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西方教育思想历史脉络总结
西方教育思想历史脉络总结西方教育思想历史脉络总结西方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希腊开始,简要概述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并讨论其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和他们的贡献。
古希腊是西方教育思想的起点,其重要的思想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强调对真理的追求和自我思考的重要性,他的教育方法被称为“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对话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自己发现答案。
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提出了对智慧和德性的追求,他的教育方法被称为“哲学教育法”,即通过对话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亚里士多德则更加关注实际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他的教育方法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罗马帝国时期,教育思想受到了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西塞罗是当时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以培养公民和发展人的优秀品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西塞罗强调修养和德行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具备合乎道德和道义的行为。
中世纪是基督教盛行的时期,教育思想主要受到宗教的影响。
教会控制了教育体系,修道士们负责教育工作。
圣奥古斯丁是当时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认为人的灵魂可以通过上帝的恩赐得到救赎。
他提出了教育要以培养信仰和宗教虔诚为目标,在这一时期,宗教教育成为主导。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
人文主义运动兴起,重新发掘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产。
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培根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应该服务于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
教育要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样性,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思维和天赋。
启蒙时代是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反思传统教育体系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卢梭强调儿童的天性和个体差异,他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体为中心,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兴趣。
康德则提出了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性和智力的观点,他强调人的自由和个体能力的发展。
19世纪是现代教育思想的起点,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韦伯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
第4章 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起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
教育家。
学园,是当时希腊第一所高等学府和研究中心,
也是欧洲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存在数百年。
核心观点
洞穴喻——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 理想国家的构成
治国者:智慧的哲学家 护卫者:勇敢的军人 生意人:节制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 教育内容——“四艺”
(一)毕达哥拉斯
BC580-500年,Pythagoras
出生在希腊东部的萨摩斯岛
父亲是富商,青少年时期广泛接触各地文化 49岁返乡,开办学校讲学 在意大利建立兼具学术、教育和宗教性质的团体 《金言》
教育思想
哲学观点——灵魂学说
(灵魂不朽、灵魂轮回、灵魂净化)
教育目的——净化灵魂,基本途径就是学习数学。
(3)文法学校。学习写作、音乐、数学、体育等。
(4)修辞学校。是直接培养雄辩家的机构,学习 辩证法、伦理学、物理学等。
教学方法 (1)反对体罚,强调运用奖励的方法。
体罚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是一种凌辱; 如果孩子的倾向卑劣不能以申斥纠正,他对体罚
也会习以为常; 幼年时使用体罚,到了青年期就更难于驾驭; 体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
(1)0-7岁,体育为主; (2)7-14岁,道德和初步的理性发展为主; (3)14-21岁,理性发展为主。
实施条件:
(1)闲暇。即不为生计而操劳 (2)自由学科。即非功利性的学科
(如哲学、逻辑学、音乐等)
柏 拉 图 ——理性思辩 亚里士多德 ——科学实证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
“吾爱吾师,但吾犹爱真理”,批判柏拉图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最优化:
一是教学效果,教养、教育、发展性目标获得 最高水平。
二是时间消耗,不超过规定的时间限额。
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出版了《心智 的结构》一书,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
90年代以来在美国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 并很快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当前教育改革重要 指导思想的一种理论。
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975年代表作《教学与发展》
教学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高难度的涵义:克服障碍 学生的努力
理论基础:维果茨基的最近
发展区理论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 克服重复,以知识的广度求得知识 的深度
理论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5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理论知识:是相对于那些直接反映在 技能和技巧中的知识而言的。
从现实来看:
荷兰1993—1994年在中学引进新的国家课程 方案。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没有 向建构主义教学论倡导的教学行为方式转变。
建构主义教学论及其类似的主张为什么难 以走向实践?
