 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4 几率波的波长与动量成反比. 如何理解这一点?1.5 细菌的大小为微米量级, 而病毒的大小为纳米量级. 试通过计算粗略估计: 为了观察到病毒, 电子显微镜至少需要多高的加速电压.1.6 将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任取几个, 验证它们都是相互正交的.1.7 厄米算符的非简并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简并本征函数虽不一定正交,但可用数学处理使之正交. 例如,若ψ1与ψ2不正交,可以造出与ψ1正交的新函数ψ’2ψ’=ψ2+cψ12试推导c的表达式(这种方法称为Schmidt正交化方法).1.8 对于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基态, 计算坐标平均值和动量平均值,并解释它们的物理意义.1.9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波函数的节点数目随量子数增加而增加. 试解释: 为什么节点越多, 能量越高. 再想一想: 阱中只有一个粒子, 它是如何不穿越节点而出现在每个节点两侧的?1.10 下列哪些函数是d2/dx2的本征函数: (1) e x (2) e2x (3) 5sin x (4)sin x+cos x (5)x3. 求出本征函数的本征值.1.11 对于三维无限深正方形势阱中粒子, 若三个量子数平方和等于9, 简并度是多少?1.12 利用结构化学原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纳米粒子属于介观粒子,有些性质与宏观和微观粒子都有所不同. 不过,借用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模型,对纳米材料中的“量子尺寸效应”还是可以作一些定性解释.例如: 为什么半导体中的窄能隙(<3eV)在纳米颗粒中会变宽, 甚至连纳米Ag也会成为绝缘体?第二章原子结构2.1 选择题(1) 对s、p、d、f 原子轨道进行反演操作,可以看出它们的对称性分别是(A) u, g, u, g (B) g, u, g, u (C) g, g, g, g(2) H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 He+的电离能为(A) 13.6 eV (B) 54.4eV (C) 27.2 eV(3) 原子的轨道角动量绝对值为(A) l(l+1)2(B)(C) l(4) p2组态的原子光谱项为(A) 1D、3P、1S(B) 3D、1P、3S(C) 3D、3P、1D(5) Hund规则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求出激发组态下的能量最低谱项(B) 求出基组态下的基谱项(C) 在基组态下为谱项的能量排序(6) 配位化合物中d→d跃迁一般都很弱,因为这种跃迁属于:(A) g←/→g(B)g←→u(C) u←/→u(7) Cl原子基态的光谱项为2P,其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A) 2P3/2 (B) 2P1/2(C) 2P02.2 辨析下列概念,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区别:(1) 复波函数与实波函数(2) 轨道与电子云(3) 轨道的位相与电荷的正负(4) 径向密度函数与径向分布函数(5)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与界面图(6)空间波函数、自旋波函数与自旋-轨道(7)自旋-轨道与Slater行列式(8)组态与状态2.3 请找出下列叙述中可能包含着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原子轨道(AO)是原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它描述了电子运动的确切轨迹. 原子轨道的正、负号分别代表正、负电荷. 原子轨道的绝对值平方就是化学中广为使用的“电子云”概念,即几率密度. 若将原子轨道乘以任意常数C,电子在每一点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大到原来的C2倍.2.4(1) 计算节面对应的θ;(2) 计算极大值对应的θ;(3) 在yz平面上画出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的剖面, 绕z轴旋转一周即成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对照下列所示的轨道界面图, 从物理意义和图形特征来说明二者的相似与相异.2.5 氢原子基态的波函数为试计算1/r的平均值,进而计算势能平均值<V>, 验证下列关系:<V> = 2E= -2<T>此即量子力学维里定理,适用于库仑作用下达到平衡的粒子体系 (氢原子基态只有一个1s电子,其能量等于体系的能量) 的定态, 对单电子原子和多电子原子具有相同的形式.2.6 R. Mulliken用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合能的平均值来定义元素电负性. 试从原子中电子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的角度想一想,这种定义有什么道理?2.7 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合能之差值的一半, 可以作为元素化学硬度的一种量度(硬度较大的原子,其极化率较低). 根据这种定义,化学硬度较大的原子,其HOMO与LUMO之间的能隙应当较大还是较小?2.8 将2p+1与2p-1线性组合得到的2p x与2p y, 是否还有确定的能量和轨道角动量z分量?为什么?2.9 原子的轨道角动量为什么永远不会与外磁场方向z重合, 而是形成一定大小的夹角? 计算f轨道与z轴的所有可能的夹角. 为什么每种夹角对应于一个锥面, 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方向?2.10 快速求出P原子的基谱项.2.11 Ni2+的电子组态为d8, 试用M L表方法写出它的所有谱项, 并确定基谱项.原子光谱表明, 除基谱项外, 其余谱项的能级顺序是1D<3P<1G<1S, 你是否能用Hund规则预料到这个结果?2.12 d n组态产生的谱项, 其宇称与电子数n无关, 而p n组态产生的谱项, 其宇称与电子数n有关. 为什么?2.13 试写出闭壳层原子Be的Slater行列式.2.14 Pauli原理适用于玻色子和费米子, 为什么说Pauli不相容原理只适用于费米子?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3.1 选择题(1) 用线性变分法求出的分子基态能量比起基态真实能量,只可能(A) 更高或相等(B) 更低(C) 相等(2) N2、O2、F2的键长递增是因为(A) 核外电子数依次减少(B) 键级依次增大(C) 净成键电子数依次减少(3) 下列哪一条属于所谓的“成键三原则”之一:(A) 原子半径相似(B) 对称性匹配(C) 电负性相似(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原子轨道只能以同号重叠组成分子轨道(B) 原子轨道以异号重叠组成非键分子轨道(C) 原子轨道可以按同号重叠或异号重叠,分别组成成键或反键轨道(5) 氧的O2+ , O2, O2- , O22-对应于下列哪种键级顺序(A) 2.5, 2.0, 1.5, 1.0(B) 1.0, 1.5, 2.0, 2.5(C) 2.5, 1.5, 1.0 2.0(6) 下列哪些分子或分子离子具有顺磁性(A) O2、NO (B) N2、F 2(C) O22+、NO+(7) B2和C2中的共价键分别是(A)π1+π1,π+π(B)π+π,π1+π1(C)σ+π,σ3.2 MO与VB理论在解释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两种理论各有特色. 试指出它们各自的要点 (若将两种理论各自作一些改进, 其结果会彼此接近).3.3 考察共价键的形成时, 为什么先考虑原子轨道形成分子轨道, 再填充电子形成分子轨道上的电子云, 而不直接用原子轨道上的电子云叠加来形成分子轨道上的电子云?3.4 “成键轨道的对称性总是g, 反键轨道的对称性总是u”. 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3.5 一般地说, π键要比σ键弱一些.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吗? 请举实例来说明.3.6 N2作为配位体形成配合物时, 通常以2σg电子对去进行端基配位(即N ≡N→), 而不以1πu电子对去进行侧基配位。
烯烃异构化反应机理
