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免除处罚”与“免予刑事处罚”的关系
辨析题
辨析题1.请对“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
2.请对“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进行辨析。
3.请对“在共同犯罪中,所有的实行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
4.请从刑罚的性质和目的的角度,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中止犯免除处罚的合理性进行辨析。
5.请对“凡教唆他人犯罪的一律以共犯论处”进行辨析。
6.请对“只要构成数罪,就必须实行数罪并罚”的说法进行辨析。
7.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属于犯罪的实质概念。
8.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只有定性因素,没有定量因素。
9.只要确定了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就应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
10.犯罪思想不是犯罪,但危害社会的语言就是犯罪。
11.在我国,单位犯罪就是法人犯罪。
12.单位犯罪就是犯罪集团。
13.所有的故意犯罪都有犯罪目的。
14.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停止形态。
15.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既要按照预备犯进行处罚,也要按照中止犯进行处罚。
16.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应认定为犯罪未遂。
17.只要造成损害,就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18. 只要是帮助犯,就不可能是主犯。
19.只要是实行犯,就不可能是从犯。
20.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
21.缓刑考验期满后,不论何时犯何种犯罪,也不论刑罚如何,都不构成累犯。
22.无过当防卫权就是可以完全不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正当防卫。
23.想象竞合犯是处断的一罪,实质的数罪。
24.只要是被判刑的罪犯,都应当强制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25.对累犯以及实施暴力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
26.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人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执行,既可以赦其罪,又可以赦其刑。
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27.继续犯,也称连续犯,是实质的一罪的一种。
28.减刑就是减轻处罚。
1、身强力壮、有较丰厚收入的儿子,对身患重病的父亲长期不送医院就医,结果其父因延误治疗而死亡。
行为人之行为构成不作为形式的杀人罪。
1、错误。
不作为是犯罪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而不实施的情况。
从定罪免刑到免刑免罪:论刑罚对犯罪认定的制约
一、问题的提出 定罪免刑是我国的一种刑法传统。定罪免刑是与免刑免罪相对应的概念,司法实践意义上的免 刑免罪多是法官立足于自由裁量权而运用我国《刑法》第 13 条的“但书条款”出罪,相反,定罪免刑在 司法裁决中比较常见。早些年为媒体关注的邓玉娇案,被告人最终以防卫过当被法院定故意伤害致 人死亡罪,并免除处罚。①最近为媒体关注的董某、谢某恶意刷信誉度案,被告人最终被法院以破坏生 产经营罪定罪,其中,董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谢某免于刑事处罚。②相反,引起社会重大 争议的“雷洋死亡案”所涉警察被检察机关以玩忽职守罪立案,北京市检方依法审查认定邢某某等五
③参见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京丰检公诉刑不诉 !"# 号不起诉决定书。 ④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⑤参见陈兴良、邱兴隆:《罪刑关系论》,《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 期。 ⑥刑法理论上的通说以及司法解释认为,我国《刑法》第 () 条规定了独立的免除刑罚的事由(参见最高人民法院 !""$ 年 # 月 ## 日发 布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 条);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刑法》第 () 条所规定的不 是独立的免除刑罚的事由,只是有关其他具体的免除处罚情节的概括性规定,因此,根据我国《刑法》第 () 条的规定免除刑罚,只有 当行为人具有刑法规定的具体的免除刑罚的情节时,才能免予刑罚处罚。参见张明楷:《论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人民检察》!"#& 年第 ) 期。
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有哪些
I am a little happy when I think of you, and a little sad when I am happ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有哪些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指根据《刑法》规定,不构成犯罪的。
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不构成犯罪的,当然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有的时候法官在对犯罪分子做最后的处罚时,可能会宣告免于刑事处罚。
那究竟什么是免予刑事处罚呢?而法律规定的哪些情况下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呢?关于这两个问题,整理了相关资料,马上就来为您做详细介绍。
一、什么叫免于刑事处罚免于刑事处罚是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法处罚的犯罪分子的一种处理方式。
免于刑事处罚针对的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没有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的犯罪行为,如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工具,被胁迫参与犯罪,正当防卫过当或者紧急避险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中止行为等,都可以采用免于刑事处罚的处理方式,采用免于刑事处罚的处理方式,必须依刑法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确定。
