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动力学 模拟题二
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2)
1.计算题:一个病人用一种新药,以2mg/h的速度滴注,6小时即终止滴注,问终止后2小时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k=0。
01h-1,V=10L)2.计算题: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单次口服剂量0。
25g,F=1,K=0.07h-1,AUC=700μg/ml·h,求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生物半衰期(假定以一级过程消除)。
3.某药静注剂量0。
5g,4小时测得血药浓度为4。
532μg/ml,12小时测得血药浓度为2。
266μg/ml,求表观分布容积Vd为多少?4.某人静注某药,静注2h、6h血药浓度分别为1.2μg/ml和0.3μg/ml(一级动力学),求该药消除速度常数?如果该药最小有效剂量为0。
2μg/ml,问第二次静注时间最好不迟于第一次给药后几小时?5.病人静注复方银花注射剂2m/ml后,立即测定血药浓度为1.2μg/ml,3h为0。
3μg/ml,该药在体内呈单室一级速度模型,试求t1/2。
6.某病人一次用四环素100mg,血药初浓度为10μg/ml,4h后为7.5μg/ml,。
试求t1/27.静脉快速注射某药100mg,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7。
14e—0。
173t,其中浓度C的单位是mg/L,时间t的单位是h.请计算:(1)分布容积;(2)消除半衰期;(3)AUC。
8.计算题:某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体内药物按一级速度过程清除。
其生物半衰期为2h,表观分布容积为20L。
现以静脉注射给药,每4小时一次,每次剂量为500mg.求:该药的蓄积因子第2次静脉注射后第3小时时的血药浓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稳态最小血药浓度9.给病人一次快速静注四环素100mg,立即测得血清药物浓度为10μg/ml,4小时后血清浓度为7。
5μg/ml。
求四环素的表观分布体积以及这个病人的四环素半衰期(假定以一级速度过程消除)。
10.计算题:病人体重60kg,静脉注射某抗菌素剂量600mg,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61。
药学《药物动力学》山东大学网络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药学《药物动⼒学》⼭东⼤学⽹络考试模拟题及答案4.5.C SSK m X 。
V mX o⼀、名词解释1. ⽣物利⽤度: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包括⽣物利⽤程度与⽣物利⽤速度。
2. 清除率:指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3. 积蓄系数:⼜叫蓄积系数,或称蓄积因⼦,系指坪浓度与第 1次给药后的浓度的⽐值, 以R 表⽰之。
4. 双室模型:药物在⼀部分组织、器官和体液的分布较快,分别时间可忽略不计,则可以近似地把这些组织、器官和体液,连同⾎浆⼀起构成“中央室” ,把药物分布较慢的组织、器官和体液等部分称为“周边室”,从⽽构成双室模型。
5. ⾮线性药物动⼒学: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之⼀,呈现与线性动⼒学不同的药物动⼒学特征,这种药物动⼒学特征称为⾮线性药物动⼒学。
⼆、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学意义C ss药物⾎药浓度的波动度为稳态最⼤⾎药浓度与稳态最⼩⾎药浓度差,与平均稳态⾎药浓度的⽐值。
药物单剂量静注后,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消除率与平均滞留时间的乘积⼆室模型静注给药,原药经肾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 DFC ss C max C ss C min 2.C SSmink a FX o (V(k a k)(1多剂量⾎管外给药,当t =胡⼨,药物稳态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3. V SSX 0MRT AUCdx dt具有⾮线性药物动⼒学性质的药物,当多次给药达到稳态浓度时,稳态浓度与剂量X0 的关系。
三、回答下列问题(共40 分)1. 何谓药物动⼒学?药物动⼒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药物动⼒学是应⽤动⼒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体内,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即ADM过程均存在“量时”变化或“⾎药浓度经时”变化,对这⼀动态变化过程规律进⾏定量描述即为药物动⼒学的基本任务。
药动学测试题
药动学测试题1. 药动学基本概念理解题:-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些过程?请列举至少三个主要过程。
2. 药物吸收判断题:-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可多选)A. 药物的脂溶性B. 药物的剂量C. 胃肠道的pH值D. 药物的分子大小3. 药物分布计算题:- 某药物的分布容积(Vd)为1.5 L/kg,体重为70 kg的患者,若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100 mg,求该药物的血浆浓度。
4. 药物代谢理解题:- 药物在肝脏中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代谢?5. 药物排泄分析题:- 描述肾脏如何影响药物的排泄过程,并说明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药物的排泄速率。
6. 药物半衰期计算题:- 如果一种药物的半衰期为4小时,患者在首次给药后8小时内再次给药,求此时药物在体内的累积量。
7. 药物相互作用案例分析题:- 假设两种药物A和B,药物A是CYP3A4酶的底物,药物B是CYP3A4酶的抑制剂。
当这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药物A的血药浓度会发生什么变化?8. 药物剂量调整判断题:- 一位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使用一种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如何调整药物剂量?9. 药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绘制题:- 根据以下数据绘制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时间(小时): 0, 1, 2, 3, 4, 5- 血药浓度(mg/L): 0, 5, 10, 15, 10, 510. 药物生物利用度计算题:- 一种药物口服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0%,若口服剂量为500 mg,求该药物在体内的实际吸收量。
11. 药物稳态血药浓度计算题:- 假设一种药物的清除率(Cl)为10 L/h,半衰期(t1/2)为2小时,求该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
12. 药物动力学参数理解题:- 解释以下药动学参数的含义: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d)、生物利用度(F)、半衰期(t1/2)。
13. 药物给药方案设计题:-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治疗目标,设计一种合理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持续时间。
药理学习题二(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⒈受体激动药是指与受体有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的药物。
部分激动药是指与受体有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的药物,当两者合用时,部分激动药表现为___________的作用。
亲和力内在活性亲和力微弱的内在活性拮抗⒉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差距越___ ___则越________。
最大有效量最小中毒量大安全⒊药物的不良反应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⒋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防治作用不良反应⒌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对症治疗对因治疗⒍药物的作用方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直接作用间接作用⒎药物在产生________作用的同时,又可出现_________作用,两者可因用药目的的不同而相互转化。
治疗副⒏用青霉素G治疗大叶性肺炎是属于________治疗,用苯巴比妥处理高热惊厥是属于__ ___治疗。
对因对症二、单项选择:A型题:⒈药物效价:( C )A值越小则强度越小 B与药物的最大效能相平行C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D反映药物与受体的解离度E越大则疗效越好⒉药物副作用:( B )A常在较大剂量时发生 B治疗量时发生 C与剂量无关D因为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 E并非药物效应⒊药效学是研究:( C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D药物的转运 E药物的毒性⒋长期应用降压药普萘洛尔,停药后血压激烈回升,这种反应为:( E )A后遗效应 B毒性反应 C特异质反应 D变态反应 E停药反应⒌肺炎病人应用镇咳药是:( B )A对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补充治疗 D安慰治疗 E以上都不对⒍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B )A ED50/LD50B LD50/ ED50C LD5/ ED95D ED95/ LD5E ED99/LD1⒎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D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D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⒏用苯巴比妥治疗失眠症,醒后嗜睡、乏力,这是药物的:( B )A副作用 B后遗效应 C继发反应 D治疗作用的延续 E选择性低所引起的作用⒐有关变态反应的错误叙述是:( C )A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B与剂量无关 C与剂量有关D停药后逐渐消失 E再用药时可再发生⒑药物作用是指:( D )A药理效应 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⒒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 B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 C药物水溶性大小D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高低 E药物脂溶性强弱⒓半数致死量用以表示:( C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D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13.在下表中,安全性最大的药物是:( D )药物 LD50(mg/kg) ED50(mg/kg)A 100 5B 200 20C 300 20D 300 10E 300 4014.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D )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过敏反应D 局部作用E 特异质反应15. 某药的量效曲线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平行右移时,表明:( E )A 作用点改变B 作用机理改变C 作用性质改变D 效能改变E 效价强度改变16. 量反应与质反应量效关系的主要区别是:( C )A 药物剂量大小不同B 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不同C 药物效应性质不同D 量效曲线图形不同E 药物效能不同三、多项选择:⒈部分激动药:( CDE )A与受体亲和力小 B内在活性较大 C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D与激动药共存时,其效应与激动药拮抗 E单独用药时为激动作用⒉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有:( BD )A后遗效应 B变态反应 C停药反应 D特异质反应 E药源性疾病⒊可作为药物安全性指标的有:( ACE )A LD50/ ED50 B极量 C LC50/ EC50 D 常用剂量范围 E ED95 /LD5之间的距离⒋竞争性拮抗药具有以下特点:( BE )A使量效曲线平行左移 B Emax不变 C与受体呈不可逆性结合D与受体无亲和性 E与受体有亲和性,但缺乏内在活性⒌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 BCDE )A与受体的亲和力很弱 B内在活性较弱 C单独应用时可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D与激动药合用后,有可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生理效应 E与受体的亲和力不弱6.