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定稿版
保利珠江新城设计文本
目录A B C D EFGHIJ效果图商业分析区位分析办公楼基地分析酒店式公寓总平面布局分析技术图纸交通组织设计说明A 效果图A 效果图A 效果图A 效果图A 效果图A 效果图影响本项目的因素:1、毗邻城市干道及医院,受高架桥噪声的医院后勤出入的干扰。
2、受规划道路开口限制,内部交通压力大。
3、南北地块被市政绿地的道路分隔地面空间不连贯。
4、办公楼需独立,建成后返还杨箕村。
5、区域建设密度高,相互间存在严重干扰。
基地位于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中心地块西侧,用地性质为商业金融用地,由3块用地组成。
项目总体定位为珠江新城大型公寓组团,由酒店精英公寓,高档服务式公寓及写字楼组成。
如何妥善处理好基地内各种矛盾,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是本设计的出发点。
D 总平面布局分析办公楼位置:1、双侧临城市干道,作为主要展示面。
2、屏蔽黄埔大道高架桥对公寓影响。
3、让出南北相邻地块,便于公寓统一开发。
27M27M1、标准层进深过大,户型及公共交通品质低。
27M 27M1、高厚比悬殊,结构实施度差。
YXX : Y>3 3、存在自身及相邻建筑物视线干扰。
YXX : Y>3S : N=1 : 1NSNS3、朝南与朝北户数均等,南向利用不足。
27M因此,在板式布置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在南侧采用折线式体量。
2、减少自身及周边建筑对视干扰。
3、避面免正对南侧医院,降低影响。
引入折线体量,形成办公公寓一体化围合场所,并通过二层及以上空中平台,加强南北公寓联系,为地面层提供适合南方气候的灰空间,吸引人停留,休息。
从而自然的形成:1、办公入口广场 2、绿化商业广场 3、独立的公寓入口区N N SSSN N SSS总平面图1:800技术经济指标: E交通分析本项目三个地块中,南北用地被市政路打断,穿越式交通降低绿化步行区品质,因此,有效实现人车分流,通过用地外市政路解决机动车交通是最有效的方式。
1、分区机动车交通,西侧为办公、商业、货运流线,东侧为公寓流线,将货运后勤集中地下,还给地面一个清洁,宜人的环境3、采用尽端式转盘,减少基地内广场被穿越。
珠江新城的发展趋势
珠江新城的发展趋势
1.城市化趋势:珠江新城作为广州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新型城市中心,未来将继续加强城市发展建设,增强城市化和国际化特色。
2.经济发展:珠江新城区域内有许多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产业等重要产业,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创新型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内外资金和技术的持续投入,珠江新城将逐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4.绿化建设:珠江新城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建设,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生态环保水平。
5.人文氛围:珠江新城将梳理和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增强区域的文化氛围,打造具有时代气息、活力和文化底蕴的新城区。
珠江新城XXXX年策划
珠江新城住宅、商铺、写字楼市场分析一、珠江新城概况 (3)〔一〕总体概况 (3)〔二〕土地利用现状及特征 (3)1、西区A、E、I区 (3)2、中轴线区B、F、J区 (4)3、东1区C、G、K区 (4)4、东2区D、H、L区 (5)5、东3区M、N区 (5)〔三〕各项配套设施现状 (5)1、文化教育设施配套 (5)2、金融配套 (5)3、饮食配套 (6)4、商业配套 (6)〔四〕交通组织现状及规划 (6)1、交通现状 (6)2、交通规划 (6)〔五〕大型建筑工程 (7)1、广州图书馆新馆 (7)2、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8)3、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8)4、广州歌剧院 (8)5、电视观光塔 (8)6、双子塔 (9)〔六〕SWOT分析 (9)1、优势分析〔S〕 (9)2、劣势分析〔W〕 (9)3、时机分析〔O〕 (9)4、威胁分析〔T〕 (9)二、住宅市场分析 (10)〔一〕供给量分析 (10)1、已售住宅工程 (10)2、在售住宅工程 (11)3、潜在供给住宅工程 (11)〔二〕住宅产品及价格特征分析 (12)1、住宅使用用地现状 (12)2、住宅开发情况 (13)3、住宅产品分析 (13)4、住宅价格分析 (15)5、住宅二手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6)〔三〕竞争区域比较分析 (17)1、天河北板块 (17)2、东风东板块 (18)3、滨江东板块 (19)三、珠江新城商铺市场分析 (23)〔一〕商铺概况 (23)〔二〕分布特点 (23)〔三〕商铺类型及经营特点分析 (23)1、专业市场 (23)2、裙楼商场 (25)〔四〕商铺面积及租售价格分析 (27)1、裙楼商场 (27)2、专业市场 (28)〔五〕裙楼商场经营定位建议 (30)〔六〕投资风险提示 (30)〔七〕前景展望 (31)四、珠江新城写字楼市场分析 (34)〔一〕写字楼供给量分析 (34)1、2004年前珠江新城竣工写字楼工程 (34)2、2005年珠江新城竣工写字楼工程 (35)3、2006--2007年竣工的写字楼工程 (36)4、初步预计2021年-2021年竣工的写字楼工程 (38)〔二〕写字楼产品特征分析 (40)〔三〕价格特征分析 (44)〔四〕客户群分析 (45)〔五〕竞争区域比较分析 (46)1、天河北-体育中心商务区 (46)2、琶洲商务区 (49)二零零五年七月一、珠江新城概况〔一〕总体概况珠江新城,位于天河区西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东起华南大道,西至广州大道,南临珠江,北达黄埔大道。
珠江新城规划
珠江新城规划
珠江新城规划是广州市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旨在打造广州的中心商务区和世界级城市。
珠江新城规划从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空间布局方面,珠江新城规划注重将珠江的景观资源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新城的规划区域由南岸珠江片区、海珠湖公园、小河及其两岸的居住区和商务区构成。
同时,规划中还包括了南沙岛建设,以扩大区域的发展空间。
在交通规划方面, 新城规划了一系列交通设施,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以提高地区的交通流动性。
此外,规划中还包括了规范的步行、自行车道网络,以鼓励居民和游客采用更环保的交通方式。
在建筑设计方面,珠江新城规划强调了低碳环保和多功能的建筑设计理念。
新城将建设多座高层建筑和现代化的办公楼,以满足商务和办公的需求。
同时,规划中还包括了公园、广场、文化设施等公共区域,以提供更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文化交流的空间。
珠江新城规划的实施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新城的建设将提升广州市的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此投资和定居。
另一方面,新城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珠江新城规划是广州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它的实施将提升广州市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新城的规划设计也融入了环境保护和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有助于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珠江新城规划设计完整版
