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认识粮食作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主题三 认识五谷|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主题三 认识五谷|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e546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c.png)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 主题三认识五谷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五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高粱、黄豆,认识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以及它们在饮食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2.了解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掌握合理膳食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了解它们在饮食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2.认识粮食的营养价值,掌握合理膳食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了解稻谷: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以及它在饮食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2.了解小麦: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以及它在饮食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3.了解玉米: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以及它在饮食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4.了解高粱: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以及它在饮食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5.了解黄豆: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以及它在饮食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五谷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和重要性。
2.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前往田间地头,实地观察五谷的生长情况。
3.小组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网络或书籍等渠道深入了解五谷的生长、种植、收获等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和课堂板书1.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介绍五谷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步:观看视频1.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五谷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和重要性。
第三步:实地观察1.带领学生前往田间地头,实地观察五谷的生长情况。
第四步:小组合作研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网络或书籍等渠道深入了解五谷的生长、种植、收获等相关知识。
第五步:总结1.学生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2.课堂板书五谷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重要性稻谷小麦玉米高粱黄豆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实地观察和小组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五谷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适宜气候和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35267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8.png)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粮食的基本概念、种类、营养价值以及粮食的生产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掌握粮食的基本营养成分,理解粮食生产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粮食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掌握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2. 使学生了解粮食的营养价值,提高他们对均衡饮食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关注粮食生产,理解粮食安全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粮食作物的种类繁多,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并区分。
2. 粮食的营养价值涉及专业知识,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
3. 粮食生产过程复杂,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并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粮食作物图片及实物2. 粮食营养成分表3. 粮食生产过程的视频资料4. 学生笔记本、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粮食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让学生对粮食有初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粮食的营养成分,让学生了解粮食的营养价值。
4. 视频观看:播放粮食生产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粮食的认识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与粮食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粮食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3. 粮食的营养价值4. 粮食生产过程作业设计1. 列举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特点。
2. 分析粮食的营养成分,举例说明粮食在日常饮食中的作用。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粮食生产的认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视频观看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粮食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认识谷物综合实践教案
![认识谷物综合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eda2a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b.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谷物的种类、特点及营养价值。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谷物。
3. 增强学生对粮食的珍惜意识,培养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谷物的种类及特点。
2. 谷物的营养价值。
3. 谷物的加工及利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谷物种类及特点的掌握。
2. 谷物加工及利用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谷物图片、谷物实物、谷物加工工具、谷物加工过程视频、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谷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都是谷物,它们是人类的主食之一。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谷物的种类及特点:a. 谷物分为禾谷类、豆类、薯类等。
b. 禾谷类包括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特点是富含淀粉,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c. 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豆等,特点是富含蛋白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d. 薯类包括马铃薯、山药等,特点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益。
2. 教师讲解谷物的营养价值:a. 谷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b. 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和预防便秘。
c. 谷物富含B族维生素,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3. 教师讲解谷物的加工及利用:a. 谷物可以通过磨粉、煮饭、做面条等形式进行加工。
b. 谷物加工后的副产品,如麸皮、糠等,可以用于制作饲料、肥料等。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分组,每组选取一种谷物进行实践活动。
2. 学生讨论并设计谷物加工及利用的方案。
3.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谷物加工及利用的过程。
4.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总结:“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认识到了谷物的种类、特点、营养价值及加工利用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粮食,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认识粮食作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认识粮食作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ca3032dd88d0d233d46ac2.png)