免于刑事处罚,是刑法认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这里说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还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序,只是被认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不能认为是犯罪;情节轻微是受刑罚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只是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不大,但其行为已超越违法的程序,构成犯罪,但依刑法的规定,这种犯罪行为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可以根据刑事案件的不同情况,给予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处罚或者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二、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免予刑事处罚又称免除处罚、免除刑事处罚。
指只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作出有罪宣告,但对犯罪人不判处任何刑罚。
可以包括两种情况:1、只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作出有罪宣告,对犯罪人不判处任何刑罚,但给犯罪人非刑罚处罚。
免除处罚与不予处罚有什么区别
免除处罚与不予处罚有什么区别
在⾃⼰违反了法律之后,如果说情节⽐较轻微的话,那么可能会进⾏免除处罚,这个不管是⾏政⽅⾯还是刑事⽅⾯的话,都有这样的规定,关于免除处罚和不予处罚有什么区别?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除处罚与不予处罚有什么区别
不予处罚和免于处罚在法律上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
(1)不予处罚是指⾏为⼈的⾏为不构成应受⾏政处罚的违法⾏为或者⾏为⼈虽实施了违法⾏为,但由于法定原因⽽免除处罚。
不予处罚的情形有以下⼏种:
①精神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为时实施违法⾏为的,不予⾏政处罚,但是处罚机关应当责令监护⼈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精神病⼈在精神正常时和能辨认或者能控制⾃⼰⾏为时,应对实施的违法⾏为负责,接受⾏政处罚。
②不满14岁⾏为⼈实施违法⾏为的,因其未达⾏政处罚责任年龄,不予处罚,但要责令其监护⼈加以管教。
③违法⾏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政处罚。
④违法⾏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2)免予处罚
免予处罚是指因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法定事由存在,⾏政执法机关对某些形式上虽违法但实质上不应承担违法责任的⼈不适⽤⾏政处罚的⾏为。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免除处罚这个已经存在着法定的事由,然后对⽅是产⽣的违法⾏为,但是实质上是不应承担违法责任,所以说就可以免于处罚,不予处罚这个主要是针对于法定原因⽽免除的,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什么是免除处罚,免除处罚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免除处罚,免除处罚是什么意思
免除处罚是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某种特殊情况(如犯罪后⾃⾸且有重⼤⽴功表现)的犯罪分⼦不判处刑罚。
什么是免除处罚免除处罚是什么意思?请跟随店铺⼩编⼀起在下⽂中进⾏了解。
什么是免除处罚,免除处罚是什么意思
1、免除处罚,⼜称免予刑事处罚,是指对于构成犯罪的⼈员,当其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时,只给予有罪宣告,同时免除其刑罚处罚。
2、免除处罚的适⽤,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属于量刑的范畴,它是相对于裁量刑罚⽽⾔的,对犯罪⼈裁量刑罚和对犯罪⼈不适⽤刑罚之间是有严格区别的,所以,我国刑法在“量刑”⼀节中未规定免除处罚的制度,⽽在“刑罚种类”这⼀节中作了规定。
3、《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三⼗七条【⾮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政处罚或者⾏政处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咨询专业的意见,询问店铺的专业律师来处理,以最⼤限度的维护⾃⾝的和合法权益,保护你的利益不受伤害。
如果你有不了解的地⽅。
也可以查找相关的法条解决。
不追究刑事责任跟免于处罚有什么区别?
不追究刑事责任跟免于处罚有什么区别?我们知道,法律是严谨的,有一些非专业人士看起来似是而非的罪名,其实是差距甚远的。
所以,倘若犯罪嫌疑人被控告比较严重的罪行的时候,务必要聘请律师来为自己辩护,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不追究刑事责任跟免于处罚有什么区别?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不追究刑事责任跟免于处罚有什么区别?(一)免于处罚的情形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2、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3、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4、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不追究刑事责任与免于处罚的区别不追究刑事责任:是因为立案后经侦察后确认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案件就此终结。
免于处罚:是有刑事犯罪的发生,但因其他法定情形,如行为人不满14周岁或不满16周岁等,作出的一种处理结果。
虽然这二者看起来很相似,但确实是不同的。
我国《刑法》中对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情形做出了规定,其中就包括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情况。
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刑事处罚是针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法律制裁手段,旨在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犯罪分子可能会被免于刑事处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律后果。
一、免于刑事处罚的定义免于刑事处罚,是指犯罪分子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从而不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犯罪嫌疑人死亡等。
