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和靶向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共3篇

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共3篇

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共3篇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1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中一种特殊类型,它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蛋白质。

由于这种乳腺癌不表达这些生长因子受体,因此无法受到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以及HER2抑制剂等的治疗。

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更加困难,治疗效果也较低,而放射治疗则被提出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三阴乳腺癌的特点是患者常年轻化,肿瘤病理学类型常以高度恶性病理为主,虽然三阴癌病理形态多样性大,但是病理学特征普遍具有增殖高、渗透性强等特征,生物学行为比泌乳管癌和滋兰氏乳腺癌侵袭性强,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而且早期症状难以察觉,患者往往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因此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

对于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放射治疗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较为广泛的应用方式是术后放射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消灭难以明显的肿瘤细胞,防止癌细胞复发,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的效果来自其能够直接破坏肿瘤细胞,防止其再次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放疗可以减少病灶残留,增加转移灶消失,可以减少后期的复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也是放射治疗的优势之一。

同时,放射治疗还有像对付三阴乳腺癌的一些手段,如非常常见的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通过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抑制肿瘤,并降低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注意到患者的肺功能,控制辐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尽可能保护患者的组织、器官健康,使患者不仅仅是一次性治疗,更是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长期积极影响,让患者在治疗后仍旧可以拥有好的生活质量。

放疗质量好,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来说,放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消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复发,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论文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论文

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摘要】受体三阴性乳腺癌是指er、pr和her 2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是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这类乳腺癌具有相似的特征、极高的同源性,组织分化往往较差,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有较高的一致性,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lity gene- 1 br ca1)相关性乳腺癌具有许多相似性。

目前乳腺癌治疗指南没有针对这一亚群推荐治疗方案,临床上仍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局部复发早、进展快、远处转移率较高、生存期短。

而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 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640- 02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包含有多种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特征各不相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对治疗的反应不同,其预后结果也不一样。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乳腺癌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于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据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

根据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类:(1)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2)her-2受体阳性的肿瘤;(3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受体均阴性的肿瘤,也称为受体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perou等〔1〕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根据乳腺癌表达的基因谱进行分类:(1)iuminal a型(乳腺导管腔上皮细胞);(2)luminal b型;(3)her2过表达型;(4)normal-like型(正常乳腺基因表达);(5)basal-1ike型(基底细胞样)。

晚期三阴型乳腺癌精准治疗药物应用进展

晚期三阴型乳腺癌精准治疗药物应用进展

晚期三阴型乳腺癌精准治疗药物应用进展夏云霞1,何方1,令晓玲21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摘要:三阴型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个分子亚型,其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出现内脏转移和脑转移,复发率高,异质性强。

晚期TNBC(aTNBC)患者生存期短,整体生存率差,因缺乏相应的靶点,化疗是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近年随着特殊靶点的发现及靶向、免疫和抗体偶联药物的发明,精准治疗药物被逐渐应用于aTNBC的治疗中,其有特异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特点。

靶向治疗药物通过作用于特定的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治疗精准,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小,但适应人群有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发挥抗癌功能,作用持续时间长,相对于靶向治疗来说,适应人群更广,不良反应同样较轻,但会出现一些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且杀伤肿瘤细胞速度慢。

以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性药物为基础的抗体偶联药物,具有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了传统化疗所造成的毒副反应,但同样有适宜人群的限制,且治疗费用昂贵。

尽管上述不同种类的药物用于aTNBC时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由于TNBC的异质性及多数患者缺乏持久的反应,联合药物治疗也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乳腺癌;三阴型乳腺癌;靶向疗法;靶向抗肿瘤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2.024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2-0096-07三阴型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BC),常见于年轻和肥胖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1],占BC的15%~20%,多数患者在诊断后的1~2年内复发[2]。

TNBC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复发率高的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异质性,5年存活率仅约30%[2]。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的一种亚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阴性乳腺癌的定义、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

一、定义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这意味着患者的肿瘤细胞对于常规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

二、特征1. 年龄和种族:三阴性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女性。

2. 病理特征:肿瘤组织呈高度恶性特征,常伴有高度细胞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3. 临床表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症状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似,如乳房肿块、皮肤凹陷、乳房疼痛等。

三、诊断1.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情况。

2. 组织学检查:通过乳腺穿刺或活检,获取乳腺癌组织样本,进一步确定其亚型。

四、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根治手术是首选,通常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术。