烯烃异构化反应机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 并使学生介绍有机化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机化合物的特定性质。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能够正确书写简单有机物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认识一般有机官能团和能给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分类。
3. 并使学生掌控杂化轨道概念,能够辨别直观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4. 使学生熟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偶极矩、σ键、π键的特点和酸碱电子理论,了解有机物结构特点与一般理化性质的关系;了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结构表示方法、杂化轨道理论及有机物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σ键、π键的特点。
课堂非政府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详述:从人类存活、生产的历史阐述有机物的历史性与广泛性,人类存活有赖于有机物的事实。
给出有机物的原始概念、演变后的现代概念及其演变历程。
阐述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分析有机物与无机物互相转化的关系及相对性。
概括出来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为烃及其衍生物的共同组成、结构、制取、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特性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必须物去分析有机物的共同性质(或有机物的特性)1.从衣食住行必需品的种类数量分析得到有机物数量多的印象。
直观表述:碳链延长与分枝所致。
2.从生活中的防火知识进行演绎,得出大多数有机物易燃的结论。
直观表述:碳碳键和碳氢键大都可以转变成碳氧键和氢氧键并且释出能量。
3.从酒精、食油、燃气等有机物存在状态导出有机物低熔点性质:直观表述:分子化合物,强极性键所致。
4从石油、食油、氯仿、苯的水溶性导出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的结论。
直观表述:相近者相水溶性。
5.从绝缘体引出大多数有机物不导电的性质。
诸如反应慢、副反应多性质也从生活事实导出。
总结:有机物的结构同意有机物性质---结构式的重要性。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1.价键理论回顾中学化学键概念,写出几种简单无机物、有机物的电子式;简述价键理论要点。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上册1-6章主要知识点-068
主要知识点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类型: ① 2电子构型(Li+ 、Be2+) ② 8电子构型: Na+ 、Ca2+ 18电子构型: Zn2+ 、Hg2+ 、 Cu+ 、 Ag+ (18+2)电子构型: Pb2+ 、 Sn2+ (9-17)电子构型: Fe2+ 、 Cr3+ 、 Mn2+ 离子型晶体的晶格能的影响因素。
10. 共价分子的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偶极矩m = q ·l)。
含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 非极性键
实 例:
H2
P4
S8
分子的极性: 非极性分子
极性键
NH3
BF3
SF4
CH4
H2O
CO2
构型不对称 构型对称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q_ q+ q+ q_ OCO m=
O2分子轨道能级图 P 88
s*2S s2S
s*1S s1S
s*2pz
p*2px = p*2py p2px = p2py
s2pz
s*2S s2S
s*1S s1S
结构化学复习-资料
②会解F方程,了解主量子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的物理
含义及取值范围;单电子原子的能级公式。 ③屏蔽常数的计算,电离能的计算; ④掌握角动量耦合规则,会推求原子光谱项,会推求基谱项。
第二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1 单电子原子的Schrödinger 方程及其解
ns态 D(r)4r2n2s
径向分布图的讨论
0.6
0.3
☆1s态:核附近D为0;r=a0时,D极大。表
0 0.24
明在r=a0附近,厚度为dr的球壳夹层内找
0.16 0.08
到电子的几率要比任何其它地方同样厚度 0
的球壳夹层内找到电子的几率大。
0.24 0.16
0.08
D1,0(r)4r2 1s24(aZ0)3r2e2aZ 0r
的轨道在核附近有较大的几率。可以证
0
0.12
明,核附近几率对降低能量的贡献显著。 0.08
Pb2+ 比 Pb4+, Bi3+ 比 Bi5+的稳定的原因
0.04 0
就是6s电子比6p电子钻得更深可以更好
0.12 0.08
的避免其它电子的屏蔽效应, 6s电子不 0.04
易电离,只电离6p电子。
0 0
1s 2s 2p 3s 3p 3d
径向分布图的讨论
0.6
0.3
0
☆每一n和l确定的状态,有n-l个
0.24 0.16
极大值和n-l-1个D值为0的点。
0.08 0
0.24
Dn.l (r) r2R2n.l (r)
0.16 0.08
2zr
r2(blrl bl1rl1 bn1rn1)2e na0
配位化学理论简介
一、价键理论:本质为共价键这个理论统治了配合物结构这一领域达二十多年,但这个价键理论只能说明配合物在基态时的性质,而不能说明与激发态有关的性质(如配合物的各种颜色和光谱),也不能说明同一过渡金属系列中不同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等等。
要点:配合物是通过给予体和接受体的反应而生成的, 给予体原子具有孤对电子, 它给出孤对电子进入作为配合物中心原子或离子的空轨道, 为了接受这些电子对, 中心原子的原子轨道首先要进行杂化形成一组新的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对称性的等价杂化轨道, 再与配体的给予体轨道重叠形成 配键。
如果中心原子还有合适的孤对电子, 而配体又有合适的空轨道, 这时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将进入配体空轨道从而形成反馈的π配键。
条件:1.中心原子内外轨杂化2.配体有孤对电子3.形成配位键特点:1解释某些过度金属配合物的磁矩2. 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3. 解释某些新型配合物4. 不足Cu(II)配合物的稳定性过度金属配离子的特征颜色二、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是一种静电理论, 它把配合物中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看作类似于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但配体的加入, 使得中心原子五重简并的 d 轨道(见图)失去了简并性。
在一定对称性的配体静电场作用下, 五重简并的d轨道将解除简并, 分裂为两组或更多的能级组, 这种分裂将对配合物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晶体场理论没有考虑中心原子和配体的电子轨道的重叠。
因此,用它来说明中心原子和配体的轨道重叠得很少的配合物是比较成功的,但对于重叠得较多的配合物,晶体场理论只能看作是粗糙的近似。
另外,晶体场理论仍不能用于特殊低价和特殊高价的配合物,也不能用于羰基配合物、夹心配合物及烯烃配合物。
晶体场理论的核心是配位体的静电场与中心离子的做所引起的d轨道的分裂和d电子进入低能轨道带来的稳定化能是体系能量下降,从而产生一种附加成键作用效应。
晶体场理论的三要点: 点电荷、静电作用、轨道分裂晶体场稳定化能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中心原子的d电子的数目;配体场的强弱;电子成对能。
3.2 简单分子轨道理论
式中第一项代表全部电子的动能算符,第二项为全部核与全部电子 之间吸引能算符,这两项都为单电子算符,只和电子i的坐标有关; 第三项全部电子间的排斥能算符,是个双电子算符;第四项在定核近 似下为一常数。
求解分子体系薛定谔最常用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单电子近似,或轨 道近似,这就是分子轨道理论的出发点。按照这种思想,用原子单 位来定义分子体系中单电子有效哈密顿算符,则有:
