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 教案设计 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_学教学案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_学教学案循环系统疾病学生对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2.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能够进行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干预和观察。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回顾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如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高血压的概念和分类,以及高血压的危害和常见的并发症。
2.冠心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3.心律失常的概念和常见的类型,以及心律失常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4.心力衰竭的概念、病因和分类,以及心力衰竭的表现和护理干预。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典型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介绍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讨论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和应对措施。
四、技能演示(30分钟)选择一个典型的循环系统疾病进行护理技能演示,如心脏病的急救操作、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等。
老师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观摩并注意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让学生总结掌握的循环系统疾病护理的几个要点,并结合案例分析和技能演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老师进行点评和回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文献查阅,选择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写一份护理计划。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教材3.实物模型和视频资料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状况和讨论表现,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鼓励和肯定。
2.技能评价:观察学生的技能演示操作情况,评估其掌握的程度和操作技巧。
3.书面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措施和评价指标的合理性。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001]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班级专业、层次护理本科老师杨XX专业技术职务讲师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九节病毒性心肌炎第十节心肌病基本教材或参考教材内科护理学第4版,尤黎明主编,XXX(2023.8)内科学第七版,陆XX主编,XXX(2023.6)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识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把握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措施三、熟识心肌病的分型。
四、熟识扩张型心肌疾病、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措施五、把握心肌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与时间支配、教学方法:1、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理20分钟讲授、举例示2、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0分钟讲授、举例、演示3、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20分钟讲授、举例4、心肌疾病的定义和分型10分钟讲授、举例、演示5、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0分钟讲授、举例、演示6、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0分钟讲授、举例7、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分钟讲授、举例8、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分钟讲授、举例9、心肌病病人护理20分钟讲授、举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2.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难点:1.心肌疾病的分类及其病理、病理生理特点;2.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教研室批阅:教学组长(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教案续页)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时间安排第九节病毒性心肌炎一、概述1、简介病因2、简述病理: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充血,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二、详述临床表现:1、常有感冒样前驱症状。
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等。
2、试验室检查:心电图:ST-T转变、各型心律失常、病理性Q波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CK-MB增高发病3周内血清可有CVB中和抗体滴度增高。
内科护理学教案-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内科护理学英文名称INTERNAL NURSING课程说明《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包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病人的护理。
其中理论108学时,实践54学时。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防护和治疗、护理病人、健康促进的科学。
内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的护理学基础由于他们有着密切联系。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核心,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本课程采用“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将护理程序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内科临床护理技能,掌握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能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
每位老师都有一份本教案的电子版,要求教师在使用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本教案的基础上丰富具体内容;备课时,教师必需熟悉相关课程如内科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知识,做到教学中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以培养护理人员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护理学专业五年制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月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内科学》第六版五年制叶任高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六版七年制王吉耀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 陈灏珠人民卫生出版社《哈里森内科学手册》(第16版) Dennis L. Kasper 人民卫生出版社《奈特人体生理学彩色图谱》 John T. Hansen Bruce M. Koeppen 原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奈特消化系统疾病彩色图谱》 MartinH.Floch 人民卫生出版社《奈特心脏病学彩色图谱》 Marschall S.Runge E.Magnus Ohman 人民卫生出版社《Netter's Illustrated Human Pathology 》 L. Maximilian Buja Gerhard R. F. Krueger 原著 Frank H. Netter 人民卫生出版社授课章节循环系统总论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数3学时授课时间第七学期授课地点阶梯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叙述呼吸困难、胸痛等常见症状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介绍内科护理是指对内部器官和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专业领域。
在内科护理学中,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和血液等器官或系统发生的疾病。
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以下是针对这些疾病进行的护理措施:高血压高血压是由于血管内膜受损而引起的血压升高,严重的时候容易伤害循环系统、肾脏和大脑等器官。
因此,护理上需要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1.监测血压: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血压,记录并及时报告,以便作出调整。
2.控制饮食:帮助病人控制盐的摄入量,鼓励更多的摄入水果和蔬菜,推荐食用少量的瘦肉和鱼类。
3.做好药物治疗:给予病人合理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ACE抑制剂等,同时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反应。
4.锻炼身体:鼓励病人适量的进行锻炼,如步行、慢跑等,使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
5.安排好生活:帮助病人减轻精神压力,降低紧张情绪,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心绞痛。
病人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下面是针对心绞痛进行的护理措施:1.计算心率:计算病人的心率,若异常则及时记录和报告。
2.确认病人:确定病人的身份、病史、年龄和性别等,采用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等方法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心脏疾病。
3.缩短时间:在病人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努力缩短治疗时间。
