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与深化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开 通了东西方通商的渠道,有力地促进了世界 市场的产生和世界贸易的迅速扩大.手工业 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过度
1947年
出口
1951年
进口替代 出口 225680 0 173.91 12977 出口替代 230340 0 167.81 13726
资本(美 2550780 309133 9 元) 劳动(人/ 182.313 170.00 4 年) 18184 人平均年 13991 资本量
表3-3
商品 小麦(吨) 生铁(吨) 国家 法国
交换后
英国 1 3-1=2
3-1=2 1
由表3-3可知,交换后英国得到2吨生铁,1吨 小麦,比分工前的国内交换多得到1吨生铁; 而法国得到2吨小麦,1吨生铁,比分工前的国 内交换多得到1吨小麦.可见,实行国际分工 后,通过国际贸易,英,法两国都可同时受惠, 利益就来自各自发挥生产中的绝对成本优势, 使生产效率提高而增加了产品量.
分工后两国所需劳动日
2单位酒 2单位毛呢 共计
英国
200天
200天
葡萄牙
160天
160天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葡萄牙应专门从事葡萄 酒生产并出口部分葡萄酒换取英国的毛呢. 而英国则应专门从事毛呢生产,并出口部分 毛呢换取葡萄牙的葡萄酒.如果两国间葡萄 酒和毛呢的交换比例为1:1,则葡萄牙获得1 个单位的酒和一个单位的毛呢要比分工前的 国内交换节省10个劳动日,而英国获得1个 单位的酒和一个单位的毛呢要比分工前的国 内交换节省20个劳动日.可见,即使一国在两 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通过两国 间的分工与相互贸易,双方仍可或益.
第二章 国际分工
1947年 出口 资本(美元) 劳动(人/年) 资本劳动比率 2550780 182.313 13991 进口替代 3091339 170.004 18184 出口 2256800 173.91 12977 1951年 进口替代 2303400 167.81 13726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 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 界限发展的结果。
芭比娃娃的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
1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战后)
第二节
西方国际分工理论
(二)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学说的发展
劳动熟练说(Skilled Labor Theory) 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 技术差距说(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 产品生命周期说(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 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 产业内贸易说(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生产产品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及由此产生的生产成 本的相对差异。每个国家都应生产与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这样,对参加分工、贸易的国家都有利。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三节 传统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 贸易基础 ➢ 贸易条件 ➢ 贸易利益
研究的目的
国家是否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以何种方式参与分工与交换?能够取 得怎样的贸易利益 ?
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国际分工、探讨国际交换时,出发点与 落脚点基本都是着眼于分工和交换所取得的贸易利益。按理论 主张,国际贸易理论又可以分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即国际分工理论,又称国际贸易纯理论(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 与核心内容。
大米(吨) 铜(吨)
法国 100天1吨 200天1吨
英国 200天1吨 100天1吨
思考: 1.此时的英、法两国以及世界经济总量多少? 2.如何衡量英、法两国的绝对优势?
绝对成本理论的说明(续)
国际分工后 英、法两国生产大米与铜的情况
国家 商品
法国
英国
大米(吨) (100+200)/100 =3 铜(吨)
按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集程度来划分 按不同国家的部门结构不同来划分 按其性质来划分 按国际分工的深度来划分
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发展速度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依存度
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段
从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国际分工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 期,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了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等新兴工业部门不断涌现,社会生产力又一次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资 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 的经济特征之一,使亚、非、拉地区大多数国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第 二次产业革命最终导致了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建 立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
【世界经济概论 精品课件】第02章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与深化
• 新兴工业化经 济体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的分 工
(四)按参与方式 划分
• 混合型分工 • 单一型分工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新趋势
一、国际分工的特点
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
分工不完全
• 世界生产力 持续发展的 要求是国际 分工不断深 化的根本原 因
• 理论:边际 成本递增
上篇 世界微体行为
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与深化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影响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新趋势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 影响 第四节 世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深化与变革
• 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目前世界主要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世界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格局
大作业1 (Team Work)
分组翻译以下有关全球化的英文文章: Is Globalization in Danger? Globalization : Threat or Opportunity? What Globalization Offers the Poor? Globalization.
