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见我独漂流——话剧《蔡文姬》漫谈
谈《蔡文姬》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
今 马边 悬男头
,
,
的时代
已 经 变 成为 革 食壶浆
,
以 迎 王师 ,
竟 以 忧以 天下
读 到 这里
乐 以 天 下 的 崇高 思 想 来勉励 文 姬
,
使 文 姬一扫 愁眉
, ,
精 神为 之 一 振
,
。
在 这 一 环 戏 剧 冲突 中 我 们 似 乎 看 到 了 一 个影 子 一 个今 人 的 影 子
。
。
夫妻 之 情 与
由于赵 四
。
民族 之情 的矛 盾
也 是 家事 与 国事 的矛 盾
这 便 是 戏 剧 冲突 的 开始
,
和 她 愿 意 留 下 来 承 担 抚 育 孩 子 的 责任
使 蔡 文 姬 去 不 去 的矛 盾 很快 得 到 解决
。
可是 又 隐伏 着 另一 个 比 家 庭 命 运更为 严 重 的 政 治 性 的 矛盾
, , ,
… … ” 的呼 喊
。
。
这 种精 神 状 态 又 怎 么 回 国 去 继 承 父 亲
:
到 墓 前去 进 行 劝 慰
, ,
他 对文 姬 说
`
“
大姐
,
请 你把 天 下 的 悲 哀
,
作为 你 的 悲 哀
把 天 下 的 快 乐 作为你 的 快 乐 马 后 载妇女
,
那不 是 可 以 把 你 个 人 的 感 情 冲淡一 些 吗 ? 如
。
那种 当 时 的 心 情
。
,
生
恐 伯 是 一直 萦 绕 心 头
二 十 二 年后
。
,
居 然 又从 蔡文姬身 上反 映 出来
,
《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吗?
[键入文字]《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吗?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怒涛滚滚般不可遏制的悲愤,绞肠滴血般痛苦的诘问,诅天地咒神只雄浑不羁的气魄以及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这震撼人心的诗句就是出自着名的《胡笳十八拍》。
文姬归汉,千古美谈,家喻户晓。
然而在中国文学史上,《胡笳十八拍》是否是蔡文姬所作,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蔡琰,字文姬,汉代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妙于音律。
然而身世悲惨,自幼随父亡命,初嫁河东卫仲道,未二年,夫亡。
无子,归母家。
兴平中,天下丧乱,为胡骑所掳,展转流落匈奴12 年,生二子。
后曹操用金壁把她赎回,虽归故土,却抛别了亲生二子。
以后改嫁同郡董祀。
现存《悲愤诗》二首,一为五言,一为骚体。
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
目前五言《悲愤诗》肯定是蔡琰所作,另二篇尚待研究。
《胡笳十八拍》是否蔡文姬作,历来说法不一。
持肯定意见的有李颀、王安石、严羽、李纲、王应麟、韩愈、黄庭坚、罗贯中等;持否定意见的如朱文长、苏轼、王世贞、胡应麟、沈德潜等。
郭沫若作话剧《蔡文姬》,着文六谈《胡笳十八拍》,认为《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所作。
他说,这实在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来。
如果有过这么一位诗人代她拟出了,那他断然是一位大作家。
郭老认为就连李白也拟不出,李白还没有那样的气魄,没有那样沉痛的经验。
但是文史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争论有四个方面:(一)《胡笳十八拍》所描写,同历史事实和地理环境不1。
论《蔡文姬》的人物形象与戏剧冲突
从《蔡文姬》的戏剧冲突中看蔡文姬的形象摘要:历史喜剧《蔡文姬》是郭沫若先生在一九五九年的春天创作的。
《蔡文姬》是围绕“文姬归汉”这一中心事件来展开的,而蔡文姬的人物形象是通过种种戏剧矛盾冲突来得到展现和丰满的。
本文将先论述《蔡文姬》剧本的矛盾冲突,再在此基础上分析蔡文姬的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
关键词:《蔡文姬》戏剧冲突矛盾人物形象一、引言:《蔡文姬》剧本选用了“文姬归汉”的故事,所以《蔡文姬》的戏剧冲突便是围绕“文姬归汉”这一中心事件来展开,随着中心事件的发展,使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斗争不断激化,并得到解决,从而逐步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
二、正文:1、《蔡文姬》一剧的戏剧冲突,是围绕“文姬归汉”这一中心事件来展开的。
按戏剧冲突发展的线索来看,“文姬归汉”是条主线。
(1)“走”与“留”的矛盾《蔡文姬》一开场便是矛盾。
这展示了蔡文姬陷入了“归汉”与“留于匈奴”的矛盾中。
她自言自语:“怎么办呢?到底是回去,还是不回去!”在失眠中,她的《胡笳十八拍》已经做到第十二拍了。
“喜得生还呵逢圣君,嗟别二子呵会无因。
十有二拍呵哀乐均,去住两情呵难具陈。
”这是子女之情,夫妻之情与乡土之情、民族之情的矛盾。
也是家事与国事的矛盾。
这便是《蔡文姬》戏剧冲突的开始。
由于赵四娘的规劝,和她愿意留下来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使蔡文姬去留的矛盾很快得到解决。
