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6〕80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6〕8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坚持“示范先行、四周辐射、点线成面、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结合“五水共治”,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推进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充分发挥和利用城市水体、绿地、市政基础设施、各类城市建筑体等对雨水的渗透、吸纳和净化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流域防洪能力,有效削减径流污染,加快构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二、目标任务按照“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围绕“渗、滞、蓄、净、用、排”,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环节,建立低影响开发控制和雨水调蓄利用的建设管理制度,健全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监测应急管理体系。
到2018年底,衢州市区海绵城市试点范围70%以上的降雨得到就地消纳和利用,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
衢州市各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衢州市各商业中⼼布局规划商业中⼼布局规划根据《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四⽚"的中⼼城市空间布局和衢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衢州商业⽹点分为市级商业中⼼和市级商务中⼼、⽚区商业中⼼及社区商业(包括重点乡镇商业⽹点)三个层次;在规划期内,在中⼼城市建设市级商业中⼼和市级商务中⼼、三个⽚区商业中⼼、两个物流基地(含重点专业市场群)和⼋条商业特⾊街,以及符合社区服务半径的集中商业⽹点布局。
市级商业中⼼由⽼城区商业中⼼和西区商务中⼼两部分组成。
1、⽼城区商业中⼼到2020年,基本商业⾯积14万平⽅⽶。
主要由环⼗字街商圈、环南湖、环坊门街三个商圈组成。
环⼗字街商圈。
主要包括上下街、南街——新桥街和中河沿——蛟池街。
上下街将继续保持⽼城区的商业中⼼街的地位,调整优化⽹点布局,提⾼档次。
综合商业街进⼀步发展专卖店、连锁店和超市等新型业态,扶持现有的东⽅商厦、中百商厦、家电城、中银百货等重点商贸企业做⼤做强。
南街——新桥街继续培育发展旅游休闲业和⽂化产业,实现⽂化与商业的融合。
环南湖商圈。
主要包括环南湖区域和现⽕车站⼴场区域。
环南湖区域重点改善现有“东⽅”、“南洋假⽇”、“友好”等宾馆饭店的档次和服务⽔平;在劳动路、仁德路和狮桥街发展特⾊餐饮店;环南湖合理分布酒吧、茶楼、⾜浴、歌厅等休闲场所。
⽕车站南迁后,⽕车站⼴场和铁路客运⼤楼将改造为城市休闲娱乐⼴场。
环坊门街商圈。
该商圈包括中河沿、蛟池街、五圣巷、衢江⼤道等。
经营商品以服饰、床上⽤品、鞋类为主。
业态上以专营店为特⾊。
2、西区商务中⼼西区总规划⾯积约30平⽅公⾥,分三期进⾏建设。
西区⼀期:未来衢州市的城市中⼼区,由“⼀核、⼆轴、三带、四⽚”组成。
“⼀核”指由⽯梁溪溪⼝和两岸⽣态景观岸构成的⽣态绿核;“⼆轴”指沿花园路的东西向景观轴线和沿⽩云路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三带”指衢江和⽯梁溪构成的两条⽣态景观轴线和⾼速公路沿线绿带;“四⽚”指中⼼区、⽂教区、北居住区和南居住区。
浙江省衢州市基本概况
浙江省衢州市基本概况衢州,为浙江省地级市。
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一直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地理坐标为位于东经118°01′一119°20′,北纬28°14′~29°30′。
总面积8844.79平方千米[1],2018年,户籍总人口257.88万人。
[2]衢州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
下辖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和开化县。
衢州旅游资源丰富,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称。
境内江郎山、烂柯山、龙游石窟等150多处景点。
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3]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
2013年国家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成为浙江省惟一上榜的地级市。
2019年1月,衢州荣获“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
夏商属百越之地。
《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战国春秋初为姑篾国,后为越国姑蔑之地,战国时属楚。
秦朝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灭楚,平定江南,于吴越之地置会稽郡,今衢州属会稽郡之太末县(一作大末)。
汉朝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为荆王国地。
十二年(前195年),吴国地。
景帝四年(前153年),诛吴王刘濞,复属会稽郡。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分太末县置新安县。
为衢县建县之始,仍属会稽郡。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析新安县置定阳县。
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26年),新安县改属东阳郡。
晋朝晋太康元年(280年),因与弘农郡新安县同名,改新安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说溪以县得名,仍隶东阳郡。
南朝宋、齐、梁三代,信安县隶属不变;陈永定三年(559年),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2县,隶缙州。
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市国土资源局
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衢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十一月《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前言《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批准实施以来,在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用地、增强依规划用地管地意识、改善土地生态条件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省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11〕1183 号)同意将衢州市列入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涉及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新形势下区域差别化土地政策的新要求和新理念,迫切需要进行规划修改。