通过使用硝酸甘油和其他药物缓解病人的症状,减少血管扩张。
4.观察病情:定期观察病人的情况,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做出相关的护理计划。
5.按医嘱执行: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避免自行停药。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脏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病人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出汗和面色发白等症状。
治疗和护理上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卧椅休息:安排病人卧床静息,尽可能减少活动,避免心脏过度负担。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教案编号:XXX教学科目: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循环系统教学时长: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掌握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
2.学生对于血液动力学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1.课本、幻灯片或电子教案。
2.模拟病例、护理操作示范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的构成有哪些部分?二、讲授(30分钟)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结构: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
-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
2.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
-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
-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4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模拟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2.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和对比。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总结归纳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2.案例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于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份小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板书设计:循环系统-构成: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循环系统的学习主动参与。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课次【开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的状况。
2、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的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护理评估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导入新课5分钟三、进行新课75分钟四、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概要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故又称心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成为主要的死因。
(一)心脏1.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四个瓣膜的位置。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
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的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
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部位心肌。
(四)血管1. 动脉——阻力血管2. 静脉——容量血管3. 毛细血管——功能血管(五)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各自的作用。
二、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技术的特点【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 人口学资料2. 既往史3. 家族史4. 个人生活史5. 用药情况6. 职业环境史(二)身体状况1.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
内科护理学教学案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课次【开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的状况。
2、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的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护理评估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导入新课5分钟三、进行新课75分钟四、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概要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故又称心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成为主要的死因。
(一)心脏1.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四个瓣膜的位置。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
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的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
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部位心肌。
(四)血管1. 动脉——阻力血管2. 静脉——容量血管3. 毛细血管——功能血管(五)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各自的作用。
二、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技术的特点【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 人口学资料2. 既往史3. 家族史4. 个人生活史5. 用药情况6. 职业环境史(二)身体状况1.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
循环系统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分类。
- 了解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及护理要点。
-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措施。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评估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 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操作技能,如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
- 能够有效沟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关爱和同情心。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分类-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2.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的监测- 病情观察与记录- 心理状态评估3.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静脉注射- 心电监护- 心理护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分类,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措施。
3. 角色扮演法:模拟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护理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讲解1.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讲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分类,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讲解生命体征的监测、病情观察与记录、心理状态评估等护理评估方法。
3.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讲解基础护理、静脉注射、心电监护、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四)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模拟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场景。
循环系统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医学教案教学设计
同冠心病预防措施,加强早期 识别和干预。
心力衰竭
疾病概述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 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
治疗方法
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心脏 负荷;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等;严重者需考虑机械通气辅助呼 吸或心脏移植等。
症状表现
• 症状表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因类型而异,包括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等;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包括呼 吸困难、咳嗽、咯血等。
• 治疗方法: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瓣膜修 补术或置换术等。
• 预防措施:对于心律失常,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对于心脏瓣膜病,应积极预防风湿热等感染性 疾病,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诊断方法
血管造影、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有 助于血管肿瘤的诊断。
临床表现
血管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类型和 位置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 胀、皮肤红斑等。
