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学策略 培养创新意识
浅析如何创新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浅析如何创新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摘要: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重点探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创新意识从小学生思维水平的特点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学生具备创新思维,那么不仅在数学上会发挥创新优势,也会不同程度地迁移到其他学科。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创新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构建学生合作互动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教师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定位,对于学生,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亲和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合作、平等、民主的师生的氛围。
如何在师生关系中把握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1.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如何发挥小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要合理安排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时间,这样便可以把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小学生自己的“学”上面,经过多次这种探索性教学,学生便会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时刻要起到引导与协调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教案,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将探索真正运用到教学中。
为此,在教学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合理设计教学探索性学习的方案,让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在平时的练习课中,引导学生自我思索并敢于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解决问题的时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提出“这个答案是完整而精确的吗?”让学生认真思索,这样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同时,也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得严密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方法引言: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几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方法,包括鼓励探索、激发思维、提供多元化机会以及实践应用等。
一、鼓励探索创新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有多个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提供资源和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书籍、期刊、互联网资源等。
通过接触不同的资源,学生将更容易扩展自己的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二、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方法还包括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1. 创意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创意思维的训练活动,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2. 鼓励学术争论:通过组织学术争论或辩论赛,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争辩能力,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度性,并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创意。
三、提供多元化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1. 实践性学习: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多样化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个人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更好地发挥。
创新意识培养的七种教学策略

创新意识培养的七种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以下是几个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鼓励学生表达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包括对问题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发现。
例如,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实践创新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例如科学研究、创新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创新。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鼓励尝试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想法和做法,即使出现错误也不要紧。
因为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有更多的创新。
设计挑战性问题: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时,能够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地思考。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提供丰富资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例如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为他们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
培养创新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4)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从崇尚知识转变为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是重要,因为数学正是一门富有创新性的学科,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然后介绍一些常用的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探讨。
最后,总结以上内容,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基础。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及感觉对数学课堂进行表述,让他们从最初的个人情感出发,尝试去理解数学知识。
2.注重实际应用创新不仅仅是理论的创新,更需要实际应用的支撑。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实际应用的例子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与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转换。
4.倡导自由思想自由思想是创新的根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1.创意启发创意启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发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比赛、拼图等活动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举例:在某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找出数字2、3、4、5的两两组合,求这些组合的总和:2+3+4+5+2×3+2×4+2×5+3×4+3×5+4×5=59。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者:刘玉梅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8期摘要: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胆质疑营造氛围动手实践改进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75-01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
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1 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
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萌发提供可能。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给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浓厚的生活情趣,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创新成为了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提倡积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第一步是通过提倡积极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案,并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建立在他们对知识和领域的深入了解之上。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让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和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领域。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三、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创新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分享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四、提供实践机会创新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改进的。
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将创新意识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设计竞赛或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将他们的想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从中获得反馈和经验。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创新的过程和价值,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问题和有趣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教育的实施

浅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教育的实施学生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交流的学习平台,挖掘数学的文化底蕴。
同时在数学活动要重视过程,突出重点,突出创新。
以下谈谈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课堂气氛要活跃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
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地对待学生,以人文的关怀珍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心境中学习。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教师不仅要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倾心交流,让学生在自信中享受快活。
最后,教师要支撑学生。
教师要作为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使丧失兴趣的学生兴趣盎然,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充满激情;使学习障碍者柳暗花明,学习成功者敢问新路。
当学生出现错误的认识和偏差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所在;当学生紧张、压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情绪饱满,敢想敢说,乐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帮助使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和驾驭知识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要鲜活创新不是凭空的臆造,而是靠知识的翅膀才能腾飞。
培养创新意识教案