药物作用包括:( ABCDE )A 引起机体功能或形态改变B 引起机体体液成分改变C 抑制或杀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D 改变机体的反应性E 补充体内营养物质或激素的不足7.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特性有:( ABCD )A 高度特异性B 高度亲和力C 可逆性D 饱和性E 高度效应力8.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AE )A 药物可通过受体发挥效应B 药物激动受体即表现为兴奋效应C 安慰剂不会产生治疗作用D 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则作用相似E 药效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成正比9.下列有关亲和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C )A 亲和力是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B 亲和力是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效应的能力C 亲和力越大,则药物效价越强D 亲和力越大,则药物效能越强E 亲和力越大,则药物作用维持时间越长10.药效学的内容包括:( AC )A 药物的作用与临床疗效B 给药方法和用量C 药物的剂量与量效关系D 药物的作用机制E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四、名词解释:1.量效关系:是指药物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变化)而加强(变化),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量效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答案)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A1型题(本大题共43小题,每小题1.0分,共43.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目下方的答案栏内。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是()A. 药物的不良反应B. 药物的作用机制C. 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动力学规律D. 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E. 药物对机体作用的规律参考答案: C2.关于药物简单扩散叙述错误的是()A. 不消耗能量B. 不需要载体C. 无饱和现象D. 可有竞争性抑制E. 当生物膜两侧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参考答案: D3.药物最常见的跨膜转运方式是()A. 主动转运B. 简单扩散C. 膜孔扩散D. 易化扩散E. 膜动转运参考答案: B4.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A. 顺浓度差转运B. 消耗能量C. 需要载体D. 有竞争抑制现象E. 有饱和现象5.体液pH值的变化能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这是由于pH改变了药物的()A. 解离度B. 溶解度C. 脂溶性D. 化学结构E. 分子大小参考答案: A6.影响药物被动转运的因素不包括()A. 药物的分子量B. 药物的脂溶性C. 肝脏功能D. 药物的解离度E. 膜面积参考答案: C7.青霉素(小分子)通过肾小管细胞分泌排泄是()A. 主动转运B. 易化扩散C. 简单扩散D. 胞饮E. 胞吐参考答案: A8.药物的首关消除效应常见发生于()A. 舌下给药后B. 吸入给药后C. 口服给药后D. 静脉给药后 E 皮下给药后参考答案: C9.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A. 口服B. 直肠给药C. 静脉给药D. 舌下给药E. 肌内注射参考答案: A10.下列属于舌下给药特点的是()A. 可避免首关效应B. 吸收速度比口服慢C. 不能避免胃酸破坏D. 所有药物都易吸收E. 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参考答案: A11.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A.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分布)B. 药物剂型C. 药物的首关效应D. 体液pHE. 给药途径12.下列那种给药途径无吸收过程()A. 口服B. 舌下含服C. 肌肉注射D. 静脉注射E. 直肠给药参考答案: D13.首过消除是指()A.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过程中,首次进入肝脏被代谢灭活B. 药物静脉注射后,首先与血浆蛋白结合而暂时失去活性C. 体循环的药物从肾脏快速排泄D. 体循环的药物经过肝脏被代谢灭活E. 体循环的药物优先分布至血流丰富的器官参考答案: A14.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A. 对药物分布有影响B. 对药物吸收有影响C. 具有永久性D. 肾小球滤过加快E. 使药物代谢加快参考答案: A15.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 药物作用增强B. 药物代谢加快C.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D. 药物排泄加快E. 药物分布广参考答案: C16.某药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被另一药物竞争置换后,该药的药理作用呈现()A. 不变B. 减弱C. 增强D. 消失E.增多参考答案: C17.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是()A. 分子大,极性高B. 分子小,极性低C. 分子大,无极性D. 分子小,极性高E. 分子小,无极性参考答案: A18.肝功能低下的患者应用主要在肝脏代谢的药物时需注意()A. 个体差异B. 减少药物用量C. 变态反应D.耐受性E.成瘾性参考答案: B19.药物经过代谢(生物转化)后的结果不可能是()A. 药理活性增强B. 药理活性降低C. 毒性增加D. 水溶性增加E. 毒性减小参考答案: C20.下列哪种药物是肝药酶诱导剂()A. 地西泮B. 阿司匹林C. 普萘洛尔D.苯巴比妥E. 硝酸甘油参考答案: D21.经肝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时其效应()A. 减弱B. 增强C. 不变D. 消失E. 新增参考答案: B22.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的药物()A. 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慢B. 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C. 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D. 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E. 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参考答案: C23.肝肠循环主要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 起效快慢B. 药效高低C. 分布D. 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参考答案: D24.排泄过程是药物的()A. 生物转化过程B. 再吸收过程C. 彻底消除过程D. 再分布过程E. 储存的过程参考答案: C25.大多数药物的消除途径不包括()A. 肝脏的代谢B. 肾脏的排泄C. 乳汁的排泄D. 随唾液排出E. 胆汁排泄参考答案: D26.尿液的pH值影响药物的排泄,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A. 分子结构B. 大小C. 解离度D. 解离常数E. 溶解度参考答案: C27.大多数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 皮肤、粘膜B. 肾脏C. 肺脏D. 肠道E. 肝脏参考答案: B28.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可引起()A. 弱酸性药物再吸收增加B. 弱碱性药物再吸收减少C. 弱酸性药物排泄加快D. 弱碱性药物排泄加快E. 弱酸性药物排泄减慢参考答案: C29.某药物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几乎相等,表明该药物()A. 口服吸收迅速B. 口服吸收完全C.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D. 口服药物没有首关消除E. 静注吸收不完全参考答案: B30.按一级动力学方式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A. 随给药途径而不同B. 与血药浓度有关C. 受给药间隔影响D. 给药剂量越大半衰期越长E. 相对恒定参考答案: E31.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A. 消除半衰期B. 消除速度C. 吸收速度D. 吸收进入机体的药物相对量E. 给药剂量参考答案: D32.关于时-量关系曲线的描述正确的为()A. 反映药物效应随时间变化及其规律B. 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及其规律C. 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给药剂量D. 时量曲线的升段只反映药物吸收E. 时量曲线的下降段只反映药物消除参考答案: B33.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所需时间为()A. 10小时左右B. 20小时左右C. 1天左右D. 2天左右E. 5天左右参考答案: D(50小时)34.按半衰期恒量重复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可采用()A. 首剂量加倍B. 首剂量增加3倍C.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 增加给药次数E. 增加每次给药量参考答案: A35.按半衰期恒速恒量给药,大约经过几个半衰期即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A. 8个B. 5个C. 10个D. 2个E. 1个参考答案: B36.临床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正确的恒量给药间隔()A. 每4 h给药一次B. 每6 h给药一次C. 每8 h给药一次D. 每12 h给药一次E. 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参考答案: E37.血药浓度达到坪值时意味着()A. 药物的作用最强B. 药物的消除量最大C. 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D. 药物吸收过程完成E. 药物不再消除参考答案: C38.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A.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 药物脑脊液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 药物效应降低一半所需时间D. 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E. 从血浆药物浓度为原来的一半至完全消除的时间参考答案: A39.按一级动力学方式消除的药物,按一定间隔时间连续给一定剂量,其坪值到达大约需要()A. 1个t1/2B. 3个t1/2C. 5个t1/2D. 7个t1/2E. 10个t1/2 参考答案: C40.血浆半衰期对临床用药的参考价值是()A. 确定用药剂量B. 制定给药间隔时间C. 研制药物剂型D. 选择给药途径E. 计算生物利用度参考答案: B41.决定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药物的()A. 体内转化速度B. 作用强弱C. 吸收快慢D. 体内消除速度E. 生物利用度参考答案: D42.对生物利用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A. 给药次数B. 给药时间C. 给药剂量D. 给药途径E. 年龄参考答案: D43.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一般代表()A. 口服药物被机体吸收的百分率B. 口服药物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高低C. 口服药物的溶出度D. 口服药物剂量的大小E. 口服药物的安全性参考答案: A二、A2型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药动学试题 (2)