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是 治疗血管肿瘤的主要方法,具体治疗 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淋巴瘤对循环系统影响及诊治方案
淋巴瘤对循环系统影响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动脉、 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
功能
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输送到全 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生理特点
心脏节律性收缩与舒张
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形成血压和 血流。
血管弹性与阻力
血液成分与功能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 。
循环系统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医学教 案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依据。
病
3.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护理诊
断、措施及依据。
问:心绞痛要怎么缓解?; 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 提问的方式引导学
学习循环系统相关疾病的主要 油后可缓解;
生思考;拓展生活常
病因
分小组讨论。
识。
拓展循环系统相关知识。
记录知识点
8、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看学生心绞痛的常⻅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要 点常用护理诊断、措施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0 分钟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介绍心前区疼痛常⻅的疾病 记录:心绞痛
引导学生手、眼、脑
急性心肌梗死
协同作用,增强学习
急性心包炎
效率。
1.心绞痛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 记录知识点,使更加深 把学生当成学习的
点
刻;
主体,引导积极思
2.心绞痛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 拓展梗阻性肥厚性心肌 考。
9、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10、教学反思:
2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心前区疼痛 2、教学目标 了解心前区疼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熟悉心前区疼痛的实验室改变, 熟悉心前区疼痛的治疗要点。 掌握阿斯综合征级血流特点. 3、教学重点 心前区疼痛常⻅病因及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4、教学难点: 心绞痛特点。 5、课程思政:
树立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5 分钟
6、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7、教学过程
环节一:前课复习
教师活动
力性呼吸困难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统相关的知识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教案标题:循环系统护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2.掌握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
3.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血液的循环过程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高血压护理-冠心病护理-心力衰竭护理3.护理实践技能训练-测量血压和心率-观察和记录心电图变化-插入外周静脉导管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讨论不同疾病的护理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
3.护理操作指导法:通过示范和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血压、心率测量等护理操作。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循环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吗?”2.介绍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包括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血液的循环过程。
3.案例分析:以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为例,讨论这些疾病的护理要点,如饮食控制、药物管理等。
4.护理操作指导:示范和实践测量血压和心率、观察和记录心电图变化、插入外周静脉导管等护理操作。
5.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提醒学生需要继续加强护理实践技能训练。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包括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的图示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操作指导。
2.案例分析资料: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病例,供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3.护理设备:包括血压计、心电图仪等,供学生进行护理操作指导实践。
评估方法: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循环系统构造和功能、常见疾病护理要点的理解和提问情况进行评估。
2.护理操作考核:通过对学生进行血压测量、心率测量等护理操作的考核,评估他们的实践技能。
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案例分析和护理操作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在使用护理设备进行实践操作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并进行正确的操作指导。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及其临床表现。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和重要护理要点。
4.培养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0分钟)(1)心脏的结构与功能;(2)血管的结构与功能;(3)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2.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及其临床表现(40分钟)(1)冠心病: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2)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3)心力衰竭: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4)心肌梗死: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3.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和重要护理要点(40分钟)(1)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和重要护理要点;(2)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和重要护理要点;(3)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和重要护理要点;(4)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和重要护理要点。
4.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操作技能培训(50分钟)(1)测量血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心电图监测仪的使用和操作说明;(3)心脏按摩的操作要点;(4)心血管急救的护理操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教法:通过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及其临床表现,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交流教法:在讲解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和重要护理要点时,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操作演示教法:通过操作演示,培训学生测量血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心电图监测仪的操作说明,心脏按摩的操作要点,以及心血管急救的护理操作。
四、教具和教材:1.教具:心脏模型、血管模型、测量血压仪、心电图监测仪。
2.教材:《内科护理学教材》、《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学》。
五、教学过程:1.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0分钟)(1)讲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心脏的位置、心房和心室、心脏的收缩与舒张等。
(2)讲解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内科护理学教案设计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教案设计循环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疾病等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针对不同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监测病情、协助医生进行治疗等。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视和关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提高对病人的关怀能力。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病因及症状介绍。
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3.不同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提出“循环系统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2.知识讲解(30分钟)a.分类、病因及症状介绍:-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动脉疾病:动脉硬化和动脉瘤等。
b.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介绍。
3.护理干预措施(40分钟)a.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协助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管理心脏病病人的饮食和运动。
b.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血压情况。
-提醒病人按时服药。