为贯彻和实施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满足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总体要求以及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结合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编制《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目标和用地布局的关键,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和土地管理的基本依据。
《规划》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辖区内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和执行本《规划》。
目 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任务 (1)第三条规划依据 (1)第四条规划原则 (7)第五条规划期限 (8)第六条规划范围 (8)第二章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9)第七条城市发展目标 (9)第八条土地利用目标 (9)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1)第九条结构调整基本原则 (11)第十条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 (11)第十一条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13)第十二条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14)第四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6)第十三条布局基本原则 (16)第十四条优先安排基础性生态用地 (16)第十五条稳定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17)第十六条协调交通水利用地布局 (18)第十七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18)第十八条构建城市景观风貌 (20)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2)第十九条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2)第二十条基本农田调整 (22)第二十一条标准农田保护 (23)第二十二条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24)第六章城市用地规划 (26)第二十三条城市发展策略 (26)第二十四条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26)第二十五条城市发展规模 (27)第七章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规划 (28)第二十六条试点范围 (28)第二十七条开发利用原则 (28)第二十八条各区块功能定位与空间结构 (30)第二十九条低丘缓坡试点项目区集约节约要求 (31)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 (32)第三十条土地用地分区原则 (32)第三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区 (33)第三十二条一般农地区 (34)第三十三条林业用地区 (35)第三十四条城镇建设用地区 (35)第三十五条村镇建设用地区 (36)第三十六条风景旅游用地区 (37)第九章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38)第三十七条管制分区类型 (38)第三十八条禁止建设区 (38)第三十九条允许建设区 (39)第四十条有条件建设区 (40)第四十一条限制建设区 (41)第十章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 (43)第四十二条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 (43)第四十三条规划控制区 (44)第四十四条产业集聚区用地保障措施 (44)第十一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47)第四十五条保护目标 (47)第四十六条保护范围 (47)第四十七条保护措施 (47)第十二章重点建设项目 (49)第四十八条省级重点基础设施工程 (49)第四十九条地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 (49)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51)第五十条法规措施 (51)第五十一条行政管理措施 (51)第五十二条经济措施 (53)第五十三条社会措施 (53)第五十四条技术措施 (54)第十四章附则 (56)第五十五条规划成果组成 (56)第五十六条规划实施日期 (56)第五十七条规划实施 (56)附表目录表F1 衢州市中心城区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57)表F1-1 衢州市中心城区(修改)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58)表F2 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9)表F2-1 衢州市中心城区(花园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0)表F2-2 衢州市中心城区(石室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1)表F2-3 衢州市中心城区(黄家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2)表F2-4 衢州市中心城区(樟潭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3)表F2-5 衢州市中心城区(高家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4)表F2-6 衢州市中心城区(廿里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5)表F3 衢州市中心城区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66)表F6 衢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67)表F6-1 衢州市中心城区(花园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68)表F6-2 衢州市中心城区(石室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69)表F6-3 衢州市中心城区(黄家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70)表F6-4 衢州市中心城区(樟潭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71)表F6-5 衢州市中心城区(高家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72)表F6-6 衢州市中心城区(廿里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73)表F9-1 衢州市中心城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省规划重点项目) (74)表F9-2 衢州市中心城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衢州市规划重点项目)..75 表F10 衢州市中心城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区域规划表 (77)表F11 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78)表F12 衢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情况统计表 (80)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耕地、合理保障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保证衢州市中心城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引导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利用水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一、引言衢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号称“四省通衢”。
