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成长与人生——《金粉世家》影视剧对小说的改编

成长与人生——《金粉世家》影视剧对小说的改编

第10卷第13期 2019年07月Vol.10 No.13 July 2019111“改编”是在小说和影视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进行改编”意味着“从一种媒体搬到另一种媒体”。

[1]小说和影视剧一个用语言讲故事,一个用画面讲故事,所以,改编并不意味着成为原著的奴隶。

在改编的过程中,编剧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构建故事,或增加,或删减,或改动一些场景,以便更好地传达新的思想理念,符合影视剧的创作规律和表现方式。

影视剧《金粉世家》主要以金燕西、冷清秋的情感纠葛为线索,描写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家的兴盛与败落,着重描写金燕西与冷清秋悲喜参半的恋爱婚姻之路,其中的主要人物也随着主题的改编发生了改变。

影视剧使金燕西从一个浪荡公子变为痴情少年,将冷清秋从一个复杂多面的矛盾体变为一个独立美丽的女子。

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是当代许多爱情的缩影,他们所面对的关于自身的发展、爱与责任等问题同时是当代青年人需要思考和面对的现实。

可以说,编剧和导演将现代人的许多境况和遭遇集中在一起,借小说背景用影视的手段表达出来,使其与时代融合,被观众接受。

一、主要情境的改编(一)小说的现实主义情境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家”为主要线索,向我们展示了大家族内部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及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只是这个家庭兴衰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所以并未着力去描写他们的爱情。

在小说中,他们的感情发展迅速,金燕西通过重金置屋、赠送锦盒、游山表白后,轻易地俘获了冷清秋的心。

冷清秋虽然接受良好的教育,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差距,但禁不住自己的虚荣心和金燕西的诱惑,最终奉子成婚,嫁入金家。

但金燕西一方面在追求冷清秋,另一方面却与白秀珠等其他女子保持暧昧关系,这样的金燕西无疑是浪荡公子和纨绔子弟的典型。

(二)影视的浪漫主义情怀影视剧将小说改编成一部唯美的浪漫主义爱情悲剧,以“情”为主题,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上,所以对他们的形象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开题报告】

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张恨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章回小说大家,作为一位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大师,张恨水的小说为我们塑造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张恨水创作的成名阶段,而在这个时期他创作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言情小说,《金粉世家》则是其代表作之一。

处在二三十年代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长篇小说《金粉世家》被印上了一种亦新亦旧的特点,不管是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小说中的家庭环境,还是小说的艺术结构都被印上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新旧特点。

徐文滢认为《金粉世家》是一部“精心杰作”,是“民国红楼梦”;张友鸾先生高度评价其“《金粉世家》如果不是章回小说,而是用的现代语法,它就是《家》;如果不是小说,而是写成戏剧,它就是《雷雨》。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新文化的吸收和创新,使这部作品具有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

为了更好地探究这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新旧特点,就是本文的写作初衷。

之所以选择《金粉世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就思想上而言,《金粉世家》中人物的思想都始终饱含着旧时代的名士情怀,同时也有着鲜明的与时代同步的新思想。

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赋予两种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写法,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很难能欣赏到,而张恨水却独创出了这种写法,古典美中显现代美,这种亦新亦旧的写法,两种思想的交替发展,使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独有的特色,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思想特征。

其次,就题材而言,一方面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贴近民众的内心,写的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传奇,讲的是他们熟悉亲切的才子佳人,说的是男女主人公期待的真情实感,想的是一个大家族无法言说的喜怒哀乐;而另一方面,《金粉世家》又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写出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揭示了社会现实下的黑暗与动荡。

同时其文章虽包罗万象,却始终立意端庄,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各阶层人士的道德诉求和审美诉求。

《金粉世家》怀旧风又来

《金粉世家》怀旧风又来

《金粉世家》怀旧风又来23年前,香港无线电视台将这部“鸳鸯蝴蝶派”大师张恨水的经典之作《金粉世家》易名为《京华春梦》搬上屏幕,曾风靡一时。

而今,内地又将其再度重拍。

相信喜欢怀旧的人都不会错过这样一部精致的连续剧,其中动人而伤感的爱情。

华丽而精致的服装、如梦如幻的场景都仿佛带我们回到那个充斥着浪漫唯美的氛围、理想主义的激情却又在风雨之中飘摇的年代。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切都在崩析与重建的边缘摇摆。

他,北洋军阀内阁总理之子――金燕西,她,清贫女子冷清秋,爱情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滋生发芽,爱情的力量能否跨越世俗的偏见?爱情与反叛的精神把他们连在一起,他们相爱结合,可是残酷的封建意识将他们的爱情摧毁,他们背弃分离……董洁――冷清秋从外形、神态和气质上来说,董洁饰演冷清秋都有极大的先天优势,然而有阿姐汪明荃的珠玉在前,董洁要想成功演绎好冷清秋这样一个有着“黛玉的才情、娜拉的勇气、翠翠的倔强”的奇女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外形相似的董洁并没有靠本色来塑造冷清秋。

拍摄间隙,她不是看剧本,就是锻炼。

除了勤奋,董洁还颇多悟性。

一场没有流泪的戏,表现出董洁良好的控制激情的能力,也让剧组上下大哭一顿。

那是金燕西夫妇摊牌的戏。

当时,冷清秋已经得知燕西要与秀珠远去德国留学了,就向丈夫求证,清秋以她一贯波澜不惊的语气问燕西:“你是不是要走了?”得到确切的答复后,泪水旋即弥漫了董洁的双眼,她强忍着悲痛,硬是露出微笑……这一场控制激情的戏,虽然没有一滴眼泪,却有着一股虽含蓄但强大的悲情力量,结果,戏一OK,导演和主演都无法控制内心的痛楚与悲伤而放声大哭……说到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董洁的回答多了几分底气:“原著中的冷清秋压抑、沉闷,好像不堪爱情的重负,剧本中我很高兴看到她有了争取思想解放的勇气,多了一些自立、自强的精神,这和我的想法完全一致。