对于肿瘤较大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常结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放疗:手术后常联合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3.化疗:化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常采用多药联合化疗,如TC(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方案。

4.新辅助治疗:针对肿瘤较大或转移较多的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5.靶向治疗:尽管HER2阴性,但有一些患者可被转化为HER2阳性,从而受益于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

五、预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常伴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短期内的转移风险。

然而,对于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总结中,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与其他亚型不同。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1)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1)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钱欢


肿瘤一科

目录
三阴型乳癌概述 三阴型乳癌临床特点 三阴型乳癌治疗进展与方向
三阴型乳癌2011年St Gallen共识乳腺癌亚型
亚型
定义
Luminal A型 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14%)
Luminal B型
Luminal B(HER2阴性),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高表达(≥14%)
TNBC不同化疗方案之间的疗效比较
TAC vs FAC
AC→T vs AT→T
铂类化疗药在TNBC中的意义
TNBC
BRCA1突变
双链DNA断裂修复
铂类 修复断裂双链D向
铂类相关临床试验

NCT00483223试验
单药顺铂一线化疗 方案

ISRCTN97330959试验
Outcome in TNBC
pCR=67%
pCR=40%; ORR=86%
pCR=22%
pCR=34%, OS @ 5yr=55%, OS greater with cis vs carbo pCR=40%
II (n=36) Metastatic II (n=65) Metastatic
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 和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 为和临床病理特征
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 女性
TNBC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为侵袭性 病程; 2.远处转移风险较高, 内脏转移几率较骨转 移高, 3.脑转移几率也较高, 预后较差,死亡风险较 高。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三阴型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

过去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手术治疗:传统上,三阴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的应用,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化疗是三阴型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近年来,新药研发和化疗方案的优化使得化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添加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以及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等。

靶向治疗: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特定基因突变和分子靶点,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如抗HER-2药物、EGFR抑制剂、BRCA1/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可以达到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

在三阴型乳腺癌中,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联合治疗: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联合治疗成为了三阴型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例如,手术联合化疗、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等,可以综合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三阴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测治疗效果,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开展临床试验和其他研究项目,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

传统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新治疗方法的探索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和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

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其他类型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流行病学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临床,并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受体情况分出的一个乳腺癌亚型。

多项研究表明,其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

Carey等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下非洲裔美国妇女的发病率甚至可达39%,白色人种则仅为16%,绝经后非洲裔美国妇女为14%。

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类型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几率较骨转移高,脑转移几率也较高。

虽然Dent等的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其预后仍较差,死亡风险较高。

Kandel等的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肿瘤大小为2 cm,50%有淋巴结转移。

对病理特征分析发现,此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c-ki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5/6、17也多为阳性。

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些临床特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基底样乳腺癌。

但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底样乳腺癌的一个亚型,二者不完全同义,不能完全互换。

BRCA1相关性乳腺癌也有上述一些表型和分子病理特征,多数学者认为其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有研究表明,80%~90%的BRCA1相关性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但BRCA1基因突变为何会导致基底样表型肿瘤还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功能缺失有关。

BRCA1基因已经成为研究的靶点之一,目前已经开始了针对此靶点的相关研究。

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有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因此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进行。

乳腺癌三阴早期治疗方案

乳腺癌三阴早期治疗方案

摘要: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点。

本文针对乳腺癌三阴早期,从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方面,探讨综合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引言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

TNBC约占乳腺癌的15%-20%,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复发率高、对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等特点。

因此,针对TNBC的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乳腺癌根治术:适用于早期TNBC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包括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等。

(2)乳腺癌保乳术:适用于肿瘤较小、位于乳房外上象限、无远处转移的早期TNBC患者,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乳腺组织,保留乳房。

2. 化疗治疗(1)新辅助化疗:在手术前进行化疗,旨在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常用的化疗方案有:1)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等)+紫杉类药物(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等)。

2)蒽环类药物+卡铂:如蒽环类药物+卡铂。

(2)辅助化疗:在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化疗,旨在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

化疗方案与新辅助化疗类似。

3. 靶向治疗TNBC对靶向治疗不敏感,目前尚无针对TNBC的靶向治疗药物。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以下靶向治疗药物在TNBC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1)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如T-DM1。

(2)抗PD-1/PD-L1抗体:如帕博利珠单抗、尼伏单抗等。

4. 内分泌治疗TNBC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因此,内分泌治疗在TNBC治疗中的应用有限。