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一体化的新阶段。生产一体化的 特点是生产过程分工的深化。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信息产品领域的国际分工呈特殊性 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国际分工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经济信息化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两方面影响国际分工
第四节 世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 向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一、科技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推动作用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为这一工厂提供原料的初 级产品生产的分工。英、法、德--亚、非、拉。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二章国际分工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关于分工的概念:⏹劳动分工:组织生产的一种方法,让每个劳动力专门从事生产过程的某一部分。
劳动专业化能导致更高的总产出。
⏹三次社会大分工⏹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主要事件:(1)地理大发现(2)殖民地开拓主要特点:宗主国生产工业品与殖民地生产农业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主要事件:第一次科技革命主要特点:工业国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品与农业国仍用封建时代工具生产粮食和工业原料之间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到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以一组国家为中心的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以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的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
⏹国际分工体系形成的标志:⏹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双重依赖性:一是经济上依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二是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扩展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
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
⏹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除亚、非、拉国家之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在现有分工格局基础上,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国际定期集市、现场看货交易方式逐渐减少,代之以样品展览、商品交易所的产生和发展,此时的商品交易所开始依照商品大类品种实施专业化经营,并引入期货交易。
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参加国际分工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许多部门首先是为世界市场而生产的,而每一个国家消费的许多产品都源自世界市场,直接或间接凝结着许多国家劳动者的劳动。
02.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发展与现状
军力对比:
西班牙无敌舰队:
大型战舰150艘。 由麦地纳· 西东尼亚公爵 担任总指挥。 兵力3万余人 。 加农炮163门、曲射炮 635门、喷火炮236門, 1307门专门对人攻击用 的“Saker”(散弹炮); “Minion”(重火炮); “Fa1eon”(火炮)
英国舰队:
中小型战舰60余艘,由 海盗德雷克担任总指挥, 士兵9000人。 加农炮55门、曲射炮 1874门、喷火炮 43门
原因:
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同时从战争中获益。 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 成为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 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 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 地获取高额利润 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的形成和特点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一、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分工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模型、 结构和地理方向 (2)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国际分工地位决定了贸易利益的分 配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1)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纽带。 (2)国际贸易制约着国际分工功能的 实现。国际分工加速了的发展 (3)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制约着国 际分工的发展。
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俄 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水平越来越接近,英国已经失去了产业上 的绝对优势 。美、德、法等国的工业体系于英国相同,都依赖于 广大的殖民地。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英、美、德、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825年英国取消禁止机 器出口的法令 法国:19世纪20年代—19世纪70年代 美国:18世纪90年代—19世纪40年代 德国:19世纪30年代-19世纪80年代。 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 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 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 场的基础。 三次社会大分工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 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 次社会大分工,是出现了不事生产而专门从 事商品交换业务的商人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前资本主义: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 水平低,商品生产不发达, 11世纪开始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为国 际分工的萌芽奠定了基础。15-16世纪上中 期“地理大发现”和随后的殖民地开拓,资 本进入了原始积累时期,这时西欧殖民主义 者用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对殖民 地进行掠夺,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 初得分工形式。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 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 工工具的时代。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标 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 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 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比较成本理论
国 家
分 工 前 分 工 后 英国 葡萄牙 合计 英国 葡萄牙 酒产量 (单位) 1 1 2 2.125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120 80 200 170 1 1 2 2.2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00 90 190 220
合计
英国
2.125
1
170
第二章--国际分工讲课讲稿
(二)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提出背景:18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产业革命。其后,工业
化大生产要求突破重商主义鼓吹的保护贸易的禁锢,要求实现自 由资本主义。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提出“绝对成本论”。
50C
100W
生
假定世界市场交换价格
1C=1W
后
交换内容
20C=20W
或
贸易后各国消费
30C+20W 20C +80W
专 业
分工前各国产出与消费
20C+15W 12C+70W
分
分工前后比较(增量)
10C+5W
8C+10W
工
整个世界的产出与消费
50C+100W
后
分工前后比较(增量)
18C+15W
从上表分析可知:国际贸易是“非零和”的,可以实现“双赢” 与“互利” 。(与重商主义比较之二)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分工有发展的趋势:原来是初
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分工,现在高技术与一般工业品的分工、资 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分工。整个国际分工的格局:
