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2020金融企业会计准则
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汇报

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汇报最近,公司正在积极准备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特进行汇报如下:一、背景介绍。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我国财务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真实性。
新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执行情况。
1. 研究分析。
公司成立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工作组,对新准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工作组成员针对新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和讨论,对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具体条款进行了梳理和解读,确保全面了解新准则的要求和影响。
2. 内部培训。
为了提高全体员工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和理解,公司开展了相关的内部培训工作。
通过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培训,使员工对新准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为准确执行新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制定方案。
针对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方案和时间表,并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同时,公司还对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准则的要求。
4. 测试验证。
为了确保新会计准则的顺利执行,公司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验证工作。
通过对新准则下的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进行模拟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保证新准则的有效执行。
5. 完善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公司还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以确保新会计准则的顺利执行和有效运行。
三、存在问题。
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员工对新准则的理解和适应需要时间;新准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
公司将继续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确保新准则的有效执行和财务报告的质量和真实性。
2020年5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程

企业会计准则(2019年8月最新修订完整版)截止2019年财政部发布了很多新准则或修订准则,它们的执行时间也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各项准则的具体执行时间。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7月修订)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允许企业提前执行。
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执行时间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
本准则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三、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四、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五、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六、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编辑)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金融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金融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本报告以某金融企业为例,对其近三年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
二、企业概况某金融企业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业务范围涵盖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3年,该企业在全国设有数千家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超过万人,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
三、财务报告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1. 资产结构分析(1)流动资产分析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存货等。
近年来,该金融企业的流动资产规模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业务扩张和资产质量的提升。
具体来看:-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持续增加,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规模保持稳定,但占比略有下降,说明企业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了坏账风险。
- 存货:存货规模相对较小,且波动不大,表明企业存货管理较为规范。
(2)非流动资产分析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近年来,该金融企业的非流动资产规模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业务多元化发展。
- 长期投资:长期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主要投向证券、保险等领域,表明企业致力于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
-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主要用于业务拓展和办公设施升级。
-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规模保持稳定,主要涉及专利、商标等。
2. 负债结构分析(1)流动负债分析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等。
近年来,该金融企业的流动负债规模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业务扩张和资金需求增加。
- 短期借款:短期借款规模保持稳定,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规模相对较小,且波动不大,说明企业供应商合作关系良好。
- 预收款项:预收款项规模稳步增长,表明企业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20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20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上市公司需要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2020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
一、整体概述202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新的会计准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上市公司需要全面理解并执行这些新的准则,以确保企业的财务运作合规、透明和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篇1. 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会计准则2020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司需要根据最新的准则规定,对资产、负债、利润和现金流量等项目进行准确核算和披露,确保报表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会计政策的确定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需要审慎确定会计政策,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披露。
会计政策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利润和财务状况的呈现,因此公司需要认真评估各种政策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选择最合适的会计政策。
3. 财务信息披露企业会计准则2020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需要按照最新的准则规定,充分披露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假设、会计估计和风险,以及对此类事项可能产生影响的说明和解释。
三、个人观点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是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全球化的趋势。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执行最新的会计准则不仅是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
只有严格遵循最新的准则要求,公司才能有效管理风险、提升运营效率,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而言,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20,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公司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财务流程,并与专业的会计师团队密切合作,以确保准确、及时地完善会计过程和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部长令第5号)

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部长令第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
第三条、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
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八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九条、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也可以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十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十一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第十二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三条、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第十四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五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第十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十七条、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2020年新会计准则

2020年新会计准则2020年新会计准则是指在2020年开始实施的一套全新的会计规范和准则。
这些准则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处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推出,旨在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以满足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商业环境的需求。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间商业往来的增加,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旧有的会计准则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和金融工具。
因此,2020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成为必然的选择。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另外,新准则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值。
二、主要特点1. 国际统一:新会计准则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与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性。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地与国际市场对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
2. 高质量财务报告:新准则要求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包括更多的披露要求和会计处理规定。
这样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方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决策和评估。
3. 重视公允价值:新准则更加重视公允价值的应用,尤其是对于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等复杂金融产品的计量和披露。
这有助于准确反映企业的风险敞口和市场价值,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4. 强调资产负债表:新准则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企业需要更加详细地披露资产和负债的信息,包括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不确定性。
这有助于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三、影响和挑战1. 报告变得复杂: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企业的披露要求和会计处理规定,使得财务报告变得更加复杂。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业务模式调整:新准则可能要求企业对其业务模式进行调整,以符合新的会计要求。
一些旧有的商业模式可能不再适用,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来满足新准则的要求。
(2020年编辑)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2020年(财务报表管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财务报表管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已有三年历史,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已经凸显,有效地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了财务报告的格式和披露要求,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财政部会计司2010年五月份发表《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报告说,截至2010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计1‚77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9年年报,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基本上能够较好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相关信息。
比如,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按照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固定资产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固定资产构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处置情况、是否存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和折旧年限的会计估计变更等相关信息。
财务报表中其他重要项目也都以附表形式在附注中作了充分披露。
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均以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为基础,并依照会计法规定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会计准则实施三年来,所有上市公司都按照会计准则统一规定的财务报告格式和要求向报告使用者公开披露了财务报告,2007年有1‚570家上市公司、2008年有1‚624家上市公司和以及2009年的1‚77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汇总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这些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评估企业价值和预测企业未来,据以做出相关决策。
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可以做出投资决策,债权人通过财务报告可以做出信贷决策,企业管理者通过财务报告可以做出管理和企业发展决策,政府部门通过财务报告可以做出宏观经济决策。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底正式颁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和报告原则等。
《2020年最新会计准则变化和新收入准则政策全解析》