浅谈珠江新城规划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学院:广州工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1、珠江新城的简介 (3)1、珠江新城的简介珠江新城总用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1496万平方米。
珠江新城规划范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以广州大道为界,东抵华南快速干线,将容纳20万居住人口。
珠江新城中心区域包括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第二少年宫、超高双塔和电视塔在内的七大标志性建筑和37栋商业大厦。
形成珠江与城市新中轴线交汇的城市景观中心,规划定位为21世纪广州中央商务区(CBD)核心。
2、回顾珠江新城的历史早在1993年广州市政府就作出决策,将广州新城市中心定在珠江新城,并打算用5-10年的时间把它建成一个现代化的金融商务中心。
按照1993年出台的《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规划》,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以广州大道为界,东抵华南快速干线,用地面积约6.4平方公里。
2000年,广州市确立了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这使得珠江新城的重新定位迫在眉睫。
于是,《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应运而生。
这个对“93版”规划进行修正的新规划在2003年由广州市政府颁布。
至此,广州CBD正式写入政府文件。
3、CBD的特点CBD作为城市中心的核心区域逐渐显现出其应有的特征和功能。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代城市CBD具有如下特征:(1)拥有高赢利水平的产业。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并逐渐替代位于中心区的工业制造业。
(2)拥有商务空间的最高聚集度。
CBD内商务办公建筑空间集约化,是城市内建筑空间、交通和就业岗位密度的峰值地区。
(3)具有最高的交通可达性。
CBD占据了块速道路网、公共交通系统、步行系统等交通报务最佳区域。
(4)拥有最高的地价。
峰值地价点往往是CBD的核心区。
(5)与城市的地理中心有关联,有良好的社会服务条件、技术设施和城市景观;对区域经济活动起控制作用。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修订稿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目录第一章绪论...................................... . (1)调研背景.................................... (1)调研范围.................................... (1)调研方法.................................... (1)1. 4 CBD专题研究.................................... (2)CBD概念理解................................. (2)CBD类型................................. (2)CBD结构布局................................. (2)第二章调研内容...................................... .................3 用地性质.................................... .. (3)规划历史与对比................................. (3)珠江新城规划检讨.................................4现状用地构成................................. (5)分析……............................. (5)空间形态结构.................................... (6)空间形态布局................................. (6)天际轮廓................................. (8)建筑现状.................................... (10)建筑质量分析................................. (10)建筑高度分析................................. (10)建筑风貌分析................................... (11)综合评价................................... (11)交通分析...................................... . (12)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车行系统分析................................... (13)人行系统分析................................... (13).公共空间体系...................................... .. (14)公共空间结构................................... (14)公共空间类型................................... (15)公共空间尺度................................... (16)行为活动................................... (16)地下公共空间................................... (18)小结……............................... (18)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景观分析................................... (19)视线分析................................... (20)绿化植被................................... (21)公共服务设施...................................... .. (22)第三章综合评 (23)价........................................附件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第一章调研背景调研背景Array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之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珠江新城规划
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文本)2007-09-19 15:17:36来源:互联网【字体:大中小】编制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面积:6.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7.3万人完成年份:1999年项目概况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地处城市旧城大组团与东翼组团交汇处,用地面积约6.19平方公里。
为未来的广州新城市中心,预计全区居住人口7.3万人,就业岗位6.16万个。
地区发展策略检讨结论(1)全市写字楼过剩广州市商务用地供应失控,办公设施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写字楼开发缺少动力,目前的市场需求难以在短期内维持一个强大而集中的商务中心区。
(2)城市土地政策供过于求的土地市场、旧城区见缝插针的旧城改建既破坏了名城风貌,又分散了有限的市场需求。
大量廉价的村留用地扰乱市场,土地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影响土地市场的良性发育,削弱了政府利用土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能力,迟滞了新区开发。