原子轨道能级差越大,组成分子轨道的成键能力越小。
3. 最大重叠原则 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重叠而成。两个原子轨道重叠 越多,成键分子轨道的能量越低。
轨道对称性匹配图解
s-s
s+s
px , s
px+px
px-px
dxz , s
dxz+px
同号重叠 对称匹配 组成成键轨道
dxz-px 异号重叠 对称匹配 组成反键轨道
(1)核间距要小,以保证轨道有着较大的空间重叠区域,促使 Sab值尽量大;
(2)两个原子必须按合适的方向接近。
y _ b +
+a _ z
y + b + a
z
在核间距不变时,后者有较大重叠,可以形成较强的 化学键,这就是轨道最大重叠原则
分子轨道的类型、符号
按照分子轨道沿键轴分布的特点,可分三种:
σ轨道
乙烷的结构
乙烷的结构成键分子轨道
1 双原子分子的哈密顿算符
1. 分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MO 在定核近似下,若分子体系含有m个核及n个电子,其哈密顿算符 可写为
n m n n n m m Z Za Z b 1 1 1 1 2 a ˆ H i 2 i 1 2 i 1 j 1 rij 2 a 1 b1 Rab a 1 i 1 rai i j a b
(完整版)分子轨道理论及基态与激发态
分子轨道理论及基态与激发态分子轨道理论基本概念一、分子轨道:(molecular orbital) 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的波函数,指具有特定能量的某电子在相互键合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核附近空间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区域。
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二、成键三原则:能量相近、最大重叠、对称性匹配。
只有对称性相同的两个原子轨道才能组成分子轨道。
σ对称:一个原子轨道,取X轴作为对称轴,旋转180°,轨道符号不变。
如S,Px,d x2-y2为σ对称。
π对称:一个原子轨道,取X轴作为对称轴,旋转180°,轨道符号改变。
Py,Pz,d xy是π对称。
由σ对称的原子轨道组成的键——σ键由π对称的原子轨道组成的键——π键三、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分子轨道与原子轨道的联系:轨道守恒——2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产生2个分子轨道;能量守恒——2个分子轨道的总能量等于2个原子轨道的总能量;能量变化——每个分子轨道的能量不同于原子轨道的能量组合结果—定会出现能量高低不同的两个分子轨道。
——这是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方式不同所致。
波函数同号的原子轨道相重叠,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各原子轨道能量都低,成为成键分子轨道。
波函数异号的原子轨道相重叠,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减小,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各原子轨道能量都高,成为反键分子轨道。
四、电子填入分子轨道时服从以下原则: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或分子中将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2、保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或分子中、同一轨道上只能有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中(简并轨道),电子将以自旋平行的方式、分占尽可能多的轨道基态与激发态当分子中的所有电子都遵从构造原理的这三个原则时,分子所处的最低能量状态——基态。
通常情况下,分子处于基态。
激发态:当分子获取能量后,分子中的电子排布不完全遵从构造原理,分子处于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是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级但尚未电离的状态。
结构化学习题
结构化学习题习题类型包括:选择答案、填空、概念辨析、查错改正、填表、计算、利用结构化学原理分析问题;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即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结构与点阵、X射线衍射、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结构、结构分析原理、结构数据采掘与QSAR等;难度包括容易、中等、较难、难4级;能力层次分为了解、理解、综合应用。
传统形式的习题,通常要求学生在课本所学知识范围内即可完成,而且答案是唯一的,即可以给出所谓“标准答案”。
根据21世纪化学演变的要求,我们希望再给学生一些新型的题目,体现开放性、自主性、答案的多样性,即:习题不仅与课本内容有关,而且还需要查阅少量文献才能完成;完成习题更多地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习题并不一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可能具有多样性,每一种答案都可能是“参考答案”。
学生接触这类习题,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认识到实际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问题可能有多钟途径。
但是,这种题目在基础课中不宜多,只要有代表性即可。
以下各章的名称与《结构化学》多媒体版相同,但习题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1.1 选择题(1) 若用电子束与中子束分别作衍射实验,得到大小相同的环纹,则说明二者(A) 动量相同(B) 动能相同(C) 质量相同(2) 为了写出一个经典力学量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若坐标算符取作坐标本身,动量算符应是(以一维运动为例)(A) mv (B) (C)(3) 若∫|ψ|2dτ=K,利用下列哪个常数乘ψ可以使之归一化:(A) K(B) K2 (C) 1/(4) 丁二烯等共轭分子中π电子的离域化可降低体系的能量,这与简单的一维势阱模型是一致的,因为一维势阱中粒子的能量(A) 反比于势阱长度平方(B) 正比于势阱长度(C) 正比于量子数(5) 对于厄米算符, 下面哪种说法是对的(A) 厄米算符中必然不包含虚数(B)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必定是实数(C)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中必然不包含虚数(6) 对于算符Ĝ的非本征态Ψ(A) 不可能测量其本征值g.(B) 不可能测量其平均值<g>.(C) 本征值与平均值均可测量,且二者相等(7) 将几个非简并的本征函数进行线形组合,结果(A) 再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B)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且本征值不变(C)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但本征值改变1.2 辨析下列概念,注意它们是否有相互联系, 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1) 算符的线性与厄米性(2) 本征态与非本征态(3) 本征函数与本征值(4) 本征值与平均值(5) 几率密度与几率(6) 波函数的正交性与归一性(7) 简并态与非简并态1.3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谱线总是存在一定的线宽,而且不可能通过仪器技术的改进来使之无限地变窄. 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4 几率波的波长与动量成反比. 如何理解这一点?1.5 细菌的大小为微米量级, 而病毒的大小为纳米量级. 试通过计算粗略估计: 为了观察到病毒, 电子显微镜至少需要多高的加速电压.1.6 将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任取几个, 验证它们都是相互正交的.1.7 厄米算符的非简并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简并本征函数虽不一定正交, 但可用数学处理使之正交. 