培养创新意识教案引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的核心之一。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概述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目标1.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观察力;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倡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景模拟法: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科技比赛、讲座、实地考察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四、实施步骤1.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会问题的观察和疑问,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探索解决方案: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阅读相关资料,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并鼓励他们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改进和完善解决方案。
4. 团队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并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五、教学资源1. 相关书籍和课件:提供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实践器材和设备: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必要器材和设备。
3. 外部资源:与社会机构和企业合作,寻找外部资源支持学生的创新项目。
4.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扩大知识面和视野。
改善课堂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改善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班级集体的背景下,将学生按异质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教师面向全体、组织引导、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互助、讨论交流、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改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就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做个初探。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创新兴趣现在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启迪智慧的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
自主探究教学通过塑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建立学生间平等团结的伙伴关系,消除了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压力,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的学习,加上教师的诱导和激励,学生创新的兴趣油然而生。
譬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我为学生创设了悬念情境:从平面图形入手,逐步过渡到已学过的立体图形,从中让学生猜测今天学习的内容。
这时再让学生思索、发现,质疑,很自然的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圆柱体与其他的立体图形有什么区别?圆柱体名称的由来?圆柱体有什么用途?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计算?等等。
这时,课堂内的同学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趣大增。
每个人的发现欲望、探索欲望、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都已十分高涨。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启迪学生:请大家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利用观察、比较、推测、估计、猜想、实验等方式创造性的来学习认识圆柱体,并把自己小组的发现和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
二、感受知识形成,满足创新愿望自主探究教学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组探究题,让学生先自己探究,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全班交流总结,得出结论。
使学生探究的愿望,变成一种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他们的创新愿望。
如学习《圆的认识》进入圆的画法一环节时,我留给学生探究空间:请判断“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大小是圆半径的长度?”这时,学生们并未了解圆半径与圆规两脚间距离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策略谈