《认识粮食作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粮食的种类、种植过程及产量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2.通过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调查、访问和考察获取研究资料和信息,继续培养学习收集资处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体验多种学习方式。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粮食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农民劳作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与粮食有关的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粮食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2.使学生懂得珍惜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法、自学——发现法、指导——实践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一直有一个很头疼的事情,就是我们家的宝宝太挑食啦!为了他吃饭,我们全家可真是煞费苦心啊!不信你看,这是——后来我们又改进了,做成了这种样式的馒头。
面条吗,我们先做了——,后来研究了蔬菜面,肉丝面。
米饭,倒是他的最爱,可有时也会遇到困难,我们就又做成了蛋炒饭,卡通饭团。
那,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老师给大家展示的都是食物中的什么?对,是主食!那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换句话说,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呢?那我们怎么去认识它们呢?可以去查资料,去调查,去访问。
老师今天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关于主食和粮食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看看你从中收获到什么?二、粮食名称我知道刚才在视频中提到了稻米的重要地位,今天也有一位新朋友来了呢,快跟它打个招呼吧!除了小米粒,你们还知道哪些粮食名称呢?哪个组想上台来展示?刚才同学们展示了很多,老师也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些关于粮食的知识。
粮食在中国古代是有区别的两个字。
“粮”是指行人携带的干粮。
“食”是指长居家中所吃的米饭。
按照传统解释,粮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粮食是禾本科作物。
咱们原先背的《三字经》里面也有关于六谷的叙述。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主题三认识五谷|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主题三认识五谷|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1ae58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1.png)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主题三认识五谷|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常见的五谷,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和营养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和整理信息,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教学内容五谷的定义:介绍五谷的概念,包括小麦、稻米、玉米、高粱和谷子。
五谷的特点:讨论每种谷物的外观、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
五谷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五谷在日常饮食和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五谷,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五谷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健康饮食中的作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实物样本:小麦、稻米、玉米、高粱和谷子的实物或图片。
信息资料:关于五谷的详细介绍和营养价值表。
互动工具:投影仪、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谷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知识介绍:讲解五谷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五谷的营养价值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制作五谷食品,如粥或面食。
板书设计认识五谷副健康饮食的基础内容:五谷的定义、特点、营养价值和应用。
作业设计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五谷食品,记录其名称和特点。
小组作业:小组合作制作关于五谷的展板,展示在课堂上。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五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五谷知识,培养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五谷实物或图片,并简要介绍每种谷物。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基本知识介绍内容:详细讲解五谷的定义、生长环境和基本特点。
方法:结合实物或图片,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说课《粮食与我们》说课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说课《粮食与我们》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b2e35d011ca300a6c390b3.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说课《粮食与我们》说课设计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粮食与我们》,现从以下八个方面加以阐述:一、说教材本主题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为什么(发现问题)、怎么办(活动准备)、实施阶段、总结评价。
本次活动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了解我们身边存在的饮食上浪费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粮食是从哪里来,以及粮食的用途,尤其是节约粮食就是保护我们的环境两者联系起来。
让孩子们意识到在生活中要自觉避免浪费,厉行节约的好孩子。
2.活动目标按照综合实践的学科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粮食是什么,以生活中怎样才能不浪费粮食。
2,学会并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质疑解难、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社会调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与过程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初步学会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养成珍惜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群体合作的精神。
3.活动重难点调查身边浪费粮食的情况,真正体会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
生活习惯上,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挑食、偏食现象。
年龄特点上,他们参与活动热情高,求知欲旺盛。
学习能力上,他们已经初步掌握分工合作、调查探究的方法。
学习环境上,在家长的陪同下,外出做简单的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三、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和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组织开展活动:1.情境教学法。
充分利用媒体手段,观看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探究教学法。
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3.活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到图书馆、电脑室查阅,走出学校采访家长、群众,完成社会调查活动,从中解决教学的重点。
《认识粮食作物》(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认识粮食作物》(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595c4e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b.png)
**《认识粮食作物》教案**一、标题《探秘粮仓:认识粮食作物之旅》二、引言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认识粮食作物,学生们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和粮食的珍贵,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和感恩心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田野,亲身感受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粮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他们对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动手尝试和探究。
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粮食作物的认识和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特点;了解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掌握基本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感恩心态;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尊重;鼓励学生关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粮食作物的种类和特点;了解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感恩心态。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含粮食作物介绍、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等内容);常见粮食作物的种子或实物;观察记录表;安全教育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与粮食作物相关的资料或图片,了解粮食的种类和特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和实践操作过程。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粮食生产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提问导入:你们每天吃的主食是什么?你们知道这些主食是由哪些粮食作物制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些神奇的粮食作物吧!3.