理论本身的局限: 建构主义教学忽视了学校教
育实践的制度化特征。 它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主观 的建构行为,忽视了教学行为的社会制约性。
理论知识是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必备条 件。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基础。
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结构主义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 理论基础:皮亚杰的认知主义心理学。
(一)提出的背景
1957年苏联发射地球卫星 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
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
(二)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2、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有着重要影 响的教育流派。认为世界是由先验的“实在”所构成,并具 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人本身也具有永恒不变的人性。宣扬宇 宙精神的永恒存在,提出要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的核心, 主张古典的人文学科应居于课程中心,反对儿童发现式学习; 提倡以理性行事,反对听任儿童的表现,认为教育应使人适 应于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是适应动荡变化的现代世界;主 张教育应是生活的准备,否认学校仿效“真实生活”的情境, 强调给儿童一定的基础科目,反对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是 30年代反对实用主义教育观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诸流派中 的一支生力军。它在批判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中发挥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美)赫钦斯、艾德勒、(法)阿兰、(英) 利文斯通等。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这是一种以天主教的官方哲学新托马斯主 义为理论依据,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 心和最高目标的教育理论。要求宣传中世 纪以来的宗教教育传统,加强教会对教育 的控制;主张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 和最高目标,恢复欧洲的宗教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是(法)马里坦 。
二、以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哲学、伦理学、心理 学等科学的发展,教育思想也异常活跃。夸美纽 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赫尔 巴特、斯宾塞等人,继续宣扬人文主义,重视知 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近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教育流派,也就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流派的论 争。虽然两大流派或从个人或从社会的角度来确 立教育的不同地位、作用及其实施,但都是促进 近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发展的重要分支,至今在 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界,仍占有一定地位。
这一学派教育思想以哲学为基础,由存在 主义教育和分析教育哲学2 主义教育和分析教育哲学2个分支组成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由来及其发展教育管理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由来及其发展教育管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石之一。
它强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力,推崇以真理和客观规律为基准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从其由来及发展、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由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领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定义为"塑造人的品质,使之能够适应理性和正义的社会",并主张通过自然观察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然而,真正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倡导以理性思维和实证为基础的教育方法。
同时,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也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阶段:19世纪的自由主义教育和20世纪的实证主义教育。
19世纪的自由主义教育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发展,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约翰·杜威是自由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主张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20世纪的实证主义教育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和客观性,主张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科学研究对实证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证主义教育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影响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自然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
因此,现代教育管理需要营造开放和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
其次,自然主义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这对于教育管理来说,就是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验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并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因此,教育管理需要关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完善,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和实验性学习机会。
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博雅教育思想萌芽于毕达哥拉斯,形成于亚里士多德。
文艺复兴时期,博雅教育被赋予了“人文教育”的含义,弗吉里奥是典型代表。
到了近现代,博雅教育思想顽强地与日益躁动的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教育观对抗着。
同期,博雅教育在英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赫胥黎对博雅教育做了新的诠释。
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一书成为博雅教育学说的集大成之作。
到了20世纪,博雅教育思想在美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赫钦斯、列奥·施特劳斯等。
[标签]博雅教育思想萌芽演变发展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被译成“文雅教育”、“自由教育”)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它的基本精神一直在传承和发展。
时至今日,博雅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特别是高等教育,仍然是重大的,博雅教育仍然在提升、发展着现代教育的知识观、人才观。
这也是现代大学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办学理念问题。
今天,我们梳理博雅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发展完善博雅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一、博雅教育思想的渊源博雅教育思想渊源于古希腊,学者们普遍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博雅教育的创始人。
其实,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已经出现了博雅教育思想的萌芽。
(一)博雅教育思想萌芽于毕达哥拉斯希腊的古风时代(公元前800至前500年)既是希腊教育制度的成型时期,也是希腊教育思想的发生时期,产生了希腊最早的教育思想家。
被黑格尔誉为希腊“第一个民众教师”的毕达哥拉斯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毕达哥拉斯把数当作世界的本源,认为数具有完全、匀称、和谐三种特性,这些特性乃是天心所示,也是人心所求。
因而,如何化天心为人心,就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他进一步认为,生活的全部目的和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通过对数的研究、体会、领悟以及日常生活的训练,实现灵魂的净化,达到和谐、完善的境界。
这种教育价值观就是要求为知识而求知识,为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净化接受教育,而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
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70年代,美国对现实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进而对教育历史进行反思。
当代西方教育思想主要流派一、新传统教育派:20世纪30年代末产生,保留了赫尔巴特的传统主义教育的重要特色。
1、美国的要素主义认为,必须要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学生的严格训练,并且否定了杜威的以学生的经验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观点,强调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学习预先编订的教材,教学方式不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