一、 A 型题(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为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 D.经离子通道E.滤过答案[B]2.关于药物的转运,正确的是A.被动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无关B.简单扩散有饱和现象C.易化扩散不需要载体D.主动转运需要载体E.滤过有竞争性抑制现象答案[D]3.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B.药物体内主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 P450 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答案[A]4.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A.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内B.弱碱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c.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D.细胞外液 pH 值小E.细胞内液 pH 值大答案[c]5.易出现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是A.肌内注射 B.吸入给药C.胃肠道给药 D.经皮给药E.皮下注射答案[C]6.首关消除大、血药浓度低的药物,其A.治疗指数低 B.活性低c.排泄快 D.效价低E.生物利用度小答案[E]7.从胃肠道吸收的脂溶性药物是通过A.易化扩散吸收 B.主动转运吸收C.过滤方式吸收 D.简单扩散吸收E.通过载体吸收答案[D]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将A.转运加快 B.排泄加快C.代谢加快 D.暂时失活E.作用增强答案[D]9.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答案[D]10.吸收较快的给药途径是A.透皮 B.经肛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E.口服答案[C]11.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为A.肝 B.。
肾C.小肠 D.汗液E.唾液答案[B]12.由胆汁排泄后进入十二指肠,再由十二指肠重吸收,此称为A.首关效应 B.生物转化C.肝肠循环 D.肾排泄E.药物的吸收答案[C]13.某弱酸性药物 pKa 为 4. 4,在 pHl. 4 的胃液中解离度约是A.O.01B.0.001C.0.0001D.0.1E.O.5答案[B]14.关于血脑屏障,正确的是A.极性高的药物易通过B.脑膜炎时通透性增大C.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小D.分子量越大的药物越易穿透E.脂溶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答案[B]15.关于胎盘屏障,正确的是A.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大B.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小c.其通透性与一般生物膜无明显的差别D.多数药物不能透过E.因有胎盘屏障,妊娠用药不必特殊注意答案[c]16. pKa 是指A.药物解离度的负倒数B.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引起 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负对数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在解离 50%时溶液的 pH 值D.激动剂增加 1 倍时所需的拮抗剂对数浓度E.激动剂增加 2 倍时所需的拮抗剂对数浓度答案[C]17.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A.药物理化性质B.组织器官血流量C.血浆蛋白结合率D.组织亲和力E.药物剂型答案[E]18.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A.永久性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C.可逆性D.加速肾小球滤过E.体内分布加快答案[C]19.某弱碱性药物的 pKa 一 9. 8,如果增高尿液的 pH,则此药在尿中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答案[D]20.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可决定其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答案[B]21.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A.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 2D-2tl /2B.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问为 D-2t l /2C.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 2D- t l /2D.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 D-t l /2E.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 D-0. 5 l /2答案[D]22.时一量曲线下面积代表A.药物的剂量B.药物的排泄c.药物的吸收速度D.药物的生物利用度E.药物的分布速度答案[D]23.体液 pH 能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这是由于 pH 改变了药物的A.溶解度 B.水溶性C.化学结构 D. pKaE.解离度答案[E]24.某药 3h 后存留的血药浓度为原来浓度的 12. 5%,该药 t1 /2 应是A. 4h B. 3hC.2h D.1hE.O.5h答案[D]25.影响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剂量 B.吸收速度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E.给药时间答案[D]26.某弱酸性药物在 pH 一 7. 0 溶液中解离 90%,问其 pKa 值约为A.5B.6C.7D.8E.9答案[B]27.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C.口服给药通过首关消除而吸收减少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都不易吸收答案[D]28.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D.易化扩散转运E.胞饮的方式转运答案[B]29.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答案[D]30.脂溶性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通过A.主动转运吸收B.简单扩散吸收C.易化扩散吸收D.通过载体吸收E.过滤方式吸收答案[B]31.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A.氯霉素 B.苯巴比妥C.异烟肼 D.阿司匹林E.保泰松答案[B]32.肝药酶的特点是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答案[D]33.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治疗时需着重注意A.个体差异 B.高敏性C.过敏性 D.选择性E.酌情减少剂量答案[E]34.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浓度低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而都需载体C.可不受饱和度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答案[B]35.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答案[A]36.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是A.需要消耗能量B.有饱和抑制现象C.可逆浓度差运转D.需要载体E.顺浓度差转运答案[E]37.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饭后口服给药B.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C.微循环障碍D.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E.口服首关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强答案[D]38.易化扩散是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C.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D.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E.转运速度无饱和限制答案[D]39.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A.起效快 B.起效慢C.维持时间长 D.维持时间短E.以上都不是答案[C]40.下列关于 pH 与 pKa 和药物解离关系的叙述哪点是错误的A.pH—p Ka时,[HA]一[A-]B. pKa 即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 50%解离时的 pH 值,每个药都有固定的pKaC. pH 的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D. pKa>7. 5 的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基本不解离E. pKa<5 的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是解离型的答案 [c]41.下列影响药物自机体排泄因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B.极性高、水溶性大的药物易从。
执业医师考试药理学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和答案
第二章药物代动力学一、最正确选择题1、决定药物每日用药次数的主要要素是A、汲取快慢B、作用强弱C、体散布速度D、体转变速度E、体除去速度2、药时曲线下边积代表A、药物血浆半衰期B、药物的散布容积C、药物汲取速度D、药物排泄量E、生物利用度3、需要保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A、每 4h 给药一次B、每 6h 给药一次C、每 8h 给药一次D、每 12h 给药一次E、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4、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快速达到稳态血浓度,能够初次剂量A、增添半倍B、增添 1 倍C、增添 2 倍 D 、增添 3 倍 E 、增添 4 倍5、某药的半衰期是 7h,假如按每次 0.3g ,一天给药 3 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是A、5~ 10h B 、 10~ 16h C 、 17~23h D 、 24~ 28h E 、 28~ 36h6、按一级动力学除去的药物,按一准时间间隔连续赐予必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 B 、给药次数C、汲取速率常数D、表观散布容积 E 、除去速率常数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药浓度 C 、峰浓度D、阈浓度 E 、中毒浓度8、药物汲取抵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汲取过程已达成C、药物除去过程正开始D、药物的汲取速度与除去速率达到均衡E、药物在体散布达到均衡9、按一级动力学除去的药物相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绘中错误的选项是A、增添剂量能高升稳态血药浓度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抵达时间C、初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快速达稳态血药浓度D、准时恒量给药一定经4~6 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E、准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除去率相关10、按一级动力学除去的药物,其除去半衰期A、与用药剂量相关B、与给药门路相关C、与血浆浓度相关D、与给药次数相关E、与上述要素均没关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除去,其血浆半衰期与除去速率常数 k 的关系为A、0.693 /kB、 k/ 0.693C、 2.303/kD、 k/ 2.303E、 k/ 2 血浆药物浓度12、对血浆半衰期( 一级动力学 ) 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血浆药物浓度降落一半的时间B、能反应体药量的除去速度C、依照其可调理给药间隔时间D、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相关E、一次给药后经 4~ 5个半衰期就基本除去13、静脉注射1g 某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 dl ,其表观散布容积为A、 0.05LB、2LC、5L D 、 10L E 、20L14、在体药量相等时,Vd 小的药物比 Vd 大的药物A、血浆浓度较低 B 、血浆蛋白联合较少 C 、血浆浓度较高D、生物利用度较小 E 、能达到的治疗成效较强15、以下表达中,哪一项与表观散布容积(Vd) 的观点不符A、 Vd 是指体药物达动向均衡时,体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B、 Vd 的单位为 L 或 L/ kgC、 Vd 大小反应散布程度和组织联合程度D、 Vd 与药物的脂溶性没关E、 Vd 