-帮助病人调整生活习惯,如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
c.动脉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病情,如血压、水肿等。
-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
-教育病人避免过度用力。
4.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提供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所学的循环系统疾病知识,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手段:1. PowerPoint演示。
2.课堂讨论。
3.案例分析。
五、教学资源:1.讲义/教材。
2. PowerPoint演示。
3.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
2.对案例分析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课后考试成绩。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一)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9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过 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5月6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病例分析、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3、掌握: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难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小结
心律失常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表现,其内容较多且难度大。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因此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电图非常重要。为顺利通过护考及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循环系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能。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能够运用护理技能进行循环系统患者的护理。
能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沟通。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关注和热爱护理工作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2.1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2.2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2.3 循环系统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3 实践操作法演示循环系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能。
学生分组练习,巩固护理技能。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应用能力。
4.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内科护理学》教材,用于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2 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信息和护理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掌握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提高课堂参与度。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
5、掌握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重点及难点:1、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2、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复习导入
第三节心力衰竭
一、慢性心力衰竭
1、心力衰竭和广义的心功能不全的概念与区别
2、病因:详细讲解
(1)最常见的基本病因是缺血性心脏病,重点讲解心脏负荷
湖州师院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 程
内科护理学
任 课 教 师
张明梅
教 学 单 元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数
2学时
授 课 日 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2、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类(诊断)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心力衰竭(1)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数
2学时
授 课 日 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衰的定义、分类,理解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了解发病机制
2、掌握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基础和心功能分级
3、理解慢性心衰的处理原则,理解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的合理应用
3、护理评估:呼吸困难的急缓、时间、特点、严重程度及体征
4、常用的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并制定护理措施
(二)心源性水肿:重点讲解
1、水肿的特点、常见病因及产生机制
2、护理评估:水肿的观察要点
3、常用的护理诊断:体液过多,制定完整的护理措施
内科护理_学教学案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_学教学案循环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并掌握其症状、诊断与治疗。
3.掌握护理常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3.护理常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一个真实的病例,引起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兴趣和关注。
2.理论讲解:(1)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解剖结构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包括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废物,维护体液平衡等。
通过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后面的疾病介绍做铺垫。
(2)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及其症状、诊断与治疗:-高血压: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
诊断依靠血压测量,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冠心病: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
诊断依靠心电图、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力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等。
诊断依靠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等。
-心律失常:症状包括心悸、心慌等。
诊断依靠心电图等检查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电复律等。
3.护理实践:(1)护理常规: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合理饮食等。
(2)观察要点: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3)护理措施:保持患者体位舒适,检查心肺听诊,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给药等。
四、教学评价: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问答题或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价教学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并掌握其症状、诊断与治疗。
通过护理实践环节,学生也能初步掌握护理常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可能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了解不深入,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对循环系统疾病的理解和护理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课次【开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得】1、了解: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得状况。
2、理解: 循环系统得解剖与生理概要。
3、掌握: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评估得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得结构与功能、护理评估难点: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得护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导入新课5分钟三、进行新课75分钟四、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一、循环系统得解剖结构与生理概要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与血管病,故又称心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我国得常见病,成为主要得死因。
(一)心脏1、心脏得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四个瓣膜得位置。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得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与普肯耶纤维。
(三)心脏得血液供应:营养心脏得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
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与回旋支。
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得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得血液供应。
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得后1/3部位心肌。
(四)血管1、动脉——阻力血管2、静脉——容量血管3、毛细血管——功能血管(五)调节循环系统得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各自得作用。