要素主义是非常具有像是意义的一个教育流派,它的目的是要摆脱美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和经济困境,但是要素主义缺乏一定的心理学和哲学基础,这使得美国60年代依此而开展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分注重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同样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永恒主义重视人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认为宇宙精神是永恒存在的。
所以教学中要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的核心,强调要学习古典的人文学科。
这其实又可以看作是今天我们大力推进国学教育的一个理论来源。
在教学中,永恒主义反对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认为学生一定要学习一定的基础科目。
3、新托马斯主义主张恢复宗教教育传统。
其实,如果用分析教育哲学看分析新传统派的三个分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强调教材的权威、教师的权威、课堂的权威,继承了传统主义的精髓。
之所以要叫做新传统主义,是因为又加入了一些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观念。
二、以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1、存在主义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认为道德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标准,反对班集体教学,强调家庭教育与“个别对待”。
这其实和我国因材施教的思想一脉相承。
但是能够说因材施教就来自与这儿吗?当然不是,孔子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
只是中国在使用班级制教学的时候又忽略了这样的理论。
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这样的现实土壤中也很难很好地生长下去。
存在主义不再强调对权威教材的学习,因为学生是要区别对待的,所以不同的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页应该是不一样的,因而它强调学习人文学科。
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
拉特克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学理论(de)第一个倡导者.致力于探究“数授之术”开拓教学理论,他(de)教学合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de)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是以教学(de)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de).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de)学校改革(de)奏书改革学校和社会(de)建议书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de)新(de)教学技术为“教学论”.拉特克关于教学(de)方法与技术要尊重学科知识(de)性质,这一观点具有独创性和生命力.他(de)自然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夸美纽斯,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de)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拉特克所倡导(de)教学论,是以教学(de)方法和技术为中心(de).它并非完全不谈教什么(教学内容),但重心是如何教.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着名(de)民主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de)奠基者.他是公共教育最早(de)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着作(de)大教学论中提出.代表作有大教学论(1632)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世界图解. 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de)开始.被誉为教育史上(de)“哥白尼”、近代教育之父、系统(de)教育学之父.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de)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de)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de)深刻影响,对人具有(de)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de)平等.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de)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de)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de)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de)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de)知识,掌握学科知识(de)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de)学习,以及各种语言(de)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de)训练等.夸美纽斯(de)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de)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虽然早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耶稣会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学校(de)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分班、分级教学制度,并且按年、月、周规定教学进度.但是,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de)第一人.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上(de)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de)重要地位.普及义务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于从事脑力劳动(de)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则更是少数“智者”(de)权利.但在当时(de)历史条件下,夸美纽斯打破了封建主义(de)禁锢,主张人人有权利接受教育(de)主张,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de)发展要求.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着名(de)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de)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de)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de)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de)形象.裴斯泰洛齐受18世纪启蒙思潮(de)影响,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和发展(de)重要手段.在他看来,社会(de)腐败和道德(de)堕落,是由于不合理和不平等(de)教育制度造成(de);劳苦大众(de)贫困和悲惨(de)生活境遇,同样也是因为他们缺乏教育和文化知识(de)结果.因此,他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和不平等(de)教育制度,主张建立一种民主平等(de)教育制度,使社会各阶级(de)儿童,包括贫民(de)儿童都能受到一种合理(de)、符合他们实际生活所需要(de)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及其子女(de)文化知识水平,改变他们实际上生活所需要(de)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及其子女(de)文化知识水平,改变他们悲惨(de)生活境况.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自然所赋予(de)潜在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具有渴望发展(de)倾向.教育(de)目(de)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de)一切潜在能力.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和认识儿童(de)自然发展,并努力使教育与其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达到预期(de)教育目(de).因此,与夸美纽斯、卢梭一样,裴斯泰洛齐将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最基本(de)教育原则.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de)思想.他在1800年发表(de)方法一文中说:“我试图将人类(de)教学过程心理化.”在他看来,只有使教学过程与儿童心理(de)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使儿童(de)天性和能力得到和谐地发展.反之,如果不和儿童自己对事物(de)亲身经验有机联系起来,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没有价值(de).因此,他反对机械灌输(de)旧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之相适应(de)正确(de)教学方法.裴斯泰洛齐关于教学心理化(de)思想和实践探索,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揭示了教学过程科学化(de)发展方向.裴斯泰洛齐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de)另一重要贡献是他(de)要素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de)“要素”,它们是儿童自然能力最简单(de)萌芽.教育过程应该从这写最简单(de)、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de)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de)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潜能(de)和谐发展.