2020年最新会计准则变化和新收入准则政策全解析课程背景:2020年,是会计改革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方面上市公司将强制执行新收入准则,另一方面非上市公司也将要为2021年全面实施新收入、新租赁、新金融等准则做重要的积极准备。
2019年5月,财政部已经出台了财会【2019】6号文对报表做了重大修改,与过去相比报表焕然一新,报表的巨变与新准则改革密切相关,租赁、持有待售、政府补助等新准则变化多多,新收入准则更是会计实务的大革命,收入确认的“五步法”模型,以及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理念的变化,对每个财务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头脑风暴和职业挑战,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都不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面覆盖到每一个行业,所有企业无一例外,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决策都需要重新审视并进行相应重大调整,企业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合同条款都需要进行梳理,修改会计流程和内部控制规范,无疑使得财务人面临着财务管控升级与财务人职业判断危机的新形势。
同时伴随会计改革必然导致税会差异和税务处理发生新的变化,并直接影响到纳税申报,涉税风险无处不在。
新时代、新体制、新财务、新玩法,针对如今金税三期下税务管理越来越严格,财税一体化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会计不仅要懂理论、懂法律,还得会实操、懂税务,同时还要情商高、会办事。
业财税一体化势在必行。
做账必须考虑税务,报税数据来源于财务实账。
不存在无数据支持的税务报表,一切以实际发生为准据实记载,唯有合法、合规、合理记账和据账报税才是最安全的职业状态。
财务有风险、做账需谨慎,不仅要埋头干好活,还要抬头看看天,把握正确风向,顺势而为。
不要盲目瞎干。
课程目标:●通过案例解密收入准则的实施对行业财务核算、报表出具产生的影响●深度解析收入流与合同条款,及时解决涉税处理与风险防范●掌握收入确认、计量、合同成本、特殊交易处理等●掌握新准则下特定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企业在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做账人员,报税人员、缺少会计实操经验的会计人员、其他财务爱好者等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全面了解会计准则和制度1. 会计制度纷繁复杂,化繁为简按类分辨,企业类与非企业类,高屋建瓴俯瞰整体。
2020年新金融工具准则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重点解读出炉啦!!!小编呕心沥血的盘点不要错过,快快看过来!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以下简称CAS24)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随后,于2017年5月2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CAS 37”),以反映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在列示和披露方面的相应更新。
上述四项准则统称“新金融工具准则”究竟其中有何变化,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听小编细细道来。
一、新准则出台背景1.新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实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比如,现行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主观性强,影响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过于原则,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会计实务指导不够;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脱节等。
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修订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来及时、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2.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借鉴:据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谈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凸显,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于2014年7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拟于2018年1月1日生效。
为切实解决我国企业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实务问题、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2010〕10号)的要求,我们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修订了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重点解读表1 新CAS 22 与原CAS 22 的比较新CAS22 原CAS22分类原则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和目的分类结果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凡是权益工具均以公允价值计量。
2020版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通用部分 元素清单 起草说明

