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水资源情况(同名20720)
西安城市供水存在问题及对策与措施
![西安城市供水存在问题及对策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921a4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d.png)
西安城市供水存在问题及对策与措施摘要:城市供水安全关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是维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严峻、水质污染程度的加剧,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再加上各类突发性污染,给城市安全供水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供水现状概况,梳理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多渠道开辟供水水源、建立用水补偿机制、提升改造供水系统、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和智慧水务建设等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策略及措施,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关键词:西安市;城市供水;对策措施;1前言西安,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青、工业基地。
自古以来,水就是“生命之源、城市之脉、生产之要”,城市供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快速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高效供水,可以确保西安全面建设发展,准确分析西安供水资源和供水问题,可以实现大水务的发展理念。
2西安供水现状概况2.1西安水资源现状西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47亿m³(1981-2005年),地表水资源总量19.73亿m³,地下水资源总量14.32亿m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8m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2098m³)水平的13.25%。
2.2西安市供水现状西安市城市供水事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建设,截止2020年底,西安市现已开辟集中供水水源20处,其中地表水源5处,地下水源15处,地表水源水厂11座,地下水源水厂12座,另外还有自备水源若干处。
目前西安市总供水能力为297.97万m³/d,受限于地下水开采能力等原因,实际供水能力为229.65万m³/d。
随着黑河供水系统和李家河供水系统的建设,基本满足了西安当前的用水需求。
西安水资源状况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节水减排机制研究
![西安水资源状况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节水减排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a2d8d828ea81c758f57836.png)
1 0 0万人 ,是城 市人 口最 密集 的公共 机构 ,也是城 市最 大
水污染加剧 、水供需 紧张 、水 资源短 缺 以及 用水效 率低 下 等现象 日益严 重 ,影 响 了我 国经 济 和社 会 的可持 续 发展 。 2 0 1 0年 《 中 国可持 续发 展水 资 源 战略研 究 综合 报 告》 显
示 :我 国人均水资源量为 2 2 2 0 m ,到 2 0 3 0年我 国人 口达到 最高峰 1 6亿 的时候 ,人 均水 资 源量将 降 到 1 7 6 0 m 。按 国 际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少 于 1 7 0 0 m 为用水 紧张 的国家。可 见 ,我 国面临着严 峻的水 资源利用 形势 。解 决缺 水 问题 需
3 .用 水 工 艺 落 后
一
方 面 西 安 市 的企 业 大 多 是 老 企 业 ,设 备 陈 旧 ,工 艺
落后 ,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 ,除火 电行业水 的重 复利用 率 在9 0 %以上外 ,其他工 业均在 4 0 %左 右 ,乡镇 企业 更低 , 工业用水定额较先进地 区偏 高。另一方 面 ,关 中灌溉历 史 悠久 ,灌 区多 为老灌 区,工 程年久 失修 ,输 水损失 大 ,平
专题
西 安 水 资 源 状 况 及 西 安成 阳 国际机 场 节 水 减 排机 制研 究
・ ・ ・ ・ 高 戈
( 西部 机 场集 团有 限公 司机 场 建设指挥 部 )
随着人 口的不 断增长 和国 民经 济 的加速发 展 ,我 国的 最小值 的 2 . 8 9倍 ;年 内降水主要集 中在 6— 9月 ,4个月 降 水量 约占全年 降水量 的 5 7 %。从空 间分 布看 ,径 流主要分 布在 山区 ,山区径 流 占地表 径流总量 的 8 6 . 4 % ;平 川和 台 塬 阶地 区仅 占 1 3 . 6 %。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安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安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2bc9f949649b6648d747d2.png)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安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作者:薛亮邱国玉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09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出现了许多严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与水生态退化、水灾害风险增加等。
西安较早成立了水务局,实现了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在城市水务市场化过程中选择了一条自我改革、自我创新的路子。
然而,改善和治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为此,本文分别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法治创新角度提出了相应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城市化;西安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9-0001-081西安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2年间西安经历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
西安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498.1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851.34万人,非农业人口由1978年的159.98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353.85万人(表1)。
2000-2010年,西安GDP平均每年递增15.08%。
截至2010年,西安经济总量列全国第28位。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和依赖也日益增加。
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21.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7.27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量,全市水资源量为26.6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14.84立方米(表2)。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500m3为水资源危机线,因此,西安属于严重缺水城市。
2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地区的水循环由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两个部分组成。
自然水循环由降水、蒸发、入渗、产流、汇流等环节组成。
社会水循环由原有分配、耗水过程、污水排水收集与处理、再生水配置与调度等环节组成。
城市化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非常强烈:(1)大量的森林植被被破坏,取而代之的建筑物无法发挥蒸散发作用,自然界蒸散发效率从40%降为30%。