例如,若ψ1与ψ2不正交,可以造出与ψ1正交的新函数ψ’2ψ’2=ψ2+cψ1试推导c的表达式(这种方法称为Schmidt正交化方法).1.8 对于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基态, 计算坐标平均值和动量平均值, 并解释它们的物理意义.1.9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波函数的节点数目随量子数增加而增加. 试解释: 为什么节点越多, 能量越高. 再想一想: 阱中只有一个粒子, 它是如何不穿越节点而出现在每个节点两侧的?1.10 下列哪些函数是d2/dx2的本征函数: (1) e x (2) e2x(3) 5sin x(4) sin x+cos x(5)x3. 求出本征函数的本征值.1.11 对于三维无限深正方形势阱中粒子, 若三个量子数平方和等于9, 简并度是多少?1.12 利用结构化学原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纳米粒子属于介观粒子,有些性质与宏观和微观粒子都有所不同. 不过,借用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模型,对纳米材料中的“量子尺寸效应”还是可以作一些定性解释.例如: 为什么半导体中的窄能隙(<3eV)在纳米颗粒中会变宽, 甚至连纳米Ag也会成为绝缘体?第二章原子结构2.1 选择题(1) 对s、p、d、f 原子轨道进行反演操作,可以看出它们的对称性分别是(A) u, g, u, g (B) g, u, g, u (C) g, g, g, g(2) H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 He+的电离能为(A) 13.6 eV (B) 54.4 eV (C) 27.2 eV(3) 原子的轨道角动量绝对值为(A) l(l+1)2(B) (C) l(4) p2组态的原子光谱项为(A) 1D、3P、1S(B) 3D、1P、3S(C) 3D、3P、1D(5) Hund规则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求出激发组态下的能量最低谱项(B) 求出基组态下的基谱项(C) 在基组态下为谱项的能量排序(6) 配位化合物中d→d跃迁一般都很弱,因为这种跃迁属于:(A) g←/→g(B) g←→u(C) u←/→u(7) Cl原子基态的光谱项为2P,其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A) 2P3/2(B) 2P1/2(C) 2P02.2 辨析下列概念,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区别:(1) 复波函数与实波函数(2) 轨道与电子云(3) 轨道的位相与电荷的正负(4) 径向密度函数与径向分布函数(5)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与界面图(6)空间波函数、自旋波函数与自旋-轨道(7)自旋-轨道与Slater行列式(8)组态与状态2.3 请找出下列叙述中可能包含着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原子轨道(AO)是原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它描述了电子运动的确切轨迹. 原子轨道的正、负号分别代表正、负电荷. 原子轨道的绝对值平方就是化学中广为使用的“电子云”概念,即几率密度. 若将原子轨道乘以任意常数C,电子在每一点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大到原来的C2倍.2.4(1) 计算节面对应的θ;(2) 计算极大值对应的θ;(3) 在yz平面上画出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的剖面, 绕z轴旋转一周即成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对照下列所示的轨道界面图,从物理意义和图形特征来说明二者的相似与相异.2.5 氢原子基态的波函数为试计算1/r的平均值,进而计算势能平均值<V>, 验证下列关系:<V> = 2E= -2<T>此即量子力学维里定理,适用于库仑作用下达到平衡的粒子体系(氢原子基态只有一个1s电子,其能量等于体系的能量) 的定态, 对单电子原子和多电子原子具有相同的形式.2.6 R. Mulliken用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合能的平均值来定义元素电负性. 试从原子中电子最高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的角度想一想,这种定义有什么道理?2.7 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合能之差值的一半, 可以作为元素化学硬度的一种量度(硬度较大的原子,其极化率较低).根据这种定义,化学硬度较大的原子,其HOMO与LUMO之间的能隙应当较大还是较小?2.8 将2p+1与2p-1线性组合得到的2p x与2p y, 是否还有确定的能量和轨道角动量z分量?为什么?2.9 原子的轨道角动量为什么永远不会与外磁场方向z重合, 而是形成一定大小的夹角? 计算f轨道与z轴的所有可能的夹角.为什么每种夹角对应于一个锥面, 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方向?2.10 快速求出P原子的基谱项.2.11 Ni2+的电子组态为d8, 试用M L表方法写出它的所有谱项, 并确定基谱项. 原子光谱表明, 除基谱项外, 其余谱项的能级顺序是1D<3P<1G<1S, 你是否能用Hund规则预料到这个结果?2.12 d n组态产生的谱项, 其宇称与电子数n无关, 而p n组态产生的谱项, 其宇称与电子数n有关. 为什么?2.13 试写出闭壳层原子Be的Slater行列式.2.14 Pauli原理适用于玻色子和费米子, 为什么说Pauli不相容原理只适用于费米子?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3.1 选择题(1) 用线性变分法求出的分子基态能量比起基态真实能量,只可能(A) 更高或相等(B) 更低(C) 相等(2) N2、O2、F2的键长递增是因为(A) 核外电子数依次减少(B) 键级依次增大(C) 净成键电子数依次减少(3) 下列哪一条属于所谓的“成键三原则”之一:(A) 原子半径相似(B) 对称性匹配(C) 电负性相似(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原子轨道只能以同号重叠组成分子轨道(B) 原子轨道以异号重叠组成非键分子轨道(C) 原子轨道可以按同号重叠或异号重叠,分别组成成键或反键轨道(5) 氧的O2+ , O2 , O2- , O22-对应于下列哪种键级顺序(A) 2.5,2.0, 1.5, 1.0(B) 1.0, 1.5,2.0, 2.5(C) 2.5,1.5, 1.0 2.0(6) 下列哪些分子或分子离子具有顺磁性(A) O2、NO (B) N2、F2(C) O22+、NO+(7) B2和C2中的共价键分别是(A)π1+π1,π+π(B)π+π,π1+π1 (C)σ+π,σ3.2 MO与VB理论在解释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两种理论各有特色. 试指出它们各自的要点(若将两种理论各自作一些改进, 其结果会彼此接近).3.3 考察共价键的形成时, 为什么先考虑原子轨道形成分子轨道, 再填充电子形成分子轨道上的电子云, 而不直接用原子轨道上的电子云叠加来形成分子轨道上的电子云?3.4 “成键轨道的对称性总是g, 反键轨道的对称性总是u”. 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3.5 一般地说, π键要比σ键弱一些.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吗? 请举实例来说明.3.6 N2作为配位体形成配合物时, 通常以2σg电子对去进行端基配位(即N ≡ N→), 而不以1πu电子对去进行侧基配位。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d 轨道的分裂并非纯粹的静电效应,
♀
其中的共价因素也不可忽略。
电子成对能和配合物高低自旋
成对能是电子在配对时为了克服静电场的排斥作用所 需的能量, 以P表示。
对于一个处于配位场中的金属离子, 其电子排布究竟采 用高自旋, 还是低自旋的状态, 可以根据成对能和分裂能 的相对大小来进行判断:
●当P>△时, 因电子成对需要的能量高, 电子将尽量以单电子 排布分占不同的轨道, 取高自旋状态; ●当P<△时, 电子成对耗能较少, 此时将取低自旋状态。
将eg和t2g这两组轨道间的能量差用△o或10Dq来表示 , △o或10 Dq称为分裂能.