”陈坤――金燕西与董洁外表神似角色不同,陈坤的外形与气质都与金燕西相差甚远。

金燕西来自旧中国顶级贵族家庭,又是这个家庭中最得宠的小公子,他风流倜傥,是一个丰采俊俏人物;但陈坤像无数人一样出生于最普通的老百姓家庭,当然谈不上贵族气,而且陈坤本人略黑,线条也粗一些。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标题】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展辉【关键词】《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女性形象反抗力传统现代【指导老师】袁联波【专业】中文【正文】张恨水的小说在20世纪30、40年代风行一时,并引起了文学界的激烈论争。

论争的焦点大致包括:张恨水小说的雅俗定位问题;如何看待他的保守思想和章回体小说题材;张恨水是否属于鸳鸯蝴蝶派等问题。

这些论争不仅仅涉及小说本身的问题,而且触及到文学制度、文学类型、作家群体之间的权力斗争问题。

从这些论争可以看到,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文学作品也承载了各种权力的斗争。

文学作品不是一个封闭的的系统,它的意义是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研究与创新。

除了以上论争焦点,张恨水小说还有两个突出的矛盾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研究,那就是他对传统和现代的矛盾态度,以及他对女性人物的矛盾态度。

而这两个矛盾又是相互交织地呈现在小说中的。

张恨水在“迷恋骸骨”和“追随时代”二者之间孤芳自赏地徘徊着,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世界。

本文以其代表作品《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主要女性形象,从而了解张恨水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态度。

《金粉世家》1927年开始在《世界日报》上连载,前有“楔子”后有尾声,中间120回,深得当时读者,尤其是感情细腻的女性读者喜爱。

《啼笑因缘》1930年起在《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连载,极大地促进了报纸的销售。

小说连载后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回应,而文学界对两部小说则是褒贬不一。

对于《金粉世家》很多人提出质疑,认为其只是仿作,只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梦》。

而《啼笑因缘》则更引起了论争。

夏征农在1935年著文分析了《啼笑因缘》风行一时的原因,认为小说不过迎合了有产小市民阶层的趣味,就社会意义和艺术来说,均是失败的。

○1而严独鹤和张有鸾等则非常赞赏小说的艺术技巧。

1980,范伯群从思想内容和协作技巧等方面肯定了小说的价值。

范伯群的研究,对重新评价张恨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了一定贡献。

论《金粉世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

论《金粉世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

论《金粉世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作者:马倩如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3期○ 马倩如(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金粉世家》受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文化中的才子佳人模式,但在人物形象、情节模式等多方面均有突破。

金燕西作为“新”才子,潇洒风流且表现出隐匿的男性立场,而“新”女性冷清秋则有着从拜金主义到坚守尊严的转变。

两位人物性格特点的“不相融”决定了作品悲剧性的“反”团圆结局。

[关键词]《金粉世家》;“新”青年;“新”女性;“反”团圆[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3-0016-02才子佳人小说由来已久。

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以来,在传奇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都不少见,到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大批涌现,出现了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春柳莺》、《雪月梅》等优秀作品。

这类小说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如章回体的结构形式,郎才女貌的人物形象,“一见钟情—饱经磨难—大团圆”的情节模式等。

而张恨水的《金粉世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形式,另一方面又对于传统的才子、佳人,以及团圆结局的“重写”,超越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

一、从“才子”到“新”青年自古以来,“男有才,女有貌”是才子佳人故事发展的基本前提。

“才子”自然是玉树临风,才学一流。

但《金粉世家》打破了这一常规,塑造了一个无才无能、游手好闲、贪图享乐的男主人公形象,与传统的“郎才”发生断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潇洒风流的处世观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才子以“才貌双全”为固定标准,总是凭借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形象令佳人心旌摇荡。

他们对待爱情忠贞不移,从不与他人纠缠不清,平日里的消遣也不外乎作诗绘画。

若将金燕西与这样“概念化”的才子形象相比,两者可谓是天壤之别。

金燕西是国务总理的第七个孩子,排行第四,在家养尊处优,在外潇洒快活,风流成性,不务正业。

故事改编:涅盘与再生――电视剧《金粉世家》与其原著的叙事分析

故事改编:涅盘与再生――电视剧《金粉世家》与其原著的叙事分析

代荧屏上吸引观众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像此剧的制片人游建鸣所说:“如何让现代观众理解和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对我们来说却是二个全新的课题”。

[2]改编者的难度在于要使故事摆脱线性的存在方式,脱开抽象的文字符号对其结构的连缀,使其以具象的感知方式向空间形态生成。

一、不同媒介对故事结构的制约一般说来,文字媒介的特点在于能指和所指的分离,庞大的所指部分只在想象构成的意识活动中出现。

正是这种分离,小说里的故事可以在多重叙述层中自由推进,人物和事件随时都可以在不同时空的故事层中任意往返,去留自如。

创作和阅读均根据符号所指的想象性特征,或“思接千载”或“视通万里”。

因此,在穿越复杂的时空关系方面,小说叙事显得非常灵动。

叙事人用“回想起……”几个字便可跨越各种不同的叙事层回到当年,再用“而现在……”这样的叙述语式便可轻松地把时间召回到当下的叙事中。

但是以影像为特点的声画语言却不具备此种轻便的叙事能力。

声画语言的突出特征是画面即所指。

那个气象万千丰富多彩横跨天地纵越古今的艺术世界,不再隐匿于能指符号的背后,不再是纯粹想象的意识存在,而直接出场。

声画语言以其直观的表意性尽显物象本身。

影像符号因自身的生动具体不但倍受青睐,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感知故事的方式。

改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编导对文字所指世界的吁请,是编导企图把文字符号在大脑中引起的意识活动,引向荧屏,变成可以直观到的物象本身。