可是其中又隐伏着另一个更为严重的政治性的矛盾。
副使周近到南匈奴后,“盛气凌人,全不把人看在眼里。
”他竟私下对左贤王说:“你要不把蔡文姬送回汉朝,曹丞相大兵一到,‘立地把你匈奴扫荡!’”这对文姬归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而左贤王回到家里,既忧心也愤怒。
蔡文姬也说:“如果还有大兵随后,那就是不义之师……如果是那样,我要当面告诉他,我决不回去,死,也要死在匈奴!”幸而正使董祀,作风正派,通情达理,及时解释误会,化解了危机。
他说:“曹丞相是要在文治上做一番大事业,他是看中了你的文才,才来接你回去的。
【古典诗词漫话】建安风骨------《胡笳十八拍》与蔡文姬
【古典诗词漫话】建安风骨------《胡笳十八拍》与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与蔡文姬为(谓)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谓)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呼天抢地、充满悲愤的诘问,如狂飙激浪般呼啸澎湃而来,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这就是著名的《胡笳十八拍》第八拍中的诗句。
在有着“温柔敦厚”诗教的中国古典诗坛中,这首感情激荡、一泻无余的长诗,以其特殊的美占有一席之地。
这样一首瑰奇诗篇的作者,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兴趣,然而长期以来,这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这首分为十八个段落的长诗是以第一人称描述蔡文姬被俘人匈奴及重返故国的痛苦经历和她的悲愤心情的,与蔡文姬所作的被录存在《后汉书》本传中的那二首《悲愤诗》相同。
那么这首《胡笳十八拍》是否也是她的作品呢?对此,历代颇有些学者表示意见,有认为是的,也有认为非的,但却都没能提出什么有力的证据。
1959年,郭沫若作了历史剧《蔡文姬》,剧中将这首诗作为台词引用了进去。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剧中人说的本来就是别人写的话,并不说明她朗诵的诗一定是自己作的。
但郭沫若作了此剧后兴犹未尽,又写了一篇《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的文章,强调“坚决相信”《胡笳十八拍》“一定是蔡文姬作的”。
这一来有人著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郭老先生不服再著文反驳,由此以《文学遗产》杂志为战场展开了一场论战。
笔战既兴,饱学之士纷纷披挂上阵,分为两大阵营,各自祭起法宝,杀得难解难分。
身为一方主帅的郭沫若,独自一人就写了六篇文章,可见这论战之热烈程度。
然而,文人的舌战毕竟不同于武将的厮杀,往往难以立分上下,因此直到战事终了,仍然是各不相下,胜负难分。
但尽管如此,是非自有公论。
如今这场论战的战火早已硝烟散尽,不再有惹火烧身的危险,不妨对这一战事评论一番。
平心而论,主张《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所作的依据,是十分牵强的,归纳起来,无非两点:一是“没有那种亲身经历的人,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来”;二是你要证明它是伪作,那么提出“充分的理由”来。
蔡文姬
《蔡文姬》看了《蔡文姬》,体验到了艺术欣赏所带来的快乐。
五十年代末,在停止作剧十多年后,郭老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剧《蔡文姬》。
这是一出交响乐般的诗剧。
郭老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艺术想象力,这首华丽的交响乐章, 以文姬归汉撰修《续汉书》为主旋律,奏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自从看完学校自己演的蔡文姬后,这出剧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不能忘怀。
这出戏展现的是东汉末年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代表人物从对抗、冲突到理解、融合的波浪壮阔的画卷。
可以说,无论思想内涵和艺术创造都很有自己的特点。
特别是白雪塑造的蔡文姬,独具一格,别具风采,使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实实在在又血肉丰满,令广大观众感到可亲、可近、可敬、可爱而又可信。
众所周知,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她博学多才,妙于音律,精工书法,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女诗人。
汉兴平年间,天下大乱,蔡文姬没入匈奴为左贤王王妃,在胡12年之久并生有一子一女。
建安八年,曹操遣使赎蔡文姬归汉。
可以说,蔡文姬的身世,本身就是一部令人深思而又发人深省的传奇故事,可史书的记载却是少而又少。
这样一来,虽然给编剧带来一定的困难,可供凭借的史料不多,却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很大的想像和虚构的余地。