维 的 空 间
重 要的是教 师要 在讲究教学 艺术 、 优化教学 方法 、 活化教材 上 做 文章 , “ 只有 匠心” 少运 , 课堂才能兴味盎然 。下面通过我 自身 的教学经验浅谈 一下 ,体育 在素质教 育 中如何激发 学生 的兴 趣、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
一
样严阵 以待 , 练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 动起 来 。这 时教 师趁机
把守猎的具体方法 , 也就是本堂课 的任务——投掷 中的快 速出 手的方法 通过学生 练习 、 总结告诉 学生 ,要想打 到猎物 , “ 必须 要掌握好时间 , 空间概念 , 出手要快 , 有一定 的提前量 。把课 的
任务形象化 , 学生在情境 的诱惑下 , 练习的积极性 非常高涨 。与
郑秋 亮
学生 创办体育手 抄报 ,手 抄报 的内容是 自己感兴 趣 的体 育 内
容, 或是本 市最新体育新 闻, 提高体育课堂质量 的金点子等 等。 开展体育智力竞赛 , 展示 学生 自创 的体 育教具等活动 。我在一
堂课结束 时还设置 了部分 富有 启发性 、 导性 的问题 , 不解 诱 但
洋洋 你们六 只顽皮的 “ 猴子 ” 悄悄下 山 , 吃 了果 农大伯 的桃 , 偷 子 , 是一 个 出色 的小 猎手 , 你 帮助果 农 大伯去 守猎 , 给 扮作 并
“ 小猴子” 的学生戴上面具去猎物 。教学情境 的创设一下 吸引了
学生 的参 与欲望 , 学生有身 临其境之感 , 使 真象遇到 了“ 猴子 ”
创新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本文将探讨创新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1. 提供创新的案例和故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创新的案例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创新的思考和探索。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创意。
通过表达观点,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提供一个积极、开放和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思考、探索和实践。
2. 开展创新性思维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性思维的活动,如创意比赛、创新项目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提供资源和支持:教师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创新想法。
这些资源和支持可以包括知识、技能、设备等。
三、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最终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和沟通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杨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万年六0小学杨贞邮编:335500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操作,师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创新意识。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营造创新氛围。
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了出来,充当了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建立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不把成绩好坏,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
用平等,亲切,商量的口吻与每一个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自由发问,比如“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 “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让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和老师一起去发现。
二、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做出验证。
有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一个长方形物品的每个面上都捆扎十字包装绳,需用包装绳的长度至少有这个长方形物品棱长总和的长度?”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绝大多数认为包装绳的长度一定超过物品的棱长总和,因为每个面都捆扎成十字包装绳,即物品的棱长之和,再加上打结的,所以超过物品棱长总和。
但是也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不同看法,说包装绳可能比棱长总和要短一些。
善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善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摘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是我们每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历史责任。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
本文试图从三方面论述如何善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策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是我们每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历史责任。
我们知道,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教学中,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谈不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
善用教学策略,才能很好地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激活求异思维,拓展解题思路求异思维就是指人们能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人的创造性主要借助于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也创造思维的核心。
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就要根据求异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的特征善于设计练习,启发诱导,科学调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突破其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概念并初步形成概念以后,应该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运用概念。
如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就让学生说说怎么可以得到分数1/4。
学生纷纷回答:①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4。
②我把一条绳子平均截成4段,每段就是这条绳子长的1/4。
③把我们班72个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每组的人数就是全班人数的1/4。
④把一堆糖果分成同样多的a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堆糖果的1/4。
……有的干脆就说:1÷4﹦1/4。
又如教学这样一道题:某车间要生产一批VCD配件.原计划每天生产500个,25天可以完成。
如果提前5天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教学时,我鼓励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分析,结果学生得出以下多种不同的解法:①一般解法:﹝500×25÷(25-5)-500﹞÷500﹦25﹪②分数解法:(125-5125)÷125=25﹪③运用比的知识解:原计划所用时间与实际所用时间的比是25︰(25-5)﹦5︰4,所以原来的工效与实际工效的比是4︰5,则工作效率提高了:(5﹣4)÷4﹦25﹪经常进行这种多方向的辐射,多角度的思维训练,能极好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包含了创新的因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提问和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现象,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提供挑战性任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创设开放性环境: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和空间发挥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思路和方法。
提倡多样性思维:提倡多样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方式。
组织创新活动:组织创新活动和比赛,如创意大赛、科技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引导团队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开展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提供资源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知识、技术、设备等,帮助学生实施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尝试失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创新项目和想法。
示范榜样作用: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行动,成为学生的榜样,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教育教案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实践与策略

基础教育教案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实践与策略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在基础教育教案中注入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与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师可以设计观察实验、提供创新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 提供开放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广泛探索,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 鼓励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性思维等,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否得以实践的关键要素,在基础教育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创新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检索和处理技巧,帮助他们获得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并培养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利用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鼓励他们在协作中实现创新。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技巧创新思维技巧是实现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工具,在基础教育教案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创新思维技巧:1. 多元联想: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联想,将问题与不同领域、不同经验进行关联,激发创造力。
2. 反转思维:引导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以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的突破口。
3. 侧重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创新意识培养的七种教学策略