2. 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如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不致再危害社会;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积极赔偿损失等。
3. 依法减轻处罚的情形:如犯罪情节较轻,但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法应当减轻处罚。
二、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律后果1. 法律后果对犯罪分子的影响(1)消除犯罪记录:免于刑事处罚后,犯罪分子的犯罪记录将被依法删除,不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发展。
(2)恢复名誉:免于刑事处罚有助于消除犯罪分子因犯罪行为所受到的社会歧视,恢复其名誉。
(3)保障人权:免于刑事处罚体现了我国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有助于维护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
(4)促进社会和谐:免于刑事处罚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法律后果对社会的影响(1)维护社会秩序:免于刑事处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降低司法成本:免于刑事处罚可以降低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3)体现法治精神:免于刑事处罚体现了我国法治精神,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
(4)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免于刑事处罚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社会不公现象。
三、免于刑事处罚的限制条件1. 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限制条件: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需满足犯罪行为发生时间距今已超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
2. 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限制条件:如犯罪情节轻微,需满足犯罪行为危害性不大,且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法上的免除处罚和免于刑事处罚有何区别
刑法上的免除处罚和免于刑事处罚有何区别如果⾏为⼈有犯罪⾏为的,并且达到法定责任能⼒,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由公安机关进⾏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民法院进⾏审判,进⾏定罪量刑。
那么,刑法上的免除处罚和免于刑事处罚有何区别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刑法上的免除处罚和免于刑事处罚有何区别刑法上的免除处罚和免于刑事处罚是⼀样的,都是因为某种法定原因,罪犯不⽤承受刑事处罚。
免于刑事处罚情形: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实⾏这⼀原则,可以防⽌和及时纠正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错误追究,可以节约司法资源,避免⽆效劳动。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不认为是犯罪的。
指根据《刑法》规定,不构成犯罪的。
这是罪与⾮罪的界限,对于不构成犯罪的,当然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刑为⽆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等等。
追诉时效具有法定约束⼒,超过追诉时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依据宪法,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特赦。
⼀经特赦,对罪犯不得再予追究。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类案件告诉才处理:侮辱、诽谤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涉婚姻⾃由案;虐待案和侵占案。
这⼏种犯罪的追究以被害⼈等的告诉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法定⼈员告诉,或者告诉以后⼜撤诉的,不得追究刑事责任。
5、犯罪嫌疑⼈、被告⼈死亡的。
我国刑法实⾏罪责⾃负、反对株连的原则,加之刑事诉讼中没有缺席审判,如果犯罪嫌疑⼈、被告⼈死亡的,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如果按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他⽣效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不予追究。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有哪些 哪些情形可免予刑事处罚
There are many times when people are confused throughout their lives, and every time they are confused, theygrow up.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刑法》中规定的刑罚有哪些哪些情形可免予刑事处罚1、管制。
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2、拘役。
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3、有期徒刑。
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
4、无期徒刑。
5、死刑。
只要犯罪情节轻微就可以免除处罚。
刑罚是对犯罪分子的处分,也是对犯罪分子的威慑。
刑罚在《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通常公民犯了罪就要受到刑罚的处罚,那到底《刑法》中规定的刑罚有哪些呢?也有一些罪犯会被免于刑事处罚,那究竟哪些情形下会被免于刑事处罚呢?请跟随一起在下文中了解详情吧。
一、《刑法》中规定的刑罚有哪些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有主刑和附加型两类。
(一)主刑有以下五种:1、管制。
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2、拘役。
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3、有期徒刑。
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
4、无期徒刑。
5、死刑。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二)附加刑有以下三种: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