(3)加强地区战略研究在充分考虑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尚有大量区位良好的用地储备的前提下,未来20年里,在目前城市建成区及正在开发的新区范围内,全市商务办公建筑总体规模应该控制在1100万平方米左右,而天河中心区与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建筑应在600万平方米左右,那么,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建筑应控制在300-400万平方米左右。
在分析广州市城市发展的趋势、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提出了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GCBD21st)的空间结构概念:以体育中心四周及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区为硬核(Hard Core),以天河中心区和东风路、环市东路沿线地区为核心缘(Core Fringe),以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地区为发展用储备,以广州大道、天河东路(江海大道)为内部交通轴的CBD地区。
这样一个商务办公建筑规模和CBD结构目标的设定与广州力争成为区域级国际性城市的目标相衬,又足以支持区域级国际性城市对商务办公设施的需求。
相应,珠江新城功能定位如下:作为广州市21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硬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市调部提供珠江新城分析
二、珠江新城区域研究根据珠江新城区域内功能规划定位、地块属性,敝司将珠江新城分成商住两大区域:以猎德路为界,西部为商务办公区,伴以居住为辅;东部为居住区,伴以商务办公为辅。
➢市政动态珠江新城规划定位本工程位于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区。
珠江新城是XX城市中心的核心位置,规划X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以XX大道为界,东抵华南快速干线。
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8万,可提供30万个就业岗位。
经2002年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案修正后,确立珠江新城区域共划分为14个街区,功能区域划分包括有商务、行政办公街区、高层居住区、金融贸易街区、文化活动街区、商业购物街区等。
珠江新城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之上,属于XX市的核心地带的区位充分显示出其在XX未来开展中的重要地位。
珠江新城在XX定位是:二十一世纪中央金融商务区〔CBD〕,规划开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与居住等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对?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的判断在2002年年中,XX市政府审议通过了?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在公众眼里,曾被确切定位为XX二十一世纪CBD的这块土地,其总体规划几经修改,终于定案。
此时,距1992年初XX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开发珠江新城,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
新规划对原有规划进展了以下六大调整:1)住宅、商贸、行政办公总建筑面积增加。
2)提高了配套设施水平,增设市级少年宫、图书馆,增设幼儿园9所,增设小学1所,市级医院、幼儿园、小学的用地面积增大。
3)改变小地块开发“楼看楼〞的模式,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案单元综合开发模式,将楼群间的绿化集中设置,形成很多漂亮的小花园。
4)街道模式变单一为多样,既有交通干道,也有骑楼式商业步行街。
5)提出了由高架步行道、地下人行隧道、地面专用步行道构成立体化步行系统。
6)必须通过举办设计竞赛才能确定方案的地标性建筑系统,用制度保证创造出有艺术特色的城市形象。
这六个方面的调整,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了珠江新城的生活配套环境,也符合最新引入的CLD〔中央居住区〕的概念。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资料讲解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调研背景 (1)1.2调研范围 (1)1.3调研方法 (1)1. 4 CBD专题研究 (2)1.4.1 CBD概念理解 (2)1.4.2 CBD类型 (2)1.4.3 CBD结构布局 (2)第二章调研内容 (3)2.1用地性质 (3)2.1.1规划历史与对比 (3)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4)2.1.3现状用地构成 (5)2.1.4分析.......................................................5 2.2空间形态结构 (6)2.2.1空间形态布局 (6)2.2.2天际轮廓 (8)2.3建筑现状 (10)2.3.1建筑质量分析 (10)2.3.2建筑高度分析 (10)2.3.3建筑风貌分析 (11)2.3.4综合评价 (11)2.4交通分析 (12)2.4.1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2.4.2车行系统分析 (13)2.4.3人行系统分析 (13)2.5.公共空间体系 (14)2.5.1公共空间结构 (14)2.5.2公共空间类型..........................................15 2.5.3公共空间尺度..........................................16 2.5.4行为活动..................................................16 2.5.5地下公共空间..........................................18 2.5.6小结……..................................................18 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19 2.6.1景观分析 (19)2.6.2视线分析..................................................20 2.6.3绿化植被..................................................21 2.7公共服务设施 (22)第三章 综合评价....................... (23)附件 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第一章 调研背景1.1调研背景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珠江新城板块分析
一、珠江新城板块描述珠江新城是广州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城市中心区保留的唯一可供开发的成片土地。
它位于广州东部新中轴线上,总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北接黄埔大道,南达珠江北岸,西临广州大道中,东抵华南大道,核心地区约1平方公里,商用面积450万平方米。
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二十一世纪中心商务区(GCBD21)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江新城将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推动广州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基地。
规划用15年建成,可容纳18万居住人口,提供30万就业岗位。
从2004年开始政府加大了对珠江新城的政策倾斜,引发了新一轮的开发热潮,目前的开发重点已经由住宅转向商业、综合功能项目。
二、历史记忆◆80年代珠江新城的初步形成广州的城市规划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市政府已经定下了城市中心东移的大体规划,在旧城组团和五山组团之间,正式的圈定了一块占地640万平方米的“珠江新城”板块,从此“珠江新城板块”就此诞生了。