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上主题三《认识五谷》教学设计3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上主题三《认识五谷》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1350d43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8.png)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上主题三《认识五谷》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认识五谷》是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上主题三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五谷的种类、特点以及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五谷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对五谷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五谷的具体种类和生长过程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五谷的机会较多,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过程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五谷的种类、特点和生长过程,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五谷的生长过程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生产,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五谷的种类、特点和生长过程。
2.难点:让学生掌握五谷的生长过程及其农业生产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观察五谷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五谷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五谷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五谷的生长过程的相关资料。
3.准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场地和工具。
4.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五谷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五谷的生长过程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五谷的种类、特点和生长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观察五谷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五谷的生长过程及其农业生产的方法。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fcaf6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7.png)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粮食的种类、来源、营养价值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粮食的种类:介绍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
2. 粮食的来源:讲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包括种植、收割、加工等。
3. 粮食的营养价值:分析不同粮食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4. 粮食的重要性:讨论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粮食安全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粮食的种类、来源、营养价值及重要性。
2. 难点:粮食营养价值的理解,尤其是不同粮食对人体的不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粮食实物样本、相关图表和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材料(如小麦种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粮食实物,引发学生对粮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粮食的种类与来源:通过视频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粮食的特点和生产过程。
粮食的营养价值: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不同粮食的营养成分。
粮食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粮食进行深入研究,并分享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心区域:粮食的种类及其图片。
2. 左侧区域:粮食的来源与生产过程。
3. 右侧区域:粮食的营养价值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4. 底部区域:粮食的重要性及节约粮食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粮食的短文,包括其特点、营养价值等。
2.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粮食的海报,内容包括粮食的种类、来源、营养价值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粮食营养价值的理解。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困惑。
获奖作品优秀教案《认识粮食(水稻、小麦》
![获奖作品优秀教案《认识粮食(水稻、小麦》](https://img.taocdn.com/s3/m/4e53585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5.png)
获奖作品优秀教案《认识粮食(水稻、小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农业与生活》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围绕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进行深入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水稻和小麦的起源、生长环境、种植技术、营养价值及在我国粮食产业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稻和小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观念。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稻和小麦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及其在粮食产业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水稻和小麦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珍惜粮食、关注农业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稻和小麦的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2. 讲解新课:a. 通过PPT展示水稻和小麦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两种作物。
b. 介绍水稻和小麦的起源、生长环境、种植技术、营养价值等知识。
c. 分析水稻和小麦在我国粮食产业中的地位,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粮食,关注农业发展。
4. 例题讲解:a. 请学生列举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周期。
b. 举例说明如何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
a. 水稻和小麦的生长环境有哪些共同点?b. 为什么要珍惜粮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粮食——水稻、小麦》2. 主要内容:a. 水稻、小麦的基本知识b. 水稻、小麦在我国粮食产业中的地位c. 珍惜粮食、关注农业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水稻和小麦的生长环境。
b.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
2. 答案:a. 水稻和小麦生长环境: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
b. 提高产量的方法:选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PPT展示、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水稻和小麦的基本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三认识五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三认识五谷](https://img.taocdn.com/s3/m/034b2b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4.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三认识五谷认识五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这个主题,可以让小学生了解、认识不同的谷物,培养他们对食物的认知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的主题三认识五谷展开,介绍一些教学活动和方法,以帮助小学生增加对五谷的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谷的种类和特点;2.认识五谷的营养价值;3.培养对五谷健康饮食的意识;4.能够区分不同的谷物。
二、教学内容1.五谷的种类和特点2.五谷的营养价值3.五谷的制作和食用三、教学活动与方法1.五谷小知识问答游戏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可以通过问答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一些与五谷相关的问题,如:五谷的种类有哪些?五谷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前激发他们对五谷的好奇心。
2.五谷展览在课堂中设置五谷展览区,展示不同种类的五谷,如大米、小麦、玉米等,让学生观察和了解谷物的外观特点。
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每种谷物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对身体的营养价值。
3.制作五谷食品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参与到制作五谷食品的过程中,如制作糕点、面食等。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每种食材的成分和功效,让他们亲身体验五谷食品的制作过程,增加他们对五谷的认识和了解。
4.五谷食品品尝在完成制作后,组织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五谷食品,让他们体验到五谷的美味和营养。