二、哪些情形可免予刑事处罚免予处罚,又称免予刑事处分,即对被告人作有罪宣告,而免除其刑事处罚。
刑法37条规定“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但刑法在具体条款中又有11个事由、5个罪名明确规定了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除此,其它罪名没有明确。
是刑法总则中的37条涵盖所有的分则条款,凡是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处刑罚的,都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还是仅仅限于这11个事由、5个罪名。
论“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事处罚” 一语 , 界存 有争议。有学者认 为 , 然不具备 免除 学 虽 处罚的法定情节 , 是 由于其他 酌定 情节 的影 响 , 不需 要 但 也
对犯罪分子实际判刑的 , 民法 院也 可以根据 刑法第三 十七 人
条 的规定 ,对于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 罚的 , “ 可以免予 刑事 处罚” 对犯罪分子做出免除处罚 的判决 。 规定属于 独立 , _该 l 的量刑情节 , 官在针对 特定 案件进 行定 罪量 刑时 , 以直 法 可
山 东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N L O HA D N O MA ⅡI O R A F S N O G N R L I 、 sr ( l n i d Sca Sine ) R r Y n ie a o i c c s m tsn l e
中 图 分 类 号 : D 63 F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93 20 )4 04 —0 10 —57 (0 90 第 三百八十三条为例 , 条规定 “ 该 个人贪 污数额
在 五 千 元 以上 不 满 一 万 元 , 罪 后 有 悔 改 表 现 、 极 退 赃 的 , 犯 积
接援引予 以适用 。有学者认为 , 刑法第三 十七 条所规定 的不 是独立 的免除刑罚 的事 由 , 只是其他具体 的免除处罚情 节 的
种类 的具体性规定 。显 然 , 立法者虽然 在第三 十七条规定 了
“ 以免予刑事处罚 ” 语 , 可 一 但是 其重 心并 不在此 , 是强调 而 当被告人被免 除了各种刑罚处罚时 , 可能对其 处以非刑罚处 罚方法 。易 言之 , 立法者在此仍然是 强调刑罚 的种类 问题 而 非量 刑的情 节 , 只不过强调 的是刑罚种类 的反 面—— 当对被 告人 免予刑事处 罚时 , 可能 处 以非刑 罚处罚 方法 。另 外 , 即 使立 法者将该条设置 于刑法 总则第 四章 “ 刑罚 的具体 运用 ” 第一节 “ 量刑” 的第六 十二条 ( 轻处 罚 ) 第六 十三条 ( 轻 从 、 减
2021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答案解析
2021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答案解析】(法律硕士(法学)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在最后)一、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文运法硕提示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规定的是()。
A.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应适用我国刑法B.犯罪行为没有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则不应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且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应当适用我国刑法D.凡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依然应按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参考答案】:A【解析】:A正确。
刑法第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这是关于属人原则的规定,据此,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应适用我国刑法。
B错误。
刑法第6条第3款: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我国刑法中的属地原则,并不要求犯罪行为一定发生在我国领域,即使犯罪行为没有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也应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C错误。
我国刑法采取了有限制的保护原则。
适用保护管辖原则受到三个条件的限制:(1)外国人所犯之罪必须侵犯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法益。
(2)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必须是重罪)。
(3)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双重犯罪)。
题干说“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且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应当适用我国刑法”,如果当地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不符合双重犯罪要求,不能追究。
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的刑事法律体系中,免于刑事处罚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实现刑罚的目的,同时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宽大处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免于刑事处罚的概念免于刑事处罚,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虽然触犯了刑法,具备了犯罪的构成要件,但由于其具有某些法定或酌定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最终法院依法决定不对其实施刑事处罚。
免于刑事处罚并不意味着犯罪行为的合法性,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和犯罪嫌疑人的实际情况,对犯罪行为的一种宽大处理。
二、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分则中,针对各种犯罪,刑法也规定了相应的免于刑事处罚的情节。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除刑罚。
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悔罪,且具有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定情节1. 犯罪情节轻微犯罪情节轻微,是指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手段简单,犯罪后果轻微等。