这出戏演绎的视角很独特,它避开了人们习惯关注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文姬归汉后的一段情感历程。
隐约之中又有一条暗线,即曹操敬重文姬的文才,有意使文姬完成其先父未了的《后汉记》。
《蔡文姬》最直观的成就即其人物象的成功塑造。
首先,本剧中彻底颠覆了历史和文学史上曹操负面的奸臣面貌,赋予他崭新的明君形象。
其次,剧作对蔡文姬的形象刻画达到了后出转精的新境界。
表演者将历代戏曲作品中各自着重刻画的蔡文姬的旷世才情、婚姻悲剧、慈母情怀以及流落之苦、离别之痛、思念之悲熔于一炉,陶钧熔铸,创造了一个感人至深又精彩八面的蔡文姬形象。
话剧作为视觉艺术,更加注重营造环境的氛围。
节令时辰、人物活动和戏剧冲突,都要在典型环境中展现和发展。
话剧《蔡文姬》的剧本创作及修改始末
《 蔡文 姬》 1 9 5 9年 5月 2 i f f 演说 明书
义不大 , 故决定让《 I 渐 离》 下_ 屿。就 宣布这一 决定
的 同时 , 蒋 禺院 K从院外打来电话 , 郭 沫若 0为 剧 院创作 的 史删 《 蔡 义 》 , 只川 L 天 时问 一挥 I
就, 成r 仞 稿 L 人之后 , 剧 本 交 剑焦 菊 隐 手 f : , 焦
这一经典话剧创作过程 r } 1 的千锤百炼 与精雕细琢
同, 但焦先, t 却受之无愧 。《 蔡 文姬 》 舞 台艺术魅 力的 完美呈现 ,不仅 有赖于焦菊 隐在导演过程 中 的二 次
题 例c H 1 刚如何接受 族传统 , 』 殳剧怎样演法”
郭沫符 说: “ 个地 蜕 , 作 为作者 , 我感 到光荣 !焦先 生改 好 . 爽¨桥一场 柯南l 田 j 风味 处理得好 , 省略 J - j . f 1  ̄ ' 加郝足愉 到好处 ” 好” 昆仑认 为: “ 这是一个 常
在《 蔡文姬 》 的排练过 程 中 , 郭 沫若 时常 到首 都
剧 场的排 练厅看 排戏 , 在一 旁推敲 剧情 、 斟酌 台词 , 同到家中整理成文 即将修 改意见寄 给剧院 , 与导 演 、 演 员及时沟通 。郭 沫若 曾一天连 发两封信探讨 剧本
的修改 ( 见信 4 、 信5 ) 。这些宝贵的信件 记录 、 见汪 丫
熊 国 平
( 北 求 人 艺 术剧 院 戏剧博 物锕 , 北京 … J ( J ( )
摘
要: 话剧< 蔡 文姬 借 鉴传 统 戏 曲美 学 精神 与 外在 表 现 形 式 , 完 美的 , 被入 到 话 剧 舞 台 上 , 是 话剧 民族 化 的 代 表 之 作 本 文通过 对 郭 沫 若与 北 京人 民艺 术剧 院往 来 信 件及 相 关 艺 术 档案 的 梳 理 , 力图将 该
观河南省歌舞剧院原创歌剧《蔡文姬》
观河南省歌舞剧院原创歌剧《蔡文姬》翻开文本图片集4 月 29 日至 30 日,由河南歌舞演艺公司、河南省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蔡文姬》,在河南省艺术中心大剧院盛大首演。
此次首演,显现了河南省歌舞剧院在民族歌剧创作方面的新成绩。
六幕歌剧《蔡文姬》(以下简称“蔡剧”)是河南歌舞演艺公司、河南省歌舞剧院最近几年来发展的要点项目。
近两年来,为了创作这部凝集着浓烈中原文化的民族歌剧,河南省歌舞剧院在周虹院长(有名作曲家)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作品的创演工作中。
此刻作品终于现出雏形,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
这部歌剧由刘麟编剧,关峡作曲,王湖泉导演,孙莹指挥。
主演:王庆爽、卢小川、李冬冬、宋沣润、朱昌铭、陈晓辉等。
观看“蔡剧”是一件很有新鲜感的事情,这部歌剧从创作伊始就被“定性”为大型民族歌剧,即采纳民族音乐语言作为主体而创作的歌剧。
作曲家关峡依赖剧作家刘麟剧本中大批的中原文化色彩,以深沉的民族音乐功底进行全剧的整体架构,并以豫剧、京剧、越剧等地方戏曲的旋律动机为基础,加以变化、发展、办理,写出了这部拥有浓烈文化气味和地方色彩的大型歌剧。
看过歌剧后,我第一对主创人员在作品定位方面的假想表示赞成,同时亦对剧作家及作曲家的创作思路表示衷心的赏识。
我以为,“蔡剧”是一部有创意、有品位、有特点的作品,它的个性与风格,反应出中华民族根本的文化特点,表现出中华文化伟大传统的精髓。
我观“蔡剧”,以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长处。
一、题材优异。
文姬归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代才女蔡文姬,以其“流浪失所”的一世和才干横溢的作为,为中国漫长的汉代历史供给了一个清楚的缩影。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文学史上传世的珍宝,亦是蔡文姬饱含生活体验、凝集朴素心声的真切写照。
“蔡剧”以此为立意,从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颂扬了伟大优异的历史人物,显现了他们丰富的心灵世界,达到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以为,这部歌剧题材的选择是存心义、有目光、有气魄的,它既有包括正能量的时代精神,又有情真意切的动人魅力,其主题是鲜亮的,内涵是深刻的。
浅析话剧《蔡文姬》之“美”
学 习 、借 鉴 。
似 于 戏 曲 中 的 念 白 ,可 以 达 到 “在 叙 事 中抒 情 ,在 抒 情 中
郭 沫 若 作 品 — — 五 幕 话 剧 蔡 文 姬 》 ,写 于 1959年 , 叙 事 ” 的 效 果 。
用磅礴的气势和浪漫的情调重新解构 了 “文姬归汉”这一历
第 一 幕 ,蔡 文 姬 就 面 临艰 难 的情 感 选 择 , “怎么 办 呢 ?
