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政策环境
第3章 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系统运行
要求 支持 输入 环境 政治系统 环境 政策 输出
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公共政策的系统构成 政策系统是一个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
统、政策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政策巨。
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种政策行为者,特别是各类 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 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 间接主体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 “DSS”)。这一系统又是由信息传播系统(信息 沟通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 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的。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政策系 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系统。
公共政策主体
另一种分类: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国家公共法权主体 公 共 政 策 主 体 司法机关 执政党 利益集团 社会政治法权主体 参政党 公民个人 社会非法权主体 利益集团 新闻媒体 思想库
国家公共法权主体:主体指的是居于法律规定的
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 执行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机构与职位。
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政府行政机关作为公共政 策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执行的整个过程 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 民政府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而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作为国家最 高行政执行机关,享有行政立法权、提案权、监督权、 人事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授予的其他 方面的职权。
政策子系统的划分
信息子系统(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传递、运 用) 咨询子系统(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未来预测、 方案设计论证、相关问题咨询、评估与反馈信息) 决断子系统(中枢子系统、核心地位,具有权 威性和主导性;提出课题、目标确立、组织设计、 最终决定) 执行子系统(准备、指挥沟通交流、分析和总 结) 监控子系统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
3.1.1官方公共政策主体
2.行政机关
随着行政权力的扩张,行政机关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出现了所谓“行政国家”或“以行政为中心” 的趋势。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执行,政 府的效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行政领导尤其是总统。 在我国,政府作为管理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部门制定出的政策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1)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党和国家权力机关 政策的具体化,它们要体现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出的政策的 基本精神; (2)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政策所没有涉及的领域,行政 机关有权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规定,以防止出现政策空白。
公共政策问题能否解决,不仅取决于政策主体,而且取决于政策客体
3.3公共政策环境系统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 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3.3公共政策环境系统
3. 3.1社会经济状况
52
首先,社会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 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 质条件。 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 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 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3.1.2非官方的公共政策主体
4.思想库
(1)官方思想库。这类思想库通常隶属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及 其职能部门,带有明确的官方色彩,反映了政府一定的态度、立 场和感兴趣的问题。它们直接研究政策问题,为决策提供咨询。 (2)半官方思想库。西方国家为了让专家们能在民间的环境中工作, 使其智慧为政府部门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建立了许多半 官方思想库。一是政府通过投资和资助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把 它们纳入为政府服务的轨道。二是政府通过和思想库签订合同, 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3)民间思想库。民间思想库是由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和企业资 助,为国家机构及其长官服务的政策研究机构。民间思想库是思 想库的典型形式,其最大特点是独立性和客观性。 (4)跨国思想库。这是由世界各国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政 策科学家组成的,以研究人类全球问题为主的思想库。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2、政治环境 影响公共政策的政治状态,如政治体制、
制度、结构、关系等。 影响政策性质 决定政策系统的民主化程度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要充分厘清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和非核心利益。 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是主权的尊严、领土的完 整、社会的稳定。具体说包括:台湾问题的和 平解决;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 繁荣;西沙群岛等尚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的主 权尊严……
强制性工具(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没有多 少自由决定的余地):管制、公共企业(国有企 业)、直接提供;
混合性工具(自愿和强制结合,允许政府不同程 度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信息与规 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收费
4、利益集团左右政府决策的方法
1、参与国家选举,例如角逐立法机关的议 席
2、以说理方式游说政府或立法机关 3、争取社会支持,如以游行、请愿或发起
签名运动等形式来引起公众注意及向政府 施压。
5、院外集团(第三院)
西方国家中为了某种特定利益而组成的企 图影响议会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组织。其活 动常在议会的走廊(lobby)或接待处进行,故 有院外活动集团、罗比分子或走廊议员之 称。因在很大程度上可左右议会立法过程 和结果,故又被称为议会两院之外的第三 院。游说集团
公共性利益团体:主要是争取其成员非经 济性的共同理想,他们成立的目的主要是 争取公共利益或透过成立利益团体来向大 众推广其理想。英国学者称这类团体为促 创团体,以别于一般的经济性利益团体。 环保组织、争取妇女权益及主张保障弱势 社群的组织均属于公共利益团体。
(2)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 治捐款、示威抗议等方式。三类方法: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运用系统理论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角度 对公共政策的运行进行分析。
03 公共政策学 第三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二节
政策客体
二、目标群体