与药物的血浆蛋白联合率相关16、以下对于房室观点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A、它反应药物在体分却速率的快慢B、在体平均散布称一室模型C、二室模型的中央室包含血浆及血流充盈的组织D、血流量少不可以立刻与中央室达均衡者为周边室E、散布均衡时转运速率相等的组织可视为一室17、影响药物转运的要素不包含A、药物的脂溶性 B 、药物的解离度 C、体液的 pH 值 D 、药酶的活性 E 、药物与生物膜接触面的大小18、药物除去的零级动力学是指A、除去半衰期与给药剂量相关B、血浆浓度达到稳固水平C、单位时间除去恒定量的药物D、单位时间除去恒定比值的药物E、药物除去到零的时间19、以下相关一级药动学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A、血浆药物除去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B、单位时间机体药物按恒比除去C、大多半药物在体切合一级动力学除去D、单位时间机体药物除去量恒定E、除去半衰期恒定20、对于一室模型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各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相等B、药物在各组织器官间的转运速率相像C、血浆药物浓度与组织药物浓度快速达到均衡D、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可反应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低E、各组织间药物浓度不必定相等21、对药时曲线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可反应血药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B、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血药浓度C、又称为时量曲线D、又称为时效曲线E、血药浓度变化可反应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变化22、药物在体的半衰期依靠于A、血药浓度 B 、散布容积C、除去速率 D 、给药门路 E 、给药剂量23、依他尼酸在肾小管的排泄属于A、简单扩散 B 、滤过扩散C、主动转运 D 、易化扩散 E 、膜泡运输24、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 B 、胆管 C、汗腺 D、乳腺 E 、胃肠道25、相关药物排泄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A、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汲取少,易排泄B、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汲取多,排泄慢C、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汲取多,排泄慢D、解离度大的药物重汲取少,易排泄E、药物自肾小管的重汲取可影响药物在体存留的时间26、以下对于肝微粒体药物代酶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又称混淆功能氧化酶系B、又称单加氧化酶C、又称细胞色素P450 酶系D、肝药物代酶是药物代的主要酶系E、肝药物代专司外源性药物代27、药物的首过除去可能发生于A、舌下给药后 B 、吸入给药后 C 、口服给药后 D 、静脉注射后 E 、皮下给药后28、拥有肝药酶活性克制作用的药物是A、酮康唑 B 、苯巴比妥 C 、苯妥英钠 D 、灰黄霉素 E 、地塞米松29、以下对于肝药酶的表达哪项是错误的A、存在于肝及其余很多脏器官B、其作用不限于使底物氧化C、对药物的选择性不高D、肝药酶是肝脏微粒体混淆功能酶系统的简称E、个体差别大,且易受多种要素影响30、以下对于肝药酶引诱剂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使肝药酶的活性增添B、可能加快自己被肝药酶的代C、可加快被肝药酶转变的药物的代D、可使被肝药酶转变的药物血药浓度高升E、可使被肝药酶转变的药物血药浓度降低31、促使药物生物转变的主要酶系统是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P450 酶系统C、辅酶Ⅱ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胆碱酯酶32、以下对于药物体转变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药物的除去方式是体生物转变B、药物体的生物转变主要依靠细胞色素P450C、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物可克制肝药酶活性E、有些药物能引诱肝药酶活性33、不切合药物代的表达是A、代和排泄统称为除去B、所有药物在体均经代后排出体外C、肝脏是代的主要器官D、药物经代后极性增添E、 P450 酶系的活性不固定34、药物在体的生物转变是指A、药物的活化 B 、药物的灭活 C 、药物化学构造的变化 D 、药物的除去 E 、药物的汲取35、不影响药物散布的要素有A、肝肠循环 B 、血浆蛋白联合率 C 、膜通透性 D 、体液 pH值 E 、特别生理屏障36、对于药物散布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散布是指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组织间液和细胞转运的过程B、散布多属于被动转运C、散布达均衡时,组织和血浆中药物浓度相等D、散布速率与药物理化性质相关E、散布速率与组织血流量相关37、影响药物体散布的要素不包含A、组织亲和力B、局部器官血流量C、给药门路D、生理屏障E、药物的脂溶性38、药物经过血液进入组织器官的过程称A、汲取 B 、散布 C、储存 D、再散布 E 、排泄39、药物与血浆蛋白联合A、是不行逆的B、加快药物在体的散布C、是可逆的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E、促使药物的排泄40、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在体的A、起效快慢 B 、代快慢 C 、散布程度 D 、作用连续时间 E 、血浆蛋白联合率41、以下对于药物汲取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汲取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B、皮下或肌注给药经过毛细血管壁汲取C、口服给药经过首过除去而使汲取减少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首过除去而降低药效E、皮肤给药大多半药物都不易汲取42、丙磺舒能够增添青霉素的疗效。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模拟试题2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201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建平。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注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紧密联系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的实践。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第四章药物的分布第五章药物代谢第六章药物排泄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第八章单室模型第九章多室模型第十章多剂量给药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五章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附录一药物动力学符号注释附录二拉普拉斯变换附录三若干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表Caco-2细胞模型的的来源和其主要应用及不足之处?来源:人结肠主要应用:研究药物吸收的潜力研究药物转运的机制,包括吸收机制和排除机制研究药物、营养物质、植物性成分的肠道代谢不足之处:细胞培养时间过长该模型本身为纯细胞系,缺乏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黏液层缺少细胞培养标准以及试验操作标准,使结果有时缺乏可比性已知某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0.1h-1,吸收速率常数为1h-1,表观分布容积为10L,最低有效浓度为2. 2ug/ml,今有10mg、20mg、20mg、50mg的片剂,其吸收率为80%。
①若每天3次给药,应选用哪一种片剂?②若服用20mg的片剂,要维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每天应服几次?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当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而当药物主要与血管外的组织结合时,其表观分布溶剂大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
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通常体内消除较慢。
简述肾小管主动分泌过程及其特征。
过程:主动转运特征:一需要载体参与二需要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剂二硝基酚的抑制三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梯度转运四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五有饱和现象,当血药浓度逐渐增高时,肾小管分泌量将达到特定值,该值被称为肾小管的饱和分泌量六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肾小管分泌速度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实验要求持续多长时间?根据研究样品的特性,取样点通常可安排9-13个点不等,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对于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Cmax;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
完整版)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主要因素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是什么?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体内消除速度。
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什么?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的正确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多久?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4.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通过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来实现,首次剂量应该增加多少?首次剂量应该增加一倍。
5.如果某药的半衰期是7小时,按每次0.3g,一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是多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是28-36小时。
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什么?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给药次数。
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是什么?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是稳态血药浓度。
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什么?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
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描述是“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与什么有关?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与血浆浓度有关。
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是什么?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是0.693/k。
12.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哪个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理解是“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极性C、药物的分子量D、药物的代谢速率E、药物的剂量重写后:1.肾小管对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
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受肾小管的重吸收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题及答案
5.