三、综合治疗方案针对TNBC的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1.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其特征是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在临床上占比较小,但其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不敏感性使其治疗和预后更为复杂和严峻。

本文将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病理特征1. 组织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多样,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乳腺癌等,并伴有高度异质性。

其细胞学表现为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像增多、细胞外基质增多等特点,表现为高度侵袭性生长,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2. 分子生物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不表达ER、PR和HER2,此外还存在一些与BRCA1基因突变相关的分子改变,如p53突变、基因组不稳定等,这些分子改变使得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遗传易感性以及较高的恶性程度。

3. 免疫组化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不表达ER、PR和HER2蛋白,这一特征使得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失效,限制了治疗选择的范围。

二、临床预后1. 预后不良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差。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常年龄较轻,且病情发展迅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三阴性乳腺癌不宜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限制了治疗手段,使得治疗效果较差。

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使得其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不一,因此预后较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更差。

2. 个体化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分子异质性,临床上建议将个体化治疗纳入临床实践中。

对于BRCA1突变患者,PARP抑制剂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表达PD-L1的患者,免疫治疗也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仍在研究中,研究针对其他分子标志物的靶向药物也可能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新选择。

3. 强化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差,临床上通常采取较强的化疗方案来控制病情。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

这种乳腺癌亚型对目前主流的乳腺癌治疗手段,如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反应较差,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棘手的乳腺癌亚型。

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遗传突变和基因突变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此外,年龄、家族史、乳腺密度、肥胖、早经、晚育、未生育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者患上三阴性乳腺癌的风险。

有研究指出,三阴性乳腺癌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确切的原因尚需更多的研究来阐明。

三阴性乳腺癌较为常见的临床特征是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较多和较高的复发率。

由于其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有限。

手术切除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常常伴随着较高的复发率。

因此,术后综合治疗策略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目前,化疗被认为是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控制和消灭肿瘤。

然而,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异质性,化疗的疗效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一些患者则对化疗药物耐药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化疗中,个体化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寻找能够有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

一些早期的研究已经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其潜力。

除了化疗和免疫治疗,放射治疗也是三阴性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靶向肿瘤区域释放高能量射线,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复发的风险。

然而,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来说,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疗效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

总体来说,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比较复杂且难治的乳腺癌亚型。

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和靶向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和靶向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和靶向治疗进展摘要】三阴乳腺癌(TNB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目前尚没有针对TNBC的标准治疗方法。

近年来在TNBC的流行病学、分子特征、化学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但TNBC患者预后仍很差,所以对TNBC靶向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综述TNBC的特点及其靶向治疗现状,希望能够提高对TNBC靶向治疗的认识。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389011三阴性乳腺癌的由来根据cDNA微阵列技术Perou[1,2]等将乳腺癌分为5个亚型(1)normal breast like,(2)luminal A,(3)luminalB,(4)HER positive/ER negative和(5)bas al like。

最后一种类型的特征是特异性表达CK5,CK6和表皮生长因子,CK14,CK8/CK18,P63,P cadherin,vime nin,c Kit和其它生长因子例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三阴性乳腺癌是临床上基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PR、HE R2的结果为阴性而命名的。

三阴性乳腺癌大多数基因表达特征与基底样乳腺癌同,而basal like也大多不表达ER、PR、HER2,二者有重叠性,也有很多相似点但不能完全互换。

2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TNBC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为,TNBC好发于初潮及足月怀孕年龄早、哺乳期短及在哺乳期使用抑制泌乳的药物、高体重指数及腰臀比,特别是绝经前女性;病理特征为,TNBC主要表现为高分级、高表达VEGF和 P53的特征;具有早期复发率高、远处转移率高、预后差、生存期短等特点。

TNBC远处转移部位为脑,肝脏,骨等,并且内脏转移率较骨转移高。

TNB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很高。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一、综述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作为其中的一个亚型,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缺乏靶向治疗方法,一直以来都是乳腺癌研究和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深入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是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的表达,这使得其治疗选择相对局限,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对其效果不佳。

三阴性乳腺癌通常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较差的预后,对病人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研究新的治疗策略和提高早期识别率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病理学研究转向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变异和信号通路异常。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三阴性乳腺癌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虽然面临挑战,但在全球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要想真正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状况,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多的临床试验。