◆90年代初珠江新城规划出台根据广州市政府的指示,广州市规划局在1992年7月委托了美国的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和香港梁柏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同时进行规划设计。
于92年10月提交了第一轮规划设计方案,92年12月8日又提供了第二轮方案,经过了多次的研讨和修改,于1993年2月1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在托马斯方案基础上,综合其它两个方案的优点,进行编制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规划》出台,规划确定珠江新城建设目标是“未来广州新城市中心,将统筹布局、综合商贸、金融、康乐和文化旅游、行政、外事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政府开始拿出有限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一时间平地一声雷,许多大型国有房地产公司和投资者积极圈地响应,场面好不热闹。
1994年-1995年期间,珠江新城由于地价高昂(3800元/平方米)导致了部分的发展商资金周转不灵,加上市政配套的不够完善,导致了较多的发展商对珠江新城的建设持观望态度。
广州珠江新城方案设计AECOM
花园园路
Neighborhood Road
地下室车行入口
Basement Entry
落客点
Drop off
人行流线分析
Gallery Experience Analysis
图例
Legend 主要景观走廊
Main Corridor
景观步道
Pedestrian
公共人行道
Public Side Walk
8.60
7.90
8.65
7.90
雪茄吧 Cigar Bar
慢跑径 艺术接待厅 Exercise Art Reception
Path
东入口艺术花园 East Entry Garden
15.80 8.30
7.90 8.65
10.15 8.60
8.60
7.90
7.90 8.65
7
3
4
2
1
局部放大平面图
Blow up Plan
2.0 项目愿景
Project Vision
1.0 基地分析
Site Analysis
3.0 方案一
Option 1
4.0 方案二
Option 2
项目定位
Project Position
• 尊贵度假 Luxury Resort • 时尚生态 Stylish Ecology • 艺术人文 Art & Culture
建筑入口
Building Entry
入口花园、大堂
Entry Courtyard/Lobby
人防出口
Emergency Exit
09:00
15:00
日影分析
Shadow Analysis
广州未来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
,
。 ,
0 1 2 à ( 带 地 黄 其 埔 积 面 总 里 方 平 顷 公 毖 中 片
.
。 ,
,
以 è 八 区 ) 区 简 称 下 黄 业 工 埔 云 东 于 位 州 广 是 部 市
,
区 à ǎ ) 八 业 工 埔 云 位 高 速 深 广 东 南 汇 交 路 公 于 以 州 罗 岗 与
ǎ 口 工 黄 业 厘 浦 世 厂 区 投 王 肪 想 理 兰 世 l
,, 。 , 、
。 ,
。 ,
卜 C 将 B 巴 ǎ ǎ 工 巴 ǎ 旅 ǎ ǎ 区 区 卜 以 匕 八 周 商 央 南 荫 林 道 场 车 停 型 大 设 划 规 下 地 侧 层 地 多 下 中 上 本 基 生 作 用 地 置 布 应 的 交 段 好 较 地 它 其 内 新 用 居 活 通 珠 城 和 件 条 国 部 机 州 广 驻 地 外 中 集 在 构 新 区 设 集 要 大 林 在 部 南 道 带 绿 化 沿 江 与 市 村 成 连 园 公 施 旅 主 中 荫 乡 乐 娱 或 业 商 于 化 文 游 施 也 设 公 办 用 要 定 一 层 数 上 以 地 面 但 忿 道 大 段 业 易 该 容 兼 业 建 乐 设 施 娱 在 集 要 主 中 的 贸 区 层 集 密 最 筑 动 活 务 商 为 成 会 最 率 积 容 建 筑 的 分 部 这 高 毖 区 也 置 括 包 及 近 靠 其 村 冼 的 部 一 分 位 的 叉 区 括 公 活 动 务 主 交 荫 中 央 埔 黄 在 大 道 安 为 住 城 江 分 林 商 商 荫 办 商 的 林 与 排 四 ǎ 城 施 下 在 设 一 点 卸 装 圾 垃 站 铁 园 相 公 些 一 新 忿 车 内 设 城 处 各 通 交 施 设 附 属 护 维 在 分 要 需 根 片 游 一 忿 般 泊 息 信 等 新 散 据 将
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总说明2002
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研究报告项目名称:珠江新城规划检讨项目编号:99规设指036项目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局项目编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证书:城市规划甲级0200033号主管院长:李萍萍高级规划师总工程师:李颖高级规划师项目审定:李萍萍院长项目审核:李颖总规划师项目初审:王鹰翅室副主任项目负责:袁奇峰副总规划师项目助理:王媛高级规划师设计人员:袁奇峰高级规划师王媛高级规划师谢向辉建筑师刘浩助理建筑师黎明助理建筑师肖蕾研究生蔡菲实习生莫宁实习生王斌斌实习生郑莉实习生吴诗蛮实习生黄利剑实习生刘小敏实习生夏文婷秘书技术指导:王蒙徽局长潘安博士段险峰高级规划师余英博士胡显文规划师郭昊羽建筑师谢恒亮规划师王巍规划师黄珍规划师赵红红教授吴桂宁副教授编制时间:2002年8月15日目录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章建设目标的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广州CBD建设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1 珠江新城选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2 新城规划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二、珠江新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1现实情况发生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2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办公设施需求减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3 城市土地供应失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3.1全市土地供应失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3.2农村土地扰乱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三、GCBD21:一种城市发展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1 “GCBD21”战略缘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1.1开发管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1.2 GCBD21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2 “GCBD21”规模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2.1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2.2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3“GCBD21”构成初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二章开发建设回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开发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1土地开发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土地收益被拖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3 