x0
(1 ek
1 )(1 eka
)
x0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与给药周期的关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几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测定有何基本要求?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答: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 3 个时间点,第一个取样点一般在 1~2 小时,释放量在 15~40%之间,用于考 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第二个取样点反映制剂的释放特性,时间为 4~6 小时,释放量根据不同药物有不同要求; 第三个取样点用于证明药物基本完全释放,要求释放量在 70%以上,给药间隔为 12 小时的制剂取样时间可为 6~ 10 小时,24 小时给药一次的制剂,其取样时间可适当延长。 2. 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 参考答案: 答: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 即药物在生物体内达到转运间动态 平衡时,隔室内溶解药物的“体液”的总量。 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特性: 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C k0 k21 (eT 1) et k0 k21 (eT 1) et
Vc ( )
Vc ( )
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中央室药物浓度和周边室药物浓度的经室变化过程的公式。
2.
log Xu t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C
k0
(1
k10
e
t
k10
药动学试题 (2)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为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 D.经离子通道E.滤过答案[B]2.关于药物的转运,正确的是A.被动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无关B.简单扩散有饱和现象C.易化扩散不需要载体D.主动转运需要载体E.滤过有竞争性抑制现象答案[D]3.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B.药物体内主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P450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答案[A]4.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A.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内B.弱碱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c.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D.细胞外液pH值小E.细胞内液pH值大答案[c]5.易出现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是A.肌内注射 B.吸入给药C.胃肠道给药 D.经皮给药E.皮下注射答案[C]6.首关消除大、血药浓度低的药物,其A.治疗指数低 B.活性低c.排泄快 D.效价低E.生物利用度小答案[E]7.从胃肠道吸收的脂溶性药物是通过A.易化扩散吸收 B.主动转运吸收C.过滤方式吸收 D.简单扩散吸收E.通过载体吸收答案[D]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将A.转运加快 B.排泄加快C.代谢加快 D.暂时失活E.作用增强答案[D]9.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答案[D]10.吸收较快的给药途径是A.透皮 B.经肛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E.口服答案[C]11.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为A.肝 B.。
肾C.小肠 D.汗液E.唾液答案[B]12.由胆汁排泄后进入十二指肠,再由十二指肠重吸收,此称为 A.首关效应 B.生物转化C.肝肠循环 D.肾排泄E.药物的吸收答案[C]13.某弱酸性药物pKa为4.4,在pHl.4的胃液中解离度约是A.O.01 B.0.001C.0.000 1 D.0.1E.O.5答案[B]14.关于血脑屏障,正确的是A.极性高的药物易通过B.脑膜炎时通透性增大C.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小D.分子量越大的药物越易穿透E.脂溶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答案[B]15.关于胎盘屏障,正确的是A.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大B.其通透性比一般生物膜小c.其通透性与一般生物膜无明显的差别D.多数药物不能透过E.因有胎盘屏障,妊娠用药不必特殊注意答案[c]16.pKa是指A.药物解离度的负倒数B.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负对数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在解离50%时溶液的pH值D.激动剂增加1倍时所需的拮抗剂对数浓度E.激动剂增加2倍时所需的拮抗剂对数浓度答案[C]17.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A.药物理化性质B.组织器官血流量C.血浆蛋白结合率D.组织亲和力E.药物剂型答案[E]18.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A.永久性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C.可逆性D.加速肾小球滤过E.体内分布加快答案[C]19.某弱碱性药物的pKa一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答案[D]20.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可决定其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答案[B]21.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 A.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2tl/2B.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问为D-2t l/2C.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 t l/2D.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t l/2E.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0.5 l/2答案[D]22.时一量曲线下面积代表A.药物的剂量B.药物的排泄c.药物的吸收速度D.药物的生物利用度E.药物的分布速度答案[D]23.体液pH能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这是由于pH改变了药物的A.溶解度 B.水溶性C.化学结构 D.pKaE.解离度答案[E]24.某药3h后存留的血药浓度为原来浓度的12.5%,该药t1/2应是 A.4h B.3hC.2h D.1hE.O.5h答案[D]25.影响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剂量 B.吸收速度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E.给药时间答案[D]26.某弱酸性药物在pH一7.0溶液中解离90%,问其pKa值约为A.5 B.6C.7 D.8E.9答案[B]27.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C.口服给药通过首关消除而吸收减少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都不易吸收答案[D]28.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D.易化扩散转运E.胞饮的方式转运答案[B]29.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答案[D]30.脂溶性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通过A.主动转运吸收B.简单扩散吸收C.易化扩散吸收D.通过载体吸收E.过滤方式吸收答案[B]31.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A.氯霉素 B.苯巴比妥C.异烟肼 D.阿司匹林E.保泰松答案[B]32.肝药酶的特点是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答案[D]33.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治疗时需着重注意 A.个体差异 B.高敏性C.过敏性 D.选择性E.酌情减少剂量答案[E]34.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浓度低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而都需载体C.可不受饱和度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答案[B]35.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答案[A]36.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是A.需要消耗能量B.有饱和抑制现象C.可逆浓度差运转D.需要载体E.顺浓度差转运答案[E]37.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饭后口服给药B.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C.微循环障碍D.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E.口服首关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强答案[D]38.易化扩散是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C.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D.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E.转运速度无饱和限制答案[D]39.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A.起效快 B.起效慢C.维持时间长 D.维持时间短E.以上都不是答案[C]40.下列关于pH与pKa和药物解离关系的叙述哪点是错误的A.pH—pKa时,[HA]一[A-]B.pKa即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50%解离时的pH值,每个药都有固定的 pKaC.pH的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D.pKa>7.5的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基本不解离E.pKa<5的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是解离型的答案[c]41.下列影响药物自机体排泄因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B.极性高、水溶性大的药物易从。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二)模拟题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二)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1.拮抗(antagonis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使原有的效应减弱。
)2.药物的依赖性(depende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应用药后,人体对药物所产生的依赖性。
)3.成瘾性(addic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应用药物后,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上的依赖性。
)4.耐受性(tolera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复用药引起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
)5.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期内连续用药引起的药物耐受性。
)二、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4.00)6.舌下含服的特点是 1,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可避免胃酸破坏)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可避免首关消除。
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题)
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题)一、A1型题(答题说明: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
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共有57题,合计57.0分。