戏剧众论
23
《戏剧之家》2017年第 24期 总第 264期
浅析 话剧 《蔡文姬 》之 “美 ’’
曹 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 100048)
【摘 要 】在戏剧 多元化发展 的当下 ,话剧 与戏 曲、舞蹈等诸 多艺术 门类相 互 学习、借 鉴 已经不是新 鲜事 ,
更为 重要 的是如何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 (《蔡 文姬》是话剧 向戏 曲学习的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作 品 ,重温 学习探 索,并化戏 曲 “写
蔡 文 姬 的 情 节 以 史 实 “文 姬 归 汉 ” 为 线 索 ,从 结
谷 等 在 东 京 发 起 春 柳 社 并 公 演 茶 花 女 》 第 三 幕 为 开 端 , 构 上 来 说 弱 化 了戏 剧 事 件 进 展 的 过 程 ,重 点 在 于 刻 画 人 物
直 到 1928年 才 由戏 剧 家 洪 深 正 式将 Drama一 词 确 定 为 “话 在 特 定 情 境 的 内心 活 动 , 从 而 凸 显 人 物 的性 格 特 征 。 对 蔡
戏 曲的韵味 ,体 现 出了写 实与写 意相结 合 的美学 特征 。同 奴 的 儿 女 。 他 们 总 是 一 时 一 刻 都 离 不 开 我 的 心 。 我 离 开 他 们
《蔡文姬》浪漫主义艺术成就和特色论略
郭沫若学刊 2 0 1 7年第 1 期 ( 总第 1 1 9期)
身发展 , 也促进了文学大家族繁荣; 既以显赫的艺术成 就赢得 了较大的审美反响 ,也为促进社会变革和历史 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世纪末出现沉寂, 并且无论
话剧是综合性艺术 , “ 形体” 庞杂 , 自由受限, 浪漫艰难 , 但那毕竟是结束战乱 、翻身解放、民气沸腾的狂热时 代, 是建设发展 、 根除贫困、 播种理想的火红时代 , 剧作
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移植中国时间不长 , 就在 2 0 世
头似乎盖过了其他艺术门类。 虽说时过境迁浪淘尽 , 留 下 的艺术珍 品、 精 品十分有 限, 但我们走进历史现场 , 打捞浪漫主义剧作 , 仍有值得珍视的发现。 尽管也曾遭 遇政治文化风雨侵袭 , 浪漫主义屡被打压处境尴尬 , 且
纪中国文学史上 占据了重要位置。它挤出了中国传统 戏 曲而跻身四大文学体裁者 ,盖因在较长时间内有过 辉煌 的历史 , 出现过很多重要 的作家作品。 既完善了 自
禁忌虚饰在创作 中灌注生命 内涵 ; 或者说在将个性 、 自 我统统视为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强行清除、无视个体生 命 的时代 , 他积极 响应号召放逐 自我 、 放弃名誉 , 把 写 作径直地 当作敷衍外界 、 发言表态的方式 。 无论 “ 忘记” 还是 “ 放弃” , 也无论视个体生命为“ 蔡文姬》 浪漫主义艺术成就和特色论略
石 兴 泽 ( 聊城 大学 文学院, 山东 聊城 2 5 2 0 5 9 )
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
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现代戏剧《蔡文姬》是郭沫若先生专门为北京人艺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剧情描写了距今2000多年前东汉才女蔡文姬的坎坷际遇。
关于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作品背景1959年,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将这部戏搬上舞台,一经亮相,就成为戏剧界最走红的一部名剧。
1978年,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演这部剧时,观众人山人海,居然把广场的南墙都挤塌了。
2002年,在北京人艺建院50周年之际,剧院推出了以徐帆、[3] 濮存昕、[4] 梁冠华等实力派演员为阵容的复排版《蔡文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人物生平清代画家李坚绘《文姬思汉图》蔡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2-3]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
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儿子。
[4]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
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5]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
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6] 蔡琰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
[7] 此后再无蔡琰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人物评价范晔:端操有踪,幽闲有容。
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8] 陈陶: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蔡文姬》
《蔡文姬》《蔡文姬》是1959年郭沫若先生专门为北京人艺创作的一部四幕历史剧,主要描写了距今两千多年前东汉才女蔡文姬的坎坷际遇。
1959年焦菊隐先生将这部戏搬上舞台,当年一经亮相,便成为戏剧界最走红的一部名剧。
在“文革”结束后不久的1978年,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演这部剧时,观众人山人海,居然将广场前的南墙挤塌。
在这部戏中,郭沫若先生以磅礴的气势和浪漫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一代才女蔡文姬的形象,同时也以简练的笔墨对曹操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一洗旧舞台上白脸奸臣的形象,展现在话剧舞台上的是一位风韵潇洒的诗人和明辨是非的政治家。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创作背景• 3 艺术特色• 4 作品分析• 5 相关词条• 6 参考资料《蔡文姬》-简介汉末,中原地区连年战乱,名儒蔡邕的女儿文姬,流离在敌军之中,幸亏遇到南匈奴左贤王把她拯救,且与她结成夫妇。