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和经验与同学分享,增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5.五谷宣传海报制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制作和设计五谷宣传海报。
海报的内容可以包括五谷的种类、营养价值、制作和食用方法等。
通过制作海报,让学生将自己对五谷的了解和认识进行整理和展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以评价学生对五谷的了解和认识。
2.口头评价通过提问学生关于五谷的问题,听取学生的回答,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30b7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f.png)
粮食知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科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粮食”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了解粮食的种类、来源、营养价值以及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粮食的种类:介绍主要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玉米等。
2. 粮食的来源:讲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包括种植、收割、加工等。
3. 粮食的营养价值:分析不同粮食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粮食的重要性:讨论粮食在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主要的粮食作物,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和营养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增强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教学难点1. 粮食的生产过程: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粮食的生产过程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多媒体材料的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
2. 粮食的营养价值:粮食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粮食生产过程的视频、展示粮食种类的图片等。
2. 粮食实物:准备一些主要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玉米等,以便学生观察和触摸。
3. 教学卡片:制作一些关于粮食种类、生产过程、营养价值等的教学卡片,用于辅助讲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粮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通过多媒体材料和实物展示,讲解粮食的种类、来源、营养价值等。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粮食的认识和感悟。
4.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与粮食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粮食实物、制作粮食画等。
板书设计1. 粮食的种类:小麦、稻米、玉米等。
2. 粮食的来源:种植、收割、加工等。
3. 粮食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4. 粮食的重要性: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等。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认识粮食作物》教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认识粮食作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0ab1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5.png)
教案标题: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粮食作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引言:《认识粮食作物》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对粮食作物的基本认识和重视粮食安全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了解粮食作物的种类、生长过程和价值,并掌握粮食储存和保鲜知识。
同时,帮助他们形成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培养对农业、环保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粮食作物的认识还比较薄弱。
他们需要了解粮食作物的类型、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以及与粮食作物相关的农业知识。
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粮食作物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粮食安全意识和珍惜粮食的观念。
教学目标:1.了解粮食作物的种类、生长过程和价值。
2.掌握粮食作物的储存和保鲜知识。
3.培养学生的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
4.培养对农业和环保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粮食作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能够描述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
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珍惜粮食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粮食作物与农业、环保的关系,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教师:粮食作物知识介绍PPT、粮食样本、图片、教具(如烘焙用具)等。
2.学生:笔记本、铅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Io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粮食样本或粮食图片,引起学生对粮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以问答的形式向学生征求他们对粮食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使用粮食作物知识介绍PPT,详细讲解粮食作物的分类、生长过程和价值。
重点介绍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适宜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
4三步:实践体验(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使用烘焙用具制作面包或饼干,并介绍其中所使用的粮食原料。
学生可以亲自尝试,体验制作过程,并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粮食加工的过程和粮食的转化价值。
5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认识粮食作物》(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2)
![《认识粮食作物》(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2)](https://img.taocdn.com/s3/m/c7f90b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3.png)
《“认识粮食作物”——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标题:认识粮食作物二、引言: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粮食作物,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培养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粮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粮食作物的种类、生长环境、种植方式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粮食作物,增强对粮食的认识和尊重。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粮食作物,知道它们的名称、种类、生长环境、种植方式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常见的粮食作物,知道它们的名称、种类、生长环境、种植方式等。
难点: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和习惯。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粮食作物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包括哪些吗?学生回答: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等。
2.教师引导:这些食物都是由什么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呢?学生回答:水稻、小麦、玉米等。
3.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粮食作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粮食作物”。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粮食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那么你们知道粮食都包括哪些种类吗?学生回答: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2.教师讲解:粮食作物是指能够结出粮食的农作物,它们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3.教师提问:那么这些粮食作物都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回答:水稻生长在水中,小麦、玉米、大豆等生长在陆地上。
4.教师讲解:不同的粮食作物生长环境不同。
水稻需要在水中生长,小麦、玉米、大豆等需要在陆地上生长。
认识农作物四年级教案反思
![认识农作物四年级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85f4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b.png)
认识农作物四年级教案反思教案标题:认识农作物四年级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定义和分类:谷物、蔬菜、水果等。
2.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周期。
3. 农作物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农作物,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农作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究: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包括植物的外观、生长环境等。
