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合集下载

伦理道德的四大观点

伦理道德的四大观点

伦理道德的四大观点西方四种主要的道德理论是:美德论、义务论、结果论伦理学、正义伦理。

这四种理论分别是由亚里斯多德、康德、密尔、罗尔斯这四位西方学者提出的。

美德论美德伦理学诞生于古希腊,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其关注的中心词便是美德、强调存在而非作为。

柏拉图曾主张知识即美德,他以二元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将世界划分为理念的世界和现象的世界,并且认为由于经历了出生的血腥,人类原本干净纯真的灵魂被污染,而要回到理念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哲学思考,不断地汲取知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其最为擅长的正是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是建构在目的论基础上的。

义务论经过近代启蒙运动的价值颠覆,道德责任确定性的根据主要有绝对命令的义务论、功利主义、契约论、美德论等几个基本理路。

康德绝对命令的义务论思想给义务的规定性提供了一种令人震撼与景仰的理路。

这是一种普遍有效性的道德要求。

康德合理地揭示:一种善的道德义务必定具有普遍性。

结果论伦理学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

提倡追求“最大幸福”。

主要哲学家有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杰瑞米·边沁等。

功利主义亦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正义伦理《正义论》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哲学与伦理学著作,作者是约翰·罗尔斯。

1971年初版,1975年与1999年出版修订本。

在该书中,罗尔斯尝试用社会契约的衍生方式来解决分配公正的问题。

由此产生的理论被称为"justice as fairness"(以公平体现的正义,或略作公平即正义),理论导出了他的正义两原则: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

其中平等原则详细表述为机会均等原则和差别原则。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1. 引言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冲突,探讨了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命运和伦理道德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希腊悲剧中所体现出的命运观以及相关的道德伦理思考。

2. 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古希腊悲剧一般包含一个主角经历着不可避免的灾难,这种灾难通常被看作是来自于命运或神明的安排。

在古希腊人眼中,人类无法逃避自己注定要面对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勇敢地面对,并在抵抗中展示出人性的美好。

2.1 命运与自由意志古希腊悲剧追问着一个关键问题:人类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意志?在面对命运时,主角往往被迫接受一个既定的结局,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同时,古希腊悲剧也提醒我们,即使在无法改变的命运之下,人们还是有责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2.2 命运与个人尊严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往往是英雄或权贵,他们面对着巨大的困境和命运挑战。

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避免灾难发生,最终都未能逃离自己所应承担的命运。

然而,在面对命运时,这些主角展现了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并以此维护了他们作为个体存在的尊严与价值。

3. 古希腊悲剧中的道德伦理思考古希腊悲剧通过描绘角色在冲突中做出道德抉择与行动来探讨伦理思考,并引发观众对于权利、义务、责任以及善恶等道德问题的思考。

3.1 铏筬营篻牮缎诎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通常面临着道德困境和抉择,他们被迫在不同的诱惑、利益与义务之间做出选择。

这种抉择既反映了个体的道德取向,也触及社会和伦理准则。

3.2 道德伦理与人性探寻通过对主角艰难而又极具挑战性的道德抉择,古希腊悲剧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局限。

角色以不同方式展示出傲慢、冷酷、狡猾或宽容等特质,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深藏的动机和欲望。

4. 结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与道德伦理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存在及其所面临问题的独特视角。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个体在命运与道德之间所处的境地,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命运时应该如何选择和行动。

古希腊的道德哲学

古希腊的道德哲学

古希腊的道德哲学
古希腊的道德哲学是从最早的原始哲学家开始的,他们的探索直
接导致了现代西方道德系统。

古希腊的哲学家从不同的文学来源及其
自身创造性思考中汲取了见解。

比如,苏格拉底批判了公众的行为准
则和信仰,建立了一个新的道德体系,他说,只有真正理性的行为才
能达到“真正”的幸福。

他的道德理论被用来作为一个准则来指导个
人行为,也被用来构建社会规范。

而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主张道德行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坚持要大家使用道德的标准来指导他们的行为,他认为,任何违反相
关道德准则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他认为,道德行为来自于一种精神
上的平衡,他把它称为“中流砥柱”。

因此,道德行为不是凭着感情
的冲动,而是在仔细考虑之后,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才会遵循正确的行
为准则。

另外,柏拉图也是古希腊相当重要的哲学家,他的道德原则旨在
把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来考虑,他认为,任何行为应该是为了及时行乐,在任何场合都应该保持“义务”和“尊重”。

他的观点是,我们
应该照顾所有人,对他人的行为要公平和公正,以应对任何情况。

简而言之,古希腊的道德哲学是一个包含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
德和柏拉图三位哲学家的多元时代的文化和想法。

他们影响了许多现
代的道德观念,并且把道德当作一个普遍的准则,以指导公众的行为。

2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

2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
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笛卡尔《哲学原理》、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精神》、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费尔巴哈《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幸福论》
第二节 西方伦理思想简史
六、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人性与欲望:上升到本体论和存在主义的高度。 幸福观:对自由、非理性欲望的满足就是幸福,有用是幸福。 伦理观:善是相对的,强力意志和超人行为是最大善(尼采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
2
赫拉克利特:
•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物质性的火 是万物的来源,“火”及其运行规律“逻 各斯”是道德的本源。在幸福问题上,是 最早提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的思想 家。在善恶关系上,认为二者是对立的统 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德谟克利特:
•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伦理思想的根本 原则是快乐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 一个明确把“快乐”或“幸福”宣布为行 为标准的思想家。
9
三、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
• 由于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了根本变革,引起 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极大变化,形成了强烈 的个人主义思潮和急功近利的趋向。主要 代表人物有霍布斯、爱尔维修、边沁、康 德、黑格尔等。
10
霍布斯: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认为“人对 人是狼”,并阐述了利己主义人性理论。
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是追求 肉体感官的快乐。并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 物”的著名论断。
15
第二阶段:从20世初至60年代末, 是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全面发展阶 段。这一阶段的伦理思想具有更多 的人文特征,于是人本主义、科学 主义、宗教伦理学便成为这一阶段 伦理思想发展的主线。
16
第三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一些传统的道德观 念和理论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了某 些新的复归,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学 流派,比如行为主义,生物伦理学等。