2E(eg)+3E(t2g)=0 E(eg)-E(t2g)=△o
由此解得
E(eg)=0.6△o = 6Dq E(t2g)=-0.4△o =-4Dq
2 正四面体场 在正四面体场中, 过渡金属离子的五条d轨道同样分裂为两 组, 一组包括dxy、dxz、dyz三条轨道, 用t2表示, 这三条轨道的极 大值分别指向立方体棱边的中点。距配体较近, 受到的排斥作 用较强, 能级升高, 另一组包括dz2和dx2-y2, 以e表示, 这两条轨道 的极大值分别指向立方体的面心, 距配体较远, 受到的排斥作用 较弱, 能级下降。
四面体场中的d轨道
在四面体场中,这两组轨道都在一定程度 下避开了配体分裂能△t小于△o,计算表明 △t=(4/9)△o 同样, 出t2及e轨道的相对能量:
△t=E(t2)-E(e)=(4/9)△o 3E(t2)+2 E(e)=0 解得: E(t2)=1.78Dq E(e)=-2.67Dq
配体的本性
①在弱场时, 由于△值较小, 配合物将取高自旋构型, 相反, 在 强场时, 由于△值较大, 配合物将取低自旋构型。 ②对于四面体配合物, 由于△t=(4/9)△0, 这样小的△t值, 通常 都不能超过成对能值, 所以四面体配合物通常都是高自旋的。
水分子的分子轨道分析
有机分子的共轭效应
H H C1 H C2 C3 H C4 H H
C1C2键长=1.35Å C2C3键长=1.46Å
> 典型CC双键键长(1.33Å ) < 典型CC单键键长(1.54Å)
CC键长趋向平均化,单双键之分不明显 结论:存在遍及整个分子的化学键----离域键(非定域键)
一、HMO法的基本近似 (1) π 电子近似(σ–π分离近似) (2) Hückel 近似 (1)π电子近似:
二、丁二烯的HMO处理: CH2
2pz C
CH
2pz
CH
CH2
2pz C
2pz C C
碳原子均为sp2杂化,每个杂化轨道与相邻原子形成 σ 键; 余下1个2pz 原子轨道和1个电子形成大π键。
线性变分法:
(h − εS)C = 0
0 0 ⎞⎛ C1 ⎞ ⎛ 0 ⎞ ⎟⎜ ⎟ ⎜ ⎟ 0 ⎟⎜ C 2 ⎟ ⎜ 0 ⎟ ⎟⎜ C ⎟ = ⎜ 0 ⎟ β ⎟⎜ 3 ⎟ ⎜ ⎟ α − ε ⎟⎜ C 4 ⎟ ⎜ 0 ⎟ ⎠⎝ ⎠ ⎝ ⎠
休克尔理论的π 电子Harmitonian:
ˆ ˆ H π = ∑ h eff (n)
n =1
N
不显含电子排斥项,为“单电子理论”。
ˆ H π Ψ = EΨ
本征值方程可以用分离变量法处理。
E = ∑εi
Ψ = ψ k1 (1)ψ k2 (2) ψ kN ( N)
(如考虑交换反对称性,应写为Slater行列式)
ε2 ε1
分子轨道(单电子波函数)
ε i ( xi ) → {Cνi } → ψ i = ∑ Cνiϕν
ν =1
4
⎛ x 1 0 0 ⎞⎛ C1 ⎞ ⎛ 0 ⎞ ⎟⎜ ⎟ ⎜ ⎟ ⎜ ⎜ 1 x 1 0 ⎟⎜ C2 ⎟ ⎜ 0 ⎟ ⎜ 0 1 x 1 ⎟⎜ C ⎟ = ⎜ 0 ⎟ ⎜ ⎟⎜ 3 ⎟ ⎜ ⎟ ⎜ 0 0 1 x ⎟⎜ C ⎟ ⎜ 0 ⎟ ⎝ ⎠⎝ 4 ⎠ ⎝ ⎠
双原子分子结构:分子轨道理论
En
11 n
2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
Linea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bitals(LCAO)
j C j11 C j 22
分子轨道
C jnn C jii
i 1
n
原子轨道
组合所得的分子轨道数与参加组合的原子轨道数相同
g:中心对称。
u:中心反对称。
(2) 分子轨道的符号 MO要素:类型、成键或反键、AO的来源 2s-2s → σ2s和σ*2s(或σg2s和σu2s) 2px-2px → π2px和π*2px(或πu2px和πg2px) 注意: σ 型轨道是 BMO - g 、 ANMO - u ;而 π 型轨 道正好相反。
每一分子轨道有相应的能量,较LCAO 前能量降低的为成 键轨道(BMO),能量升高的为反键轨道(ANMO)。
4 分子轨道的表示方法
分子轨道的类型 分子轨道的符号 分子轨道的能级顺序
(1) 分子轨道的类型
针对键轴或通过键轴的平面的对称性
σ:MO对键铀呈圆柱形对称。 π:MO以通过键轴的对称节面呈反对称。 δ:MO以通过键轴的两个互相垂直的 对称节面均呈反对称。 针对对称中心的对称性
久期行列式
H aa E H ab E Sab
H ab E Sab H aa E
0
c 分子轨道能量
E1 b h E2 a h
1 h 2
a b
2
4 2 a b
E2 a
h
d 分子轨道
1 Ca1a Cb1b
E2 a h
1 h ( a b )2 4 2 ( a b ) 2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的结构11使用 (2)
于一般定域π键的分子。共轭分子所含的原子数增多
了,导致求解的困难。
1930年休克尔应用了LCAO-MO近似,采用简化 手续处理了大量的有机共轭分子,形成了休克尔分子 轨道法,称 HMO 法。
5.2.1 HMO法概述 5.2.1.1σ-π分离近似
如:丁二烯
5.2.1.2 休克尔近似
分子中每个π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波函数 来描述,称为π轨道。它是由具有相同对称性
的所有相邻碳原子的2pz 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n
c i i c11 c 2 2 c 33 c n n
i 1
可以得到久期行列式:
H 11 ES11 H 12 ES12 H ES H ES 21 21 22 22 ... ... H n1 ES n1 H n 2 ES n 2 ... H 1n ES1n ... H 2 n ES 2 n 0 ... ... ... H nn ES nn
四个离域的成键轨道:
1
2
1 1sa 1sb 1sc 1sd s 2 1 p x 1sa 1sb 1sc 1sd 2 1 p y 1sa 1sb 1sc 1sd 2
3
4
1 p z 1sa 1sb 1sc 1sd 2
1.等性杂化 对于s-p型杂化轨道,φk可以写成:
k Ckss Ckxpx Ckypy Ckzpz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如何求轨道波函数。
例:由s, px , py 组成的 sp2 杂化轨道ψ1,ψ2,ψ3 ,当ψ1极大值方向
和 X 轴平行,由等性杂化概念可知每一轨道 s 成分占 1/3 (1个 s 分 在3 个 sp2中 ),故组合系数为
第五章 分子结构习题
• C 轨道,通过键轴形成有两个节面的MO。 • 面对面重叠 两种