(2)大量硬化的路面取代了原有的透水土壤和植被,造成下渗量和蒸发量显著减少,地表渗透率由50%减至15%,同时地表径流大幅度增加,由10%上涨至55%。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对策研究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d15f3c5a8102d276a22fc3.png)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在分析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推动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再生水利用;水资源;西安市0 引言西安市目前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3.47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25立方米,仅为陕西省人均占有量的1/4、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远低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用水量日益增长,供需矛盾日趋凸显,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陕西境内实施了一系列的“南水北调”工程,基本解决了目前的缺水状况,但根据长远规划来看,要实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还要进一步寻求稳定的水资源。
目前我国一些缺水城市和世界上许多面临着严重水危机的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再生水,实践证明再生水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源,稳定可靠的特点,作为供水水源,在一定使用范围内是比较经济、可靠的,是解决城市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1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近几年,西安市积极利用引导和示范投入手段,促进再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开发,同时,于2012年制定并审批通过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管理条例》。
以此为契机,西安市的再生水利用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1再生水利用作为生态景观用水丰庆公园是我市第一家大面积大规模使用再生水作为生态景观用水的公园,位于公园中心位置的丰庆湖,湖面面积56亩,自2005年10月正式开园注入自来水后,湖水7年来没有换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浑浊,水质逐渐下降,自2012年10月起,公园从排水、清淤、冲洗,到引入再生水注入湖中,历时约2个月,将湖水由原来长期采用的自来水全部更换为再生水。
1.2 再生水利用作为生活杂用水西安思源学院是西安市环境保护局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被授予污水再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单位。
目前,学院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大小32栋建筑物、1000多间集体和单体的卫生间、48万平方米绿地以及清洗道路、建筑施工等全都用上了再生水,学院每年可节省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节约资金300余万元。
上海陕西西安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重
![上海陕西西安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重](https://img.taocdn.com/s3/m/7a5052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1.png)
上海陕西西安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重近年来,上海、陕西西安两地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对水资源保护任务提出了重大挑战。
这不仅关乎居民们的日常饮水安全,更涉及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上海陕西西安水质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水质问题的现状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大都市之一,人口众多,工业企业众多,水资源利用需求量大。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排放以及生活污水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上海的水质状况大不如前。
近年来,上海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黄浦江和长江两大水源地水质严重下降,存在着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超标情况。
陕西西安作为历史名城和区域经济中心,水资源保护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西安的水资源消耗量不断上升,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例如,渭河是西安的重要水源之一,但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排,导致渭河水质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水质问题的影响上海陕西西安的水质问题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首先,由于水质下降,饮用水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居民的健康饮水权益受到威胁,潜在的健康风险也日益增加。
其次,水质问题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威胁到生物多样性,也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解决方案针对上海陕西西安水质问题的严重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解决。
首先,要加强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的执行。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水的管理力度,加强对排污口的监督检查,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相应的环保标准。
其次,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应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居民、企业等各方面都积极参与节水行动,共同保护好每一滴水资源。
最后,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共治共建的良好氛围。
政府和社会组织要主动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发挥群众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_惠泱河
![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_惠泱河](https://img.taocdn.com/s3/m/542af81b79563c1ec5da71a7.png)
1998年8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ug.1998第28卷第4期 Jour nal o f N or thwest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 ion) V ol.28N o.4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0惠泱河(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710069,西安;44岁,副教授)摘 要 分析了西安市区水荒的成因是:水资源较少、城市发展过快与水污染严重等。
提出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串珠状”城市供水系统;节约用水与污水资源化;控制市区发展规模。