裴斯泰洛齐将教育分为德育、体育和智育.据此,他指出德育(de)要素是儿童对母亲(de)爱,因此道德(de)要素教育就应该从培养亲子之爱出发,逐步发展为爱兄弟、爱邻人、爱全人类和爱上帝;体育(de)要素是儿童身体各关节(de)活动,因而体育应该从锻炼关节活动开始,逐步扩展为站、行、跑、跳、掷、摇、角力等各种活动能力;儿童智力(de)最初萌芽是对事物(de)感觉与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又与儿童眼前事物(de)最基本、最简单(de)外部特征,即数目、形状和名称相统一.儿童认识这三个要素(de)相应能力是计算、测量和表达,培养这三种能力(de)是算术、几何和语文三门学科.裴斯泰洛齐(de)要素教育思想,是他长期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de)结果.在此基础上创立(de)初等教育(de)各科教学法,为初等教育(de)发展与普及作出了很大贡献.总之,裴斯泰洛齐为近代教育理论(de)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得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de)国际影响,德国着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等,也都受到深刻影响.裴斯泰洛齐(de)教育思想在清末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初等教育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赫尔巴特(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de)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de)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de)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de)教育学着作.是传统教育(de)代表人物.教育着述有: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心理学教科书.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de)先驱,是“教育性教学”(de)首创者和教学形式阶段(de)发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de)地位举足轻重.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de)科学性问题.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de).前者说明教育(de)目(de);后者说明教育(de)途径、手段与障碍.”他在哲学(de)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de)论,在心理学(de)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de)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de)基础.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de)思想.在赫尔巴特之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和阐述,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赋予不同目(de)和任务.赫尔巴特(de)开创性贡献在于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de)联系.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de)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de)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de),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de)”.从而使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de)坚实基础上,也使学科教学具有了道德教育(de)任务,成为教育(de)基本原则,推进了教育理论(de)发展.赫尔巴特还根据“统觉”学说,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de)过程,提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中“清楚”是指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想”是指学生通过一定形式(de)练习与作业,把系统化了得知识运用于实际,检查是否正确理解和掌握了所学(de)新知识.后来,赫然巴特(de)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展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为广大第一线(de)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de)教学模式.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赫尔巴特(de)教育思想,不仅对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de)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对世界其他许多国家(de)教育也有较大影响.20世纪初,它曾借道日本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教育观念(de)变革和教育实践(de)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第一次世界发展后,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等地兴起,赫尔巴特教育思潮及赫尔巴特学派(de)影响逐渐衰落.。
西方思想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思想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社会从文明起源开始,思想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但是,思想是可以被传承、发展和改变的,这需要思想教育来实现。
西方思想教育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其起源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哲学、宗教、教育等方面来探究西方思想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哲学的起源哲学作为西方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欧多克斯学派等。
在这些学派中,哲学家们倡导人的自由、人的理性、人的道德等等重要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不但深刻影响了当时的西方社会,而且到现在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柏拉图学派的创始人柏拉图,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理性去寻求真理,信仰高于审美,艺术家的作品应该追求真理的美。
此外,他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本质和表象两个方面,真正的本质只能通过理性去认识。
柏拉图的思想在后来的西方思想教育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宗教的发展宗教在西方思想教育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罗马时期,基督教的传入为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和改变带来了重要的契机。
基督教的宗教教育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通过传播信仰、教授道德,提高个人与社会的道德意识、修养和自律能力,推动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
在中世纪,天主教占据着制高点,教会成为唯一的学术机构。
教会不但对于宗教思想进行普及,而且对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例如哥特式建筑、圣经、尼斯教义等等。
其带动了整个中古时代的哲学、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整个西方社会的变化。
三、教育的演变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西方教育的演变也体现了思想教育的变迁。
在古代,教育主要由家庭和私人的老师来承担,城邦式的政治制度也为教育的兴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到了中世纪,教会成为唯一的学术机构,教育也开始普及。
教会开创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机构,例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
西方教育史思想内容总结
西方教育史思想内容总结西方教育史思想内容总结:西方教育史思想是指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经过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再到现代教育形式的形成与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思想观念和实践。
在这一历程中,西方教育思想经历了诸多变革和发展,对整个西方文化和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时期,教育被视为人的基本素质的开发和培养,被赋予了“美德”的重要使命。
柏拉图提出了“国家的核心要保证守护者阶层受到高质量、全面的教育”的思想,他重视诗歌、音乐、体育等身心修养的培养,主张培养优秀的统治者和守护者。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具体知识的传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提出适应个体差异的教育原则。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以教廷的宗教教育为主导,强调对信仰的传授和道德的教育。
教会成为唯一的权威,教育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注重培养人的虔诚与忍耐力。
修道院学校兴盛起来,成为中世纪教育的重要机构,负责对教士和僧侣进行系统的学术和宗教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始得到重视。
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自由和个性,提倡以人的本性为基础的自由发展和真理的追寻。
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以贵族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
同时,文艺复兴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促进了大学的发展,使教育成为独立学科,并开始注重实践。