发达工业国家
高新技术产品
新兴工业化国家
技术资本密集型
刚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劳动密集型
最不发达国家
初级产品
④从原有的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
220人 得 2.2C
170人 得 2.125W
1C=1W
1.2C+1W
1C+1.125W
1C+1W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
➢第二类国家生产并开始出口该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产品高级标准化阶段
➢产品成为一种成熟型产品——由知识与技术密
集型产品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时,该产品便进 入它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即高级标准化阶 段。
➢在标准化初期,由资本充裕型国家主要生产并
出口(资本密集型);
➢在标准化晚期——产品完全标准化时,则由劳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20 8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200
2
2.2 170
170
2.2
1.2 1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00 90 190 220
220
比较成本理论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 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 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 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 贸易各国都有利。
格不同和商品的要素密度不同 4. 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各国的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理论分析过程(1)
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 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
国际贸易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价格的不同。当两国 间的价格差别大于商品的各项运输费用时,则从 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 利的。 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绝对成本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1776年(简称《国富论》)
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1.一个国家比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 拥有的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较低的生产 成本。 2.绝对优势的形成:自然条件、社会因素
第二章 国际分工
(二)主要内容 原理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成本,而不 是绝对成本。 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 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 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 利。 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比较优势的衡量
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 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三种方法来确定。 (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 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 表示则可写成: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于落 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均显著低于 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对利益原则作指导,前 者就只好闭关自守,避开同后者的经济交流了。
这种情况与以后的生产力布局和国际贸易的 发展实况不一致。
二、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一)产生背景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83)是英国著 名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劳动价 值论的另一创始人。他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 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继承和 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 论。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上升的 时代。在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样 产品的相对成本,该国就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60 年代);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 段(19世纪中叶——二战);
4.国际分工的发展迅速,并 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居主导地位。 其次,战后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的 分工,还发展了工业内部的分工。 第三,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 也有了变化。 第四,战后参加国际分工的主体、客体日 益广泛,国际分工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五,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二)国际分工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 或产业内部分为两种:
1.产业间国际分工 2.产业内部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三)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来 划分,可将国际分工划分为劳动密集 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三、影响国际贸易区与分布和地理方向 四、发达国家成了现代国际分工的主要角色 五、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国际贸易利益 分配 六、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链末端 七、成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PPT
(二)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利益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企业开拓新的市场, 有利于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调节产品的生命周期
(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国民的利益
有利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分散生存风险 有利于收入水平的提高 分散生存风险 有利于增长才干和实现自身价值 有利于了解世界,扩展视野 有利于了解世界 扩展视野
间接影响因素
决定性因 素
基础
制约因素
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垂直型 水平型 混合型
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
一、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 二、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国家发展的利益
贸易促进一国的产业结构向更优化、更高级的方向演进 贸易促进一国的产业结构向更优化、 贸易促进技术进步 贸易促进制度创新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发展
※国际分工的含义 P28 一、国际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世纪中叶)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世纪 年代—19世纪 年代) 世纪60年代 世纪60年代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 年代 世纪 年代)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世纪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 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自然条件 (三)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 人口、 (四)交通运输和通信业的发展 (五)资本国际化 (六)国际生产关系 (七)上层建筑
推进或延 缓 关键因 素 决定国际分工 的性质、 的性质、特点
第2章 国际分工
(三)按国家经济性质划分