目前辖2区4县,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人口256万。
未来要规划调整到城区设6个区(柯城区、衢江区、西城区、东港区、江山区、龙游区),市中心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人口100万左右。
为打造国家园林城市,为建党百年、建国百年献礼。
以建设严家淤岛为核心,在12平方公里范围内,以打造钱塘江上游、衢江“三江六岸”绿化亲水乐园为重点,借鉴巴黎塞纳河、莫斯科运河水利枢纽工程、印度果阿度假海滩、上海外滩、吉林市松花江沿岸公园绿化带等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建设一流的衢州核心区。
图1: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规划范围示意图本区范围:以严家淤岛为中心,包含严家淤沙洲、石梁半岛区块、湖柘垄区块、百家塘区块、礼贤东岸区块(1岛4块)。
共计12平方公里(1200公顷)。
已开发297公顷(4455亩),未开发607公顷(9105亩)土地,加水域296公顷(4440亩)。
这未开发的9平方公里(含3平方公里水面),包括严家淤100公顷即1平方公里,就是本文研究规划的核心。
二、中国古代风水学理念考古资料证明:远在五、六万年前,衢州境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丛林密布,是一个鸟语花香、马嘶鹿鸣、猿啼虎啸、野牛成群、野猪结队的原始天地。
春秋时代为姑蔑国,战国时代属于越国。
秦置会稽郡太末县。
汉设信安县,隶属东阳郡。
至唐武德四年(621),升信安县为衢州,衢州之名即始于此,以“路通三越、通衢大道”而得名。
衢州地处闽、浙、赣、皖交界,在对吴越文化、徽派文化、福建客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兼容并蓄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九华山特色,在浙西乃至全国仍属罕见。
九华山梧桐峰,海拔1091米,佛、道、儒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衢州古代民俗,即有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的传统美德。
社会从农耕时代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衢州民间用梧桐祖殿作为载体,将祭祀木神(春神)的场所和仪式,以天文节气为计时方法保存下来,这是衢州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
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城市内涝等严重问题。
而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则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管理及环境恢复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衢州市地处浙江省西部,自古便有“绿谷清隐”的美誉,但也面临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
建设海绵城市,对于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1. 绿色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中,优先考虑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功能的提升。
2. 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倡雨水收集、处理及回用,减少地表径流污染,缓解城市内涝等问题。
3. 增加透水面积:鼓励采用透水铺装、透水砖等,增加城市透水面积,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雨水的渗透能力。
4. 联防联控:加强城市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起跨部门的防控机制,实现城市防涝与减灾的有效整合。
5. 提高城市自然气息:保留城市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推动城市生态多样性,提高城市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氛围。
三、具体措施1. 挖掘潜力: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地形、水系等情况,挖掘城市的海绵潜力,合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2. 绿色交通:优化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绿色交通系统,提倡鼓励居民选择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排放。
3. 绿色建筑:倡导建筑工程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提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 鸟巢效应:在城市绿地、屋顶等区域种植适宜的植被,营造“鸟巢”效应,借助植被的吸收作用,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5. 雨水管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等方面,提高雨水的再利用率。
6. 联通水系:加强城市水系的连通,修复城市内河、湖泊等水体,打造城市绿色廊道,推动城市水系的生态恢复。
四、落实机制1. 领导支持:建立政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重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5.09.01•【字号】衢政办发〔2005〕88号•【施行日期】200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衢政办发〔2005〕88号柯城区、衢江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五年九月一日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并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制度,根据《城市规划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及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绿线,是指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绿化的需要,对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地等各类城市绿地以及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明确予以界定,并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的控制线。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区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国土、林业、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区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级公园,广场绿地,河道宽度大于10米的滨水绿地,城市主、次干道绿地,城市防护绿地,对城市景观、生态有较大影响的湖泊、水塘、湿地、山体等需控制区域的绿线,以及其它属市建设局直接管辖范围的城市绿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统一委托市建设局园林管理处负责;其它城市绿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属各区建设部门管辖范围的委托各区建设局负责,市开发区范围的委托市建设局城东分局负责。