17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教育改革开始兴起。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教育应以理性为主导,注重发展人的理性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使人具备自主的能力,追求真理和幸福。
教育改革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法国和德国,法国的孟德斯鸠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德国的康德主张以道德和公民担当为教育的目标。
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对教育的新思考。
工业革命的到来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兴起,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
教育的目标从贵族阶级的培养转向了广大劳动阶级和中产阶级的综合发展。
公立学校系统逐渐建立起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全民教育理念的基石。
20世纪,发展到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
西方教育思潮
经济方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 经济迅速发展,人们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学思想日益成为显学, 渗透到了教育实践,改革和教育制度设计当 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人力资本论 等从不同角度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 而带来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哲学方面
德国古典哲学的瓦解,需要新的哲学对现实进行新 的思考 生产,科技大发展的同时,西方社会中也充满了矛 盾与冲突,世界大战的痛苦记忆,冷战的不安全感, 追求高科技力量而导致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漠视,人 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等,所以20世界出现了以唯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主的哲学潮流, 这一潮流导 致出现了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等 等
教学内容和课程
教学内容
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 课程 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 照逻辑体系来编写教材。 课程的核心“要素”
教学方法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处于教育过 程的中心地位。 提倡“努力学习” 学生要刻苦努力,专心致 志。 “天才学习”。 严格纪律和高标准, 注重心智的训练
1935年由德米阿什克维奇最早提出“要素主 义” 这个名词。 1938年美国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 员会”是它形成标志。同年, 巴格莱发表了 《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纲领》首次 全面论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
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国际形势,要素主义 教育在美国逐步走向兴盛。例如贝斯特等人 组织的“基础教育协会”, 1958年的《国防 教育法》等都吸收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许多理 论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影响逐步衰落
经济方面 至1929年年初爆发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危机。 政治方面 20世纪39年代末,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对 美国民主思想造成了挑战和威胁,美国民众 捍卫民主政治思想。
西方教育思想史
学术和教育思想
• 要求为知识而求知识,为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净化 接受教育,而不带有任何功利的目的。这种教育 观被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为自由教育的理论。 •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具有完全、匀称、和谐这三种 特性,这些特性乃天心所示,也是人心所求,因 而如何化天心为人心,就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 生活全部目的和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数的研 究、体悟以及日常生活的训练,实现灵魂的净化, 达到和谐、完全和完善的境界。 • 思想中出现理性主义因素,知在行前,知为行之 本,人应当以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 教育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基本特点) •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灵魂的转向 (2)“哲学王”的教育问题 —— “日喻”、“线喻”、 “洞喻” (3)教育过程和课程设置
(3)教育过程和课程设置
• 0-3岁 优生,由挑选的女仆照顾,城邦负责孩子 的教育培养 • 3-6岁 儿童被送到附设在神庙的游戏场,国家安 排专职人员抚育 • 6-17岁 入国立初等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内容是 “音乐”和“体育”,结束学习后进行第一次筛 选 • 17-20岁 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学习“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结束后进行第二 次筛选 • 20-30岁 分散学习改为综合学习、研究,促进灵 魂转向理念世界,为学习辩证法打好基础
(3)教育过程和课程设置
• 30-35岁 10年学习后,多数分配到政府工 作,出类拔萃者继续学习辩证法 • 35-50岁 课程结束后,用15年时间在实践 中锻炼和考察,从中挑选国家最高统治者 • 50岁 经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锻炼,柏拉图 最高教育目标——“哲学王”的培养完毕, 拥有善念的哲学家成了城邦统治者,教育 与政治达到完美结合,真理与权力实现高 度统一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一)(二)
5.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激烈
变革的时代,而当时美国的学校教育却因
承袭过去,立足学科教学,强调记忆和训 练,不仅脱离了儿童自身发展特征,将儿 童置于被动地位;同时也脱离了社会生活, 跟不上社会变革的节拍。
主要教育思想:
1.实验教育学; 2.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教育改革和实验 3.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随着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教育培养更多人才、解 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社会重建; 2.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人们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 3.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变革 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4.各种教育研究和实验开展,试图建立“科学的教 育学”;
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
教材的统治地位;
如,园艺、烹饪、印刷、缝纫、纺织、绘画、唱歌、讲故 事、书写、阅读等;
===“做中学”:既适应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又满足 了社会性的需要,还使得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 统一性和完整性;
(5)教学内容:“活动课程”
• 杜威反对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成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以符号和文字为主; 超出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经验; 学科划分肢解了儿童的经验世界; “上一堂课等于受一次苦役” ; • 以“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代替学科课程: “以社会性、活动性的作业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 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经验中的知识获得; 教育要为儿童准备充分的活动场所和材料工具; 活动中校内外的生活经验得以融通;
五、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1.19世纪,英、法、德、俄、美等国政治经济发生 巨大变化,发展进程不一,提出了不同的教育需 求 2.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 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
最全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
最全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西方历史上首次论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
他认为外来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将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力吸引出来的过程。
“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心灵走向光明,这是完全自然的运动”。
自然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到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并且将其作为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夸美纽斯的“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顺序。