中西伦理文化源头比较

中西伦理文化源头比较

中西伦理文化源头比较中西方伦理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上。

本文将就中西方伦理文化源头等方面做出比较,以便对两种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中西方伦理文化的源头比较中国的伦理文化源于古代的儒道思想,它们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及其与他人的关系。

具体而言,儒家思想注重“君子为人师”的品德规范,以礼为核心。

它强调个人的形象、行为和态度,认为只有做个“君子”,才能体现一种道德高度和卓越的人格,以此贡献于社会。

道家思想则注重的是“无为而治”和“尽人事,听天命”的智慧。

它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和谐,追求内在的和谐,而不是冲突和对抗。

而西方文化的伦理源于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在其伦理观中强调的是理性性质以及理智的行为。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意义,要用理性和智慧去寻找真理和美,以此达到人生的完善。

这种强调理性和思考的思想逐渐演变成现代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

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西方文化进一步发展出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的思想,尊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体而言,中西方伦理文化的源头不仅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也可以从中看到两者的共性,即强调人与社会、自然间的关系。

而其文化基因的追溯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文化分歧。

二、中西方伦理文化的区别1. 价值观的区别在价值观方面,东方文化大多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例如,在儒家思想中,一个人应该遵守自己的社会角色,以此来维系社会的和谐;而在西方文化中,人被视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2. 道德观的区别在道德观方面,东方文化侧重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个人的道德自律;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的则是个体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的内在自律和理性。

3. 行为规范的区别在行为规范方面,东方文化大多强调的是规则的维护和传统文化的延续;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创造、创新和变革。

古希腊哲学的道德原则与现代伦理观

古希腊哲学的道德原则与现代伦理观

古希腊哲学的道德原则与现代伦理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源头,它对于现代伦理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们通过探讨人类的道德原则,提出了许多深远的思考和观点,这些思考和观点在现代伦理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古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之一是“德性”。

古希腊哲学家们认为,人类的德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天生具备的品质。

德性包括了道德的善与恶的本质,以及人类应该追求的道德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作为人类最高的目标,他认为,人类通过追求德性和实现自己的潜能,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

这种观点在现代伦理学中被称为“德性伦理”,强调人类应该通过培养自己的德性来实现真正的幸福。

另一个重要的道德原则是“理性”。

古希腊哲学家们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区分人与动物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道德行为的基础。

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判断,人类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考和探索真理,人类才能获得智慧和道德的指导。

这种观点在现代伦理学中被称为“理性伦理”,强调人类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来决定自己的道德行为。

此外,古希腊哲学中还涉及到了“公正”和“友谊”等道德原则。

公正是指人们应该按照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对待他人,而不是根据个人的私利来决定行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公正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只有通过公正的行为,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和稳定。

友谊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友谊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之一,通过友谊,人们可以获得快乐和满足。

现代伦理观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考和观点,同时也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相结合。

现代伦理观强调了人类的自由和平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现代伦理观也强调了人类的责任和义务,认为人们应该根据道德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总的来说,古希腊哲学的道德原则与现代伦理观存在许多共通之处。

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引言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学科,探讨人类行为的道德性质和伦理标准。

它涉及了人类行为的评判、伦理决策和行为规范等方面。

伦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伦理学不断发展演变,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多样化的伦理观。

二、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学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伦理学的贡献是伦理学起源的重要部分。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伦理学的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人的内在精神,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思考和自省来发现真理和道德准则。

柏拉图则提出了“理念”(Idea)的概念,认为道德是超越感官世界的普遍真理。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的幸福和美德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伦理学的目标是追求人类的幸福,而美德是实现幸福的关键。

三、宗教伦理学的兴起随着宗教的兴起,宗教伦理学开始在西方社会发展壮大。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都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基督教伦理学以圣经为依据,强调个人的责任和爱的原则。

伊斯兰教伦理学以《古兰经》为基础,强调虔诚、正直和道德的行为。

佛教伦理学则强调慈悲、无私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宗教伦理学的兴起为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准则。

四、现代伦理学的兴起现代伦理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开始质疑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权威,提出了个人自由和理性的重要性。

伦理学家康德在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普遍化原则”,即人们应该根据普遍适用的原则来决定他们的行为是否道德。

他还提出了“目的论伦理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应该基于道德的目的而不是结果。

另一位重要的现代伦理学家是尼采,他批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并提出了“超人”(Ubermensch)的概念,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限制,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五、伦理学的分支随着时间的推移,伦理学发展出了多个分支,包括应用伦理学、道德哲学和实证伦理学等。

应用伦理学研究如何应用伦理原则和道德准则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医学伦理学和商业伦理学等。

夸美纽斯的五种道德观念

夸美纽斯的五种道德观念

夸美纽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也被称为伦理学的五种道德原则。

这些原则是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一书中阐述的:
等量原则(The Doctrine of the Mean):认为道德是通过保持适度和平衡来实现的。

即在行为和情感上,不要过度或不足,而是取得适度的中庸之道。

例如,勇敢是中庸的美德,勇敢过度变成鲁莽,勇敢不足变成怯懦。

最终目标(The End in Itself):将幸福视为最终的目标,而不是作为追求其他东西的手段。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Eudaimonia),即心灵的完美状态。