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通常是由 于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二)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三)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 (四)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五)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六)避免受到惩罚 (七)环境条件的变化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一、环境与生态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它 涉及诸多因素,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 几乎无所不包。研究政策不能不研究环境,这种研究可以 借助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把政 策与环境的互动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政策环境三、政环境的构成因素(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包括 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系、矿藏甚至人种等自然构成。 (二)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 总和,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 产力的结构、性质(科技发展、国民收入、资源分配等)和生 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等)。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环境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 的。 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 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 化。 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 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一节政策主体第二节政策客体第三节政策环境
•
目标群体理解、接受、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
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
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一般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 因:
(一)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对国家 、政党、制度、权威、意识形态、权利义务的认识)和政治行为模式 的形成(遵纪守法,拥护社会制度等)。任何国家都会设法通过家庭、 教育、传媒等渠道促成人们的政治社会化。如果这一过程较为成功的 话,社会成员就会逐渐树立起支持现行社会制度的观念,能够体谅公 共政策中的一些无奈之举。
• 两党制——美国、英国
•
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在“一揽子”政策纲领中体现多数
人的需求,且避免与势力强大的利益群体发生直接利益冲突。
• 多党制——法国
•
政党代表相对狭隘的利益
• 一党制——苏联
•
政党为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在政策制定中起主导作用,
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执政党的政策。
• 政党只有把握国家政权,才可以将施政纲领转变为公共政策。
• (五)思想库 •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又叫“思想库”(think tank)、“脑库
”(brain tank)。是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综 合性政策研究、政策规划和政策咨询的组织。 • 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 官方思想库 • 半官方思想库 • 民间思想库 • 跨国思想库
第二节 政策客体
第三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一节 政策主体 第二节 政策客体 第三节 政策环境
第一节 政策主体
•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 构成要素: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
行政执行机构(文管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 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个人。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从系统分析方法来看,公共政策的运行是以公共政策系统为基础的。
公共政策系统是研究公共政策过程的前提。
我国有学者把公共政策系统界定为“由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本章着重探讨公共政策系统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和公共政策环境,以及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构成及选择。
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一般而言,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由于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上,存在着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等划分方式。
公共政策主体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从官方和非官方角度来探讨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及其行为,前者着重探讨权力配置问题,后者着重探讨政策参与问题。
一、官方决策者一般而言,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在现代政治体制中,这三大系统分别掌握着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各司其职,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制定各类公共政策,同时相互制约,保持三种权力之间的平衡。
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
立法机关在西方主要指国会、议会、代表大会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各国的立法机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2.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它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章理解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在公共生活领域,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威主体针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制定并执行的公共行为规范或行动方案2、利益整合: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以整合利益关系为基本原则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并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二、简单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即使暂时解决,也会牵连其他问题或产生新问题(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6)合法性: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它们都共同体现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性;政治性、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目标性、价值性;相对稳定性;复杂性)2、简析公共政策与制度和法律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制度:①公共政策是制度的一个层面②公共政策与制度的本质相同③公共政策与制度存在交叉④制度是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政策的配合公共政策与法律:①公共政策与法律的本质相同②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订的基础③政策与法律互为补充④制定主体不同⑤制定程序不同⑥表现形式不同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第三章公共政策执行
案例分析
• 人口政策是政策的行为;其内容包括制定各种法律 法规和措施;以及各种控制和激励手段;其目的在于 影响人口增减 人口过程 人口规律和结构分布 从 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控制政策是对政策主体 对人口变化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而出台和进行调 整的
