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摘要:心理因素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心理不但有益于躯体的健康,而
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良的心理刺激不仅影响身体的健康,甚至引起身体的某
些疾病。医学上常采用心理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来治疗一些疾病,往往能起到药物
治疗不能到达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因素;疾病;治疗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单一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环境——社会心理模式转变,心理因素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曾听见或看见由于心理因素而引起或加重
某些疾病的实例。而一些医生对某些患者常采用应用心理治疗手段,如“安慰剂”、“暗示疗法”等方法辅助治疗,往往能收到药物所不能达到功效。
1.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1.1心理疾病与性格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如丧失亲人、职业竞争、与人争吵、遭遇恐怖性事件等,当这些现象发生时候,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导致中
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相应的功能和代谢改变,
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果刺激较轻或刺激解除,机体可以恢复健康,但刺激过于强烈,则会导致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疾病,甚至死亡。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疾病,如高
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其发生、发展与长期不良心理刺激密切相关。
心理因素导致疾病发生与人的性格特征有关,医学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病前有长期抑郁
症病史,其人格特征表现较内向、对细小事物敏感等;焦虑、激动、生气等强烈精神刺激会
使病人发生心肌梗塞;冠心病患者病前个性顽强、性情急躁、易激怒、喜争强好胜等;高血
压病发生虽然与脂类代谢、遗传及其它方面有关,但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精神紧张、愤怒、激
动和处于应激状态等,可使大脑皮层下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性持续升高,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等。若这种精神紧张状态一直得不到缓解,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
亢进,高感神经持续兴奋,引起持久性小动脉收缩,导致高血压病发生。
1.2一些常见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国外科学家研究证明,紧张和忧郁能使体液酸化。一个暴怒的人所喷出的酸气,能够杀
死七蚊子。现代医学有一个名词叫“心身性疾病”,指的是心理因素导致身体健康的失调,下
列疾病就是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的“心身性疾病”。
一是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
疼痛。看起来这些是与饮食、行为方式有关的疾病,但是美国的医生通过近50 年的随访观察得出结论:容易患这类疾病的人,多是A 型性格的人,其特点就是脾气火爆、遇事急躁、不
善克制,争强好胜,对人常存戒备之心,时时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所以经常处于紧张、焦虑
状态。这类人是高血压、高血指、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高发人群,比一般心胸开阔的人,发
病率要高20倍。
二是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病,往往要查过敏源,但是过敏性疾病的加重、减
轻与精神状态有关。
三是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白癜风、黄褐斑。这些疾病的发生、加重、复
发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有句话叫“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说明皮肤病不好治,因为体
疾易治,心病难医。
四是许多肿瘤,某些糖尿病等的发生、加重都与精神因素有关。许多肿瘤病人,并不是
肿瘤夺去了他们的生命,而是得知患肿瘤以后的焦虑、恐惧,把自己推上了死亡的边缘。
五是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某些不孕,痛经,难产,假孕,癔症都与精神因素密不可分。而男性的性功能障碍,除了器质性病变以外,百分之百与心理因素、精神压力或精神状
态有关。
六是儿童厌食、遗尿、夜惊。孩子食欲不好,家长骂孩子,越骂精神越紧张,就越吃不下,于是就形成了厌食症。
2.心理因素在下述疾病中的作用
2.1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也是青少年中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女性青春期前后。
有的女孩害怕自己长胖,或者有偏食的习惯,于是减少饮食。开始时是主动节食,时间一长,便对食物产生了厌恶条件反射。看见食物,便出现饱闷、恶心等不适感。若不及时纠正,则
发展为神经性厌食。对于患者家长切不可一味责骂,而应让他们正确了解各种食物成份、营
养与身体发育的关系,饭食尽量多变花样,以利于促进食欲,逐渐让他们改变对食物态度。
由于青年人大脑皮层兴奋性较高,思维活跃,容易产生一些莫名其妙幻想,往往有白日梦倾向。尤其生病时缺乏活力,更容易因各种联想而产生一些顾虑、担忧,悲观失望等情绪。而
且在生病时,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诊治外,应尽早下床活动,看一下感兴趣的书。以转移对病
情的注意力,切不可成天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更不要把自己病情与前途、爱情、理想等各种
问题参合在一起去联想,或对病情猜疑,这样便容易使自己产生担忧、恐惧,丧失信心等各
种不良情绪而加重或阻碍身体的康复。
2.2神经衰弱。神经衰弱通常因长期的思想矛盾、精神负担或脑力劳动者工作负担过重等
原因引起。患者常出现精神疲劳,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情绪变化明显,烦躁易怒,缺
乏耐心,对声音、光线等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常因这类刺激干扰了工作与睡眠而生气。一部
分神经衰弱患者还出现焦虑症,由于平时注意力过分集中于身体的各种变化,加上对疾病认
识一知半解而产生各种焦虑情绪、疑病,或者对医生的诊断治疗有疑虑,因而焦虑紧张,四
处求医,进行各种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甚至因此而卧床不起。神经衰弱的治疗,除必要的
药物对症处理外,医生的语言及态度对神经衰弱的病人有较大的影响,医生应向病人进行耐
心的解释与鼓励,消除病人“身患重病”的顾虑,但也不要简单地说他们没有病而失去病人的
信任。同时,病人应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工作起居、休息时间,注意控制情绪,适
当参加体力劳动及体育锻炼,其不但有助于正常神经活动的恢复,还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
体质,促进食欲及新陈代谢。
2.3高血压。高血压发病原因虽然可能与家族遗传、脂类代谢、吸烟、饮食含盐量过高等
多种因素有关,但大量研究表明,高级神经活动失调却占有重要地位,在职业与环境的调查
资料中发现,在不同的职业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别,即注意力需要极度集中,精
神紧张而体力劳动又较少的职业中,其发病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上除了采用药物治疗以外,
对患者来说,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向朋友、亲人倾吐,释放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使
肌肉放松,有助血压平和,使血压保存在一个平稳的范围内。
2.4冠心病。近年来,医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激烈的情绪变
化等都是冠心病重要的诱发因素。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患
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去除悲观、忧虑等各种不必要精神负担,避免过度劳累,生活有
规律,饭食应清淡,富有营养和易于消化,戒除烟酒等刺激性食物,适当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等,方能控制病情发展和康复。
3 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第一,没有生理性和遗传性疾病;第二,有自我控制能力;第三,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第四,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依靠
情绪来驱动的。而情绪需要靠自己控制,所以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
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是人性中的贪嗔痴。因此,具备正确的人生观,遇
事乐观积极,消除过分紧张的情绪,正确认识疾病和持之以恒的锻炼,性情开朗,避免类似“杯弓蛇影”的情况发生,对于保持健康的体魄以及益寿延年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志寅主编《日常行为与养生》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2]郝万山著《不生气就不生病》.东方出版社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