教育的秩序应以自然为鉴,模仿自然,适应自然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康德也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
在他看来,人的所有自然禀賦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
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他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
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
“在这三种教育中,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互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康德的《教育论》一书,其思想精神直承卢梭。
书中屡次介绍卢梭的教育思想,其重视儿童青少年身心之养护、发展及其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都是卢梭教育思想的“灵魂”。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总结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总结西方近代教育思想是指18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在教育领域中涌现的一系列理论与观念。
这些思想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教育由传统的宗教教育向为全民普及的国家教育体系的转变。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哲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及社会进步的需求等。
以下将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进行总结。
1. 教育的普及和平等:18世纪的启蒙运动倡导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启蒙思想家如洛克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理性和平等的权利,并主张以教育来培养人的智慧和品德。
因此,教育不再仅限于贵族和富人阶层,而应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2. 社会效益:洛克、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个体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们强调教育应培养公民的理性、自治和批判思维能力,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3. 个性发展: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教育的关注主要是个性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智力、道德和审美能力,使其成为自由和独立的个体。
4. 实用主义:19世纪后期的实用主义者们强调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关。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技能和有用知识,以满足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5. 学生中心:乔瓦尼·金贝诺和约翰·杜威等教育家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
他们主张教育应该是个体化的、体验式的,并提倡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
6. 社会工程:在20世纪初,教育成为塑造社会的工具之一。
教育家如爱德华·李·思克曼认为,通过改革教育体系可以改变社会的结构与价值观,从而实现社会变革和进步。
7. 多元文化主义:20世纪后期,随着移民和全球化的加剧,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受到更多关注。
这一思想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总结起来,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到个性发展、实用主义、学生中心,再到教育成为社会工程和多元文化主义的转变。
西方教育发展史
西方教育发展史教育是人类进步的根本,不同地域中的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遥远的西方国度,人们对于教育体系的思想理念都有着与东方的不同。
但是,不同的教育理念也终究将这个社会推进到了现在发达以及美好的景象。
一、古希腊教育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只是拉哥尼亚平原上的一个以岛居住的国家。
四面基本上都不宜出海,所以国家内部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这里的土壤非常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并且人民也在国家中开采了铁矿。
至此,斯巴达成为了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国家。
虽然斯巴达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民主的国家,但同样它也是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斯巴达的公民都是当初侵略原住民的敌人,只有三万人民。
而原住民却成为了奴隶,共有三十万人。
三万人控住了三十万人的战士国家,可见斯巴达军事的强大。
而斯巴达的教育理念正是重视军事管理制度。
所以,斯巴达国家的战士都是各个精挑细选出来的。
斯巴达的孩子刚出生就会被送去鉴定体质,只有健壮的孩子才会被留下来,不健壮的孩子就会被遗弃到荒野。
而且,不管是否是自家的孩子,母亲只对七岁前的孩童有抚养权,七岁后孩子就会上缴国家,训练成为强壮的士兵。
国家会提供专门的训练营给这些孩子,直到十八岁以前,他们都会呆在训练营当中接受各方面的训练,包括文学、军事等方面。
军营的制度非常的残忍,青少年们会受到所有军官的鞭挞,他们的吃穿条件也非常糟糕,如果逃跑就会受到毒打,甚至牵连到家人。
而国家做这些就是为了得到更多更优秀的士兵。
十八岁以后,青年就会被送到另外一个军营,他们会初步接触战斗,同时被灌输讨厌奴隶的心理,变得嗜杀成性。
直到二十岁,他们就会被送往边境,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斯巴达的妇女也要接受军事训练。
而且为了筛选、保留军人基因,斯达巴要求妇女前往边境与士兵结合,以生出更强的士兵。
或者当军人在外御敌时,妇女也要尽到保卫城池的责任。
除了军事教育以外,斯巴达其他的教育理念都变得极为落后。
2、雅典教育雅典是古希腊国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国度,境内多山,不适宜大批的耕种,但是会种植大量的葡萄以及橄榄,妇女们也开发了手工业。
西方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作——《爱弥儿》,又称《爱弥 ⑴代表作 《爱弥儿》 又称《 论教育》 1762年发表的教育哲理小说 年发表的教育哲理小说。 儿——论教育》,1762年发表的教育哲理小说。 论教育 强调自然性。 ⑵强调自然性。自然性与现代文明是对立 的,他理解的自然,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然, 自然 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由、 平等、纯朴和良知。认为人性本善, 平等、纯朴和良知。认为人性本善,但被现存 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只有造就新的、 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只有造就新的、适合人 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 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才能在更高 阶段回归自然。 阶段回归自然。认为人为地、根据社会要求强 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 的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提出“越是远社会 “ 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2、柏拉图的教育学思想:
公元前427——前347年) 柏拉图(Plato, 公元前 前 年 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 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密 切相连。 切相连。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
《理想国》(西方历史上第一步教育理论 理想国》 著作) 著作)中。 柏拉图是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 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
(二)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 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该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 育家夸美纽斯 年出版的 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规范学科的开始.(在教 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规范学科的开始 ( 育学史上, 育学史上,一般把该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 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在其著述《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在其著述《政治 中大量反映。归纳为: 学》中大量反映。归纳为: ⑴教育的最高目的:继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教育的最高目的:继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理性、追求美德。 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理性、追求美德。 ⑵教育的公共性:“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 教育的公共性: 而不是私人的。 的,而不是私人的。”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 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 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有一 个共同的目的,所有的人(不包括奴隶) 个共同的目的,所有的人(不包括奴隶)都 应受同样的教育
第七讲 西方近现代的教育思想.ppt
2019/9/23
4