• 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执行取得了 较大的成效;但是也必须看到;人口控制政策在执行 过程中;其执行效果的起伏也比较大 70年代的执 行效果比较的显著;而在80年代执行效果却比较差; 人口增长率反而出现反弹;90年代以来人口控制 政策的效果又比较显著 那么;为什么政策执行的效 果会出现起伏呢
了 老年人优待证不优待的情况 在部分公共汽车上;许多手持 老年人优
待证的老年人却经常碰到尴尬 在武汉市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
形:当许多老年人在乘公共汽车拿出优待证要求免费时;一些售票人员
要么说没有接到上级公用事业管理局的通知;要么冷冰冰地说此证在这
没用 有的老年人感到委屈就辩解所;优待证是政府发的;怎么没有用 时;
• 2002年8月22日;北京 天津 杭州 深圳等四个城市 都暂停发放二二式车牌;个性化车牌政策在试行十 天后匆匆收场 本来是政策目标正确 公众支持拥护 的一项政策;却由于没有经过谨慎论证 没有收到良 好执行效果;导致整个行政行为暂停;其间付出的成 本;特别是政府信用的成本;是沉重的
• 政策执行是政策评估与修正的现实依据 在政策执 行环节应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和应变协调;包括对调 试对象 其他社会因素 执行进度 资源使用情况 执 行人员态度等情况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的反馈队 员政策进行调整;以保障政策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 公共政策执行 主要内容
•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 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条件
公共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与影响
公共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与影响第一章: 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政府采取公共政策来推动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对环境影响的扩散和变化。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概述(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设计和实施的目标和行为的总和,旨在解决公众问题的长期规划。
(二)公共政策的概述公共政策通常由政府机构通过立法、执行和监管来推动和实施,它的目的是回应社会需求,并释放和引导社会资源,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目标。
第三章: 公共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一)环境立法和法规公共政策对环境保护最直接的推动是通过环境立法和制定法规来实现的。
这些法律和法规可以限制和监管对环境的污染,强制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并追究环境违法行为的责任。
(二)经济手段和激励措施公共政策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激励措施来推动环境保护。
例如,采取税收政策、补贴、财政刺激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三)环境信息公开和科学研究支持公共政策还可以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和科学研究支持来推动环境保护。
政府可以推动环境信息透明化,提供准确的环境数据和信息,鼓励科学研究机构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 公共政策对环境影响的扩散和变化(一)国际合作和政策借鉴公共政策的推动并不仅限于国内范围,国际合作和政策借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国可以通过交流经验、学习借鉴,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二)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高公共政策的推动还可以通过提高公众参与和意识的方式扩散和变化。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可以积极倾听和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整公共政策的推动也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向更加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方向。
例如,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负担的最小化。
第3章 公共政策环境《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二、 政策网络的关系类型
(三)Marsh与Rhodes的类型 Marsh与Rhodes的类型将政策网络看成是利益团体与政府
的关系类型,网络的类型依据关系的紧密性呈现一系列的光 谱,政策网络是通称,政策社群在光谱的一端,包含紧密的 关系;议题网络在光谱的另一端,包含松散的关系。 Marsh and Rhodes界定下列几个决定网络在整个光谱中地 位的因素: 参与者人数、持续数、互动频率、共识程度、关系性质、交 易与协商、权力分配和参与组织的结构。
(三)欧洲学者的观点 欧洲学者的观点系以德国学者作为代表,他们的观点与英国研究途径 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差异在于欧洲学者视政策网络为一种治理结构, 英国学者视其为一种利益团体中介模型。
二、政策网络的关系类型
(一)R. A. W. Rhodes的模式 Rhodes的政策网络分析架构建立在包含下列五个基本命题的权力相 互依赖基础上:
1.任何一个组织必须依其它组织的资源; 2.为了组织目标的达成,组织必须彼此交换资源; 3.虽然组织内部的决策制定被其它组织所限制,但是支配的联盟 (dominant coalition)仍然拥有较大自主权,决定交换何种资源; 4.支配性的联盟有能力在游戏规则中,采取各种策略管制交换过程; 5.主权的差异是互动组织目标与潜在相对权力的产物;潜在的相对权 力则是组织资源、游戏规则与组织间交换的过程。
三、政策网络的研究途径
为了结构不同概念的政策网络的文献,Borzel提出 两个区分政策网络的方法: 1.量与质化的网络分析 2.政策网络为利益中介的类型(a typology of interest intermediation)与政策网络为特殊的治理 模式(a specific form of governance)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谢明_第3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 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 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途径: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通过代议形式;使用威 胁手段;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通过制造社会舆论等手段;以个 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公共政策导论
(第四版)
谢明 编著
第3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3.1 政策主体 3.2 政策客体 3.3 政策环境
关键词
利益集团 思想库 社会问题 政策问题 目标群体 合法性危机 政策环境 PEST分析 经济环境 “ 地理因素说” 政治文化 社会变迁 “修昔底德陷阱”
政策主体的分类与构成 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
政策认同
政治社会化; 传统制约; 对公平过程的看法; 成本收益的权衡; 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避免受到惩罚; 环境变化。
政策抗拒
合法性危机; 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 社会心理负担过大; 政策自身存在缺陷。
环境
从广义而言,环境是指事物周边的境况, 几乎涵盖所有因素。
生态
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它与生物体共 同构成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体与环境进 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自身新陈代 谢的生命过程,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现代大众传媒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电子信息网等人 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 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 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3.2 政策客体
3.2.1 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分析》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2. 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 直接游说、间接游说; • 司法诉讼、政治捐款; • 示威抗议等方式。
(一)利益集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GO是否利益集团?