然而,尽管蒙太奇可以使声画语言获得丰富的表意功能也能够对气象万千的时空进行多种形式的合成。

但是,小说的所指世界很难走向前台。

影像叙事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由蒙太奇构成的表达句,不管是杂耍蒙太奇还是镜头内部的蒙太奇,一个完整表达句所需要的单位时间长度,都远远超过文字表达。

而每一集电视剧的时间长度是有限的。

因此,影像语言客观上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在复杂的叙事层次中轻盈地转换。

单集电视剧无法盛载复杂的叙事结构。

故事叙事层的转换须以连续剧的形式一集地展开。

《金粉世家》古典性与现代性之一瞥

《金粉世家》古典性与现代性之一瞥
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打破 传统线性叙事,增加情节张力
多角度叙事:从不同角度展 现事件,增加作品丰富性
叙事节奏控制:通过快慢节 奏变化,营造作品氛围
现代社会问题的反映
婚姻问题:反映了现代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女性地位:女性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了现代女性地位的提高 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复杂,反映了现代家庭关系的多样性 社会变革: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展现了现代性的特点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作品背景与概述
作品的时代背景
家族观念与门第观念的重要 性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背景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文学风格
作品的内容概述
作品背景:《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所著的长篇小说 故事梗概:讲述了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故事,以及金家由盛到衰的历程 人物形象:金燕西、冷清秋、金太太等主要人物形象鲜明
结论与展望
对《金粉世家》古典性与现代性的总结
《金粉世家》的古典性体现在其描绘的贵族生活、传统礼仪和家族观念等方面,展现了民国时期上层社会的风貌。
现代性则体现在小说中对于女性地位的关注、对于社会变革的描绘以及对于个人情感的表达等方面。 小说成功地将古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作品中古典性与现代性的互补
古典性元素:传统 文学、历史背景、 文化内涵等
现代性元素:现代 文学、艺术手法、 思想观念等
互补关系:古典性 与现代性相互融合 ,形成独特的艺术 风格
互补效果:使作品 具有更广泛的受众 群体和更深远的影 响力
作品中古典性与现代性的碰撞与融合
古典性元素:传统文学、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现代性元素:现代社会背景、人性探索、心理描写等 碰撞与融合:作品中古典性与现代性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艺术效果:碰撞与融合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和审美体验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共5篇)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共5篇)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共5篇)第一篇: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田瑛“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涌现中一批杰出的现代小说家,其中社会言情小说家张恨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他的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老舍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长、中篇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 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的《金粉世家》自1927年2月中旬至1932年5月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是张恨水小说在报刊上连载时间最长、最为轰动的作品之一、此书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语言平易晓畅,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在读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响。

全书以官宦之子金燕西和平民之女冷清秋的相爱、结婚到分离的人生轨迹为主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代豪门贵族从盛到衰的历史。

作者在《金粉世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

她们在新旧时代交替下表现出了矛盾的本质,一方面她们善于审视自身,有较强的女性自我意识、崇尚独立的人格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有较强的女性独立意识,勇于冲破封建家庭的囚笼。

另一方面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小说又逐渐让她们回到传统的生活空间中,遵循男权制思想的规范,附属依赖于男权社会,沦为男人的玩物。

并且对这种命运表现出麻木与妥协的落后性。

尽管她们失败了,但其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救赎的精神为广大女性追求独立与自尊起到了推动和警醒作用。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金粉世家》中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女性角色。

这些女性都表现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与自尊。

数千年的封建传统伦理使女性落入男权统治下的从属地位,女性对自己的婚姻没有选择的余地。

因而,无数女子都难以逃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生硬程序,而在这部作品中却处处体现着旧式女子的新式现代意识: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

故事改编:涅盘与再生——电视剧《金粉世家》与其原著的叙事分析

故事改编:涅盘与再生——电视剧《金粉世家》与其原著的叙事分析

故事改编:涅架与再生——电视剧《金粉世家》与其原著的叙事分析曲春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提要: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数量居高不下,由此引起的各种关于著作权的纠纷问题也层出不穷。

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字及影像两种不同媒介的叙事特点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和研究,改编必须拥有的对原著的辩证的否定视野等,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

本文拟从声画语言对故事结构以及叙述语式的制约等特点出发,以《金粉世家》为例,论述影视剧改编的内在规定性,即编导对原故事结构和叙述方式的必然摧毁,并以新的媒介形式完成对故事的重新塑造。

关键词:改编媒介特点否定视野叙事改编是技术媒介对原故事存在方式否定后的重铸。

对于原著来讲,影视剧编导不是改革者而是革命者。

因为他们必须打碎和摒弃故事原有的符号状态,使其以毫不相同的感知方式而面世。

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过程,是故事在文字中涅架和在图像中再生的过程。

改编,意味着对两种文明形式的跨越,意味着故事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迁徙,同时也是故事形态从时间向空间的艰难蜕变。

这里,文字收回了能够赋予其生命形态的所有优势和特点,故事被其性质特点完全不同的影像媒介重新打造。

由张恨水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并创下了当年的收视纪录。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恨水先生笔下的这部作品,从主要人物到故事内容在北平几乎是家喻户晓。