后来虽生了儿女,但是文姬一直在怀念着故土,怀念着她死去的父亲。
过了十二年,汉丞相曹操,他原和蔡邕是旧友,也知道他有续修汉书的志向,但蔡已去世,曹操惋叹之余,因而想起了颇有才名的文姬,于是派董祀,周近为使者,往南匈奴迎她回来,让她继承蔡邕的遗志...... 《蔡文姬》-创作背景郭氏在其《〈蔡文姬〉序》中,曾经有过非常明白和确切的说明。
据他自己说,目的有二:第一、通过写蔡文姬这个人物,宣泄自己一种特定的感情。
第二、通过写曹操这个人物,替曹操翻案。
另外,郭沫若写作《蔡文姬》的动机还有一点,并没有自我说明。
但从其创作倾向上来看,是非常醒目的。
这一点,就是历史为现实服务,通过《蔡文姬》来增进今天的民族团结。
郭沫若又是怎样来写《蔡文姬》的呢?郭氏在其《〈蔡文姬〉序》中,对此也说得非常肯定。
这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忠实于历史。
“我在写作中是尽可能着重了历史的真实性。
”第二,不联系现实。
“我没有丝毫意识,企图把蔡文姬的时代和现代联系起来”。
《蔡文姬》-艺术特色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赏析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赏析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详。
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
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汉末南匈奴入侵中原,蔡文姬被南匈奴左贤王掳入匈奴。
其后文姬被左贤王纳为妃,并生二子。
汉丞相曹操曾经与蔡邕交好,并知文姬颇有文才,当得知文姬遭遇后,乃派使者至匈奴面见单于,以重金赎回蔡文姬。
蔡文姬托付侍女侍琴留下照顾其二子,自己单人毅然归汉。
胡笳十八拍蔡文姬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青。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何不见我独漂流——话剧《蔡文姬》漫谈
何不见我独漂流——话剧《蔡文姬》漫谈西汉时期,汉王朝为了维护汉匈关系,便派宫女王昭君出使匈奴,与其和亲,从而留下了昭君出塞的传奇故事以及“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哀婉嗟叹。
到了东汉末年,一代才女蔡文姬也如王昭君一样,流落匈奴。
然而,蔡文姬却比王昭君幸运,后来被丞相曹操用重金赎回,并将她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这便是广为流传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家喻户晓的才女蔡文姬佳人薄命,满怀悲愤,她渴望落叶归根,又不得不抛弃儿女,在回归故土时那种取舍之间的痛苦抉择令人心生不忍。
“东风应律呵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呵布阳和”。
1959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根据文姬归汉的故事创作了一出历史话剧《蔡文姬》,讲述了才女蔡文姬受丞相曹操之请,从南匈奴返回汉朝,并继承父亲蔡邕遗志续修《汉书》的故事。
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四巨头”之一的导演焦菊隐先生搬上舞台,使之成为名噪一时的佳作。
六十多年来,北京人艺曾三次排演这部历史话剧,著名演员朱琳和徐帆更是先后饰演了蔡文姬的经典形象。
薄命才女悲愤赋诗蔡文姬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才女,尽管史书对她记载不多,但是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千古流传,被演绎成了小说、戏曲、话剧及影视剧等。
至今,那个满腔悲愤的文姬形象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
蔡文姬原名蔡琰,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并写得一手好诗,素有才女之名。
起初,她嫁给了河东(今山西)的卫仲道,可嫁过去没多久丈夫就病逝了,也没有生下孩子,于是蔡文姬就只好回到了陈留家里。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向来喜爱文学的曹操,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上的交流,曹操“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将她用重金赎回来之后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
蔡文姬和建安文学
文苑漫步洪 氾蔡文姬和建安文学在建安文人集团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就是历经磨难而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蔡文姬(约公元174—?)。
她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末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
她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她幼年时,因其父被诬陷获罪,全家充军,在外流浪十余年,16岁嫁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卫仲道;不久因夫亡无子,回到娘家住。
这期间其父因董卓事为王允所杀。