?
厚德 · 博学 · 求是
(一)利益集团: 美国的利益集团
厚德 · 博学 · 求是
(一)利益集团: 美国的利益集团
厚德 · 博学 · 求是
(一)利益集团
团体主义理论
厚德 · 博学 · 求是
(四)思想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1.提供政策建议, 充当咨询参政机构;
3.提供政策结果信息, 充当评估机构;
3.功能
2.提供学术思想, 充当认识机构;
厚德 · 博学 · 求是
4.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 充当人才的交流、储备机构。
5.制造舆论、传播思想, 充当宣传机构。
民间思想库与官方思想库之比较
3.1 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安德森
包括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
琼斯
政府外部和政府内部
厚德 · 博学 · 求是
基本相同,只是表达不同
一、官方决策者
决策一般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 。 我国:立法~ 、司法~ 、行政~和执政党~ 。 也有人认为司法部门一般不参与决策,只是解释、细化和执行。 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对决策的理解不同。是国家层次还是一般层次。
厚德 · 博学 · 求是
二、非官方参与者
(二)政党:通过选举将自己的政治纲领转化为公共政策。 (三)大众传媒(国家的第四种权力)
(1)传播公共政策信息,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 (2)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 教学课件
自然之友会长 梁从诫12
伦敦 唐宁街10号 首 相 亲爱的从诫教授: 谢谢你10月6日关于藏羚羊保护和藏羚绒贸易问 题的来信。 你对非法猎杀藏羚羊的憎恶和你对这一物种前景 的忧虑,我深怀同感。我一定会把你的要求转告给联 合王国和欧洲联盟的环境主管当局。我希望将有可能 终止这种非法贸易。 祝你在保护中国环境的重要工作中获得成功。
第三条 “自然之友”是非赢利公益团体,经费来 自会费以及社会赞助。
第四条“自然之友”以推动群众性环境教育、提 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倡导绿色文明、促进中国的环 保事业以争取中华民族得以全面持续发展为宗旨。
9
“自然之友”章程摘要(续)
第十八条 “自然之友”接受社会机构、团体及个 人以资金、服务、设备、图书资料或其他形式给予的 赞助和捐赠,并将根据捐助情况以适当形式致谢。
3
3、非政府组织影响
最近20多年里各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 点是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政策行动中特别是社会政策领 域的作用明显增强。此类组织的行为也在政策研究中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什么是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NGOs)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
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
相关相近的概念和用语还有“非营利组织” (NPO)、“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志愿部门”(Voluntary Sector)等。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是政策系统输出的公共产品。政策系 统不仅是政策运行的载体,也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 础,因而构成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本章要点:1、公共政策系统是由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及其与公共政策环境和政策资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其中公共政策主体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官方的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和司法机关)、非官方的主体(利益团体、公民和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公共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2、公共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等等。
政策资源是指政策运行活动可以获得并利用来促进运行过程的各种支持和条件,通常分为物质、人力、信息、权威资源等几大类别。
3、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政策主体、客体和环境与资源以及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这个运行表现为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监控、政策评估、政策变迁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政府、政党、公民、社会团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公共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可以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过程存在着差别,因此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一书中将政策制定分为官方和非官方的两大类:官方的政策制定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指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包括立法者、行政官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司法人员;非官方的政策制定的人或组织,包括利益团体、政党和作为个人的公民。
第三章:政策理念、政策主体、政策环境与政策工具
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 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 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 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 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 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 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 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 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 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 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 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又一个一百年以后,1997年的时候,为 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长朱 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 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 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 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 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 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6宽容为怀