指出解决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西安市;水荒;可持续发展分类号 S237.1;S273.4西安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2′~34°45′,面积9983km2。
辖8区5县,北部属渭河平原,南部属秦岭山地。
本文所指的市区包括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6区,面积854 km2,位于渭河南侧的阶地平原上。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已有3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现在西安已成为我国北方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科技、商贸、旅游和文化中心,是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特大型城市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一直是西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地表水的污染日趋严重,更加剧了西安市区的水荒;地下水过量开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明显。
因此研究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西安水荒成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市区缺水问题的主要对策,以便为西安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1 水资源问题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西安城市的发展,历史上如此,现代更是如此。
1.1 水资源与古长安的变迁逐水而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有12个王朝在西安地区建都,历时1152年。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综述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3455449b6648d7c0c74601.png)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樊春贤(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摘要:西安市是我国西部的中心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缺水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可行的开发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保护;措施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它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就是谋求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
西安是闻名世界的文化古都,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教育、科技、工商、旅游城市,城市面积9983km2,2000年全市总人口688万人。
西安的水资源极为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16m3,仅相当于全国的13%。
长期以来,城市依靠单一的地下水源供水,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象征西安古代文明的明代钟楼已下沉395mm,唐代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倾斜了1100mm,形势十分严峻。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批准修建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2002年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西安市供水3.05亿m3,大大缓解了西安城市的“水荒”状况,但仍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据预测,2010年和2030年西安市总需水量分别为38亿m3和51亿m3,而市境内的水资源量仅26.66亿m3,可供水资源量明显小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量。
因此,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对资源性缺水的西安市来说尤为重要。
1 西安市的水资源概况1.1 水资源总量1.1.1 河流概况西安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市内共有54条较大的河流,其中过境河流3条,分别为渭河、泾河、石川河。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市内长度141km;泾河和石川河流经市内的长度分别为8.5km和30km。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33a1d2a5b90d6c85ed3ac640.png)
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
陕西省水资源概况-精选文档
![陕西省水资源概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150174058fafab069dc0279.png)
5.2
• 2、开采过度 • 西安市超采区达300平方公里,形成200余平方公里的 开采漏斗和若干个漏斗中心。咸阳市市区承压水位已由开 采初期下降了10—30米,形成6个区域漏斗中心,面积约20 平方公里。过量开采导致地面下陷和地裂缝。西安市城西 近郊、城东北近郊、城东及西南近郊地下水开采量曾超出 允许开采量的9至Evaluation 15倍,地面沉降量大于 only. 50毫米的面积曾超 过120平方公里,全市有l0条地裂缝,总长约80公里,面积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395 Client Profile 155平方公里。地面下沉曾造成钟楼下沉 毫米,大雁塔 向西北倾斜 999毫米。虽然目前这些状况因政府重视已有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些缓解,但是因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度开采短期内并未得到 解决。
• 4、分布不均 •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的经济中心,其经济总量占全省87%, 但水资源总量仅为82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8%。陕北水资源 总量为4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1%。陕南水资源总量为315 亿立方米,占全省的71%。这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加减 少了水资源的有效供给。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5.2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9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05(亿吨),远远高于 北京的1.28(亿吨);而陕西污水处理能力却远远低于北京 和上海;2019年陕西省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22.40%,而上 海为82.61%,北京为50.06%。陕西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 为340(万吨/日),也远低于广东的742(万吨/日)和上海的 436(万吨/日)。
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2020年)
![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2ec198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9.png)