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天下大乱,蔡文姬为羌胡军队所掳,留居12年之久,做了匈奴人的妻子,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把她赎回,再嫁给董祀,又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400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这就是历史上传为千古美谈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蔡文姬的一生坎坷不平,充满了痛苦和辛酸、曲折与奋斗……她的故事,被编入小说、戏剧,被之管弦,得以广泛流传。
诸如元金志甫的《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清尤侗的《吊琵琶》杂剧,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历史剧等,均取材于此。
史籍中系于蔡文姬名下的作品共有三篇,即是见于《后汉书·列女传》中的五言和骚体《悲愤诗》各一章以及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和朱熹《楚辞后语》的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这三首诗虽然都是以蔡文姬的身世为题材的自传体作品,但自从苏轼以“东京无此格”(曾《类说》卷九,《仇池笔记·拟作》)等理由否认五言《悲愤诗》是蔡文姬写的以来,三首诗的真伪问题一直存在。
目前。
文学史界基本肯定五言《悲愤诗》是蔡文姬写的;认为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事实不符,是晋人伪托的。
可以说,蔡文姬的五言《悲愤诗》,在建安文学中是一块无双之璧,它不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而且还拥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实开后来杜甫《奉先咏怀》《北征》先河。
沈德潜《古诗源》称“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生振,沙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
也谈《蔡文姬》的艺术真实
作者: 张毓茂;潘显一
出版物刊名: 郭沫若学刊
页码: 92-96页
主题词: 蔡文姬;艺术真实;《屈原》;戏剧冲突;外国戏剧;剧中人物;二字;艺术感染力;艺术质量;历史真实
摘要:<正> 对史剧《屈原》和《蔡文姬》的研究,于今可说是相当充分、全面了。
那种认为这两部史剧“同样成功”的观点,我们已经感到它不太有说服力。
很明显,《蔡文姬》给人的启示较《屈原》少,艺术感染力不够。
有外国戏剧专家看完《蔡文姬》的演出的评语是:“沉闷”。
我们认为,这“沉闷”二字,并不象有些论者所认为的,只是针对其结构问题,而且说出了《蔡文姬》的根本毛病——以“情”带“戏”,最后成了“以情代戏”。
戏剧无“戏”,没有能够称
为“戏眼”的核心戏剧冲突,作家对剧本、对剧中人物即使再有感情也是没有决定性意义的。
经典话剧《蔡文姬》第二幕
经典话剧《蔡文姬》第二幕【第二幕】[呼厨泉单于大穹庐(等于王宫)。
[布置与第一幕仿佛,但更华丽。
处处有旌旗扎结成架,下悬铜锣数面。
适当处悬置弓矢、马鞍、鹿角、虎头等。
[在穹庐门外大天幕下,当门处置毡毯,为上位。
呼厨泉单于坐在正中,周近坐在他右则,匈奴人尚左,左侧有席虚设,示为正使董祀之座。
两旁亦置毡毯,右贤王去卑座位靠近周近,其对侧有席虚设,备左贤王入座。
[席均贴地而设。
别有坐褥,如虎豹皮之类。
[自穹庐中时有胡婢捧出羊糕、马潼酒或干果之类,置主客席前。
酒须时时斟添。
[一对对侍女与仪仗队从两侧走出。
继而右贤王与周近上场。
周近为屯田司马。
曹魏屯田制度,郡国设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依郡国大小而异:大者为中郎将,职较高;小者为校尉;其下置屯田都尉,或称典农都尉。
又其下分营屯田,营置司马。
故屯田司马在屯田都尉之下,但简称司马则俨然大官,周近即隐隐以此自炫。
此人颇自尊大,有大国主义的臭味。
[周近走上。
周近:右贤王,你刚才说得很有趣啊!哈去卑:司马请!教客网,,提供免费课件,免费教案,免费试题,免费论文,舞蹈视频,幼教资源,版报大全,公文大全,剧本下载!周近:右贤王请!去卑:周司马请,周司马是曹丞相的使臣,还是司马请。
我听说曹丞相也是善于狩猎的,想必是好箭法。
周近:是的,曹丞相是最善于狩猎的,你知道,他有一次,一天就射杀了山鸡七十多只。
去卑:七十多只?[穹庐外高呼:单于王驾到!继而全体高呼:单于王驾到![四胡侍卫上,单于后上。
去卑:呼厨泉单于,酒宴都已备齐。
准备好了的节目,我看,可以开演了。
单于:左贤王和董都尉还没有来,还是再等一会吧。
(回顾周近)周司马,你所说的曹丞相的相貌,和我这里所传说的大不相同呵。
周近:你们所传说的是怎样?单于:是说曹丞相魁梧奇伟,一表堂堂去卑:须长四尺,声如洪钟。
周近:(抚掌大笑)呵哈哈哈哈,(向去卑)你们说的完全不对!右贤王!你们是怎么弄错的?单于:(向去卑)去卑,不是我们往年派去的人,亲眼看见的吗?去卑:是的,是他们回来说的。
请来曹丞相 批判“三突出”——谈话剧《蔡文姬》的人物形象
作者: 杨桂欣
出版物刊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5-28页
主题词: 蔡文姬;人物形象;曹操;英雄人物;郭沫若;北京人;匈奴;创作模式;主要人物;丞相
摘要: <正> 郭沫若同志说,他创作话剧《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曹操翻案”。
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演出此剧的时候,他老人家一边看,一边流泪,非常激动地对曹禺同志说:“《蔡文姬》我是用心血写出的,蔡文姬就是我。
”现在,对于《蔡》剧的主题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为曹操翻案,有的认为是蔡文姬“重睹芳华”,还有的则认为是表现民族团结,等等。
这些意见谁对谁不对,谁更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不见我独漂流——话剧《蔡文姬》漫谈展开全文西汉时期,汉王朝为了维护汉匈关系,便派宫女王昭君出使匈奴,与其和亲,从而留下了昭君出塞的传奇故事以及“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哀婉嗟叹。
到了东汉末年,一代才女蔡文姬也如王昭君一样,流落匈奴。
然而,蔡文姬却比王昭君幸运,后来被丞相曹操用重金赎回,并将她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这便是广为流传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家喻户晓的才女蔡文姬佳人薄命,满怀悲愤,她渴望落叶归根,又不得不抛弃儿女,在回归故土时那种取舍之间的痛苦抉择令人心生不忍。