这个在报纸上连载6年且每一章节都充满悬机的通俗故事,在民间不胫而走,争相传阅。

老舍先生曾经讲过,当年“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作家”。

[1]今天,编剧刘国权和青年导演李大为又以电视剧的形式重新讲述了这一故事。

虽然隔了大半个世纪,但“金粉世家”的故事再次热销街头巷尾。

本文拟从叙事的角度对《金粉世家》由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进行简略的分析,以期对电视剧领域的“改编热”作一些理性的审视。

电视剧与小说讲的虽然是相同的故事,但如何让70年前小说的魅力成为现代荧屏上吸引观众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金粉世家》论文分析

《金粉世家》论文分析

《金粉世家》,时代下的凄美故事——谈《金粉世家》的人物塑造特点与时代意义史晓然201143006225 新闻传播2班《金粉世家》是40年代的通俗小说,是由现代通俗小说的大家张恨水所著,在当时,被冠以“民国《红楼梦》”的称号,但张恨水却自谦,认为只是齐大非偶,他并未为故事赋予革命的味道。

而在我认为,这恰恰是《金粉世家》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金粉世家》仅仅是描述了那个年代中发生的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家庭,故事曲折动人,贴近时代特征,并未如其它同时代的小说一样,给予浓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导向,使得《金粉世家》能够承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其中,其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最具有时代代表性。

《金粉世家》主要讲述的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内阁总理金栓的小儿子金燕西在一次偶然中遇见出自贫寒书香世家的冷清秋,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到结婚,再劳燕分飞的故事。

小说以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又以金家姐妹的家庭故事,燕西与白秀珠的关系、金栓等故事为分支,展现了一个动荡年代的大家庭的浮浮沉沉,反应了当时上层社会的腐败,批判现实社会的社会风气。

小说中的主人公冷清秋是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的完美结合,她是一位接受新式教育,颇有才情的才女。

但同时,她又具有传统女性的婉约美和古典美,在对待婚姻家庭上是传统的。

冷清秋的这一形象虽然是作者有意刻写赞美,有“女神”之风,但实际上她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新时期女性。

她们虽然接受了新式的教育,经历着西方思潮的冲击,可她们生长的家庭却注定了其骨子里流着依然是封建教育的血液。

她们一直在现代和传统的思想边缘徘徊挣扎。

在小说中,冷清秋在母亲的不知情的情况下,敢于接受燕西的爱,并与其私定终生。

她的才华让她拥有了独特的清高气质,是她的才情促成了燕西对她最初的痴迷,而也是她的清高,让金家人无法接纳,才走向了悲剧。

尽管她成为了高枕无忧的少奶奶,但依然选择了去自其食力,跑到外面教书,这体现了她作为新女性独立的一面,但也成为了金家人对她有不满的原因。

论《金粉世家》的叙事策略

论《金粉世家》的叙事策略

论《金粉世家》的叙事策略余春莉【摘要】在《金粉世家》中,张恨水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写法和外国小说的叙事技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策略。

笔者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叙事视角、结构、时空和人物塑造四个方面分析了《金粉世家》的叙事策略:多角度的视角、多元化的叙述者,复合型的叙事结构,独特的叙事时空,对立的人物结构模式与多种塑造手法。

独特叙事策略的运用,使《金粉世家》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为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向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式。

%In The Story of a Noble Family, Zhang Hen-shui put the writ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and foreign novels narrative techniquestogether .Their combinations form the unique narrative strategy .In the text ,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narratology , analyzed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The Story of a No-ble Fa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arrative , structure, space -time and characterization four aspects , com-bined with the text , summarized The Story of a Noble Family used multiple perspectives , diversified narrators , complex narrative structure , unique narrative space -time, opposite character structure model and a variety of methods .The use of the unique narrative strategy , make The Story of a Noble Family highlight its distinctive nar-rative style;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modern transforma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novel method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叙事策略【作者】余春莉【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4张恨水先生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通俗章回小说大家,他成功地改良了我国的古典章回体小说,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形式和外国小说的叙事技巧相融合,把章回小说的创作推向新的阶段。

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文献综述】

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恨水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章回小说大家,作为一位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大师,张恨水的小说为我们塑造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张恨水的文学作品,按其创作题材,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社会言情小说、讽刺暴露小说、武侠小说、抗日小说、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张恨水创作的成名阶段,就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言情小说,《金粉世家》是其代表作之一。

所以《金粉世家》是探究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的重要渠道。

处在二三十年代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长篇小说《金粉世家》被印上了一种亦新亦旧的特点,不管是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小说中的家庭环境,还是小说的艺术结构都被印上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新旧特点。

首先,就思想上而言,《金粉世家》中人物的思想都始终饱含着旧时代的名士情怀,同时也有着鲜明的与时代同步的新思想。

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赋予两种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写法,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很难能欣赏到,而张恨水却独创出了这种写法,古典美中显现代美,这种亦新亦旧的写法,两种思想的交替发展,使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独有的特色,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思想特征。

其次,就题材而言,一方面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贴近民众的内心,写的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传奇,讲的是他们熟悉亲切的才子佳人,说的是男女主人公期待的真情实感,想的是一个大家族无法言说的喜怒哀乐;而另一方面,《金粉世家》又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写出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揭示了社会现实下的黑暗与动荡。

同时其文章虽包罗万象,却始终立意端庄,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各阶层人士的道德诉求和审美诉求。

虽然小说中,总会有少男少女的花前月下,有恋人间的卿卿我我,有夫妻间的爱恨情仇,也有穿插打情骂俏,纸醉金迷,然而,小说保持着行文的干净圣洁,远离低俗,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