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2020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44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1995年3月22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市政发〔1995〕115号公布根据2000年4月20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4年8月1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2年3月7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的决定》第三次修订根据2017年12月26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第四次修订根据2020年2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和卫生监督规定〉的决定》第五次修订根据2020年12月31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第六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及保洁的管理,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本规定所称二次供水设施是指为二次供水而设置的泵房、水池(箱)、管道、阀门、水泵机组、消毒设备、压力水容器等设施。
第三条凡在本市规划区范围内设计、建设、维修、保洁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市水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二次供水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二次供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工作。
西安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对再生水的需求
![西安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对再生水的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0182e46927d3240c8547ef06.png)
西安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对再生水的需求请按以下几部分梳理:1、西安水资源现状(引出水资源短缺)降雨量+蒸发量+用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及使用量计算说明缺水量(水量+资源型水质缺水)2、西安水资源短缺带来的问题环境问题(地面沉降)经济问题(水资源费)“资源型缺水”“经济性缺水”,即虽然水资源总量并不缺乏,但缺乏相应技术、能力。
3、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引出再生水)1、引水(不经济)2、开发利用地下水(水量有限、环境问题突出)3、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雨水+再生水)最好的途径雨水的量不能保障、再生水水量稳定、目前再生水处理工艺成熟体现出再生水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好途径4、再生水需求量和潜力分析水量和水质都可以保证建议:1)数据序列尽量从2000年开始;2)分析对比尽量能够丰满一些,能够充分说明你的观点,显得有理有据;3)总结的话语尽量言简意赅,西安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地处内陆,近年来干旱少雨,天然水资源极为有限,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
西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350 m3/a,远远低于1000m3这一国际公认的维持社会经济环境所需的临界值。
据统计,西安市1990年供水高峰季节缺口高达40万立方米/日。
夏季时供水区域内约有20%的区域断水,影响人口约13万余人。
用水高峰期时对工业用水进行减压限产,造成许多企业因供水不足而被迫减产或停产。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用水基数不断增加,水质标准不断提高,用水已多次出现供需危机。
由图1-1可知西安的人均年用水量仅为全国人均年用水量的1/9。
可以预测,这种供需矛盾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更加突出。
图1-1从长远看,不解决城市供水这一基础性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解决供水问题无非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西安作为内陆城市,无法像一些沿海城市通过处理海水来获得用水。
而为解决饮用水短缺的问题,西安曾严重开采地下承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
西安市水资源状况
![西安市水资源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09496accf18583d04864595e.png)
西安市水资源状况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需达到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1000立方米,而西安市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80立方米。
这个数量仅相当于全省人均占有量1/3。
全国人均占有量1/6。
可以看出,西安市属严重缺水地域。
水资源欠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是21世纪的重要议题之一。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散布不均西安市的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具有时空散布不均的特点。
从时间上看,降水量的年际转变较大,年内分派不均,连年平均降水量为744mm,最大降水量为903.2mm(1983年),最小降水量为312.2mm(1995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倍;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四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7%。
从空间散布看,径流主要散布在山区,山区径流占地表径流总量的%;平川和台塬阶地域仅占%。
水质污染严重西安市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峻,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展,水质污染加重了城市的缺水程度。
用水工艺掉队一方面西安市的企业大多是老企业,设备陈腐,工艺掉队,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除火电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在90%以上外,其他工业均在40%左右,乡镇企业更低,工业用水定额较先进地域偏高。
另一方面,关中浇灌历史悠长,灌区多为老灌区,工程年久失修,输水损失大,平均渠系利用系数不足,大型灌区浇灌水利用系数仅为左右。
近些年来,增强了节水办法,浇灌用水定额有较大幅度降低,但在全国仍属较高水平。
节水意识薄弱,浪费严重居民:缴了钱的水随意用2009年3月21日,在西安市东关南街一公用自来水用水点记者看到,有很多人在洗碗、担水、洗菜……记者发现,即便装水的盆满了,也没有人去关掉水龙头,任其向外溢水,流入下水道。
一名洗菜的女士手里拿着一把葱,用大桶接满水后就开始清洗,因水太满,葱刚放进去,水就流出来了……见此情景,记者提示她们应节约用水。
关于支持西安统筹水资源管理建设关于支持西安统筹水资源管理建设
![关于支持西安统筹水资源管理建设关于支持西安统筹水资源管理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d7e78feff00bed5b8f31d8c.png)
关于支持西安统筹水资源管理建设关于支持西安统筹水资源管理建设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3年第3期秦岭水资源基本情况秦岭是我国25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水资源量222 亿m3,约占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的50%,是陕西的主要水源涵养区。
其中,秦岭南坡水资源量182 亿m3,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58%,是嘉陵江、汉江和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秦岭北坡水资源量约40 亿m3,约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是关中城市群用水的重要来源,是西安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其水文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供水水源的水质与水量,影响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每个关中居民的生存质量。
