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宾川县乔甸初级中学赵静涛

摘要:作文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那么,语文课也就是渗透作文教育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课文教学渗透作文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教育名言,精辟地指出“道”的重要性。“道”的概念古今经过了许多变化。古代所说的“道”原指儒家的伦理道德,而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则主要指作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而课文课程对学生渗透作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教学这一阵地,渗透作文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下面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一、利用单元说明,渗透作文教学

单元说明的主要作用是提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明是这样的: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叙事文,都是作者在生活有了很深的感受以后才写就得。阅读这些文章,要理清记叙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阅读本单元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会深深地体会到,

每一个人都需要关爱,也应该把爱心献给别人。从内容上看,《忆读书》和《我的第一文学尝试》反映的是兴趣之爱,《山中避雨》和《风筝》反映的是无私的爱。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了“爱”这一主题,告诉人们“爱”像甜甜的蜜汁,我们应该用清纯的眼睛和透明的心,去发现世界的美丽,去用真情酿造爱的蜜汁。单元说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可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之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也为习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二、利用课文插图(或情景图)渗透作文教学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配套设置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让学生直观感受,更加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实现文道合一。三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五的单元导语从意志品质方面对少年儿童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围绕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群众也在淋雨》、《珍贵的教科书》、《“神童”的秘诀》和《说话算数》,画了六个小朋友做事或对话的场景:图上面的两个小朋友在门前插国旗,呈现的是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人们插国旗,以示庆贺的情境,反映了爱祖国爱人民的内容;图左边的两个小朋友在对话,从对话的内容上知道与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相关;图右边的两个小朋友也在对话,表明的是要做守信用的小学生的愿望。老师若能利用好情境图,就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情感基调。为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提供材料。

《虎门销烟》中有两幅插图,一幅画的是销毁鸦片的壮观场面,另一幅画的是外国商人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文武官员面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看插图,有条件的情况下收集有关图片,向学生展示广州城沸腾,成群结队涌向虎门滩及销烟时的壮观场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销毁鸦片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为学生借古今中外名人事迹为习作服务。

三、品析词、句,渗透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着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如何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去理解感受语文课文中蕴藏着的人文内涵呢?品析字、句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倔强的小红军》中,文章为了刻画小红军的光辉形象,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如,当陈庚要一帮再帮小红军时,作者通过对小红军“摆”、“挺”、“拉”、“拍”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有力地刻画了小红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高贵品质,再如陈庚掏出小红军干粮袋看时,发现那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这个细节更能突现出小红军的高大形象:茫茫征途,烧黑的牛膝骨聊以充饥,“硬邦邦”的牛骨,“牙印”在目。这牛骨“牙印”烙下了革命战士赤诚的信念及坚定的意志。诸如此类的语句,文中还有很多。教学时,教师抓住这些语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这些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进而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

受到感染和熏陶。品析字句,能使描写的人、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是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最佳“悟点”,它是入“道”之门,找准“悟点”,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能把握局部,把握得越准、越深,作文教学的点就越能落到实处。为学生写美文奠定基础。

四、注重感情朗读,渗透作文教学的线索

语文学科的作文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教材中有许许多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培养感情朗读、渗透作文的好材料。如《在金色的沙滩上》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宛如海边一幅风景画。景是美的—刚冒出海面的太阳,碧蓝的海水,海浪激起白雪般的泡沫,金色的海滩,各色各样的贝壳……人更美—心疼小姑娘,愿意给小姑娘帮助的好心老伯伯,一心想对小姑娘表示感谢的好心画家,特别是淳朴诚实的小姑娘更让人感到可敬可爱。通过感情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诵读感悟,它收到的效果比单纯讲解会更好。课文中线索的渗透具有潜隐性,一般不宜直接明确地阐明什么情感,把作文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套上去,而应该充分利用艺术形象、生动的语言,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在讲受作文课,却捕捉到写着的灵感,这才是语文渗作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五、联系实际,渗透作文的交际性

生活学习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作文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正如陶老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回归现实。《心中那盏灯》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为了满足孩子拥有一盏玻璃灯的愿望,由于家境贫寒,只有在大雪寒夜为孩子雕凿冰灯。在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关心自己的实例,学生就明白关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多为父母做点事,为父母减轻负担,这样就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把“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重阳节、国庆节、建党节等重大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学于用的结合。

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是在学生纯洁无暇的心田,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作文渗透是其它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作文的渗透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在教学中有机渗透,耳濡目染,让作文教学之花在语文课堂自然盛开,处处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