论《金粉世家》的现代性

论《金粉世家》的现代性

论《金粉世家》的现代性中文摘要张恨水的这部书以描写金家为主,折射出的却是整个时代的风气,反映的依旧是封建统治下难以改变的落后的时代习俗。

《金粉世家》以清秋和燕西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贯穿全文。

写他们由相遇到相守最后分离的一个局面。

燕西对于爱情和清秋的背叛是彻底的,不爱便是不爱,连生死也不管,读原著到最后,我对这个燕西失望了,彻底的厌恶。

伴随着他们爱情路线的发展,金家也逐渐由盛世走向败落,最终大家各奔东西。

风光一世,堕落一时,及可以来形容那时的金家。

用一个世家的状况,反映一个时代的特色。

纵观古今,奋斗是不可改变的特色。

从艺术本质上讲,金粉世家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成分,这种浪漫气质,诗化特性,梦幻情绪构成了张恨水小说最深潜隽永的艺术魅力。

这一写作特色深刻体现了张恨水小说现代性这一主题。

关键词时代意识爱情悲剧现代性世家的时代性在这晚清政府破灭,军阀统治的时期,又有多少个这样的大家由繁荣坠向堕落。

张恨水的这部书以描写金家为主,折射出的却是整个时代的风气,反映的依旧是封建统治下难以改变的落后的时代习俗。

这是一个在新旧文化的冲击下,人民思想开始解放下的一个大家在这种冲击下摇摇欲坠的状况。

《金粉世家》之所以被誉为当时“民国”的《红楼梦》,也与小说自身的“时代意识”有关。

张恨水在创作《金粉世家》时,自觉地“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他有自己的考虑“就全文章而言,我知道没有对就家庭采取革命的手段。

在冷清秋身上,虽可以找到一些奋斗精神之处,并不够热烈。

这事我在作文的时候就考虑到”为什么当时就考虑到了,还要把冷清秋写的不够热烈呢?这是因为在张恨水看来“受着故事的限制,我没法写那种超现实的事。

在《金粉世家》时代(假如有的话)那些男女,除了吃喝穿逛外,你说他会有现代青年人的理想,那是不可想象的”。

①也就是说,张恨水对《金粉世家》是否真正体现了“时代意识”有自己的标准。

张有鸾在评价《金粉世家》时,有自己独特的眼光,《金粉世家》“假如写法不是章回体,而用现代语,那么,它就是《家》;假如写的不是小说,而是戏剧,那么他就是《雷雨》。

生活之树常青——重论《金粉世家》的文学价值

生活之树常青——重论《金粉世家》的文学价值

生活之树常青重论《金粉世家》的文学价值栾梅健(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金粉世家》在爱情婚姻、豪门巨族和青年世界等方面,形象地体现了作者张恨水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

小说贴近当时多数人的生活与想法,真切、自然、深刻,历久弥新。

它的文学价值,理应得到人们的高度肯定与重视。

关键词:《金粉世家》;齐大非偶;青年世界;生活哲理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20)03-0174-007对于现代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来说,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范伯群先生认为:“《金粉世家》才是他的代表作,是他的百十部小说之巅。

”川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金粉世家》的评价并不高。

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它“完全忽略了时代潮流对必然没落的显贵之家的冲击,对本书展现的爱情悲剧的诠释,也仅从家庭伦理的视角岀发,停留在市俗的生活哲理,即所谓'齐大非偶'上”⑵。

人们往往认为《金粉世家》脱离时代,缺乏现代理论的指引,没有能站在当时思想认识的高度,因而也就没有能表现出所谓反封建的主题和现代婚姻家庭的内容。

我们觉得,观念性的主题预设,不仅不符合张恨水《金粉世家》的创作实际,而且还严重地影响到人们对这部长篇代表作客观而公允的看法,必须对此进行重新评价与检视。

一、阶级性的爱情主张《金粉世家》共112回,最初连载于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的北平《世界日报》,距离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已有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

在“五四”时期,反对父母包办、追求恋爱自由是当时青年人的时代主题。

你看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⑴,那位有着敏感、自卑的忧郁气质的留日青年,大胆地表白着他对纯洁爱情的向往: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博弈——探析《金粉世家》文化内涵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博弈——探析《金粉世家》文化内涵
北洋政府:作品以北洋政府时期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传统与现代:作品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 步
家族兴衰:作品以金家为代表的家族兴衰为线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家族 文化
作者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1927年
创作背景:民国时期,社会 动荡,新旧思想碰撞
金粉世家中的人 物形象和故事情 节,对未来文化 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灵感。
金粉世家的成功, 证明了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的融 合是可行的,对 未来文化发展具 有借鉴意义。
第六章
金粉世家的文化 反思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金粉世家中的 现代性:追求 物质享受、追 求个人自由、 追求爱情自由
对现代性的批 判:批判了现 代性的自私、 冷漠、虚伪、
作者:张恨水,原名张心远,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创作目的:反映社会现实, 探讨人性与道德问题
作品的文化内涵
背景:民国时期,新旧交替,社会动荡 主题: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与融合 角色塑造:个性鲜明,具有时代特征
语言风格:典雅优美,富有诗意
情感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对人性 的探索
艺术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品对现代与传统关系的思考与探讨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冲突与融合 现代性对传统性的冲击与影响 传统性对现代性的回应与适应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共存与共融
第四章
金粉世家的文化 价值
作品的文化意义
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 时代特征
展现了 和融合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 值
作品的艺术价值
艺术风格:融合了现代性与传统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人物塑造: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社会现实 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浅论《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