“东风应律呵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呵布阳和”。
1959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根据文姬归汉的故事创作了一出历史话剧《蔡文姬》,讲述了才女蔡文姬受丞相曹操之请,从南匈奴返回汉朝,并继承父亲蔡邕遗志续修《汉书》的故事。
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四巨头”之一的导演焦菊隐先生搬上舞台,使之成为名噪一时的佳作。
六十多年来,北京人艺曾三次排演这部历史话剧,著名演员朱琳和徐帆更是先后饰演了蔡文姬的经典形象。
薄命才女悲愤赋诗蔡文姬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才女,尽管史书对她记载不多,但是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千古流传,被演绎成了小说、戏曲、话剧及影视剧等。
至今,那个满腔悲愤的文姬形象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
蔡文姬原名蔡琰,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并写得一手好诗,素有才女之名。
起初,她嫁给了河东(今山西)的卫仲道,可嫁过去没多久丈夫就病逝了,也没有生下孩子,于是蔡文姬就只好回到了陈留家里。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向来喜爱文学的曹操,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上的交流,曹操“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将她用重金赎回来之后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
有一次,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这时,蔡文姬“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可是曹操却说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该当如何?蔡文姬回答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蔡文姬回家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这便是有名的《悲愤诗》。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和两首《胡笳十八拍》。
范晔在《后汉书》里给了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
区明风烈,昭我管彤”的赞美。
蔡文姬的故事深入人心,小说、戏曲、绘画也多有取材。
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兵出潼关,路过蓝田时,“在马上望见一簇林木,极其茂盛”,便问左右这是什么地方,有人回答说“此名蓝田,林木之间,乃蔡邕庄也。
今邕女蔡琰,与其夫董祀居此”。
紧接着,小说以寥寥数笔,回顾了文姬归汉的经过。
如今,蔡文姬墓就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的蔡王庄村,游人络绎不绝。
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作有文姬归汉图等作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程砚秋曾首演《文姬归汉》,剧情非常简单,只演绎了曹操遣使者周近用重金赎文姬回归汉朝的故事。
京剧剧目里的蔡文姬属于正旦角,先后有京剧演员李海燕、李佩红饰演过的蔡文姬形象。
后来粤剧和越剧都排演过《文姬归汉》,越剧演员戚雅仙因饰演过蔡文姬为人们所熟知,但影响最深远的当属郭沫若在1959年创作的历史话剧《蔡文姬》。
郭沫若是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尤其精通古文字学。
1914年,22岁的郭沫若前往日本留学。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遇到了恋人佐藤富子,与她生活在了一起。
1921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新诗集《女神》,成为了中国新诗歌的奠基之作。
1926年,郭沫若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
一年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他被迫流亡日本。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正在日本的郭沫若忍痛离开妻儿,偷偷化装上船,回国参加抗战。
他在海上漂泊了三天,在这个过程中作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七律:“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 郭沫若在日本生活了十余年,投笔请缨,别妇抛子,在回国的海上,他觉得自己就是归汉的蔡文姬。
别妇抛雏成就经典1957年,由郭沫若编剧、焦菊隐导演的历史话剧《虎符》公演,焦菊隐关于话剧民族化的试验引起戏剧界的大讨论。
这次试验虽然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和支持,但焦菊隐觉得《虎符》在借鉴中国戏曲元素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尤其在民族音乐的引入上遇到极大的困难,有些问题一直到演出还未能得到解决。
于是,焦菊隐又选择郭沫若的另一个剧本《高渐离》,可剧院最终认为此时排演该剧意义不大,决定停止排演。
就在宣布这一决定的同时,曹禺院长打来电话告知,郭沫若专为剧院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只用七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