创新意识培养的七种教学策略创新意识是指个体或组织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主动地提出新的观点、思路和方法,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七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创新需要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设立开放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展示他们的创新想法。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动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调查研究,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3.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创新往往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教师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4.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创新并不是一条唯一的路径,而是有无数种可能的解决方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元化和跨界性,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
5.提供实践和实验机会: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实践的支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和实验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创新的过程,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6.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激发他们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7.鼓励学生接受挑战:创新需要勇于面对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并通过不断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创新目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
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关注现实问题、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鼓励尝试不同解决方法、提供实践和实验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鼓励接受挑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色的创新意识,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意识和素养。
在现代社会,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首先需要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少给予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创新需要面对挑战和困难,因此,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创造能力。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实验室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辅助工具等多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来校园进行讲座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创新往往需要多个创意的碰撞和合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分享不同的创新思路。
同时,团队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创新者打下基础。
五、实践和应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社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挑战。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想法,培养创新的实践能力。
六、鼓励学生接触创新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创新文化,了解创新的历史和成就。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创新意识是人的主体张扬和个性确立的最高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中尤为重要”。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目标为导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中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教学是培养能力的主渠道,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发挥情感的作用,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激活思维,发挥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1. 要突破传统的课堂人际关系。
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教,学生学,注重的是教,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少得到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由于部分教师对“师道尊严”的片面理解,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致使部分学生对上课产生畏难情绪。
即使有独到的见解也不敢表达。
我在教学用“归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出示了这样的一道习题:“某机器零件加工车间2小时加工零件160个,照这样计算,这个车间一天工作8小时,共加工零件多少个?”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然后让三名同学板演展示,结果三名同学的算式都是160÷2×8。
其中一名同学分析了解题思路,讲解了列式理由。
接着我又追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吗?这时韩同学带着期盼的目光缓缓地举起了手: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不知道对不对?我鼓励韩同学将自己的不同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并讲给大家听:160×(8÷2);求8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工作效率不变,而工作时间是原来的(8÷2)倍,所以工作量也是原来的4倍。
运用创新教学策略

运用创新教学策略,演绎“精彩课堂”“精彩课堂”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教学活动的精彩为课堂追求,以课堂教学艺术的恰当运用为着力点,使课堂教学的各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精彩的课堂教学生态,最终促进师生精彩发展的一种课堂形态。
怎样才能演绎“精彩课堂”?必须运用创新教学策略。
一、培养创新意识,演绎“精彩课堂”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要求教师做创新型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观点,掌握创新研究与实验的方法;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可见,只有培养创新意识,才能演绎“精彩课堂”。
五、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演绎“精彩课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要求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密、合作的生生关系;营造轻松、优雅、怡人的教室环境;营造广阔、自由的活动空间。
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前提和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便于学生在自由活动、勇于创造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学习。
可见,只有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才能演绎“精彩课堂”。
六、挖掘创新因素。
演绎“精彩课堂”教学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挖掘创新因素要求教师通过新颖别致、独出心裁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要求教师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提问,让学生积极操作、探索发现,让学生思维碰撞、诱导创新;要求教师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创新,精心设计练习内容,挖掘提炼创新素材,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联想”练习中求创新,在开放性练习中创新,在实践练习中求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教学策略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操作,师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发挥其主体作用的。
首先,要求学生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的体会。
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让他们说出原因:圆规针尖滑动画不好,需要固定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画图时发生变化,所以画得不圆,叉开的大小要固定不变。
此时教师提出:如果要求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考虑后得出:统一圆规两脚间的距离。
画好后教师再提问:这是个多大的圆呢?从而得出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其次,让学生在一张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一个大
小不同的圆。
再问:为什么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最后,用直尺在一个圆内分别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提问:“你能画出多少条?量一量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在画圆的半径与直径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各有无数条,并且知道了同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的才能真正地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操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
二、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
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
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
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
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从而树立信心。
难点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争辩过
程中可以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三、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有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一个长方体物品的每个面上都捆扎十字包装绳,需用包装绳的长度至少有这个长方作物品棱长总和的长度?”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绝大多数认为包装绳的长度一定超过物品的棱长总和,因为每个面都捆扎成十字包装绳,即物品的棱长之和,再加上打结的,所以超过物品棱长总和。
但是也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不同看法,提出包装绳可能比棱长总和要短一些。
究其理由,认为假如这个物品是一块海绵,因为海绵是蓬松的,生活实践中都要扎紧,因此就不需要那么长的包装绳。
这种不苟同于一般的解答从现实生活出发,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充分阐明理由,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赞扬。
数学的严密性是它的特点之一,但是严密性不是绝对的,如果刻意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那么就不可能有生动活泼的思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受到抑制。
综上所述,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溧阳市绸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