浅论《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

浅论《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摘要:《金粉世家》中的家族与以往《红楼梦》、《家》等家族不同,它是一个经过资产阶级改良后的家族,从上至下都没有强烈的封建意识,更多的是民主思想。

而透过其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可以窥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式的家族。

家族伦理关系经过新思想的冲击,不再遵守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秩序,以致破坏了维持整个家族运作的伦理框架,直接导致了家族的衰败。

而这个家族的衰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

关键字:《金粉世家》、伦理关系、崩溃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曾出自内心地称誉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1]确实,张恨水寄翰墨50年,笔耕不辍,创作了100多部长、中篇小说,因其富有传奇性而十分畅销。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通俗小说代表作之一,曾被誉为民国的《红楼梦》。

全书以纨绔子弟金燕西与平民之女冷清秋的相恋—结婚—分离为主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代豪门贵族从盛到衰的历史,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个豪门贵族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生活面貌和腐朽不堪、寄生虫式的精神主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底什么是家族?“从文字意义上说,家族,指‘同姓的亲属’,它的核心词汇是‘姓’即‘血缘’。

也就是说它所指的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一般都是纵向的父系血缘为主干,再附之以以母系血缘或因缘关系而连结的母族和妻族。

”[2]所以,家族其实就是以血缘组成的若干个家庭联合而形成的。

一个传统的家族,在等级与制度也是相当森严的,它与当时的社会息息相关。

《金粉世家》的家族不同于传统,它只有两代人,而且家族所奉行的制度与思想是新旧参半的。

正因为如此,探讨《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可以让我们中国家族文化某个时期的特点,进而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变迁。

《金粉世家》的金氏家族,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当时的封建思想尚未完全退出舞台,正与新思想处在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和阶段,家族便是封建的残留物。

尽管金氏家族仍带着封建文化的标签,但受到现代化的步伐的影响,民主、自由、科学改变着这个家族,平等思想也初露端倪,不大讲究封建伦理道德秩序。

金粉世家论文

金粉世家论文

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引言 (2)一、《金粉世家》爱情悲剧的内涵 (3)二、《金粉世家》爱情悲剧的原因 (3)(一)性格原因 (3)(二)环境原因 (6)(三)爱情观 (7)三、《金粉世家》爱情悲剧当下思考 (7)结语 (9)参考文献 (10)摘要摘要;《金粉世家》是我国近代言情小说的开山鼻祖张恨水著作之一,他也是我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章回体小说家。

之所以选择这部小说,因为小的时候迷恋这部电视剧,故而将小说也阅读一番。

我主要研究的方向基于对二人-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而展开论略。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这段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爱情终究还是走向了破灭。

主要是通过研究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从这个悲剧中所得到对爱情的思考。

其次,通过阅读原著,得出——他们之间的悲剧一是因为二人之间的性格不同,二是环境所造成的三观不同,其次爱情观不同。

关键词 :《金粉世家》悲剧原因引言张恨水,蜚声中外的“通俗文学大使”,同时也是我国近现代史小说的开山鼻祖。

籍贯安徽,一八九五年出生于江西广信,一九六七年病逝于背景。

张恨水写了将近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一百部。

在文学上面,他继承了传统小说的特色,同时加入了自己个人的个人写作特点,使得他自己的小说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他的小说迷——上至鸿儒,下至白丁。

在他一生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

《金粉世家》以国务总理金燕西与才女灰姑娘冷清秋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他们的爱情故事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分道扬镳。

他们的自由恋爱让人感到惋惜。

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的婚姻观,反对门第观念,主张人格平等。

在这一部小说中,“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从轰轰烈烈的恋爱,最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种下了“门不当户不对的苦果”,使得冷清秋几回惊叹“齐大非偶”的无奈与痛苦。

《金粉世家》在艺术创作上有着极高的建树,人物形象也是十分生动形象。

对于这部小说,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金冷二人的爱情故事,想更进一步知道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导火线到底是什么。

《世界日报》连载《金粉世家》的历史启迪

《世界日报》连载《金粉世家》的历史启迪

《世界日报》连载《金粉世家》的历史启迪作者:孔岩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历史上《世界日报》成功连载《金粉世家》为例,分析了连载小说昔日成功的原因,介绍了其江河日下的现状,并为它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金粉世家》成舍我新兴媒体网络小说自1897年11月《字林沪报》创办中国的第一个正式副刊“消闲报”始,副刊就和新闻、言论、广告一起成为报纸的四大必备版块。

而小说这种始于唐代在清朝达到鼎盛的文学形式,理所当然地被主持副刊的文人们所采用。

限于报纸篇幅,连载小说这一特定的栏目形式出现了。

从此,小说连载便成了报纸副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世纪的上半叶更可谓是其鼎盛时期。

上海《民权报》连载的《玉梨魂》《孽镜缘》,《新闻报》的《快活林》副刊刊登的《侠风奇缘》《镜中人传》等,都成为传颂一时的佳作;《时报》从创刊起,即辟有“小说”专栏,大量译载世界名著,如雨果的《悲惨世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①等,受到了当时无数读者的追捧;从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当时《世界日报》“明珠”副刊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金粉世家》更是奠定了张恨水的文坛地位,使他成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②一、《金粉世家》风行的原因连载2196次,历时七年,长120回,总字数达百万余字,当年《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上的连载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代的报人张友鸾回忆当时情形,称之为《世界日报》“新闻版外的‘新闻’”,“很多人花一个‘大子儿’买张报纸,就为了要知道这版外新闻如何发展、如何结局的。

”老读者在几十年后,“当时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年轻的人,没有那经历,却从此中得到一课历史知识。