衢州城市规划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城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的发展战略等。
这些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2002年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经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3月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03年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通过,04年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2004]81号”文件,批准通过了《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2年~2005年,中远期—2006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衢州简介介绍
衢州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如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衢州开始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等。
旅游业
衢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如江 郎山、龙游石窟等。旅游业逐渐成为衢州经济发展的重要 支柱。
交通状况
01
02
03
公路
衢州公路交通网络发达, 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贯穿 全境,方便人员和物资的 运输。
铁路
衢州有多个火车站点,连 接全国各大城市,为旅客 出行提供了便利。
水运
衢州内河航运发达,主要 航道与运河相连接,有利 于货物运输。
文化特色与旅游景
03
点
文化特色
历史渊源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拥有丰富 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城墙、古 民居等,展示了古代城市的风貌
和化, 如龙舞、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 形式,以及传统的庙会、灯会等 民俗活动,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
野生动植物保护
02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衢州有效地保护
了野生动植物资源,许多珍稀物种得以延续。
湿地保护
03
衢州重视湿地保护,通过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发挥了湿
地在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环保意识
宣传教育
衢州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 保素养。
绿色生活
社会福利与城市发
04
展
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
衢州实行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 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公共福利
衢州积极发展公共福利事业,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 中心等,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
衢州市柯城区
衢州市柯城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2013-2020年)柯城区人民政府二○一三年五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条件 01.1自然地理条件 01.2社会经济条件 (2)1.3土地利用现状 (3)1.4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展望 (5)第二章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数量及分布 (7)2.1低丘缓坡土地概念及调查设计 (8)2.2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数量 (11)2.3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分布 (12)2.4可供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评述 (14)第三章低丘缓坡开发适宜性评价 (17)3.1低丘缓坡宜农开发适宜性评价 (17)3.2低丘缓坡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 (20)第四章规划总则 (23)4.1规划依据 (24)4.2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27)4.3规划期限及目标 (29)第五章低丘缓坡土地利用战略及布局 (30)5.1面临的形势及任务 (31)5.2低丘缓坡土地利用战略 (34)5.3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功能布局 (36)5.4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区域布局 (39)第六章耕地开发规划 (42)6.1条件范围 (42)6.2规划宜农低丘缓坡资源数量与构成 (42)6.3耕地开发利用方式 (43)6.4耕地开发利用规划 (45)第七章建设用地开发规划 (52)7.1条件范围 (52)7.2规划宜建低丘缓坡资源数量与构成 (52)7.3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方式 (53)7.4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规划 (55)第八章林业发展用地规划 (64)8.1生态建设用地 (64)8.2产业发展用地 (66)第九章低丘缓坡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68)9.1生态环境现状 (68)9.2宜农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68)9.3宜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69)9.4宜林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70)第十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72)10.1行政保障措施 (72)10.2政策保障措施 (73)10.3技术保障措施 (74)10.4管理保障措施 (76)10.5经济保障措施 (79)附表1 柯城区低丘缓坡地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构成表 (80)附表2 柯城区宜农低丘缓坡地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构成表 (81)附表3 柯城区宜农低丘缓坡地近、中远期规划开发面积表 (82)附表4 柯城区宜建低丘缓坡地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构成表 (83)附表5 柯城区宜建低丘缓坡地近、中远期规划开发面积表 (84)附表6 柯城区宜林低丘缓坡地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构成表 (85)第一章规划背景条件1.1 自然地理条件1.1.1地理位置衢州市柯城区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中部,地处钱塘江上游,居于金衢盆地腹地,西与常山县相邻,西南与江山市相接,东、南、北三面与衢江区接壤。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市区土地储备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20〕22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市区土地储备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正文:----------------------------------------------------------------------------------------------------------------------------------------------------关于深化市区土地储备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柯城区、衢江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储备管理,全面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规〔2017〕17号)、《土地储备项目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19〕89号)和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深化市区土地储备管理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为抓手,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举,“做地”与“做业”并重,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科学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改革目标。
深化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坚持规划引导,计划管控,规范有序开展土地储备工作,自2020年起推进构建“土地储备机构+国有企业”的土地储备模式,充分发挥土地储备机构职能作用和国有企业的做地主体功能,提高做地(指对拟储备土地进行征收拆迁、收购、前期开发整理等,使土地达到净地条件的过程)效率;建立“区块核算+宗地核算”的土地储备资金核算模式,用好土地储备专项债等土地储备资金,科学合理规制土地储备成本,着力解决当前土地储备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规范土地市场运行,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拓宽政府项目融资渠道,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5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5号衢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衢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衢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4.2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8.5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142.6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98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创新省际合作。
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守牢衢江、江山、龙游等地粮食生产空间,夯实金衢盆地粮食生产基础。
严格落实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管控要求,筑牢千里岗、仙霞岭等生态屏障,加强钱塘江等流域源头保护,修复改善水环境,加快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
提高中心城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全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城功能,形成网络化、组群式的城镇群。
衢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衢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件〕〔2001年—2021年〕衢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八月附件1 衢州市矿产资源一览表图号矿种地理座标地质概况勘查水平规模和质量储量东经北纬1 开化县大龙山磁铁矿118°23′05″29°24′25″潜火山热液充填型矿床;产于上墅组中,层次低。
初查,矿点,全铁:10-25%资源量:1899吨2 开化县塘坞石灰岩118°27′51″29°20′53″浅海相化学堆积型;含矿围岩为华严寺组灰岩;矿体呈层状。
踏勘,矿点3 开化县塘坞钒矿118°28′40″29°20′50″海相化学堆积型矿床;产于荷塘组煤层中;位于华埠-新登陷褶带内。
详查,中型,贫矿,V2O5:1.07%V2O5资源量:22000吨,4 开化县塘坞石煤矿118°28′15″29°20′15″海相堆积型矿床;产于寒武系荷塘组地层;矿体呈层状。
普查,小型,发热量:5387.9焦耳/克基础储量:23.9万吨;资源量:煤1339.1万砘;矾2.2万吨5 开化县外际底砷矿118°30′30″29°20′10″高-中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含矿围岩为灯影组灰岩,荷塘组页岩;矿体呈脉状。
初查,中型,砷:6.84%资源量:4842吨6 开化县蓝本黄铁矿118°25′50″29°16′23″海相化学堆积型;矿体产于荷塘组炭质页岩,呈薄层状、细脉状。
初查,矿点,硫:1.01-41.4%资源量:7.29万吨7 开化县大溪边铅锌矿118°32′35″29°17′30″接触交代型矿床;产于震旦系地层;矿体呈似层状。