d xy d xy
d x2 y 2 d x2 y 2
轨道对称性匹配图解
s+s s-s
px , s
px+px
px-px
dxz , s
dxz+px
同号重叠 对称匹配 组成成键轨道
dxz-px
dxz , pz
同、异号重叠完全抵消
2s,2pz原子轨道能级相近,由它们组成的分子轨 * * 道 和 , 对称性相同,互相产生s-p混杂 2 s 和 2p
2s 2pz
z
O2 F2
B2 C2 N2
分子轨道写法:
异核双原子轨道(一种写法)
1 2 3 4 5 1 2 6
含有B、C、N元素的分子轨道发生能级交错
用两种分子轨道理论符号写出O2的电子组态。 • 解:二种分子轨道符号
• • • σ1s2 σ1s*2σ2s2 σ2s*2σ2pz2 π2p4 π2p*2 1σg2 1σu2 2σg2 2σu2 3σg2 1πu41πg2
写出O2,O2+,O2-,O22-的键级、键长长 短顺序及磁性。
习题
5.17 用分子轨道理论讨论氢化锂分子结构
N2+N+N+
H=H1+H2-H3=9.79+14.53-15.58=8.74 eV
N2的解离能大于N2+的解离能,而O2的解离能却小于O2+的解离能? O2解离能比O2+的小,因为O2电离时电离掉的是反键电子,形成的O2+稳定性增 大,解离能较大。
习题
5.14 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N2,O2,F2分子键 长的相对大小。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总结
3.2.2 积分Sab Haa和Hab的物理意义和H2+的结构 令:
Haa Hab
S Sab E 1 S E 1 S
2018/11/29 22
1.
称为库仑积分
1 2 1 1 1 Haa a[ H ] ad a[ ] ad 2 ra rb R 1 2 1 1 2 1 2 a ( ) ad a d a d 2 ra rb R 1 2 1 EH 1S a d rb R
(c (c ,c )=
a a b
a
cb b)[ H ](ca a cb b)d
a a
(c
cb b) d
2
ca 2 a[ H ] ad 2cacb a[ H ] bd cb 2 b[ H ] bd ca a d 2cacb a bd cb b d
25
2018/11/29
当 R≥0.71时 ,
核间平均距离 R=2,
Hab<0
∴ Hab<0
H2² 体系基态处于低能级。主要是由Hab引起的
3. S=Sab 称为重叠积分
Sab a bd
2
2018/11/29
1
r r e d
( a b)
26
R R Sab ( R 1)e 是R的函数 椭圆积分 得 3
上面方程组 Ca=Cb=0没意义。我们要求 Ca和Cb 非零解 必须系数行列式为零
2018/11/29 18
即:
解久期行列式得到天体久期行列式方程 ∵H2+中两氢原子核是等同的,可以Haa=Hbb
第五章 5.3成键三原则
能量相近、最大重叠、对称性匹配
我们通过对异核双原子分子(AB)的MO法处理,对此 加以分析。 假定两原子各提供一个AO形成MO :
a —原子A的AO (归一化 )
b —原子B的AO (归一化 )
c1a c2b
— LCAO—MO
由线性变分法:
a S
Hˆ 属CV点群的 不可约表示
则由非零矩阵元判断定理可严格得出:
2s ˆ 2 px 0
∴ 只有对称性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组合成分子轨道。
三、双原子分子MO的分类和记号
1. AO的分类 (复习)
单电子近似 →等效的单电子薛定谔方程→原子轨道
hˆi ii 中心力场近似: [hˆ, lˆ2 ] [hˆ, lˆz ] [lˆ2 , lˆz ] 0
例: 例: 例:
x
z
px
px
x
z
dzx
px
x
z
dzx
dzx
p (pu) ppg
p(x)
pu(x)
(3) d 型分子轨道
dxy dxy
,
d d x2 y2
x2 y2
例:
dxy
dxy
dg(xy)
这类轨道在形成金属-金属键时非常重要。
易见在(a - b)一定的情况下,h 随 的增大单调递增。
当 a b 很小时:
h ~ 1 2
2
经验表明:在正常的核间距下,S越大,越大
a ˆ b a b S
从AO径向分布来看, 内层AO之间S小, 成键效应弱;价层 AO之间S大,成键效应强 。
解得:
c1' h
成键三原则
成键三原则1. 什么是成键三原则?化学中的“成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分子的过程。
而成键三原则就是指通过三条基本原则来描述电子对在成键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2. 成键三原则的具体内容(1)原则一:奇电子优先原则奇电子是指一个原子的电子数目为单数,即未成对的电子。
在成键时,奇电子通常会优先参与成键。
例如,氮分子(N2)中每个氮原子都有三个奇电子,它们之间通过相互共享电子对来形成气体分子。
但是有些情况下,奇电子可能参与到孤对电子中,也就是通过形成自由基分子来实现成键。
这是因为单个分子存在孤对电子不稳定,需要寻找更稳定的结构。
(2)原则二:最大化成对电子数成键过程中,原子间的电子优先参与成对电子的形成。
成对电子是指电子以两个为一组,相互交换共享以在空间中构成沿着两个原子核心之间的化学键。
成对电子数目越多,分子的结构稳定性就越高。
例如,甲烷(CH4)分子中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之间的成键过程,会尽可能地形成成对电子,这样就使得甲烷分子稳定性更高。
(3)原则三:亲核性越强的原子越容易成键原子的核引力作用越强,也就是亲核性越强,就越容易参与成键。
例如,氢原子亲核性比较小,很难与其他原子成键。
而氧原子亲核性比较强,它可以与氢原子建立氢键,也可以与其他氧原子进行轻微的电子共享,从而形成氧气分子(O2)。
3. 成键三原则的应用成键三原则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分子形成和稳定性,而且也为合成新材料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例如,通过应用成键三原则,我们可以合成出具有多个官能团的分子,这些分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化工领域。
此外,在新药开发中,成键三原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子的构建。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药物分子的构成,来预测它们的药效和毒性。