2、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 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 组织。在西方,人们习惯于将政策主体 尤其是政策制定者分为官方的主体和非 官方的主体两大类,官方决策者一般包 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非 官方参与者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 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
2.1立法机关
1.8 民生为天
关于挂号公司的争议:公共医疗资源通过市场 配置是否合理?从公共医疗资源的特性(必备 性、稀缺性和公共性)看:不合理 什么是民生问题?即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 题。吃穿住行,养老就医,教育就业等。 关乎民生问题时,不能选择有效率的市场配置, 而应最公平的方式,如排队。
公共政策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一节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一、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政策系统是指一个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政策行为者,也称“政策参与者”,指直接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的组织和个人,如立法和行政机关、政党和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和舆论领袖、智库以及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和评估的政策分析人员等,也指受政策影响、反过来又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个人和组织,如公民个人、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等。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对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2、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政策系统是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并与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动和能量交换。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
(一)直接主体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1、代议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2、行政机关(行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权力)。
3、司法机关(在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属于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4、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二)间接主体:1、次国家政策行为者。
2、跨国政策行为者。
3、全球性政策行为者。
(三)主体系统:1、政策制定系统。
该系统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组织和领导整个决策过程。
基本功能:①认定政策问题;②确认政策目标;③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④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⑤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3公共政策环境
第三章 公共政策环境
第一节 公共政策环境概述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概念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 生、存在与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1.复杂性与类属性的统一 2.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3.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4.连锁性与定向性的统一 5.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脑死亡与传统的死亡概念不同。古今中外,人们把心 脏停跳,呼吸停止即作为死亡的标准。随着科学的进步, 呼吸循环复苏技术的发展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过去死亡 标志不科学,常把心跳和呼吸暂停的“假死”者当成真死 者来处理。现在有的医生把心跳呼吸停止85分钟的病人 还能救活过来,这就是对传统死亡标志的挑战。脑死亡比 传统死亡标志更科学,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脑死亡作为一种更科学的诊断标准,目前已经被包 括中国在内的80个国家所承认,已有14个国家为此立法。 1986年以来,我国的医学专家就在为脑死亡诊断标准以 及立法多方呼吁。中国卫生部的脑死亡诊断标准已六易其 稿,但仍然没有进入立法程序。那么,实施脑死亡究竟有 何意义,实施脑死亡的障碍又在哪里? 有关医学专家认为,确认脑死亡观念和实施脑死亡 法,可以适时地终止无效的医疗救治,减少无意义的卫生 资源消耗。
公共政策学第三章第一节公共政策理念.
约完整无损地保存至今。
(3)传统上讲,诚信就是一个人的可靠程度和可信任程度。它是
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沟通。
(4)诚信不仅对促进社会繁荣、导正社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而
且对指导政策实践,提高政策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5)政策过程中,政府不仅要有诚信,而且通过政策要促使公众
建立诚信的品格。
6.宽容为怀 (1)案例:六尺巷 康熙时期,大学士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在宅基地上发生争执,并 写信告知京城的张英。而张英给家人的回信却是一首诗:千里修 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第三章
政策理念、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
第一节 公共政策理念
一、公共政策理念的含义源自1.公共政策理念是指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公共政策作为实现公共意志、满足社会需要的公意选择,是规范、引
导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行动指南和准则。公共政策的理念应充分体现公共
理性或者说社会基本原理,并以此作为衡量政策质量的重要指标。
7.自由为体
(1)案例:一场违反《安全带法》的官司
一位53岁的美国老人用了两年时间,花了2000美元打了一场只有
25美元的违反《安全带法》的官司。这位老人说:“真正的问题
是,是谁掌握着你的生命?你自己还是政府?如果政府为我做出
了我本应由我自己做出的决定,那我就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了。”
但陪审团的成员们并未在意他的话,最终判他败诉。这个案件出 一个问题:是政府的善意保护还是人的自由更重要?