我们期待在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

1. 乳腺癌的概述及发病率。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

在乳腺癌的分类中,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由于其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晚婚晚育、长期压力过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新型药物治疗进展PPT

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新型药物治疗进展PPT
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新型 药物治疗进展PPT
01
02
03
04
TNBC的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基底样细胞型的特性
帕博利珠单抗的疗效
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TNBC的疗效欠佳,未能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期。
阿维鲁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的效果
阿维鲁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的单药治疗同样对TNBC的疗效有限。
其他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KN046 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 晚期TNBC患者,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
mTNBC的ADC药物研究进展
靶向HER-2的ADC治疗药物
T-DXd药物介绍
T-DXd是一种新型的抗体偶联药物 ,由新型DNA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 DXd、人源化抗HER2免疫球蛋白 G1抗体和可裂解的四肽连接子组成 。
ICIs单药治疗的效果
01
02
03
帕博利珠单抗的疗效
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 TNBC 的疗效欠佳 ,未显著改善总生存期。
阿维鲁单抗的效果
阿维鲁单抗作为 ICIs 单药治疗 TNBC 的疗 效同样有限。
其他ICIs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他如阿替利珠单抗、阿特珠单抗等ICIs单 药治疗mTNBC的疗效也提示有限。
ADC药物如T-DXd和戈沙妥珠单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
感谢观看
间充质样干细胞型的特性
1
帕博利珠单抗的疗效
帕博利珠单抗作为ICIs单药治疗,并未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期。
2
阿维鲁单抗的效果
阿维鲁单抗作为ICIs单药治疗,同样提示其对于mTNBC的疗效有限。
3
其他免疫治疗药物的效果
其他如阿替利珠单抗、阿特珠单抗等ICIs单药治疗mTNBC的疗效也显示有限。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二)2024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二)2024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三阴型乳腺癌更是其一种亚型。

三阴型乳腺癌常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易转移的特点,且缺乏目前可用的靶向治疗手段。

因此,寻找并改善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成为医学界的研究重点。

正文:1. 免疫治疗的应用:- 肿瘤免疫疗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肿瘤领域,近年来在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PD-L1和PD-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应用于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潜在的协同效应。

- CAR-T细胞疗法也被探索用于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2. 新一代化疗药物的研发:- 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特异性的化学药物被积极研发,如类似紫杉醇的新一代微管抑制剂,表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小的毒副作用。

- PARP抑制剂能够引起三阴型乳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缺陷策略的死亡,已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某种程度的治疗效果。

- HER2靶向药物和WEE1抑制剂也被研究用于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但仍需更多实验和临床数据的支持。

3. 放疗和手术治疗的改进:- 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放疗方案被进一步优化,如加强剂量辐射治疗和放疗前后的化疗联合,显示出提高生存率和无复发率的趋势。

- 许多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采用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重建技术来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的一部分。

- 新技术如冷冻切割辅助手术等也在手术治疗中逐渐应用,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4. 综合治疗策略的发展:-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和手术等的结合,作为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已经逐渐被广泛接受。

- 通过综合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肿瘤的体积,控制细胞增殖,降低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5.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前景:- 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使医生能够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什么是三阴乳腺癌别恐慌并非无药可救

什么是三阴乳腺癌别恐慌并非无药可救

什么是三阴乳腺癌别恐慌并非无药可救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三阴乳腺癌是其中的一种亚型。

它的名字来源于它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三阴乳腺癌较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更为罕见,但它的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三阴乳腺癌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希望能提供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这一疾病的正确认识。

一、三阴乳腺癌的特点与诊断方法1. 三阴乳腺癌的特点三阴乳腺癌通常在较年轻的女性中出现,与BRCA1基因突变有密切关联。

它的生长速度较快,蔓延和转移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较其他乳腺癌亚型更具侵袭性。

2. 诊断方法三阴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与其他乳腺癌类型相似,包括肿块自检、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透视)、乳腺超声波、乳腺核磁共振等。

对可疑的乳腺肿块或异常变化进行活检检查则是确诊三阴乳腺癌的关键一步。

二、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手术是三阴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乳房全切除(mastectomy)和乳房保留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肿瘤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

2. 放疗放疗是三阴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提高治疗效果。

放疗方式一般包括整体乳房放疗和区域淋巴结放疗。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系统治疗。