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强调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发展,通过追求智慧和美德来实现人的最高潜力。

社会联系(Social Connection):认为个体的道德行为不仅关乎个人,还涉及到与社会和他人的联系。

个人的幸福和道德取决于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

友谊的价值(Value of Friendship):夸美纽斯认为友谊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幸福的来源之一。

他将友谊看作是无私、忠诚和相互关心的美德。

这些道德观念成为了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重要基石,并对后世的道德理论和伦理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理念说
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和 核心。他认为理念是独立而客观实在的本 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人们日常感觉到 的具体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真实的;只 有通过理性认识到的“理念”才是永恒不 变的,唯一真实的“绝对存在”。
所谓理念是指概念、普遍真理和法则、 原理。理念先于宇宙而存在,并主宰宇宙 间的万事万物,是真理和至善的源泉,现 象只是理念的摹本而已。柏拉图认为世界 是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的,理念世 界是真实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不真实、 不稳定的,人们所要认识的是由理念组成 的世界。现象世界(自然界)只是理念世 界的影象,理念世界是真理的化身,是宇 宙精神。
据此,他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先是体格教育,然后是情感教育,最后是 理智训练。
2、和谐教育
亚氏根据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和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和 谐教育思想:
0-7岁(家庭教育):体格训练,以游戏活动、 听故事为主;
7-14岁(初级学校):情感教育,学习内
容有读写、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品质培养;
也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受其母亲 为人接生的启发,自称是“知识的产婆”。 认为人的头脑中已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 在于启发学生把知识发掘出来。这一方法分 为四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它以学生为主体,促使他们独立思考问题, 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适用于低龄 儿童,受教育者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积累和 推理能力。实际上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 对后世影响极大。
英国著名学者马修·阿诺德曾感叹,“苏格 拉底喝下毒芹酒,死去了,但是每个人的心里 不都装着一个苏格拉底吗?那就是自由地思想、 客观公允地检查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惯的能力; 那位充满智慧的可敬之人毕其一生,不就是为 我们树立了自由思想的榜样吗?这不就是他产 生无可比拟的影响之秘密所在吗?在当下时刻, 有谁能够引导人们、唤起这种内心的力量并运 用这个力量,而且他本人也能不断调动和运用 这股力量,那么他就会像苏格拉底在那个时代 一样地发挥作用”。

古希腊的伦理学

古希腊的伦理学

伦理学的雏形
一、苏格拉底 出生在雅典,家境卑微,父亲是雕刻匠,母亲 是接生婆。一生述而不作,后人主要是通过阿 里斯托芬,色诺芬和柏拉图了解他的。 1、寻求道德的共同本性 2、美德即知识:道德依赖知识、知识不仅是 德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它的充分条件 苏格拉底没有对美德进行理论界定,并且缺乏 对第三种现象存在的足够认识。 对灵魂认识的 不彻底性。
城邦是不同于统一国家的一种国家形态。 城邦是不同于统一国家的一种国家形态。古希腊除了雅典和斯巴 达的规模较大外,其他的规模都比较小。 达的规模较大外,其他的规模都比较小。城邦是属于一种有强烈 氏族倾向的血缘共同体, 氏族倾向的血缘共同体,以“共同炉灶”为中心的祭祀活动使氏 共同炉灶” 族成员形成共同信仰,城邦是多个氏族相互认同和结合之后形成, 族成员形成共同信仰,城邦是多个氏族相互认同和结合之后形成, 这样一个城邦就有多位保护神。 这样一个城邦就有多位保护神。 城邦的形成不是由于征服,而是来自相互认同,在城邦内部, 城邦的形成不是由于征服,而是来自相互认同,在城邦内部,城 邦全体成员具有强烈的血缘意识的共同体倾向, 邦全体成员具有强烈的血缘意识的共同体倾向,城邦中除了有公 民,还有奴隶和外国商人。 还有奴隶和外国商人。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欧台谟伦理学》《大伦理学》是 西方伦理学的奠基者,古希腊伦理 思想的集大成者。
一、理性主义的发展
1、理性是人特有的 实践的生命活动,通过理性而获得理性 的力量 人的理性分为理论理性和推理理性,推 理理性又可分为制作活动和实践,所以 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可以分为理论、制 作和实践三种活动。
三、人文主义的兴起
第一、在道德基础上, 第一、在道德基础上,提出约定论的思想 人类社会不是上帝造的, 人类社会不是上帝造的,而是由于各个个人处于自保的要求而互相形成 的,是认为的产物,同样道德原则也不是从来固有的,而是适应着人类 是认为的产物,同样道德原则也不是从来固有的, 的需要才产生、发展的。不仅道德原则是人为的产物, 的需要才产生、发展的。不仅道德原则是人为的产物,而且个人道德品 质也是人为教育的产物。他提出“德行可教”的命题。 质也是人为教育的产物。他提出“德行可教”的命题。 第二、在道德标准上,提出相对主义观点 第二、在道德标准上,

论“伦理”与“道德”概念的演变——从同一词源ethos_谈起

论“伦理”与“道德”概念的演变——从同一词源ethos_谈起

127[摘 要] 伦理与道德是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二者出自共同的词源“ethos”。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伦理德性”中的伦理就是“ethos”。

西塞罗用拉丁文“more”翻译希腊文“ethos”,后来发展成“道德”概念的词源。

伦理离不开希腊的城邦生活,而道德产生于战乱的古罗马时期,后来逐渐发展成伦理性和道德性。

黑格尔的集体理性立场注重伦理性,康德的个体理性立场则偏爱道德性,但两个概念都是建立在自由和理性的背景下,是对传统道德和伦理概念的运用。

[关 键 词] 伦理;道德;伦理性;道德性论“伦理”与“道德”概念的演变——从同一词源ethos 谈起王 超在实践哲学中,“伦理”和“道德”两个概念通常被认为是由黑格尔首次做出的区分。