区内项目建设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 评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二、土地供给与CBD定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三、农民与农村土地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1 “城中村”的农民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2 “城中村”的土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四、用地规划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1土地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1.1商务办公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1.2住宅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2公共服务设施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五、道路交通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1 外围交通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2 道路系统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六、城市设计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1缺乏城市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2空间景观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第三章整体空间架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一、城市设计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1总体空间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2 总体空间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3 总体天际轮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二、城市设计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2.1 公共空间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2.2 公共空间街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2.3 公共空间界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2.6 区域入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2.7 区域边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三、道路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3.1外部交通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3.2外部道路网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3.3主要立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3.4内部道路分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3.5 道路交叉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3.6 步行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3.7 轨道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3.8公共汽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四、绿化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五、街区开发与用地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1 A街区(商务/行政办公街区)城市设计导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5.2 B街区(金融办公街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3 C街区(冼村街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5.4 D街区(综合高层居住街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5.5 E街区(高层居住街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5.6 F街区(商业贸易街区)城市设计导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5.7 G、H1区(商业/居住街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5.8 H2、H3街区(珠江公园及东南侧综合街区)城市设计导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5.9 I街区(居住/商务办公街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5.10 J街区(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5.10 J街区(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5.11 K区街及L街区西部(猎德村及西北侧居住街区)城市设计导则 ___________________ 615.12 L N1-N6街区(沿江高级居住街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5.14 M3 M4 M5 N3街区(谭村及北部居住街区)城市设计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附录一:城市设计的实施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一、管理模式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二、全过程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2.1 专家委员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2.2开发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三、建立平衡利益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3.1建立利益平衡基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3.2运用税收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3.3组合开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四、建立形态实现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4.1开发权转移(TD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4.2 