总之,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又有不损害他人的责任义务,可
以说自由的背后是自律和他律。
(3)一个好的政策应该是不会妨碍公民的自由的。政策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保护好公民的自由权利,不能以所谓正当的理由妨碍
第三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例如: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离婚问题
2021/5/27
15
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 所谓主观定义是指人们对上述客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 即他们明显感到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危及到他们所珍 视的社会价值观,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规范的一种 背离。
❖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 变化。
❖ 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 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2021/5/27
24
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
❖ 1.经济资源环境 ❖ 2.政治法治环境 ❖ 3.社会文化环境 ❖ 4.国际环境
2021/5/27
25
1.经济资源环境
❖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 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科技发展、 国民收入、资源分配等)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个 人所有、集团所有、国家所有等)。
❖ 四是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 策的制定。
❖ 五是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 影响政策导向。
❖ 六是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2021/5/27
9
3.大众传媒
❖ 现代大众传媒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书籍、 电子信息网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 舆论工具。
❖ 政策过程不可能超越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另 一方面,政策本身对经济环境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可 以促进或延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 健全与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政策网络
二、政策网络的关系类型---罗茨的模式
LOGO
罗茨认为政策网络中利益集团与政府的关系是部 门性,所谓部门性乃是执政府各部门或各部门所 属单位与利益团体的关系。罗茨从其对地方政府 的研究中,证明利益团体与政府的关系不是零和 的,而是相互依赖的。政府希望达成特定的政策 目标,利益团体希望自己影响政策,团体与政府 之间相互依赖。进而,支配的联盟保有自由裁量 ,决定游戏规则,管制互换的过程。
第一节 政策环境概述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相互关系
LOGO
公共政策环境是公共政策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 础 政策环境的改变是客观存在的,迫使公共
政策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生产力发展,出现阶级,出现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执行必然会对政策环境产生影 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
而且随着社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力水 响,从而部分的改变政策环境,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 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关系日趋负责, 公共政策也不断的复杂化、专业化和体系 政策环境的改变是公共政策变革的压力和动力 化。 公共政策既不能脱离政策环境单独存在, 也不能超越政策环境而存在,不同的政策 适用于不同的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节 政策环境概述
三、政策环境的特征
LOGO
复杂性:政策环境并不仅仅是一个因素构成的简单系统,也不
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政策环境所涉及的 范围越来越大,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可以分为国内环境、国际 环境;历史环境、现实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等。
第三节 政策网络
二、政策网络的关系类型---罗茨的模式
LOGO
罗茨的政策网络分析架构建立在包含下列五个基 本命题的权力相互以来基础上:
任何一个组织必须依靠其他组织的资源;
为了组织目标的达成,组织必须彼此交换资源;
处于支配地位的联盟能够有较大自主权,决定交换何种资 源;
支配性的联盟有能力在游戏规则中,采取各种策略管制交 换过程;
第一节 政策环境概述
一、政策环境的概念
LOGO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 外部因素的总和。 1. 公共政策环境是一个包含大量因素的庞大而 复杂的系统; 2. 公共政策环境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十分 重大的影响,它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必要性以 及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 3. 公共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不断进行各种 资源和信息的交流,构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公共政策学
第三章 公共政策环境
目
录
政策环境概述
LOGO
1
2 3 4
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网络
社会变迁
第一节 政策环境概述
一、政策环境的概念 什么是环境? 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 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 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 况和条件。 按照属性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四、社会文化环境
LOGO
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的社会状况与文化状况的总 和,包括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民 族构成、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等。 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的素质构成; 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公共政策受 众的素质。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五、国际环境
多元性:同一个层面的政策环境也有许多不同的利益和价值取
向的存在,会致使公共政策很难兼顾各种利益群特的利益,并摇 摆不定。
特殊性:政策环境对于具体的公共政策来说是各不相同的。 可变性:即政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体系,主要包括自身不断的
变化发展和由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影响造成的变化。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三、政治环境