)1.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滤过E.经离子通道2.决定药物起效快慢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利用度B.血浆蛋白结合率C.消除速率常数D.剂量E.吸收速度3.某药的半衰期为10h,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A.约50hB.约30hC.约80hD.约20hE.约70h4.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A.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5.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特点正确的是A.是不可逆的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是疏松和可逆的D.促进药物排泄E.无饱和性和置换现象6.肝肠循环是指A.药物经十二指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再入血被吸收的过程B.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C.药物在肝脏和小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D.药物在肝脏和大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E.药物在肝脏和十二指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7.患者高热发生惊厥时,需要地西泮紧急抢救,选用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B.皮下注射C.肌肉注射D.静脉注射E.外敷8.以下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均需要载体C.无饱和限制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运转停止9.从胃肠道吸收的脂溶性药物是通过A.易化扩散吸收B.主动转运吸收C.滤过方式吸收D.简单扩散方式吸收E.通过载体吸收10.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A.解离度大B.解离度小C.极性大D.水溶性大E.脂溶性小11.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可增强青霉素的疗效,其原因是A.延缓抗药性产生B.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竞争性抑制青霉素自肾小管的分泌E.促进肾小管对青霉素的再吸收12.在口服给药中,药物将首先到达的主要器官是A.心脏B.肺C.脑D.肝E.肾13.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避免首关消除A.口服B.静脉注射C.舌下含服D.肌肉注射E.皮下注射14.血脑屏障的作用是A.阻止一切外来物进入脑组织B.使某些药物不易穿透,保护大脑C.阻止一切药物进入大脑D.能阻止所有细菌进入大脑E.以上都不对15.关于药物在体内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转化是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B.主要的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C.p450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的活性E.p450酶的活性个体差异较大16.药物的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生物利用度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结合17.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药动学参数是A.药-时曲线下面积B.消除率C.消除半衰期D.药峰浓度E.表观分布容积18.相对生物利用度是A.口服等量药物后ACU/静注等量药物后ACU×100%B.受试药物ACU/标准药物ACU×100%C.口服药物剂量/进入体循环的药量×100%D.受试药物Cmax/标准药物Cmax×100%E.口服等量药物后Cmax×100%/静注等量药物后Cmax×100%19.关于t1/2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临床制定给药方案的主要依据B.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量C.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t1/2=0.693/kE.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20.决定半衰期长短的是A.生物利用度B.血浆蛋白结合率C.消除速率常数D.剂量E.吸收速度21.为了很快达到稳态血液浓度,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A.药物恒速静脉滴注B.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首剂加倍C.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首剂用1倍的剂量D.每五个半衰期给药一次E.每五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22.某药的半衰期为6h,若每隔6h给药一次,达到稳态血液浓度的最短时间是A.15hB.20hC.40hD.30hE.50h23.某药口服剂量为0.5mg/kg,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欲要迅速达到稳态浓度,首剂应服A.0.5mg/kgB.0.75mg/kgC.1.00mg/kgD.1.5mg/kgE.2.00mg/kg24.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A.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B.为了使血药浓度持续高水平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D.为了延长半衰期E.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25.某药3h后存留的血药浓度为原来浓度的12.5%,该药t1/2应是A.4hB.3hC.2hD.1hE.0.5h26.决定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吸收速度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27.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A.吸收与代谢平衡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28.为了快速达到药物的良好疗效,应A.增加给药次数B.减少给药次数C.增加药物剂量D.首剂加倍E.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时间29.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A.口服给药B.舌下给药C.直肠给药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30.弱酸性药物在胃中A.不吸收B.大量吸收C.少量吸收D.全部吸收E.以上都不对31.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A.直肠给药B.舌下给药C.吸入给药D.鼻腔给药E.口服给药32.当以一个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恒量给药时,经几次给药后血中药物浓度可达到坪值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E.七次33.药物的半衰期长,则说明该药A.作用快B.作用强C.吸收少D.消除慢E.消除快34.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是A.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B.血药浓度升高C.代谢加快D.代谢减慢E.毒性增大3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具有的特点是A.药物之间具有竞争蛋白结合的置换现象B.暂时失去药理活性C.不易透过生物膜转运D.结合是可逆的E.使药物毒性增加36.关于药酶诱导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增加药酶活性B.加速其他经肝代谢药物的代谢C.使其他药物血药浓度升高D.使其他药物血药浓度降低E.苯妥英钠是肝药酶诱导剂之一37.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B.吸收环境C.体液的ph值D.血脑脊液屏障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38.下列有关药酶抑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使药物在体内消除减慢B.可使血药浓度上升C.可使药物药理活性减弱D.可使药物毒性增加E.可使药物药理活性增强39.药物的半衰期取决于A.吸收速度B.消除速度C.血浆蛋白结合率D.剂量E.零级或一级消除动力学40.某药物的半衰期为9.5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约为A.九小时B.一天C.半天D.两天E.五天41.经肝代谢的药物与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被消除E.超强化42.下列关于药物体内排泄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经肾小球滤过,经肾小管排出B.有肝肠循环的药物影响排出时间C.有些药物可经肾小管分泌排出D.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排出多E.极性大的药物易排出43.下列关于生物利用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B.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和消除的程度C.生物利用度高表明药物吸收良好D.以f表示之E.是检验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44.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九点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00mg/L,晚6时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2.5mg/L,请推算该药的半衰期为A.4小时B.2小时C.6小时D.3小时E.9小时45.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A.所有的药物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D.自肠胃吸收的药物E.以上都不对46.硝酸甘油口服后可经门静脉进入肝,再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左右,这说明该药A.活性低B.效能低C.首关消除显著D.排泄快E.以上选项均不正确47.药物口服吸收主要通过A.主动转运B.脂溶扩散C.载体转运D.胞饮转运E.膜孔转运48.首过消除发生于A.肌内注射B.静脉给药C.口服给药D.舌下给药E.吸入给药49.肝药酶诱导剂是指A.使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作用增强B.使肝药酶活性增强,药物作用减弱C.使肝药酶活性增强,药物作用增强D.使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作用减弱E.以上都不是50.机体内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是A.辅酶II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E.磷酸化酶51.药物在机体内经生物转化后A.药理活性加强B.药理活性消失C.药理活性减弱D.药物排泄加快E.以上均有可能52.某药半衰期为五小时,连续给药一段时间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为A.五小时B.十小时C.十五小时D.二十小时E.四十小时53.通常一次静脉给药后经过几个血浆半衰期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A.1个B.3个C.5个D.7个E.9个54.药物的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吸收与消除处于平衡状态B.药物自机体内完全消除C.药物吸收速率等于消除速率D.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E.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的药物55.一级动力学A.恒量消除,有恒定半衰期B.恒量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C.恒比消除,有恒定半衰期D.恒比消除,消除速率与给药途径有关E.有恒定半衰期,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有关56.恒量恒速给药后约经过几个血浆半衰期可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A.2个B.3个C.4~6个D.8个E.10个57.生物利用度是指A.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速度和程度B.机体对药物利用的程度C.机体对药物利用的速度D.药物产生效应能力大小E.药物吸收后蓄积的量二、病例分析题 (答题说明:根据下面的案例的要求,请对该案例做出分析解答。
2022年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药理学分类模拟试题药物效应动力学(二)