建立绿化专项基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附录二:公众调查总结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一、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二、就广州市开展城市规划公众展示的群众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三、对本次珠江新城规划展示工作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四、对珠江新城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附录三:公众展示社会意见调查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附录四:关于珠江新城天河区、沙河镇及各村留地调整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1、天河区、沙河镇及各村村留地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2、规划调整对区、镇及各村留地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3、对区、镇及各村留地调整的原则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概述为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广州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决定建设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
广州市珠江新城市场调研报告
珠江新城07年在售项目分析报告目录1 前言部分 (4)1.1城市居住变化史 (4)1.2珠江新城的总体规划 (5)1. 2. 1 珠江新城用地规划 (5)1. 2. 2 CBD规划检讨工作结果 (6)1. 2. 3 珠江新城各用地功能分区 (9)1. 2. 3 珠江新城目前主要住宅项目情况 (10)1. 2. 4 珠江新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 (11)2 个盘介绍 (14)2.1誉峰 (14)2.2富力爱丁堡国际公寓 (16)2.3富力史丹尼国际公寓 (19)2.4铂林国际公寓 (21)2.5嘉裕礼顿阳光 (23)2.6尚东宏御 (25)2.7尚东美御 (27)2.8中海观园国际 (29)2.9中海璟晖华庭 (31)3 分析 (33)3.1价格分析(价格走势、起价、均价、最高价、增幅) (33)3.2户型分析(包括主推户型和热销户型) (40)3. 2. 1 誉峰 (40)3. 2. 2 富力爱丁堡国际公寓 (41)3. 2. 3 富力史丹尼国际公寓 (42)3. 2. 4 铂林国际公寓 (43)3. 2. 5 嘉裕.礼顿阳光 (44)3. 2. 6 尚东.宏御 (45)3. 2. 7 尚东.美御 (45)3. 2. 8 中海观园国际 (46)3. 2. 9 中海璟晖华庭 (47)3.3珠江新城07年项目总体分析 (48)3.4预测走势分析(价格、消费群体、供应产品特点) (51)3. 4. 1 预测价格走势 (51)3. 4. 2 消费群体分析 (51)3. 4. 3 供应产品特点 (51)4 珠江新城开发的商机与未来展望 (51)4.1珠江新城CBD开发的商机千载难逢 (52)4.2珠江新城CBD开发的着力点 (52)4. 2. 1 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强力整合区内资源 (52)4. 2. 2 优化软环境,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52)4. 2. 3 强化积聚效应,提升商气人气 (53)4. 2. 4 以地标建筑为龙头,带动其它项目的开发 (53)4.3珠江新城未来展望 (53)珠江新城07年主要在售楼盘分析报告1 前言部分1. 1 城市居住变化史广州,这座南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道路,她是面向珠江,背倚着白云山成长起来的。
珠江新城旅游调查报告
珠江新城旅游调查报告珠江新城旅游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市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
作为广州的新兴旅游目的地,珠江新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现代化的建筑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游客对珠江新城旅游的体验和意见,以便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游客的基本信息、对珠江新城旅游的满意度、旅游景点的选择和旅游服务的评价等。
三、游客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珠江新城的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占比约为80%;国外游客占比约为20%。
其中,国内游客以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份居多,国外游客主要来自亚洲和欧洲国家。
四、珠江新城旅游景点选择调查结果显示,珠江新城的游客主要选择的旅游景点包括广州塔、广州图书馆和广州美术馆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便利的交通位置吸引了游客的关注。
五、珠江新城旅游体验评价1.景点评价在对珠江新城旅游景点的评价中,游客普遍认为景点的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并且有良好的管理和维护。
然而,一些游客也提到了景点过于拥挤和缺乏足够的休息区域的问题,建议增加游客服务的舒适度。
2.旅游服务评价对于珠江新城的旅游服务,游客普遍认为服务态度友好、专业水平高。
然而,一些游客提到了语言沟通的问题,建议增加多语种导游和提供多语种的旅游宣传资料。
3.交通评价在对珠江新城的交通评价中,游客普遍认为交通便利,特别是地铁的覆盖面广。
然而,一些游客提到了交通拥堵和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交通管理和提供更多的停车场。
六、旅游发展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旅游发展建议:1.提升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增加休息区域,缓解拥堵问题。
2.加强多语种导游培训,提供多语种的旅游宣传资料,以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
3.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增加停车位的供给。
4.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线路。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3、城市建设方面
珠江新城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注重细节和创新。通过合理布局交 通网络、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 游的城市环境。同时,珠江新城还积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绿色建筑 技术和材料等措施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2、绿色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珠江三角洲 主题公园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例如,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公园的 能耗;通过优化布局和景观设计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