几天之后,剧本交到焦菊隐手上,焦先生兴奋地对郭沫若说:“您写的剧本正是我想要的剧本。
”1959年,已经67岁的郭沫若将自己在抗战时舍去了日本的妻子和孩子,只身一人跑回祖国参加抗战的经历,和蔡文姬回到汉朝续写《汉书》这两件事情合二为一,为北京人艺写下了著名的历史话剧《蔡文姬》,这也是郭沫若创作的最后一出历史话剧。
郭沫若在写这个剧本时投入了极大的感情,那种“别妇抛雏断藕丝”的痛楚令他老泪纵横,因此他说自己就是蔡文姬,蔡文姬就是照着他自己写的。
著名导演苏民也说“郭老写蔡文姬也是写他自己”。
郭沫若在蔡文姬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把自己的体验融化在剧作中,曾说蔡文姬“抛儿别女,一心以国事为重”,与他1937年回国时的感情是相通的。
正是他的感同身受,造就了这部经典作品。
在这出话剧中,蔡文姬流离失所,在乱军之中遇到南匈奴左贤王,将她救了出来,带到了匈奴,并且与她结成夫妇。
后来虽然生了一儿一女,但是文姬一直在怀念着故土。
过了十二年,丞相曹操平定了中原。
曹操以前和蔡邕是旧友,也知道他有续修《汉书》的志向,但是蔡邕已经去世,曹操感叹之余,想起了颇有才名的蔡文姬,于是派董祀、周近为使者,往南匈奴迎她回来,让她继承蔡邕的遗志。
他们到了南匈奴之后,周近言辞轻慢,激怒了左贤王,使她误解了汉朝的态度,蔡文姬也踌躇起来。
所幸,蔡文姬的表弟董祀说明了来意,化解了误会,左贤王才不计前嫌,和董祀结成生死之交,并以刀剑互赠。
终于,蔡文姬随着使者返回中原。
但是,她一直怀念着儿女,离中原越近,就越想念他们。
在思念和伤感中,蔡文姬写出了著名的诗篇《胡笳十八拍》。
有一天夜里,她还在返复吟咏这些感人的诗篇,董祀前来劝慰,要她以大义为重,这才使文姬得以解脱。
南返中途,董祀落马摔伤,蔡文姬和周近先回中原。
周近在曹操面前,说董祀与蔡文姬有私情,曹操大怒,下令董祀自裁。
文姬听说,连忙赶来,说明了情况,曹操这才收回成命,处分了周近。
八年以后,蔡文姬整理出了蔡邕的遗文四百多篇,但是由于左贤王已于三年前战死,她非常怀念留在南匈奴的子女。
恰在此时,南匈奴单于带着这两个孩子到汉朝来了,蔡文姬兴奋地写出了新的诗章《重睹芳华》。
在胡汉和好、母子团圆的情况下,曹操作媒,让文姬和董祀结成了夫妇,使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
1959年5月21日,北京人艺将《蔡文姬》搬上舞台,这出话剧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情和焦菊隐话剧民族化的构思融于一炉,创造出了一台具有中国气派的舞台艺术精品。
焦菊隐是中国话剧民族化探索的集大成者,以执导《龙须沟》《茶馆》《智取威虎山》等一系列富有中国民族气派和风格的剧目而蜚声全国。
当时,话剧界有“北焦南黄”之称,即指北京的焦菊隐和上海的黄佐临。
焦菊隐在排练《蔡文姬》时,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戏曲的表演方法,增强并丰富了话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还吸取了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歌、美术、音乐等手段,使这出戏的演出绚丽多彩、完整和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郭沫若看后盛赞焦菊隐说:”你在我这些盖茅草房的材料的基础上,盖起了一座艺术殿堂。
”声咽胡笳重睹芳华自从话剧《蔡文姬》首次搬上首都的舞台后,还相继在上海、苏州、长春等城市巡演了二百多场,深受观众喜爱。
从那时起,一直是北京人艺名列榜首的优秀保留剧目。
郭沫若以磅礴的气势和浪漫的情怀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蔡文姬的形象,同时也重新对曹操给予全新的解释。
该剧第一次把话剧这个舶来品与中国民族演剧风格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民族风格化话剧的先河。
《蔡文姬》舞台艺术魅力的完美呈现,不仅有赖于焦菊隐在导演过程中的二次创作,还包含了主要演职人员在修改《蔡文姬》剧本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
《蔡文姬》不论从舞台演出的流畅、和谐、完整所体现出来的诗意化和人物的鲜明个性,还是从舞台美术设计的恢弘场面以及精致漂亮的服装制作中,都可以看到焦菊隐的创新精神。
焦菊隐在进行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中,主张“一戏一格”,每出戏各具特色。
在《蔡文姬》中,他将戏曲的程式用来塑造话剧人物,避免了生搬硬套。
在《蔡文姬》的排练过程中,郭沫若时常到首都剧场的排练厅观看排戏,在一旁推敲剧情、斟酌台词,回到家中整理成文后即将修改意见寄给剧院,与导演、演员保持及时的沟通,使这出剧在千锤百炼和精雕细琢中诞生。
195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的《蔡文姬》,由朱琳饰蔡文姬,刁光覃饰曹操,蓝天野饰董祀,朱旭饰左贤王。
一经亮相,就成为话剧界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东风应律呵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呵布阳和”。
伴随着哀切的音乐,大幕开启,泪眼婆娑的蔡文姬出现在场中。
当大幕拉开,蔡文姬在台前朗诵着《胡茄十八拍》,饰演蔡文姬的朱琳一边在台前慢慢踱步,一边用她那极其淳厚亮丽的嗓音朗诵着诗篇。
朱琳的朗诵完全抓住了底下观众的心,而安排在帐幕前的四个侍女,排着队形,以极优雅的舞步,配合朗诵,左右移步,使朗诵显得有种动感。
话剧的第二幕是刁光覃饰演的曹操坐在案前,一边读《胡茄十八拍》一边连声叫好。
后来的情节是曹操派出一使团去接蔡文姬归来,当使团到达后,一个庞大齐整的仪仗队排满整个舞台后,从台后仪仗队中间走出使团的头领董祀,饰演董祀的蓝天野以非常高雅严肃的步子慢慢走到蔡文姬面前,双手抱拳,对蔡文姬深深一揖,说了一句台词“文姬大姐,您好”,台下便响起了一片赞叹声……“愁为子呵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呵将汝归?”离开匈奴,将回故土时,蔡文姬肝肠寸断,那种撕心裂肺的感情被朱琳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中原后,蔡文姬依然思念儿女,感怀不幸的身世。
终于,八年后,匈奴左贤王战死,南匈奴单于来到汉朝朝贺已是魏王的曹操,并带来了蔡文姬的一双儿女。
“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