”③那么张恨水的《金粉世家》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为读他的小说而去买《世界日报》?我们首先就这一问题作一下简要分析。

1、作品本身的优秀(1)准确的受众定位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民国初年,市民阶层是小说作品的主要读者群。

觉醒的出走——《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人物形象解析

觉醒的出走——《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人物形象解析

觉醒的出走——《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人物形象解析
崔应会
【期刊名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6)004
【摘要】<金粉世家>以北洋军阀时期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由盛而衰的家庭生活为背景,详尽地描写了金家少爷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之间相爱-结婚-分手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冷清秋才华出众,性格坚韧,她接受过新式教育,追求个性解放、人格平等,期盼婚姻自由,一旦得不到有爱情的婚姻,毅然决然地选择出走,自食其力.无疑,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崔应会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郑州451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金粉世家》中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J], 李莎
2.《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J], 张朔瑀
3.探析《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冷清秋爱情悲剧因素 [J], 张璠
4.《金粉世家》冷清秋形象中的“新”与“旧”及其现实原因 [J], 魏肖钰
5.《红楼梦》中林黛玉和《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的异同研究 [J], 李嘉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金粉世家》的新与旧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恨水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章回小说大家,作为一位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大师,张恨水的小说为我们塑造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张恨水的文学作品,按其创作题材,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社会言情小说、讽刺暴露小说、武侠小说、抗日小说、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张恨水创作的成名阶段,就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言情小说,《金粉世家》是其代表作之一。

所以《金粉世家》是探究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的重要渠道。

处在二三十年代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长篇小说《金粉世家》被印上了一种亦新亦旧的特点,不管是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小说中的家庭环境,还是小说的艺术结构都被印上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新旧特点。

首先,就思想上而言,《金粉世家》中人物的思想都始终饱含着旧时代的名士情怀,同时也有着鲜明的与时代同步的新思想。

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赋予两种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写法,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很难能欣赏到,而张恨水却独创出了这种写法,古典美中显现代美,这种亦新亦旧的写法,两种思想的交替发展,使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独有的特色,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思想特征。

其次,就题材而言,一方面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贴近民众的内心,写的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传奇,讲的是他们熟悉亲切的才子佳人,说的是男女主人公期待的真情实感,想的是一个大家族无法言说的喜怒哀乐;而另一方面,《金粉世家》又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写出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揭示了社会现实下的黑暗与动荡。

同时其文章虽包罗万象,却始终立意端庄,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各阶层人士的道德诉求和审美诉求。

虽然小说中,总会有少男少女的花前月下,有恋人间的卿卿我我,有夫妻间的爱恨情仇,也有穿插打情骂俏,纸醉金迷,然而,小说保持着行文的干净圣洁,远离低俗,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就艺术手法上,《金粉世家》在结构和手法上,都极富新意,张恨水在小说的首尾,设置了楔子和尾声,相互呼应,采用了一反中国小说传统的倒叙式开头,而结尾则是准开放式,趋向戏剧化、严肃化。

小说虽采用了传统的章回小说体,但整体形式却极具创新,继承中又有着不断地发展。

基于以上的三点原因,本课题打算从人物形象、小说题材、艺术手法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小说《金粉世家》中所体现的新与旧。

先从人物方面着手,围绕女主角冷清秋这个人物形象展开分析;然后再从小说的题材着手,从题材方面来看这部小说的独有特色;最后从艺术手法这个方面对《金粉世家》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层次挖掘小说中所体现的新旧特色。

在对三个不同方面的分析中,更好地挖掘出《金粉世家》所体现的新与旧。

这正是本课题的写作目的所在。

《金粉世家》作为一部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的社会言情小说,受时代的影响,使它在艺术结构及思想主题上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同样也正是这种特殊性也使历来研究者对其产生了多方面的争议。

主要表现在:首先,怎样看待《金粉世家》中冷清秋这个人物形象。

冷清秋是张恨水《金粉世家》中最具审美价值的一个典型形象,怎样正确地看待这个人物是历来作家研究的一个焦点。

不同的研究者对其剖析各有不同的特点,有些学者把她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相比,指出其身上所体现的古典性;有些学者则把她与现代追求自由解放的女子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其身上所体现的现代反抗性;更多的学者则把她既放入古代文明中,又放入现代文明中,在两个新旧文明的对比中,指出其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性格特点。

那么在现代社会,冷清秋这个人物形象更偏重于现代性,还是偏重于古典性,只有把这个形象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中才能深刻地剖析出其所代表的特色。

其次,如何看待《金粉世家》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张恨水的作品被划在了“鸳鸯蝴蝶派”的范围内,张恨水及其作品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充分肯定。

所以历来人们对张恨水及其作品评价褒贬不一。

30年代的文坛上人们对张恨水及其作品更多的是围剿,指责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声音到处都是,谴责其小说缺乏真实感,是黑幕小说的声音也处处能听到,张恨水及其作品在那个时代被扣上了鸳鸯蝴蝶派的帽子。

而进入4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用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张恨水这位作家,张恨水及其作品更多地得到了肯定和赞赏,而再也不是谴责了。

那么到底张恨水是否属于“鸳鸯蝴蝶派”,到底《金粉世家》这部作品是否与“鸳鸯蝴蝶派“有关系,我想只有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张恨水极其作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如何正确理解《金粉世家》的艺术手法。

《金粉世家》中所体现的艺术手法,并不是单线进行的。

由于处在新旧交替的时间点上,所以其艺术手法亦被赋予上了一种丰富而又复杂的特色。

张恨水既有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继承,又有对这一文体形式的理性思考和富有智慧的改造。