3、智慧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 将更加注重智慧化发展。例如,通过建立智能导览系统提高游客的游玩效率;通 过大数据分析为公园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4、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市场的开放,珠江三角洲主题公 园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例如,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项目提高公园的国际 影响力;通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公园的国际化进程。
谢谢观看
三、发展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江新城已经成为广州市的核心区域之一,取得了显著的 发展成果。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经济方面
珠江新城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进驻。这些企 业和机构为广州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税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社会方面
珠江新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包括广州塔、广东博物馆、广 州大剧院等文化场所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这些设施为市民提供了多 元化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选择。同时,珠江新城还拥有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包括多所知名的中小学和医院,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珠江新城规划和发展回顾
新世界珠江新城项目分析
新世界珠江新城项目分析珠江新城,作为广州的城市核心商务区,一直以来都是高端项目的聚集地。
新世界珠江新城项目在这片繁华之地崭露头角,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一、项目背景珠江新城的发展是广州市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篇章。
随着城市经济的腾飞,对高端商务、居住和商业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新世界集团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丰富的开发经验,在此布局了这一重要项目。
二、项目位置与周边环境新世界珠江新城项目位于珠江新城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周边交通网络发达,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便捷,使得居民和上班族能够轻松出行。
在配套设施方面,项目周边汇聚了众多高端写字楼、购物中心和五星级酒店。
附近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同时,周边还有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如剧院、博物馆等,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三、项目规划与设计该项目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城市景观和人文需求。
建筑布局合理,既保证了各个建筑之间的独立性,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筑风格现代时尚,融合了艺术与实用的元素。
外立面采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效果。
在景观设计方面,注重打造绿色生态的环境。
项目内拥有大面积的绿化空间,种植了各种珍稀植物,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和工作氛围。
四、项目的住宅部分住宅户型多样,满足了不同家庭结构和需求的客户。
从精致的小户型到宽敞的大平层,都经过精心设计,空间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
室内装修采用了高品质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注重细节和品质。
厨房和卫生间的设施齐全,品牌高端,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体验。
同时,住宅部分还配备了完善的物业管理服务。
物业团队专业、高效,为居民提供 24 小时的贴心服务,包括安保、保洁、维修等,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
五、项目的商业部分商业部分涵盖了购物中心、商业街和写字楼等多种业态。
购物中心引入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和知名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调研背景 (1)1.2调研范围 (1)1.3调研方法 (1)1. 4 CBD专题研究 (2)1.4.1 CBD概念理解 (2)1.4.2 CBD类型 (2)1.4.3 CBD结构布局 (2)第二章调研内容 (3)2.1用地性质 (3)2.1.1规划历史与对比 (3)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4)2.1.3现状用地构成 (5)2.1.4分析.......................................................5 2.2空间形态结构 (6)2.2.1空间形态布局 (6)2.2.2天际轮廓 (8)2.3建筑现状 (10)2.3.1建筑质量分析 (10)2.3.2建筑高度分析 (10)2.3.3建筑风貌分析 (11)2.3.4综合评价 (11)2.4交通分析 (12)2.4.1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2.4.2车行系统分析 (13)2.4.3人行系统分析 (13)2.5.公共空间体系 (14)2.5.1公共空间结构 (14)2.5.2公共空间类型 (15)2.5.3公共空间尺度 (16)2.5.4行为活动 (16)2.5.5地下公共空间 (18)2.5.6小结 (18)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2.6.1景观分析 (19)2.6.2视线分析 (20)2.6.3绿化植被 (21)2.7公共服务设施 (22)第三章综合评价....................... ........................... (23)附件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第一章调研背景1.1调研背景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明确了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全长12公里的广州城市新中轴范围。
新中轴线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
珠江新城区段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区段,是城市主要景观轴线珠江与城市新中轴线交汇的城市景观中心。
地处繁荣的天河北商务区的南面,连接西边毗邻的传统商务区域越秀区和待发展的东部区域,贯通隔江相对的南部组团,位于未来三大城市组团交汇的城市地理中心,区位得天独厚;在功能上,珠江新城承载了金融办公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三大城市功能;而“GCBD21”战略的提出,确立了珠江新城作为中央商务区的最新定位,是广州天河CBD硬核的主要组成部分。
珠江新城的区位优势城市景观优势,保证了其作为广州市新城市中心与地区级CBD建设能够恰当地结合起来。
1.2调研范围珠江新城总用地面积约6.48平方千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92万平方米,整体开发容积率为2.46。