黑格尔使用的分别是德语“Sittlichkeit”和“Moralit t”,二者的词根“Sitten”和“Moral”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然而,这两个现代意义上截然相反的词却是出自共同的希腊文“ethos”。

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德性到西塞罗的道德,古希腊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革。

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伦理和道德又面临新的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古希腊的伦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变成了道德;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二者又是从何种意义上被使用并区分的。

一、伦理概念的提出在古希腊,最早出现的并非道德和伦理,而是“arete”,英文为“virtue”,中文一般译为“德性”或“德行”。

随着德性概念的发展,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习惯的基础上才出现了伦理,也就是“ethos”。

亚里士多德对此进行改造,从修饰德性的形容词“ethicos”过渡到独立的学科“ethika”。

“arete”最早在《荷马史诗》中出现,用来表达一种卓越,最初是指事物自然禀赋、特有功能的最优,这种状态放在人身上,同样是指特有功能的最优。

例如,马的功能是奔跑,跑得快就是马的德性。

到了亚里士多德时期,形式逻辑已经初步建立,学科分类也基本完成,亚里士多德试图从逻辑学的角度来定义德性。

古希腊 道德 伦理 美学 知识 知识

古希腊 道德 伦理 美学 知识 知识

古希腊道德伦理美学知识知识
古希腊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其道德、伦理和美学观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道德被视为个体行为的规范,而伦理则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美学则探索了艺术和审美的本质。

这些知识领域都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入探讨和阐发。

古希腊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体的品德和道德规范的遵守。

例如,柏拉图认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应当以理性为基础,并将真理与善的追求视为至高无上的目标。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中庸之道”的观念,主张在行为中寻求平衡和适度。

这些道德观念通过教育和自律来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以实现真正的人类幸福。

伦理学在古希腊时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伦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责任。

例如,伦理学家尼各马科斯将人的幸福和道德行为联系在一起,认为个体通过对他人的善意行为来实现真正的幸福。

而斯多葛学派强调个体的自律和意志力,认为个体通过理性的控制来实现道德的完善。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对艺术和审美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创造和欣赏过程。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是对真理和美的追求的产物,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

亚里士多德则将美学与情感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

这些古希腊的道德、伦理和美学知识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索,更是对人类生活的指导和启示。

它们教导我们如何成为道德善良的个体,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感受和表达人类的情感。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为后世的道德、伦理和美学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继续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行为。

古代希腊哲学中的道德伦理和公德社会思想

古代希腊哲学中的道德伦理和公德社会思想

古代希腊哲学中的道德伦理和公德社会思想古希腊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古希腊文明时期,这个思想的发展给后来的世界哲学、文化发展、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哲学思想中,道德伦理和公德社会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下面,本文将就古希腊哲学中的道德伦理以及公德社会思想进行一些探讨。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道德伦理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对于道德伦理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早期的哲学家如皮塔戈拉斯、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戈拉斯等人主要是从蒙太奇和自然界探观来考察道德伦理,而后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则更多地是凭借理性来探求道德的根源。

不管古希腊哲学家的道德伦理思想如何,都是从人类生存的现实出发,探求生命的终极目的,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1.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古希腊哲学中,人类的生命是有特定的目的的,这个目的指向的就是”良善“,并且主张将良善作为生命的终极目的,这一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不同的哲学家而言,他们对于“良善”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认为良善是一种目的,是道德所追求的。

阿那克萨戈拉斯就曾经说过:“学问是为了良善,良善不是为了学问。

”正是因为有了良善这个目的,人们在生命的旅途中才能找到方向,以及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2.自由与责任在古希腊哲学中,道德伦理思想不仅仅是关注于人类生命的目的,还关注于人类自身在生命实现的过程中的主体性。

自由是古希腊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人的自主能力,而人的自主能力则需要伦理上的意识与责任来引导。

在古希腊哲学中,人们常常强调个体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人们的行为需基于道德伦理的实践来实现。

在伦理关注的角度来说,具有自由意识和责任感的个体才能真正做到让自己的生命沿着良善这个目的得以实现。

二、古希腊哲学中的公德社会思想在古希腊哲学中,公德社会思想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友谊等社会制度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

在这种思想中,关注生命的价值不仅仅需要独立个体的实践,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协作、共同实现。

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演变过程

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演变过程

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演变过程西方伦理思想历史悠久,所涉及的问题很广。

概括起来主要有:关于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原则和规范、德性的内容和分类、意志自由和道德责任、道德情感与理性的关系、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的价值分析、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以及人生目的和理想生活方式等问题。

一、起源西方伦理思想发源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2至前8世纪,希腊社会开始从原始氏族制向奴隶制转化,氏族的血缘结合与“风俗统治”,逐渐被阶级的和地域的利害关系所代替,探求新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秩序的道德思考逐渐从一般社会意识中分化出来,并在传说、诗歌和寓言中反映出善恶、正邪、美丑以及“善人”、“完人”等道德观念。

“七贤”的劝善格言,特别是梭伦(约公元前638~约前559)关于中庸和幸福的思想,成为古代希腊伦理思想的开端。

二、发展演变过程1、古希腊时期反映城邦奴隶制伦理关系的奴隶主阶级伦理思想,基本上是围绕着“完人”、“至善”的概念,探求完人的德性和至善的生活目的、生活方式。

第一个试图讲道德的毕达哥拉(见毕达哥拉和毕达哥拉学派)主张和谐和沉静,从对一般生活秩序的思考转向探求灵魂转世和静修心性的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