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随着新兴工业比经济体的出现,国际分工又产 生了新的类型: 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分工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按参与方式划分
混合型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指一国既参与垂直分 工又参与水平分工。这种情况一般较多发生在发 达国家。例如,发达国家既参与同其他发达国家 之间的水平分工,又参与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 直分工。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
垂直分工不断扩大,水平分工不断加深; 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第三节 的影响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
一、科技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推动作用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为这一工厂提供原 料的初级产品生产的分工。英、法、德--亚、非、 拉。 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与原材料产业的分工、 先进制造业与一般加工制造业的分工是工业化国家 与殖民地经济之间分工的基本形式。“工业欧美、 原材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强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一体化的新阶段。生产一 体化的特点是生产过程分工的深化。
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信息产品领域的国际分工呈特殊性
信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可以是分离的。 标准化的生产技术。 信息技术生命周期很短。
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国际分工中挑战与机遇并 存
经济信息化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两方面影响国 际分工
第四节
跨国公司发展对国际分工变 化的促进作用
•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点; • 二、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 三、跨国公司近年发展的新特点和主要 经营方式; • 四、跨国公司发展对国际分工变化的促 进作用
世界经济概论:第02章 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与深化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条件
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国 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和地理位置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 规模、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 差异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 面的原因。
工参与度、决定国际分工层次) ➢ 人口与市场(人口分布、生产规模、市场发育度) ➢ 交通和通讯业(运输通讯成本影响分工伙伴选择) ➢ 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公司的生产我销售体系) ➢ 国际生产关系(影响国际分工的性质和作用) ➢ 经济体制与政策(经济体制决策各国的外贸政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世界市场机制与世界经济的主体行为
2012年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GDP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CPI)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 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 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 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影响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新趋势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 影响 第四节 世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国际分工
因素3、人口与生产规模
• • • • • • 人口: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1)人口的总量与市场; 2)人口的密度; 3)人口的增长速度; 4)人口的素质与文化程度; 5)年龄的结构;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 • • • 1、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 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5、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 界贸易依存度
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 2 、水平型国际分工 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
发达国家之间的专业化生产与协作,是发达国家 之间的横向分工。
• 3 、混合型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工 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
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 萌芽 • 形成 • 发展 • 深化
• 二战后至今
• (1)原因: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 (2)分工特点: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迅猛发展,居于国 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原因: •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细分和现代工业品的高技术要求 •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推动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部门的分工是“脑”和“手 ”的分工。发达国家获得了国际贸易的主要利益
中国从芭比娃娃中获得贸易收益
(二)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产 品内部的国际分工
• 内部分工更加精细 • 产品的差异化导致同一类产品的内部交易
波音777飞机有132, 500个零件,由全球545家 供应商生产
8家日本厂商生产机身、机门和机翼; 1家新加坡厂商供应机头和起落架 3家意大利公司供应机翼阻力板 ………
第二章_国际分工ok
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带来国际贸易 商品结构的如下变化: 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超过初 级产品 2.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 3.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中间性机械产品的 比重提高 4.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
整体利益:世界范围内资源合理配置, 充分享受分工利益,福利增加,提高国 际社会生产力。 当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殖民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 的分工造成的不平等利益分配;二战后 有所改观
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宗主国同殖民地等 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这种分工形式决定了当时 国际贸易主要在殖民地同宗主国这两类国家间进 行。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从出口制成 品、进口原料为主变为工业部门生产专业化协作 为主了,即从垂直型分工变为水平型分工。国际 贸易的地理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变为以发达 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 家间的贸易变为次要。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 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 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 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 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1.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 际分工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因此, 自然条件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 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 实性,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
人口、 三、 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 国际分工的发展