具体包括:犯罪动机、目的不恶劣;犯罪手段简单;犯罪后果轻微;犯罪分子悔罪表现好等。
2. 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前,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3. 立功立功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
对于立功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属于未成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对于其犯罪行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 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自动放弃犯罪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
免于免予“免予处罚”与“免于处罚”哪个用法是正确的?
免于免予“免予处罚”与“免于处罚”哪个用法是正确的?免予处罚”与“免于处罚”哪个用法是正确的?免予还是免于?工作中有人问到:到底是免予处罚还是免于处罚?“予”和“于”不同的字,显然用法不同。
为弄清免于和免予的区别,博主查阅了百度百科,不理想的是,竟然两种用法都被列入百科。
一是“免予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虽有违法行为,但情节轻微,且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违法行为人免予处罚的一种处理措施。
二是“免于处罚”,是指因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法定事由存在,行政执法机关对某些形式上虽违法但实质上不应承担违法责任的人不适用行政处罚的行为。
从中可以看出,其实虽然词组用的字不同,但其意义相同,均为行政机关对下级或行为个体的一种处理措施。
也就是说,这种用法应统一起来,而在百度百科中的这两个用法,必然有一个是不正确的。
博主又查阅了权威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年2月25日最新修正版刑法),其中有两处用到“免予处罚”。
一处是,“第三十七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另一处是,“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三)。
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出处,免予处罚的用法是正确的。
再查有关字意,关于于和予字的本义及延生关系:于: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
《尚书》中用得较多。
可译为“和”“与”等。
予:表示授予。
免于指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
免予一般指上行机关对下行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对公民的免予处罚。
免予较免于正式化一些。
是上对下的行文。
最后博主得出个人的结论:免于和免予都可以用于书面用语,但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如免于,可以在被处理、被监管的对象人群中,即以下对上或进行平级交流时,对于某措施是处理或者不处理情况的一种表述;如免予,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和对被处理、被监管对象人群进行处理或者不处理情况的一种表述。
刑罚的具体运用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刑罚的具体运用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假如甲敲诈勒索“数额巨大”,法院判处甲2年有期徒刑。
甲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不需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A.犯罪时不满18周岁,或者又聋又哑的人B.在审判时怀孕C.主动退赃D.犯罪未遂正确答案:A,D解析:《刑法》第63条,“酌情减轻”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法院判处甲2年有期徒刑属于减刑处罚,减刑处罚的条件是:(1)具有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2)对于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法院适用减轻处罚须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知识模块:刑罚的具体运用2.处理刑事案件的核心环节是什么?A.定性B.定性包括是否构成犯罪(罪与非罪)C.定性包括构成何罪(此罪与彼罪)D.量刑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刑罚的具体运用3.量刑须考虑哪些因素?A.被告人触犯的罪名或分则条文的法定刑种类(或幅度)B.法定量刑情节以及酌定情节C.刑罚以外的处理如违法所得、犯罪工具、违禁品的追缴、没收、赔偿经济损失或赔偿损失等D.如构成数罪的,应当明确是否需要数罪并罚以及如何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刑罚的具体运用4.《刑法》总则中,法定情节有:A.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B.防卫过当C.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D.在域外犯罪已受处罚的正确答案:A,B,C,D解析:总则中的法定情节主要有:未成年;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聋哑人、盲人;防卫过当;避险过当;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从犯、胁从犯;教唆未遂、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自首、立功;累犯;在域外犯罪已受处罚的。
参见《刑法》第17条至第24条,第27条至第29条、第68条、第65条、第10条的规定。
免于刑事处罚可以开无犯罪证明吗
免于刑事处罚可以开无犯罪证明吗
在一些特定的免责情况下,法律规定可以开具相关的证明文件,以免
除特定犯罪活动的处罚。
例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果个人在自首前主
动补救犯罪所产生的后果,并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对犯罪后果产生的补救措施,法院可能会根据刑法规定进行量刑上的考虑,减轻或免除刑罚。
在这
种情况下,可以开具对个人免责的证明文件,但这并非是无犯罪证明。
1.内容不同:免于刑事处罚是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的处理方式,是
针对已经发生的犯罪活动而采取的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手段。
而无犯罪证明
则是以证明个人或组织从未犯罪为目的,用来申请一些特定的资格或权益。
2.目的不同:免于刑事处罚的目的是为了给予特定情形下的个人或组