附件2《2020版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元素清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2017年以来,我部陆续制定或修订了10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6项准则分步实施。
为保持通用分类标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满足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的需要,我部对通用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元素清单征求意见稿。
现就征求意见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通用分类标准的修订内容本次通用分类标准主要对披露内容和建模结构两方面进行了调整。
在披露内容方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财务报表格式的调整更新了相应的披露内容;建模结构方面,通过对通用分类标准扩展链接角色以及参考链接库的调整设置,解决了部分准则分步实施的披露问题,并通过在扩展链接角色中单独设置域成员列表,实现了同一扩展链接角色、同一域元素下使用不同域成员的披露要求,此外还参考吸收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架构方面的新变化。
(一)披露内容2020版通用分类标准内容的变化,按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因企业会计准则新增和修订导致的变化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包括:新增1项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修订9项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本次修订针对上述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增和修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其中,考虑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分步实施,本次修订时原准则和新准则的披露要求会同时保留在本版通用分类标准中。
北京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2020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2020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1.06.17•【字号】京财金融〔2021〕1004号•【施行日期】2021.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北京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2020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通知京财金融〔2021〕1004号市属各主管部门,市管金融企业、其他市级金融企业,各区财政局:现将财政部关于印发2020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相关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本市具体情况补充通知如下。
(一)金融企业应按照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表格式和编报说明等具体要求,以2020年12月31日财务审计结果及相关材料为基本填报依据,按规定做好报表录入、审核、汇总工作。
同时应按照实际情况,做好上年年末数与本年年初数的衔接。
(二)金融企业要认真按照编制说明做好填报工作,对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并按规定撰写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或相关财务分析报告。
(三)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财金〔2016〕35号)规定,所有金融企业均应填报本套报表中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调整表、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加减分事项表,并附相关调整事项和加减分事项证明材料。
(四)请市属各主管部门(市国资委、市文资中心、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实施规定(暂行)》(京政办发〔2021〕8号)有关精神,组织本系统内国有实体企业下属的各级金融机构做好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填报工作,归集、审核、汇总相应机构的财务决算材料(包括财务决算报表、财务决算分析报告、审计报告等),于2021年7月31日前将审定的纸质版财务决算材料函至市财政局。
(五)各区财政局应做好区属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材料(含财务决算报表、各金融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审计报告等材料)的归集、审核、汇总工作,于2021年7月31日前将审定的纸质版财务决算材料报送市财政局。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实务详解2020年版

一、概述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领域的重要法规,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2020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需求。
本文将对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20年版进行详细解读和实务应用指导,旨在帮助企业和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并正确应用新的会计法规。
二、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概述1. 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和作用企业会计准则是国家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所规定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它是企业会计制度的核心,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规范性,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不断进步,企业会计准则也需要不断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20年版即是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更新的结果,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进行了更加细化和精细化的规定。
三、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20年版的主要内容1. 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20年版对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和披露内容,强调了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原则。
2.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20年版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解释,明确了企业在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
3. 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和核查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20年版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和核查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明确了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要求审计人员要依法独立、客观地进行审计工作,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财务会计报告的附注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20年版对财务会计报告的附注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规定了附注的内容和格式,强调了附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对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和披露。
2020年(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

(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适用范围 (2)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4)(一)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总体要求 (4)(二)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基本原则 (5)(三)以外币计价的配股权、期权或认股权证 (9)(四)或有结算条款 (10)(五)结算选择权 (11)(六)复合金融工具 (11)(七)合并财务报表中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13)四、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13)(一)可回售工具 (13)(二)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 (14)(三)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条件 (14)(四)特殊金融工具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15)五、发行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15)六、收益和库存股 (15)(一)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15)(二)库存股 (16)七、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 (16)(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互抵销的条件 (16)(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不能相互抵销的情形 (17)(三)总互抵协议 (17)八、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17)(一)一般性规定 (17)(二)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18)(三)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22)(四)套期保值相关披露 (23)(五)公允价值披露 (23)九、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24)(一)定性和定量信息 (24)(二)信用风险披露 (26)(三)流动性风险披露 (30)(四)市场风险披露 (32)十、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 (34)(一)披露范围 (34)(二)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披露 (35)(三)已整体终止确认但转出方继续涉入已转移金融资产的披露 (36)十一、衔接规定 (37)一、总体要求金融工具列报是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结果的综合性描述,是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准则

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准则随着金融产业的迅猛发展,对金融企业的财务计算准确性与规范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与监管至关重要。
《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出现,不仅为金融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也是金融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部分。
一、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及意义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准则是指在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规范会计准则、会计核算、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披露等方面的准则和规定;它是金融企业自我约束的标准,是保证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保障。
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良好效果:(1)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有利于金融企业间的比较,推动金融领域内各企业间的健康发展;(3)有助于金融机构跨国业务的开展,为国际金融贸易活动作出了促进作用;(4)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为有关金融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依据。
二、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现代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是根据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以及金融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它采取了一些基本的原则,为金融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1. 实体性原则。
清楚地定义了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界限,将企业单独看作一个特别的实体。
2. 持续经营原则。
企业应该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将业务按照其经济实质分门别类。
3. 调整原则。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根据第期末财务状况,对所有因素进行调整。
4. 成本原则。
企业应按照成本原则计Quantitative easing is an emergency monetary policy where a central bank purchases government securities or bonds in order to flood them marketwith liquidity and lower interest rates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预其各类资产,在实际经营中逐步分摊,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取成本计算,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工作报告 2020金融企业会计准则

