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道之行也-部编版八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引学

导入新课: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有了这番关于“大同社会”的言论。“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例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天朝田亩制度》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大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展示学习目标

二、前置先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三、释疑导学。

(一)学生展示

1.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

男有分.谋闭而不兴.货恶.其弃于地也

2.请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试读课文: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货恶其弃于地也③是故谋闭而不兴3.重点词。

(二)教师引导,精讲点拨,释疑解难

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文章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有归”。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文中哪些句子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情形?

明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句话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三、运用活学:

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明确: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明确:各抒己见,言之成理。教师明确: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4.熟读背诵。

四、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顶尖课课练》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