西安市水资源利用情况目前西安市常住人口为851.34 万人,其中市区653.72 万人。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0.74亿m3,天然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5.84 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76 亿m3,用水人口为394.1 万人,自来水厂15 个,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97.4万m3/ 日,全年供水总量为42364 m3,平均日供水量116 万m3,其中黑河引水系统31966 万m3,占全市供水总量的75.5%;污水处理厂12 座,日处理能力为111 万吨,年处理污水28746.2 万吨,污水在利用761 万吨。
秦岭水资源面临问题1.水资源环境破坏。
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正不断遭受人为破坏和污染:采石采矿破坏植被,旅游景区挤占河道,旅游开发乱占林地,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盗伐滥伐林木屡禁不止,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
西安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森林植被大面积破坏,直接导致了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由此引发河水暴涨暴落,水体总量减少,季节性河流增多。
自70 年代以后,秦岭北坡的河流有80%成为间歇河,昔日丰沛的水势已成涓涓细流,地表径流量占到西安市水资源总量82%的秦岭北麓水源地遭受到严重破坏。
西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2020修订)
![西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2020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909b36b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0.png)
西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2020修订)【发文字号】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44号【发布部门】西安市政府【公布日期】2020.12.31【实施日期】2020.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西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公布根据2003年1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国有土地储备暂行规定〉等6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4年8月1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0年11月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安市建筑业劳动保险基金行业统筹管理暂行办法>等55件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订根据2017年12月26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第四次修订根据2020年12月31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五次修订)第一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以及包括地热水、矿泉水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第四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发利用水资源。
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必须做到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保护,厉行节约,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第六条市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
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区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由市水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
市辖县及阎良区、长安区、临潼区、高陵区、鄠邑区的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管理。
西安饮水工程施工(3篇)
![西安饮水工程施工(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5e1c2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0.png)
第1篇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用水的增加,西安的供水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启动了西安饮水工程施工,旨在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为西安提供稳定、清洁的饮用水源,确保古城水利安全。
一、工程背景1. 西安水资源现状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西安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仅为1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西安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水形势严峻。
2. 供水需求增长随着西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工业用水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西安常住人口达到1027.87万人,用水量达到3.5亿立方米。
然而,现有的水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供水问题已成为制约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工程目标1. 保障西安城市供水安全通过引汉济渭、黑河引水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汉江、黑河等水源引入西安,提高西安的供水保障能力,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2. 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引入汉江、黑河等水源,提高西安地区的水资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西安地区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工程实施1. 引汉济渭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饮水工程的关键性节点。
该工程全长98.3公里,设计流量每秒70立方米,纵向坡比为2500分之一,最大埋深2012米。
工程自2007年6月开工,历经15年建设,2022年2月22日隧洞全线贯通。
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汉江水将被调引渭河流域的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重点城市以及渭河两岸11个中小城市,预计年调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惠及人口约1400万。
2. 黑河引水工程黑河水库位于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是西安市城市供水的水源地。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枯竭与地面沉降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枯竭与地面沉降](https://img.taocdn.com/s3/m/e8dd3f2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50.png)