这在药物筛选和开发过程中非常有帮助。
.3成键原则
因此AO能量差越大,则它们形成MO后的能量改变越小。
如果两个AO能量差非常大,则MO→AO。
(ⅱ) 最大重迭原则
从:
1 h 2
a b
2
4 2 a b
的增大单调递增。 易见在(a - b)一定的情况下,h 随
5.3 成键三原则
能量相近、最大重叠、对称性匹配
我们通过对异核双原子分子(AB)的MO法处理,对此 加以分析。 假定两原子各提供一个AO形成MO :
a —原子A的AO (归一化 )
b
—原子B的AO (归一化 )
c1a c2b
— LCAO—MO
由线性变分法:
a S
不妨假设:
S c1 0 b c2 0
S a b b a 0
a b
则:
a
c1 0 b c2 0
( a ( a h))c1 c2 0
c1" ( ) c2 " h
反键分子轨道: 易见:
2 c1"a c2 "b
c1" c2 " 1
c1" 0, c2 "
这表明:反键分子轨道中,原子轨道反位相组合,有新节面, 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的成分大。
b-h
当 a b 很小时:
1 h ~ 2 2
越大 经验表明:在正常的核间距下,S越大,
ˆ S a b a b
从AO径向分布来看, 内层AO之间S小, 成键效应弱;价层 AO之间S大,成键效应强 。 AO的角度分布来看,除s轨道外, AO具有方向性。两个原 子轨道成键时,应在重迭最大的方向成键,说明共价键具有 方向性,反映在共价化合物往往具有特定的空间构型 。
成键三原则范文
成键三原则范文首先是可见性原则。
可见性原则指的是设计中的元素应该能够直接被观察到,即在用户界面中应该能够看到所需的功能和选项。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让用户清晰地看到、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布局、适当的颜色和字体大小等方式实现可见性原则。
例如,在一个网页设计中,我们应该将重要的功能、信息放在页面的显著位置,通过颜色和字体大小的调整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其次是显著性原则。
显著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中,需要将重要的内容或者功能突出显示,使其在界面中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内容,提升用户的体验。
显著性原则也可以通过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调整来实现。
例如,在设计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醒目的颜色和较大的字体来突出显示重要的按钮或者功能,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最后是可访问性原则。
可访问性原则是指设计中的元素应该能够被所有用户轻松地访问和使用,包括身体上的残障、老年人等特殊用户群体。
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让设计对所有用户友好,而不是只关注特定人群。
为了实现可访问性原则,设计师需要考虑到颜色的对比度、字体的可读性、界面的简洁性等方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可访问性。
例如,在一个网页设计中,我们应该使用高对比度的颜色,选择易读的字体,并提供辅助功能选项,以让视力受损的用户能够更轻松地使用。
总结起来,成键三原则是指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包括可见性原则、显著性原则和可访问性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加用户友好的界面和产品,提升用户的体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ˆ = −ih ∂ lz ∂ϕ
[∇ 2 , lˆz ] = 0
ˆ(1) = − 1 ∇ 2 − Z a − Z b + Z a Z b + V eff (r ,θ , ϕ ) h 1 2 r1a r1b Rab
1 r1b r
r1a = r1(r , θ) r1b = r1(r , θ) , a b
α a − αb ∂h 1 = − 1 < 0 ∂ (α a − α b ) 2 (α a − α b ) 2 + 4β 2
说明在 β 一定的情况下, 的增大单调递减。 一定的情况下,h 随( αa − αb )的增大单调递减。
因此AO能量差越大,则它们形成MO后的能量改变越小。 能量差越大,则它们形成 后的能量改变越小。 因此 能量差越大 后的能量改变越小 如果两个AO能量差非常大,则MO→AO。 能量差非常大, 如果两个 能量差非常大 。
匹配
ˆϕ C∞ϕ 2 pz = ϕ 2 pz ˆϕ C∞ϕ 2 px ≠ ϕ 2 px
不匹配
直观判断: 直观判断:
ˆ β = ϕ2s Η ϕ2 p ˆ = ϕ 2 s Η ϕ 2 px =0
x
V1
ˆ + ϕ 2 s Η ϕ 2 px
V2
群论分析: 群论分析:
ϕ 2 s 属C ∞V点群的Σ + 不可约表示 ϕ 2 px 属C ∞V点群的Π不可约表示
5.3 成键三原则
能量相近、最大重叠、 能量相近、最大重叠、对称性匹配
我们通过对异核双原子分子( ) 法处理, 我们通过对异核双原子分子(AB)的MO法处理,对此 法处理 加以分析。 加以分析。 假定两原子各提供一个AO形成MO 假定两原子各提供一个AO形成MO : 形成 原子A的 原子 归一化 ϕa —原子 的AO (归一化 )
ε2 = αa + h
代入: 代入:
α a − ε β
c1 0 = α b − ε c2 0
β
则:
(α a − (α a + h))c1 + β c2 = 0
c1" (+ β ) = c2 " h
解得: 解得:
反键分子轨道: 反键分子轨道:
ψ 2 = c1"ϕ a + c2 "ϕb
c1" c2 " ≥1
易见: 易见:
c1" ≤ 0, c2 "
这表明:反键分子轨道中,原子轨道反位相组合,有新节面, 这表明 : 反键分子轨道中 , 原子轨道反位相组合 , 有新节面 , 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的成分大。 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的成分大。