2022年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药理学分类模拟试题药物效应动力学(二)(总分92.08,及格分0, 做题时间:120分钟 )1、名词解释1. 受体拮抗剂2. 受体激动剂3. 受体部分激动剂4. 竞争性拮抗药5. 非竞争性拮抗药6. 受体向上调节7. 受体向下调节2、选择题2.1A型题1.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过敏反应D局部作用E特异质反应2. 某药的量效曲线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平行右移时,表明A作用点改变B作用机制改变C作用性质改变D效能改变E效价强度改变3. 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何种参考A药物的毒性性质B药物的疗效大小C药物的安全范围D药物的体内过程E药物的药理作用4. 量反应与质反应量效关系的主要区别是A药物剂量大小不同B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不同C药物效应性质不同D量效曲线图形不同E药物效能不同5.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A ED50/LD50B LD50/ED50C LD5/ED95D ED99/LD1E ED95/LD56.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取决于A效价强度B剂量大小C机能状态D有否内在活性E效能高低7. 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D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E以上均不是8. 属于后遗效应的是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B地高辛引起的心律失常C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D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E巴比妥类药催眠后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9. 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对受体的亲合能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E药物脂溶性大小10. 以下阐述中何者不妥A最大效能反映药物内在活性B效价强度是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C效价强度与最大效能含义完全相同D效价强度与最大效能含义完全不同E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11.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12. 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中毒量B治疗量C无效量D极量E致死量13. 可用于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A阈剂量B效能C效价强度D治疗指数E LD5014. 药源性疾病是A严重的不良反应B停药反应C变态反应D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E特异质反应15. 药物的效能反映药物的A内在活性B效应强度C亲和力D量效关系E时效关系16. 肾上腺素受体属于A G蛋白偶联受体B含离子通道的受体C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D细胞内受体E以上均不是17. 拮抗参数pA2的定义是A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竞争性拮抗剂摩尔浓度的负对数B使激动剂的剂量增加1倍时竞争性拮抗剂摩尔浓度的负对数C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激动剂摩尔浓度的负对数D使激动剂的效应不变时竞争性拮抗剂摩尔浓度的负对数E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非竞争性拮抗剂摩尔浓度的负对数18. pD2是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B拮抗常数的负对数C解离常数D拮抗常数E平衡常数19. 关于受体二态模型学说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拮抗药对R及R*的亲和力不等B受体蛋白有可以互变的构型状态。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二)模拟题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二)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14.00)1.受体拮抗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与受体结合,但是没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2.受体激动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与受体结合,并且具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3.受体部分激动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α<1)。
部分激动药只引起较弱的效应,有时还可以对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即表现部分阻断作用,如喷他佐辛。
)4.竞争性拮抗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与激动药相互竞争与受体的结合,降低其亲和力,而不降低内在活性,故可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
)5.非竞争性拮抗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它能引起受体构型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而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因此,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来的水平。
随着此类拮抗药剂量的增加,激动药量效曲线逐渐下移。
药物动力学(二)_真题-无答案
药物动力学(二)(总分55,考试时间90分钟)一、X型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半衰期是指A. 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B.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D. 体内药量减少一牛所需时间E.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时间2. 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叙述有A. 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 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 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 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E. 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无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3. 尿药数据处理方法包括A. 残数法B. 亏量法C. Wagner-Nelson法D. 速度法E. Michaelis-Menten法4. 吸收速度常数Κa的计算方法有A. 残数法B. 导数法C. Wagner-Nelson法(适用于单室模型)D. AIC法E. LO0-Reigeiman法(适用于双室模型)5.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参数与剂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k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B. tl/2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延长C. Cl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D. AUC与给药剂量的平方成正比E. 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6. 对隔室模型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A. 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B. 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C. 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D. 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无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E. 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7. 生物利用度试验中,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应包括A. 消除相B. 排泄相C. 吸收相D. 代谢相E. 平衡相8. 生物利用度试验中,采样点的分布应为A. 吸收相2~3点B. 平衡相2~3点C. 消除相6~8点D. 总点数不少于11个点E. 总点数不少于18个点9.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的特点是A. 消除速度常数不变B. 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C. 药物消除速度不变D. 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无关E. 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10. 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无关的参数有A. XuB. ΚaC. t1/2D. cmaxE. tmax11. 属于药物动力学的公式是12.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B. 药物消除速度不变C. 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变D. 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E. 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13. 一患者,静注某抗生素,此药的t1/2为8h,今欲使患者体内药物最低量保持在300mg 左右,最高为600mg左右,可采用下列何种方案A. 200mg,每8h一次B. 300mg,每8h一次C. 400mg,每8h一次D. 500mg,每8h一次E. 首次600mg,以后每8h给药300mg14. 血药浓度-过程方程式:c=coe-kt,应同时满足的条件是A. 单室模型B. 静脉注射(快速)C. 单剂量给药D. 双室模型E. 口服给药15. 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ΚaB. κC. VD. XuE. Κ016. 下面关于药物在消化道的有关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 使用栓剂可提高在消化道或吸收后在肝脏容易被代谢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 胃内滞留时间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C. 胃粘膜不表现出脂质膜的性质,而小肠粘膜却显示脂质膜的性质D. 缓释制剂的药物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E. 舌下含片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17.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求法是A. 亏量法B. 由参数计算C. 实测值法D. 三角形法E. 梯形法18. 下述制剂中属速效制剂的是A. 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B. 硝苯地平控释微丸C. 肾上腺素注射剂D. 硝酸甘油舌下片E. 磺胺嘧啶混悬液19. 用亏量法从尿药资料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时应注意A. 至少有一部分药物经肾排泄而消除B. 时间t应带人中间时间tcC. 必须收集全部尿量(最好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 所需时间比速度法长E. 所需时间比速度法短20. 利用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的尿药数据可以求得如下参数A. kcB. kaC. knrD. KoE. k21. 利用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的尿药数据可以求得如下哪些参数A. ΚaB. ΚC. ΚeD. ΚnrE. κ022. 吸收速度常数ka的计算方法有A. Wagner-Nelson法(适用于单室模型)B. AIC法C. Loo-Reigeiman法(适用于双室模型)D. 残数法E. 导数法23. 与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有关的因素是A. kB. XuC. KoD. kaE. V24. 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无关的参数是A. tl/2B. CmaxC. tmaxD. AUCE. Css25. 对生物利用度试验设计叙述正确的是A. 受试者男女皆可,年龄在18~40周岁B. 服药剂量应与临床用药一致C. 受试者禁食过夜,次日早晨空腹服用受试制剂或标准参比制剂D. 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E. 参比制剂应首选国内外已上市的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26. 下面是有关甲氧苄啶(TMP)临床应用的一些情况,判断哪些是错误的A. 按一日2次服用,经过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可达峰值B. 加倍量服用,可使达峰时间缩短一半C. 加大剂量,不缩短达峰时间,但可使峰浓度提高D. 首次加倍量服药,可使达峰时间提前E. 首次加倍量服药,可提高峰血药浓度,加强疗效27. 对速度法与亏量法叙述正确的是A. 速度法中时间应带人瞬时时间tB. 亏量法中时间应带人中间时间乙C. 亏量法收集尿量时间比速度法长D. 速度法实验数据波动度大E. 均可用来计算k和ke28. 关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都可能有非线性过程存在B. 非线性的原因在于药物的体内过程有载体的参与C. 非线性过程可以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来表示D. 血药浓度随剂量的改变成比例地变化E. 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29. 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有A. 残差平方和判断法B. 拟合度法C. AIC判断法D. F检验E. 亏量法30.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A.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B.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C. 肝脏的首过效应D. 制剂处方组成E. 非线性特征药物31. 血药浓度-时间方程式: ,应同时满足于下列哪些条件A. 口服给药B. 单室模型C. 静脉注射(快速)D. 单剂量给药E. 双室模型32. 对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案设计叙述正确的是A. 无须进行单剂量、双周期交叉试验B. 至少要测量连续3天的谷浓度C. 须进行单剂量、双周期交叉试验D. 须进行多剂量、双周期稳态研究E. 无须进行多剂量、双周期稳态研究33. 对生物利用度测定中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叙述正确的是A. 检测限至少能检测出3~5个半衰期样品中的浓度B. 特异性要求能测定出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总含量即可C. 绝对回收率要求在90%~110%之间D. 