赫拉克利特注意到善恶的对立和转化,强调斗争的正义和现世的幸福,并力图从宇宙的统一中论证自然和人事的共同法则,为后来自然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波希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随着奴隶主民主派和贵族派斗争的发展,道德思考和伦理学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并在德谟克利特、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道德哲学中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注意到伦理概念、范畴的普遍性,注重探求人的行为和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阐述了利益与正义、道德与知识的关系和幸福、勇敢、节制、自尊等一系列道德范畴。

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道德论,形成了与他的唯心主义理念论相一致的伦理学说,并按照贵族奴隶主的等级模式系统地论述了"希腊四德"(见四主德)和道德理想。

古希腊神话的乱伦问题

古希腊神话的乱伦问题

古希腊神话(de)乱伦与人性摘要: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de)源泉.阅读古希腊神话,其中复杂(de)乱伦关系给我们都留下比较深刻(de)印象.但是事实上,希腊神话中(de)乱伦问题留给我们更多(de)是对于人性、对于人本真(de)思考.关键词:希腊神话;乱伦;人性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发展(de)源头,是世界文学宝贵(de)财富.很多人在阅读古希腊神话与传说(de)时候,都会惊讶于其中各种复杂(de)乱伦关系,神话中有关乱伦(de)故事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十二提坦神(de)诞生就是儿子乌拉诺斯和母亲盖亚乱伦(de)结果;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天神宙斯和姐姐赫拉(de)婚姻……而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乱伦”也是一直存在、挥之不去(de)话题.歌德曾经写过这样(de)诗句:“啊,在那遥远(de)古代,你曾经是我(de)姐妹,或者我(de)妻子”;莎士比亚(de)着作哈姆雷特里也描写了各种乱伦情结:哈姆莱特与母亲(de)乱伦情结、叔父克劳迪斯与嫂嫂(de)乱伦婚姻;马尔克斯(de)百年孤独中阿拉伯家族兄弟姐妹(de)乱伦等等.因此,也有人说西方(de)文学史其实就是西方乱伦史.但是,什么叫做“乱伦”呢我认为,我们不能以现在(de)道德标准去衡量希腊神话中复杂(de)人物关系(或者更确切(de)表述应为“神神关系).道德是要服从自然(de).在人类古老(de)群居时期,男女之间性(de)关系是杂乱(de),为了繁衍后代,与近亲结合是一种再正常不过(de)选择.随着人类(de)不断进化,两性关系中才出现了道德和伦理(de)曙光.古老(de)婚姻制度也是从群婚制逐渐发展到专偶制度(de),即一夫一妻制度.另外,古希腊人崇尚血统纯正,而没有比近亲结合更能保证血统(de)纯正了.这是价值观取向(de)问题,他们甚至认为同姓之爱才是完美(de),希腊神话里面更是很早就记录了同性恋(de)内容.具有这种价值观(de)民众,所虚构出来(de)神话,自然会将这一切都带进去.希腊神话对世俗生活(de)探索和追求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de)完美融合”[1](de)特色.荀子·礼记中说:“性者,本始才朴也.”人(de)本性是自然天成(de),后天可以学习得到(de)东西就不是人真实(de)本质了.古希腊神话中对人性(de)满足首先表现在对人(de)各种欲望和需求(de)肯定、认同上.宙斯(de)好色,赫拉(de)嫉妒,普罗米修斯(de)强硬,阿伽门农(de)霸道等等,希腊神话中诸神和英雄们表现出来(de)各种缺点和欲望也都是人性(de)本质展现.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神人同形同性(de)希腊神话充分表现了对人性(de)尊重和欲望(de)张扬.相反,在古代中国,以三纲五常为核心(de)理学束缚太久(de)人性了.“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专制统治更是阻碍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追赶上世界与时代(de)潮流.“古希腊文化(de)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他(de)人本精神.重视个体(de)人(de)价值实现,强调人在自己(de)对立面——自然和社会——面前(de)主观能动性,崇尚人(de)智慧,是古希腊文化(de)本质特征.”[2]可见,古希腊神话中(de)“乱伦”也是与整个希腊文化(de)相呼应,是希腊人强烈(de)自我意识(de)表现.总(de)来说,古希腊神话中所谓(de)“乱伦问题”是不存在(de),用现]广西师院学报2002年1月第23卷第一期:杨佑军《古希腊神话的自由[1精神》]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第2期:《古希腊的人本精神及对西方文[2化的影响》代(de)道德观念(de)批判古希腊神话是不合理(de),是不明智(de).另外,希腊神话中对人性、对人(de)欲望(de)大胆直率(de)袒露和肯定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de)反思.工业文明(de)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de)重压常常压(de)我们喘不过气.现代人制定(de)所谓(de)文明道德规定就真(de)符合人性吗这些条条框框是不是反而羁绊住我们了呢如果可以选择,我想,我挺愿意回到西方(de)古希腊时代,自由(de)追求所想,自在(de)寻求所爱,没有外在束缚,只有内在本真(de)展现.放纵原欲,张扬个性.。

古希腊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源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智慧的光芒穿越了数千年的时空,至今仍对我们的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世界的本质、人类的存在意义、道德伦理、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首先,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这一观点,提醒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能迷失自我。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声音和诱惑所左右,而忽略了对自身内心的审视。

我们常常忙碌于追求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认可,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是什么。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从而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现象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世界才是真实和完美的。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现实中的不完美和缺陷时,要有追求理想和完美的精神。

例如,在社会制度的建设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而应该以更高的理念和标准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同时,柏拉图的理念论也提醒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他认为,在各种品德和行为中,都存在着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而适中才是最好的。

这对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社会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人际关系中,过于热情或过于冷漠都可能导致问题,只有保持适度的关心和距离,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工作中,过度劳累会损害身心健康,而过于懈怠则无法完成任务,找到工作与休息的平衡点,才能提高效率和保持生活的质量。