工整精典的回目就是其对章回小说痴迷的表现。

而对其全视角叙事模式和单体线性结构模式的改造,又说明了其对章回小说的改造和创新。

对于张恨水在文中所运用的章回体形式,历来研究者都褒贬不一,茅盾先生在40年代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小说延续了新的生命,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1]茅盾先生对张恨水的肯定,让研究者开始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张恨水这位作家的历史地位。

对张恨水先生的艺术创作手法,还有很多独特的特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作为一部新旧过渡时代的代表之作,《金粉世家》中所体现的新与旧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其新旧特色需要我们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去探究。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金粉世家》是一部社会言情长篇小说,写于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

这部小说共112回,约100万字。

其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很受读者喜欢。

对于《金粉世家》的写作背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如《金粉世家》的序中这样写到“有人曰:此颇似取径《红楼梦》,可曰新红楼梦。

吾曰:唯唯。

又有人曰:此颇似溶合近代无数朱门状况,而为之缩写一照。

吾又曰:唯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能必其一律?听之而已,吾又和必辩哉?”[2]根据这句话,再结合张恨水在《写作生涯回忆录》中关于《金粉世家》的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推出其背景是截取间接的事实之影,而不是对直接现实的反映。

在写《金粉世家》结尾的时候,张恨水的两个女儿康儿和慰儿相继去世,对于正在创作中的张恨水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但是文章之发表不能间断,强忍着伤痛,作者最终写完了这部长篇小说。

但其创作由此也受到了影响。

“今吾儿死,吾深感人生不过如是,富贵何为?名利何为?作和尚之念,又滋深夜。

此以吾思想而作小说,所以然,《金粉世家》之如此开篇,如此终场者矣。

”[3]一、《金粉世家》人物形象研究2004年,陈惠琴发表的《在似与不似之间——论<金粉世家>对<红楼梦>接受的得与失》指出冷清秋虽然像林黛玉,但是她并不是林黛玉的翻版,而是一位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依附走向独立的女性形象。

2005年,王伟伟在发表的《<金粉世家>古典型与现代性之一瞥》中提出了张恨水的小说塑造了许多“半新半旧”的人物形象,而冷清秋就是一个典型的新旧交替中的女性形象。

既指出冷清秋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旧才女,另一方面又描述其是一个追求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新女性。

“《金粉世家》是一个悲剧,它的悲剧性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的悲剧理念:悲剧是在对象上打上人的坚韧性、艰苦性和不屈性的痕迹。

”[4]2005年,许祖华发表的《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立场》,描述了金铨这个人物形象:虽作为国务总理,却道貌岸然,是腐朽家长权威的代表。

“金铨的这些言论是五四时代人的觉醒与人的解放的话题,在这里,作者似乎显示了自己与时代思潮趋近的倾向,但作者却将时代的这种先进意识放在一个本质腐朽者身上,而这个腐朽者自身纳妾并不容许别人纳妾的举动又恰恰构成了对这个腐朽者‘平等’、‘自由’人权言论的讽刺。

”[5]2006年,王少栋发表的《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指出了冷清秋是张恨水笔下富有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的典型形象:她既有传统的道德品格,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以及卓越的知识才华,三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冷清秋独特的形象气质。

“作为一个传统女子,她的道德情操、性情品格是令人折服的,不亚于古人所标榜的模范女子;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她追求人格独立、男女平等,向往经济上的自食其力。

同时冷清秋又是一个才女,有着传统文化人的气质,其文学修养又绝非一般。

”[6]2007年,王雁雁发表的《张恨水<金粉世家>的平民视角》,从平民的角度来分析冷清秋这个人物形象。

“张恨水没有把冷清秋描绘成一个完美女性,冷清秋不是一个出身寒门言行却超出寒门阶层的女子。

”[7]冷清秋最后闭门学佛离开金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这种选择正是市民阶层洁身自好的处事哲学的体现。

2008年,陈广士所发表的硕士论文《才子佳人、平民意识、民族大节——张恨水的三重人格》,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才子佳人——传统文学赋予张恨水的人生理想)中,写了《金粉世家》中的人物形象与《红楼梦》的相似之处。

“《金粉世家》中有个近于贾府的金总理大宅,这里的冷清秋往往被看做是一个摩登林黛玉,金燕西亦可称得上是一个时装贾宝玉,其他如贾母、贾琏、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诸人,可以说应有尽有。

”[8]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平民意识——才子佳人外表下的现实人格),指出冷清秋又不同于林黛玉,“如果说林黛玉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贵族才女,那么冷清秋则完全属于张恨水的那个平民世界。

”[9]她虽然嫁入豪门,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平民色彩。

2008年,胡梅花发表了《论张恨水言情小说中的市民意识》,分析了张恨水小说中所体现的市民生活趣味和市民价值判断。

在分析市民生活趣味中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大部分市民在阅读小说时往往是为了获得各种新鲜有趣的事实,而张恨水的小说就能满足这种需要,像《金粉世家》中的坤伶白莲花、白玉花姐妹,翠姨、晚香等姨太太,这些具有暧昧而香艳色彩的形象很能吸引读者眼球。

在分析市民价值判断(婚恋观)中,指出了在张恨水的小说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女性形象,而这些新女性大都是负面,浅薄的形象,如《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

同时也指出了受广大市民认可的具有“新学问旧道德”的青年男女,如《金粉世家》的冷清秋。

2008年,罗雪艳发表的《<金粉世家>的文化解读》,对冷清秋的性格作了传统与现代两方面的分析,并指出作者张恨水从整体上还是倾向于将冷清秋刻画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女性。

从中也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采取的批评、兼容并包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