这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化疗方案一般由多种药物组合使用,以最大限度地杀死乳腺癌细胞。

内分泌治疗主要针对那些表达雌激素受体的三阴乳腺癌,这包括使用抗雌激素药物或抑制雌激素合成的药物。

靶向治疗则针对表达异常HER2的患者,通过使用抗HER2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逐渐展现出巨大潜力。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相应的靶点,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复发率高,治疗效果较差。

本研究对近几年来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字]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大剂量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近几年发现的预后较差的一类乳腺癌,其ER、PR、HER-2三者均为阴性表达,常表达CK5/6,过量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Perou等[1]首先对其定义,其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预后较差,有较高的内脏转移率、脑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2],好发于绝经前妇女,其在乳腺癌的比例,各文献报道略有不同,但总体约在10%~20%[3-8]之内,被认为是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1 临床病理三阴性乳腺癌是侵袭能力强的初级乳腺癌,分期较晚、恶性程度高、推挤性边缘、Nottingham分级较晚、远处转移常见、预后较差、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低[7,10],组织学分级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所占的比例高,原发灶的体积大,还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较多,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大,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高,具有高增殖性特征,预后较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

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类型几乎均为导管癌,还有纯小叶癌、混合癌及髓样癌,以髓样癌预后较好,组织学分级较高;肿瘤细胞多表达basal细胞角蛋白(CK5/6、CK17)、P2cadherin、EGFR和P53,较少表达雄激素受体(AR)、E2cadherin、cyclinD;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期均显著降低;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较早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内脏转移率高于骨转移,易发生脊髓、脑膜、脑、肝和肺转移,可能有独特的转移机制。

相对于其他类型乳腺癌,其发病年龄低,并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发现时TNM分期较其他乳腺癌分期晚。

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进展

免疫疗法的新发展
免疫疗法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疗法 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PD-1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 法等新型免疫疗法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具有副作用小、疗 效持久等优点。然而,免疫疗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免疫反应过度或免 疫逃逸等。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情况。
心理压力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面临较大的心 理压力,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 段,预后较差,容易产生焦虑、
抑郁等情绪。
经济负担
治疗三阴性乳腺癌通常需要采用多 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 等,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家庭带 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社交障碍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频繁就医,影 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由于病情 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卑、社交 障碍等问题。
细胞治疗。
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
1 2
化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
将传统的化疗药物与新型靶向药物联合使用,以 提高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
探索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增强免疫反 应并提高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3
不同治疗方式的交替或序贯使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交替或序贯使 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首选方法,通过切 除肿瘤组织以减小肿瘤体积,降低复发风险。
手术方式包括全乳切除术和保乳手术,具体选择应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
手术切除后,患者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 ,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并降低复发风险。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现状及新进展一、概述三阴性乳腺癌,作为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近年来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得名于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使得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对其效果有限。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一直是乳腺癌领域的难题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从传统的化疗,到新兴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这些治疗手段不仅提高了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以及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都使得治疗方案的制定变得复杂而困难。

深入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优化治疗方案,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1.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定义与特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简称TNBC)是指一类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其癌组织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表现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病理特征。

这类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8,因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而备受医学界的关注。

TNBC具有多个鲜明的特点。

其发病年龄相对较低,多发生于绝经前的年轻女性,尤其是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非洲裔美国妇女。

TNBC的侵袭性较强,病程多呈现为一种快速进展的态势,导致其远处转移的风险显著增高。

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更容易发生内脏转移,如肺部和肝部,而骨转移相对较少。

TNBC的细胞增殖比例较高,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使得其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

更为棘手的是,由于TNBC的ER、PR和Her2均为阴性,使得它对于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均不敏感。