二、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技术得特点【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人口学资料2、既往史3、家族史4、个人生活史5、用药情况6、职业环境史(二)身体状况1、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常见得早期症状,左心功能不全得典型表现。
表现形式:①劳力性呼吸困难②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③端坐呼吸④急性肺水肿2、心源性水肿:主要见于右心衰竭。
其她:大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机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钠水潴留,静脉淤血→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临床特征:①坠积性水肿,即首先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②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③对称性,凹陷性,上行性,严重可伴有胸水、腹水。
3、胸痛:常见原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等。
注意疼痛特点得区别。
4、心悸: 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得感觉。
心悸原因:(1)心律失常:最常见得病因(2)心脏搏动增强:①生理性: 剧烈活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后,应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肾上腺素、甲状腺片等②病理性: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她引起心排血量增加得疾病:甲亢、发热、贫血(3)心脏神经官能症(4)更年期综合征5、晕厥:就是由于一时性广泛脑供血不足所引起得突然而短暂得可逆性意识丧失。
可以毫无预兆性地发生,也可有全身不适、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先兆症状。
一般数分钟后可自然苏醒,无后遗症。
心源性晕厥:(1)由于心排血量突然减少、中断引起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得突然而短暂得可逆性意识丧失。
(2)伴发房室传导阻滞得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3)病因:①心律失常:最常见得原因②心脏瓣膜病③心肌梗死④肥厚型心肌病⑤其她(4)表现:发作前可有头晕、眩晕、恶心、上腹不适、面色苍白、肢体发软、坐立不安、焦虑。
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清醒后较紧张,全身乏力。
(三)实验室及其她检查完整得心血管疾病得诊断包括三个方面1、病因诊断:放在首位,就是对致病因子及其所引起得疾病得诊断2、病理解剖诊断:就是对病变部位、范围、性质以及组织结构改变得诊断3、病理生理诊断:就是对疾病引起得功能改变得诊断,如心衰、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疾病诊断举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扩大;心房颤动;左心房衰竭(四)心理社会资料【巩固新课、课堂小结】1、重点掌握:循环系统得护理评估。
2、熟悉: 循环系统疾病得结构与功能。
【课后作业】循环系统得常见症状与体征有哪些?【预习】第一节循环系统概述(二)【课后记】循环系统疾病常见得症状体征就是本节课得重点,也就是难点,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分析血液循环得有关知识,引出心源性呼吸困难得表现形式与心源性水肿得特点。
并强化记忆,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让学生掌握了护考得考点与考题形式。
第十八课次【开课时间】2011年4月22日星期五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二)【教学目得】1、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得护理计划与目标。
2、理解:循环系统疾病得护理诊断。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措施。
难点: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措施。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复习旧课5分钟1、循环系统疾病得身体状况评估措施有哪些?三、导入新课5分钟四、进行新课70分钟五、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概述(二)【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氧得供需失调有关。
3、焦虑与呼吸困难影响到病人得日常生活及睡眠,病情呈加重趋势有关。
4、体液过多与钠水潴留及体循环淤血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危险与水肿部位循环改变、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6、心输出量减少与各种心律失常有关。
7、有受伤得危险与晕厥发作有关。
【护理措施】1、心源性呼吸困难:(1)休息与体位:①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②急性左心衰:两腿下垂坐位(2)给氧:(3)遵医嘱用药:控制输液速度(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5)确定活动量与持续时间:(6)协助与指导病人生活自理2、心源性水肿:(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下肢抬高;伴胸水或腹水得病人宜采取半卧位。
(2)饮食护理:(3)病情监测:水肿部位、范围,测体重、腹围;必要时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4)用药护理:利尿剂得效果及不良反应(5)保护皮肤:3、心前区疼痛得护理(1)指导病人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2)密切监测病情及心电图改变。
(3)遵医嘱吸氧用药。
4、心悸:(1)休息:良性心律失常—适当活动与休息;严重心律失常—绝对卧床休息,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2)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摄入剌激性食物、饮浓茶、咖啡,戒烟酒。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就是心率、心律变化。
心律失常得听诊不应少于1分钟。
(4)消除焦虑情绪。
5、晕厥:发作时处理:立即平卧,将头放低,脚略抬高,同时松解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用手指掐人中;给苏醒后得患者饮糖水、热茶等热饮料、给氧气吸入、遵医嘱给药:阿托品、异丙肾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配合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密切观察患者得血压、心律、心率、呼吸情况。
【巩固新课、课堂小结】1、重点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措施。
2、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诊断。
【课后作业】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得护理措施有哪些?【预习】第二节心力衰竭病人得护理(一)【课后记】在备课时,将所涉及血液循环得解剖、生理知识溶于课堂中,认真讲解,使学生明白打好基础,再进行本节课知识得学习。
这样由浅入深讲解,注意渗透知识点,主要利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得重难点。
第十九课次【开课时间】2011年4月27日星期三1~2节【开课班级】高职护理1857、1858班【开课课题】第二节心力衰竭病人得护理(一)【教学目得】1、了解:心力衰竭得定义。
2、理解:心力衰竭得病因及发病机理。
3、掌握:心力衰竭得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治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重难点】重点:心力衰竭得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治要点。
难点:心力衰竭得病因及发病机理。
【教具教参】《内科护理》胡月琴、章正福东南大学出版社第2版《内科护理学》尢黎明人卫出版第六版《2016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出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二、复习旧课5分钟1、心源性水肿得护理措施有哪些?2、心前区疼痛得护理措施有哪些?三、导入新课5分钟四、进行新课70分钟五、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教学内容】第二节心力衰竭病人得护理(一)【定义】亦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得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与(或)体循环淤血表现得一种综合征。
【分类】1、按其发生得急缓:分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以后者居多。
2、按其发生得部位:分左心衰竭、右心衰竭与全心衰竭。
3、按其性质:分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2、心脏负荷过重:前负荷过重(心瓣膜反流性疾病等) 后负荷过重(高血压等)(二)诱因:1、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2、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3、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劳累过度、情绪激动;4、妊娠与分娩;5、血容量增加:如输液过快过多;6、其她:治疗不当、合并甲亢或贫血。
(三)发病机制左心衰竭左心压力增高→肺循环淤血心排量减少;右心衰竭右心压力增高→体循环淤血【护理评估】1、健康史:基本病因;诱发因素。
2、身体状况(1)左心衰竭以肺淤血与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1)症状: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早期症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典型表现);端坐呼吸(反映心衰程度)②咳嗽、咳痰与咯血: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半卧位减轻③心排量降低:疲倦、头晕、乏力、心悸、尿少2)体征:①肺部湿啰音:多在两肺底,随体位改②心率快③舒张期奔马律(心尖部)④发绀(2)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表现为主1)症状:消化道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2)体征:①一般体征:水肿、颈静脉征、肝肿大与压痛、发绀②心脏体征:心率增快,右心增大,心前区抬举性搏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③颈静脉征:颈静脉充盈、怒张,搏动增强;肝颈返流征阳性(3)全心衰竭:左心衰表现+右心衰表现(4)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分级体力活动心衰症状症状缓解方式休息活动Ⅰ级不受限无日常活动不出现Ⅱ级轻度受限无一般日常活动即出现休息后很快缓解Ⅲ级明显受限无轻于日常休息长时间后缓解Ⅳ级不能从事任何活动有稍活动后明显加重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注:心衰症状指心悸、气短、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