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王重锴

【内容摘要】正义概念在西方是表明着道德最初发源的观念之一,虽然在正义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思想都对它发生过深刻影响,成为这个概念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其中最早的思想渊源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后任何流派的哲学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萌芽的胚胎。本文试在讨论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的各种特征与古希腊对此问题的解读,以明析古希腊文伦理道德观念的源流。

【关键词】古希腊;伦理;正义;亚里士多德

一、古希腊以道德理想为最高境界的审美规范

古希腊理性主义在艺术中直接形成了理想型的审美追求。其显著特点就是将伦理道德作为精神之美的最高境界。在希腊人的艺术和生活的一切方面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即身体之美同精神之美是相互关联的,而它又在某种程度上同宇宙中的道德秩序紧密相连。如果身体和精神上的主观平衡,能够同真实和理想世界的客观秩序处于和谐状态的话,其结果将使人进入道德的崇高境界。这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观念意识上的审美原则。在当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着天然一致性的情况下,道德准则作为有组织的社会的智慧之果,不可避免地要与艺术准则相关联。

对此,希腊的许多哲学家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普遍的关注,从而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了丫种肯定的趋势。苏格拉底作为第一个从社会现实中去寻求美的根据的哲学家,他主张美和效用是联在一起的。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他从美的相对性出发,认为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在显得有价值时它所处的关系。不能离开事物对实现人的愿望所要达到的目的的适宜性。就这个意义说,“美”和“善”是统一的。而“善”实际上就是道德准则的某种表现方式。

把伦理道德作为精神之美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反映的是希腊社会中个人的独立自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一种必然关系。正如黑格尔所分析的那样,“按照他们的直接现实生活去看,希腊人生活在自觉的主体自由和伦理实体的这两领域的恰到好处的中间地带。”在他看来,希腊社会不像古代东方社会那样统一在某种不自由的,受宗教及专制压迫的没有个人权利的社会之中,也没有发展到个人从社会中分裂出来,沉浸于自我,陶醉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以至于要重新确立一种“纯粹的精神世界”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在基督教伦理在罗马帝国站稳脚跟之前,古代西方伦理观当以希腊罗马先哲们的伦理观念为主流。但是,即便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接受了基督教,历史积淀下来的西方伦理观念也没有根绝,或者说西方古老伦理观被融于后来形成的基督教伦理观念之中。

根据中国学者黄伟合的介绍,公元前6世纪,欧洲第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泰勒斯

此时提出了他的哲学命题,即水是万物的始基,这标志着欧洲哲学发展的历史开端。泰勒斯以后的大约整整1个世纪,希腊思想界才发生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即从讨论自然哲学为主,转向了以讨论人生哲学为主。这个转变集中体现在欧洲历史上的一位道德圣人──苏格拉底身上。只有到了苏格拉底时代,贤哲们才开始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人类道德现象。更重要的是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醉心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对整个希腊罗马世界乃至现当代社会都有重要影响的道德命题。①

(一)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正义观

苏格拉底(Socrates)把正义视为最高的善,而苏格拉底认为“一切既美又善的东西,都是联系着同一目的以成其为既美又善的”,“美的和善的,是着眼于它们所适用的目的来考虑的。”②密尔在《功用主义》的绪论中说:两千多年前,少壮的苏格拉底倾听老“哲士”普罗泰哥拉讲说的时候,他就主张功用主义。当然,苏格拉底并没有主张功用主义,但他认为善是与目的相关的,那么,作为最高的善,正义,自然也不是抽象的,而是与目的相关的。苏格拉底他说:“我个人献身为你们从事最伟大、有益的服务,我力图规劝你们每个人不要多想实际的利益,要更多关注灵魂和道德的改善”③。他认为,追求灵魂的改善,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真正的幸福就是提醒人的道德的善的使命,每个人的人生职责就是审查自己的生活而趋向善。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著作,他的思想和观点主要是通过后来他的一些学生的著作流传下来的,国内外许多哲学和政治思想史论著也都对其思想有很多介绍,例如,有人介绍说,苏格拉底认为,任何行为只有受德行知识指导,才可能是善的。反之,如果不受德行知识指导便不可能为善。在苏格拉底说:“一切别的事物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他们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④。

苏格拉底认为,只要具备有关的道德知识,人们就必然会作善的事情,他说:“公正以及所有别的美德都是明智(的一部分)。……凡是能够辨别、认识那些事情的,都绝不会选择别的事情来做而不选择它们;……因此,明智的人总做光荣的和好的事”⑤。人不可能故意作恶,即不可能知其为恶而为之,知其为善而不为。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说明该人是最大的无知,因为真正有知的人必然择善去恶。

就苏格拉底所论述的知识内容看,当然是关于善、道德义务的知识。他认为,知道道德义务是什么,人们就会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凡是知道什么是合乎待人规矩的人,总做合乎公正的事情。事实上,苏格拉底常用的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凡善都是有益的;而知识是有益的;所以,知识即美德或善。

在苏格拉底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智者学派实际上已经在探讨有关道德与伦理问题了。面对当时纷乱的精神与道德的心态,自称能够教给人智慧与善的智者派强调以个人感觉经验和意见为基础,而不关心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什么是自然好的生活,只是教给人们修辞术和演讲术等政治统治的技巧,智者的教育活动除了成功和每个城邦的特殊政治社会实践之外,没有美德和正义的标准。

在现在看来,与智者把人的感性欲望作为道德标准相比较,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命题是完全对立的。他要求人们只应当去关心自己的灵魂,不要追求财富和荣誉等身外之物,这些东西对道德有百害而无一益,这一思想后来成为中世纪宗教伦理学禁欲主义的思想渊源。

苏格拉底将善视为世界的最高目的,看作道德生活的最高准则,个人生活的向善就要获得对世界的善的知识,同时在道德生活中为善,是灵魂向善。这二者是合一的,教化以善为最高目的的,获得对善的最高知识,又以理性的生活锤炼自己的灵魂,使善为习惯,成为生活者的品格。有学者指出,这个善本身贯穿在一切具体德行之中,各种具体德行中有一个普遍的共同的善本身,就像一切事物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一样。所以苏格拉底认为凡是行为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