LOGO
对公共政策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直至要素的总和, 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文化等,是公共 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影响 政策系统的性质;2.政治文化成为个人和社会的 特定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 制定和行使过程;3.环境影响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和合法化程度。
主动权的差异是互动组织目标与潜在相对权利的产物。
第三节 政策网络
二、政策网络的关系类型---罗茨的模式
LOGO
罗茨认为根据权力相互依赖关系为核心可以从五 个标准来区分各种政策网络类型。
利益的群体:参与网络的利益团体,到底是服务的、功
能的、地域的、还是扈从的团体;
成员:参与成员是公共或私人团体; 垂直的相互依赖:政策网络依赖的程度,到底是依赖
LOGO
第一节 政策环境概述
一、政策环境的概念
LOGO
公共政策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产生, 致力于解决环境中的某些矛盾,最后对环境 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二 者完成了相互交流,达到新的和谐稳定的状 态。 两者之间的联系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的 教授高斯提出。 1961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雷格斯出 版了《行政生态学》。
上面层级还是下面层级;
平行的相互依赖:网络之间是何种相互联结的关系; 资源的分配:参与团体拥有什么资源去交换。
第三节 政策网络
二、政策网络的关系类型---罗茨的模式
LOGO
罗根据这五个层面的标准,罗茨界定了五种类型的政策网络,这些网络根据 参与者人数以及资源的分配进一步区分如下: (1)政策共同体或地域性的网络: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稳定与限制性成员的 网络,垂直的相互依赖建立在共同传达服务的责任基础上,它与其他网络隔 离。这种网络具有高度垂直依赖性与有限的平行沟通,它们是高度整合的。 政策共同体主要建立在政府的功能利益上,例如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则称地域性的网络。 (2)专业网络:这是专业团体支配的网络,如自来水服务网络。专业网络 代表特殊专业的利益,并具有实质性的垂直互赖关系,与其他的网络有所隔 离。 (3)府际网络:指代表地方政府利益的网络,这一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有限 的地方参与者追求地方上提供的所有服务。这一网络垂直的相互依赖有限, 但有广泛的平行沟通,以及能渗透到其他网络。 (4)制造者网络:这是经济团体(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扮演主要角 色的网络,网络成员流动性高,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有限,政府依赖这些经 济团体传送物质与传播专业知识。 (5)议题网络:议题网络的特点是参者人数众多、垂直的互赖关系有限、 平行的沟通并未整合。网络整合度低,相当不稳定;成员多,来来去去。故 不能成为稳定的网络。
LOGO 第四节 社会变迁---转型期中国政策环境概述 一个新的公共政策的执行需要一个相对稳 当公共政策环境的变迁速度与公共政策的执行周期相 定的政策环境,新的环境政策对于公共政 比不能忽略的时候,公共政策就面临着时效性的难题 策的执行有可能产生阻碍,削弱公共政策 ,因而大量的过渡性政策应运而生,整体缺乏稳定性 二、转型期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都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的实效;同时公共政策的执行系统本身也 ,使得社会公众对于政策和政府的信心不足,阻碍了 导致政策网络日趋复杂,公共政策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由于转型期的政策环境变化而被削弱,更 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政府方面制定政策非常被 1. 公共政策的周期缩短,政策风险增大; ;同时,社会阶层增多,利益集团随之增多,政策的 加剧了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难。 动,易造成管理的重叠和真空状态并存的局面。 制定和实施众口难调,政策的受益面受到了制约;另 2. 转型期政策环境迫使大量公共政策在短期内终结 外,政府丧失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组织文化,加上转 转型期快速变化的 转型期复杂的政策环 ,使公共政策终结遭遇多重障碍; 型期的规制削弱,会导致官僚体系倾向于选择使自身 公共政策环境要求 境使公共政策执行难 利益最大化的公共政策,更加影响公共政策的受益面 3.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阻力增加,政策的实效削弱; 加快公共政策的反 度加大,要求公共政 灵敏度 严密性 。 馈过程,提高公共 策必须严密而有效, 当大量的公共政策在很短时间内同 4. 政策环境的变化使得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过渡 政策对环境的灵敏 要求比较长的政策制 时终结的时候,公众会因为不确定 型政策增多; 程度。 定周期。 性而产生整体性的危机感,降低公 众对于变革的欲望,甚至是持有反 5. 转型期政策环境的变化使得社会呈现多元化特征 对态度,反对一切结果模糊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价值体系和受益面受到影响。 终结过程,从而使政策终结面临来 自公众的阻力而难以施行。
LOGO
一国与他国的相互关系以及他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的总称。 全球化的趋势。 影响着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目标 选择、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模式。 六、国际环境 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 ,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
第三节 政策网络
一、政策网络概述
LOGO
谢
谢!
《行政生态学》
LOGO
人类历史上的三个社会形态: a) 融合型: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行政生态,其特点是没有 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与之对应的行政模式没有专业 化的行政机构,行政行为与政治行为、立法行为、司法 行为、战争行为等混杂一起的,权力来自君主,实行人 治而非法制,如同白色光一样。 b) 衍射型:是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行政生态,工业化生产 方式中有明确、细致的分工,与之对应的行政模式具有 明确、精细的行政分工,通过分工明确的职能机构,执 行不同的行政职能,以提高行政效率与管理的科学性, 其行政生态如同白光经过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赤橙黄 绿青蓝紫。 c) 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行政生 态,即具有融合型的一些特征又具有衍射型的一些特征 ,既保持传统社会的一些特征,又有现代社会的一些因 素,新旧并存,如同光在棱柱里的折射过程,白光与散 射光并存。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
LOGO
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的 各种经济因素的总和。 其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外化形式是经济制度(经 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区分)。 经济环境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的四个方面:1.经 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提 供了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需的资源;影响政策系统 的经济目标取向;不同的经济形态对系统提出了 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