城市主次干道将珠江新城划分为14个街区,本次新中轴线调研我们主要选取了位于中轴线区域的B、F、J三个区,范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东西以冼村路、华夏路,为界,面积约103.3公顷。
1.3调研方法图1-1,新城市中轴线平面图本次调研主要采取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和两种调研方法。
1. 4 CBD专题研究1.4.1 CBD概念理解(1)CBD涵义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通常译为“中央商务区”或“中心商务区”。
指集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比较核心的区域。
CBD一般占地3-5平方公里,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功能。
高度集中了城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同时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
其特定职能,要求CBD必须汇集众多超高层建筑,并且拥有便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信息交换系统。
(2)CBD基本特征区别于其他的城市地区,CBD具有以下独有的特征:一是具有国际或区域最高的中心性;二是具有城市地区聚集度和等级最高的功能活动;三是具有城市最高的土地价格和租金,土地开发和使用强度高;四是具有城市地区中最密集的人流量;五是用地容积率高、建筑密度高,建筑形态呈现垂直发展;六是具有城市中最便捷的可达性,交通流量大,交通转换集中区。
1.4.2 CBD类型CBD类型应当强调区域的概念——区域大小决定CBD层次。
(1)世界级CBD——全球性国际经济中心代表城市:纽约曼哈顿、东京新宿、巴黎拉德方斯(2)洲际区域级CBD——区域性经济中心代表城市:香港中环CBD、新加坡CBD(3)国家级CBD——全国性经济中心代表城市:美国洛杉机CBD、上海陆家嘴CBD、北京朝阳CBD(4)地区级CBD——地区性经济中心代表城市:广州珠江新城CBD、重庆解放碑CBD、武汉王家墩CBD1.4.3 CBD结构布局(1)功能结构理论目前从功能角度看CBD结构的学术探讨主要有3种:a硬核与核缘结构 b.圈层结构 c.内核-外框结构(2)空间结构理论a.核心布局b.轴线布局c.滨水布局d.沿街扩散图1-2,珠江新城CBD功能结构第二章调研内容2.1用地性质2.1.1规划历史与对比从 1992 年广州市政府开始营建珠江新城以来,经过 10 年的发展,珠江新城仍未能形成商务环境,经营性的办公项目基本没有建成,与政府和公众的预期有较大差距。
据统计,从 1992 年至 2001 年底,珠江新城卖地99 宗,已建成 19 宗,在建 11 宗,没有开发的有 69 宗,其中住宅面积占出让用地面积的 57.8%,这个时期的居住用地的建设成为珠江新城居住构成的主要部分,主要集中在西侧广州大道附近和东侧华南快线附近。
而这个时期的的用地不是以“个”或“快”为用地单位,而是以“宗”为单位,原因是因为原来 93 年的控规地块划分在卖地过程中已被打乱。
93 年版的“小地块、高容积率”的开发模式对城市的空间形象和地块开发效益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带来的问题是缺少公共空间体系和绿地规划,形成的只是小地块开发“楼看楼”模式。
表2-1,珠江新城规划99年规划与03年规划调整区别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1999 年—2003 年)由于外部环境和珠江新城开发建设的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 ,使得原规划难以应付和指导现实城市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有效导控和推进珠江新城的开发和建设,解决当时开发建设和管理暴露出来的矛盾,完善新城市中心的功能和建立良好的整体空间形态,市政府组织进行了广州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工作,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
2003 年 1 月《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开始替代原有规划发挥作用(图2-1)。
(1)珠江新城总规划用地面积 6.48 平方公里,本次规划以冼村路为界,形成东西两区,西区以商务办公为主,东区以居住为主,二区由珠江滨水绿化带和东西向商业活动轴线贯通。
(2)规划由原来的 440 个小开发地块整合为 269 块综合地块开发单元。
提供了公共配套设施标准,增加了教育设施用地、住宅用地、商贸和行政办公用地,减少了文化娱乐和旅游酒店用地。
(3)提出“都市缘核”设计理念,强化中轴线的空间、景观与环境,将原控规的 128 米宽中央林前大道调整为 80-230m 不等的生态性绿色开敞空间,并通过一系列景观节点强调了轴线生活性、纪念性、标志性和生态性的统一。
(4)临江路南侧建设 60-100m 不等的滨江绿化休闲带,强化临江地区建筑功能的公共性,通过竖向高度与横向珠江的对比活跃沿江景观,以形成珠江岸线沿线景观走廊。
(5)检讨土地政策,总结和研究了区域土地和商务办公楼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环境,提出土地开发管理策略,并对城中村提出整改意见。
(6)补充了街区城市设计导控,引导街坊集中公共空间的形成,控制和引导城市整体空间形态。
(7)在原有规划基础上改进交通规划,调整部分道路功能,对地下空间进行整合。
(8)调整了东西向、南北向的天际轮廓线和珠江岸线天际轮廓线。
2.1.3现状用地构成珠江新城用地范围呈矩形,总用地面积为 6.48 平方公里,东西边长约 3800 米,南北边长约 1700 米,共有 14 个功能街区,402 地块,除农民留用123个地块和39个地块公建配套设施外,可供出让的建设地块为180个,其中居住地块为80个地块,占整个出让建设地块总数的44.4%。
居住用地为149 公顷,占总用地的23%;公共设施用地为138.1公顷,占总用地的21.3%;其中金融、办公和商务用地为 80.2 公顷;占总用地的 12.3%。
表2-2,珠江新城用地平衡珠江新城规划居住用地主要以核心区为界分西、东两区,西区以商务办公为主,东区以居住为主。
其中西区居住地块 21 个,用地面积为 26.3 万平方米,占总居住用地的 18%;东区居住地块 59 个,用地面积为 122.7 万平方米,占总居住用地的 82%。
2.1.4分析通过图 2-3 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珠江新城地块内用地性质主要是以居住为主为 23%,居住比重较大,总量略高于其他功能设施用地。
珠江新城的居住主要集中在核心区两侧,其中大部分居住用地在东区(图2-3),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居住地块分布不均匀,形式较分散,未形成片区发展,东西两侧含居住用地的小地块较多,居住地块整体呈大集聚、小分散的发展模式(图2-4)。
2.2空间形态图2-2,珠江新城用地平衡图2-3,东西区居住用地面积比2.2.1空间形态布局广州珠江新城的空间形态格局同时存在着三种模式,既以公共核心区作为中心形成核心布局,又以中央广场作为中轴线形成轴线布局,同时依托珠江形成滨水空间。
最终形成了以中央绿化广场为轴线,以整个中轴线上午办公区为核心,又以珠江作为重要景观侧轴的空间形态格局。
图3-1,珠江新城空间形态布局(1)珠江景观轴线珠江是贯穿广州市区重要的东西向轴线和“景观走廊”,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规划中的建筑竖向高度与横向的珠江形成对比,活跃沿江(2)城市新中轴线城市新中轴线在珠江新城可以分为南北四个次区段。
其中金融、商业和文娱三个此区段是GCBD21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海心沙岛次区段以旅游观光为主导功能,构成城市景观节点。
在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和交通组织方面,各个次区段具有相对的整合性,同时又共同构成完整的轴线景观序列。
以轴线上的三个公共广场和开敞空间来组织建筑布局,在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文化娱乐区集中布置若干高层商务办公楼,形成各具特征的建筑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