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桥(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说是虚构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柏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2.单元重点:
(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2)习作时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在学习这三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去想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从生活中提起素材,再加以想象,从而成为创编生活故事的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小说教学中教学中,要以小说情节为基础,小说阅读中,虽然人物形象是中心,但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故事情节上的,因此,要准确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还得熟悉故事情节。其次要以人物形象为重点,人物形象包括了任务的思想特征、性格特征、精神风貌,结合这几方面去分析才会全面。最后要注重环境分析,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范围,也是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小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为教师要始终立足于学生这个主体,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去阅读和学习,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以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为切入点来理解主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本单元的习作的要求是:给出小说三要素,要求编写小说,在教学时要结合前面学过的三篇文章来进行,以此为切入点,随后要明确本次习作要紧紧围绕主人公来展开,同时要把故事写完整,故事情节要曲折,有吸引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
12桥(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领悟环境描写以及设置悬念的结尾对烘托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小小说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2.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祭奠英灵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