σ
A B A B
S ≡ ϕ a ϕ b = ϕb ϕ a = 0
αa > αb
则:
α a − ε β
c1 0 = α b − ε c2 0
β
αa − ε β
β αb − ε
=0
ε 2 − (α a + α b )ε + (α aα b − β 2 ) = 0
ε ~ m2 ( m )
λ = m = 0,1, 2,3L
0 1 2 3
结论:双原子分子 分类。 结论:双原子分子MO可按 m 分类。 可按 定义量子数: 定义量子数:
λ
MO符号 符号 简并度
σ
1
π
2
δ
2
ϕ
2
MO波函数: 波函数: 波函数 轴向波函数: 轴向波函数:
ψ ( r , θ , ϕ ) = A ( r , θ ) eimϕ
因此角动量轴分量是一个守恒量,可以进行分离变量处理: 因此角动量轴分量是一个守恒量,可以进行分离变量处理:
ψ ( r , θ , ϕ ) = A ( r , θ ) eimϕ
将它代入方程, 的偏微分方程, 将它代入方程,可以得到一个关于 A(r, θ) 的偏微分方程,这个方 2 连同边界条件) 取值。 程(连同边界条件)决定 ε 取值。易见这个方程将包含 m 。 MO能级: 能级: 能级
px , d zx ↔ px , d zx
x
p y , d yz ↔ p y , d yz
π (πu)
例:
z
px
x
px
π∗ (πg)
例:
z
dzx
例:
x z
px
π(x)
dzx
dzx
πu(x)
(3) δ 型分子轨道
d xy ↔ d xy
,
d x2 − y 2 ↔ d x2 − y 2
例:
dxy
dxy
δg(xy)
解得: 解得:
成键分子轨道: 成键分子轨道:
ψ 1 = c1 'ϕ a + c2 'ϕb
易见: 易见:
c1 ' 0≤ ≤1 c2 '
这表明:成键分子轨道中,原子轨道同位相组合, 这表明 : 成键分子轨道中 , 原子轨道同位相组合 , 无新 节面,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的成分大。 节面,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的成分大。
ε − n, l
AO—按 n, l 的取值分类: 按 的取值分类:
l AO符号 符号 角向节面 简并度
0 s 0 1
1 p 1 3
2 d 2 5
3 f 3 7
2 、双原子分子的MO分类 双原子分子的 分类 单电子近似: 单电子近似:
1 r1a r A O r1b
ˆ h(1)ψ i (1) = ε iψ i (1)
(ⅲ) 对称性匹配原则
在分子的对称操作下,如果两个原子轨道 在分子的对称操作下,如果两个原子轨道(AO)具有相同的 具有相同的 变换性质(同时对称或者同时反对称),则两个 对称 变换性质(同时对称或者同时反对称),则两个AO对称 ),则两个 性一致(对称性匹配)。 性一致(对称性匹配)。
例:
ˆϕ C∞ϕ1s = ϕ1s ˆϕ C∞ϕ 2 pz = ϕ 2 pz
θ
B
ϕ
Z
ψ i = ψ i (r ,θ , ϕ )
ˆ(1) = − 1 ∇ 2 − Z a − Z b + Z a Z b + V eff (r ,θ , ϕ ) h 1 2 r1a r1b Rab
1 ∂ 2 ∂ 1 ∂ ∂ 1 ∂2 ∇ = 2 r + 2 2 sin θ + 2 2 r ∂r ∂r r sin θ ∂θ ∂θ r sin θ ∂ϕ 2 1 ∂ 2 ∂ 1 ∂ ∂ lˆz2 2 ∇ = 2 r + 2 2 sin θ − 2 2 2 r ∂r ∂r r sin θ ∂θ ∂θ r h sin θ
0 e0 1 0 1
ϕ ϕ eiϕ, e-iϕ
λ
ϕ eimϕ
2
ϕ ϕ ei2ϕ, e-i2ϕ
sinλϕ/cosλϕ λ λ 轴向节面
sinϕ, cosϕ ϕ ϕ 1
sin2ϕ, cos2ϕ ϕ ϕ 2
MO图形(沿键轴透视): 图形(沿键轴透视): 图形
σ
πx πy
δxy δx2-y2
两点说明: 两点说明:
ˆ H 属C ∞V点群的Σ + 不可约表示
则由非零矩阵元判断定理可严格得出: 则由非零矩阵元判断定理可严格得出:
ˆ β = ϕ 2 s Η ϕ 2 px = 0
只有对称性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组合成分子轨道。 ∴ 只有对称性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组合成分子轨道。
三、双原子分子MO的分类和记号 双原子分子 的分类和记号 1. AO的分类 (复习) 的分类 复习) 单电子近似 →等效的单电子薛定谔方程→原子轨道 等效的单电子薛定谔方程
(ⅱ)波函数
ε1 = α b − h
代入: 代入: α a − ε
β
c1 0 = α b − ε c2 0
β
则:
βc1 + (α b − (α b − h))c2 = 0
c1 ' h = c2 ' ( − β )
(1) 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按量子数 λ 分类与按 C∞V 点群的不 可约表示分类是一致的。 可约表示分类是一致的。
(2) 同核双原子分子需进一步考虑中心反演对称性: 同核双原子分子需进一步考虑中心反演对称性:
ψ (1) ˆψ (1) = i −ψ (1)
σ g , π g , K 偶宇称 σ u , π u , K 奇宇称
αb-h
σ∗
A B A
B
αa+h
2. 成键三原则 的大小变化,讨论有效成键的基本要求。 以下通过 h 的大小变化,讨论有效成键的基本要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h= 2
[ (α
− α b ) 2 + 4 β 2 − (α a − α b ) a
]
(ⅰ) 能量相近原则 ⅰ 考虑h的数值随原子轨道的能量差的变化。 考虑 的数值随原子轨道的能量差的变化。 的数值随原子轨道的能量差的变化
这类轨道在形成金属-金属键时非常重要。 这类轨道在形成金属-金属键时非常重要。
A
r1a
θ
B
ϕ
Z
轴心力场近似: 轴心力场近似:
O
V eff (r , θ , ϕ ) = V eff (r ,θ )
由于
lˆz
的运算,于是: 只涉及对 ϕ 的运算,于是:
ˆ = −ih ∂ lz ∂ϕ
ˆ [h, lˆz ] = 0
注意
lˆ 2
的运算,因此: 涉及对 θ , ϕ 的运算,因此:
ˆ [h, lˆ 2 ]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