3.论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 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所谓“泛智”是指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 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提出“把一 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口号。
4.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他认为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而不应从记叙 事物的文字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可使用图片或模型。他 还建议学校的教室应“布满图画”、“要让教室的每一堵墙壁说 话”,教学用书也要配有生动的插图。
2019/9/23
8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欧洲从中古向近代过渡的17世纪。他 站在时代的高度,总结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在丰富的教育实践的基 础上,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振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理 论。猛烈地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的弊端。他从“泛智”思想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民主的要求,对教育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学 校教育的制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课程体系 及教科书等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他的教育理论奠定了欧洲近代资 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基础,他的《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的开端。当然由于他的世界观上的两重性,哲学观上的唯 心论,使其教育思想也难免陷入机械片面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卢梭一生的著作颇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和基础》(1754)、《社会契约论》(1762)、《新爱罗伊丝》(1761)、《爱 弥儿——论教育》(1762)、《忏悔录》(1776)等。
2019/9/23
16
2.政治、哲学思想。卢梭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他一方面认为
感觉是认识的源泉、知识的来源、观念形成的基础,承认了客观世
11
3.教育理论。 (1)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绅 士。所谓“绅士”,是指具备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 问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实业家。他还从他的“白板说”出发, 肯定了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人类之所以千 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7-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洛克、斯宾塞、涂尔干、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二、17—19世纪的法国教育
Radom text here
(一)17—18世纪中期的法国教育 1.天主教会的教育活动 2.新教教会的教育活动
(二)18世纪中后期(大革命前后)法国的教育 (三)19世纪的法国教育
1.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2.初等教育的发展 3.中等教育的发展 4.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涂尔干的教育思想
德行重于学问。
2.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一生正值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期。1840年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生产蓬勃发展,经济空前繁荣,跃居世界工业化国 家之首。
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尤为突出,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校教育也不例外。在此之前,英国固守古典主义教育的传统,自然科学被 排斥在课堂之外,重文轻理现象极为严重。
涂尔干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使人“社会化”。
*论教育功能
(1)教育促使年轻一代实现系统的社会化,促进个人实现由“个体我”到“社 会我”的转变; (2)教育促使个体的潜能得以显现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个体遵守社会秩 序、服从政治权威等品质; (3)教育还可以将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进行代际间的传递。
第二节
{ 17-19世纪欧美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家 和日本的教育}
一、17—19世纪的英国教育
(一)17—19世纪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1.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导生制) 2.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公学) 3.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4.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确立
(二)洛克与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Radom text here
1.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2.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存在主义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一战前的 欧洲,如尼采的《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 欧洲,如尼采的《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 1926年创办的萨默希尔学校,但是存在主义教 1926年创办的萨默希尔学校,但是存在主义教 育思想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产生重大影响却是 在二战之后。这是一种应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 点而提出的教育理论。主要表现为对当代西方 教育的种种消极的批评,同时也提出一种极端 个人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个人是万物的中心, 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完成和主观性作为出发点。
分析教育哲学对于澄清教育问题,建设教育 理论,是做出了贡献的。但是,它对于教育 理论的贡献不是建设性的,而是批判性的, 它仅仅提供了一种批判的分析方法。这些分 析方法,或陷入物理主义、行为主义,或变 成一种语言游戏(纯粹的分析和综合) 成一种语言游戏(纯粹的分析和综合)。因而, 分析教育哲学的意义和影响必然是有限的。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这是一种以天主教的官方哲学新托马斯主 义为理论依据,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 心和最高目标的教育理论。要求宣传中世 纪以来的宗教教育传统,加强教会对教育 的控制;主张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 和最高目标,恢复欧洲的宗教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是(法)马里坦 。
二、以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教育主张学校要使学生注意到死亡的不可 避免,领会到人生所处的窘境、凄凉和孤独,从而 回到纯粹的自我意识,进行自由选择,对自己的一 切行动完全负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自我完成”。 就是说,教育应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下去的意义, “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道德教育上,存在主 义教育否认有统一的道德标准,否认道德标准的阶 级性,主张让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在教学 内容上,极其重视人文学科的学习,反对强调任何 一种职业训练;在教学形式上,反对班集体教学, 强调家庭教育与“个别对待”。 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和美国教育家奈勒 等。
存在主义教育的教育方法必须是个别的,自由的,民 主的,启发式的。 存在主义教育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对话法——学生与教 存在主义教育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对话法——学生与教 师的对话,即“我”和“你”的对话。 存在主义反对把教师看作传授知识的工具,这样的教 师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人。 存在主义是以反社会化、组织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极 端个人主义哲学。与此相一致,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 以否定整个学校教育制度为特征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教 育思想。虽然存在主义也提出了整套教育观点,但是, “显然,以存在主义为基础的学校和教育制度,实际 上是不可能有的。实际上可能有的是存在主义派的教 师或学生个人,这种人强烈地反对那些否认他( 师或学生个人,这种人强烈地反对那些否认他(她)个人 自由的势力。”
三、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这一学派思想以心理学为基础,包括新行 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和人本化教育3 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和人本化教育3 个分支。