4.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所选择的农作物的特点和观察结果。
讲解:5. 教师讲解农作物的分类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和特点。
实践:6.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农作物,设计一个小型种植实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7.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种植实验结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总结:8.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农作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9.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答问题:“你对农作物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觉得农作物的保护为什么重要?”拓展活动: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农作物,了解其生长周期和保护方法,并写一篇小短文。
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是否理解了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 教学步骤合理性:引入活动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和实践环节是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 教学资源使用:是否准备了足够的农作物样本和种植实验材料?4. 学生参与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展示?是否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5.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体现他们对农作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6. 教学改进建议:根据教学反思,是否需要调整某些步骤或增加其他辅助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秋天农作物活动反思
![认识秋天农作物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cb4ff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b.png)
认识秋天农作物活动反思秋天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农民们收获的季节。
为了更好地认识秋天农作物,我们开展了一次农作物活动,通过亲自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让我们更加了解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农作物知识,包括作物的种植方法、生长周期、适宜的气候条件等。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明白了农民们在农田中辛勤劳作的艰辛。
接下来,我们分组进行了农作物的种植。
每个小组都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我们准备了土壤、种子和工具,按照正确的种植方法将种子种下。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我们亲手体验了播种、浇水、施肥等环节,虽然只是短暂的体验,但却深深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
经过几个星期的等待,我们终于看到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每个小组都充满了期待地观察着自己种植的农作物。
有的小组的农作物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上挂满了饱满的果实;而有的小组的农作物则生长缓慢,叶子黄萎。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在农作物成熟收获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次共同的收获活动。
每个小组都亲手采摘了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们将收获的农作物整理成一摞摞的,感受到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和辛勤付出的回报。
通过这次收获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农作物,更收获了对农民们的敬意和对农业的理解。
通过这次农作物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了秋天农作物的成长过程。
我们明白了农民们的劳动是如此辛苦,他们为了每一颗粮食的生长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农作物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农作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次活动让我们不仅了解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更让我们对农民们的辛勤劳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我们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也要感谢农民们为我们的餐桌付出的努力。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农业,为农民们的辛勤付出点赞,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认识水稻教案反思
![小学认识水稻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fb1f4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a.png)
小学认识水稻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学认识水稻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水稻的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1. 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与生长周期。
2. 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农田的关系。
3. 水稻的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板书。
2. 水稻种子、土壤、水、种植盆等实验材料。
3. 学生小组合作的分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稻生长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水稻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稻是怎么生长的吗?水稻有什么用途?”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水稻种子、土壤、水和种植盆。
2.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将水稻种子种植在土壤中,观察并记录每天的生长情况。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和生长周期,并将观察结果整理成报告。
总结:1. 展示学生整理的观察报告,引导学生总结水稻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要求。
2. 引导学生思考水稻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饮食、纺织等方面。
拓展:1. 邀请农民或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水稻的知识。
2. 带领学生参观农田,观察真实的水稻生长环境。
教案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水稻,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种植水稻并观察其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然而,教案在引入环节可能还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或实物展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案中的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水稻的了解,例如邀请农民或专家进行讲座,或带领学生参观农田。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稻的种植和生长环境。
总体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还是比较合理和有效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粮食作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粮食的种类、种植过程及产量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2.通过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调查、访问和考察获取研究资料和信息,继续培养学习收集资处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体验多种学习方式。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粮食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农民劳作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与粮食有关的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粮食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2.使学生懂得珍惜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
示范——模仿法、自学——发现法、指导——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一直有一个很头疼的事情,就是我们家的宝宝太挑食啦!为了他吃饭,我们全家可真是煞费苦心啊!不信你看,这是——后来我们又改进了,做成了这种样式的馒头。
面条吗,我们先做了——,后来研究了蔬菜面,肉丝面。
米饭,倒是他的最爱,可有时也会遇到困难,我们就又做成了蛋炒饭,卡通饭团。
那,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老师给大家展示的都是食物中的什么?
对,是主食!那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换句话说,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那我们怎么去认识它们呢?
可以去查资料,去调查,去访问。
老师今天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关于主食和粮食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看看你从中收获到什么?
二、粮食名称我知道
刚才在视频中提到了稻米的重要地位,今天也有一位新朋友来了呢,快跟它打个招呼吧!
除了小米粒,你们还知道哪些粮食名称呢?哪个组想上台来展示?