织一个宽限或减轻处罚的机会,而无犯罪证明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个人或组
织没有犯过罪行,从而获得其中一种特定资格或权益。
3.法律效力不同:免于刑事处罚是在特定的刑事程序下由法院判决的,持有免责证明的个人或组织可以根据判决获得相应的减轻或免除刑罚的权益。
无犯罪证明则是一种证明文件,用于证明个人或组织从未犯过罪行,
但并不具备法律上的权威性。
检察院批捕法院会判无罪吗?
Use ideals to achieve life, don't waste the year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检察院批捕法院会判无罪吗?检察院如果进行批捕的话,需要法院判无罪,要根据事实情况来进行判断,很有可能检察院在批捕的时候发生了相关的判断错误,而对犯罪嫌疑人的实际证据并不能够让法院对其进行相关的判刑。
但是这种几率一般都非常低。
一、检察院批捕法院会判无罪吗?被检察院批捕并起诉到法院判无罪的几率非常低。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ls。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一) 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二) 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三) 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四) 有无附带民事诉讼;(五) 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从《刑法》第三十七条我们可以知道,免予刑事处罚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犯罪情节轻微,二是不需要判处刑罚。
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符合时,才能适用免予刑事处罚。
应该指出的是,在刑法总则和分则中,我们还多次看到“免除处罚”这个概念,免除处罚与免予刑事处罚二者的法律实质后果都是定罪而不处罚,但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刑罚适用制度。
免予刑事处罚并不排除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实际上从《刑法》三十七条后面的规定我们就能理解:“……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无罪判决的适用条件,《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为:“……(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研究
《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研究“有原则必有例外”,在“刑罚轻缓化”潮流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背景下,《刑法》第37条的“免予刑事处罚”规定与《刑法》另16个法定“免除处罚”规定,共同构成了以“定罪判刑”为原则的刑事法领域内的例外。
但是,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对《刑法》第37条能否作为“免予刑事处罚”的独立法律依据,以及如何把握《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标准等问题均存在争议与分歧。
这也昭示着《刑法》第37条的“免予刑事处罚”规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统一认识,正确指导司法实务。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将正文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概括了《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规定存在的理论争议及在司法适用中的混乱现状。
关于《刑法》第37条能否作为“免予刑事处罚”的独立法律依据,理论上存在“非独立免刑依据说”与“独立免刑依据说”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非独立免刑依据说”以张明楷教授为代表,其明确反对将第37条定位为独立的免除刑罚事由,认为不能将其直接作为免刑的法律依据。
“独立免刑依据说”以苏惠渔教授、何秉松教授以及赵秉志教授为代表。
他们总体上均认为,可以直接以《刑法》第37条为法律依据“免予刑事处罚”。
而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司法解释的规定,还是司法判决的结果,实务部门持“独立免刑依据说”的立场十分鲜明。
但是,笔者通过对2009年至2019年这十年间共计321份相关的刑事二审判决进行研究发现,实务部门对《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的理解极不一致,甚至存在二审中将重刑原判依据《刑法》第37条直接改判为“免予刑事处罚”的不合理现象。
同时,在裁判文书中,将《刑法》第37条中的“免予刑事处罚”与《刑法》第17条第4款中的“不予刑事处罚”以及《刑法》中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相混同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些混乱的司法适用现状应予以纠正。
第二章论证了《刑法》第37条在“免予刑事处罚”上的独立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法 律 规 定 不 同延 伸 出来 的 , 此 , 因 只有 掌 握 《 法 》 刑 中关 于 二 者 表 现 并 积 极 退 赃 , 时 又 有 重 大 立 功 表 现 的 ”根 据 《 法 》 则 同 , 刑 分 的具 体 规 定 才 能 更加 准 确 的了 解 二者 的 区别 。根据 19 97年 修 订 第 三 百 八 十 六 条 的 规 定 这 样 的 情 形 的 是 可 以免 予 刑 事 处 罚 的 . 的 《 法 》 看 , 国《 法 》 文 中共 有 1 刑 来 我 刑 条 4处 是关 于 “ 除处 罚 ” 除 此 之 外 该 情 形 还符 合 《 法 》 则 第 六 十 八 条 第 二 款 中关 于 自 免 刑 总 的 明确 表 述 . 于 “ 关 免予 刑 事 处 罚 ” 的明 确 表 述则 只有 4条 。
1关 于 “ 除 处 罚 ” 、 免 的规 定 第 十条 : 在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领 域 外 犯 罪 , 照 本 法 应 当负 凡 依
首 又 有 立 功表 现 的规 定 . 当减 轻 或免 除处 罚 。那 么 面 对 上 述 所 应 说 的 “ 除 处 罚 ” “ 予 刑 事 处 罚 ” 存 时 . 们 应 如 何 适 用 二 免 与 免 并 我
的 自 由 裁 量 权
功 表现 的应 当减 轻 或 者 免 除处 罚 如果 不具 有 某 一 法 定 允 许 免 除处 罚 情 节 的 . 不 能适 用 “ 除处 罚 ” 如 果 属 于 犯 罪 情 节 轻 微 则 免 . 的 , 可 以 考虑 适 用 《 法 》 3 则 刑 第 7条 “ 予 刑 事处 罚 ” 免 。
分。
2 “ 予 刑 事处 罚 ” 、免 的适 用 后 果 根 据 上 文 《 “ 主 刑法 》 3 第 7条 根据《 法》 三十七条 的规定 , 用“ 予刑 事处罚 ” 刑 第 适 免 时虽 规 定 适 用 的 . 它适 用 的根 据 是 “ 罪 情 节 轻 微 不需 要 判 处 刑 罚 ” 犯 .