作者: 沈景文
作者机构: 陕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资源开发与市场
页码: 27-31页
主题词: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源地;降落漏斗;补给量;采水;城市供水量;水位埋深;地面下沉;沉降区
摘要:<正> 西安市自来水从供水到现在已经36年了,基本全部采用地下水资源。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量不断增加。
每天供水能力从最初的4500吨增加到目前53万吨以上,增长了117倍多。
许多工厂、单位自备水源地的供水量,每日约为23万吨。
加之郊区、县(仅指长安县)的115万亩井灌农田,年采水量达3.8亿吨,几乎接近城市供水量的3倍。
可见全市地下水开采量是十分巨大的。
有迹象表明,各地下水源地的开采量已超过补给量,造成地下水位剧烈下降,并产生了地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
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自然地理概况
1.1.1地理位置
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
°′,东经°′~°′,东西长,南北最大宽约,面积。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左右,黄土台塬区~之间,浅山丘陵区~,秦岭中高山区~,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
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日照时数~,平原区干旱指数为~,无霜期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其中秦岭山区,台塬区,丘陵区,平原区,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最高值为秦岭山区,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以上,最高达。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
西安市区域地貌,的面积在黄河流域,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的河流余条,大于的河流有六条。
除渭河、泾河及石川河是过境河以外,其余均为境内河流,都发源于秦岭北麓和骊山丘陵区,由南向北经过洪积、冲击平原注入渭河,为渭河的一、二级支流,峪口以上山高林密,人迹稀少,水量充沛,河流上游水质良好,是西安市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社会经济概况
1.2.1社会情况
西安市总面积,中心城区。
辖“区县”即: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
另有“园区港基地”即高新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1.2.2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新区带动作用明显,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发展成效显著。
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数万人,户籍人口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其中市辖区常住人口万人。
西安市生产总值()亿元。
水资源概况
根据~年水文资料,西安市水资源总量亿。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水资源总量按地域分布;黄河流域亿,其中,渭河南岸亿,渭河北岸亿;长江流域亿。
西安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以,地下水资源量亿,重复量亿。
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亿,占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的;地下水可利用量为亿。
1.3.1 地表水资源
西安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亿,、、、频率的年径流量分别为亿、亿、亿、亿。
河流除秦岭南部的湑水河、南洛河等属于长江流域外,其余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
地表径流山区大于平原,由南向北递减。
秦岭山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年径流量占到全市总量的,平原、台塬区年径流量占全市总量的。
西安市地表径流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径流量丰水年为枯水年的~倍,年径流量的~集中在每年汛期的~月,枯水期一般在冬春或春夏之间,径流量相当于全年的,部分河流枯水年和干旱季节基本断流。
境内余条较大河流出峪口以上大多水质良好,峪口以下污染逐渐加重,目前多数呈现Ⅵ类、Ⅴ类,甚至劣Ⅴ类水质。
1.3.2 地下水资源
西安市平原区松散岩类空隙水分布广泛。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水动力性质,并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将全市深度以内含水岩组划分为潜水与承压水两大含水岩组。
渭河南北冲洪积平原含水层分布广泛而连续,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较为丰富,其中以渭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及秦岭山前洪积扇群含水层厚、颗粒组,富水性强,而黄土台塬和渭河高阶地富水性相对较差,单井涌水量较少。
西安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亿,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以,平原区与山丘区重复计算量亿,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亿。
地下水渭河以南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但局部已受到一定污染;渭河以北大部分区域矿化度高,水质较差。
水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水务改革与发展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水务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但水务事业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水务发展历程
唐代以前西安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战国时“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故早有“天府”、“陆海”之誉。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丰沛,所谓“八川绕长安”,八川即泾、渭、灞、沣、滈、浐、泬(潏)、涝,这些河流都有丰富的水资源,富有灌溉之利。
战国末年的郑国渠,汉代以来的漕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灵轵渠、成国渠、蒙笼渠等灌溉渠道,都是引泾、渭河为水源的,所以农作物,又多为水稻,可见早在二千年前关中平原已形成了水利灌溉网络,渭、泾等河流水量之丰富。
()农村水利
西安市目前已达农村水利化标准,已建成引水工程、排水泵站外,建成处万亩以上灌区,处亩以上抽水泵站,处亩以下抽水泵站,总设计灌溉面积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现有干、支斗渠长度,灌区衬砌渠道,衬砌率。
()节水工程
西安市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框架。
西安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年万元用水量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新鲜水用水量)为,工业用水重复率(根据纳入市节水办计划用水管理的工业企业的管理数据)为,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为。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2.3.1“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水资源开发利用
“十一五”期间,已完成“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引湑济黑调水工程以及石砭峪引水复线工程,启动李家河水库供水工程。
李家河水库已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