刚才同学们展示了很多,老师也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些关于粮食的知识。
粮食在中国古代是有区别的两个字。
“粮”是指行人携带的干粮。
“食”是指长居家中所吃的米饭。
按照传统解释,粮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粮食是禾本科作物。
咱们原先背的《三字经》里面也有关于六谷的叙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
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粮食的知识,下面的图片你们能认识吗?
其实呀,广义的广义的粮食是指谷物、豆类、薯类的集合。
三、粮食生长我分享
同学们,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我们常见的粮食作物,可是经历了很复杂的过程呢。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粮食的生长过程。
小米粒也想跟大家说一下自己的生产过程呢!你们看!
四、粮食用处我来说
粮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它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哪个小组来交流。
是呀,在生活方面,可以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榨油食用,还可以做饲料;在生产方面,玉米是做为轻工业的原料,可以提炼葡萄糖等医药用品,还有乙醇等。
五、粮食节约我最棒
粮食的用处可真多,我们的生活也不能离开粮食,可是2017年,食物不足
人数估计达8.21亿人,世界上大约每9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饥饿境况。
有近1.51亿五岁以下儿童因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远低于各年龄段的身高标准。
你们看,这些孩子因为饥饿,长期营养不良,这些孩子因为饥饿,无法正常上学,这个孩子因为饥饿,瘦的皮包骨头,他们可真是太可怜了。
虽然这些孩子在挨饿,可是仍然有大量的浪费粮食的现象。
谁来读?
这些数字真是触目惊心啊,那同学们看到这些数字,有什么节约粮食的好办法呢?你在生活中又是怎么做的呢?
六、节约粮食倡议书
为了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
那为了让咱们周围的人都能节约粮食,同学们可不可以写一封倡议书或者做一张节粮小卡片呢?各小组抓紧时间开始吧。
做完的同学可以上台进行展示。
七、师结
同学们,我们尊敬的习爷爷在2013年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向全国青少年提出“三爱三节”的号召,其中“三节”中就有“节粮”,那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贯彻习爷爷的要求,珍惜粮食从我做起,做一个有“粮”心的人!
《认识粮食作物》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为小学的中年级学段,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有了一定的体验知识的能力,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这对于《认识粮食作物》这一课的学习无疑是有益的。
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搜集能力还不够系统,并且不能进行知识的自我拓展与延伸,这也是与其年龄阶段与心理特点相符合的。
所以为了达成课标中的“培养学生使用文本、超文本学习工具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明确的教学环节,以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孩子的生活理想。
《认识粮食作物》效果分析
通过教授本课,更加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向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它需要学校、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生活处处有知识,知识就在生活中。
另外,活动要重视实践过程,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及获得经验,继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通过观看图片的形式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收获关于“节约粮食”的理念,这才是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
《认识粮食作物》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为《认识粮食作物》,是三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该课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年级学段的阶段目标:
(5)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文本、超文本学习工具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6)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学习生活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心和意志力。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查找、观察、请教,体验收获知识的快乐。
而最后环节“节粮倡议书”的制作则可以让孩子由自己的体验而发,实现情感的升华。
《认识粮食作物》评测练习
1.在讲课过程中,检查对粮食名称的掌握情况。
2.关于《节粮倡议书》的编写与汇报。
《认识粮食作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了“粮食名称我知道”“粮食生长我分享”“粮食用处我来说”“粮食节约我最棒”“节约粮食倡议书”五个教学环节,通过运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解常见的粮食作物,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粮食作物进行初步的
分类。
其次,通过了解水稻变成大米的过程,用真实的数据,形象具体的图片,让粮食来之不易的观念直入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自身做起,做到真正珍惜粮食。
但是,本节课下来,认为还有以下几点不足:
1.孩子搜集的资料形式展示不够多样化,课前对孩子们的预习要求不够细致。
2.“节约粮食倡议书”的制作环节比较冗长,比较单一,可以设计为“制作节粮卡片”的环节。
《认识粮食作物》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在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时这样讲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主题为《认识粮食作物》,是三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该课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年级学段的阶段目标:
(5)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文本、超文本学习工具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6)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学习生活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查找、观察、请教,体验收获
知识的快乐。
而最后环节“节粮倡议书”的制作则可以让孩子由自己的体验而发,实现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