对于社会政策来说,过度的福利可能导致人们的依赖和懒惰,福利不足则无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制定适中的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希腊的性观念

古希腊的性观念

古希腊的性观念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建设者在原计划建造马术比赛场地的地方发现了一所仿照传说中古希腊爱神阿佛洛迪特的寺庙建成的妓院。

被发掘出来的这个庙宇建筑群距离现在已有2500年的时间,是雅典地区所发现的仅有的几个与爱神活动有关的建筑之一。

这使我们对于遥远年代的色情文化重新有了兴趣。

假如性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的事实,我们可能都不会去了解它的历史。

卖淫这种古老的职业,往往能够给与我们人类学与文化学上的启发。

据现有的材料我们可知,古希腊的卖淫业是十分发达的,这和他们注重现世享乐的人生观有很大关系。

古希腊的男子除正妻之外,往往和妓女寻快乐,并认为这是男子应享的权利;冶游狎妓,不仅无碍于体面,也无伤于道德。

令现代人惊奇的是,即便是中世纪的不少基督教哲学家,依然为卖淫辩护。

禁欲主义者奥古斯丁说:“假使废止公娼,热情的力量将要打倒一切。

”“若从人类中消除妓女,你将以淫欲玷污一切。

”阿奎那说:“都市的卖淫就像宫殿的阴沟,假使没有阴沟,宫殿将成为臭恶不堪的地方。

”“若没有下水道,宫殿将堆满垃圾臭水;从世界上消除妓女,会使鸡奸充斥于世。

”在他们看来,妓女是社会的安全阀。

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审视卖淫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意义。

一、古希腊的性伦理古希腊人对于性是审美的。

尼采认为,古希腊人是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人类应该按照古希腊人的方向努力,而且不但要在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上成为古希腊人,更要在“身体”上成为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对现代男子身材的影响是深远的。

何为性感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古典艺术中所体现的古希腊的审美标准。

尽管基督教传统将肉身视为罪恶的,但是古希腊人设想的完美人体已经完全占领了西方社会的想象力。

1. 古希腊人对于身体愉悦的追求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美丽女神阿佛洛狄忒之子,据赫西俄德的《神谱》记载,爱神伊洛斯是最早人格化的神,他是不朽诸神中最美丽的一位,在所有神和所有人的怀抱中舒展肢体,降低他们的理性和智谋,使宇宙充满生殖繁衍的力量。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
是一种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指根据的实在。 “洞穴比喻”、“太阳比喻”、“线段比喻”、“回忆说”
2、善理念
(1)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 (2)善本身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在价值上是最高的。 (3)知识的对象不仅从善得到他们的可知性,并且从善得到他们自 己的存在和本质,而善自己却不是本质,而是超越本质的东西,比本 质更尊严更强大。
求。
4、认命:对神的意志的畏惧与认同。
四、从神话宗教到自然哲学的思考
1、毕达哥拉斯:
基本教义:灵魂不朽;灵魂能够转移到其他生物中;已经发生过事物还会以循环
的方式重新发生,没有什么纯新的事物;我们应把一切有生物都看作是同类。
伦理思想:节制与理性;普遍的仁爱
2、赫拉克利特:
基本观点:火是万物的始基,万事万物都是按照逻各斯生成和灭亡的,那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
一、人生目的与至善
1、目的和终极目的 目的论:所有技术性、规划性、选择性的活动都追求某种善的目
的。
分类:人的活动按其目的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目的就在其自
身之内的活动,另一类是目的在活动之外。第一类活动比第二类活动 更有价值。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必然有某种为其自身而期求的目的,而其他 事情都是为着它,这一为自身的目的就是善自身,是最高的善。 特点:第一:它肯定是人自身的目的或善。 第二: 它是活动的最高目的,人所有的其他目的都是为着 它,隶属于它。
探究的方法:归纳定义与普遍论证
三、德性即知识
“认识你自己。” 1、认识心灵的内在法则——德性
德性(arete)在希腊语中原指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即使一事物 成为该事物的本性。
2、人人都潜在地而非现实地拥有德性。
“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

伦理的希腊语词源本义

伦理的希腊语词源本义

伦理的希腊语词源本义伦理,作为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以及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相处方式。

然而,这个词的起源和本义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要探究伦理的本义,我们需要回溯到古希腊文化。

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ethos(ἦθος),它的最初含义并不是道德规范或道德准则,而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个性、性格和习惯。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戏剧中,用来描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例如某个角色可信赖、善良、勇敢或懦弱等等。

这种个体或团体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都是由他们的价值观和信念所塑造的。

古希腊人强调每个人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这种理念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中得到了体现。

城邦的法律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根据个体的个性和习惯来制定的。

这种个性和习惯的自由选择,也成为了古希腊人民的一种权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ethos的含义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他的伦理学观点之后,ethos逐渐演变成了涉及道德和伦理规范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习惯是通过实践和培养形成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他认为,伦理行为是一种通过习惯和自律来塑造和培养的品质,目的是实现个体和社会的最高价值。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点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道德思想。

伦理不再仅仅是个体或团体的个性和行为习惯,而是与道德行为和价值观紧密相关的概念。

它成为了一种指导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准则,通过培养和实践来塑造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然而,在现代社会,伦理的含义又发生了新的演变。

伦理不再仅仅指个体的行为和道德准则,而是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和全球层面。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伦理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需要适应不同文化和社会情境的动态概念。

伦理的核心仍然是关于人们如何在道德层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但如何界定这个道德标准却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古希腊悲剧中的伦理思想探析

古希腊悲剧中的伦理思想探析

古希腊悲剧中的伦理思想探析
古希腊悲剧是古希腊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支,一般把素有“四大悲剧大师”之称的柏拉图、厄内斯托斯、索福克勒斯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归入古希腊悲剧。