普查,小型,铅:1.86%;锌:1.84%基础储量:铅矿1444吨;锌矿2883吨8 开化县大山头铅锌矿118°32′31″29°16′32″接触交代矿床;产于志棠组白云质灰岩中;矿体呈似层状。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中村搬迁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衢政发〔2019〕19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中村搬迁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中村搬迁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柯城区、衢江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衢州市区城中村搬迁改造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10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衢州市区城中村搬迁改造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衢州市区城中村搬迁改造(以下称城中村改造)依法、健康、有序地进行,促进城市功能区块建设和转型升级,实现市区改造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衢州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经市政府批准,因实施城中村改造征收集体土地而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补偿、安置等事宜,适用本办法;在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其他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也适用本办法规定的政策。
第三条柯城区、衢江区政府和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市西区管委会为本区域内城中村改造建设的责任主体,分别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的实施工作。
具体承担改造计划和改造方案制定、项目前期、土地及房屋征收安置组织协调、安置房落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管线迁移、地块管理、社会稳定等工作,履行改造资金自求平衡的职责。
市住建、资源规划、发改、财政、综合执法、人力社保、农业农村、公安、司法、市场监管、民政、卫健、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衢州市区菜场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的意见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衢州市区菜场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07•【字号】衢政办发[2007]17号•【施行日期】2007.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衢州市区菜场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的意见(衢政办发〔2007〕17号)为方便市民日常生活,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改善市容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国发〔2002〕15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市区菜场标准化建设、加快菜场改造提升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菜场建设、改造提升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为民、便民、惠民”原则;(二)坚持“谁主办、谁收益、谁改造”原则;(三)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审核、统一验收”原则;(四)坚持“政府推动、分级负责、分步改造”原则。
二、菜场建设、改造提升的范围、规范和目标自2007年始3年内,对在市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含老城片、花园岗片、衢化片、城东片)规划建设的菜场,按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592-2005《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实施标准化改造提升。
新建菜场按《规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三、菜场建设、改造提升的规划和设计要求(一)编制完善市区菜场改造建设规划,依照规划进行建设和改造,通过实施规划促进菜场培育和提升。
不符合改造规划的既有小菜场可以逐步改为不设畜禽宰杀销售点的净菜店、超市菜店。
对城市新区(指衢江新城区、西区、高新园区、开发区)新建菜场要按市区菜场布局规划和菜场申办程序严格报批。
菜场规划用地不得改变用途、移作它用,菜场周边要适当控制规划建设商业用房。
(二)新建菜场依照菜场规划和《规范》设计要求,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土地,在公开出让条件中明确设置按《规范》建设菜场的要求;菜场用地和营业用房不得分割出让。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纲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
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于2003年12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一、规划期限
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1年~2005年,中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
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
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云溪、姜家山、汪村、廿里镇、石室、下张、黄家、长柱、坑口、横路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政村。
4、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
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接轨东部,借力发展:接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省域东部的温台经济密集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
2、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赣、闽、皖等的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影响腹地,实现区域资源配置。
3、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建设,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强生态化建设,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市域户籍总人口预测规模:2005年247万人,2020年262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2005年为38%,2020年为60%。
2、区域空间结构
根据衢州市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构筑“三轴一体”的产业与城镇发展格局。
三轴:市域应以衢州城区为核心,形成“衢州城区-龙游镇-湖镇镇”、“衢州城区-须江镇-贺村镇”和“衢州城区-航埠镇-天马镇”三位为一体发展轴线,向东、西南和西北轴向推进。
一点:开化县以城关镇为中心,点状重点培育。
3、城镇体系空间组织