1、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是19世纪50年代形成于美国,60年 代波及众多国家的国际性教育流派。这一理论建立在新行 为主义的基础之上,与以华生为代表的老行为主义也有密 切的关系。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遵循“ 切的关系。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遵循“操 作性条件作用” 枳极强化” 作性条件作用”和“枳极强化”的原理,主张应用强化、 消退等方法去塑造儿童的行为,提出了强化、塑造的学习 理论;他强调“人性”的可塑性,坚持环境决定论;它分 析批判了低效率的课堂教学,确立了程序教学的教学机器 的理论基础及方法。对进行程序教学、教学的序列化,发 挥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习效果,便 于学生自学都有一定的意义,但不利于对教学内容作综合 性的理解和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当代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背景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的发展史是与西方社会、教育的发展史密 不可分的。 在古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问题的影响,它还未能 成型,而只能是最初的萌芽。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教 育家构成的和谐教育流派,尽管两人在政治观、哲学观上有 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教育主张。首先,他们都强 调教育的重要作用,主张由国家来管理和控制教育,以达到 统一和服务国家的目的。其次,都有分阶段对儿童实施合理 教育的观念,尽管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也缺乏科学性, 但可以说都开始注重教育要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最后, 就是重视儿童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与教育。因此我们 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所自发形成的和谐教育流派, 是最初的西方教育思想流派的雏型,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
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强调民族生活传 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强调民族生活传 统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最基本的、永恒不变的 共同要素应是青年必须学习的内容。提出: (1)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学生的严格 训练; (2)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学习预先编订的教材; (2)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学习预先编订的教材; (3)开展天才教育; (4)教育过程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 代表人物有(美)巴格莱、科南特、里科弗等。
2、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有着重要影 响的教育流派。认为世界是由先验的“实在”所构成,并具 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人本身也具有永恒不变的人性。宣扬宇 宙精神的永恒存在,提出要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的核心, 主张古典的人文学科应居于课程中心,反对儿童发现式学习; 提倡以理性行事,反对听任儿童的表现,认为教育应使人适 应于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是适应动荡变化的现代世界;主 张教育应是生活的准备,否认学校仿效“真实生活”的情境, 强调给儿童一定的基础科目,反对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是 30年代反对实用主义教育观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诸流派中 的一支生力军。它在批判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中发挥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美)赫钦斯、艾德勒、(法)阿兰、(英) 利文斯通等。
2、结构主义教育
结构主义教育是20世纪 50年代后形成发展并对现代教 结构主义教育是20世纪 50年代后形成发展并对现代教 育理论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代表人物有: (瑞士) 皮亚杰及(美)布鲁纳等。二者分别致力于 儿童心理结构或普通教育中的知识、课程结构的研究, 并被应用到儿童教育与知识教育上。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认 识活动涉及到图式、同化、调节、平衡等4 识活动涉及到图式、同化、调节、平衡等4个基本范畴。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等4 形式运算等4个阶段,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采 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育。 布鲁纳主张:(1 布鲁纳主张:(1)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2)要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3)要通过“内在奖励” )要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3 的方式激励学习; (4)要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5) )要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5 倡导发现法。
1900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 1900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 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概念之后,西方教育思想进入传统与现代 教育的争论期,从而导致了教育思想流派的繁荣兴 旺。 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 也是西方教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人力资本理论, 功能主义教育理论纷纷出台,教育投资热遍及西方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 明,教育投资并没有带来经济繁荣,希望变成了失 望,失望又化成了对现实教育制度的全面考察,化 成了对西方教育历史的反思。 由此,各种教育思想颇为活跃,派别众多,它们粉 墨登场后,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领域,都产 生了大小不同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某个时期占主 导地位的势力。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哲学、伦理学、心理 学等科学的发展,教育思想也异常活跃。夸美纽 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赫尔 巴特、斯宾塞等人,继续宣扬人文主义,重视知 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近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教育流派,也就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流派的论 争。虽然两大流派或从个人或从社会的角度来确 立教育的不同地位、作用及其实施,但都是促进 近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发展的重要分支,至今在 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界,仍占有一定地位。
当代西方教育思想主要流派
“新传统教育派的教育思想” --要素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以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教育 --分析教育哲学 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新行为主义教育 --结构主义教育 --人本化教育 “作为未来教育战略的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
一、新传统教育流派教育思想
新传统教育是为了与进步主义教育对抗, 于20世纪30年代末产生,并在二战后得到 20世纪30年代末产生,并在二战后得到 充分发展的教育流派。它保留了传统教育 的重要特色,由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 教育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3 教育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3个分支构成。
1、要素主义教育
2、分析教育哲学
分析教育哲学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在六七 分析教育哲学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在六七 十年代形成高潮,是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 其理论依据是分析主义哲学。认为过去教育 问题上的纷争或谬误系概念不清所致,哲学 的任务就在于使思想从逻辑上清晰起来,即 所谓“清思”。它在教育上的表现主要是对 教育上的概念、术语、命题(如“教”与 教育上的概念、术语、命题( “学”、“知识”、“德行”、“生长”、 “训练”等等) “训练”等等)进行分析。 代表人物有:(英)奥康纳、彼得斯、(美) 谢夫勒等。
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没有明显的哲学基础,也不像新 行为主义教育或结构主义教育那样具备一定的心理 学基础,它直接植根于美国的社会现实,为摆脱政 治、经济的困境服务,有很强的现实感。50年代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开始在全美占统治地位,并且为 60年代后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 武器。 要素主义教育虽然有值得肯定的部分,但也不 可忽略它存在的一些严重不足:关于学习人类文化 共同要素的思想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要素主 义教育家们强调教师的权威,提出应该把“教师放 义教育家们强调教师的权威,提出应该把“教师放 在教育体系的中心” 在教育体系的中心”。这虽然有纠正实用主义造成 的偏差的积极因素,但是他们又走了另一个极端, 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碍于教育、教学 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