由此可见,古希腊悲剧不仅是文学艺术,更具有美学意义和伦理思想。

在古希腊悲剧中,一般被认为是有着象征性伦理意义的,都是有关“抗争”和“存在”的问题。

这是由于古希腊悲剧作者在探究和思考问题时,充分尊重普遍性原则,以统一的情绪部署场景,刺激看客的反思,引导看客将道德艺术全部和自身联系起来。

古希腊悲剧中,一般被认为拥有伦理思想的,有关“变革”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健康”的道
德标准等,这些都体现了古希腊悲剧中伦理思想的内涵。

因此,古希腊悲剧不仅仅拥有宏大及浩大的艺术形式,而且融合了人们在抗争、改变、健康和精神境界等方面探讨的伦理思想。

总之,古希腊悲剧所蕴含的伦理思想是古希腊文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致力于探究法治下道德准则和精神境界,更具有发人深省的美学价值,从而使了古希腊悲剧受到后世评论家的高度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王重锴【内容摘要】正义概念在西方是表明着道德最初发源的观念之一,虽然在正义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思想都对它发生过深刻影响,成为这个概念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其中最早的思想渊源是来自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后任何流派的哲学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萌芽的胚胎。

本文试在讨论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的各种特征与古希腊对此问题的解读,以明析古希腊文伦理道德观念的源流。

【关键词】古希腊;伦理;正义;亚里士多德一、古希腊以道德理想为最高境界的审美规范古希腊理性主义在艺术中直接形成了理想型的审美追求。

其显著特点就是将伦理道德作为精神之美的最高境界。

在希腊人的艺术和生活的一切方面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即身体之美同精神之美是相互关联的,而它又在某种程度上同宇宙中的道德秩序紧密相连。

如果身体和精神上的主观平衡,能够同真实和理想世界的客观秩序处于和谐状态的话,其结果将使人进入道德的崇高境界。

这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观念意识上的审美原则。

在当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着天然一致性的情况下,道德准则作为有组织的社会的智慧之果,不可避免地要与艺术准则相关联。

对此,希腊的许多哲学家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普遍的关注,从而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了丫种肯定的趋势。

苏格拉底作为第一个从社会现实中去寻求美的根据的哲学家,他主张美和效用是联在一起的。

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

他从美的相对性出发,认为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在显得有价值时它所处的关系。

不能离开事物对实现人的愿望所要达到的目的的适宜性。

就这个意义说,“美”和“善”是统一的。

而“善”实际上就是道德准则的某种表现方式。

把伦理道德作为精神之美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反映的是希腊社会中个人的独立自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一种必然关系。

正如黑格尔所分析的那样,“按照他们的直接现实生活去看,希腊人生活在自觉的主体自由和伦理实体的这两领域的恰到好处的中间地带。

”在他看来,希腊社会不像古代东方社会那样统一在某种不自由的,受宗教及专制压迫的没有个人权利的社会之中,也没有发展到个人从社会中分裂出来,沉浸于自我,陶醉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以至于要重新确立一种“纯粹的精神世界”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在基督教伦理在罗马帝国站稳脚跟之前,古代西方伦理观当以希腊罗马先哲们的伦理观念为主流。

但是,即便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接受了基督教,历史积淀下来的西方伦理观念也没有根绝,或者说西方古老伦理观被融于后来形成的基督教伦理观念之中。

根据中国学者黄伟合的介绍,公元前6世纪,欧洲第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泰勒斯此时提出了他的哲学命题,即水是万物的始基,这标志着欧洲哲学发展的历史开端。

泰勒斯以后的大约整整1个世纪,希腊思想界才发生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即从讨论自然哲学为主,转向了以讨论人生哲学为主。

这个转变集中体现在欧洲历史上的一位道德圣人──苏格拉底身上。

只有到了苏格拉底时代,贤哲们才开始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人类道德现象。

更重要的是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醉心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对整个希腊罗马世界乃至现当代社会都有重要影响的道德命题。

①(一)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正义观苏格拉底(Socrates)把正义视为最高的善,而苏格拉底认为“一切既美又善的东西,都是联系着同一目的以成其为既美又善的”,“美的和善的,是着眼于它们所适用的目的来考虑的。

”②密尔在《功用主义》的绪论中说:两千多年前,少壮的苏格拉底倾听老“哲士”普罗泰哥拉讲说的时候,他就主张功用主义。

当然,苏格拉底并没有主张功用主义,但他认为善是与目的相关的,那么,作为最高的善,正义,自然也不是抽象的,而是与目的相关的。

苏格拉底他说:“我个人献身为你们从事最伟大、有益的服务,我力图规劝你们每个人不要多想实际的利益,要更多关注灵魂和道德的改善”③。

他认为,追求灵魂的改善,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真正的幸福就是提醒人的道德的善的使命,每个人的人生职责就是审查自己的生活而趋向善。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著作,他的思想和观点主要是通过后来他的一些学生的著作流传下来的,国内外许多哲学和政治思想史论著也都对其思想有很多介绍,例如,有人介绍说,苏格拉底认为,任何行为只有受德行知识指导,才可能是善的。

反之,如果不受德行知识指导便不可能为善。

在苏格拉底说:“一切别的事物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他们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④。

苏格拉底认为,只要具备有关的道德知识,人们就必然会作善的事情,他说:“公正以及所有别的美德都是明智(的一部分)。

……凡是能够辨别、认识那些事情的,都绝不会选择别的事情来做而不选择它们;……因此,明智的人总做光荣的和好的事”⑤。

人不可能故意作恶,即不可能知其为恶而为之,知其为善而不为。

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说明该人是最大的无知,因为真正有知的人必然择善去恶。

就苏格拉底所论述的知识内容看,当然是关于善、道德义务的知识。

他认为,知道道德义务是什么,人们就会有相应的道德行为。

凡是知道什么是合乎待人规矩的人,总做合乎公正的事情。

事实上,苏格拉底常用的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凡善都是有益的;而知识是有益的;所以,知识即美德或善。