“一心、三轴、两区”的城镇空间网络
一个中心城市:以衢州城区为中心,形成市域城镇人口和产业极核。
三条城镇发展轴:沿“Y”型的三条交通、产业发展轴形成相对密集的城镇分布带。
两个城镇点状分布区:远离主要交通线,城镇密度相对较小,城镇之间联系松散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北部的中低山区。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从高至低依次为市域中心,各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镇。
五、市区发展策略
1、分区管制:对市区范围内的建设进行分区引导,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集聚建设: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有重点的发展乡镇,积极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工业用地向城镇集聚。
3、设施共享:促进城镇之间设施的共建共享,对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通道进行预留。
4、互动发展:通过中心城市与其他城镇间的协调,共同发展,加快地区现代化。
六、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1、城市性质
衢州市城市性质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
2、城市规模
衢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05年为35万人;2020年为60万人。
近期人均建设用地一百平方米,2005年衢州城区用地规模为35平方千米,至2020年城市用地为70平方千米,考虑到衢州市的具体发展情况,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具体要求,按90平方米进行控制。
3、城市发展目标
至规划期末将衢州建设成为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
七、城市形态和结构
1、城市形态
本次规划确定为由老城片、西区、衢化片、城东片四片用地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2、城市结构
结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城市形态,形成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的四片城市用地,三个公共活动中心,两个物流中心,一个干路系统,五条楔形绿带的城市结构。
四片城市用地:
衢城片—由衢州老城及城南新区组成,其功能是组织传统商业、文化、闲游及居住等功能;西区片—组织城市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衢化片—功能以化工园区为主,保留原居住功能,结合其西侧的衢州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向西、向南发展;城东片—北侧用地以衢江区的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南侧为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三个公共活动中心:
主中心以衢江为轴线,由花园岗片和老城片的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构成。
两个次中心一个位于花园岗的南部,由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体育设施等组成。
另一个次中心在城东片区,由衢江区区政府及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组成。
一环、一纵、两横的干路系统:
一环是指以东、西高速公路连接线为基础经衢化北侧形成勾通四片城市用地的快速环路;一纵是指由环城东路及原衢化公路构成勾通城市南北的主干路;两横:由环城南路和三衢路形成两条城市东西向主干路。
两个物流中心:
在城东、城西布置两个物流中心,其中城东由工业用地、铁路货场、高速公路连接线结合,组成工业原材料及产品的物流中心;城西在汪村与城市商业设施、对外公路、市场园区结合组成商业性物流中心。
五条楔形绿带:
第一条是由城南烂柯山风景名胜区和乌溪江构成的城郊风景林地,由东南向西北伸入城市;第二条是利用机场净宽控制区,以生态林地为主,由东北向西南伸入城市;第三、第四条是利用常山港、江山港进入城市成为衢江的条件,构筑两条由西南向东北伸入城市的绿带,第五条是老城片与衢化片之间的永久性生态绿带。
八、城市综合交通
1、城市对外交通
公路:衢州市公路网由公路主骨架、一般公路组成,公路主骨架由“两纵两横十连”组成;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县乡公路的公路系统;在衢州城区内,规划布置5个客运站,三个货运站场。
铁路:近期完成浙赣铁路南移工程。
规划远景在开化、常山、衢州城区预留衢景九铁路的线路用地。
水运规划:近期疏浚衢江航道,兰溪至樟潭航道达到4级航道标准,通行500吨级船舶;建成龙游港区、衢州港区(樟树潭)500吨码头;樟潭至常山港航道达到6级航道标准,通行100吨级船舶,建成常山港区500吨码头。
航空规划:规划期内保留现有机场;规划将机场搬迁作为城市发展远景目标,待条件成熟时,实施机场搬迁。
2、城市道路交通
布置联系花园岗,衢化、沈家三片区的快速环路,红线宽度为50米。
规划布置三纵四横的主干路骨架系统:
一纵是老城区利用原环城东路及衢化路,规划布置南北向主干路;
二纵是在城东片东部规划布置联系衢江区和工业园区之间布置南北向主干路;
三纵是花园岗片西部,布置花园岗片,衢化片南北向主干路;
一横是利用铁路南移后留下的铁路路基,在老城片南北之间,规划布置主干路;
二横是利用原三衢路构筑东西向主干路;
三横是在环城南路基础上,向东西延伸构成主干路;
四横是利用衢化南侧主干路。
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
规划确定原古城城河外延50米范围内,总面积为2.09平方千米的老城区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
2、名城历史风貌整体保护
以古城区为主体、古城墙为主脉,突出以南宗孔庙为代表的57个文物古迹点和水亭街、北门街两片历史街区,形成点、线、面有机联系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格局。
3、历史地段的保护
水亭街历史街区:保存街道两侧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
北门街历史街区:保存街道两侧完整的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风格,修复钟楼原貌,恢复古城标志性构筑物。
4、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物古迹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两类保护。
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把衢州建设成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近期人均绿地达到9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城市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达到省级园林城市设计标准。
远期人均绿地达到16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城市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
2、沿衢江、乌溪江建设沿河带状公园,常山港、江山港、乌溪江两侧设置宽度50米以上的滨江绿带,石梁溪、庙源溪两侧设置宽度20米以上的滨水绿带,城区内的小河流两侧绿带宽度至少10米以上。
3、衢城区与衢化区之间设置生态防护绿带,南北宽度不少于一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