(一)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 贸易成为一种需要 (二) 劳动规模或生产规模,也制约和 影响国际分工 (三) 国际分工的实现还要受制于国际 商品市场的规模 国际商品交换市场的规模取决于:投 入交换的商品数量;有支付能力的人口 密度;交换距离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
国际贸易>>第二章>>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各种交通工具有了空前飞跃的发展,为国际分 工的扩大提高了条件; 另外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将资本主义生产日 益扩大地转移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去,从而 使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之 间的分工日益加深。资本输出实现了世界范围的生 产社会化和国际化,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 关系,并加强了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促进了 国际分工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发现,都宣布自己 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领土,两国因此争 执不断。之后,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几乎 将欧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尽。 对于新大陆的瓜分,导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 杀,非洲黑人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 运回欧洲。
国际贸易>>第二章>>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二、国际分工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 三、国际分工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四、国际分工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五、国际分工使各国对外贸易系数不同 程度的提高
国际贸易>>第二章>>第三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航海 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 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 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 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如法国、荷兰 和英国南部。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思想
葡萄牙应“两优择其重”
放弃生产劳动成本比英国优势少的呢绒,专门生产酒 并向英国出口,换取呢绒。
英国应“两劣择其轻”
放弃生产劳动成本比葡萄牙劣势较多的酒,专门生产 呢绒并向英国出口,换取酒。
这种按照比较成本原则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 过交换所获得的利益就是比较利益。
萄牙的酒的成本相对低。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
其他经济学家对比较成本的理解-哈伯勒
美国经济学家哈伯勒将机会成本概念引入国际贸 易理论,用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概念来解释比较 成本。
比较成本是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 本比较低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成本优势。
对英国来说多生产1单位的酒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 呢绒,多生产1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为0.83单位的酒。 英国的呢绒的机会成本比葡萄牙低,因此英国呢绒的 生产上具有比较成本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的创立阶段
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一书提出绝对成本理论到1817年大卫·李嘉图出版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建立以“比较成本” 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学说体系。
从比较成本理论创立到1933年伯尔蒂尔·奥林出 版了《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提出生产 要素禀赋理论。
二、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论点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成本 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自然禀赋的优势
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
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的内容
英国和法国的劳动生产率
小麦(吨/年人) 玉米(吨/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影响 第四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影响 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新趋势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 世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世界市场的形成; 市场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的产生和深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信息产品领域的国际分工呈特殊性
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国际分工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经济信息化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两方面影响国际分工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一、目前世界主要高新科技产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一、科技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推动作用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为这一工厂提供原料的初级产品生产 的分工。英、法、德--亚、非、拉。 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与原材料产业的分工、先进制造业与一般 加工制造业的分工是工业化国家与殖民地经济之间分工的基本形式。 “工业欧美、原材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强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一体化的新阶段。生产一体化的特点是生产 过程分工的深化。
分工不完全 • 理论:边际成 本递增 • 运输成本 • 经济结构(大 国国内分工发 达) • 国家安全考虑 (战略产品)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
垂直分工不断扩大,水平分工不断加深;
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分组翻译以下有关全球化的英文文章:
1. 2.
Is Globalization in Danger? Globalization : Threat or Opportunity?
3.
What Globalization Offers the Poor?
Globalization.
•垂直型分工 •水平型分工
•发达国家与新兴 工业化经济体的 分工 •新兴工业化经济 体与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分工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一、国际分工的特点
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 • 世界生产力持 续发展的要求 是国际分工不 断深化的根本 原因 国际分工格局 不断变动 • 国际分工格局 受各国发展战 略的重大影响。 如进口替代和 出口导向,后 者更加成功。
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分工深化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相 互促进的关系。
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历史变迁和不断深化, 当代的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格局、变革和发展趋势产生 着巨大影响。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 面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生产关系制约了国际分工发展的方向和各国在 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按分工深度及 稳定性划分 (二)按生产关联度 划分 (三)按国家经 济性质划分
(四)按参与方式 划分
•混合型分工 •单一型分工
•基于自然资源差 异之上的初级产 品与工业制成品 之间的分工 •基于要素富裕度 差异之上的不同 要素密集型制成 品之间的分工 •基于协议的产业 内部分工
4.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