在苏格拉底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智者学派实际上已经在探讨有关道德与伦理问题了。

面对当时纷乱的精神与道德的心态,自称能够教给人智慧与善的智者派强调以个人感觉经验和意见为基础,而不关心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什么是自然好的生活,只是教给人们修辞术和演讲术等政治统治的技巧,智者的教育活动除了成功和每个城邦的特殊政治社会实践之外,没有美德和正义的标准。

在现在看来,与智者把人的感性欲望作为道德标准相比较,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命题是完全对立的。

他要求人们只应当去关心自己的灵魂,不要追求财富和荣誉等身外之物,这些东西对道德有百害而无一益,这一思想后来成为中世纪宗教伦理学禁欲主义的思想渊源。

苏格拉底将善视为世界的最高目的,看作道德生活的最高准则,个人生活的向善就要获得对世界的善的知识,同时在道德生活中为善,是灵魂向善。

这二者是合一的,教化以善为最高目的的,获得对善的最高知识,又以理性的生活锤炼自己的灵魂,使善为习惯,成为生活者的品格。

有学者指出,这个善本身贯穿在一切具体德行之中,各种具体德行中有一个普遍的共同的善本身,就像一切事物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一样。

所以苏格拉底认为凡是行为符合善本身,都是善的行为,就是美德。

⑥善是发自内心的德行,个人通过对自我的提升可达致善的精神,外力的施加有违善的真谛。

现在一般认为,苏格拉底美德的本性就是知识的命题是基于对美德普遍定义的追求,所要探讨的主要是关于人的智慧、节制、虔诚、勇敢、正义等等问题。

视美德的本性是知识,视知识为道德的基础,可以说,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根本思想。

总而论之,苏格拉底的伦理观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成为后来许多伦理学思想特别是柏拉图伦理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源泉。

(二)柏拉图的伦理观在人类文明史上,柏拉图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他的哲学和伦理学思想在西方文明史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忠实学生,也是其最伟大的弟子。

他将苏格拉底的道德追求经过一番理论加工之后,概括提炼为智慧、勇敢、正义、节制四种德性。

他的伦理思想在于对“什么是善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生价值问题的回答。

英国著名学者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认为,两千多年来的西方哲学都是对柏拉图哲学的注释。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从两方面影响了柏拉图的政治态度:一是他的教义;二是以他自己被雅典民主制的法庭处死,激起了柏拉图对民主制的刻骨仇恨,进而影响着柏拉图的整个思想。

柏拉图第一次对正义范畴做了“正义就是善的”哲学规定,将正义上升为一种绝对的“理念”和“形式”,并划分了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即社会正义。

他在《理想国》中把正义视为与智慧、勇敢和节制并列的四大美德之首,对个人来说,使灵魂中的理性、意志和情欲这三者和谐相处,就是一个正义的人;对国家来说,与灵魂中这三者相对应的是政治家、军人和劳动者,“当这三个部分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而不互相干扰的时候,便是有了正义”,正义即和谐。

从伦理思想史的视角来看,因为苏格拉底不满足于各种具体的善,提出要寻求在此背后的唯一的、整体的善,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柏拉图发扬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提出了“善的理念”的学说,并以此为基点,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伦理体系。

中国学者黄伟合在《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著作中认为,柏拉图受到赫拉克里特哲学的启发,意识到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

柏拉图哲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把统一的世界分为两个世界。

一方面是我们感官所接触到的,由具体事物构成的“幻影世界”,另一方面是由独立于具体事物之外的,并给予具体事物以实在性的理念所构成的“理念世界”。

他说,世界上有许多善的事物,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绝对的善,即“善的理念”。

为了把握“善的理念”,我们必须分析善的理念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⑦此外,中国学者对拍拉图的伦理观还有多种分析,比如有学者认为,柏拉图的伦理观谈的是善的理念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柏拉图看来,善的理念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依赖于具体的善的事物。

柏拉图说,善的理念是“给予认识的对象以真理并给予认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

”⑧由此看出,柏拉图试图把善的理念进行本体化,并视之为善的本体,其结果是善的标准被绝对化了。

王柯平在《柏拉图的美善论辨析》一文中认为:本质意义上的美,也就是“美自体”或“绝对美”,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⑨善有相对性也有绝对性,只有符合历史趋势的才是善。

片面地强调道德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都是错误的。

人类的理想社会恐怕是:不仅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而且合乎人类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不仅是真的,而且是善的。

这样一种理想的社会,又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当人们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的本质力量时,必然会有一种美的感觉。

黄伟合先生在《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著作中提出人生幸福的问题,实质是人生观的问题,并认为柏拉图在此方面也有建树。

在道德本体论方面,柏拉图把“善的理念”标榜为最高的善,而认为具体可感的世界中的事物或行为都不具有真正的善的性质,由此在人生观方面,他强调理性生活对人的重要,从而贬低或否认感性生活。

以上对柏拉图人生观进行的3个层面的考察和分析从整体上折射出了柏拉图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念。

柏拉图将善的理念升华为最高的善,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所有可以为人所能感知的事物,所有可感知的行为,它们都没有真正的善的特质。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观过于强调理性,有过犹不及之嫌。

以笔者的视角观之,在柏拉图灵魂的学说中,人的理智、意志及欲望很好地阐释了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人类的道德品行,人的理智、意志及欲望组成了人的灵魂,理智具有智慧,意志产生勇敢,欲望应加节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