标准曲线应覆盖高浓度范围,低浓度范围可以外推E. 首选色谱法34. 下列有关药物尿清除率(C1)的叙述中,哪些是错误的A. 尿清除率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具体到每个人,不论用什么药,其尿清除率是大致接近的B. 尿清除率高的药物,排泄快,清除速度常数K大,其t1/2必然就短C. 如果药物在肾小管完全吸收,则其尿清除率约等于零D. 尿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液(ml)内的药物被清除,常用的单位为ml/minE. 药物清除速度常数K的大小与尿清除率呈反比,并和表观分布容积呈正比35. 对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叙述正确的是A. 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B. 非线性过程可以用Michaelis-Nenten方程来表示C. 非线性的原因在于药物的体内过程有载体的参与D.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都可能有非线性过程存在E. 血药浓度随剂量的改变成比例地变化36. 口服给药达峰时的求法是A. 导数法B. Wagner-Nelson法C. 实测值法D. 速度法E. 抛物线法37. 半衰期是指A.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 体内药量减少一半所需时间C.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时间D. 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E.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38. 生物利用度试验中,采样点的分布应是A. 总点数不少于18个点B. 吸收相2~3点C. 平衡相2~3点D. 消除相6~8点E. 总点数不少于11个点39.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B. 药物消除速度恒定不变C. 消除速度常数恒定不变D. 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E. 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40. 口服给药达峰时的求法有A. 速度法B. 导数法C. Wagner-Nelson法D. 抛物线法E. 实测值法41. 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A. FaB. FrC. tmaxD. ClE. Cmax42. 静脉滴注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速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ΚaB. ΚC. ClD. t1/2E. Κ043. 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常用判别方法有A. 作图法B. 最小残差平方和判别法C. 拟合度法判别法D. AIC最小判别法E. F检验法44.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求法有A. 三角形法B. 梯形法C. 亏量法D. 由参数计算E. 实测值法45. 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评价分析方法的要求包括A. 时异性强和灵敏度高B. 精密度好和准确度高C. 标准曲线应覆盖整个待测的浓度范围D. 回收率一般应以85%~95%范围内E. 标准曲线一般应由3~5个浓度组成46. 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是A. kaB. tmaxC. CmaxD. AUCE. Cl47. 有关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 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B. 完整表述一个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需AUC,tmax两个参数C.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D.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制剂应做生物利用度试验E. 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无关48. 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是A. F检验B. 亏量法C. 残差平方和判断法D. 拟合度法E. AIC判断法49.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参数与剂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A. t1/2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延长B. A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C. 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D. AUC与给药剂量的平方成正比E. C1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50. 关于生物利用度测定中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叙述正确的是A. 首选色谱法B. 检测限至少能检测出3~5个半衰期样品中的浓度C. 特异性要求能测定出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总含量即可D. 绝对回收率要求在90%~110%之间E. 标准曲线应覆盖高浓度范围,低浓度范围可以外推51. 通常应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药物包括A. 用于预防、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B. 剂量-反应曲线陡峭或是不良反应的药物C. 溶解速度缓慢的药物D. 某些药物相对为不溶解或在胃肠道中成为不溶性的药物E. 价格昂贵的药物52. 有关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案设汁的叙述正确的有A. 须进行单剂量、双周期交叉试验B. 无须进行单剂量、双周期交叉试验C. 须进行多剂量、双周期稳态研究D. 无须进行多剂量、双周期稳态研究E. 至少要测量连续3天的谷浓度53. 有关药物消除速度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有A. 可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B. 与给药剂量有关C. 不同的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一般是不一样的D. 单位是时间的倒数E. 具有加和性54.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制剂应做生物利用度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完整表述一个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需AUC,tmax两个参数D. 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无关E. 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55. 对半衰期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病理状况无关B.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C. 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D.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E. 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2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利用度
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F=(A/D)X100%。
2. 清除率
单位时间从体内清除的含药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表现。
清除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把一肾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的物质的量,同当时该物质在血浆中浓度联系起来,因而能更她地说明肾排出某物质的能力。
包括菊粉清除率即肾每分钟排出某物质的量(U×V)应为涌小球滤过量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量和分泌量的代数和。
3. 积蓄系数
坪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浓度比值。
蓄积系数又称为蓄积因子或积累系数,是指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毒性效应的总有效剂量(ED50(n))与一次染毒的半数有效量(ED50(1))之比值,毒性效应包括死亡。
4. 双室模型
药物进入机体后,在一部分组织、器官中分布较快,而在另一部分组织、器官中分布较慢,在这种情况下,将机体看作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即两个隔室,称为双室模型。
这是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之一,二室模型是把身体分为二个房室,即中央室与周边(外周)室。
房室的划分与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学特性相联系的地方在于:中央室往往是药物首先进入的区域,除血浆外通常还有细胞外液以及心、肝、肾、脑等血管丰富、血流畅通的组织,药物可以在数分钟内分布到整个中央室,而且药物的血浆浓度和这些组织中的浓度可以迅速达到平衡,并且维持在平衡状态。
周边室一般是血管稀少、血流缓慢的组织,如脂肪组织静止状
5.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是指药物浓度超过某一界限时,参与药物代谢的酶发生了饱和现象所引起的。
可以用描述酶的动力学方程式即著名的米氏方程来进行研究。
一般来说药物剂量增加,血药浓度成比例增加就是线性,不成比例的话就是非线性。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ss
ss ss C C C DF min max -= 波动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
2. )1111()(0min ττa k k a a ss e
e k k V Fx k C ------=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3. AUC
MRT X V SS 0= 药物单剂量静注后,稳态表现分布容积为清除率与平均滞留时间的乘积。
4. ()()t e t e u e k x k e k x k dt dx βαβ
αββαα--⋅--+⋅--=210210 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5.0
0X V X K C m m ss -=τ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药物量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不成正比。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何谓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是应用动力学(kinetics)的原理和数学(mathsmatics)的模式,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即ADME 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在理论上创建模型;通过实验求参数;在临床上应用参数指导临床用药。
2.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哪几个时相?写出各时相的半衰期公式表达式?
参考答案:
答: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3个时相。
吸收相:a ka k t 693.0)(2/1=
分布相:ββ693.0)(2/1=t 消除相:αα693
.0)(2/1=t
3.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写出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
参考答案:
答: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血药浓度法、尿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等。
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是:①测定剂量-效应曲线,即在最小效应量与最大安全剂量间给予不同剂量,测定某时间点(通常是效应强度峰值时间)的效应强度,得剂量-效应曲线; ②测定时间-效应曲线,即给予相同剂量,测定不同时间的效应强度,得时间-效应曲线 ; ③通过上述两条曲线转换出剂量-时间曲线,将不同时间点的效应强度经剂量-效应曲线转换成不同时间的剂量,即得到剂量-时间曲线。
④通过剂量-时间曲线进行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
4. Michealis-Menten 方程式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Michaelis –Menten 方程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即
(1)当血药浓度很低时(即Km>>C),米氏动力学表现为 一级动力学的特征;
(2)当血药浓度较大时(即C >> Km) ,米氏动力学表现为零级动力学的特征。
5.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第一:根据治疗目的要求和药物的性质,选择最佳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第二:根据药物治疗指数和药物的半衰期,按药物动力学方法估算血药浓度允许波动的幅度,确定最佳给药间隔; 第三:根据已知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按药物动力学方法计算最适给药剂量(包括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 。
将前三步确定的试用方案用于病人,观察疗效与反应,监测血药浓度,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与剂量调整,直至获得临床最佳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