对 象 、 罪 造 成 的实 际危 害 结 果 、 罪 的 时 空 环 境 、 罪 的 动 机 、 植 物 , 收获 前 自动 铲 除 的 , 以 免 除处 罚 犯 犯 犯 在 可 犯 罪 后 的态 度 以及 犯 罪 人 的 一贯 表 现 等 同时 . 犯 罪 情 节 本 身 从 第 三 百 九 十 条 第 二 款 :行 贿 人 在 被 追 诉 前主 动 交 待 行 贿 行 的 性 质 来 看 .它 是 有 轻 重 之 分 或 一 般 与 恶 劣 之 别 的 同 时 轻 与 为 的 . 以减 轻 或 者 免 除处 罚 可 重 、 般与恶 劣是相对而言 、 一 比较 而论 的 . 要 是 以 它 对 社 会 的 主 第 三 百 九 十 二 条 第 二 款 :介 绍 贿 赂 人 在 被 追 诉 前 主 动 交 待
的不 同情 况 , 以训 诫 或 者 责 令 具 结 悔 过 、 礼 道 歉 、 予 赔 赔偿 损 失 . 除处 罚 ; 成 损 害 的 , 当减 轻 处 罚 造 应 、 或者 由主 管 部 门 予 以行 政 处 罚 或 者 行 政处 分 ” 过 这 一 条 文我 通 第 二 十 七 条 第 二 款 : 于从 犯 , 当从 轻 、 轻 或 者 免 除处 对 应 减 们 可 以看 到 . 免 予刑 事处 罚 ” 要 在 满 足 “ 罪 情 节 轻 微 不 需 要 罚 。 “ 需 犯 判处 刑 罚 ” 的条 件 下 才 能 适 用 第 二 十 八 条 : 于被 胁 迫 参 加 犯 罪 的 . 当依 照 他 的犯 罪 情 对 应 首先 , 谓“ 罪情节轻微 ” 《 法》 6 何 犯 ? 刑 第 1条 明文 规 定 :对 节 减 轻 处 罚 或 者免 除处 罚 “ 于 犯 罪 分 子 决定 刑罚 的 时 候 ,应 当 根 据 犯 罪 的事 实 、犯 罪 的性 第 六 十 八 条 第 二 款 : 罪 后 自首 又 有 重 大立 功 表 现 的 . 当 犯 应 质 、 节 和 对 于社 会 的危 害 程 度 , 照 本 法 的有 关 规 定 判 处 。” 情 依 可 减 轻 或 者 免 除 处罚 见 . 罪 的 “ 节 ” “ 实 ” 两 个 不 同 的法 律 概 念 . 罪 情 节 主 犯 情 与 事 是 犯 第 一 百 六 十 四条 第 三 款 :对 非 国 家 工 作 人 员 行 贿 罪 中 ) ( 行 要 是 指 除 了 决 定 犯 罪性 质 的 基 本 事 实 以 外 的 其 他 能 够 影 响犯 罪 贿 人 在 被 追诉 前 主动 交 待 行 贿行 为 的 . 以减 轻 或 者 免 除 处 罚 可 危 害 程 度 的 那 些 犯 罪 事 实 。 这 些 事 实 包 括 : 罪 的 手 段 、 罪 的 犯 犯 第 三 百 五 十 一 条 第 第 三 款 :非 法 种 植 罂 粟 或 者 其 他 毒 品原
第 十 九 条 : 聋 又 哑 的 人 或 者 盲 人 犯 罪 , 以从 轻 、 轻 或 式 即可 。 又 可 减
者免除处罚 。 第 二 十条 第 二 款 :正 当 防 卫 明 显 超 过 必 要 限度 造 成 重 大 损
六 、 语 结
《 法 》 由不 同 的法 条 组 成 , 条 则 是 由众 多 的词 语 组 合 刑 是 法 到 一 起 形 成 的 . 因此 对 法 条 中词 语 含义 的 正 确 理 解 直 接 关 系 到 害 的 . 当 负 刑事 责 任 . 是 应 当减 轻 或 者免 除处 罚 。 应 但 第 二 十一 条 第 二 款 :紧 急 避 险 超 过 必 要 限 度 造 成 不 应 有 的 《 法 》 刑 的适 用 。 为 了让 人 们 能够 准 确 的 理 解 “ 除 处 罚 ” “ 于 免 与 免
者 呢? 笔 者 认 为 根 据 文 章 中所 述 的二 者 在 适 用 后 果 的 不 同 可 以 免 较 免 的处 罚 后 果 要 轻 , 因此 当 出 刑 事 责 任 的 . 然 经 过 外 国审 判 . 然 可 以 依 照 本 法 追 究 , 是 得 知 “ 除处 罚 ” “ 予 刑 事 处 罚 ” 虽 仍 但 在外 国 已经 受 过 刑 罚 处罚 的 . 以 免除 或 者 减 轻 处罚 。 可 现 二 者 都 可 以适 用 的 情 形 时 只 选 择 适 用 “ 除 处 罚 ” 一 处 罚 方 免 这
罚 . 是 两 者在 适 用 后 果 上还 是 有 区别 的 。 但 并 免 除 其 刑 罚 处 罚 .同 时 也 不 会 再 给 予 该 犯 罪 分 子 任 何 其 他 处