xx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第1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简称金融企业,下同),包括银行(含信用社,下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第三条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四条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五条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金融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金融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六条金融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七条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金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五)金融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第1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简称金融企业,下同),包括银行(含信用社,下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第三条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四条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五条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金融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金融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六条金融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七条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金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五)金融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八)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九)金融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十)金融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金融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十一)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
(十二)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十三)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第八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有关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章资产第九条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金融企业的资产应按流动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企业,还应按发放贷款的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第一节流动资产第十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第十一条金融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存放款项、拆放同业、贴现、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保费、应收分保款、应收信托手续费、存出保证金、自营证券、清算备付金、代发行证券、代兑付债券、买入返售证券、短期投资、短期贷款等。
(一)存放款项,是指金融企业在中央银行、其他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入的用于支付清算、提取及缴存现金的款项,以及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等,包括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和存放同业款项。
存放款项,应按实际存放的金额入账。
(二)拆放同业,是指金融企业因资金周转需要而在金融机构之间借出的资金头寸。
资金拆放应按实际拆出的金额入账。
(三)贴现,是指金融企业向持有未到期商业汇票的客户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贴现的款项。
金融企业办理贴现,应按票面金额入账。
(四)应收利息,是指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及购买债券等,按照适用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应收取的利息以及其他应收取的利息。
应收利息应按当期发放贷款本金、购买债券面值等和适用利率计算并确认的金额入账。
(五)应收股利,是指金融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
应收股利应按当期应收金额入账。
(六)应收保费,是指金融企业应向投保人收取但尚未收到的保费。
应收保费应按当期应收金额入账。
(七)应收分保款,是指金融企业之间开展分保业务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
应收分保款应于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按照分保业务账单标明的金额入账。
(八)应收信托手续费,是指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企业应收的各项手续费。
应收信托手续费应按当期应收的手续费金额入账。
(九)存出保证金,是指金融企业按规定交存的保证金,包括交易保证金、存出分保准备金、存出理赔保证金、存出共同海损保证金、存出其他保证金等。
存出保证金应按实际存出的金额入账。
(十)自营证券,是指金融企业为了获取证券买卖差价收入而买入的、能随时变现的且持有期间不准备超过1年或虽不能随时变现但其发行期或购入至到期日的剩余期限不满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基金和权证等经营性证券。
自营证券应当按照清算日买入时的实际成本入账。
实际成本包括买入时成交的价款和交纳的相关税费。
(十一)清算备付金,是指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为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与交收而存入指定清算代理机构的款项。
清算备付金应按实际交存的金额入账。
(十二)代发行证券,是指金融企业接受委托代理发行的股票、债券等。
代发行证券应当按照承销合同规定的价格入账。
(十三)代兑付债券,是指金融企业接受委托代理兑付债券而实际支付或垫付的款项。
代兑付债券应按实际兑付的金额入账。
(十四)买入返售证券,是指金融企业按规定进行证券回购业务而融出的资金。
买入返售证券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入账。
(十五)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债券等。
1、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
短期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1)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短期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等,应当作为应收款项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2)收到投资者作为投入资金的债券等,如为短期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短期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2、短期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利息"的除外。
3、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
4、处置短期投资时,应当将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等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第二节贷款第十二条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对借款人提供的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主要包括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一)短期贷款,是指金融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发放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进出口押汇等。
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企业用自有资金发放的1年期(含1年)以内的贷款也包括在内。
短期贷款本金按实际贷出的贷款金额入账。
期末,按照贷款本金和适用的利率计算应收利息。
抵押贷款应按实际贷给借款人的金额入账。
(二)中期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的各种贷款。
(三)长期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5年)以上的各种贷款。
第十三条金融企业发放的中长期贷款的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本息分别核算。
金融企业发放的中长期贷款,应当按照实际贷出的贷款金额入账。
期末,应当按照贷款本金和适用的利率计算应收取的利息,并分别贷款本金和利息进行核算。
(二)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分别核算。
(三)自营贷款与委托贷款分别核算。
自营贷款是指金融企业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金融企业承担,并由金融企业收取本金和利息。
委托贷款是指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企业(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而代理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其风险由委托人承担。
金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时,只收取手续费,不得代垫资金。
金融企业因发放委托贷款而收取的手续费,按收入确认条件予以确认。
(四)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别核算。
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
应计贷款是指非应计贷款以外的贷款。
当贷款的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时,应单独核算。
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应将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
从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在收到该笔贷款的还款时,首先应冲减本金;本金全部收回后,再收到的还款则确认为当期利息收入。
第十四条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应当在期末按本制度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应当分别列示。
第三节长期投资第十五条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应当单独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第十六条金融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核算:(一)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1、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以非现金资产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4、以债转股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债转股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