这意味着传统的乳腺癌治疗手段在TNBC患者中的效果有限,大大增加了治疗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和靶向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4-03-24T15:37:11.733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作者: 赵苗苗1蒋健骏1王亚楠1刘海鹏2,3陈晓2,3通讯 作者
[导读] 另外,TNBC早期脑转移发生率高,这使患者的生存率更低而死亡率更高,因此,还需要评估新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作 用。
赵苗苗1蒋健骏1王亚楠1刘海鹏2,3陈晓2,3通讯作者 1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甘肃730030; 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三科兰州甘肃730030; 3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兰州甘肃730030 【摘要】 三阴乳腺癌(TNB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目前尚没有针对TNBC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在TNBC的流行病学、分子特
征、化学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但TNBC患者预后仍很差,所以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BC靶向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 TNBC的特点及其靶向治疗现状,希望能够提高对TNBC靶向治疗的认识。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 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389 01 1三阴性乳腺癌的由来 根据cDNA微阵列技术Perou[1,2]等将乳腺癌分为5个亚型(1)normal breast like,(2)luminal A,(3)luminalB, (4)HER positive/ER negative和(5)bas al like。最后一种类型的特征是特异性表达CK5,CK6和表皮生长因子,CK14,CK8/CK18, P63,P cadherin,vime nin,c Kit和其它生长因子例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三阴性乳腺癌是临床上基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 PR、HE R2的结果为阴性而命名的。三阴性乳腺癌大多数基因表达特征与基底样乳腺癌同,而basal like也大多不表达ER、PR、 HER2,二者有重叠性,也有很多相似点但不能完全互换。 2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 TNBC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特征为,TNBC好发于初潮及足月怀孕年龄 早、哺乳期短及在哺乳期使用抑制泌乳的药物、高体重指数及腰臀比,特别是绝经前女性;病理特征为,TNBC主要表现为高分级、高表达 VEGF和 P53的特征;具有早期复发率高、远处转移率高、预后差、生存期短等特点。TNBC远处转移部位为脑,肝脏,骨等,并且内脏转 移率较骨转移高。TNB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很高。但有肿瘤残余的TNBC患者预后不佳,约30%TNBC终会复 发转移,而转移性TNBC患者如果仅接受化疗,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4个月。所以需要寻找针对TNBC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 法,关于治疗TNBC靶向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 3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治疗。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阻断 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转导,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主要有: (1)DNA损伤修复阻断剂,如ADP 核糖聚合酶(PARP1)阻断剂;(2)细胞表面受体,如EGFR、C Kit;(3)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抑制剂(4)Src激酶抑制剂。 3 1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是一种DNA修复酶,与BRCA1一样在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RCA1突变的细胞 对PARP的抑制剂(PARP1)更加敏感,使用PARP1能阻止BRCA1和BRCA2修复受损的双链DNA,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细胞凋亡。因为大多 数TNBC患者存在BRCA1基因突变,因此PARP1可能成为TNBC新的治疗手段。 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报道了关于PARP抑制剂olaparib用于BRCA1/2基因突变的乳腺癌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3]。27 例患者用药前均已确定为BRCA1/2基因突变,患者分高低剂量两组,高剂量组为Ⅰ期临床试验中口服给药400mg每日2次的患者,低剂量 组为患者口服给药100mg每日2次。疗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两组的治疗反应率为:高剂量组为41%,低剂量组为 22%。Olaparib口服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多数为1 2级毒性反应:乏力9例、恶心7例、呕吐4例、贫血1例,只有5例为3级以上毒性反 应。研究提示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PARP1联合铂类治疗与单一化疗相比显著提高生存率。 lniparib(BSI—201)Ⅲ期临床研究,虽然提示与Ⅱ期临床研究有一致的安全谱,但并未能对疗效加以验证:在同样的人组标准和给药方 案下,扩大样本的Ⅲ期临床研究纳入519例转移性TNBC患者,Iniparib+GC方案虽显著改善其PFS(5 1个月vs4 1个月,P=0 027),但 未改善OS(11 8个月vs11 1个月,P=0 284)。因此,PFS延长1个月和OS改善<1个月是否有意义值得思考。该实验还在进行中,我们 期待Iniparib联合GC的进一步结果。 3 2抗EGFR单克隆抗体: EGF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膜受体,与之结合的配体有转化生长因子(TGF2a)、表皮生长因子(EGF)、双调蛋白等,它们结合 配体后形成二聚体,激活内在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自身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与下游含PTB和SH2区域的蛋白结合,激发信号级联反 应,从而促进细胞从G期到S期,EGFR在细胞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GFR过度激活可以促使乳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血管生 成,还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采用EGFR阻滞剂来抑制瘦素和IGF 1的促进肿瘤进展作用,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新途径。现在正在研究的 药物有吉非替尼,西妥西单抗,舒尼替尼等。 3 3抗C Kit受体单克隆抗体: C Kit受体为膜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AKt信号通路。C Kit在TNBC中也过度表达,是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其治疗药物有:伊马替 尼、舒尼替尼等,但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3 4抗血管生成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