以下 有 期 徒 刑 或 者 拘 役 : 节 较 轻 的 . 情 由其 所 在 单 位 或 者 上 级 单 位 或 者 上级 主管 机 关 酌 情 给予 行 政 处 分
四 免 除 处 罚” “ 予 刑 事处 罚” 法律 依 据 不 同 “ 与 免 的 此 外 .在 司法 实 践 中 我们 常 常会 遇 见 某 一 犯 罪 分 子 的犯 罪 免 的适 用 条 件 同 时 又 符 合 “ 予刑 事 处 罚 ” 免 通 过 上 文 我 们 可 以得 知 .免 除处 罚 ” “ 予 刑 事 处 罚 ” “ 与 免 在 情 节 既 具备 “ 除 处 罚 ” 适 用 条 件 、适 用 后 果 等 方 面 的不 同 主要 是 由 适 用 它 们 时 所 依 据 的 情 形 . “ 贿 数 额 在 五 千 元 以上 不 满 一 万 元 . 罪 后 有 悔 改 如 受 犯
然 对 犯 罪 分 子 免 除 了刑 事 上 的 处 罚 , 是 《 法 》 规 定 犯 罪 分 适 用 的对 象 可 以是 任 何 一 种 犯 罪 而 “ 除 处 罚 ” 根 据 犯 罪 人 但 刑 却 免 是 并 免 子 在 免 除 刑 罚 处 罚 的 同 时 可 以 根 据 案 件 的具 体 情 况 . 给予 其 他 具 有 某 一 法 定 量 刑 情 节 . 且 该 法 定 情 节 具 有 允 许 “ 除 处 罚 ” 处 分 . 予 以 训 诫 或 者责 令 具 结 悔 过 、 礼 道歉 、 如 赔 赔偿 损 失 等 。 的 情 形 。例 如 , 于 中 止犯 , 有 造 成 损 害 结 果 的 , 当免 除 处 对 没 应
可 见 . 处 罚 上 . 用 “ 除 处 罚 ” 后 果 比“ 于 刑 事 处 罚 ” 罚 : 罪 以 后 自首 , 行 较 轻 的可 以 免 除 处 罚 : 在 适 免 的 免 犯 罪 自首 又 有 重 大 立
还要轻 , 也 就是为何对 于“ 除处罚” 这 免 的适 用 条 件 《 法 》 出 刑 作 了具 体 的 规 定 . 在 适 用 “ 予 刑 事 处 罚 ” 则 给 予 了 法 官 一 定 而 免 时
上 存 在 免 除 刑 罚 处 罚 的可 能 性 . 即可 以不 采 用 刑 罚方 式 对 犯 罪 具 结 悔 过 、 礼 道 歉 、 偿 损 失 , 者 由主 管 部 门 予 以 行 政 处 罚 赔 赔 或 人 进 行 惩 罚 “ 需 要 ” 味 着 需 要 审判 人 员 根据 具 体 案 件 的 情 或 者行 政 处 分 不 意 况 对 犯 罪 人 进行 主观 认 定 、 定 不 判 处 刑罚 处 罚 。 选 三 、 免 除 处 罚” “ 予 刑 事 处 罚 ” 适 用后 果 不 同 “ 与 免 的 第 三百 八 十 三 条 第 一 款第 三项 :个 人 贪 污 数 额 在 五千 元 以 上不满五万元 的 , 一 年以上七年 以下有期徒 刑 ; 节严 重的 , 处 情
正 如 上 文 所 述 .免 除 处 罚 ” “ 于刑 事 处 罚 ” 两 种 量 刑 处 七 年 以 上 十 年 以下 有 期 徒 刑 个 人 贪 污 数 额 在 五 千 元 以 上 不 “ 与 免 这 犯 可 情 节 虽 然 都 是 实 现 刑 事 责 任 的两 种 方 式 .它 们 都 是 入 民法 院对 满 一 万 元 . 罪 后 有 悔 改 表 现 。积 极 退 赃 的 . 以减 轻 处 罚 或 者 犯 罪 分 子 作 出 有 罪 宣 告 的基 础 上 对 犯 罪 分 子 决 定 免 除 刑 罚 处 免 予 刑 事处 罚 , 由其 所 在 单 位 或者 上 级 主 管 机 关 给 予行 政 处 分 第三百八 十六条 : 犯受贿罪 的 . 据受贿数 额及情 节 . 对 根 依 照 本 法第 三 百 八 十 三 条 的规 定 处 罚 索贿 的从 重 处 罚 1 “ 除处 罚 ” 、免 的适 用 后 果 根 据《 法》 于“ 除处罚 ” 刑 对 免 的规 定 , 对 犯 罪 分 子决 定 适 在 第 三 百 九 十 五 条 “ 瞒 境 外 存 款 罪 ” 国 家 工 作 人 员 在 境 外 隐 : 用 “ 除 处 罚 ” 一 情 节 时 . 院 对 该 犯 罪 分 子 在 作 出有 罪 宣 告 的 存 款 , 当依 照 国家 规 定 申报 。数 额 较 大 、 瞒 不 报 的 . 二 年 免 这 法 应 隐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